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銅盂鎮2024屆中考四模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1頁
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銅盂鎮2024屆中考四模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2頁
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銅盂鎮2024屆中考四模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3頁
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銅盂鎮2024屆中考四模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4頁
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銅盂鎮2024屆中考四模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銅盂鎮2024屆中考四模歷史試題考生須知:1.全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全部在答題紙上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的答案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2.請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在“答題紙”上先填寫姓名和準考證號。3.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比較法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是某同學對兩個歷史事件的比較,他比較的是相同點:①面臨民族危機②向西方學習③制度變革不同點:事件1依附于沒有實權的皇帝,結果失敗事件2改革派已經掌握了實權,結果成功A.洋務運動與明治維新B.戊戌變法與廢除農奴制改革C.戊戌變法與明治維新D.明治維新與廢除農奴制改革2.“秦始皇統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讀書,漢武帝的統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讀一種書。”下面能解釋這一觀點的史實是A.焚書坑儒推恩令B.統一文字推恩令C.統一文字罷黜百家D.焚書坑儒罷黜百家3.歷史學家陳旭麓指出:“在西方,當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先后駛向萬頃波濤的時候,為他們導航的,不僅有指南針,而且有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文學和地理學。”這說明()A.新航路的開辟為文藝復興的發展奠定了基礎B.新航路的開辟出現在文藝復興之前C.文藝復興對新航路的開辟產生了積極影響D.文藝復興和新航路的開辟都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4.“先人已逝,精神永存”,至今,諸子百家留給了后人啟人深思的哲學精神。那么“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個成語的寓意可以在以下哪本著作里尋找到?A.B.C.D.5.世界三大宗教誕生的先后順序為()A.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 B.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C.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 D.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6.詩人白居易不到而立之年就一舉登第,他自豪地寫道:“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促成這種現象的制度因素是()A.行省制 B.察舉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舉制7.鴉片戰爭后,反抗清朝統治的農民戰爭又具有反抗外來侵略的色彩,1862年9月,在浙江慈溪痛擊洋槍隊的隊伍是A.太平軍B.義和團C.東北軍D.義勇軍8.2019年是二戰全面爆發80周年,張華同學對第二次世界大戰部分重大事件進行了整理。其中,關于這些重大事件的影響,正確的表述是事件德國進攻蘇聯《聯合國家宣言》簽署斯大林格勒戰役攻占柏林時間1941年6月1942年1月1942年7月—1943年2月1945年5月影響二戰全面爆發二戰規模進一步擴大二戰的重要轉折點二戰結束選項ABCDA.A B.B C.C D.D9.下列選項搭配錯誤的是A.文景之治﹣﹣西漢初年,我國古代第一個治世B.光武中興﹣﹣東漢初年,劉邦統治時期C.貞觀之治﹣﹣出現于唐太宗統治時期D.康乾盛世﹣﹣中國古代封建王朝最后一個盛世10.20世紀70年代,美國代表被迫承認:“這是聯合國歷史的轉折點,反西方國家威信動搖時,第一次擊敗了美國。”這里的“第一次擊敗了美國”的會議是指A.上海APEC會議B.萬隆會議C.巴黎和會D.第26屆聯合國大會11.二戰后,一位西方國家領導人說:計劃能補償自由的缺點,而同時又不使它失去優點。下面與這一觀點吻合的史實是A.新經濟政策的推行B.工業革命的開展C.羅斯福新政的實施D.斯大林模式的形成12.楔形文字與《漢謨拉比法典》這兩大文明成果均誕生于下列哪一地區?A. B. C. D.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新中國成立后,中美關系的發展中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請你舉出中美建交過程中發生的重大事件?14.中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為世界和平做出過重要貢獻,但弱國無外交。參加會議的有27個國家的代表,請寫出操縱巴黎和會的國家?中國哪項正當權益被侵占而引發了偉大的五四運動的?二戰后期的哪次會議,蘇聯承諾參加對日作戰,但是卻是在侵犯中國主權的基礎上?15.羅斯福“新政”新在哪里?“新政”的核心和基礎是什么?如何評價羅斯福新政?

參考答案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C【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依據圖片“相同點”和“不同點”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情況下,光緒帝在資產階級維新派康有為、梁啟超的推動下,頒布一系列變法詔令,史稱“戊戌變法”。變法觸動了頑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廢除變法法令,因為維新派依靠沒有實權的皇帝變法,結果失敗。所以題干中事件1是指戊戌變法。1868年,日本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為了變法圖強,富國強兵發展資本主義,日本進行明治維新。在改革中,以明治天皇為首的改革派掌握了實權,結果成功。因此,題干事件2是指明治維新。故C項符合題意;洋務運動不屬于政治制度的變革,而明治維新是政治制度的變革,故A項不合題意;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戊戌變法是向西方學習的變法,而俄國廢除農奴制的改革不是向西方學習的改革,故B項不符合題意;明治維新是日本向西方學習的改革,但廢除農奴制改革不屬于西方學習的改革,故D項不符合題意。故選C。【點睛】請注意下列改革的區別:戊戌變法、明治維新是政治制度的變革;俄國廢除農奴制的改革、洋務運動均沒有進行政治制度的變革。2、D【解析】

結合材料中秦始皇“不要人民讀書”和所學可知,為了加強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議,發布焚書令,規定除政府外,民間只準留下有關醫藥、占卜和種植的書,其他書全部燒掉,以后再有談論儒家詩書的都要判處死刑。他又把暗中批評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陽活埋,這就是秦始皇的“焚書坑儒”。結合材料漢武帝“要人民只讀一種書”和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為了實現思想大一統,采取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大力推行儒學教育。設立專門教授儒家經典的太學,成績優秀的學生可以直接做官,所以D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ABC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3、C【解析】

根據題干信息“為他們導航的,不僅有指南針,而且有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文學和地理學”,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4世紀中葉,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威尼斯等地,工商業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一些城市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形成中的新興的資產階級為維護政治經濟利益,要求摧毀封建制度,掀起一場思想文化運動,即文藝復興運動,倡導自由、民主,推動了新航路的開辟,為其奠定了思想基礎、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選項C符合題意;選項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4、C【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體現了道家學派的思想,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他認為一切事物存在對立面,對立的雙方可以互相轉變,他的思想主要記載在《道德經》一書中,故C符合題意;ABD著作里不能查找老子的思想主張,不合題意。故此題選C。5、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佛教產生于公元前6世紀,基督教產生于公元1世紀,伊斯蘭教產生于7世紀。所以按照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應是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D符合題意;綜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項不符,排除。故選擇D。6、D【解析】

依據材料中“詩人白居易不到而立之年就一舉登第”,可以看出應該是科舉制。結合課本所學科制,唐朝科舉制逐漸完善,常設的考試科目很多。參加科舉考試的每年達千人以上,錄取極為嚴格。參加考試取得名次取得名次為登第。D項符合題意;元朝時推行的行政區劃與管理制度,被稱為“行省制”。A項不合題意;察舉制是中國古代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它的確立時間是漢武帝元光元年。B項不合題意;九品中正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重要的選官制度。C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BC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D。7、A【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爭后,洪秀全領導了太平天國運動。美國人華爾組織“洋槍隊”,抵抗太平軍。1862年9月,太平軍在慈溪的戰斗中擊斃洋槍隊的頭目華爾,嚴懲了洋槍隊,A項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故選A。8、C【解析】

依據課本所學可知,1942年7月,德國集中兵力進攻蘇聯戰略重鎮斯大林格勒,蘇聯人民英勇抗擊,1943年2月大敗德軍。斯大林格勒戰役扭轉了蘇德戰場的局勢,是歐洲戰場的轉折點,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C項符合題意;1939年9月1日,德國以“閃擊戰”方式,突襲波蘭。波蘭盟國英、法被迫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排除A項;1941年6月,德國進攻蘇聯,標志著二戰規模的擴大。1942年1月《聯合國家宣言》的發表,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正式形成,排除B項;1945年5月,蘇軍攻占柏林,標志著歐洲戰事的結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才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排除D項。故選擇C。9、B【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25年,參加過農民起義的西漢皇族劉秀稱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劉秀就是光武帝。為了使社會安定下來,光武帝多次下令減輕農民的賦役負擔,懲處貪官污吏,任用清廉官吏。光武帝末年,社會安定,經濟狀況明顯好轉,歷史上稱這個時期的統治為“光武中興”。選項B搭配錯誤,但符合題意。選項ACD搭配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選B。【點睛】本題應識記與靈活掌握光武中興的相關史實。10、D【解析】

依據材料中的“20世紀70年代,聯合國歷史上的轉折點”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指的是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使美國長期奉行的封鎖孤立中國政策的徹底失敗,所以說“反西方國家在美國威信動搖時,第一次擊敗了美國”,D項符合題意;A項上海APEC會議舉行的時間是2001年;B項萬隆會議的時間是1955年;C項巴黎和會的時間是1919年。因此ABC項的時間與題意不符,排除,故選D。11、C【解析】

根據題干信息“計劃能補償自由的缺點,而同時又不使它失去優點”,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的紛紛加強了對經濟的干預和調節,充分利用計劃和市場兩種手段發展經濟。因為戰后資本主義國家效仿羅斯福新政的經驗,以國家對經濟進行了干預和調節。選項C符合題意;新經濟政策的推行是1921年;工業革命的開展是18世紀中期;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選項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12、D【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古兩河流域,產生了楔形文字與《漢謨拉比法典》,故D符合題意。A是古印度文明,B是古中國文明,C是古埃及文明,故ABC均不符合題意。故選D。【點睛】本題以示意圖為切入點,考查古兩河流域的文明。掌握古兩河流域的文明代表是楔形文字與《漢謨拉比法典》。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問中國;中美雙方在上海簽署《中美聯合公報》,這是中美關系史上的大事,對國際形勢產生了重大影響。1978年12月,中美雙方發表《建交公報》,1979年1月1日,中國與美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兩國關系進入正常化發展階段。【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問中國;中美雙方在上海簽署《中美聯合公報》,這是中美關系史上的大事,對國際形勢產生了重大影響。1978年12月,中美雙方發表《建交公報》,1979年1月1日,中國與美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兩國關系進入正常化發展階段。14、(1)英、法、美(2)把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利轉交給了日本。(3)雅爾塔會議【解析】

(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9年1月——6月在法國巴黎召開巴黎和會。參加會議的有27個國家的代表,操縱巴黎和會的是英、法、美,法國總理克里孟梭、英國首相勞合?喬治、美國總統威爾遜人稱巴黎和會三巨頭。(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9年1月——6月在法國巴黎召開巴黎和會。參加會議的有27個國家的代表,操縱巴黎和會的是英、法、美三國。在巴黎和會上,作為戰勝國之一,中國代表提出收回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利,議定中的《凡爾賽條約》竟然把這些權利轉交給了日本。中國的正當權益被侵占而引發了偉大的五四運動。(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二戰期間的1945年召開雅爾塔會議,會議主要內容:①徹底打敗德國,對德國實行軍事占領。②決定成立聯合國。③蘇聯在德國投降后三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在雅爾塔會議上,美蘇背著中國等國做出的某些決定,嚴重損害了中國等國的領土主權和民族尊嚴。【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識記巴黎和會和雅爾塔會議的主要內容,認識這兩次會議都損害了中國的主權。15、新在開創了資產階級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生活的先河;《全國工業復興法》“新政”是美國資本主義的一次自我調節,開創了資產階級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生活的先河,進一步提高了美國國家資本主義的壟斷程度,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新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國渡過了危機。【解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