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省宜興市周鐵學區2024屆中考一模歷史試題考生須知:1.全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全部在答題紙上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的答案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2.請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在“答題紙”上先填寫姓名和準考證號。3.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秦朝“在政府組織上,羸政大帝給中國歷代王朝奠定了權威性的規范,使得以后幾百個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做小小的修正,而無力作巨大改變。”材料中這一“規范”是指A.分封制度B.世襲制度C.郡國制D.中央集權制度2.公元前5世紀雅典民主政治進一步完善。在下圖空白處應該填寫的機構是A.四百人議事會B.元老院C.參議院D.公民大會3.我國對外開放的新格局是A.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B.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經濟特區——內地C.沿海開放城市——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D.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放區——沿海開放城市——內地4.著名學者錢乘旦認為:在現代化推進的過程中,在“抗拒”與“接受”之外,“還有第三種可能性……它接受現代化是為了控制現代化,讓它為維護傳統的價值取向服務”。中國現代化過程中符合上述觀點的是A.洋務運動B.辛亥革命C.戊戌變法D.新文化運動5.有關日本明治維新的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加強幕府統治B.承認土地私有C.鼓勵發展近代工業D.實行強制性義務教育6.1876年,李鴻章接見日本使臣時,曾嘲笑日本學習歐洲制度,認為中國只需洋人的科技就已足夠,決然不會進行制度的變革。由此可以推斷出A.李鴻章富有政治遠見B.洋務運動失敗命運不可避免C.日本改革將無法成功D.日本侵略中國野心由來已久7.一位歷史學家說:“推翻德川幕府的人一旦掌握政權,他們認為驅逐西方的唯一方法就是學習西方的技術和管理秘訣……為了保衛國家,他們顯然要認真地改造國家。”材料中“改造國家”的工作是誰主持去做的A.孝德天皇B.彼得一世C.明治天皇D.亞歷山大二世8.英國科學家赫胥黎看完《物種起源》后,馬上給作者寫信說:“如果是必須的話,我準備接受火刑,也要支持你的理論。”該“作者”是A.牛頓B.達爾文C.法拉第D.愛因斯坦9.在正面戰場,中國軍隊浴血奮戰,進行了一系列會戰。下列對正面戰場的評述,有誤的一項是A.消耗了日軍有生力量 B.粉碎了日軍速戰速決的戰略企圖C.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陣線中的盟軍 D.國軍一直都是積極抗日的10.在歐洲封建統治者眼里,拿破侖始終是一個“擴散1789年瘟疫的暴發戶”。這里的“1789年瘟疫”指的是A.英國資產階級革命B.美國獨立戰爭C.法國大革命D.拿破侖遠征俄羅斯11.下列事件中帶有恐怖主義性質且引發戰爭的是()A.光榮革命 B.巴黎公社成立 C.薩拉熱窩事件 D.十月社會主義革命12.下表是中國古代“入仕群體中寒門子弟所占比例變化表”,表中數據變化對社會政治產生的主要影響是A.提高了官員的整體素質 B.擴大了政府的統治基礎C.官員錄取標準不斷降低 D.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13.1945年,毛澤東率中共代表團到達重慶,重慶各界紛紛在《新華日報》上表達他們的喜悅心情和對談判的希望。這反映出當時人們的普遍愿望是()A.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B.打倒列強,鏟除軍閥 C.還我河山,守土抗戰 D.渴望和平,爭取民主14.富蘭克林·羅斯福在第一次就任美國總統的演說中鼓勵美國人民說:“真正讓我們感到恐懼的只是恐懼本身”。你認為當時美國人民感到恐懼的是A.法西斯侵略擴張B.經濟危機C.日本偷襲珍珠港D.美國宣布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15.近代以來,與大陸的關系經歷了分離——統一——分離的過程,這一過程與下列哪些事件直接相關()①《馬關條約》簽訂②中華民國建立③抗日戰爭勝利④渡江戰役勝利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6.雨果曾說:“總會有這么一天,到那時,你們法國、俄國、英國,所有的歐洲國家,無須丟掉你們各自的特點和閃光的個性,都將緊緊地融合在一個高一級的整體里:到那時,你們將構筑歐洲的友愛關系。”為“構筑歐洲的友愛關系”打下堅實基礎的是()A.建立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B.成立聯合國C.成立歐盟D.成立世界貿易組織17.2018年1月8日,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首站選在西安。分析認為馬克龍積極回應“一帶一路”的倡議。這一分析主要基于西安是()A.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 B.古代唐朝的都城C.秦朝兵馬俑的所在地 D.絲綢之路的終點18.隋朝大運河,全長兩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請結合下圖指出大運河的中心是A.AB.BC.CD.D19.不列顛的槍炮使洋務派深刻認識到:“自強之道,以育人才為本;求才之道,尤宜以設學堂為先”,因此洋務派在各地創辦外語學堂和軍事技術學堂。這些洋務學堂的創辦()A.促進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B.抵制外國經濟勢力的入侵C.建立起先進的工業化體系D.推動中國教育近代化進程20.歷史譜寫著歌曲,歌曲凝聚著歷史。新中國成立后,有一首歌這樣唱道:“讓我們告訴世界,中國命運自己主宰;讓我告訴未來,中國進行著接力賽……”對中國人民“命運自己主宰”解讀正確的是A.中國人民打敗了日本侵略者,獲得了民族解放B.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人民當家作主C.中國做到了世界和平民主的社會主義力量D.中國從此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21.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基本原則。下面不符合這一原則的是A.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推動了中國農業的發展B.設立深圳等四個經濟特區→打開了對外開放的窗口C.香港、澳門回到了祖國懷抱→標志著祖國統一大業徹底完成D.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誕生了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22.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實與結論搭配正確的一組是()A.洋務運動——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B.戊戌變法——是一次失敗了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C.辛亥革命——最偉大的歷史功績是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D.新文化運動——開啟思想解放的閘門,探索救國救民的新出路23.在1933年美國國會通過的立法中,被稱為“國會有史以來通過的最重要、最具有深遠意義的立法”是()A.銀行非常法 B.聯邦緊急救濟法C.農業調整法 D.國家工業復興法24.戰國出現社會大變革的根本原因是A.戰國七雄的兼并戰爭B.鐵器、牛耕的廣泛使用C.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D.各國都紛紛進行了變法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的地點是________。26.羅斯福新政的核心和基礎是——________27.1140年岳飛帶領宋軍打敗金朝騎兵主力取得________的勝利,1771年10月美國大陸軍在________中取得扭轉戰局的勝利。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7分)改革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階梯。改革是利益的觸動。1898年維新派在清光緒帝支持下推行了革新運動,出臺了廢除八股,改試策論,開設學校,提倡西學,裁汰冗員,削減舊軍,編練海陸軍等措施,此舉觸動了封建頑固派的利益,在其鎮壓下失敗。請簡答這次改革的積極作用。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光緒帝是不是維新派,并請陳述理由。改革往往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的。日本的明治維新,美國的羅斯福新政都是在嚴重的社會矛盾和危機的倒逼下催生的。利用所學知識簡要概括催生日本、美國進行以上改革的“問題”分別是什么?改革需要勇氣和智慧。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他以敢于擔當的勇氣和非凡的智慧開創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偉業。“他看清了世界和中國的發展大勢。深刻了解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深切愿望,把握住中國發展的歷史規律,緊緊依靠黨和人民建立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偉業。”請你結合所學知識,列舉體現鄧小平“勇氣和智慧”的歷史史實。29.(6分)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同樣適用國家間的交往。材料一:到了宋代,瓷器逐漸成為中國對外輸出的大宗貨物,……特別是廣州、明州、杭州等地,大批瓷器從這些港口啟運,源源不斷地銷往亞洲、非洲各地。——據萬明《海上絲綢之路與中西文化交流》材料二:南京獅子山下的靜海寺,是一座飽經滄桑的紀念性建筑,它見證了中國近代史恥辱的開端。寺內懸掛一口高1.842米的大銅鐘,每年8月29日社會各界人士都要組織一次撞鐘儀式,重溫歷史,警鐘長鳴。材料三:美國總統尼克松關于中國的兩段談話:“我明確地表示我反對給共產黨中國外交承認。我同樣反對共產黨中國加入聯合國。美國不應該尊敬一個不熱愛和平的‘海盜’式國家。”——1960年“多年來我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態度是主席和總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們帶到一起來的,是認識到世界上出現了新形勢。”——1972年材料四:多虧了這個條約,對華‘門戶開放’終于實現了。——美國國務卿休斯請回答:據材料一指出瓷器在對外貿易中的地位。針對宋朝出現的這一經濟現象,政府設置哪一機構負有主要管理職責?試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靜海寺的大銅鐘與近代哪場戰爭失敗有關?它給中國帶來了怎樣的影響?材料三中尼克松對華態度發生了怎樣變化?造成此變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材料四中的“條約”是指哪一個?它對當時哪一國際體系確立至關重要?這一體系的實質是什么?30.(7分)在世界近現代史上,俄國(蘇聯)既有過耀眼的崛起騰飛,也有過出人意料的失勢隕落,這些都深刻影響著世界現代史的進程和世界政治格局的變化。閱讀下列相關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很多人認為這種制度已經成為經濟發展和國家生存的障礙……為了保持俄羅斯的大國地位,1861年起,沙皇政府著手開始了一項改革計劃……社會改革為政府發起的工業化進程鋪平了道路,使俄羅斯社會在十九世紀最后十年發生轉型。材料二列寧說:“在戰爭(指1919—1920年蘇俄粉碎國內外敵人的武裝干涉)結束的時候,俄國就像是一個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現在,謝天謝地,他居然能夠拄著拐杖走動了!”這個結果是什么呢,結果就是把商品、貨幣、市場機制引進到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里面去,在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史上,這是一個重大的突破。材料三1932—1937年蘇聯工業產值及重要工業品在歐洲和世界的排名:年份項目1932年1937年世界歐洲世界歐洲工業生產總值3221機器制造業2121拖拉機2121電力7432石油2121銅5432材料四20世紀80年代,蘇聯出現了“面包荒”“肥皂荒”“香煙荒”和“藥品荒”,人們搶購成風,通貨膨脹嚴重,群眾極為不滿。戈爾巴喬夫的改革并沒有力挽狂瀾,蘇聯的鐮刀錘子紅旗悄然自克里姆林宮的上空降下。(1)材料一中“這種制度”指的是當時俄國盛行的什么制度?依據材料分析這一“社會改革”所起的歷史作用?(2)材料二中俄國“能夠拄著拐杖走動了”,這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實施?依據材料說出在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史上,這是一個“重大的突破”的理由。(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并分析其原因。(4)依據材料四指出戈爾巴喬夫改革失敗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什么?(5)俄國(蘇聯)的發展歷程對我國社會現代化建設有著怎樣的深刻啟迪?
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D【解析】
依據課本所學可知,秦統一六國以后,通過確立至高無上的皇權、建立以皇權為中心的中央政權組織以及推行郡縣制等措施,建立和鞏固了中央集權制度,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斷加強和完善。D項符合題意;分封制是西周時期的基本政治制度,春秋戰國時期已經瓦解。A項不合題意;世襲制是從夏朝啟之后開始確立起來的,并非在秦朝確立這一規范。B項不合題意;宗法制度是分封制的基礎,西周時期已經開始確立起來。C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BC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D。【點睛】題干“羸政大帝給中國歷代王朝奠定了權威性的規范”是解題的關鍵,反映了秦朝確立的這一“規范”對后世影響深遠,結合所學知識,為了適應新的統一形勢,加強封建統治,秦朝建立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為以后歷代王朝提供了示范。2、D【解析】
D、依據所學可知,雅典民主政治下公民大會是最高權力機構,與五百人議事會和陪審法庭共同組成民主政治的機構。故D符合題意;A、四百人議事會是由五百人議事會的前身,不可能同時存在,故A不符合題意;B、元老院是專制時期的機構,不是民主政治體現,故B不符合題意;C、參議院是近代資本主義國家的機構,不是古雅典的民主機關,故C不符合題意;所以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3、A【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改革開放經歷了從1980年建立四個經濟特區,到1984年設立14個沿海經濟開放,1985年設立沿海經濟開放區,1988年設立海南經濟特區,1990年設立上海浦東新區,1992年開放烏魯木齊等內地城市,因此我國對外開放格局是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所以A正確。BCD不合史實發展,因此BCD錯誤,綜上故選A。4、A【解析】
依據材料中“它接受現代化是為了控制現代化,讓它為維護傳統的價值取向服務”符合洋務派中體西用的思想,即師夷長技以制夷。結合課本所學,洋務運動學習西方的目的是抵御西方的入侵,維護清王朝的統治,A項符合題意;辛亥革命建立了中華民國,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B項不合題意;戊戌變法提倡變法圖強,推行維新變法運動。C項不合題意;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和科學大旗,D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BC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A。5、A【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19世紀中期,美國入侵日本,日本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為了變法圖強、富國強兵,1868年日本開始明治維新,在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生活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廢藩置縣是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的改革,加強了中央集權,故A表述錯誤,符合題意;承認土地私有、鼓勵發展近代工業、實行強制性義務教育屬于明治維新在經濟、社會生活方面進行的改革,BCD表述正確,不合題意。故此題選A。【點睛】抓住題干關鍵詞“說法錯誤的”是解題的關鍵,廢藩置縣是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的改革,加強了中央集權。6、B【解析】
根據“認為中國只需洋人的科技就已足夠,決然不會進行制度的變革。”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洋務運動只學習西方先進技術,不變革落后的封建制度,洋務運動失敗命運不可避免。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7、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68年,原本掌握實權的德川幕府統治被推翻,明治天皇政府實行一系列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也就是向西方學習。此事件是日本的明治維新。所以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8、B【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895年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發表了《物種起源》,闡述了生物進化論的觀點。A項牛頓的貢獻是力學;C項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D項愛因斯坦的成就是相對論。故選B。9、D【解析】
國民黨在前期抗戰十分積極,到后期較為消極,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開始上升為主戰場,D錯誤,符合題意;ABC關于正面戰場的描述都是正確的,不符合題意。故選D。10、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由此可知“1789年瘟疫”指的是法國大革命的爆發。故C正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發生在1640年,故排除A項。美國獨立戰爭是1775年,故排除B項。1812年,拿破侖遠征俄羅斯,故排除D項。故選C。11、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一戰有關知識的識記。1914年6月的薩拉熱窩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1914年7月,奧匈帝國以薩拉熱窩事件為借口向塞爾維亞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ABD不是恐怖事件,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此題選擇答案C。【考點定位】人教新課標九年級上冊?壟斷資本主義時代的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戰12、B【解析】
依據題干的圖片信息,結合所學可知,隨著科舉制度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寒門學子憑借真才實能入朝為官,擴大了政府的統治基礎,B符合題意;提高了官員的整體素質是科舉制度的意義但不是政治方面的影響,A不符合題意;官員錄取標準不斷降低和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與題干的表格內容無關,CD不符合題意;故選B。13、D【解析】
依據題干信息“重慶各界紛紛在《新華日報》上表達他們的喜悅心情和對談判的希望”,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重慶人民對中共代表團的到來所表現出的喜悅之情,反映的正是人民渴望和平、民主的愿望,D符合題意;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是辛亥革命時期提出的,A排除;打倒列強,鏟除軍閥是北伐戰爭時期提出的,B排除;還我河山,守土抗戰是抗日戰爭時期提出的,C排除。故選擇D。14、B【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1933年美國正在經受這場經濟大危機的洗禮,羅斯福當選總統之后才開始實施改革即“羅斯福新政”,逐步使美國走出經濟危機。故在羅斯福當選總統的1933年,美國人民最恐懼的是經濟大危機。所以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15、A【解析】本題考查與大陸的關系相關知識,旨在考查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①《馬關條約》簽訂,割給日本,這樣與大陸分離;②中華民國建立時,還在日本殖民統治之下,這與的分離與統一無關;③抗日戰爭勝利后,光復;④渡江戰役勝利,國民黨集團逃往,與大陸再次分離。所以①③④符合題意。故選A。點睛:本題考查了與大陸關系的演變這一主題,梳理清這一主線即可輕松得出答案: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清政府割給日本;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結束了日本對長達半個世紀的殖民統治,光復;1949年,國民黨集團敗退,與大陸分離至今。16、C【解析】依據題干“構筑歐洲的友愛關系”,即歐洲各國友愛相處。結合課本所學,1993年西歐國家在歐洲共同體基礎上成立了歐盟,歐盟各國將逐步使用單一的貨幣——歐元;歐盟還力求在外交和國家安全等方面步調一致。反映了歐洲經濟政治一體化的發展。為西歐筑起了“友愛關系”的堅實基礎,C項符合題意;一戰后建立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是帝國主義統治世界的新秩序。A項不合題意;聯合國是二戰后為了維護世界和平建立了國際組織,B項不合題意;1995年1月1日世界貿易組織成立是經濟全球化成立的重要表現,D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B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C。17、A【解析】根據題干“一帶一路”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漢時期,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以首都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并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被稱為絲綢之路,由此可知,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首站選在西安的原因是西安是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A項符合題意;古代唐朝的都城在西安,但是與絲綢之路無關,不符合積極回應“一帶一路”的倡議,B項不符合題意;秦朝兵馬俑的所在地是西安,但也與“絲綢之路”無關,不符合積極回應“一帶一路”的倡議;C項不符合題意;D項說法本身錯誤;所以答案選A。18、B【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隋唐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隋朝大運河分為四條:通濟渠、邗溝、永濟渠、江南運河,圖中B處是洛陽,故B項符合題意;ACD三項的地點不是隋唐大運河的中心,不符合題意;故選B。19、D【解析】
題文中的“育人和洋務學堂”起到的作用是培養新式人才。分析四個選項,促進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抵制外國經濟勢力的入侵和建立起先進的工業化體系是洋務運動創辦的企業的的作用,不和題意,推動中國教育近代化進程和培養人才有關,故答案選D。20、B【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149年,新中國成立,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人民當家作主,故B正確。抗日戰爭的勝利是近代以來的第一次完全勝利,此時中國還有國民黨的反動統治,中國人民對自己的命運不能主宰,故排除A項。C項是新中國成立的世界意義,題目考查的是中國成立的國內意義,故排除C項。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我國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故排除D項。故選B。21、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香港、澳門回到祖國的懷抱表明我國在統一大業的道路上又邁進了一步,還沒有回到祖國的懷抱,不能標志著祖國統一大業的徹底完成,故C符合題意。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推動了我國農業的發展,故排除A項。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打開了我國對外開放的窗口,故排除B項。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上制定了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故排除D項。故選C。22、D【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所以史實與結論搭配正確的一組是D,D項符合題意;A項是洋務運動——是一次失敗了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B項是戊戌變法——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C項是辛亥革命——最偉大的歷史功績是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由此分析ABC三項均搭配不正確,排除,故選D。23、D【解析】
《全國工業復興法》是為了復興美國的工業企業制定的,主要是建立了公平競爭和關于產量、價格和銷售等方面的規則,防止企業之間盲目競爭和盲目生產,以為企業復興創造良好的條件,D符合題意;銀行非常法屬于緊急處理金融的事件,不符合材料“最具有深遠意義的立法”,A不符合題意;聯邦緊急救濟法主要是針對危機爆發時候的緊急措施,B不符合題意;農業調整法不是羅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不符合材料中“最具有深遠意義的立法”,C不符合題意。故選D。24、B【解析】
依據題干“根本原因”,再結合所學可知,戰國時期,鐵制農具和牛耕的使用進一步推廣,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新興地主階級的勢力增強,為了適應社會政治經濟的變化,各諸侯國統治者實行變法改革,確立新的政治經濟秩序,以求富國強兵,在兼并戰爭中取勝,故B符合題意;戰國七雄的兼并戰爭、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各國紛紛進行變法,屬于變革的表現,故AC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點睛】解本題的關鍵是題干中的“根本原因”,社會發展的根本原因往往和經濟方面有關。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瑞金【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被迫撤離中央革命根據地,實行戰略大轉移。從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出發。故長征出發地點是瑞金。26、核心:國家對經濟進行干預和指導;基礎:《全國工業復興法》【解析】
羅斯福新政的核心措施是《國家工業復興法》,國家對經濟進行干預和指導是羅斯福新政的特點。27、郾城大捷薩拉托加戰役【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岳飛領導的軍隊作戰勇敢,紀律嚴明,深受人民的愛戴,被稱為“岳家軍”。他從金軍手中收復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敗金軍騎兵主力,收復許多失地,符合當時廣大人民的利益,精忠報國的凈勝值得我們學習。1777年,大陸軍取得了薩拉托加大捷,薩拉托加大捷扭轉了整個美國獨立戰爭的戰局;不僅增強了美國人民爭取獨立的信心,也為美國人民抗英斗爭創造了有利的國際條件。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1)維新變法在當時起到思想啟蒙的作用,有利于中國資本主義發展。光緒帝不是維新派。理由:光緒帝之所以支持變法,是因為他不甘做亡國之君,本質上是為了維護清朝統治,并不是想使中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言之成理即可)(2)日本:西方列強的入侵,民族危機加深國家面臨著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危險。美國:經濟大危機引發資本主義政治危機。(3)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淮海戰役;領導中國走上改革開放之路;提出“一國兩制”構想;(答到兩點即可)【解析】
(1)第一小問,根據材料“出臺了廢除八股,改試策論,開設學校,提倡西學,裁汰冗員,削減舊軍,編練海陸軍等措施”和所學可知,維新變法在當時起到思想啟蒙的作用,促進了民族意識的覺醒,它提倡私人開辦工礦企業,有利于中國資本主義發展。第二小問,根據所學可知光緒帝不是維新派。光緒帝是封建勢力的代表,他之所以支持變法,是因為他不甘做亡國之君,本質上是為了維護清朝統治,并不是想使中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2)根據所學可知,日本明治維新是在美國叩開日本大門后,面臨民族危機的情況之下進行的。美國羅斯福新政是在面臨1929年的經濟危機,為了緩解社會矛盾,加大了國家對經濟的干預的情況之下進行的。(3)本題考查鄧小平的相關知識,根據鄧小平的事例回答即可。如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淮海戰役;領導中國走上改革開放之路;提出“一國兩制”構想,答到兩點即可。【點睛】本題需要學生結合所學分析材料,考查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對材料的理解能力。29、(1)瓷器成為宋代對外貿易的重要商品;市舶司。(2)鴉片戰爭;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3)由不承認中國到愿意同中國改善關系。中國國際地位提高或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等。(4)《九國公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戰勝國重新瓜分世界的體系。【解析】
(1)第一小問依據材料一“瓷器逐漸成為中國對外輸出的大宗貨物”可知瓷器成為宋代對外貿易的重要商品;第二小問依據所學從政府設立市舶司管理回答。(2)第一小問依據材料二“見證了中國近代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16-學年高中歷史 第五單元 法國民主力量與專制勢力的斗爭 第2課 拿破侖帝國的建立與封建制度的復辟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選修2
- 2024-2025學年高中政治 第二單元 人民當家作主 第五課 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1 人民代表大會:我國的國家權力機關教學設計 部編版必修3
- 吉林藝術學院《物聯網原理及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耳鼻咽喉科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河南科技大學《科學與工程計算方法》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鐵道職業學院《水產微生物學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文本解讀與訓練》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發布前期物業服務合同
- 雙方協議勞動合同
- 內墻工程施工合同
- 藥店零售醫療器械規章制度
- 棗莊科技職業學院《客戶服務管理》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屆湖北省武漢市高考數學一模試卷含解析
- DB51T 2429-2017 雨夜公路交通反光標線質量要求和檢測方法
- 數字銀行的監管政策與實踐-洞察分析
- 2024年醫院中層干部管理辦法
- 2025年外研版小學英語單詞表全集(一年級起1-12全冊)
- 2024年考研英語一閱讀理解80篇試題及答案
- 中建醫院幕墻工程專項方案
- 2025屆貴州省銅仁一中高考英語二模試卷含解析
- 內河避碰與信號大副核心考點必背考試題庫(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