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化學必修1(蘇教版)專題1教材分析及教學建議2021/5/91高中化學必修1(專題一)
教材分析及教學建議一、新課程化學教材(江蘇版)概述二、課程標準要求及三套教材編寫比較三、本專題教學內容及地位作用分析四、對《學科教學指導意見》第一專題的說明五、本專題教學建議六、教學示例2021/5/92高中化學課程改革的特點
必修模塊的學習目標及要求
教材的整體編排體系
一、新課程化學教材(江蘇版)概述2021/5/93課改方案的特點
一個觀念――以學生發展為本兩個關注――關注過程,關注終身發展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特點――基礎性、時代性、選擇性2021/5/94體現三維學習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倡導多元的學習方式(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培養創新意識)面向全體學生(倡導通過多次學習,螺旋上升,逐步達成目標)重視學科素養2021/5/9522021/5/96三個階段化學課程內容的關系初中化學高中必修高中選修科學探究認識化學科學實驗化學化學實驗基礎身邊的化學物質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有機化學基礎物質構成的奧秘物質結構基礎物質結構與性質化學變化化學反應與能量化學反應原理化學與社會發展化學與可持續發展化學與生活化學與技術2021/5/97實驗化學
物質結構與性質
有機化學基礎化學反應原理
化學與生活、化學與技術選修模塊教材社會屬性學科屬性科學屬性2021/5/98學年高一上高一下高二上內容必修(1)必修(2)《化學與生活》、《化學與技術》任選一個文科學生必修內容2021/5/99理科學生必修內容學年高一上高一下高二上高二下高三內容必修(1)必修(2)選修5《有機化學基礎》選修4《化學反應原理》專題1、2選修4《化學反應原理》專題3選修6《化學實驗》總復習2021/5/910
各主題教學內容在高中化學教育中的地位
認識化學科學(化學的觀念、方法和價值)(必修1專題1、必修2專題1-4)學習物質結構基礎知識(必修1專題1;必修2專題1)學習常見物質知識(必修1專題2-4,必修2專題3)了解化學反應原理(必修1專題1、2;必修2專題2)了解化學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必修1各專題;必修2專題4)2021/5/911化學1教材內容體系
(江蘇教育出版社)化學1化學家眼中的物質世界
從海水中獲得的化學物質從礦物到基礎材料
硫、氮和可持續發展《化學1》模塊教材的內容體系2021/5/912蘇教版化學1知識結構1章物質研究的基本方法模型研究實驗研究定量研究2章氯、溴、碘;鈉、鎂3章鋁、鐵、銅、硅4章硫、氮無機物的性質、制法和用途分類研究2021/5/913專題與社會生產生活的聯系學科知識體系專題一:化學家眼中的物質世界用化學家的眼光看世界學習研究化學的方法思路專題二:從海水中獲得的化學物質身邊的化學:與海水、礦物、空氣有關的物質的宏觀性質無機元素化合物知識專題三:從礦物到基礎材料專題四:硫、氮和可持續發展必修1與社會生產生活及學科知識體系之間的聯系2021/5/914專題一化學家眼中的物質世界第一單元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第二單元研究物質的實驗方法第三單元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①物質分類及其轉化②物質的量③物質聚集狀態④物質的分散系①物質的分離和提純②常見物質的檢驗③溶液的配制及其分析①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②原子的構成專題一的主要內容2021/5/915二、課程標準要求及三套教材比較1、課程標準內容
2、三套教材化學1編寫比較
3、三套教材對核心知識的覆蓋
2021/5/916主題1:認識化學科學1.知道化學科學的主要研究對象,了解20世紀化學發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紀化學的發展趨勢。2.知道化學是在分子層次上認識物質和合成新物質的一門科學;了解物質的組成、結構和性質的關系;認識化學變化的本質。3.認識摩爾是物質的量的基本單位,能用于進行簡單的化學計算,體會定量研究的方法對研究和學習化學的重要作用。4.認識實驗、假說、模型、比較、分類等科學方法對化學研究的作用。5.認識并欣賞化學科學對提高人類生活質量和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2021/5/917主題2:化學實驗基礎1.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運用以實驗為基礎的實證研究方法。2.初步學會物質的檢驗、分離、提純和溶液配制等實驗技能。3.樹立安全意識,能識別化學品安全使用標識,初步形成良好的實驗工作習慣。4.能夠獨立或與同學合作完成實驗,記錄實驗現象和數據,完成實驗報告,并能主動進行交流。5.初步認識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條件控制、數據處理等方法在化學學習和科學研究中的應用2021/5/918主題3: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1.能根據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對物質進行分類。2.知道膠體是一種常見的分散系。3.根據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實例或通過實驗探究,了解鈉、鋁、鐵、銅等金屬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能列舉合金材料的重要應用。4.知道酸、堿、鹽在溶液中能發生電離,通過實驗事實認識離子反應及其發生的條件,了解常見離子的檢驗方法。5.根據實驗事實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電子的轉移,舉例說明生產、生活中常見的氧化還原反應。6.通過實驗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屬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認識其在生產中的應用和對生態環境的影響。2021/5/919關于課程目標要求的說明
(1)認知性學習目標的水平
從低到高依次為:①
知道、說出、識別、描述、舉例、列舉②
了解、認識、能表示、辨認、區分、比較③
理解、解釋、說明、判斷、預期、分類、歸納、概述④
應用、設計、評價、優選、使用、解決、檢驗、證明2021/5/920關于課程目標要求的說明
(2)技能性學習目標的水平從低到高依次是:①
初步學習、模仿②
初步學會、獨立操作、完成、測量③
學會、掌握、遷移、靈活運用2021/5/921關于課程目標要求的說明
(3)體驗性學習目標的水平從低到高依次為:①
感受、經歷、嘗試、體驗、參與、交流、討論、合作、參觀②認同、體會、認識、關注、遵守、贊賞、重視、珍惜③
形成、養成、具有、樹立、建立、保持、發展、增強2021/5/922
2、教材內容體系介紹(化學1)目標主題認識化學科學
化學實驗基礎
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化學家眼中的物質世界(豐富多彩的化學物質研究物質的實驗方法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從海水中獲得的化學物質(氯、溴、碘及其化合物鈉、鎂及其化合物)從礦物到基礎材料(從鋁土礦到鋁合金鐵銅的獲取及應用含硅物質與信息材料)硫氮和可持續發展(含硫化合物的性質與應用,生產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認識化學科學(走進化學科學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和程序化學常用的物理量--物質的量)元素與物質世界(元素與物質分類電解質氧化劑和還原劑)自然界中的元素(碳的多樣性氮的循環硫的轉化海水中的化學元素)元素與材料世界(硅無機非金屬材料鋁金屬材料復合材料)教科書目錄從實驗學化學(化學實驗的基本方法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化學物質及其變化(物質的分類離子反應氧化還原反應)金屬及其化合物(金屬的化學性質幾種重要的金屬化合物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無機非金屬材料的主角-硅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硫和氮的氧化物硫酸、硝酸和氨)
2021/5/923核心概念理論知識三套教材共有的內容三套教材分別特有的內容山東科技版人教版蘇教版物質的量物質的量及單位,阿伏加德羅常數,摩爾質量,物質的量濃度氣體摩爾體積后加氣體摩爾體積膠體分散系,分散質,分散劑,膠體,丁達爾效應電泳,聚沉電解質、電離與離子反應電解質,電離,離子反應及其應用(離子共存、離子檢驗等),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離子方程式。從電離角度對酸堿鹽下的定義從電離角度對酸堿鹽下的定義氧化還原反應氧化還原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的應用氧化劑與還原劑,氧化性與還原性氧化劑與還原劑,氧化性還原性2021/5/924三、本專題教學內容及作用地位分析1、編寫思路2、前后聯系3、地位與作用2021/5/925基本出發點
作為《化學1》的專題1,既是初中化學學習的總結和概括,又必須為高中化學學習打下新的基礎,這是本專題編寫中選擇素材的一個重要依據。讓學生大致了解化學學科與人類發展的緊密關系。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學習過程中,了解化學學科研究的基本范圍,了解學習和研究化學學科的基本方法。2021/5/926對宏觀物質的基本認識化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對物質微觀結構的認識1-1豐富多彩的化學物質:物質的不同種類-→不同類型物質間的轉化及規律(四種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物質的量(反應的定量關系)從聚集狀態分類(1mol不同狀態物質的體積、氣體摩爾體積)-→物質的分散系(膠體、電解質、電離方程式)。1-2研究物質的實驗方法:物質的分離提純(過濾、結晶、萃取、蒸餾、層析)-→物質的檢驗-→溶液的配制及分析(物質的量濃度,配制,滴定分析)1-3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化學史、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原子的構成(原子結構、元素性質與最外層電子關系、核素與同位素)為了研究物質的性質和應用,化學家采用多種方法對物質進行分類,研究不同種類物質之間的轉化關系對自然界存在的物質還是化學家新合成的物質,化學家首先將他們分離提純,然后對其結構、組成、性質等進行實驗研究化學家需要通過定量研究的方法,研究物質的組成和物質的轉化關系等化學家通過假說一模型一實驗一假說的方法研究物質的結構,特別是研究原子的結構專題一的編寫思路2021/5/927目的
通過本專題的學習,學生能夠體驗和感受化學家研究和認識物質的科學方法,了解化學學科研究的主要內容和基本方法:化學家采用多種方法對物質進行分類,研究各種物質的性質和應用及不同各類物質之間的轉化關系。化學家首先將物質分離、提純,然后對其結構、組成、性質等進行實驗研究;化學家需要通過定量的方法進行研究。化學家通過假說模型實驗假說的方法研究物質的結構。2021/5/9281-3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原子結構,元素性質與最外層電子關系1-1豐富多彩的化學物質:物質的不同種類不同類型物質間的轉化及規律(四種反應,氧化還原反應;反應的定量關系:物質的量)從聚集狀態分類(1mol不同狀態物質的體積、氣體摩爾體積)物質的分散系(膠體、電解質、電離方程式)。1-2研究物質的實驗方法:物質的分離提純(過濾、結晶、萃取、蒸餾、層析)物質的檢驗溶液的配制及分析(物質的量濃度,配制,滴定分析)對宏觀物質的基本認識化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對物質微觀結構的認識物質組成分析專題1化學家眼中的物質世界2021/5/929初中已學《專題一》第一單元后續模塊物質分類的方法(純凈物、混和物,單質和化合物,金屬氧化物和非金屬氧化物,無機物和有機物)物質的分類(純凈物、混合物、酸堿鹽等)及轉化氧化反應、燃燒(緩慢氧化和爆炸)、滅火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置換反應、化學反應中的電子轉移、酸堿鹽的概念,化合物之間的轉化-各類物質之間的轉化圖化學反應基本類型、氧化還原反應,一些常見的單質、氧化物、酸、堿、鹽之間的反應關系,有機物的概念,無機物和有機物之間的轉化)
必修1專題二: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及分析、氧化性和還原性的強弱選修模塊:有機化學基礎前后聯系2021/5/930初中已學《專題一》第一單元后續模塊物質的量、摩爾質量、根據物質的量的簡單計算
水的三態變化、水與生命、水的循環水狀態變化的模型(分子間距離)物質的聚集狀態(不同狀態物質的結構與性質、氣體摩爾體積及其簡單計算、晶體)
必修2專題一:不同類型的晶體2021/5/931初中已學《專題一》第一單元后續模塊溶液(溶質、溶劑)、懸濁液、乳濁液高錳酸鉀溶液、碘酒物質的分散系(溶液、膠體、電解質非電解質,電解質的電離)
強弱電解質、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2021/5/932初中已學《專題一》第二單元后續模塊水的凈化(沉淀法,明礬、活性炭等作為凝聚劑)過濾操作、粗鹽的精制晶體的形成(蒸發溶劑、結晶)結晶水合物物質的鑒別物質的分離與提純(過濾、結晶、蒸餾、分液、層析)常見物質的檢驗(蛋白質纖維的檢驗、焰色反應)溶液的配制及分析(物質的量濃度、容量瓶的使用)中和滴定法測定溶液濃度《實驗化學》模塊2021/5/933初中已學《專題一》第三單元后續模塊分子、原子及其屬性金剛石、石墨、足球烯原子的質量和體積湯姆遜模型、盧瑟福模型、玻爾模型原子核、原子結構、同位素、離子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
原子的構成、核素、同位素、微粒數量關系必修2專題一:原子核外電子排布2021/5/934教師要明確第一單元各部分知識點的聯系2021/5/935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定性分析某些離子的檢驗物質提純物質分離的一般方法物質分離的實驗技能定量分析物質的量濃度計算物質的量濃度測定化學家研究物質的一般思路第二單元各部分知識點的聯系2021/5/936第三單元涉及各部分知識點的聯系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學習有關原子結構的基礎知識原子結構示意圖核素同位素的概念質子數中子數質量數之間的關系化學反應中電子得失與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的關系2021/5/9373、地位與作用六大知識塊在專題1中的分布2021/5/938第一單元: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物質的分類及其轉化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實驗基本計算元素化學有機化學純凈物、混合物、單質、化合物……化學反應基本類型氧化還原反應一些常見的單質、氧化物、酸、堿、鹽之間的反應關系
有機物的概念,無機物和有機物之間的轉化2021/5/939第一單元: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物質的量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實驗基本計算元素化學有機化學物質的量、摩爾質量根據物質的量的簡單計算2021/5/940第一單元: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物質的聚集狀態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實驗基本計算元素化學有機化學不同狀態物質的結構與性質、晶體、氣體摩爾體積根據氣體摩爾體積的簡單計算
2021/5/941第一單元: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物質的分散系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實驗基本計算元素化學有機化學分散系、溶液、膠體、電解質、非電解質、電解質的電離2021/5/942第二單元:研究物質的實驗方法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實驗基本計算元素化學有機化學物質的分離及提純、常見物質的檢驗、溶液的配制及分析、中和滴定法測定溶液濃度2021/5/943第三單元: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實驗基本計算元素化學有機化學原子結構模型、核素、同位素2021/5/944概念知識認識功能與指導作用物質的量及相關概念對物質的組成和化學反應的認識從定性進入到定量層次,將宏觀的質量、體積、濃度與微觀的微粒個數之間建立起聯系和定量關系物質分類將大量的物質進行整理。從物質的類別及通性角度對物質性質進行整理,為新物質性質的預測提供思路。如硫單質屬于非金屬單質,非金屬單質通常會與哪些類別物質發生反應,那么硫單質可能也會和那些物質發生反應電解質與電離、離子反應從微規角度認識物質在水溶液中的存在狀態及行為,認識物質在水溶液中的反應實質。例如,學習之前看到硫酸銅溶液看到的只是藍色溶液,學習之后,看到的應是Cu2+與SO42-。從微觀角度認識溶液中發生化學反應的物質的性質,初步建立起研究水溶液系統的思路方法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與還原劑對化學反應分類的新視角,對物質分類的新視角,認識物質性質的新視角利用氧化還原反應研究物質的性質,例如,通過分析物質中所含元素的化合價,預測物質具有氧化性或還原性,通過實驗看該物質能否與氧化劑或還原劑發生反應,從而驗證它是否具有還原性或氧化性2021/5/945四、對《學科教學指導意見》第一專題的說明2021/5/946單元名稱內容建議課時第一單元、豐富多彩的化學物質物質的分類及轉化1
2物質的量1.5
2物質的聚集狀態1.5
2物質的分散系1第二單元、研究物質的實驗方法物質的分離與提純1
1.5常見物質的檢驗1溶液的配制及分析1
1.5第三單元、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1
1.5原子的構成專題回顧和小結1
2合計10
1、課時分配建議2021/5/947單元課程標準要求第一單元:豐富多彩的化學物質能根據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對物質進行分類,知道膠體是一種常見的分散系。知道化學科學的主要研究對象,知道化學是在分子層次上認識物質和合成新物質的一門科學。了解物質的組成、結構和性質的關系;認識化學變化的本質。認識摩爾是物質的量的基本單位,能用于進行簡單的化學計算,體會定量研究的方法對研究和學習化學的重要作用。2021/5/948單元省學科教學指導意見要求第一單元:豐富多彩的化學物質基本要求①初步認識物質的科學分類方法,學會從不同角度對化學物質及物質間的轉化進行分類的基本方法,在此過程中掌握根據物質的存在狀態、根據分散質粒子大小、根據物質的導電狀況等進行分類,掌握四種基本化學反應類型、能根據化合價的變化來判斷氧化還原反應。②認識物質的量,并利用物質的量進行簡單計算。③知道不同聚集狀態物質的一些特性,了解影響氣體體積的主要因素,初步學會用氣體摩爾體積進行簡單計算。④能用電解質的電離方程式表示電解質導電的原因。⑤了解分散系的含義,知道膠體區別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質特征和鑒別方法。2021/5/949單元省學科教學指導意見要求第一單元:豐富多彩的化學物質發展要求:①物質的量運用于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②化學反應基本類型與氧化還原反應之間的關系。③阿佛加德羅定律及其推論。說明:①對氧化還原反應只要求學會判斷,不要對其它概念(氧化反應、還原反應、氧化劑、還原劑等)進行擴展,也不對復雜氧化還原反應進行配平。相關內容將在后續課程中學習②膠體的概念只要求了解其不同于溶液的特性,對膠體的凝聚、布朗運動等不宜擴展。2021/5/950單元課程標準要求第二單元:研究物質的實驗方法體驗和了解化學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和方法,認識實驗在化學學習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初步學會物質的檢驗、分離、提純和溶液配制等實驗技能。能夠獨立或與同學合作完成實驗,記錄實驗現象和數據,并能主動進行交流。初步認識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條件控制、數據處理等方法在化學學習和科學研究中的應用。2021/5/951單元省學科教學指導意見要求第二單元:研究物質的實驗方法基本要求:①了解蒸餾、萃取、分液、過濾、結晶等實驗方法。②初步學會NH4+、Cl-、SO42-、Na+、K+的檢驗方法,能用離子檢驗法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探究常見物質的組成。③知道物質的量濃度的含義,初步學會溶液配制的實驗技能,體會定量研究的方法對化學學習和科學研究的重要作用。發展要求:①物質的分離、提純及物質檢驗的一般原則。②物質的量濃度應用于溶液中化學反應中的計算。說明:①物質的量濃度與質量分數之間的換算。②把物質、離子的檢驗過于具體化。2021/5/952單元課程標準要求第三單元: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初步認識物質微觀結構,知道元素、核素的涵義,了解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2021/5/953單元省學科教學指導意見要求第三單元: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基本要求:①通過了解原子結構模型演變的歷史,體驗科學家探索原子結構的艱難過程,認識實驗、假說、模型等科學方法對化學研究的作用。②了解部分典型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并能用原子結構示意圖來表示。知道活潑金屬和非金屬原子在化學反應過程中通過電子得失使最外層達到穩定結構的事實。通過氧化鎂的形成了解鎂與氧氣反應的本質。發展要求:從氧化鎂的形成推知其它常見離子化合物的形成原因。說明:①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原子的構成、同位素知識我省學生在初中科學課程中已學習掌握。②對夸克等不宜作過多糾纏,只要有不斷發展的概念即可。③對離子鍵、共價鍵等不必深化,《化學2》還要研究。2021/5/9543、教學方法建議(1)注意與初中自然學科相關知識的銜接,要把握好教學難度,確保學生的可接受性。(2)舉例要適當、典型,不宜選用學生不太熟悉的反應實例。(3)整個專題的教學設計要圍繞“物質”中心,從物質的分類、變化到物質的處理(分離、提純及檢驗)再到物質內在結構的研究,從而使學生對“物質”的整體知識有較為全面的了解。(4)可引導學生結合生產生活中常見物質進行分析探究,從而培養學生全面研究物質、分析問題的能力。(原文)2021/5/955由于是高中化學的起始部分,因此,本專題的教學過程應努力創設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學習情景,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讓他們在學習活動中領悟一些新的概念如電解質、膠體、物質的量、物質的量濃度、氣體摩爾體積及同位素等,從而使他們體驗探究活動過程的樂趣,并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充分體驗高中學習過程中知識不斷豐富和充實的過程。(原文)2021/5/9564、實驗教學建議①教師可以再適當補充一些溶液和膠體作光照對比實驗,以便使學生歸納出鑒別溶液和膠體的方法。對教材中“氫氧化鐵膠體有哪些應用?”的問題不作討論。②溶液導電性實驗,可用并聯裝置,五種溶液同時進行,以便學生作對比觀察。③從氯化鉀和硝酸鉀的混合物中提純硝酸鉀實驗,課本只要求學生設計方案,相應的學生實驗在《實驗化學》模塊中課題3安排,各校可根據本校實驗條件,決定是否將該實驗提前在本專題教學中進行。④學生物質分離(如蒸餾、萃取、分液等)的操作技能可在《實驗化學》模塊中再加以訓練。(原文)2021/5/957五、本專題教學建議1、分析欄目功能發揮教學價值2、引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化學3、準確把握教學內容的深廣度4、合理創設以探究為核心的多樣化活動5、實施觀念建構的教學關注學生的認識發展2021/5/9581、分析欄目功能發揮教學價值2021/5/959教材欄目的合理使用……2021/5/960欄目功能[觀察與思考]:展示的實驗、模型、圖表中蘊含深刻的化學道理,幫助同學們開啟化學思維。[活動與探究]:引領同學們投身實踐活動,在“做中學”的自主探究中享受發現的快樂。[信息提示]:以簡捷的語言介紹化學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物質性質技能方法等。2021/5/961引導性你知道嗎欄目類型與功能聯想與啟示交流與討論活動與探究觀察與思考信息提示整理與歸納拓展視野資料性知識性活動性問題解決化學史話資料卡2021/5/962新教材欄目設置多樣化、知識呈現方式出現很大變化如何合理使用?☆為學生提供了多種不同的學習方式☆為教師提供了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案2021/5/963對欄目進行不同處理的案例
P22問題解決1.將106gNa2CO3溶解在水中,配成1.00L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是多少?問題情景如何配制0.1LNa2CO3溶液,其中溶質的物質的量為0.1mol?此溶液的組成可以怎樣表示?活動與探究化學史話→引導性拓展視野→課外活動、練習2021/5/9642、注意引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化學2021/5/965對化學學科價值的認同
化學學科發展艱難曲折
——精神財富化學是人類文明的基石
——物質財富
面對新生2021/5/966化學學科的價值化學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化學與社會發展化學與生活質量化學與未來職業化學與科學技術……
當學生發現知識的個人價值和社會意義時,他們最想學習!正面闡述化學的作用欣賞和感受化學正確理解化學形成觀念2021/5/967教材欄目化學史話拓展視野資料卡充分發揮教材本身的作用內容寫給同學們的話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交流,提高認識,體會化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感受化學的作用。2021/5/968
“知識情景化”
---從生活到化學,從化學到社會
2021/5/969在真實的情景中進行具體化學知識的教學由于新課程的目標包括態度情感價值觀,必然要求將去情景的知識情景化,從生活到化學,從化學到社會;從自然界到實驗室,從實驗室到實際應用,提供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有效途徑和生動載體。將知識置于真實的情景中,能夠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和能力,養成學生關心社會和生活實際的積極態度,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有利于學生從更加開闊的視野、更加綜合的視角,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學的價值、科學的局限和科學與社會、技術的相互關系。對于學生認識和理解化學科學具有重要意義和發展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必需的。
2021/5/970
三個例子三張圖片:1、某地發生運載濃硫酸的汽車傾倒事故,四溢的硫酸給當地的農作物、水生動物等造成嚴重的污染;2、硫酸工業過程中釋放的尾氣二氧化硫形成酸雨,造成環境污染;3、某高校一學生將濃硫酸潑到某動物園某動物身上,造成動物嚴重燒傷……(1)濃硫酸危害很大(2)化學是有毒、有害的化學(3)化學就是污染(4)我們應該遠離化學如此的化學、如此的濃硫酸,我們還敢解決、還要學習嗎?實在太可怕了……2021/5/971情景素材的使用:
針對主題內容激發認知沖突而非單是興趣正面事例-P2圖1-1用比不用好少而精根據任務選擇時機不能稀釋學科思想2021/5/972婦女淘米與礦工淘金的目的是什么?物質分離和提純在生活和實驗研究中得到普遍應用,你知道哪些方法?普遍性→重要性→積極性物質的分離和提純2021/5/973海水曬鹽、釀酒工業分別用到什么分離方法?如何分離鐵粉和碳粉?該問題給我們什么啟示?實驗演示:用磁鐵分離鐵粉和碳粉回憶舊知識→明白方法多樣性→渴望學習新方法2021/5/974物質的量在“物質的量”教學中,隱含著這種思想:粒子→集合粒子→粒子,即把單個粒子的稱量轉化為粒子集合的稱量,從而間接地求出單個粒子的質量。以“稱量一粒米”或“曹沖稱象”為背景,建立微觀與宏觀的聯系,設計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掌握物質的量的概念。具體思路:學生提出可能的答案曹沖稱象的故事歸納處理粒子計算方法提出物質的量的概念聯系其他物理量掌握微粒數的計算提出摩爾質量的概念掌握物質的量與質量的換算2021/5/975物質的量對學生來說是個全然陌生的概念,以舊的物理量引入,進入學生認知結構中原有的命題網絡。設置問題,讓學生在舊的知識體系中形成新的概念。培養學生學習概念的能力。
具體思路:
物質的量強調概念的內涵引入物質的量的概念回憶原有的物理量掌握微粒數的計算方法引入摩爾質量的概念掌握物質的量與質量的換算2021/5/9763、準確把握教學內容的深廣度對教材內容的深廣度把握不準,不會選擇性地處理欄目內容,“超前”、“超標”、“一竿子插到底”地進行教學,致使課時緊張。給學生的學習帶來額外的負擔。2021/5/977
(1)注意化學基本概念學習要求的層次。
能根據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對物質進行分類
(分類的角度、方法、分類的層次?各類代表物?怎樣判斷具體物質所屬的類別?這些要求都在不斷擴充、加深。)
補充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超前酸(強氧化性酸)
2021/5/978化學反應相關知識的層級發展初中課程必修2選修課程化學反應過程中會發生能量變化和物質變化,其變化的實質是舊化學鍵的斷裂和新化學鍵的形成、化學反應的快慢和限度(感性認識)、化學能與熱能的轉化(定性分析)、化學能與電能的轉化(感性認識)化學反應過程中會發生物質變化、物質變化的實質是原子的重新組合(四種基本類型)化學反應的方向、化學反應的快慢和限度(理性分析)、化學能與熱能的轉化(定量計算)、化學能與電能的相互轉化(理性分析)必修1化學反應的類型除四種基本類型外,有些反應中原子的外層電子也會變化,物質在溶液中的反應有些以離子進行。2021/5/979氧化還原反應初中化學1-1化學1-2選修課程從得失氧的角度判斷氧化還原反應從具體的物質氧氣來認識氧化性;氫氣和一氧化碳來認識還原性根據化合價的變化判斷氧化還原反應根據實驗事實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電子的轉移,氧化劑、還原劑、氧化性、還原性概念等通過電解、原電池等學習進一步理解氧化還原反應具體應用:鋁、鐵、銅的獲取,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轉化,生產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后續專題2021/5/980物質結構初中課程必修課程選修課程原子核的結構、原子中各微粒的關系、核外電子排布(排布規律)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結構的量子力學模型、核外電子的能級排布(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規則)2021/5/981物質能量方向、速率、限度類型化學反應原子的重新組合感受到反應有快慢感受到反應中有吸熱、放熱現象基本反應類型初中反應歷程基元反應
理性分析化學反應的方向、快慢和限度化學能熱能(定量計算)電能(理性分析)更加本質的認識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選修必修舊鍵的斷裂新鍵的生成感性認識化學反應的快慢和限度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感性認識離子反應化學能熱能(定性認識)電能(感性認識)2021/5/982(2)克服慣性,降低要求,淡化枝節旁葉的內容物質的量運用于化學方程式的復雜計算阿伏加德羅定律的推論、氣態方程膠體的電泳現象、凝聚物質的量濃度與質量分數之間的換算P36第12題CO2和NaOH反應的不同情況、正鹽與酸式鹽的互變、微溶物參加的反應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溶液配制的過細的操作、全面的誤差分析2021/5/983溶解度的復雜計算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的計算核素1-18號元素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SO42-對Cl-檢驗的干擾;Br2、I2在水中及四氯化碳中的顏色2021/5/984以前是考點和教學中的難點,現在的教材中沒有,怎么處理?不同的教材涉及的具體內容不一樣,怎么處理?2021/5/985核心概念理論知識三套教材共有的內容三套教材分別特有的內容山東科技版人教版蘇教版物質的量物質的量及單位,阿伏加德羅常數,摩爾質量,物質的量濃度氣體摩爾體積后加氣體摩爾體積膠體分散系,分散質,分散劑,膠體,丁達爾效應電泳,聚沉電解質、電離與離子反應電解質,電離,離子反應及其應用(離子共存、離子檢驗等),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離子方程式。從電離角度對酸堿鹽下的定義從電離角度對酸堿鹽下的定義氧化還原反應氧化還原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的應用氧化劑與還原劑,氧化性與還原性氧化劑與還原劑,氧化性還原性2021/5/986由于教師還習慣于采用傳統的習題教學和訓練模式,加之教材中個別習題的表述和問點與教材正文內容之間的跨度偏大,市場上的習題教輔資源往往偏難、偏繁、偏舊,所以使學生“學得高興,做題痛苦”。(3)改進并優化習題教學2021/5/987改進并優化習題教學首先要關注習題教學,不能將習題課簡單處理成練習課,要將典型的習題進行剖析,培養學生將新知識運用到習題的分析和解答中的遷移能力。2021/5/988改進并優化習題教學其次,教師要將習題的處理和新知識的學習結合起來,尤其是,應該將運用新知識的重要習題,放在新知識獲得后處理,作為新知識的應用鞏固,及時培養學生將新知識運用于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中的能力。2021/5/989有些食品的包裝袋中有一個小紙袋,上面寫著“干燥劑”,其主要成分是生石灰(CaO)。(1)生石灰屬于哪種類別的物質?(2)生石灰可做干燥劑的理由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3)生石灰還可以與哪些類別的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列舉兩例,并寫出化學方程式。(4)小紙袋中的物質能否長期持續地做干燥劑?為什么?(5)在你所認識的化學物質中,還有哪些物質可以用做干燥劑?舉例說明。2021/5/990改進并優化習題教學再者,教師要對習題教輔資源進行篩選,選擇難度適合、考查點適合的題目,不要讓習題牽絆教師的教學。有的教輔習題質量較差,掛著新課程配套資源的字樣,內容卻是原來教輔資料的簡單重組。教師按照新課程進行教學后,學生不會做教輔中的習題,教師不是對習題進行篩選,而是將習題中涵蓋的內容、新課程中不要求的內容,擠出時間在課堂上給與補充,這是不倡導的錯誤做法。2021/5/991改進并優化習題教學最后,教師要注意,習題的處理也要分出層次水平。例如,關于物質的量的計算,有的教師仍然按照原來的經驗,從學生接觸到相關計算的時候,就讓學生達到高考的要求,即復雜的計算。新課程的教學進度較快,在較短的時間內,很難達到原來要用一個月的教學時間達到的水平和難度。如果仍按照原來的處理,會導致學生連基本的計算都沒有掌握(實驗區的事實證明)。本單元教材習題比較適中,課外習題不要超過教材。2021/5/992關于物質的量計算的簡單計算題例:P158.實驗室中需要11.2L(標準狀況)二氧化碳,現用含碳酸鈣90.0%的石灰石與足量的稀鹽酸反應(該石灰石中的雜質不與稀鹽酸反應)。問:(1)至少需要含90.0%的石灰石多少克?(2)生成的氯化鈣的物質的量是多少?2021/5/993關于物質的量計算的較復雜的計算題2021/5/9941.對于某些離子的檢驗及結論一定正確的是
05上海化學
15
A
加入稀鹽酸產生無色氣體,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變渾濁,一定有CO32-B
加入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再加鹽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
SO42-C
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并加熱,產生的氣體能使濕潤紅色石蕊試紙變藍,一定有NH4+D
加入碳酸鈉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再加鹽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偏深2021/5/9952.將H2、O2、N2三種氣體分別放入不同容器中,當溫度和密度完全相同時,三種氣體壓強(P)的大小關系是()A.p(H2)=p(O2)=p(N2)B.p(H2)>p(N2)>p(O2)C.p(O2)>p(N2)>p(H2)D.p(O2)>p(H2)>p(N2)3.某固體A一定條件下加熱分解,產物全是氣體:2A=B+2C+2D,測得產生的混合氣體對氫氣的相對密度為d,則A的相對分子質量是()A.2dB.2.5dC.5dD.0.8d偏深2021/5/9964、在25℃,101kPa條件下,將15LO2通入10LCO和H2的混合氣體中,使其完全燃燒,干燥后,恢復至原來的溫度和壓強。(1)若剩余氣體的體積是15L,則原CO和H2的混合氣體中:V(CO)=
,V(H2)=
。(2)若剩余氣體的體積為aL,則原CO和H2的混合氣體中V(CO)∶V(H2)=
。(3)若剩余氣體的體積為aL,則a的取值范圍是
。偏難2021/5/9975、100g濃度為18mol/L密度為ρg/mL的濃硫酸中加入一定的水稀釋成9mol/L的硫酸,則加入水的體積為()A.小于100mLB.等于100mLC.大于100mLD.等于100/ρmL6、已知25%氨水的密度為0.91g.cm-3,5%氨水的密度為0.98g·cm-3,若將上述兩溶液等體積混合,所得氨水溶液的質量分數是
A.等于15%
B.大于15%
C.小于15%D.無法估算偏難2021/5/998例4在甲、乙兩個質量相等的燒杯中,分別裝入200mL的3mol/L鹽酸,再在甲、乙杯中分別加入Ag鋁和Bg鎂,反應完全后,甲、乙兩杯的質量仍然相等,則A與B的關系是A
A∶B=2∶3B
A∶B=3∶4C
A=B≥72gD
A≥54g,B≥72g不要為了計算而計算2021/5/999改進并優化習題教學請大家評價2021/5/9100既讓學生了解了膠體的一種制備方法(信息不作基本要求的),又把剛學習到的新知識——膠體的性質,進行了鞏固應用,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分析信息與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用擁有的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是評價的趨勢。
但此題對魯科版教材是好題,而對蘇教版就不是好題。2021/5/91014、合理創設以探究為核心的多樣化活動2021/5/9102
新課程要求改變學生傳統的聽著學科學、坐著學科學,被動消極、冷漠無奈地學科學的情況,改變教師過分依賴系統講授和題海訓練,學生過分依賴死記硬背和信息的簡單接受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讓學生進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多種學習活動,在活動中落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使學生形成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和積極的情感,培養學生看待自然與世界的科學態度,對科學過程、科學活動的實質與價值的理解和認識,對科學與技術、社會、環境的密切關系的理解和認識,以及運用科學知識、科學方法解決社會和個人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2021/5/9103為學生創設以探究為核心的多樣化活動觀察思考交流研討活動探究信息查找與加工2021/5/9104交流討論學習一定體積溶液的配制通過討論引出物質的量濃度物質的量濃度P22問題解決1.將106gNa2CO3溶解在水中,配成1.00L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是多少?問題情景如何配制0.1LNa2CO3溶液,其中溶質的物質的量為0.1mol。此溶液的組成可以怎樣表示?2021/5/9105(1)利用溶液配制的活動,給學生建立物質的量濃度概念鋪路搭橋,體現了學習新知識的建構性;(2)“活動探究”欄目的設置將學生實驗活動與概念的學習融合起來,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加深學生對物質的量濃度概念的理解;(3)“交流討論”過程的設置提升了學生對物質的量的理解與應用,讓學生從新的角度認識物質和認識化學反應中的定量關系;(4)“信息提示”方便了老師的教學,保證了學生實驗探究的順利進行。2021/5/9106小組合作探究,4人一組,實驗室教學教學活動1創設情景給出配制溶液的任務(要求:含NaCl0.1mol、100mL、盡量準確),組織學生以4人為一個小組討論配制溶液的方案。教學活動2學生匯報小組方案,對小組方案進行評價,學生和老師一起總結得出最優的配制溶液的方案。教學活動3學生實驗:按照得出的方案配制NaCl溶液,教師指導。教學活動4學生將配制好的NaCl溶液回收到大試劑瓶中,引導學生分析討論怎樣給所得溶液貼一個標簽,討論后引出物質的量濃度概念及表達式。“活動探究”:一定體積溶液的組成的教學設計12021/5/9107通過實驗活動學習化學概念,這種方式對概念的理解深刻,記憶牢固,學生不會感覺到學習的乏味。通過學習,知道了怎樣更準確地在實驗室配制所需要的溶液。不僅學會了用容量瓶配制溶液的方法,而且還學習了溶液組成的另外一種重要的表示方法,學生會感到在化學中學習物質的量的概念是很有用的。2021/5/9108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選擇探究內容和探究活動的開放點把握探究活動的開放度駕馭課堂,適當指導給學生機會和空間開展討論活動適時進行整合歸納觀點:并非所有的課都要進行探究教學開展有效的探究活動,避免探究落于形式2021/5/9109重視知識形成過程與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分析歸納、學會討論交流2021/5/9110重視化學研究基本過程與方法的知識教學2021/5/9111
教材怎樣體現和落實過程和方法的學習要求?課程目標二、過程與方法
1.經歷對化學物質及其變化進行探究的過程,進一步理解科學探究的意義,學習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2.具有較強的問題意識,能夠發現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化學問題,敢于質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善于與人合作,具有團隊精神。
3.在化學學習中,學會運用觀察、實驗、查閱資料等多種手段獲取信息,并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
4.能對自己的化學學習過程進行計劃、反思、評價和調控,提高自主學習化學的能力。2021/5/9112科學方法-化學研究的方法-化學實驗的研究方法觀察、實驗、假說、模型、比較、分類、科學探究、數據處理物質分類轉化、從宏觀到微觀、從現象到本質、從定性到定量實驗基本方法、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條件控制、實驗結果分析教材思路2021/5/9113呈現特點-集中與分散結合集中-過程方法內容外顯-教材章節分散-過程方法內容與核心知識內容融合,滲透和體現化學科學研究的方法-欄目2021/5/9114※轉變觀念※運用靈活多樣的分組形式,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參與教學活動※處理好一般的科學方法與化學學科方法中具體科學方法的教學※重在體驗和經歷2021/5/9115注重實驗作用,真正落實實驗活動實驗是化學科學的重要基石實驗是化學問題解決的重要手段實驗是科學探究的重要途徑2021/5/91162021/5/9117主題2:化學實驗基礎1.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運用以實驗為基礎的實證研究方法。2.初步學會物質的檢驗、分離、提純和溶液配制等實驗技能。3.樹立安全意識,能識別化學品安全使用標識,初步形成良好的實驗工作習慣。4.能夠獨立或與同學合作完成實驗,記錄實驗現象和數據,完成實驗報告,并能主動進行交流。5.初步認識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條件控制、數據處理等方法在化學學習和科學研究中的應用2021/5/9118
2、教材內容體系介紹(化學1)目標主題認識化學科學
化學實驗基礎
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化學家眼中的物質世界(豐富多彩的化學物質研究物質的實驗方法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從海水中獲得的化學物質(氯、溴、碘及其化合物鈉、鎂及其化合物)從礦物到基礎材料(從鋁土礦到鋁合金鐵銅的獲取及應用含硅物質與信息材料)硫氮和可持續發展(含硫化合物的性質與應用,生產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認識化學科學(走進化學科學
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和程序
化學常用的物理量--物質的量)元素與物質世界(元素與物質分類電解質氧化劑和還原劑)自然界中的元素(碳的多樣性氮的循環硫的轉化海水中的化學元素)元素與材料世界(硅無機非金屬材料鋁金屬材料復合材料)教科書目錄從實驗學化學(化學實驗的基本方法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化學物質及其變化(物質的分類離子反應氧化還原反應)金屬及其化合物(金屬的化學性質幾種重要的金屬化合物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無機非金屬材料的主角-硅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硫和氮的氧化物硫酸、硝酸和氨)
2021/5/9119學生實驗--演示實驗靈活多樣的實驗觀察與思考活動與探究探究實驗--驗證實驗2021/5/9120新課程中實驗教學的誤區實驗教學主要在“化學實驗”模塊中進行?學生動手的實驗被教師的演示所代替部分實驗被取消實驗準備時間被壓縮實驗活動時間被擠占2021/5/9121
盡可能給學生提供條件進行實驗活動2021/5/9122誤區第二單元就是學習化學實驗的一些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2021/5/9123不要急于讓學生學到新知識而是把重點放在實驗方法和實驗技能的培養之上,放在讓學生自主探究、自主總結和提練上,從中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和總結概括能力,著重讓學生在這些基礎內容中體會化學家研究化學物質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編寫思路:強調實驗的重要性化學家研究一種物質分離-提純-分析檢測(定性結合定量)方案設計、觀察方法、記錄處理、安全等2021/5/9124本專題實驗教學建議①教師可以再適當補充一些溶液和膠體作光照對比實驗(激光筆),以便使學生歸納出鑒別溶液和膠體的方法,硫酸銅溶液中多加些硫酸。對教材中“氫氧化鐵膠體有哪些應用?”的問題不作討論。膠體的制備不要求,丁達爾實驗可提到概念前。可增加滲析實驗(課內或課外)。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有的同學在溶液和膠體區別的實驗時,觀察到泥沙水、牛奶也能看到光亮的通路。會提出它們到底是膠體還是乳濁液的問題。
2021/5/9125②溶液導電性實驗,可用并聯裝置,五種溶液同時進行,以便學生作對比觀察,及時啟發思考。(用蒸餾水配制)③從氯化鉀和硝酸鉀的混合物中提純硝酸鉀實驗,課本只要求學生設計方案,相應的學生實驗在《實驗化學》模塊中課題3安排,各校可根據本校實驗條件,決定是否將該實驗提前在本專題教學中進行。④學生物質分離(如蒸餾、萃取、分液等)的操作技能可在《實驗化學》模塊中再加以訓練。⑤補充單質、酸、堿、鹽關系實驗-學生探究;2021/5/9126⑥可開設學生課外實驗:圓珠筆油的紙上層析;⑦建議把P17中的“觀察與思考”改成“活動與探究”,并可以增加CCl4、酒精作為試劑的對比實驗,溶質把溴改成碘;⑧教學氣體摩爾體積時可利用針筒、乒乓球、籃球創設情景、建立模型;P10:圖1-6圖中把1mol的氧氣裝在氣球里用來表示標準狀況下氧氣所具有的體積不妥。P22:nB、cB應表示成c(B)、n(B)。⑨溶液的配制可提到概念前作為探究實驗;⑩建議“溶液的配制”及“物質的檢驗”兩節課到實驗室上課。附帶膠體性質實驗。2021/5/91275、實施觀念建構的教學關注學生的認識發展2021/5/9128課程標準對于概念原理知識
有哪些新的處理?
主題覆蓋、多元線索、螺旋發展注重核心觀念的建構,理解力的發展,認知結構的形成。淡化枝節旁葉的內容,降低死記硬背的學習要求。注重層次性、過程性和生成性的概念原理學習。2021/5/9129概念理論教學的新變化觀念建構認識功能重新認識中學化學知識元素觀、分類觀、微粒觀、比較觀化學反應與能量物質結構與性質2021/5/9130概念知識認識功能與指導作用物質的量及相關概念對物質的組成和化學反應的認識從定性進入到定量層次,將宏觀的質量、體積、濃度與微觀的微粒個數之間建立起聯系和定量關系物質分類將大量的物質進行整理。從物質的類別及通性角度對物質性質進行整理,為新物質性質的預測提供思路。如硫單質屬于非金屬單質,非金屬單質通常會與哪些類別物質發生反應,那么硫單質可能也會和那些物質發生反應電解質與電離、離子反應從微觀角度認識物質在水溶液中的存在狀態及行為,認識物質在水溶液中的反應實質。例如,學習之前看到硫酸銅溶液看到的只是藍色溶液,學習之后,看到的應是Cu2+與SO42-。從微觀角度認識溶液中發生化學反應的物質的性質,初步建立起研究水溶液系統的思路方法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與還原劑對化學反應分類的新視角,對物質分類的新視角,認識物質性質的新視角利用氧化還原反應研究物質的性質,例如,通過分析物質中所含元素的化合價,預測物質具有氧化性或還原性,通過實驗看該物質能否與氧化劑或還原劑發生反應,從而驗證它是否具有還原性或氧化性2021/5/9131從新舊課程比較來看重視化學核心觀念的建構,轉變學生原有認識及其認識方式,發揮概念原理的認識功能,因此,需要避免僅僅就事論事地處理概念知識;突出化學概念之間的本質聯系,增進學生對物質性質及化學反應的理解力;因此,需要避免孤立地進行概念教學。事實為本的知識教學要轉化為觀念和理解力建構為本的知識教學2021/5/9132
《化學1》微粒的大小、間距、數量和重組物質的分類和轉化實質是分子等微觀粒子的存在形態和變化;物質的量是將微觀粒子與宏觀質量相聯系的基本物理量,幫助實現物質轉化過程中的定量研究;物質聚集狀態的變化實質是分子等微觀粒子間相互作用的變化和微粒間距離和運動方式的變化;物質分散系反映了分子、微粒集合體等微觀粒子的大小;電解質電離產生的微觀粒子在水溶液中的行為。《化學2》微粒結合方式、順序、空間排列和作用力教材中物質微粒性觀念的建構2021/5/9133化學觀念事實性知識過程方法知識原子原子核核外電子質子中子原子(微粒間關系)電荷關系:原子呈電中性質量關系:原子的質量集中在原子核上具體性知識物質由不同層次的微粒構成不同的微粒具有不同的結構1.教材中圖1-32,構成物質的微粒示意圖,幫助學生建構物質是由不同層次的微粒構成的,不同的微粒具有不同的結構。2.教材中表1-7質子、中子和電子的質量和電量中的數據。引導學生從兩個方面(電荷、質量)觀察,3.教材中表1-8中的數據,幫助學生從分析數據中發現,質子數(Z)、中子數(N)之和與的相對原子質量非常接近,因此常用質子數和中子數之和(質量數)來近似表示相對原子質量,幫助學生得出以下電荷、質量這兩個關系:電荷關系:質子數(Z)=電子數質量關系:質子數(Z)+中子數(N)=質量數(A)教材設計思路2021/5/9134物質的分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砼結構構件施工過程中的質量監督與檢查考核試卷
- 證券從業資格證考試的復習技巧試題及答案
- 抗生素使用指導的檢驗依據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會計風險控制流程試題及答案
- 2024項目管理考試深入探討試題及答案
- 福建事業單位考試試題及答案突破技巧
- 石墨在電化學電容器材料的應用考核試卷
- 涂料生產過程智能化考核試卷
- 生物能源與碳減排考核試卷
- 管道工程國際合作與交流考核試卷
- 2025陜煤集團榆林化學有限責任公司招聘(137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衢州2025年浙江衢州龍游縣綜合事業單位招聘43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測繪成果質量管理制度(一)
- 小學防碘缺乏課件
- 學習解讀《關于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的意見》課件(2025年3月)
- 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2024年版)解讀
- 北京海淀區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題(解析版)
- 2025年陪審員考試題及答案
- 居室空間設計 課件 項目八廚房空間設計
-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五單元質量檢測試卷含參考答案
- 2024年煤礦安全規程(修訂)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