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物理課堂生活化的探究9400字(論文)】_第1頁
【中學物理課堂生活化的探究9400字(論文)】_第2頁
【中學物理課堂生活化的探究9400字(論文)】_第3頁
【中學物理課堂生活化的探究9400字(論文)】_第4頁
【中學物理課堂生活化的探究9400字(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學物理課堂生活化的研究摘要傳統物理課堂中,強調老師為主體,學生為輔的地位,不但大量強調物理學的理性思考,而且放棄了學生的真實生活,課堂氣氛就顯得死氣沉沉,缺乏生機,教師喪失教學動力,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學習成績上不去。教師感到“物理難教”,學生感到“物理難學”,最終導致老師與學生都覺得物理是一門難學的課程。新課程標準明確規定:“在中學物理課程的內容中,應選擇學生進行終身學習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以加強學生與現實生活,現代社會與科學技術發展之間的相互聯系,并且能夠反映得出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成就和新的科學思想[1]。關注物理學的技術運用所帶來的社會問題。注重培養學生對社會參與的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新的課程標準強調教室必須與生活的現實聯系起來,呼吁教學要回歸現實生活REF_Ref17611\r\h[2]。本課題研究以問卷調查為基礎進行數據分析,并為中學物理課堂的發展提出詳細的實施計劃。希望該課題研究將為物理學重返生活提供有用的基礎依據。關鍵詞:中學物理生活化元素生活化方案目錄TOC\o"1-2"\t"一級標題,1,二級標題,2"\h\u14211.前言 155621.1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171621.2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225792.中學物理課堂生活化現狀的調查 335012.1調查方法 3265942.2調查數據分析 3322963.中學物理課堂生活化的實施方案 1143163.1課堂引入的生活化 11193583.2課堂教學生活化 11103503.3課后作業的生活化 12311433.4物理生活化的基本流程 13251334.《超重與失重》課堂生活化的教學設計 1467815.結論與展望 1826344參考文獻 1914971調查問卷(附件) 201.前言

目前大多數中學生都是認為物理學科是很難的一門學科。大多數教育培訓公司都有大量的物理老師,而相對于地理,生物,歷史這種文科類的補習教師與學生卻反而更少。為什么會普遍出現這樣的情況?究其原因,在于語文、地理、歷史、政治等文科知識在學生生活中的運用程度比較高,而理科類知識在學生的生活中,卻很少被使用。新課改強調知識要與生活息息相關,要讓學生學以致用。對于現狀,大多數中學生連簡單的電磁感應現象都難以用知識來解答,而大多數學校物理教師不善于在課堂上浸沒入生活元素,只是盲目地傳授知識,過分強調知識本位,好的物理教學應該是把我們的日常生活與物理知識互相聯系起來。同時,學生將能夠使用相關物理概念來描述生活中的常見現象,并創建,分析和解決一些簡單的常見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使物理與生活交織在一起,才能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因此,重要的是找出如何在物理教學中浸沒生活元素的方法。1.1國內外的研究現狀經過大量的翻閱國外資料,知道國外早期就有研究,最早的研究于17世紀。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他在《大教學論》中說得很清楚:“使教育適應自然”的原則REF_Ref17790\r\h[3];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在《世紀》一書中認為:教育應該適應自然發展的規律,兒童的成長過程應該以這個規律為參考REF_Ref17856\r\h[4];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認為:教育的目的是:告訴人們生活的原因,如何享受生活REF_Ref17911\r\h[5];美國教育學家杜威指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必須要與生活緊密聯系REF_Ref17967\r\h[6]。在很多年前,西方的絕大多數國家基于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的扎實基礎上,大力推進職業技術教育,進一步深化了教育與生活的聯系。在國外,生活化教育很早就在世界上正式宣告了。多年前,歐美各國就明確提出要加強小學教師改革。教育改革不僅體現在課程上,而且體現在教學方法和教材的更新上,美國和德國在高難度的物理實驗中嘗試從生活的體驗出發,更容易理解生活的要素,嘗試在生活中尋找接觸的實例,在課堂上設計類似的物理實驗。訓練理性思維,進一步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國外的研究相比,國內的研究起步較晚。國內著名學者陶行知,基于1930年代初期的中國教育現狀,對杜威的教育理論進行了改革,形成了生命教育理論。他的主要思想是知識與實踐的統一,強調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社會就是一所大學校,他認為人生活在世上,直到去世,都一直處在社會這一所大學校中接受著教育REF_Ref18061\r\h[7]。到了21世紀的現在,李政濤教授在《教育常識》中指出:教育的內容要以生活為本——教材要以學生為中心,以生活為本REF_Ref18150\r\h[8],教育內容來源于生活,尤其是學生生活,一切學生生活中的材料,都是可以成為教育內容的,他認為活化教育內容的方式是應用。1.2研究的目的與意義在傳統的物理教學模式中,教師過分強調教材的內容,不能把知識和現實生活的經驗相結合起來,只是機械地將教材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有些教師選擇不補充生活中的普通物理知識,認為這是浪費時間,從長遠來看,這是把學生當成了知識的奴隸,這將會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新的課程標準已經做出了明確指示:學生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師處于學習的引導地位,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學習,而不是一味地給學生灌輸文化知識。物理知識更加復雜。如果教師可以將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學生的學習印象就會被加深,熱愛生活的興趣也得到培養。在物理課堂的教學中,生活元素的滲透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技能。舉個例子,我們在教學中就可以利用展示圖片的方法向學生們展示現實中的物理現象,從而使物理學習與生活之間的真實距離縮短了,學生的觀察技能也得到了相應培養;再舉個例子,可以為與學習有關的知識,布置相對應的課外任務,以便可以及時應用新近學習的物理知識,培養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有利于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增加,科學素養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以此方式,可以實現具有更好的學習成績和生活技能的雙重場景。

2.中學物理課堂生活化現狀的調查2.1調查方法主要的調查方法是文獻研究,每一篇完整文章的布局都是需要要閱讀相關文獻書籍的,當然,本篇文章也不排除在外,筆者先是在不同的論文網站如:《中國知網》、《維普期刊》、《萬方數據庫》等網站閱讀同一類型的研究,對近幾年的相關研究有一定的認識,為研究創下了良好的理論基礎,以便于確定研究的內容和研究的目的。本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調查問卷問題,這些問題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進行設置的,200份調查問卷被發放到從崇左市龍州縣高級中學和崇左市龍州縣第一初級中學的學生手中,之后再將問卷進行回收,再對調查的數據進行分析,2.2調查數據分析為了要了解當地初中與高中的物理課堂中生活化的普及程度,以及普及效果如何,本問卷,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一共設置了13道題目學生填寫,將在本次問卷中得到的調查數據整理歸納在以下圖表中,并進行了分析。圖1.1學生身份調查結果示意圖Figure1.1Schematicdiagramofstudentidentitysurveyresults200份調查問卷一共發給200個人,其中100分發給了龍州第一初級中學,100分發給龍州縣高級中學,回收率百分百。圖1.2物理知識與生活聯系程度關系圖Figure1.2Relationshipbetweenphysicalknowledgeandlife從圖1.2中可以知道,無論是高中生還是初中生,都認為物理知識跟生活有著密切聯系,只有10%以下的學生認為物理知識與生活沒有密切聯系。而高中生能更加頻繁地感受到物理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圖1.3進入教學方式喜好調查結果圖Fig.1.3Surveyresultsofpreferencesofteachingmethods從圖1.3可以知道。初中生更加喜歡老師以有趣方式進入課堂,其中喜歡以實驗方式進入的達40%,視頻進入的達30%,其他方式的為15%,而直接進入的為15%。而高中生喜歡老師直接進入教學的人數達50%,實驗方式進入的達30%,視頻方式和其他方式的都為10%。顯然高中生更加喜歡老師直接教授知識點,但也有部分學生喜歡老師以其他方式引導進入教學。猜測其原因為:初中生對物理現象還比較懵懂,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想通過日常中有趣的現象來接觸知識。而高中生則學習壓力大,科目眾多,學生爭分奪秒,想更為直接地接觸新知識。圖1.4物理知識難易程度感知調查結果圖。Figure1.4Surveyresultsofphysicalknowledgeperception.從圖1.4中可以知道,不管是初中生還是高中生,都覺得物理知識是非常難的,比例高達54%以上,這個比例占了一半,只有12%或更少的人認為它簡單,這個調查數據表明了大多數學生都認為物理知識更難于理解。圖1.5對多媒體教學喜愛程度調查結果圖Fig.1.5SurveyResultsofFavoriteDegreeofMultimediaTeaching從圖1.5中我們可以知道,不管是初中生還是高中生,對老師使用多媒體教學的喜愛程度高達51%以上,只有其中的2%不喜歡,

偶爾喜歡多媒體教學的打41%以上,猜測其原因:多媒體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想象力,擴大信息容量,滿足求知欲。圖1.6對課堂上描述生活現象的喜愛程度調查結果圖Fig.1.6Surveyresultsoflikingfordescribinglifephenomenainclass從圖1.6中可以知道,初中生非常喜歡老師描述生活中的物理現象的占比為63%,偶爾喜歡占比36%,從不喜歡占比1%。高中生非常喜歡,老師上課的時候描述生活中的物理現象為70%,偶爾喜歡為29%,從不喜歡占比1%。這表明,如果課堂上,老師能夠將難懂的物理知識與生活中的現象相聯系起來就會被大多數學生喜歡,圖1.7對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感知程度調查結果圖Figure1.7SurveyResultsofPerceptionDegreeofPhysicalPhenomenainLife從圖1.7中可以知道,初中生經常發現生活中的物理現象的比例是35%,偶爾發現是57%,從來不發現則占8%,而高中生經常發現則是43%。偶爾發現全是56%,從不發現則占1%。從這些數據中我們可以知道,大多數學生偶爾會發現生活中的物理現象,這種學生的比例占了絕大多數,這足夠說明大部分學生已經有意識地去觀察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了,物理生活化的普及有了一定的效果。

圖1.8課后對物理知識的深入情況調查結果圖Fig.1.8Surveyresultsofin-depthphysicalknowledgeafterclass從圖1.8中可以知道,初中生經常將知識記錄下來,并與同學討論的比例占4%,偶爾則占3%,從不記錄下來與同學討論則占62%,高中生經常與同學討論,只是3%,偶爾與同學討論則占41%。從不討論者占56%。

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知道:中學生已經有這個當生活中的物理現象記錄下來與同學討論的意識了,但是更大的比例是從不將生活中觀察到的物理現象記錄下來,并與同學討論,說明學生將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意識還有待提高。圖1.9課堂生活化普及程度調查結果圖Figure1.9Surveyresultsofclassroomlifepopularity從圖1.9中可以看出,初中老師在經常課堂上普及生活中的實例的頻率是40%,偶爾則占57%,從來都不講生活中的實例則占3%。高中老師經常講生活中的實例占25%,偶爾講一講,則占66%,從來都不講占9%。從這些比例中可以知道,無論初中老師還是高中老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引進生活實例,都是有意識地將物理知識與現實生活互相聯系起來

圖1.10對有關物理的生活例子喜愛程度調查結果圖Fig.1.10surveyresultsoflovedegreeoflifeexamplesrelatedtophysics從圖1.10中可以明顯看出,不管是初中生還是高中生,他們都比較喜歡老師介紹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其比例高達70%,占了總人數的一半以上,這個就說明了,在教學中運用生活化元素,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同時,學生也會愛上物理課堂。圖1.11動手情況調查結果圖Figure1.11SurveyResultsofHands-onSituation圖1.11可以知道出,中學生課后從不去動手做課后習題的比例高達63%以上,學生在課后自己動手去做的比例很少,只占4%左右,這說明:大部分中學生還主動沒有完成生活動手作業的意識,對生活動手作業的重視程度不夠,生活實踐能力也有待提高。

圖1.12對生活動手類作業的憧憬程度調查結果圖Fig.1.12SurveyResultsofExpectationDegreeofLifeHands-onOperation.從圖1.12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不管是初中還是高中生,他們都是懼怕老師布置一些關于動手類型的作業,其比例高達63%以上,這說明了大部分初中生與高中生懼怕去完成生活類動手作業,從側面反映出這個區域的大部分初中生、高中生的動手能力都比較差。圖1.13知識運用程度調查結果圖Figure1.13SurveyResultsofKnowledgeUtilizationDegree從圖1.13可以知道,初中生和高中生,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沒有經常運用物理知識制作生活用品,從來都不制作的比例高達92%以上。這就說明了雖然生活化普及開來,但是普及的效果不是特別得明顯,學生不能運用所學知識去制作一些作品,動手能力還是有待提高的。從調查數據中可得以下結論:①:該地區的物理生活化已經有所普及,表現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會引用生活例子來對相關知識點進行講解,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學生也會注意與物理知識有關的現象。②:大部分學生喜歡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解與物理知識有關的生活現象,但是在課后卻有大部分學生不能自行將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互相聯系起來,這從側面反映出該地區的物理生活化普及效果不是很理想。③:大部分學生害怕生活動手類作業,不能自己動手去制作教具,這從側面說明了大部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是有待提高,說明對知識點的理解還不是很到位,不能很好地將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來。

3.中學物理課堂生活化的實施方案3.1課堂引入的生活化出色的物理課通常需要一個奇妙的開端。它應該以一種巧妙的方式呈現。它應包括該課程的物理知識,并留下懸念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筆者認為,如果將生活引入課堂,我們就可以從這幾個方面著手進行REF_Ref23772\r\h[9]。?創造情境:是通過創造一個與物理知識有關的生活情境,以便學生可以融入其中,并讓他們發現存在于該情境的物理知識。比如上到圓周運動時候,可以讓同學們回憶一下平時坐過山車的情景或者車輪轉動的情景。比如上到合力分力的時候,讓兩個同學和一個同學分別按兩次來抬一張同等重量的桌子,都能抬得起來說明兩個同學的力等于一個同學的力,從而引出合力與分力的定義。?才藝引入:是通過才藝表演的方式將物理知識與個人才藝相聯系,讓學生知道這個老師是多才多藝的,增加教師魅力。而且增加課堂的有趣性,吸引學生目光。比如上到《圓周運動》內容時候,可以通過教師跳街舞的方式,迅速將課堂氛圍點燃,通過街舞里的大風車,從而引出圓周運動需要一個向心力。

再比如上到《聲現象》時候,教師可以清唱一首歌,由歌曲聲音是由喉嚨的震動產生,從而引出,聲音是由振動產生。?多媒體引入:是通過使用教室里的多媒體播放與物理知識有關的視頻給同學們觀看。讓同學們了解世界,了解生活,發現物理來源于生活。比如上到《天體運動》時候,就可以播放天宮一號的對接視頻或者神舟飛船的發射視頻給同學們觀看。再比如上到《離心運動》的時候就可以展示棉花糖的制作過程,洗衣機的衣服脫水過程。這樣就可以縮短難懂的物理知識與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的實際距離。

3.2課堂教學生活化物物理論課來源于生活實際。物理教室的教學氣氛應該是和生活實際密不可分的,我們的物理知識應該應用于學生的生活。在學生學習期間,能切實感受到運用物理的好處,從而激發學生對物理的興趣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運用生活經驗:指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來體驗和理解物理概念。比如上到《彈力》這一課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根據一位同學拍打籃球時,對藍球進行分析。再比如上到《重力》課的時候。可以根據人在地球上活動分析的出重力的特點是豎直向下的,而且重力是跟物體的質量是有關的。?教學行為生活化。指讓學生通過在教學中的行為來探討出物理知識。比如上到《牛頓第三定律》的時候,學生用手按壓筆尖能感受到疼痛,說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再比如上到《拋體運動》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去親自投籃,體會一下拋體運動的特點。?教學語言生活化。指的是教師應在教學中用幽默的語言吸引住學生,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讓人摸不著頭腦的物理概念。比如上到《超重和失重》的時候,學生難以區分什么時候是超重,什么時候是失重,那么這時候教師就可以運用超人向上加速飛的時候,加速度是向上的。所以加速度向上是超重,隕石向下加速墜落的過程就是失重。再比如學生判斷安培力和感應電流的時候不懂該用左手還是右手,那么,這時候教師就可以說‘力’的最后一筆往左寫的,所以說判斷安培力就是用左手,而‘電’的最后一筆是往右寫,那么判斷感應電流就應該用右手。3.3課后作業的生活化一個好的作業不僅可以反映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而且可以反映對知識的使用程度。如果我們能夠將家庭作業與生活聯系起來,那么我們就能讓學生對知識起到一個加深的印象。?習題類生活化。指的是通過練習體驗生活中的物理知識。比如當學生上完長度之后,可以讓學生在課后判斷出桌子的高度,還有房子高度,長度,寬度等等。再比如上完速度了之后,讓學生判斷一下自己跑完1km的速度為多少米每秒。?實驗類生活化。指的是通過實驗探究來進行知識的驗證。比如上完了摩擦起電的知識之后,在課后可以通讓學生自己去做實驗來驗證:橡膠棒與什么物品摩擦時候能夠帶正電。再比如《慣性》這一知識點之后,可以課后讓學生自己設立一個驗證什么物品都具有慣性的小實驗。?問答類生活化。學生能通過自己的語言表述出物理概念。比如在課后讓學生口頭解釋一下加速度的定義,再比如,讓學生口頭解釋一下電磁感應的定義,目的是幫助學生提高口語能力,同時,也進一步加深了對知識點的理解。

3.4物理生活化的基本流程學習經驗包括了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其中,直接經驗更是學習物理的有效催化劑,而間接經驗是需要教師通過引導才能記得住的。使用物理生活化教學需要從“現實生活”到“物理課堂”再回到“現實生活”中。生活與課堂是分離不開的,形影不離的。教學活動的第一步是將生活引入教學,利用有趣的模擬情境,將嚴肅僵化的課堂轉化為熟悉的環境,激發初、高中生對物理知識的好奇心,進而以教學代替生活的實踐。?課前生活化準備。是在上課之前就需要將知識點給弄明白,而且要將知識點與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現象歸類,利用簡易用品制成精致的教學實驗素材,在課堂中進行演示實驗,隱藏在教材中的物理原理被教師以問題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課堂生活化教學準備。縮短生活與知識的距離,把知識與實驗結論教授給學生,讓學生對實驗結論進行整理。這種實驗過程會增加學生的學習斗志。?課后作業生活化準備。教師事先準備好作業內容,而且要將內容跟知識相連接起來,這樣好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可以分配與生活有關的任務。課前生活化準備課前生活化準備課堂生活化教學準備課后作業生活化準備圖3.1物理生活化的基本流程圖Figure3.1Basicflowchartofphysicallife

4.《超重與失重》課堂生活化的教學設計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教學目標1:認識超重和失重現象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教學目標1:認識超重和失重現象,識別生活中的超重、失重現象。2:理解產生超重、失重現象的原因3:加深對牛頓第二定律與牛頓第三定律的理解。1:通過觀察、體驗、思考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2:培養學生運用牛頓第二、第三定律解決新問題能力1:開闊學生思維,激發學習趣2:引導學生由課本奔走向生活,理論聯系實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圖4.1教學目標圖Figure4.1TeachingGoalMap教學重難點:明白超重與失重的定義,區分產生超重與失重的條件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新課引入使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太空飛船中太空艙里各種物品“漂浮”的狀態,問:知道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狀態嗎?板書:超重與失重問:那什么是超重與失重呢?答:因為失重由太空艙的例子引出失重,進而引出本課內容,層層遞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新課教學用彈簧測力計測量一個物體的重量是怎樣的?畫出物體受力圖。播放視頻:一名同學在電梯里拿著彈簧測力計測量著一個重5N的物體。起初電梯剛向上啟動的時候,發現彈簧測力計的指針指向5N~6N的之間的一個數;然后指針又慢慢回到5N的位置;當電梯準備到達終點時候,發現彈簧測力計的指針指向4N~5N之間的一個數據,問:電梯的運動情況是怎樣的問:各個運動階段彈簧示數怎么變有牛頓第三定律可知:物體對彈簧的拉力FT’等于彈簧對物體的垃力FT總結:當電梯加速上升時候,物體對彈簧測力計的拉力大于自身的重力。這種現象稱之為“超重”。當電梯減速上升時候,物體對彈簧測力計的拉力小于自身的重力。這種現象稱之為“失重”問:那么加速上升與減速上升的區別是什么呢?問:由此怎么區別超重與失重呢?有牛頓第二定律得加速上升:FT-G=maFT>G(超重)勻速上升:FT=GFT=G(等重)減速上升:G-FT=maFT<G(失重)板書:a向上超重a向下失重演示實驗:在瓶子下面扎一個小孔,裝上水后,水從小孔流出,把水瓶由高處釋放,在瓶子下落過程中水還會流出嗎?現象:水不會流出問:原因是什么呢?當彈簧秤和重物以向下的加速度a=g豎直加速下降時,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為零,這就是“完全失重”現象。板書:a=g完全失重FTG觀察視頻,思考指針為啥不是一直指在5N的位置答:剛開始時候加速上升,然后勻速上升,最終減速上升,直到靜止。答:加速上升:示數變大;勻速上升:示數不變;減速上升:示數變小。答:加速上升的加速度向上;減速上升的加速度向下答:加速度向上為超重,加速度向下為失重。甲學生:水會流出。乙學生:水不會流出答:杯子自由下落時,杯中的水處于完全失重狀態,水的內部沒有壓力,故水不會流出。但杯子中水的重力仍然存在,其作用效果是用來產生重力加速度。對前面知識的鞏固培養學生觀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比較問題的能力。通過觀察物理現象,層層進行分析,步步遞進,最終得出物理結論讓學生直觀感受失重與超重現象,學會分析物理現象本質,得出物理理論。新課鞏固問:列舉生活中的超重與失重還有那些?問:猜測一個50Kg的人站在裝有體重秤的電梯里,電梯從高樓層到1樓的過程中,體重秤的示數怎么變化,為什么會怎么變化。答:過山車、坐電梯、舉重比賽、太空中的太空艙……答:體重秤上的示數先比50kg小→與50kg相同→比50千克大。因為剛開始電梯加速向下,處于失重狀態,勻速階段處于等重狀態,最后減速下降,處于超重狀態。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生活中的物理現象。課后作業嘗試單手抬起一桶裝滿半桶水的水桶到1.5米高的位置,再由1.5米高位置將水放下。比較一下抬起和放下這兩個過程中哪個比較費力,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完成課后作業引導學生“學以致用”,物理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

5.結論與展望物理是一門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已經強調物理教學必須與生活密切相關。根據新課改的理念,本文的研究以所在的實習地區(崇左市龍州縣)為研究區域,重點調查了該地區高中以及初中物理課堂生活化的普及情況、普及效果如何,本論文的主要內容和結論如下:?(1)根據調查研究結果,崇左市龍州縣中學生的物理生活化已經有所普及,大部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有意識的去注意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但是普及的效果不是很明顯,學生的動手能力還有待提高(2)提出了在物理課程中實現生活化的實施方案。(3)以《超重與失重》為例子設計物理生活化教學的教學設計。?本文的調查問卷設計是根據筆者的意志以及所掌握的資料來設計的,問卷的內容不是很完善,問題的設置有所欠缺,所得數據比較粗糙。但是能基本反映出該地區物理生活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