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時2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新思潮”的興起1.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和民族工業的興起:(1)自然經濟解體的背景、表現及影響。(2)洋務運動興起的背景、主要活動及其影響。(3)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原因及表現。2.社會生活與習俗:物質生活與習俗、交通和通訊工具、大眾傳媒的初變。3.“西學東漸”局面的形成:(1)地主階級抵抗派向西方學習的主張、表現。(2)地主階級洋務派的“中體西用”思想及實踐。[主干梳理]考點一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1.原因: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擴大對中國的商品輸出,沖擊了中國的自然經濟。2.表現:小農經濟開始解體。(1)外國商品傾銷,農民和手工業者紛紛破產。(2)歐美各國從中國掠奪原料和農產品,絲、茶等農產品大量出口。3.影響(1)中國逐漸依附于世界資本主義體系,淪為列強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2)使中國的社會結構發生變化:出現新興的社會階層——買辦??键c二洋務運動1.發起:19世紀五六十年代,清政府內部發起旨在“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2.活動(1)軍用工業eq\b\lc\{(\a\vs4\al\co1(①1861年,曾國藩創辦第一家官辦軍用企業安慶內軍械所。,②1865年,李鴻章創辦當時國內最大的官辦軍用企業江南制造總局。))(2)民用工業:1881年投產的開平煤礦是我國首個使用機械開采的煤礦。3.評價(1)洋務企業存在種種問題,未能真正達到“自強”“求富”的目的。(2)對我國早期的現代化起到推動作用??键c三民族工業的出現和艱難發展1.產生(1)原因:19世紀70年代前后,外資企業和洋務企業的刺激和影響。(2)表現:上海發昌機器廠、廣東繼昌隆繅絲廠、天津貽來牟機器磨坊。2.艱難生存(1)原因:列強的壓制和清政府的勒索。(2)結果:民族工業在夾縫中生存,步履維艱,發展緩慢,在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键c四社會生活的變遷1.物質生活的變遷(1)原因eq\b\lc\{(\a\vs4\al\co1(①外因:西方文化的逐步滲透。,②內因:晚清政府的推動。))(2)表現①服飾:從長袍馬褂、布衣到洋布、洋裝,西服進入中國。②飲食eq\b\lc\{(\a\vs4\al\co1(a.中餐:四大菜系,即魯菜、粵菜、川菜、淮揚菜。,b.西餐:鴉片戰爭后,西餐傳入中國,出現了中西餐并行的局面。))③住宅eq\b\lc\{(\a\vs4\al\co1(a.傳統居室:四合院是北方地區的典型民居。,b.西式住房:鴉片戰爭后,在租界開始大量出現。))2.交通、通信和大眾傳媒(1)交通eq\b\lc\{(\a\vs4\al\co1(①人力車:近代城鎮中主要的交通工具。,②自行車:19世紀中后期傳入中國。,③輪船:1865年,中國自行設計并建造第一艘輪船;1872年創辦的,上海輪船招商局是近代中國最早的航運企業。,④1881年,中國自建的第一條鐵路唐胥鐵路通車。))(2)通信eq\b\lc\{(\a\vs4\al\co1(①郵政:1866年,海關開始試辦郵政。,②電報:1877年,福建巡撫丁日昌在臺灣架設電報線,成為國,人自辦有線電報的開端。,③:1882年,傳入中國。))(3)大眾傳媒eq\b\lc\{(\a\vs4\al\co1(①19世紀,中國出現近代報刊。,②太平天國起義爆發后,民眾開始有了“新聞”觀念。,③1872年,《申報》創刊,是近代中國出版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報紙之一。,④1884年,申報館創辦《點石齋畫報》,開新聞畫報之先河。))考點五“向西方學習”思潮的興起1.開眼看世界(1)背景:外國資本主義的沖擊和中國與西方世界聯系的擴大,清朝國勢漸衰,社會矛盾尖銳。(2)目的:了解西方,抵御外來侵略。(3)代表eq\b\lc\{(\a\vs4\al\co1(①林則徐:設立譯館、命人譯出《各國律例》、編譯《四洲志》。,②魏源:編寫《海國圖志》,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4)影響:向西方學習逐漸成為中國近代的思想主流。2.體用之爭(1)焦點:是否兼采西方文化變革救世。(2)表現eq\b\lc\{(\a\vs4\al\co1(①洋務派倡行“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文化主張。,②頑固派主張原封不動地維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3)評價eq\b\lc\{(\a\vs4\al\co1(①局限性:僅限于要不要學習西方物質文化的層面。,②積極性:沖擊了傳統“夷夏之辨”的保守觀念,為西學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良好的輿論環境。))3.早期維新思想(1)背景:西方資本主義思想的傳入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2)代表:馮桂芬、王韜、鄭觀應等。(3)主張eq\b\lc\{(\a\vs4\al\co1(①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②實行君主立憲制度。))(4)評價:對引導知識分子把注意力從工商科技轉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啟蒙作用。[巧學妙思][構圖解史]列強經濟侵略與中國自然經濟瓦解的關系[微點拓展]認識洋務運動的特點(1)目的上,是鎮壓國內人民的反抗,應對外患,維護封建統治。(2)內容上,只片面學習西方軍事技術,而不變革腐朽的封建制度。(3)結局上,并未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證明了洋務運動的失敗。[圖解歷史]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構圖解史]近代主要經濟形態及其相互關系[漫畫解史]西式交通工具的出現[圖解歷史]地主階級不同派別對西學的態度及目的[漫畫證史]“師夷長技以制夷”在中西文化最初的碰撞中,中國的傳統思想文化在西方堅船利炮面前不堪一擊。使中國士大夫開始認識到“夷狄”也有可取之處,要以夷之“長技”來彌補傳統文化的不足。[漫畫解史]“如此修墻”——洋務運動的本質★漫畫中一位清朝官員拿著一張紙條,上面寫著“西方先進技術”,想要把它粘在墻上,而這面墻指的是“封建專制制度”,深刻地表明了洋務運動的實質是為了維護封建專制制度。[漫畫解史]洋務派“中體西用”1.史學爭鳴——對洋務派代表人物李鴻章的評價觀點一:全國解放后初期至“文革”期間,認為其一生就是對內鎮壓人民起義,對外出賣民族利益的歷史,是中國近百年來最為反動的人物之一。觀點二:“文革”結束后,對李鴻章的評價趨于公正,認為李鴻章與當時的頑固派相比,是開明的進步的,為中國軍事現代化、中國民用工業的發展以及近代洋務人才的培養做出了突出貢獻,客觀上提高了中國的國防能力,起到了延緩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進程的作用。觀點三:李鴻章的鎮壓革命、實行妥協外交與舉辦洋務為一個整體不可分割,其核心在于維護清王朝的封建統治,其“外須和戎”的外交政策,結果導致清政府成為洋人的朝廷。2.史學觀點——洋務企業的性質和特點洋務運動前期創辦一系列軍事工業的特點是官辦,其性質既具有濃厚的封建性,又存在著明顯的資本主義因素;后期創辦的民用工業多采用“官督商辦”形式,以賺取利潤為目的,其產品是商品,并雇傭大批自由勞動力,帶有民族資本主義性質。3.歷史概念——官督商辦官督商辦是清政府利用私人資本創辦近代民用工業的一種重要的組織形式,也是清政府利用私人資本發展近代新式工礦企業的重要經濟形式之一。主要流行于19世紀七八十年代。主要企業有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等。官督商辦企業吸收了私人資本,其生產也以追求利潤為目的,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又能避免封建地方勢力的干擾。它與不計盈虧的官辦企業相比是一種進步的趨勢,但官督商辦企業名義上商辦實則官營的性質,最終導致了它的失敗。主題一“歐風美雨”下的晚清經濟——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史料研讀]史料一舊時婦女織成布匹,經緯之紗,都出女手。自洋紗盛行,而軋花、彈花、紡紗等事,棄焉若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女工本事紡織,今則洋紗、洋布盛行,土布因之減銷,多有遷至滬地,入洋紗廠、洋布局為女工者。雖多一生機,而風俗不無墮落?!S炎培等《川沙縣志》(民國二十六年版)史料二除了舊生產方式逐步解體所產生的苦難之外,還應當有新生產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機和朝氣?!瓪v史的主題應當是后者而不是前者。——陳旭麓史料三購買外洋器物……購成之后,訪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習,繼而試造,不過一二年,火輪船必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發捻,可以勤遠略?!鴩稄完愘徺I外洋船炮折》史料四洋務運動,就其主觀動機而言,他們未必有真心打破舊軌,但他們的主張卻歷史地包含著逸出舊軌的趨向。——陳旭麓《中國近代社會的新陳代謝》eq\a\vs4\al(┃解讀史料┃)1.史料一反映了外國商品的傾銷對中國造成的影響。伴隨著西方的經濟入侵,中國傳統手工業大量破產,從本質上反映出自然經濟瓦解。2.史料二主要說明晚清經濟結構變動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3.史料三說明了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是為了鎮壓國內太平天國運動和對抗外國勢力,維護清政府的統治。4.史料四說明了洋務運動主觀上并沒有打破舊的制度的愿望,但在客觀上加速了自然經濟的解體,誘導了民族資本主義的誕生。eq\a\vs4\al(┃運用史料┃)1.依據史料一,概括在近代歷史變遷中國人“迷惘和陣痛”的表現。答案傳統謀生手段消失,為謀生遷往城市做工,感嘆社會風氣的變化。2.結合所學知識,理解史料二中“歷史的主題應當是后者而不是前者”的含義。答案自然經濟是封建統治的基礎,當時世界歷史發展的主流是資本主義,隨著外國資本主義入侵,中國自然經濟逐漸解體,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誕生,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3.根據史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起步的標志”。答案洋務運動采取機器大生產,開啟了中國近代的工業化道路;洋務運動客觀刺激了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為中國近代化奠定了物質基礎;洋務運動從科技、思想、教育等方面向西方學習,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史論歸納]洋務運動對中國近代化進程的影響(1)思想上:洋務派面對新的形勢,提出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表明統治階級承認了“中學”的不足,也使中國人的價值觀由“傳統人”開始向“現代人”轉變,開啟了中國思想的近代化。(2)經濟上:①洋務派引進了西方先進的機器和工藝,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為中國近代化的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及管理經驗。②洋務派創辦的近代企業,尤其是民用企業,基本上是以利潤、市場為基礎的,誘導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3)外交上:洋務運動使中國的外交開始向近代化轉變,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常設的外交機構——總理衙門,加強了清朝同外國的聯系。(4)軍事上:洋務運動創建近代海軍,開始了中國軍事近代化的歷程。(5)教育上:洋務運動設立新式學堂,培養翻譯、科技、軍事方面的人才,還派遣留學生,是中國教育近代化的開始。主題二順應世界潮流——從“師夷長技”到“中體西用”[史料研讀]史料一新舊兼學。四書、五經、中國史事、政書、地圖為舊學,西政、西藝、西史為新學。舊學為體,新學為用,不使偏廢。——張之洞《勸學篇》史料二中國文物制度迥異外洋獉狉之俗,所以治國邦,固丕基于勿壞者,固自有在。必謂轉危為安,轉弱為強之道,全由于仿習機器……——《李鴻章全集》史料三時任駐英法公使的郭嵩燾曾尖銳批評“中體西用”是“治末而忘其本,窮委而昧其源?!编嵱^應詰責洋務派:“中國遺其體而求其用,無論竭蹶趨步,常不相及,就令鐵艦成形,鐵路四達,足恃歟?”eq\a\vs4\al(┃解讀史料┃)1.史料一說明了舊學和新學的關系。張之洞主張以舊學為本,以新學為手段。2.史料二認為中國政治制度是治國的根本,反映“中體西用”的根本目的是維護清王朝的封建統治。3.史料三說明了“中體西用”思想由于在邏輯上的荒謬,在當時遭到有識之士的批評。eq\a\vs4\al(┃運用史料┃)1.根據上述史料,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體西用”思想與林則徐等人思想的異同點。答案(1)相同點:①二者都是從封建統治階級中分化出來的,都屬于地主階級;②兩者都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軍事技術,以維護清朝統治。(2)不同點:兩者目的的側重點不一樣。抵抗派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即抵抗外來侵略;而洋務派則主張“師夷長技以自強”,即維護清朝統治,鎮壓人民反抗斗爭,也含有抵御外侮的意圖。2.李鴻章自稱“一生風雨裱糊匠”。據上述史料,指出李鴻章裱糊的屋子和材料分別是什么?答案清朝封建統治;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史論歸納]多元史觀評價“中體西用”主張(1)從階級斗爭史觀(革命史觀)看,洋務派出于地主階級本能,目的在于維護封建的君主專制制度和綱常名教。(2)從現代化史觀看,它打出的“自強”和“求富”旗號,沖擊了“重農抑商”的陳腐觀念,對中國的工業現代化、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教育現代化和外交現代化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3)從整體史觀看,它反映了新型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思想觀念對相對落后國家和地區舊制度、舊思想的沖擊,是西方工業文明在世界范圍內擴展的具體表現。(4)從文明史觀看,“中體西用”的思想反映了封建傳統文化與西方文明的沖突,反映了當時中國人對西方文明既欣賞又排拒的矛盾心態,但它畢竟承認了中學之不足,西學之所長,客觀上使中國人的價值觀由“傳統人”開始向“現代人”轉變。[真題研析]考法1從時空觀念和歷史解釋角度考查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考題1】(2015·課標全國Ⅰ,28)1852年,一位在華英國人在報告中稱,英國商人運往倫敦的中國生絲是以“無用的”曼徹斯特上等棉布包裝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裝的主要是中國產的土布。包裝布的這種變化反映了當時()A.中國的土布質量粗糙 B.英國棉布價格更具優勢C.中國生絲在英國暢銷 D.英國棉布在中國滯銷解析依據材料無法推斷包裝改用洋布是因為中國的土布質量粗糙,故A項錯誤;依據材料無法推斷包裝改用洋布是因為英國棉布的價格優勢,故B項錯誤;材料沒有反映出中國生絲在英國是否暢銷,故C項錯誤;曼徹斯特上等棉布之所以是“無用的”,是因為受中國傳統自然經濟的抵制,英國的上等棉布仍然滯銷,因此用來包裝中國生絲,故D項正確。答案D【素養解讀】全國卷高考命題以學科素養考查為主,本題從“時空觀念”和“歷史解釋”角度考查自然經濟頑強抵抗西方商品傾銷的特點。具體解讀如下:考查素養點撥說明時空觀念從時間節點“1852年”和中國、英國等可以看出反映了時空的變化歷史解釋從題干中中國生絲包裝用英國的棉布,而此前都是用中國的土布包裝的現象考法2從時空觀念和歷史解釋角度考查洋務經濟的創辦【考題2】(2017·課標全國Ⅱ,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撥各省,并不索取原價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費由用船一方撥付,采取“協造”方式生產。這種變化反映了()A.軍用工業由官辦轉為商辦B.“協造”意在緩解經費壓力C.軍工產品市場化趨勢明顯D.近代輪船制造業走出困境解析洋務派的軍工企業屬于官辦企業,產品無償調撥,后來由訂購方提供資金(“協造”)說明官辦企業的經費出現困難,后來洋務派創辦民用企業為緩解其資金壓力進一步證實其經費壓力的增大,故B項正確;各省用船方“協造”,并不是商辦,A項錯誤;軍工產品不可能市場化,C項錯誤;D項與史實不符,材料也無從體現,排除。答案B【素養解讀】全國卷高考命題以學科素養考查為主,本題從“時空觀念”和“歷史解釋”角度考查洋務經濟的創辦。具體解讀如下:考查素養點撥說明時空觀念從時間節點“1879年以前”和“派撥各省”反映了時空的變化歷史解釋從“派撥各省,并不索取原價分文”到“材料費由用船一方撥付,采取‘協造’方式生產”體現了變化[連線命題人]【命題素材】評價洋務運動對于洋務運動的外交方針,也不應不加分析地簡單否定。在當時清王朝國力衰微,事事落后于人的情況下,洋務派不輕易言戰,應該說是一種較為現實的態度。有些不平等條約,除包含割地賠款、侵害中國各項主權的內容外,也包含有某些合理因素,如開放通商口岸、公使駐京等。這些條款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曾被列強用來牟取侵略利益,但從長遠來看,它們也是中國融入世界和走向近代化所必不可少的條件。洋務派在外交方面真正需要抨擊的是以下兩點:第一,他們沒有像日本明治維新以后那樣,通過長期的、鍥而不舍的外交努力來爭取修改和廢除不平等條約;第二,他們缺乏通過外交將中國融入世界的遠大目光,而是過于注重權謀,熱衷于搞“以夷制夷”?!獎⑵M、朱漢國主編《歷史學習精要》【解讀觀點】學者認為,洋務運動發生在近代中國特殊的歷史時期,受制于復雜國情和世界局勢,不宜簡單地肯定或否定。(1)值得肯定之處:不輕易言戰,較為務實;不平等條約有些內容包含著某些合理因素,從長遠看有利于中國融入世界和走向近代化。(2)需要抨擊之處:沒有通過長期的外交努力來爭取修改和廢除不平等條約;缺乏通過外交將中國融入世界的遠大目光?!久}預測】根據材料,概括作者對洋務運動外交方針的總體評價。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洋務運動外交方針存在局限性的原因。點撥第一小問,根據材料信息從值得肯定和存在欠缺兩個方面進行概括總結;第二小問,從近代中國國情、世界局勢等方面進行分析說明。答案(1)評價:有務實的一面,有利于中國走向近代化;也存在缺乏遠大外交目光的局限性,注重權謀,不利于收回主權和融入世界。(2)原因:自然經濟條件下的官僚地主階級缺乏全球視野和近代化眼光;洋務派迫于內外交困環境,帶有維護清朝統治的短視和功利;近代中國的全面落后和西方列強的侵華程度加深,制約了洋務運動的發展。[高考題組]1.(2016·課標全國Ⅱ,28)19世紀中期以后,中國市場上的洋貨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雖窮鄉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這種情況表明()A.中國關稅主權開始喪失B.商品經濟基本取代自然經濟C.民眾生活與世界市場聯系日趨密切D.中國市場由被動開放轉為主動開放解析鴉片戰爭后,中國市場上的洋貨已經充斥到“窮鄉僻壤”,說明民眾的生活與世界市場聯系緊密,故選C。題干材料并沒有涉及“關稅主權”,排除A;在近代,自然經濟一直占據主導地位,排除B;中國市場主動開放并非在19世紀中期以后,應該開始于19世紀末清政府自開商埠,排除D。答案C2.(2015·課標全國Ⅱ,28)奕力倡洋務,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稱為“鬼子六”;洋務派官員丁日昌被稱為“丁鬼奴”;郭嵩燾在一片冷嘲熱諷中出任第一任駐英公使。這反映了()A.洋務運動與傳統的觀念發生沖突B.崇洋媚外行為遭到社會鄙視C.洋務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D.西方列強侵略激起國人抵制解析材料反映了當時的國人對倡導洋務或與洋務有關的人和事件持輕視反對態度,體現出傳統觀念對外來事物的排斥,故A項正確;倡導洋務和出使國外不是崇洋媚外的行為,故B項錯誤;材料中沒有體現洋務運動只學器物,不學制度而受到批判,故C項錯誤;國人抵制洋務不是因受外國侵略而產生的愛國情感,而是對外來文明的抵觸,故D項錯誤。答案A[模擬題組]1.(2017·河南中原名校質量考評)下表是1845~1856年英國對上海的羽毛紗的輸入情況。這反映出當時中國()年份輸入量(匹)1845年41571853年39601854年27201855年14101856年2350A.實行保護本國經濟的政策B.鴉片戰爭后中外貿易銳減C.傳統的小農經濟根深蒂固D.實業救國的探索初顯成效解析解讀題干材料反映出傳統的小農經濟根深蒂固,對西方經濟侵略的抵制,使得西方的商品并沒有在中國暢銷,故選C項;材料沒有反映出清政府保護本國經濟的政策,故A項錯誤;鴉片戰爭后中外貿易有所下降,但沒有銳減,故B項錯誤;實業救國的探索出現在19世紀末,不符合時間限制,故D項錯誤。答案C2.(2018·河南洛陽模擬)19世紀60年代,受國際市場的影響,浙北地區的蠶桑業發展迅速,茶葉生產數量和規模也有發展。這一發展()A.導致了廣大農村經濟凋敝B.加速了農業生產專業化C.促進了近代企業大量出現D.瓦解著傳統的經濟模式解析據題干可知,依據國際市場需求進行生產,瓦解著傳統小農經濟的自給自足特性,形成對國際市場的依賴,故選D項;受國際市場影響,種植結構發生變化,減少了經濟中自給自足的成分,故A項錯誤;中國成為給外國提供初級農產品的市場,故B項錯誤;中國對外提供初級農產品、原料,與近代機器工業關系不大,故C項錯誤。答案D3.(2017·河南安陽調研)洋務運動對中國的近代工業大力著手,卻如同泥沼里的戰車,一籌莫展。這一現象的出現主要在于洋務派()A.得不到統治者的支持B.未能完全采用西方先進科技C.強調以政治制度為本D.遭到了西方列強的強力干涉解析洋務派強調“中體西用”主張用西方的科學技術維護清政府的統治,所以其改革進行艱難,故C項正確;洋務派是在統治者的支持下進行的,故A項錯誤;洋務派主要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因此B項錯誤;材料中未涉及西方列強對洋務運動的干涉,故D項錯誤。答案C4.(2017·湖北黃石調研)“即如公司一端,人見輪船招商與開平礦務獲利無算。于是風氣大開,群情若騖,期年之內效法者十數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爭購之,以得票為幸。”(載于1882年9月《申報》)材料反映了()A.政府經濟政策發生重大變化B.社會各界支持股份公司發展C.新型經營方式逐漸被國人接受D.民族資本主義企業利潤很高解析據題干材料中“群情若騖,期年之……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爭購之”表明國人對工商業的看法發生變化,故選C項。答案C5.(2018·四川資陽模擬)一位駐中國的外交官在1872年寫道:中國正在迅速地成為一個令人生畏的對手,整個官僚階級都決心恢復中國的國際地位,兵工廠和造船廠的產量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中國建造的軍艦不久就將達到歐洲的最高水平。這位外交官的陳述()A.肯定了民族資本主義快速發展B.可佐證中國軍事近代化的起步C.反映了他對中國國情的深入了解D.代表了西方人對中國發展的態度解析根據題目中的時間“1872年”,反映的是19世紀60~90年代的洋務企業,洋務運動興辦了一批近代軍事、民用工業,并興辦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軍,故選B項。答案B6.(2018·江西南昌模擬)1863年3月7日,在上海首份中文報紙《上海新報》上,刊登了森泰像館的廣告。其主要內容為:本館印照上等小像,上午十點起至晚三點鐘為止,價錢甚為公道。如有意照相者,請至本館可也。這表明()A.西方生活方式傳入中國B.中國淪為了半殖民地社會C.近代中國社會開始變革D.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報紙刊登照相館的廣告,可知近代中國人的生活方式轉變,故A項正確;材料不能體現中國淪為半殖民地社會,故B項錯誤;材料僅是上海地區的變化,不能得出近代中國社會開始變革的結論,故C項錯誤;經濟結構變動表現為小農經濟解體,與材料不符,故D項錯誤。答案A7.(2018·四川德陽調研)19世紀六七十年代,李鴻章一再著文強調,中國的“制度文章”“科技水平”遠超西方,西方科技如算學、礦學、化學、地學等都是從中國學的;王韜也認為,“禮樂制度、天算器藝,無不由中國流傳及外”。這些主張()A.超越了“中體西用”的范疇B.減輕了傳播西方文明的阻力C.打破了“華夷之辨”的偏見D.成為了洋務運動的科學依據解析“中國的‘制度文章’‘科技水平’遠超西方”、“禮樂制度、天算器藝,無不由中國流傳及外”反映了中體思想,李鴻章強調中體,目的是減少學習西方的阻力,故選B項。答案B(時間:45分鐘分值:85分)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8分)1.(2018·山東臨沂模擬)19世紀40年代下半期,廣州對英國的貿易總額由3100萬元下降到1600萬元,來廣州的美國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這種狀況的出現緣于()A.中國外貿格局改變 B.政府放棄閉關政策C.中國自然經濟解體 D.世界市場初步形成解析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規定五口通商,廣州失去了以往在對外貿易中的獨尊地位,外貿格局的變化促使該地區的貿易總額出現了暫時下降的局面,故選A項。答案A2.(2017·湖南十校聯考)1871年時,湖南、湖北的茶葉種植面積,較10年前增加了50%,有些地方以種茶取代其它作物,如平江“向種紅薯之處,悉以種茶”,瀏陽地區“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A.列強侵略勢力深入到長江中游地區B.兩湖地區的茶葉種植技術取得了大突破C.第二次鴉片戰爭后農產品出口獲利多D.中國卷入世界市場后自然經濟逐步解體解析據題干中種茶面積擴大,說明茶葉獲利大,聯系時代背景可知第二次鴉片戰爭后,茶葉作為原料大量出口,利潤的刺激使農民大量種茶,故選C項。答案C3.(2018·山東泰安期中)1883年10月上海《申報》發表評論說:“(輪船)招商局開其端(指招商集資的方式),一人倡之,眾人和之,不數年間,風氣因之一開,公司因之云集。”這種經營方式()A.開創了民族工業之先河B.最先倡導建立私營企業C.推動了近代工業的發展D.是在眾人推動下建立的解析據題干材料“一人倡之,眾人和之,不數年間,風氣因之一開,公司因之云集”可知中國近代工業的發展,說明洋務運動創辦近代企業推動了近代工業的發展,故選C項。答案C4.(2017·山東濰坊期中)有學者認為:鴉片戰爭后“白銀外流”不是“銀貴錢賤”的決定性原因,而應從商品流通得到它的動力和方向,用銀計算比用銅計算方便,用金計算又比用銀計算方便。該學者認為“銀貴錢賤”的主要原因是()A.鴉片走私加劇 B.國內外市場擴大C.貨幣政策變動 D.外國商品的沖擊解析據材料中“而應從商品流通得到它的動力和方向,用銀計算比用銅計算方便,用金計算又比用銀計算方便”說明隨著國內外市場的擴大,我國的對外貿易范圍擴大,所以出現了“銀貴錢賤”的現象,故選B項。答案B5.(2018·江西第二次聯考)繼昌隆繅絲廠生產的生絲,稱為“廠絲”、“洋莊絲”,同傳統的手繅土絲比較,在色彩、捻度(打較)、條份、勻度、理緒、凈度和裝束成形等方面,都大為優勝,較之法國所產無多遜色。因而,西人喜買之,沽名之價,竟多三分之一。這表明()A.傳統手工繅絲在當時基本被淘汰B.第二次工業革命法國的絲織技術落后C.近代機器繅絲業具有較強競爭力D.實業救國思潮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解析材料強調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產品優質,而非傳統繅絲業的發展狀況,故A項錯誤;材料認為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繅絲與法國繅絲一樣優質,未提及法國的絲織技術,故B項錯誤;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絲織業在國際市場占據重要的份額,體現出其競爭力較強,故C項正確;實業救國思潮產生于19世紀末,材料未提及時間和思潮的社會基礎,故D項錯誤。答案C6.(2018·山西五校第三次聯考)近代中國第一家棉紡織企業——上海機器織布局,在成立伊始就從英國進口輥軸式軋機和織機,從美國進口環錠紡機和500馬力的汽爐。材料表明該企業()A.受外國資本的嚴密控制B.是由洋務派最早創辦C.發展初期重視技術引進D.在當時得到外國扶持解析材料沒有體現出外國資本的控制,故A項錯誤;洋務派最早創辦的是軍事工業,而材料中的上海機器織布局是民用工業,故B項錯誤;由材料中從英國和美國引進技術可以看出其發展初期重視引進技術,故C項正確;上海機器織布局引進外國技術并不是受到外國企業的扶持,而是這個企業重視引進技術,故D項錯誤。答案C7.(2017·江西九江“十校”聯考)下表是1843年與1858年中國進口棉花及棉紡織品稅率比較表。這一現象造成()貨物單位1843年稅率1858年稅率棉花擔6.54%5.72%印花布匹14.25%4.98%棉紗擔6.94%4.86%A.中國海關關稅自主權逐漸喪失B.中國傳統棉紡業受到嚴重沖擊C.中國日趨淪為西方的原料基地D.西方列強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解析據題干材料中進口棉花及棉紡織品稅率降低,會導致進口棉花及棉紡織品成本降低,增強其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嚴重沖擊了中國傳統的棉紡織業,故選B項。答案B8.(2018·湖南六校聯盟聯考)下表是對81家早期民族資本工礦企業主要創辦人原有身份統計的結果,該結果反映出()人員分類擁有企業數目占總企業數的百分比(%)買辦及買辦商人2935.80官僚地主2930.86一般商人1518.52華僑商人67.41手工作坊主67.41A.早期民族資本家多由官僚及買辦轉變而來B.民族資本主義企業地域分布具有不均衡性C.中國早期民族資本家擁有的資本數額較少D.中國早期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發展舉步維艱解析根據材料中早期民族資本工礦企業主要創辦人原有身份統計結果可以看出當時很多早期民族資本家多由官僚及買辦轉變而來,故A項正確。答案A9.(2018·四川宜賓模擬)鴉片戰爭后,社會普遍把洋貨視之為“奇技淫巧”,認為這是導致財富外溢的原因;19世紀70年代有些人士認為仿制洋貨,大興工商,以自制洋貨取代外來洋貨以此來占領洋貨消費市場,在朝野上下產生了廣泛影響。這種變化表明()A.商品經濟基本取代了自然經濟B.傳統手工業品市場日漸萎縮C.依循市場規則與西方展開競爭D.追逐西方時尚成為社會主流解析根據題干中“有些人士認為仿制洋貨,大興工商,以自制洋貨取代外來洋貨以此來占領洋貨消費市場,在朝野上下產生了廣泛影響”,結合所學知識,鴉片戰爭后自然經濟開始瓦解,大量農產品商品化,中國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故選C項。答案C10.(2018·四川綿陽模擬)19世紀60年代末,滿清官員志剛在《初使泰西記》中對歐洲政治制度有如下評述:“泰西立君,不拘于男女,然為君而不能盡君道者,國人不服,則政令有所不行,不得安其位矣”。這表明作者()A.主張推行君主立憲政體 B.已超越了當時主流思想C.推崇西方的代議制民主 D.對君主專制危機的警覺解析據材料“然為君而不能盡君道者,國人不服,則政令有所不行,不得安其位矣”,可以看出志剛對君主專制危機的警覺,故選D項。答案D11.(2018·內蒙包頭模擬)晚清梁廷枏在《夷氛聞記》中對林則徐的抗英活動稱贊有加,但在書的結尾卻說,“天朝全盛之日,即資其力,又師其能,延其人而受其學,失體孰甚”,“反求勝夷之道于夷也,古今無是理也”。這反映出()A.傳統夷夏觀念是近代化的障礙B.“師夷長技”不能順應時代潮流C.華夷之間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D.學習夷狄“長技”有失國體尊嚴解析根據材料不難看出,晚清文人雖然稱贊林則徐的抗英活動,但對其主張學習西方的觀點卻是大加鞭韃,這不難看出在這一時期近代中國思想界還尚未沖破夷夏之辨的保守觀念,這也是近代中國實現近代化的巨大障礙,故選A項。答案A12.(2018·山東濰坊模擬)郭嵩燾《條議海防事宜》:“以中國之大,土田之廣,因地之制,皆可使富也;用民之力,皆可使強也:即吾所謂自治也。舍富強之本圖,而懷欲速之心,以急責之海上,將謂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轉弱為強,其余皆可不問,恐無此理?!睋丝芍誀c意在強調()A.實行地方自治 B.反對僅學西方技術C.重視發展海防 D.大力發展民用工業解析據題干材料可得郭嵩燾認為學習西方技術是舍本逐末,要使中國富強,不能僅學西方的造船制器,關鍵是要先從政治教化上進行改革,故選B項。答案B二、非選擇題(第13題25分,第14題12分,共37分)13.(2017·河南天一大聯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朝時開始出現的地方性鎮市、集市(草市),在明中葉以后有了更大的發展,幾乎遍及全國,對各地自然經濟起到了一定的調劑作用。一部分地理位置較好的鎮市人口逐漸聚集,越來越多地吸引外地商業資本,逐漸發展為專業性市鎮,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地區工商業中心的性質。這類市鎮以江南地區最為普遍,如以棉織業為主的松江朱涇鎮、以絲織業為主的蘇州盛澤鎮、湖州南潯鎮,都是人煙繁庶,名聞全國?!瓊鹘y的政治型城市,如北京、南京、杭州、廣州之類,由于城市經濟的繁榮,其本身的經濟職能也在明顯強化。由城市到市鎮,再到星羅棋布的鄉村集市,構成了一個個較大的地區貿易網絡。——摘編自張帆《中國古代簡史》材料二1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高效備考市政工程考試攻略試題及答案
- 高效執行的2025年工程經濟試題及答案
- 行政管理經濟法課外閱讀材料試題及答案
- 零售行業智慧門店建設與管理方案
- 分享經驗2025年工程項目管理試題及答案
- 工程投資決策中的市場環境分析技巧試題及答案
- 應用文寫作考試試題及答案
- 高效會議管理的策略計劃
- 加強自我學習與知識更新的途徑計劃
- 展會營銷與品牌推廣計劃
- 初中英語2023年中考專題訓練任務型閱讀-完成表格篇
- 數據中臺-項目需求規格說明書
- 田徑運動會檢查員報告表
- 高級政工師職稱面試題
- 老年人能力評估師高級第六章-需求評估
- 業主維權授權委托書范文
- 第四代EGFR-C797S藥物管線及專利調研報告
- 骨科基礎知識解剖篇
- 梁山伯與祝英臺小提琴譜樂譜
- 有機硅化學課件-有機硅化合物的化學鍵特性
- 蒸汽和飽和蒸汽熱焓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