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頂山市第四十三中學2024年中考試題猜想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河南省平頂山市第四十三中學2024年中考試題猜想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河南省平頂山市第四十三中學2024年中考試題猜想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河南省平頂山市第四十三中學2024年中考試題猜想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河南省平頂山市第四十三中學2024年中考試題猜想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南省平頂山市第四十三中學2024年中考試題猜想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條形碼區域內。2.答題時請按要求用筆。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答題卡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4.作圖可先使用鉛筆畫出,確定后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描黑。5.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希臘、羅馬的古典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得出這一觀點的史實是①古羅馬是歐洲哲學的故鄉②羅馬的儒略歷是今天使用的公歷的基礎③《十二銅表法》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④亞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⑤雅典的帕特農神廟,古羅馬凱旋門、方尖碑等對后世建筑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2.毛澤東認為,經過口口口口,和平的可能性增加了。通過一段直接的接觸,他說:“我看蔣介石兇得很,又怕事得很,他沒有路線了。只有我們有路線,我們清楚地表示要和平。”“口口口口”應是A.西安事變 B.北伐戰爭 C.重慶談判 D.遵義會議3.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國占中國對外貿易總值的百分比。年份英國日本其他國家189469.496.2624.25190062.9911.2025.81190555.7114.0430.25191050.8916.1432.97191448.3120.3931.30對表中數據解讀正確的是A.《馬關條約》簽訂后,日本加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B.對英貿易比重降低,表示英國的國際地位明顯下降C.這一時期,帝國主義列強的經濟侵略以商品傾銷為主D.對其他國家貿易比重變化,折射出中國國際地位提高4.19世紀60年代初,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人,為興辦洋務,都曾寫過不少奏折和書信,其中出現頻率較高的詞匯應該是A.自強、求富 B.變法、立憲 C.民主、革命 D.民主、科學5.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把夏桀、商紂、秦二世這三個歷史人物歸成一類,他們最突出的相似點有()①重用人才②統治殘暴③重視農業④末代國君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6.下表反映了1928~1940年蘇聯糧食和肉類人均產量,對此表的解讀正確的是數項目量時間人均糧食產量(公斤)人均肉類產量(公斤)1928~1929470351930~193246020~251933~1937440~45015~201938~1940420~43025A.糧食和肉類人均產量持續增長B.片面發展重工業,忽視消費品生產C.農業集體化運動促進生產力發展D.經濟危機爆發并對農業生產造成影響7.下圖是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發展示意圖,從中可以看出資本主義工業發展速度在1870年后發生顯著變化。導致變化的根本原因是A.殖民擴張B.資本主義制度開始確立C.開始使用大機器生產D.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展8.有人用“梅開三度”來形容20世紀70年代新中國的外交成就,你認為“梅開三度”不包括()A.中日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B.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C.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 D.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9.《史記·周本紀》中記載:“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這說明西周分封制下諸侯要承擔的義務是()A.定期朝見周天子,匯報政務 B.進獻貢物C.服從周王調兵 D.定期服役10.觀察如圖,判斷這是哪個朝代的疆域圖(局部)?A.秦朝B.元朝C.明朝D.清朝11.就歷史發展階段特征而言,遼、宋、夏、金、元時期的主要特征是()A.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B.國家分裂的時代C.經濟重心的南移 D.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12.“富貴之門必出于兵,是故民聞戰而相賀也,起居、飲食所歌謠者,戰也。”此說作為主流社會價值觀,最早出現在()A.春秋戰國 B.西漢前期 C.隋唐時期 D.宋朝前期13.美國獨立戰爭和美國內戰是美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們對美國影響的相似點是A.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B.結束了英國殖民統治C.維護了美國國家統一D.消除了國內種族歧視14.“英國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現代民主政治創制試驗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政體”,下列說法與材料中的“全新政體”無關的是A.議會權力至上,國王統而不治B.為其他國家限制王權樹立典范C.英國成為聯邦制共和國D.為英國資本主義發展掃清道路15.1899年,美國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國提出“門戶開放”的照會,該“門戶開放”的含義是A.西方國家在華勢力范圍向美國“開放門戶”B.清政府與各國之間相互“開放門戶”C.清政府向西方列強國家“開放門戶”D.列強在華勢力范圍相互“開放門戶”16.伯里克利時代的雅典民主政治達到極盛,實行民主制的雅典被稱為“男性公民的俱樂部”,不屬于這個俱樂部成員的是A.男性外邦商人B.議員C.陪審員D.將軍17.有學者認為:近代中國的“激進”其實是反動政府的“極端”逼迫出來的。……與其呼吁民眾不要“激進變革”,不如吁請統治者不要“極端頑固”。可以佐證此觀點的是A.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B.甲午戰爭與戊戌變法C.鴉片戰爭與洋務運動D.北洋軍閥與新文化運動18.《西方文明史》中寫道:“(二戰結束后)在人類積極向上的精神鼓舞下,在良好的經濟發展趨勢影響下,歐洲產生了一種輕快的、充滿生機的和富有創造性的文明……”這一“富有創造性的文明”推動歐洲()A.成為對抗蘇聯的最前沿B.經濟實力超越了美國C.走向經濟政治一體化D.徹底消除戰爭的隔閡19.下圖漫畫反映了某次戰爭前夕錯綜復雜的的形勢。據此判斷,圖中的“?”代表的是A.薩拉熱窩事件B.德國突襲波蘭C.萊克星頓槍聲D.“國會縱火案”20.日本是一個善于模仿的國家,古代日本向中國學習,大化改新學習的是中國哪一時期的制度文化A.夏商周時期B.秦漢時期C.隋唐時期D.宋元時期21.小明在學習完一節歷史課后,制作了這樣的知識線索“光武中興外戚宦官交替專權黃巾起義”,小明學習的內容是A.秦朝 B.西漢 C.東漢 D.西晉22.生活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的學生,不可以做到的是A.電燈下寫作業B.打電話問候C.用電腦上網D.坐汽車上學23.入關后的百余年間,中央王朝不斷對東南(設立府)西南(設立駐藏大臣)西北(設立伊犁將軍)采取措施……這里的“中央王朝”指的是A.漢朝 B.唐朝C.明朝 D.清朝24.有人認為,孝文帝改革是“消極的漢化”是北魏政治危機的開端。但有人認為,孝文帝改革把拓跋部政權推進到一個新高度,是符合歷史趨勢的。從中華民族這個統一多民族國家大家庭發展的角度看,孝文帝改革的影響沒有()A.結束北方分裂割據局面B.加速北方民族封建化進程C.促進北方經濟恢復發展D.促進北方民族融合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城市擁有著其獨有的歷史記憶。祖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趨勢,“一國兩制”最先成功應用于。1937年12月日軍攻陷國民政府所在地以后,開始了血腥的大屠殺,遇難同胞達到30萬人以上,這是日本對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是我國對外開放的窗口,被譽為“一夜崛起的城市”。26.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爭爆發的標志是——________27.1929年12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即_____會議,在福建上杭縣召開,確立了“思想建黨、_____”的建黨建軍原則。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7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如下圖上圖顯示的是什么法典?根據所學知識回答,查士丁尼時期的成就尤其引人矚目。根據所學知識回答,古羅馬人以崇尚法制而聞名于世,對今日西方國家的法律體系有重要影響。材料二:人生來是而且始終是自由的,在權利方面是平等的;自由、財產、安全和反抗壓迫是天賦而不可剝奪的人權……材料三: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越權力,為非法權力。議會議員之選舉應是自由的……材料四:譴責了英國國王對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們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權利。同時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而獨立……當今英國的國王統而不治、首相領導的議會掌握最高權力,這一政治現象源于上述哪一材料?該材料出自于哪一份文件?美國的自由女神像右手高擎火炬,左手拿著一本書,這本書內容的頒布宣告了美國的獨立。請問這本書的名稱的是什么?上述哪一材料符合該文件的內容?材料二頒布于哪次資產階級革命中?材料二、三、四所表達的共同核心內容是什么?它反映了怎樣的時代發展要求?29.(6分)2019年3月24日,在尼斯會見法國總統馬克龍。指出,今年是中法建交5周年,我在這樣一個特殊年份訪問法國,具有特殊意義。某歷史小組開展“辛亥革命與法國大革命”主題探究活動,完成下面各題根據材料一、二,中國、法國資產階級通過哪些途徑改變了他們的社會境況?下面是小華、小夏同學對辛亥革命與法國大革命的評述,請你談談這樣評述的理由。小華:法國大革命是全歐洲的反封建運動中的重要一步。小夏:辛亥革命沒有完成革命任務,民主共和只是一塊空招牌。結合史實分析,辛亥革命與法國大革命共同的根本目的是什么?30.(7分)對人的尊重和關愛,推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有一次孔子家的馬棚失火,孔子聞訊回家,看見焦土殘垣,急切地問:“傷人了沒有?”對財產的損失卻只字不提。材料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貴的理性!多么偉大的力量!……人是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莎士比亞材料三我不同意你說的每一個字,但我愿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伏爾泰材料一中,孔子的這種行為體現了他的什么主張?材料二中莎士比亞對人的贊美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的什么核心思想?材料三表明了伏爾泰的什么觀點?18世紀歐美資產階級革命中哪些文件吸收了他的這一觀點?(舉一例即可)結合上述問題用一句話談談你的認識。

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B【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歐洲哲學的故鄉是古希臘,故①不符合題意。羅馬的儒略歷是今天使用的公歷的基礎、《十二銅表法》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亞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雅典的帕特農神廟,古羅馬凱旋門、方尖碑等對后世建筑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都是希臘、羅馬的古典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的史實,故②③④⑤符合題意。故選B。2、C【解析】

據“我看蔣介石兇得很,又怕事得很,他沒有路線了。只有我們有路線,我們清楚地表示要和平”據所學知識可知,“口口口口”指的是重慶談判。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1945年8月,毛澤東偕周恩來、王若飛前往重慶,同國民黨進行談判。經過40多天的艱苦談判,10月10日,國民黨被迫同中國共產黨正式簽署國共雙方代表《會談紀要》,也就是著名的《雙十協定》,使中國共產黨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動權,所以C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AB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C。3、A【解析】

A.由表中數據可以看出,從1894年到1914年,日本占中國對外貿易總值的百分比逐年加大,表明日本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加強;A項正確;B.對英貿易比重降低與日本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加強有關,并不能說明英國國際地位的明顯下降,B項錯誤;C.甲午中日戰爭后,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以資本輸出為主,C項錯誤;D.對其他國家貿易比重的變化說明列強加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不斷加深,D項錯誤。所以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4、A【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務派在中央以恭親王奕訴為代表,在地方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人為代表掀起了一場所在“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選項A符合題意;變法、立憲與戊戌變法相關,B排除;民主、革命,與辛亥革命相關,C排除;民主、科學與新文化運動相關,D排除。故選A。5、C【解析】

依據題干“夏桀、商紂、秦二世”的信息,結合所學可知,夏桀是夏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因為實行暴政而亡國,商紂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也是因為暴政被人民推翻,秦二世是秦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他由于統治殘暴,最后被推翻,由此可知②④符合題意;ABD三項的內容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C。6、B【解析】

依據題干圖表信息可知,1928~1940年蘇聯糧食和肉類人均產量沒有變化,這說明蘇聯兩個五年計劃期間片面發展重工業,忽視消費品生產,故B符合題意;糧食和肉類人均產量持續增長與題干不符,故A不合題意;題干沒有體現農業集體化運動促進生產力發展、經濟危機爆發并對農業生產造成影響,故C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B。7、D【解析】依據所學知識,第二次科技革命開始于19世紀70年代,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力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到20世紀初,主要經本主義國家開始從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本主義即帝國主義階段過渡。因此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發展速度在1870年后發生顯著變化的根本原因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展,D項符合題意;15——16世紀新航路開辟后,歐洲一些國家走上殖民擴張道路。A項不合題意;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資本主義制度開始確立。B項不合題意;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上半期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使用大機器生產。C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BC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D。8、D【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1953年底,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準則,故D符合題意;ABC均是七十年代外交成就,故均不符合題意。故選D。9、C【解析】

依據“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即諸侯以為有倭寇來犯,帶兵來支援。結合課本所學可知,為了鞏固統治,西周實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親屬、功臣等,封他們為諸侯。諸候代表周天子治理諸侯國,保證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戰時帶兵隨從天子作戰等。C項符合題意;ABD三項雖也是諸侯的義務,但是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故選擇C。【點睛】題干“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是解題的關鍵,可知西周分封制下諸侯要承擔的義務是服從周王調兵。10、B【解析】題干圖片出現“大都、中書省、陜西行省”等信息,說明這是元朝的疆域圖。因為元朝實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設立中書省,在地方設立行中書省。大都是元朝的都城。故B符合題意;秦期的都城是咸陽,故A不符合題意;明朝廢除了中書省,故C不符合題意;清朝的都城是北京,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11、D【解析】

遼、宋、夏、金、元時期,遼、西夏與北宋并立,金、西夏與南宋并立。元曾經與南宋短期的并存,后統一全國。故遼、宋、夏、金、元時期的主要特征是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D符合題意;繁榮與開放的社會是隋唐時期的主要特征,排除A;元統一了全國,故國家分裂的時代不是遼、宋、夏、金、元時期的主要特征,排除B;經濟重心的南移在南宋完成,與元朝無關。排除C。故選D。12、A【解析】

依據題干“富貴之門必出于兵,是故民聞戰而相賀也,起居、飲食所歌謠者,戰也。”的信息,材料反映的是人民好戰的一種狀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戰國時期,商鞅變法后,實行軍功爵制度,立戰功可以賞賜爵位,A項正確;西漢前期實行的休養生息政策,故B項錯誤;隋唐時期是和平安定的年代,C項不符合題意;宋朝時期,實行重文輕武的政策,D項不符合題意;故選A。13、A【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美國獨立戰爭推翻了英國殖民統治,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美國南北戰爭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掃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障礙,由此可知,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是兩者的相似點,A符合題意;B項是美國獨立戰爭的影響;C項是美國內戰的影響;D項說法錯誤。由此可知BC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A。【點睛】解題的關鍵需熟悉美國獨立戰爭和美國內戰的過程和影響,找出他們的共同點,需根據選項逐項分析,仔細甄別。可用排除法,根據選項排除干擾項,BCD都不是它們的共同點;“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是它們的共同點。14、C【解析】

根據題干信息“英國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現代民主政治創制試驗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政體”,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1689年,為了限制王權,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標志君主立憲制確立;英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選項ABD說法與材料中的“全新政體”相關,不符合題意;英國成為聯邦制共和國,不符合史實,選項C符合題意,故選C。15、D【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中國在甲午戰爭中戰敗和《馬關條約》的簽訂,刺激了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的野心,使列強在中國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各國紛紛在中國建立“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1899年美國則提出“門戶開放”政策,主張利益均沾,即列強在華勢力范圍相互“開放門戶”,故D符合題意;ABC表述錯誤,不合題意。故此題選D。16、A【解析】

題干的關鍵信息是“伯里克利時代的雅典民主政治達到極盛”。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古希臘是西方的文明之源。古希臘最著名的城邦雅典的民主政治推動了雅典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除十將軍外,各級官職向所有公民開放,以抽簽的方式產生;公民大會是最高的權力機構;每個公民都有機會成為陪審員、議員、公民大會的輪值主席;國家為擔任公職、參與政事的公民發放津貼。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隸主對奴隸專政的基礎上,重要官職被貴族掌握,奴隸、婦女和外邦人都被排斥在民主政治之外。因而男性外邦商人不是這個俱樂部的成員。A選項符合題意;BCD項不符合題意;故選A。【點睛】解題的關鍵是熟悉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從而得出正確的答案。17、D【解析】

依據題干材料“近代中國的‘激進’其實是反動政府的‘極端’逼迫出來的。與其呼吁民眾不要‘激進變革’,不如吁請統治者不要‘極端頑固’”可知,反映了近代中國激進派因為反動政府的行為被迫采取了應對措施。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后,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實,建立北洋軍閥黑暗統治,掀起了尊孔復古的逆流。資產階級激進派認識到僅有的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國,必須改造國民的思想。針對北洋軍閥的尊孔復古逆流,掀起了新文化運動。D項符合題意。ABC三項沒體現反動政府的逼迫,不合題意,故選擇D。【點睛】“近代中國的‘激進’其實是反動政府的‘極端’逼迫出來的”是解題的關鍵,北洋軍閥推行尊孔復古的逆流,而經過辛亥革命先進的知識分子認識到,革命失敗的根源在于國民腦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識,必須從文化思想上沖擊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識,通過普及共和思想來實現真正的共和政體,掀起了新文化運動,可確定答案。18、C【解析】

依據題干信息“歐洲產生了一種輕快的、充滿生機的和富有創造性的文明”,結合所學可知,為了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數、降低未來戰爭的可能性,提高西歐國家的國際地位,加快經濟發展步伐,西歐國家必須密切聯系,加強合作。1951年德法等六國簽署《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1952年成立歐洲煤鋼共同體;1958年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原子能共同體;1967年將三個組織合并,成立歐洲共同體;1993年西歐國家在歐共體的基礎上成立了歐盟。這充分體現了歐洲的政治經濟一體化,故C符合題意;成為對抗蘇聯的最前沿、經濟實力超越了美國、徹底消除戰爭的隔閡與題干無關,故AB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C。19、A【解析】

依據題中的漫畫可知,在一戰之前,帝國主義之間形成兩大集團--同盟國和協約國,兩大集團之間的矛盾的焦點就在巴爾干地區,各國對巴爾干爭奪,其形勢就如一堆干柴堆,點一把火,就會引起熊熊大火,而巴爾干問題就是導火線。從史實可知,引起導火線的就是薩拉熱窩事件,所以A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B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A。20、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六七世紀的日本非常混亂,7世紀中期,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仿效中國的隋唐制度,進行大化改新,通過改革,使日本從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點睛】解決本題要主要區分日本的大化改新和明治維新,大化改新中日本學習中國的隋唐制度文化,明治維新中日本向西方學習。21、C【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光武中興指的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統治時期出現的治世,所以小明學習的內容是東漢時期的內容,因此C選項符合題意,ABD選項排除。22、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用電腦上網應用的是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以電子計算機的不斷普及與不斷升級為前提,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為突出的核心技術,也是信息社會到來的主要標志之一。生活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的學生不能享受到,所以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點睛】學生要注意識記三次工業革命的發明的相關知識。23、D【解析】

1644年,清軍入關,建立起對全國的統治,史稱清朝,D符合題意;漢朝、唐朝、明朝都是漢族人建立的政權,不符合題干的“入關”,ABC排除;故選D。24、A【解析】

據所學知,北魏孝文帝改革采取了一系列的漢化措施,加速北方民族封建化進程,促進北方民族融合,促進北方經濟恢復發展。A項結束北方分裂割據局面早在孝文帝改革前就實現了。439年,太武帝拓跋燾統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大舉改革。故A項正確。BCD是孝文帝改革的影響,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A。【點睛】注意對材料的解讀,識記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內容及影響。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1)香港(2)南京(3)深圳【解析】

(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祖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趨勢,改革開放后,鄧小平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中國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因此“一國兩制”最先成功應用于香港。(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7年12月日軍攻陷國民政府所在地南京以后,開始了血腥的大屠殺,遇難同胞達到30萬人以上,這是日本對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深圳是我國對外開放的窗口,被譽為“一夜崛起的城市”。26、日軍空襲珍珠港【解析】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擴大。故答案為日軍空襲珍珠港。27、古田政治建軍【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古田會議是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在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在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古田召開的第九次黨的代表大會。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建黨建軍原則,因在福建省上杭縣古田村召開,這次會議也稱為古田會議。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1)《漢謨拉比法典》。(2)立法。(3)羅馬法。(4)材料三;《權利法案》。(5)《獨立宣言》;材料四。(6)法國大革命。(7)自由、平等、民主(任何兩個詞即可);資本主義。【解析】

(1)依據題干圖片可知,圖片顯示的是《漢謨拉比法典》。《漢謨拉比法典》原文刻在一段高2.25米,上周長1.65米,底部周長1.90米的黑色玄武巖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石柱上端是漢謨拉比王站在太陽和正義之神沙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權的權標的浮雕,以象征君權神授,王權不可侵犯;下端是用阿卡德楔形文字刻寫的法典銘文。(2)結合所學知識,查士丁尼時期的立法成就尤其引人矚目。527年,查士丁尼繼任為東羅馬帝國皇帝。為了穩固帝國的社會秩序、保證皇帝的專制權力,他組建了一個法典編纂委員會。從529年起,委員會歷時6年,把自2世紀初以來歷任羅馬皇帝頒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條例,編成《查士丁尼法典》,同時把歷代羅馬法學家有關法律問題的論文和著作匯編為《法學匯纂》,又編成指導學習法律文獻的《法理概要》。后來,查士丁尼又命人將自己執政時期的法令編輯為《新法典》。(3)結合所學知識,古羅馬人以崇尚法制而聞名于世,法學是羅馬人最偉大的成就之一。《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羅馬帝國的法學家們對法律進行了廣泛論證,包括適用于羅馬公民和非公民之間關系的萬民法、關于商品生產和交換的經濟法,以及眾多的法律概念。它們共同構成了完整的羅馬法學系統。(4)第一小問結合所學知識,材料二出自法國大革命時期的《人權宣言》、材料三出自英國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的《權利法案》、材料四出自北美獨立戰爭時期頒布的《獨立宣言》,因此當今英國的國王統而不治、首相領導的議會掌握最高權力,這一政治現象源于上述材料三。第二小問結合所學知識,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限制了國王的權力,確立了議會至上的原則,標志著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的確立。(5)第一小問結合所學知識,宣告了美國的獨立的是《獨立宣言》的發表,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了《獨立宣言》,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宣言宣稱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某些不可轉讓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馬克思稱它為“第一個人權宣言”。第二小問結合所學知識,上述材料中材料四符合該文件的內容。(6)結合所學知識,材料二是《人權宣言》的內容,頒布于法國大革命中。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后,資產階級制憲會議頒布《人權宣言》,宣稱人們生來自由,權利平等,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人權宣言》是法國大革命的綱領性文件,是反封建專制的旗幟,是引導法國走向近代資本主義社會的指針。(7)第一小問結合所學知識,材料二出自法國大革命時期的《人權宣言》、材料三出自英國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的《權利法案》、材料四出自北美獨立戰爭時期頒布的《獨立宣言》,三者都是資產階級革命的產物,都要求實現平等、自由、民主,反對專制統治或殖民統治。第二小問結合所學知識,三者都是資產階級革命的產物,它們反映了資本主義的時代發展要求。29、(1)發動武裝起義;通過立法手段;建立資產階級政權。(2)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君主統治,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