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育華校2024屆中考猜題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江西省南昌育華校2024屆中考猜題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江西省南昌育華校2024屆中考猜題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江西省南昌育華校2024屆中考猜題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江西省南昌育華校2024屆中考猜題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西省南昌育華校2024屆中考猜題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生信息條形碼粘貼區。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在古希臘,對許多學科都有貢獻且被稱為百科全書式學者的是A.德謨克利特 B.亞里士多德 C.蘇格拉底 D.牛頓2.20世紀70年代初,某報紙登出一幅名為《Highlob(吊高球)》的漫畫。下面對這幅漫畫解析正確的是A.中美對抗,蘇聯中立B.中蘇合作,對抗美國C.中美緩和,中蘇分裂D.美蘇冷戰,中國孤立3.觀察如圖,判斷這是哪個朝代的疆域圖(局部)?A.秦朝B.元朝C.明朝D.清朝4.下列關于當今世界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方面做出重大貢獻B.科技革命方興未艾,人類進入信息社會C.中國是世界多極化趨勢中重要的政治力量D.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影響已經消除5.俄國彼得一世改革的內容有()A.建立了中央集權的行政體制,進一步加強了沙皇的專制權力 B.按功勞和才能提拔C.創建了一支紀律嚴明的新式常備軍 D.提倡西方的禮節服飾與生活方式6.1991年,日本首相在施政演說中強調要“積板參與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國際努力”,并將其作為執政的首要目標。這反映了日本試圖A.擺脫美國的經濟控制B.大力發展科技教育C.謀求政治大國的地位D.利用高新技術成果7.近年來,美國把大量先進武器部署到亞太地區;在中國與南海諸國爭端日漸平息時派軍艦到我國南海進行挑釁,并以各種名目公開無端指責中國。美國的這些行為說明A.霸權主義是和平的主要威脅B.冷戰仍未結束C.單極世界正在形成D.國際恐怖主義橫行8.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憲法修正案》中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委員會是最高監察機關。我國歷史上最早專門負責監察事務的官員是A.丞相 B.刺史 C.太尉 D.御史大夫9.“拿破侖走到哪里,哪里的徭役勞動、代役租、對老爺的貢賦等一大堆陳腐廢物,連同老爺本身,就像被魔杖點了一下似的立即消失。”恩格斯這段話旨在說明拿破侖戰爭A.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B.是資本主義發展必由之路C.符合當地人民根本利益D.使人民獲得了自由和土地10.《資治通鑒》記載:二十三年,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知覺、韓虔為諸候,材料中所記述的史實發生在()A.西周時期 B.春秋時期 C.戰國時期 D.秦國11.下列關于中國古代經濟發展的表述,正確的是①戰國時期鐵犁鏵的使用是耕作技術的一大進步②漢武帝推行鹽鐵私營和嚴禁私鑄貨幣政策③南北朝時期冶鑄業中使用了先進的灌鋼法④北宋時期秧馬在農業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2.雄安新區地處北京、天津、保定腹地,雄安新區建設對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意義深遠。元朝把黃河以北,太行山以東及以西的這片地區叫做"腹里",就是現在的河北、山西和河南、山東以及內蒙的一部分。管轄元朝“腹里”的行政機構是()A.行省 B.宣政院 C.中書省 D.六部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魏主欲變北俗,引見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順,則禮樂不可興。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其年三十以上,習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見在朝廷之人,語音不聽仍舊,若有故為,當加降黜。”——《資治通鑒》“魏主”指的是誰?上述材料是其改革中的哪一項?你能列舉出其改革中改變鮮卑族風俗的其他內容嗎?本次改革有何影響?從“魏主”身上,我們學到了什么?魏晉南北朝時期另一社會特征是什么?14.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圍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民族團結問題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深刻回答了民族團結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面臨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提出了新時代加強民族團結的新理念和新思路,內涵豐富、思想深邃,為引領全國各族人民做好民族團結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清朝前期,統治者為了加強對西北和西南地區的管轄,分別采取了哪些措施?(請各舉兩例)(2)清朝統治者修建承德避暑山莊和外八廟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清朝前期民族政策的特點是什么?15.19世紀,在中國近代化探索的歷程中,國人向西方學習先進技術,先進制度,先進思想文化與這一過程有關事件?

參考答案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

依據題干和結合所學知識,在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他對許多學科都有貢獻。他還創立了邏輯學等新的學科。B選項符合題意;德謨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論”,認為宇宙萬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組成。A選項不符合題意;蘇格拉底指出求得知識的最好辦法是有系統的問和答;他還主張“人應該認識你自己”,這對認識人的內心世界具有重要意義。C選項不符合題意;牛頓提出萬有引力定律,光學分析和微積分學是他的三大成就。D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2、C【解析】

據所學知識和題中的時間“20世紀70年代初”可知:20世紀60年代后半期以來,中蘇兩國關系惡化,蘇聯在中國北部邊境陳兵百萬,嚴重威脅到中國的安全,而在美蘇兩國的爭霸過程中,美國此時也處于守勢地位,所以中美雙方都有改善兩國關系的需求,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兩國關系開始走向了正常化,蘇聯被中美兩國孤立.圖中漫畫《Highlob(吊高球)》正是反映了這一現象,故C符合題意,ABD均不符合題意。故選C.【點睛】中美關系的改善,針對蘇聯是一個重要原因。3、B【解析】題干圖片出現“大都、中書省、陜西行省”等信息,說明這是元朝的疆域圖。因為元朝實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設立中書省,在地方設立行中書省。大都是元朝的都城。故B符合題意;秦期的都城是咸陽,故A不符合題意;明朝廢除了中書省,故C不符合題意;清朝的都城是北京,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4、D【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今世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是影響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主要障礙,因此“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影響已經消除”是不正確的;選項D符合題意;選項ABC關于當今世界的敘述,是正確的,不符合題意,故選D。5、ABC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俄國彼得一世改革的內容有:政治上:改組行政機構,建立了中央集權的行政體制,進一步加強了沙皇的專制權力,軍事上:創建了一支紀律嚴明的新式常備軍;按功勞和才能提拔;經濟上:興辦手工工場。文化生活上:推行文化教育,提倡學習西方的禮節服飾與生活方式,所以ABCD符合題意,故選擇ABCD。6、C【解析】

從材料中“積板參與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國際努力”“作為執政的首要目標”可以看出,日本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想謀求政治大國地位。結合課本所學,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日本的國際地位也得到加強。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日本謀求政治大國的欲望也開始膨脹。C項符合題意。ABC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C。7、A【解析】

依據題干內容:近年來美國把大量先進武器布署到亞太地區,將軍艦派到我國南海進行挑釁,并以各種名目公開無端指責中國。結合所學可知,是對美國霸權主義的描述。結合所學可知,美國的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在世界各地依然存在。說明霸權主義是和平的主要威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8、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御史大夫是秦朝時期負責監察事務的官員。因此D正確。丞相分管行政,太尉分管軍事,因此AC錯誤。刺史是西漢設立的監察地方的機構,晚于秦朝,因此B錯誤,綜上故選D。9、A【解析】

依據題干“拿破侖走到哪里,哪里的徭役勞動、代役租、對老爺的貢賦等一大堆陳腐廢物,連同老爺本身,就像被魔杖點了一下似的立即消失。”的信息,結合所學可知,拿破侖的對外戰爭打敗了歐洲反法聯盟的軍隊,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傳播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A項符合題意;BCD三項的內容不符合題意;故選A。10、C【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戰國初期,三家分晉,田氏代齊后,齊、楚、秦、燕、韓、趙、魏七國實力最強,史稱“戰國七雄”。因此材料反映的是“三家分晉”,是發生在戰國時期。選項C符合題意,選項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11、C【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漢武帝將地方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故②不合題意,含有②的ABD不合題意;戰國時期鐵犁鏵的使用是耕作技術的一大進步、南北朝時期冶鑄業中使用了先進的灌鋼法、北宋時期秧馬在農業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故C.①③④符合題意。故此題選C。【點睛】抓住題干關鍵詞“正確的”是解題的關鍵,漢武帝將地方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故排除含②的選項。12、C【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元朝時期實行行省制度,其中管轄腹里的行政機構是中書省,選項C符合題意;管轄地方的行政機構是行省,排除A;宣政院是管轄西藏地區的機構,排除B;元朝時期沒有六部,排除D。故選C。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1)北魏孝文帝(2)學習漢語。(3)穿漢服;采用漢姓;與漢人通婚(4)促進了民族交融;使中原文化得到豐富和發展。(5)富有改革創新精神(6)政權分立【解析】

(1)依據材料內容“夫名不正、言不順,則禮樂不可興。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其年三十以上,習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見在朝廷之人,語音不聽仍舊,若有故為,當加降黜”結合所學可知,材料內容是對孝文帝改革的描述。魏主是孝文帝。(2)依據材料內容“夫名不正、言不順,則禮樂不可興。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其年三十以上,習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見在朝廷之人,語音不聽仍舊,若有故為,當加降黜”結合所學可知,材料內容是對孝文帝學習漢語內容改革的描述。(3)根據所學可知,除了學習漢語,還有采用漢姓;在朝廷上官員必須穿戴漢族服飾;鼓勵鮮卑人與漢族貴族通婚等。(4)依據所學知識,北魏孝文帝改革不僅緩和了民族矛盾,鞏固了封建統治,還促進了民族交融;使中原文化得到豐富和發展。(5)本題為開放性題目,學生主要圍繞改革創新、積極進取等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富有改革創新精神等。(6)依據所學知識,公元220-58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諸多民族在分立政權的沖突中逐漸匯聚融合,所以另一特征是政權分立。【點睛】本題主要考察北魏孝文帝改革和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特征等內容的掌握情況,回答問題要注重根據材料展開并根據題目言簡意賅的回答問題。14、(1)平定準葛爾貴族、回部大小和卓叛亂,設伊犁將軍,加強對新疆地區的管轄;建立對達賴、班禪冊封制度和金瓶掣簽制度,設駐藏大臣,加強對西藏地區的管轄。(2)聯絡少數民族貴族感情,達到“合內外之心,成鞏固之業”的目的。(3)恩威并重(書上)或剛柔并濟(教參中)【解析】

(1)依據所學可知,康熙帝三次率軍親征,平定天山北路蒙古族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的叛亂。乾隆時平定了回部上層貴族大、小和卓叛亂;乾隆時平定了回部上層貴族大、小和卓叛亂后,重新統一新疆,清朝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清代建立對達賴、班禪冊封制度和金瓶掣簽制度,設駐藏大臣,加強對西藏地區的管轄。(2)依據所學可知,清朝統治者修建承德避暑山莊和外八廟的主要目的是聯絡少數民族貴族感情,達到“合內外之心,成鞏固之業”的目的。(3)依據所學可知,清朝前期民族政策的特點是恩威并重。15、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百日維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在中國近代化探索的歷程中,國人向西方學習先進技術,先進制度,先進思想文化分別是:19世紀60-90年代,洋務派掀起了一場“師夷長技”的洋務運動。洋務派起初以“自強”為口號,創辦一批近代軍事工業,19世紀70年代,洋務派又提出“求富”的口號,創辦民用工業。還創辦了三支海軍,開辦新式學堂,培養軍事和外交人才。洋務運動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自救運動。1898年6月,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變法。主要內容: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訓練新式軍隊等。這一年是農歷戊戌年,因此被稱為“戊戌變法”,因這次變法僅歷時103天又稱它為“百日維新”。辛亥革命是指19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