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五蓮縣高一下學期模塊檢測(期中)語文試題_第1頁
山東省五蓮縣高一下學期模塊檢測(期中)語文試題_第2頁
山東省五蓮縣高一下學期模塊檢測(期中)語文試題_第3頁
山東省五蓮縣高一下學期模塊檢測(期中)語文試題_第4頁
山東省五蓮縣高一下學期模塊檢測(期中)語文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一模塊檢測語文試題2018.05本試卷共8頁,滿分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座號、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規定的位置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現代文閱讀(23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城市文明”問題在當前的提出,我想有兩個背景最值得關注:一是從全球范圍看,以“國際化大都市”與“世界級都市群”為中心的城市化進程,在極大地推動當今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使城市社會學家所謂的“城市問題”大量涌現并不斷升級,直接影響到當今世界城市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二是對中國來說,這既是城市化進程在中國快速發展的必然表現,也是“城市文明”在當前備受關注的直接原因。但另一方面,我們在現實與理論上的準備,卻不足乃至匱乏。城市文明的研究與建設,有兩個問題需要先行解決。首先,什么是文明,它有哪些具體的層面與內涵,這些具體層面與內涵的相互關系為何?這是建構一個科學的發展框架,使城市文明和諧、健康地發展的基礎。在中國古代文獻中,“文明”最早見于《易·乾·文言》和《尚書·舜典》,是指一整套用來區別“先進”與“落后”、“文明”與“野蠻”的“形式符號系統”,具體地說就是先秦儒家津津樂道的“禮樂制度”。“禮樂制度”的主要功能是為政治服務,所以中國古代的“文明”主要指“政治文明”。馬克思、恩格斯對“文明”也多有論述,核心是人類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的成果,包括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兩方面。由此可知,“文明”的基本內涵決定了其功能相應有三:在“物質文明”層面,以生產工具的發明與使用為標志,它是一種人類特有的物質生產方式;在“政治文明”方面,以政治、法律等上層建筑的創造與運用為標志,它表現為一種與野蠻時代或野蠻民族有著本質差異的社會生活方式;在“精神文明”層面,以倫理、藝術等人文精神的創造為最高目標與理想,它是一種在大自然、動物界及野蠻社會中不可想象的藝術生活方式與審美精神境界。其次,要弄清“文明”與“城市”的關系。從起源上講,“文明”與“城市”關系密切,中西皆然。英語的“文明”(civilization)源于拉丁文的“civitis”(城市),最初指城市居民的風俗、習慣和道德的高貴。荷蘭學者彼得?李伯庚在研究歐洲文化史時就指出,在16、17世紀,歐洲城市與農村的區別是“農村里沒有城市里那么文雅”。早在中國的周代,人們就把祭祀與禮儀中心看作是“城市”的標志,這意味著,按照禮儀制度組織起來的人類社會,既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同時也是最初的城市文明形態。盡管城市文明的內涵也主要有三層,但它的核心無疑是中國古代思想家講的“禮”與“樂”,用今天的話說是“城市的善”與“城市的美”。文明史與城市發展史告訴我們,越往上追溯,城市的重心就越依靠物質文明與政治文明,因為只有強大的物質基礎與強有力的政治保障,才能頂住野蠻人或外來文明的軍事壓力,以及維護好內部的安定團結。但隨著城市在當代的發展,基礎性的物質文明建設與基本的政治、法律制度建設,已不再是城市文明發展水平的最高理想。或者說,由于“文明病”、城市問題更多地與人的精神文化生態相關,因而中國古人最看重的“禮”與“樂”,在當前具有了越來越重要的意義。還可以說,在“禮”與“樂”之間,由于“禮”的目的在于生產和諧,目標是建設和諧城市,所以,“城市的美”比“城市的善”更高一層,代表了人類城市文明的最高目標。(選自《藝術與城市文明》,有刪節)1.下列對于“文明”這個概念的理解,與原文內容不相符的一項是(3分)A.中國古代文獻認為,“文明”是指一整套用來區別“先進”與“落后”、“文明”與“野蠻”的“形式符號系統”。B.中國古代的“文明”主要指“精神文明”,是因為精神文明在野蠻社會中是最高的藝術生活方式與審美精神境界。C.在起源上講,“文明”與“城市”關系密切。早在中國的周代,人們就把祭祀與禮儀中心看作是“城市”建立的標志。D.按照禮儀制度組織起來的人類社會,既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同時也是最初的城市文明形態。2.下列理解與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A.城市化進程,在極大推動當今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使“城市問題”大量涌現并不斷升級,直接影響到當今世界城市社會的可持續發展。B.“城市文明”問題的提出,是“城市文明”在當下備受關注的直接原因,但我們在現實與理論上的準備卻不足甚至匱乏。C.隨著城市在當代的發展,物質文明建設與政治、法律制度建設,已不再是城市文明發展水平的最高體現。D.“文明病”、城市問題更多地與人的精神文化生態相關,因而中國古人最看重的“禮”與“樂”,在當下具有了越來越重要的意義。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一是。A.城市文明的的核心,指的是中國古代思想家講的“禮”與“樂”。用今天的話說,是“城市的善”與“城市的美”。B.文明與城市發展史告訴我們,城市的重心要依靠物質文明與政治文明,因為只要依靠強大的物質基礎與強有力的政治保障,就能維護好內部的安定團結。C.在“禮”與“樂”之間,由于“樂”的目的在于生產和諧,目標是建設和諧城市,所以“城市的美”比“城市的善”更高一層,代表了人類城市文明的最高目的。D.建構一個科學的發展框架,并使城市文明和諧、健康地發展的基礎,是要弄清文明的基本內涵和它包含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功能是什么。(二)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4小題,14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7題。(14分)泰山石刻汪曾祺第一次看見經石峪字,是在昆明一個舊家,一副四言的集字對聯,厚紙濃墨,是較早的拓本。百年老屋,光線晦暗,而字字神氣俱足,不能忘。經石峪在泰山中路的岔道上。這地方的地形很奇怪,在崇山峻嶺之中,怎么會出現一片一畝大的基本平整的石坪呢?泰山石為花崗巖,多為青色,而這片石坪的顏色是姜黃的。四周都沒有這樣的石頭,很奇怪。是一個什么人發現了這片石坪,并且想起在石坪上刻下一部《金剛經》呢?經字大徑一尺年。摩崖大字,一般都是刻在直立的石崖上,刻在平鋪的石坪上的,很少見。這樣的字體,他處也極少見。經石峪的時代,眾說紛紜。說這是從隸書過渡到楷書之間的字體,則多數人并無異議。經石峪保存較多教書筆意,但無蠶頭雁尾,筆圓而體稍扁,可以上接《石門銘》,但不似《石門銘》的放肆,有人說這和《瘞鶴銘》(瘞yì)都是王義之寫的,似無據。王羲之書多以偏側取勢,經石峪非也。《瘞鶴銘》結體稍長,用筆瘦動,秀氣樸人,說這近似二王書,還有幾分道理(我以為應早于王羲之)。書法自晉唐以后,都貴瘦硬。杜甫詩“書貴瘦硬方通神”,是一時風氣。經石峪學領肥重,但是骨在內中,肥而不病,筆筆送到,而不板滯。假如用一個字評經石峪字,曰:穩。這是一個心平而志堅的學佛的人所寫的字,這不是廢話么,《金剛經》還能是不學佛的人寫的?這樣的字,和泰山才相稱。刻在他處,無此效果。十年前,我在經石峪呆了好大一會,覺得兩天的疲勞,看了經石峪,也就值了。“經石峪”是“泰山”不可分離的一部分。泰山即使沒有別的東西,沒有碧霞元君祠,沒有南天門,只有一個經石峪,也還是值得來看看的。我很希望有人能拓印一份經石峪字的全文(得用好多張紙拼起來),在北京陳列起來,即使專為它蓋一個大房子,也不為過。名山之中,石刻最多,也最好的,似為泰山。泰山上的大現峰真是大觀,那么多塊摩崖大字,大都寫得很好,這好像是摩崖大字大賽。這塊地場(這是山東話)也選得好。石巖壁立,上無遮蓋,而石壁前有一片空地,看字的人可以在一個距離之外看,收其全貌,不必像壁虎似的趴在石壁上。摩崖字多是真書,休兼顏柳,是得這樣,才壓得住。蔡襄平日寫行草,泰山的石刻題名卻是真書。董其昌字體飄逸,但寫大字卻是顏體。看大字碑刻上的題名,很多都是山東巡撫。大概到山東來當巡撫,先得練好大字。有些摩崖石刻,是當代人手筆。較之前人,不逮也,有的字甚至明顯地看得出是用鉛筆成圓珠筆寫在紙上放大的。這哪里可以呢?很奇怪,泰山上竟沒有一塊韓復榘寫的碑。這位老見在山東,呆了那么久,為什么不想到泰山來留下一點字跡?看來他有點自知之明。韓復榘在他的任內曾大修過泰山一次,竣工后,電令泰山各處:“嗣后除奉令準刊外,無論何人不準題字、題詩。”我準備投他一票。隨便刻字,實在是糟蹋了泰山。(節選自汪曾棋散文集《人間草木》)4.下列對本文相關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章通過認真的歷史考證和多角度的描寫表現了經石峪刻字的價值。B.作者詳寫經石峪刻字而略寫大觀峰刻字,詳略得當,結構安排合理。C.蔡襄在泰山的石刻題名改寫真書是為了展示他在書法藝術上的造詣。D.文章的語言平淡沖和,樸素簡凈:篇幅雖短,但文化意蘊極為豐厚。5.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6.結合文本,從描寫手法的角度對下面句子進行賞析。(4分)經石峪字頗肥重,但是骨在肉中,肥而不癡,筆筆送到,而不板滯。7.結合文本,談談汪曾祺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態度是怎樣的。(4分)二、古代史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4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題。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令陳人武臣、張耳、陳馀徇趙地,令汝陰人鄧宗徇九江郡。當此時,楚兵數千人為聚者,不可勝數。周文,陳之賢人也,嘗為項燕軍視日①,事春申君,自言習兵,陳王與之將軍印,西擊秦。行收兵至關,車千乘,卒數十萬,至戲亭,軍焉。秦令少府章邯免驪山徒、人奴產子生,悉發以擊楚大軍,盡敗之。周文敗,走出關,止次曹陽二三月,章邯追敗之,復走次澠池十余日。章邯擊,大破之。周文自剄。軍遂不戰。武臣到邯鄲,自立為趙王,陳馀為大將軍,張耳、召騷為左右丞相。陳王怒,捕系武臣等家室,欲誅之。上柱國蔡賜曰:“秦未亡而誅趙王將相家屬,此生一秦也,不如因而立之。”陳王乃遣使者賀趙,而徙系武臣等家屬宮中,而封耳子張敖為成都君,趣趙兵亟入關,趙王將相相與謀曰:“王王趙,非楚意也。楚已誅秦,必加兵于趙。計莫如毋西兵,使使北徇燕地以自廣也。趙南據大河北有燕代楚雖勝秦不敢制趙若楚不勝秦必重趙,趙乘秦之弊,可以得志于天下,”趙王以為然,因不西兵,而遣故上谷卒史韓廣將兵北徇燕地。當此之時,諸將之徇地者,不可勝數。陳勝王凡六月,已為王,王陳。其故人嘗與傭耕者聞之,之陳,扣宮門曰:“吾欲見涉。”宮門令欲縛之。自辯數,乃置,不肯為通。陳王出,遮道而呼涉。陳王聞之,乃召見,載與俱歸,客出入愈益發舒,言陳王故情。或說陳王曰:“客愚無知,顓②妄言,輕威。”陳王斬之。諸陳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無親陳王者。陳王以朱房為中正,胡武為司過,主司群臣。諸將徇地,至,令之不是者,系而罪之,以苛察為忠。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輒自治之,陳王信用之。諸將以其故不親附,此其所以敗也。(選自《史記·陳涉世家》,有刪改)注釋:①視日:搞占卜望日的迷信活動的人。②顓:專擅。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皆刑其長吏 刑:懲罰B.止次曹陽二三月 次:駐扎C.趣趙兵亟入關 趣:通“促”,催促D.自辯數,乃置 置:安排,安置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3分)例句:王王趙,非楚意也A.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B.先大母婢也,乳二世C.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D.齊彭殤為妄作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趙南據大河/北有燕代/楚雖勝/秦不敢制趙/若楚不勝秦/必重趙B.趙南據大河/北有燕代/楚雖勝秦/不敢制趙/若楚不勝秦/必重趙C.趙南據大河/北有燕代/楚雖勝秦/不敢制趙/若楚不勝/秦必重趙D.趙南據大河/北有燕代/楚雖勝/秦不敢制趙/若楚不勝/秦必重趙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陳勝吳廣起義爆發后,天下受盡秦國嚴苛統治的郡縣百姓都紛紛起事,懲治當地官員,來響應陳勝,足見當時秦國統治確實不得民心,政失天下。B.周文,是陳地賢人,曾經跟隨春申君做事,后來被章邯率領的由驪山修墓的徒役和奴隸組成的軍隊所敗,最后兵敗自殺。C.陳王在得知武臣稱趙王后非常憤怒,就把武臣的家屬抓起來準備殺掉,后來聽了上柱國蔡賜的建議,派人祝賀武臣稱王,把家屬歸還給武臣。D.文章最后分析了陳勝兵敗的原因,主要是:濫殺故人,失掉民心;輕信小人,使眾將不再依附于他;最后眾叛親離,起義失敗。1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2分)(1)趙王以為然,因不西兵,而遣故上谷卒史韓廣將兵北徇燕地。(5分)(2)其故人嘗與傭耕者聞之,之陳,扣宮門曰:“吾欲見涉。(3分)(3)惠王患之,乃令張儀伴去秦,厚幣委質事楚。(4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11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3~14題秋日別王長史王勃別路馀千里,深忍重百年。正悲西候①日,更動北梁②篇。野色籠寒霧,山光斂暮煙。終知難再奉,懷德自潸然。注:①西候:古代以秋日配西方,故稱秋日為西候。②北梁:北邊的橋,語自《楚辭·九懷》“絕北梁兮永辭”,后用以指送別的地方。13.下列對本詩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A.首聯描繪了開闊遼遠的時空,以“千里”和“百年”從空間和時間兩個角度抒發了自己的感情。B.頷聯省略具體的分別場面和情節描寫,而是用典故點出時間和地點,恰當含蓄地烘托出分別時凄清的氛圍。C.頸聯詩人宕開一筆,轉而寫景。前一句是遠景描寫,后一句是近景描寫。詩人借景抒情,情隨景生。D.奉,侍奉;潸然,流淚的樣子。詩人知道自己與王長史今后很難再相見,不禁淚流滿面,悲從中來。E.全詩主要運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以寒霧、暮煙村托離愁別緒,渲染了悲傷、沉郁的氛圍,情感真摯動人。14.詩歌表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6分)(三)名句名篇默寫(本題共1小題,12分)15.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外無期功強近之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陳情表》)(2)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陳情表》)(3)________________,治亂之條貫,________________。(司馬遷《屈原列傳》)(4)雖趣舍萬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暫得于己。(王羲之《蘭亭集序》(5)________________,子無良媒。______________,秋以為期。(《詩經·氓》)(6)或取諸懷抱,_______________;或因寄所托,_______________。(王羲之《蘭亭集序》)三、語言知識與文字運用(20分)1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組是(3分)A.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 庶:大概②詔書切峻,貴臣逋慢 峻:嚴厲B.①軒東故嘗為廚 故:本來②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 短:詆毀C.①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 殊:不同②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悼:哀悼D.①被發行吟澤畔 被:通“披”,披散②淇則有岸,限則有泮 泮:通“畔”,岸,邊17.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組是(3分)(1)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2)臣之進退,實為狼狽(3)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4)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5)俯仰之間,已為陳跡 (6)將子無怒,秋以為期(7)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8)夙興夜寐,靡有朝矣A.(1)(3)(5)(7)B.(2)(3)(5)(8)C.(1)(4)(6)(7)D.(2)(4)(6)(8)18.下列有關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孝廉,漢代以來選拔人才的科目名,即每年有地方官考察當地人物,向朝廷推薦孝順父母、品行廉潔的人出仕。B.癸丑,古代用天干地支紀年。古代常用的紀年法還有年號紀年,如《琵琶行》中“元和十年”。C.《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匯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詩歌305篇,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其中“風”是指正統的宮廷樂歌。D.擢,提升、提拔官職。古代表示授予官職的詞有“除、拜、授、征”等,表示降級免職的詞有“罷、黜、左遷”等。19.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全都正確的一項是(3分)①《守住中國人的底線》一書既有對國家頂層設計的看法,也有對年輕人的諄諄告誡,還有對自己一生的總結。②我市大力進行文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文化軟實力不斷提升。目前文化產業年增加值超百億元,增長幅度令人側目。③今天我們學習千古美文《赤壁賦》,你們要洗耳恭聽,可不要開小差,否則,將愧對我們都喜愛的大文豪—蘇軾。④中華大地上,既有浩如煙海的傳統文化典籍,也有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這些都深深吸引著前來參觀的外國友人。⑤部分電商平臺的商品在“雙十一”促銷前先漲價,然后在促銷當天降價,實際價格持平甚至上漲,促銷活動名不副實。⑥五月的大青山,陽光溫暖而不炙熱,山林蒼翠而不乏味,置身其中,讓人分外愜意,真有“如坐春風”的感覺。A.①②⑥B.①④⑤C.②④⑥D.③⑤⑥20.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A.我們說話寫文章,在把零散的詞語串成一個個可以用來傳遞信息、完成交際任務的句子時,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語法規律的。B.國家相關部門近日嚴查“無證”及違規直播平臺,超過3萬多個直播間被關閉,還有一些小型直播平臺也將被清退。C.近幾年,隨著全民攝影時代、全媒體時代,出現了商清視頻截圖技術,以生產靜態照片為職業的攝影記者的生存空間受到了擠壓。D.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獲諾貝爾醫學獎,這不僅是中醫藥走向世界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更是屠呦呦及其研究團隊的巨大成功。21.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句不超過15字。(5分)還記得影視劇中的測謊專家嗎?他們能從人的面部表情、肢體語言、說話聲音和遣詞造句中,發現隱藏在人們內心深處的秘密。不過,這種方法對于普通人來說太高端了,有沒有什么更簡單的方法能夠看透人心呢?以色列研究人員最近發現,①,當人們書寫的內容是謊言時,往往下筆更重、寫的字更高更長;②,畫面的視角,則往往會從第一人稱視角轉換為第三人稱視角。這是因為謊言編造需要更長的時間思索,因而人們寫字時會下意識地猶豫、拖沓,③;同樣的,由于繪畫的內容是大腦“編造”的,因此具有全局性,所以往往是以第三人稱視角出現的,反之則不然。四、作文(60分)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奧運會上,我國有幾位運動員痛失金牌,讓人們對裁決產生了爭議。有人認為是裁判的不公,偏袒對方;也有人認為是運動員自己確有不易察覺的犯規;還有人認為裁判的失誤是難以避免的。其實,在生活中,很多人會有類似的遭遇:命運的不公,自己的犯錯,他人的誤解……都會給我們帶來煩惱。遇到這些情況,你該怎樣面對呢?請選擇一個角度寫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文體特征鮮明。高一語文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1.B(主要指“精神文明”錯,原文表述為:中國古代的“文明”概念主要指“政治文明”)2.C(“最高體現”錯誤,同時選項少了“基礎性”的修飾語。原文表述為:隨著城市在當代的發展,基礎性的物質文明建設與基本的政治、法律制度建設,已不再是城市文明發展水平的最高理想。)3.B(“只要……就”太絕對。原文表述為:文明與城市發展史告訴我們,越往上追溯,城市的重心就越依靠物質文明與政治文明,因為只有強大的物質基礎與強有力的政治保障,才能頂住野蠻人或外來文明的軍事壓力,以及維護好內部的安定團結)4.C(要注意文章在此處引蔡襄一例的意圖,蔡襄在泰山的石刻題名改寫真書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書法與摩崖環境相襯,要讓刻字“壓得住”,即和這個環境相稱)5.寫作者第一次看見經石峪字的拓本就留下深刻印象(1分),為下文詳寫經石峪的石刻作鋪墊(1分),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1分)(3分。意思對即可)6.運用比喻的手法(1分),把經石峪刻字的形與神的融合比成骨與肉的契合(1分)生動形象地表現了經石峪刻字筆法外柔內剛、形神合一的特點(1分),表達了作者對經石峪刻字的喜愛之情(1分)。(4分。意思對即可)7.①熱愛(或“贊美”)。認為經石峪的字即使是拓本,也是字字神氣俱足,使人不能忘記。覺得這些字很美,穩而有佛性,值得遠道來看。②尊重(或“要保護”)。反對今人隨便在泰山刻字,認為是糟蹋了泰山。(4分。每個要點2分,其中態度1分,分析1分,意思對即可)8.D(置:放棄,放開)9.B(A項,“聞”使動用法;B項,與例句都是名詞作動詞;C項,名詞作狀語;D項,形容詞作動詞)10.B11.C(“把武臣家屬歸還給武臣”錯,文中“徙系武臣等家屬宮中”,意思是“把武臣等人的家屬遷移到宮中軟禁起來”)12.(1)趙王認為說得有道理(正確),因而不向西出兵,而派遺原上谷郡卒史韓廣領兵北上去攻取燕地。(5分。重點詞語“以為然、西、遺、將、徇”各1分)(2)他的一位曾經與他一起雇傭給人家耕田的伙計(朋友)聽說他做了王,就到了陳縣,敲著宮門說:“我要見陳涉。”(3分。重點詞語“之、扣”各1分,“故人嘗與傭耕者”定語后置1分)(3)秦惠王很擔心,就叫張儀假裝離開秦國,用豐厚的禮物作為見面禮奉獻給楚王,表示愿意侍奉楚王。(4分。重點詞語“患”“佯”“幣”“質”各1分)13.CE(選C給2分,選E給3分。C項,前一句是近景描寫,后一句是遠景描寫,也可認為兩句都是遠景描寫,總之后一句不能是近景描寫。E項,借景抒情只在頸聯能夠體現,不足以說明是主要的表現手法)14.①對王長史知遇之恩的感激;②與王長史離別時的不舍:③對今后不能再侍奉王長史的遺憾與傷感。(6分。每個要點2分,意思對即可)15.(1)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2)過蒙拔擢寵命優渥(3)明道德之廣崇靡不畢見(4)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5)匪我愆期將子無怒(6)晤言一室之內放浪形骸之外(12分。每空1分,錯一處該空不得分)16.D(A項,庶:或許。B項,故:以前。C項,悼:悲傷)18.C(“風”即“十五國刮風”,包括15個地方的民歌)19.B(①諄諄告誠:懇切耐心地勸告。使用正確。②令人側目:斜著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憤恨。使用錯誤。③洗耳恭聽:洗干凈耳朵恭恭敬敬聽別人講話,指專心地聽,謙辭。使用錯誤。④浩如煙海:形容典籍、圖書等極為豐富。正確。⑤名不副實,是指名聲或名義和實際不相符。指空有虛名。正確。⑥如坐春風,指如同沐浴在和煦的春風里,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望文生義)20.A(B項,重復贊余,刪去“超過”或“多”。C項,成分殘缺,應在“全媒體時代”加上“的來臨”。D項語序不當。將“不僅是”與“更是”后面的內容互換)21.①從書寫和繪畫中可以看出人的心理。(2分)②當人們所畫的內容是謊言時。(1分)③導致所寫的字更高更長。(2分)(5分。意思對即可)22.參照2017年高考作文評分標準參考譯文在這時,各郡縣中吃盡秦朝官吏苦頭的百姓,都起來懲罰當地郡縣長官,殺死他們來響應陳勝(的號召)。命令陳縣人武臣、張耳、陳馀去攻占原來趙國的轄地,命令汝陰(今安徽阜陽)人鄧宗攻占九江郡(今安徽壽縣).這時候,楚地幾千人聚集在一起起義的,多得不計其數周文,是陳縣有名的賢人,曾經是項燕軍中的占卜望日官,也在楚相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