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布依族民族歷史文化研究
2021/5/91布依族歷史布依族先民一般認為是由“百越”的一支發展而來,是古夜郎國的主體民族之一上古時就生活在今貴州地區。布依族以農業為主,布依人的祖先百越民族最先發明了水稻種植,為世界稻作文明作出重要貢獻。享有“水稻民族”之稱。秦、漢時代,布依族地區的社會生產力已有了較大發展,農業生產已相當發達,但比中原地區落后。隨著秦漢封建勢力的深入,促進了布依族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唐宋以后羈縻制度和土司制度一直統治著布依族地區。清王朝大規模“改土歸流”的政策,加速了領主經濟的崩潰,土司制度也隨之消亡。鴉片戰爭以后,布依族人民更加陷入苦難的深淵。新中國成立前,布依族人民政治上根本沒有地位,經濟、文化長期處于停滯落后狀態。新中國成立后,布依族地區進行了一系列社會改革,消滅封建土地所有制,實現了民族區域自治。2021/5/92布依族族稱族源布依族自稱“布依”、“布雅伊”、“布仲”、“布饒”、“布曼”,這可能是古代“僚”、“蠻”、“仲家”、“蠻僚”、“俚僚”、“夷僚”稱謂的來源。從民族語言、古稱、自稱及地理分布考察,布依族與壯族有同源的關系。在魏晉南北朝至唐代,布依族、壯族都稱為“俚僚”、“蠻僚”或“夷僚”,五代以后,布依族稱“仲家”、宋代壯族稱為“僮”。“仲”與“僮”仍然是同音異寫。后來長期分居,經濟文化生活及風俗習慣產生了差異,便逐步形成了布依與壯兩個民族。
布依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沒有文字,一直用漢文,建國以后創制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文字方案。1953年,貴州省各地布依族代表經過協商,根據本民族的意愿,正式統一用本民族共同自稱“布依”為族名。2021/5/93布依族服飾布依族男女服裝多喜用藍、青、黑、白等色布縫制。男子的服裝式樣各地基本上相同。青壯年多半包頭巾,穿對襟短衣(或大襟長衫)和長褲。老年人大多穿大襟短衣或長衫。婦女的服飾因為地區的不同而呈現出形式各異的特點。
如在八達河聚居區,仍保留有傳統布依族服飾,頭纏藍黑包布,身著青色的無領對襟短衣,身大袖寬,沿右衽無領衣縫處要鑲一道兩寸左右寬的邊,上衣的下角邊處還要攘繡各式的彩色滾邊,習慣上內衣的袖口較外衣長而小,而外衣袖口則大而短。內外衣袖口處所繡織的花紋圖案十分講究,鮮艷美觀,袖口外露的花色層次重疊和諧,格外醒目受看。整套服裝可以說是集紡織、印染、挑花、刺繡等手工藝術于一體。未婚女青年的服飾,除總體上與中年婦女相似外,只是還喜歡在包頭布的末尾處鑲繡極為鮮艷的花紋圖案。每逢盛大節日或宴會時,婦女均喜佩帶各式各樣的耳環、戒指、項圈、發簪和手鐲等銀飾。
正因為全身上下都是出自布依婦女靈巧的雙手,因而籌集和縫制這一身服飾常常作為衡量一個布依婦女是否聰慧能干的標志。2021/5/94布依族刺繡布依族婦女幾乎都是紡織和刺繡的能手。一個布依族女孩在母親的指點下,從種棉(麻)、紡線、織布到染布、縫衣,幾乎很快就可成為這方面的能手。刺繡更是布依族婦女擅長的傳統工藝。婦女們常把自己精致的刺繡品(包括衣襟、袖口、花邊、繡花鞋、帳沿、枕套、圍腰、背帶等)作為珍貴禮物或美好的象征。而在這些刺繡品中,婦女們對衣背花(即用于背小孩用的背帶布)極為珍視,因為這種衣背花的刺繡,特別講究針法和花紋圖案的對稱和工整。一幅衣背花往往要在熟練刺繡能手的指導下,經過多次反復實踐才能完成,而且常常是在談戀愛時就把自己的美好愿望和純摯的感情,繡織在這些精美的圖案上面。此外,有些能干的外婆,每當在第一個外孫滿月時,習慣上也要送去這樣一幅刺繡的背帶,作為慶賀小外孫健壯成長之喜禮。2021/5/95布依族蠟染布依族的蠟染久負盛名。早在宋代,就有貴州惠水特產蠟染布的記載。清代史書上所說的“青龍布”,就是蠟染布,布依族姑娘從十二三歲起,便開始學習蠟染技術。先把蜜蠟加熱熔為蠟汁,然后用三角形的銅制蠟刀輕蘸蠟汁,在自織的白布上精心描繪各種漂亮生動的圖案,再放入藍靛缸中漬染成藍色或淺藍色,最后將布入鍋煮掉蜜蠟,撈出后到河水中反復蕩滌晾干,就成獨具特色的蠟染工藝品。古樸典雅做成的蠟染布料,圖案豐厚樸實,繪畫活潑豪放,并呈出獨有的龜紋(亦稱小波紋),具有機器所不能代替的藝術效果。2021/5/96布依族八音坐唱布依族八音坐唱又叫"布依八音",是布依族世代相傳的一種民間曲藝說唱形式。所謂布依八音,是指流傳于安順關嶺、鎮寧至黔西南貞豐一帶的傳統說唱曲藝。布依八音又叫"八音坐唱",演出隊伍8至14人不等,所唱生、旦、凈、丑諸戲曲,不化妝。因用牛腿骨、竹筒琴、直簫、月琴、三弦、芒鑼、葫蘆、短笛等8種樂器合奏而得名。千百年來,它一直在南盤江流域的村村寨寨傳承延續著。據傳,布依八音的原型屬于宮廷雅樂,以吹打為主。元明以后,由于布依族民族審美意識的作用,逐漸發展為以絲竹樂器為主伴奏表演的曲藝形式。2021/5/97布依戲——布依族的舞臺綜合藝術布依戲在布依語中稱"谷藝",主要分布于貴州南部及西南部布依族聚居的冊亨、安龍、興義等縣。它最先是從祭祀儀式跳神活動中孕育出來的,再經過改造、融合,使它逐漸演變成為布依族的舞臺綜合藝術。布依戲的唱腔古樸,富抒詠性。布依戲的唱詞結構多為五字句、七字句或上下句。布依戲的表演分手、眼、身、步,有三元華蓋,指法、定眼、繞場步、馬弓步、大小三角步、抖步、丑步、矮步等;武打行當中有擋丁、擋巧等。2021/5/98布依族樹皮號樹皮號是貴州省望謨縣布依族群眾喜愛的一種古老樂器,它用新鮮用柳樹皮或刺桐樹皮卷裹而成。這種神奇的樂器聲音悠揚動聽。大的樹皮號號身長,聲音傳的遠,需要兩個人才能完成吹奏。2021/5/99布依族儺戲
布依族儺戲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會的“儺祭”、“儺舞”,即先民們戴著神和猛獸的面具舞蹈,旨在驅邪酬神、消災祈神于這種祭祀歌舞儀式的綜合藝術。貴州布依儺戲源于明代“調北征南”時期,大批軍隊和移民進入貴州帶來了中原和江南等地流傳的儺戲,爾后,儺戲與貴州地域文化結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布依儺戲。“儺戲”取材于中國古代征戰故事,劇中人物有“將軍、先鋒、文官、武官、副將、婦孺”等形象。儺面具均用木質雕刻成型,造型奇特、色彩神秘、栩栩如生,服裝更是瑰麗多彩,其舞姿粗獷,娛人娛神,獨具特色。布依儺戲已成功申報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布依儺戲唱本,即布依儺書,被文化部定名為“布依文古籍”,其中清代10冊唱本,被成功申報為國家珍貴古籍名錄2021/5/910布依族食俗布依人閑時每日兩餐,忙時三餐。以大米、玉米為主食。有燜飯、二合飯(大米摻玉米)、苞谷粑、米線、餌塊、豌豆粉、米涼糕等花色品種。其中,糯米制的湯圓、花飯和芝麻油團粑最為知名,多用于祭祖或宴客。他們的肉食主要來自家畜和家禽,還愛捕食松鼠、竹鼠和竹蟲。酷嗜狗肉,有"肥羊抵不上瘦狗"之說。貴賓來家做客,殺狗款待是一種很高的禮遇。他們挑狗的標準是"頭黃二黑三花班,白狗肉味最平淡"。烤燉狗肉、狗灌腸、花江狗肉都馳譽一方。貴州的布依族若遇婚喪嫁娶,喜用黃牛作菜。冷菜、"青苔凍肉"、"拌豌豆涼粉"等,是布依人喜歡的食品。酸菜和酸湯幾乎每餐必備,尤以婦女最喜食用。大部分布依族都善制作咸菜、腌肉和豆豉,民間特有的腌菜"鹽酸"馳名中外。還有血豆腐、香腸及用干、鮮筍和各種昆蟲加工制作的風味菜肴。還善于調制糟辣、面辣和泡菜,以香鮮酸辣為美。2021/5/911布依族查白歌節查白歌節貴州省西南興義一帶布依族一個紀念性的節日,每年農歷六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在興義市頂效鎮的查白場舉行。該節是為紀念古時當地一對為民除害與抗暴殉情的男女青年查郎、白妹而得名。節前各家拆洗衣服被帳,掛滿村寨前后,象征白云繚繞,取意干干凈凈,清清白白。節日里,男女老少匯集查白場,同吃狗肉湯鍋、五色糯米飯和冤枉坨,到查白井取水凈心,到查白廟敬香,這一天查姓村民要請摩公端公主持祭祀活動,中老年人在查白樹下用布依古歌唱查白,祭查郎、白妹,以此傳承查白故事。布依青年男女則穿著節日盛裝,到查白橋、查白河、松林坡、查白洞、查白井等風物景點去吹木葉、打花包、浪哨交友。夜晚各農戶家坐滿親友,通宵喝酒、唱歌。到二十三日,青年男女互送信物后依依不舍地離去。2021/5/912布依族跳花會“跳花會”是男女青年的社交活動,規模盛大,參加人數過千,很多未婚男女青年通過吹木葉、對歌訂終身。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二十一口舉行布依族的跳花會。跳花會又是年輕小伙子和姑娘們的搭橋會,他們在草壩上播種了愛情,到了節日的最后一天即二十一日(叫“結合”),宣布一年一度的跳花會結束了。二十二日是“牽羊”日,意思是訂婚約,青年人把“羊”牽回家去(把姑娘帶回去相親),看看男方的家境,以決定自己的終身大事。2021/5/913布依族傳統佳節”六月六“”“六月六”是布依族人民的傳統佳節,由于居住地區不同,過節的日期也不統一,有的地區六月初六過節,稱為六月六;有的地區六月十六日或農歷六月二十六日過年,稱為六月街或六月橋。
布依族人民十分重視這個節日,有過“小年”之稱。節日來臨,各村寨都要殺雞宰豬,用白紙做成三角形的小旗,沾上雞血或豬血,插在莊稼地里,傳說這樣做,“天馬”(蝗蟲)就不會來吃莊稼。節日的早晨,由本村寨幾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率領青壯年舉行傳統的祭盆古、掃寨趕“鬼”的活動。除參加祭祀的人外,其余男女老少,按布依族的習慣,都要穿上民族服裝,帶著糯米飯、雞鴨魚肉和水酒,到寨外山坡上“躲山”(當地漢族人民稱為趕六月場)。祭祀后,由主祭人帶領大家到各家掃寨驅“鬼”、而“躲山”群眾則在寨外說古唱今,并有各種娛樂活動。2021/5/914祭老人房:布依族隆重的祭祀活動布依族過去信仰原始的自然崇拜,每年節日都要進行祭祀活動,其中祭老人房(寨神)最為隆重,于農歷2月選兔日或虎日開祭,每年凡到這一節日前,由承擔祭獻的承頭戶,挨家收集祭獻所需的物品,天黑前把祭品(包括雞、豬肉、果品)送至“老人房”內,然后由承頭戶負責祭獻。祭畢,由祭獻者在老人房共享這些祭品。在祭獻時,有一條禁忌必須遵守,那就是不許在這種場合講話、發出笑聲,更不準放屁。據說要是在祭獻中有人發出聲響,就會招致祖先對看管各種野獸的失靈,到時,村寨里的牲畜就會遭受野物的襲擊。布依族人民,都把建蓋老人房和從事這一祭獻活動,看成是與本民族固有文化特彼密不可分的、具有“共同心理素質”的傳統表現。2021/5/915布依族節日——四月八“四月八”即農歷的四月初八。這是布依族紀念耕牛的節日,在羅甸等地叫“牛王節”,鎮寧扁擔山一帶稱為“牧童節”,安龍、興義地區則稱“開秧節”。這天家家要吃“牛王粑”和糯米飯,并用糯米飯或糯米粑喂斗。在貴州外鎮寧地區,還要給小孩一只蒸熟的公雞,由大人帶小孩去河邊洗澡,抓小魚、吃雞肉、曬太陽。每到這天,各地的布依族群眾,身著節日盛裝,從四面八方云集到貴陽市中心的噴水池、黃平的飛云崖或其他一些地方,吹著蘆笙、洞簫、短笛等,唱著情歌尋找伴侶。中年人則聚集談心,說古談今,各地除了做黑糯米飯喂耕牛外,還開展不同的活動,從白天到夜晚,從夜晚到天明,通宵達旦,盡情歡樂。2021/5/916布依族男女戀愛“浪哨”擇偶,花包傳情“浪哨”系布依語,即戀愛之意。浪哨的主要方式是唱歌,通過唱歌來互相認識、了解,建立感情,進而選擇情投意合的伴侶。這樣的歌就叫“浪咱歌”有些地區又叫“萬由”。“萬”即歌的意思,“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