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東省德州市武城二中學2024屆中考二模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2.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填寫在試卷及答題卡的規定位置.3.請認真核對監考員在答題卡上所粘貼的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與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選項的方框涂滿、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5.如需作圖,須用2B鉛筆繪、寫清楚,線條、符號等須加黑、加粗.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下表是二戰后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變化表。對該表的描述,較為正確的是年份19501955196519751982198519941999年均增長率8.75.66.3—0.8—1.93.33.94A.戰后美國經濟持續增長B.新經濟的出現促進了90年代經濟增長C.70年代經濟增長率最低D.五六十年代羅斯福新政推動經濟繁榮2.澳門大學校長特別顧問馮達旋的《“一帶一路”與新文藝復興》文章中說到:“一帶一路”戰略將推動亞歐沿途各地的經濟社會發展,同時誕生新的文藝復興。以下有關文藝復興的敘述中正確的一項是()①否定神的絕對權威②鼓勵人們探求知識,追求幸福生活③強調人的價值的力量,發展人的個性④宣揚忍受苦難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跳出國界,走向世界,哪里有市場,哪里生產成本低,就在哪里生產經營。”跨國公司的這種理念反映的是A.政治格局多極化B.世界經濟全球化C.外交方針多邊化D.經營埋念多樣化4.近年來,美國與中國周邊國家日本、菲律賓頻繁軍演,插手中國東海、南海事務,其狼子野心與上世紀初的行為如出一轍。上世紀初,美國為爭奪亞太地區的霸權()A.參加了巴黎和會 B.簽署了《九國公約》 C.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 D.加人了國際聯盟5.我國社會主義三大改造指的是①農業社會主義改造②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③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④交通運輸業社會主義改造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6.下列有關蘇聯的歷史表述有誤的是①戈爾巴喬夫經濟、政治改革使蘇聯權力更加集中②蘇聯兩個五年計劃完成后,基本上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③蘇聯新憲法的頒布,標志著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形成,這一體制被稱為“蘇聯模式”④蘇聯解體說明了社會主義運動在世界范圍內失敗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7.“工業化的速度首先決定于重工業的發展,因此我們必須以發展重工業大規模建設的重點”。據此,我國開始實施A.土地改革B.第一個五年計劃C.農業合作化運動D.“大躍進”運動8.如下圖的兩位歷史人物體現了唐朝與哪一少數民族間的友好關系()A.吐蕃 B.回紇 C.南詔 D.突厥9.1993年在河姆渡遺址上修建了河姆渡遺址博物館。下列反映河姆渡人生活狀況的模型或實物中,哪些可以入選①半地穴圓形房屋②木結構水井③骨耜④粟的朽粒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10.下表反映的是英國曼徹斯特地區棉紡廠增長情況。這一現象的出現主要是由于▲。A.珍妮機的發明B.鐵路交通的發展C.蒸汽動力的推廣D.工人運動的興起11.英國《權利法案》規定:未經議會同意,國王無權廢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執行;未經議會允許,國王不能征稅;議會議員選舉不受國王干涉……這一規定出自A.《權利法案》B.《獨立宣言》C.《人權宣言》D.《共產黨宣言》12.俄國彼得一世改革的內容有()A.建立了中央集權的行政體制,進一步加強了沙皇的專制權力 B.按功勞和才能提拔C.創建了一支紀律嚴明的新式常備軍 D.提倡西方的禮節服飾與生活方式13.它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將中國古代造紙術、指南針和火藥等重大發明傳入歐洲,改造了古代印度的0到9的計數法。它是A.阿拉伯帝國B.拜占庭帝國C.奧斯曼土耳其D.亞歷山大帝國14.李侃在《中國近代史》寫道:洋務派在1865年以后創辦的軍事工業,都采用機器生產,盡管當時機械化的程度不高,在生產中仍然大量采用手工勞動,但畢竟開始有了近代工業大生產方式。這對于中國傳統的手工業生產來說,無疑是一次重要的變革。材料說明了洋務運動A.揭開中國近代史序幕B.實現了富國強兵目標C.抵制外國資本主義入侵D.開啟近代工業發展歷程15.電視劇《錦繡未央》中提到魏的統治者姓拓跋,在我國古代鮮卑拓跋部建立了哪個政權,統一了北方,結束了十六國以來分裂割據的局面A.北魏B.北齊C.后唐D.后漢16.民主政治著手抓,一九五四制《憲法》,兩個“堅持”定方向,人民掌權治國家。“一九五四制《憲法》”的會議是()A.中共七屆二中全會B.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C.一屆全國人大D.中共八大17.文藝復興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教會宣揚的悲觀慶世觀念逐漸失去市場,人們把關注的中心由教會所代表的”神”轉到人類自身上,這就是歷史學家所說的“人的發現”。上述材料反映出文藝復興A.主張建立“節儉教會”B.推動了自然科學發展C.解釋了封建神學觀念D.轉變了人的價值觀念18.一位美國學者在評價羅斯福新政時寫道:“其實羅斯福新政之所以成為神話,與其說是因為他經濟上的成功,不如說是政治上的成功。”“政治上的成功”主要體現在()A.使經濟緩慢地恢復過來B.調整和鞏固了資本主義制度C.極大地改善了人民生活D.成功開啟美蘇“冷戰”模式19.構建知識結構是我們學習歷史的一項基本技能。下列內容可以出現在“資產階級統治的鞏固與擴大”主題知識結構中的是①美國獨立戰爭②美國南北戰爭③日本明治維新④法國大革命A.①②③B.②③C.①④D.①②④20.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果實后,公然復辟帝制,其中直接暴露想當皇帝野心的是A.強迫國會選舉為正式大總統B.解散國民黨和國會C.頒布《中華民國約法》D.修改《總統選舉法》21.1950年國防費用占國家財政支出的比例達到41.1%,次年增至43.0%。直至1952年,經濟建設費用才略微超過了國防費用。出現該現象的原因是A.抗日戰爭的延續B.新中國的成立C.土地改革的完成D.抗美援朝戰爭的進行22.列寧說:“在戰爭結束后,俄國把商品、貨幣、市場機制引進到國家建設里面去。俄國慢慢‘能夠拄著拐杖走動了’”。列寧提到的政策是()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B.新經濟政策C.農業集體化政策 D.工業化政策23.建國后毛澤東曾特意向山東黨的負責同志說:“你們山東有個王盡美,是個好同志。”王盡美的主要事跡是A.參加中共“一大” B.建立山東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C.領導濰坊地區抗日斗爭 D.指揮山東兵團解放濰縣24.如圖反映了哪國的歷史進程?A.英國B.美國C.日本D.俄國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__________________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在中共十九大上,______________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26.戰國后期秦國蜀守李冰在成都附近修建了________,它是一座綜合性的水利樞紐;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統治,隋煬帝下令開鑿了一條貫通南北的________,它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人工河。27.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請根據你學過的知識,完成下面問題標志著二戰全面爆發的歷史事件:標志著二戰規模擴大的歷史事件:標志著歐洲第二戰場開辟的歷史事件:標志著二戰轉折點的歷史事件:標志著二戰歐洲戰爭結束的歷史事件: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7分)在世界近現代史上,俄國(蘇聯)既有過耀眼的崛起騰飛,也有過出人意料的失勢隕落,這些都深刻影響著世界現代史的進程和世界政治格局的變化。閱讀下列相關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很多人認為這種制度已經成為經濟發展和國家生存的障礙……為了保持俄羅斯的大國地位,1861年起,沙皇政府著手開始了一項改革計劃……社會改革為政府發起的工業化進程鋪平了道路,使俄羅斯社會在十九世紀最后十年發生轉型。材料二列寧說:“在戰爭(指1919—1920年蘇俄粉碎國內外敵人的武裝干涉)結束的時候,俄國就像是一個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現在,謝天謝地,他居然能夠拄著拐杖走動了!”這個結果是什么呢,結果就是把商品、貨幣、市場機制引進到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里面去,在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史上,這是一個重大的突破。材料三1932—1937年蘇聯工業產值及重要工業品在歐洲和世界的排名:年份項目1932年1937年世界歐洲世界歐洲工業生產總值3221機器制造業2121拖拉機2121電力7432石油2121銅5432材料四20世紀80年代,蘇聯出現了“面包荒”“肥皂荒”“香煙荒”和“藥品荒”,人們搶購成風,通貨膨脹嚴重,群眾極為不滿。戈爾巴喬夫的改革并沒有力挽狂瀾,蘇聯的鐮刀錘子紅旗悄然自克里姆林宮的上空降下。材料一中“這種制度”指的是當時俄國盛行的什么制度?依據材料分析這一“社會改革”所起的歷史作用?材料二中俄國“能夠拄著拐杖走動了”,這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實施?依據材料說出在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史上,這是一個“重大的突破”的理由。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并分析其原因。依據材料四指出戈爾巴喬夫改革失敗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什么?俄國(蘇聯)的發展歷程對我國社會現代化建設有著怎樣的深刻啟迪?29.(6分)中國鐵路,從無到有,從弱到強,見證了國家百年巨變。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881年6月9日,唐胥鐵路終于完工。1883年,李鴻章寫給醇親王的一井信中指出:興修鐵路利益甚大,東西洋均已盛行,中國阻于淳議,至今未能試辦。將來欲求富強制敵之策,舍此莫由。……有鐵路則運兵神逑,畛域(地域界限)無分,糧餉煤槭,不慮缺乏。﹣﹣摘編自吳汝綸《李文忠公全集》等材料二新中國鐵路發展大事年表一五時期西部地區首次開通成都至重慶、寶雞至成都等鐵路。1994年中國第一條準高速鐵路﹣﹣廣深鐵路建成,成為第一家境外上市鐵路。2006年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里程最長的高原鐵路﹣﹣青藏鐵路建成通車。2008年京津堿際鐵路開通,最高時速達每小時350公里。是中國第一條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鐵路。﹣﹣整理自《中國鐵路發辰史》材料三中國高鐵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提升了人們的出行品質。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高速鐵路創造著巨大的社會效益。高鐵為代表的“中國外交新名片”,在“走岀去”、“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有利于向西開放的新格局,使絲綢之路復活在世界經濟版圖中。中國高鐵已經走向世界,他們不但采用中國技術、中國裝備,也采用中國標準。中國高鐵,帶給民族的是自信,帶給民眾的是福祉。﹣﹣據紀錄片《中國高鐵》解說詞整理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指出唐胥鐵路的修建與哪一重大歷史事件有關?并概括李鴻章認為“興修鐵路利益甚大”的理由。根據材料二概括新中國鐵路建設取得的成就,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結合材料三,談談你對“中國高鐵,帶給民族的是自信,帶給民眾的是福祉”的理解。綜合上述材料,從我國鐵路的發展歷程看,哪些因素推動了鐵路的發展?30.(7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為政》材料二從武帝時期開始,中華大地從東北到西南,從草原到嶺南,凡是中央王朝統治所及之地,無不染儒風,最終都成為儒學的教化之地。正是在儒學的傳播過程中,儒家傳統的“大一統”民族觀日漸在人們頭腦中生根,并逐漸發展成為各族人民普遍接受和認可的政治理念,它不僅直接推動著漢民族這個民族實體向前發展,而且也直接推動著中國古代各民族朝著中華民族這個民族實體向前發展。——李克建《西漢儒學改造對中華民族民族觀的影響》材料三在君主和國家權力的干預下,后世儒學逐漸喪失了原典儒學民主性的一面,以及早期儒者的浩然正大之氣。……早期儒學的禪讓主張和“革命”思想,主張權力授賢不授子、臣民有反抗暴君的權力等,這些思想或被淡化遮蔽或被閹割。——白華《漢代儒學官學化的動力及其影響》請回答:材料一反映了我國古代哪位著名思想家的什么政治主張?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二中的“從武帝時期開始,中華大地……無不染儒風”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據材料二概括指出儒學傳播的歷史影響。據材料三,概括指出后世儒學存在的主要問題。以明朝為例,說明早期儒學“革命”思想遭到了閹割。
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B【解析】
依據題干“二戰后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變化表”,可知1975、1982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出現負增長,說明戰后美國經濟并非持續增長,故A不符合題意。20世紀90年代新經濟出現在美國,促進了經濟增長,故B符合題意。題干數據說明1982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最低,故C不符合題意。羅斯福新政始于1933年,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2、A【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4世紀,文藝復興運動在意大利興起,它是新興資產階級通過弘揚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方式,反對教會宣揚的陳腐說教,發起了一場嶄新的、促使人們思想解放的文化運動。它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它主張一切以人為本,反對神的權威,把人從中世紀的神學枷鎖下解放出來,否定神的絕對權威;突出強調人的價值,追求個性解放,追求現實人生幸福,追求自由平等,①②③項敘述正確,A項符合題意;④項敘述錯誤,需排除含④的BCD三項。故選A。3、B【解析】依據題干中的“跳出國界,走向世界”等描述可以判斷這是跨國公司的特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產力迅速發展,生產國際化的擴展,使世界各國經濟聯系日益密切,國際分工日益深化,國際貿易迅速發展,國際投資迅速增加。跨國公司直接利用所在國的原料、勞動力和市場,進行生產和銷售,直接在國際范圍內進行生產分工和協作,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B項符合題意。由此可知AC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B。4、B【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巴黎和會上重新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和非洲的統治新秩序,并未就亞太地區霸權分配做出規定;二戰期間,美國、英國、蘇聯等國家為對付共同的敵人法西斯,走向聯合,1942年簽署的《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這是正義的組織,并非霸權主義產物;巴黎和會上,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出建立國際聯盟,1920年1月國聯成立,但由于無法從中撈取利益,最終美國沒有加入國聯,故ACD選項均排除。1921-1922年華盛頓會議召開,1922年,九國代表簽署了關于中國問題的《九國公約》,實際上為美國在中國的擴張提供了方便,是美國爭奪亞太地區霸權的表現。B符合題意,故選B。5、A【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三大改造指國家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仔細審查A①②③符合題意;交通運輸業社會主義改造與題干無關,故④不合題意,故含有④的BC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A。6、D【解析】
①結合所學知識,戈爾巴喬夫改革使蘇聯共產黨喪失了執政黨的權力,而不是使權力更加集中,故①符合題意;②結合所學知識,蘇聯在斯大林時期通過兩個五年計劃,基本上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故②不符合題意;③結合所學知識,1936年通過了蘇聯新憲法,新憲法規定蘇聯是工農社會主義國家,它標志著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蘇聯的確立,也標志著斯大林時期高度集中的社會主義經濟政治體制的形成,故③不符合題意;④結合所學知識,蘇聯解體說明了斯大林模式的失敗,但不能說明社會主義運動在世界范圍失敗,如中國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故④符合題意;由此可見,①④符合題意,即D符合題意,②③不符合題意,即ABC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7、B【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為改變我國工業落后的狀態,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我國政府編制了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它的基本任務是: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故B項符合題意,AC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8、A【解析】
根據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中人物是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7世紀前期,吐蕃杰出的贊普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定都邏些。松贊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幾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兩位歷史人物體現了唐朝和吐蕃的友好關系。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9、A【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生活在距今約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長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欄式房屋,過著定居生活,種植水稻。他們還飼養家畜,會制造陶器、簡單的玉器和原始樂器,會挖水井。②③符合題意,A符合題意,住半地穴圓形房屋、種植粟的是半坡居民,①④不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10、C【解析】
依據題干“1802年-1830年、棉紡織廠”結合所學知識可判斷這是蒸汽機的推廣,1785年,改良蒸汽機開始用作紡織的動力機。其他工業部門隨后也廣泛使用蒸汽動力。蒸汽機的廣泛應用,促進了機器制造、冶金、采礦等一系列工業部門的技術革命。19世紀上半葉,英國的工場手工業基本上被大機器生產所取代。所以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11、A【解析】
依據題干“未經議會同意,國王無權廢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執行;未經議會允許,國王不能征稅;議會議員選舉不受國王干涉”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689年,為了限制國王的權利,英國議會頒布了《權利法案》,規定議會的權利的高于國王,建立了君主立憲制,A項符合題意;BC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A。12、ABC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俄國彼得一世改革的內容有:政治上:改組行政機構,建立了中央集權的行政體制,進一步加強了沙皇的專制權力,軍事上:創建了一支紀律嚴明的新式常備軍;按功勞和才能提拔;經濟上:興辦手工工場。文化生活上:推行文化教育,提倡學習西方的禮節服飾與生活方式,所以ABCD符合題意,故選擇ABCD。13、A【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從0到9的計數法,形成了我們現在常用的“阿拉伯數字”。.阿拉伯人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重大發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的。選項A符合題意;選項BCD與題干內容不符,故選A。14、D【解析】
依據題干“洋務派……都采用機器生產……開始有了近代工業大生產方式。這對于中國傳統的手工業生產來說,無疑是一次重要的變革”并結合所學可知,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先進的科學生產技術,培養了一批科技人員和技術工人,創立了中國第一批近代工業,客觀上刺激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開啟了近代工業的發展歷程。故D符合題意。ABC均不符合題意,故選D。15、A【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北魏(386年——557年)是鮮卑族拓跋珪建立的北方政權,是南北朝時期北朝第一個朝代,439年,統北方,結束了十六國以來的分裂割據局面,選項A符合題意,故A正確;而北齊是高洋建立的政權,后唐是李存勖開創的政權,后漢又稱東漢,是劉秀創立的政權,因此B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故選A。【點睛】本題的關鍵詞是“魏的統治者姓拓跋”,可知鮮卑族拓跋珪建立的北方政權是北魏。16、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的制定會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憲法規定我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一切權力屬于人民。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點睛:一九五四制《憲法》指的是1954年制定的憲法,會議是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7、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4世紀開始于意大利的文藝復興,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人文主義思潮廣為流行。題干材料“人們把關注的中心由教會所代表的”神”轉到人類自身上,這就是歷史學家所說的‘人的發現’”體現的是人文主義,反映出文藝復興轉變了人的價值觀念。故D符合題意;主張建立“節儉教會”、推動了自然科學發展、解釋了封建神學觀念和題干材料無關,故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18、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閱讀分析能力。材料的意思是說羅斯福新政通過在經濟上加強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使美國緩慢渡過了經濟危機,極大地改善了人民生活,從而在政治上調整和鞏固了資本主義制度,而成功開啟美蘇“冷戰”模式的是1947年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故答案選B。【考點定位】人教新課標九年級下冊?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的世界?經濟大危機19、B【解析】
依據課本所學可知,1861——1865年美國南北戰爭,廢除了奴隸制,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資產階級統治得到鞏固;1868年日本通過明治維新后走上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得以迅速發展,資產階級統治擴大。②③正確,B項符合題意;18世紀美國獨立戰爭推翻了英國殖民統治,確立了比較民族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1789年法國爆發了大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統治,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①④屬于早期資產階級統治的確立,AC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B。20、D【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直接暴露袁世凱想當皇帝野心的是修改《總統選舉法》。鎮壓二次革命后,袁世凱強迫國會選舉為正式大總統,隨即又下令解散國民黨。1914年,袁世凱解散國會。不久他又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中華民國約法》,改責任內閣制為總統制。接著修改《總統選舉法》,規定總統可無限期連任,可指定繼承人。袁世凱想當皇帝的野心昭然若揭,所以D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ABC三項均不能直接暴露想當皇帝的野心,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21、D【解析】
依據題干關鍵詞“1950年國防費用占國家財政支出的比例達到41.1%,次年增至43.0%”,結合所學可知,1950年10月應朝鮮人民共和國的請求,為了保家衛國,以彭德懷為司令員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前線,抗美援朝戰爭開始,故D符合題意;抗日戰爭的延續、新中國的成立、土地改革的完成與題干無關,故ABC不合題意。故此題選D。【點睛】抓住題干關鍵詞“1950年國防費用占國家財政支出的比例達到41.1%,次年增至43.0%”是解題的關鍵,1950年---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使中國的國防費用支出比例大。22、B【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國內戰爭結束后,蘇俄進入了和平建設時期。蘇維埃政權首要任務是恢復被戰爭破壞的經濟,1921年,蘇俄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把商品、貨幣、市場機制引進到國家建設里面去要,故B項符合題意;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是在三年國內戰爭時期實行的,故A項不符合題意應排除;農業集體化和工業化政策是斯大林在位時期實行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完全舍棄了列寧的作法,故CD項不符合題意應排除;所以本題應選B。【點睛】本題是材料選擇題。做材料選擇題尊重材料的意思。材料的關鍵詞語是“俄國把商品、貨幣、市場機制引進到國家建設里面”。新經濟政策允許多種經濟并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由此可知正確答案是B。23、A【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參加大會的有毛澤東、董必武、王盡美等十三人,代表全國五十多個黨員,故A符合題意;建立山東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與王盡美無關,故B不合題意;馬保三領導濰坊地區抗日斗爭,故C不合題意;許世友、譚震林指揮山東兵團解放濰縣,故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A。24、B【解析】根據題干信息“1775--1783”,“1861--1865”,“1929--1933”,合所學知識可知,“1775--1783”是美國獨立戰爭時期;“1861--1865”美國南北戰爭;“1929--1933”從美國開始經濟大危機,隨后席卷資本主義世界;因此只有選項B符合題意,故選B。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確立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中共十九大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展。26、都江堰大運河【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戰國后期,秦國蜀守李冰在成都附近修建了都江堰,它是一座綜合性的水利樞紐;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統治,隋煬帝下令開鑿了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它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人工河。27、(1)德國突襲波蘭,英法對德宣戰(2)德國突襲蘇聯/日本偷襲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3)諾曼底登陸(4)斯大林格勒戰役(5)1945年5月8日,德國正式簽署投降書【解析】試題分析:(1)此題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的標志。1939年9月1日,按照制定的“白色方案”,德國閃擊波蘭,英法被迫對德宣戰,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2)此題考查二戰規模擴大的相關知識點。1941年6月,德軍發動了對蘇聯的侵略戰爭,蘇德戰爭爆發,二戰的規模進一步擴大。1941年12月7日,日軍出動大批飛機,不宣而戰,偷襲太平洋美軍基地珍珠港,第二天美國對日宣戰,二戰達到最大規模。(3)此題考查諾曼底登陸的相關知識點。1944年6月6日,美英盟軍在法國的諾曼底登陸,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使德國處于東西南三面夾擊之中,加快了德國法西斯的滅亡。(4)此題考查斯大林格勒戰役的相關知識點。1942年7月——1943年2月,蘇軍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此后蘇軍開始向德軍展開進攻。斯大林格勒戰役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5)此題考查德國投降的相關知識點。1945年5月8日,德國正式簽訂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爭結束。考點:人教版九年級下·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進攻波蘭;人教版九年級下·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進攻蘇聯、日本偷襲珍珠港;人教版九年級下·第二次世界大戰·諾曼底登陸;人教版九年級下·第二次世界大戰·斯大林格勒戰役;人教版九年級下·第二次世界大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1)農奴制;使俄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促進俄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2)新經濟政策;新經濟政策是馬克思主義與俄國國情結合的產物,是對馬克思主義的重大發展,對其他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也具有一定指導意義。(3)蘇聯工業總產值達到歐洲第一,世界第二。蘇聯由農業國變為工業強國;原因:兩年五年計劃,重點建設重工業,人民建設熱情高漲等。(4)蘇聯解體。(5)要有改革意識,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重視改善人民生活,農業工業平衡發展。【解析】
(1)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1861年之前阻礙經濟發展和國家生存的障礙是農奴制。依據材料一,經過俄國1861年改革,廢除了農奴制,使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道路,這對俄國擺脫落后狀況,實現近代化的目標具有積極作用。(2)分析材料,依據“在戰爭(指1919-1920年蘇俄粉碎國內外敵人的武裝干涉)結束的時候”,可知是1921年列寧實施的新經濟政策,依據材料說出在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史上是一個“重大的突破”,因為新經濟政策把社會主義同市場、商品貨幣關系和資本主義直接聯系起來,這是列寧建設社會主義思想的一大轉變。(3)由材料三可以看出蘇聯由傳統的農業國變成強盛的工業國,工業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其原因是進行了兩個五年計劃建設,實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斯大林模式)。(4)1985年,戈爾巴喬夫擔任蘇共中央總書記,面對長期積聚的矛盾,他著手進行改革。他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思想,導致蘇聯思想界極端混亂。他主張由“一黨政治”向“多黨政治”過渡。蘇共領導地位和中央政府的控制能力被弱化了。1991年12月,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等11個原蘇聯的加盟共和國簽署了《阿拉木圖宣言》,正式宣告結成獨立國家聯合體,蘇聯解體了。以美蘇兩級對峙為主的雅爾塔體系宣告結束,舊的世界格局已經結束,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出現政治多極化的發展趨勢。(5)縱觀俄國(蘇聯)的發展歷史,得出適應國情,適合經濟發展規律的政策或改革,會促進社會的發展,經濟水平的提高,反之,則會導致停滯不前甚至后退。所以我們可以得出要維護國家統一,堅持黨的正確領導;堅持改革,改革要符合國情;要發展經濟,經濟各部門的協調發展,完善民主法治建設,不斷開拓創新等。29、(1)事件:洋務運動。理由:修筑鐵路可以,富強制敵。(2)成就:鐵路從無到有,快速發展。中國鐵路營業總里程達12,1萬公里,規模居世界第二;開啟“高鐵時代”,高速鐵路1.9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京津堿際鐵路開通,最高時速達每小時350公里。是中國第一條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鐵路。鐵路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國家實行改革開放政策。(3)中國高鐵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提升了人們的出行品質。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高速鐵路創造著巨大的社會效益。高鐵為代表的“中國外交新名片”,在“走岀去”、“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有利于向西開放的新格局,使絲綢之路復活在世界經濟版圖中。中國高鐵已經走向世界。(4)因素:我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推進了高鐵發展;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或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致力于建設創新型國家,促進了高鐵技術提高;實行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引逬來”和”走出去”,促使高鐵走向世界。【解析】
(1)依據材料“將來欲求富強制敵之策,舍此莫由。倘海多鐵艦,陸有鐵道,此乃真實聲威,外人斷不敢輕于稱兵恫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焙烤食品制造市場推廣策略考核試卷
- 玻璃加工過程中的精度控制考核試卷
- 煤炭行業的企業家精神與創新考核試卷
- 橡膠制品的環境可持續發展戰略考核試卷
- 果蔬種植資源利用與保護考核試卷
- 期貨市場交易策略回測平臺服務考核試卷
- 病房護理設備的多功能一體化設計考核試卷
- 化學品在防偽印刷技術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電器具材料選擇與應用考核試卷
- 視網膜脫離護理查房
- 談判:如何在博弈中獲得更多
- 深化安全風險管理的“四維度量”
- 中國理念的世界意義智慧樹知到答案章節測試2023年東北師范大學
- 隧道地表注漿施工技術交底
- GB/T 8905-2012六氟化硫電氣設備中氣體管理和檢測導則
- GB/T 39430-2020高可靠性齒輪毛坯技術要求
- GB/T 20473-2006建筑保溫砂漿
- GB 4789.3-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微生物學檢驗大腸菌群計數
- 山西臨汾市人民醫院招考聘用39人【共500題含答案解析】模擬檢測試卷
- 化學反應的限度和化學反應條件的控制 課件
- FZ/T 62033-2016超細纖維毛巾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