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福建省泉州2024屆中考試題猜想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生信息條形碼粘貼區。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文景之治”是中國歷史上的盛世局面,它給后世最大的啟示在于()A.大亂之后必有大治B.科技進步是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C.統治者可以通過調整政策來推動生產力的發展D.興衰紛亂,循環往復2.火車發明之前,陸路交通工具主要是人力或畜力拉動的,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人們開始試制使用新動力的車輛。1825年,“旅行者號”機車在英國試車成功,它的動力機是()A.珍妮機 B.蒸汽機 C.內燃機 D.電動機3.詩詞作為中華民族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的精神財富,不僅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而且還有一定的歷史價值。下列詩詞反映的歷史事件排序正確的是①“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②“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③“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④“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⑤“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⑥“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A.②①③④⑥⑤ B.②③①④⑥⑤C.②③④①⑥⑤ D.②①③⑥④⑤4.某校七年級歷史活動課開展研究性學習,學生搜集了明太祖廢除丞相、明成祖設立東廠,雍正設立軍機處等方面的資料。由此可知,研究性學習的主題可能是A.明朝的經濟的發展B.歷史上有作為的皇帝C.君主專制的強化D.統一多民族的鞏固5.吳道臺宅第為晚清江南三大名宅之一,“院士博物館”坐落其中。吳氏后人中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提出東亞植物區概念的著名植物學家是A.吳征鎧 B.吳征鎰 C.吳征鑒 D.吳征鑄6.從白馬廟駛向深藍——70年來,人民海軍在戰火中誕生,在艱苦中創業,在創新中發展,從沿岸近海到遠海大洋,逐步發展成為五大兵種齊全,核常兼備的戰略性軍種。以下有關人民海軍的建立、發展歷程中,正確的是①人民海軍與共和國同齡②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支海軍部隊是華東軍區海軍③人民海軍誕生在泰州白馬廟④人民海軍的現代化建設堅持了科技強軍的戰略思想⑤人民海軍由水面艦艇部隊、潛艇部隊、海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海軍岸防部隊五大兵種組成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7.“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的相同點是()A.都是開國皇帝B.都對中國封建社會的發展產生過重要影響C.都把儒家思想作為正統思想D.都采用科舉制度選拔人才8.自開埠以來,上海婦女除了參加廟會、繡花、進香等活動外,開始有入學堂學習、讀新聞報紙、觀看外國馬戲和賽馬、到工廠做工等現象。這表明近代上海A.新式教育發展最快 B.最早開放為通商口岸C.男尊女卑觀念徹底改變 D.社會生活日益文明開化9.如果古代有微信,那么在漢武帝的微信朋友圈,下列人物最有可能出現的是()A.劉秀 B.嬴政 C.司馬光 D.董仲舒10.2017年5月20日,吳敦義當選新一任中國國民黨主席。在記者會上,他表示,應尊重“九二共識”。材料中的“九二共識”是指海峽兩岸努力謀求國家統一和堅持A.兩岸三通 B.和平統一方針 C.“一國兩制” D.一個中國原則11.日本歷史上有兩次變革,一次是“漢化”;另一次是“歐化”。其中“漢化”是()A.大化改新 B.明治維新 C.新經濟政策 D.羅斯福新政12.經學家周予同在《僵尸的出祟》一文中,談到民國四年政事堂在教育綱要中增加讀儒家經典的事,指出它是為恢復舊禮教造勢,民國民主政治隨后出現巨大倒退。“民國民主政治”的“巨大倒退”是指A.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 B.袁世凱廢除共和實行帝制C.袁世凱接受日本“二十一條” D.北洋軍閥開始了割據混戰13.《李秀成自述》中記載:“東王權太重,要逼天王封其萬歲。那時權柄皆在東王一人手上,不得不封,逼天王親到東王府封其萬歲。”這一現象導致了A.金田起義B.定都天京C.《天朝田畝制度》的頒布D.天京事變14.在元朝的疆域圖中,有一片區域,標示為“宣政院轄地”,這片區域,主要是今天的()A.內蒙古地區 B.嶺南地區 C.西藏地區 D.新疆地區15.2018年,中央電視臺播放了有關我國古代科技的公益廣告。片中,袁隆平院士動情地說:“我們國家從六千年前就開始種植水稻。”袁隆平院士的結論來源于我國發現了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豐富的稻類文化遺址。該遺址所在地區是A.長江下游B.長江中游C.黃河中游D.珠江流域16.1866年,左宗棠創辦福州船政局,附設福州船政學堂;1868年,江南制造總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輪“惠吉”號下水;1872年輪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內江外海之利,不致為洋人占盡”;1885年,海軍衙門設立。上述事件說明A.洋務派重視與洋人商戰 B.清政府積極主動發展對外貿易C.中國近代海防意識覺醒 D.中國輪船制造技術比西方先進17.“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歐洲使人們越難以像以前那樣對進步深信不疑……這是令人幻想破滅和感到絕望的年代”。選項與這個“年代”沒有直接關系的是A.羅斯福新政B.德國建立法西斯政權C.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D.蘇聯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18.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齊人”、“魯人”,“楚人”等名稱的山現,主要是源于A.分封制 B.縣制 C.郡縣制 D.行省制19.中華民族在近百年偉大復興歷程中,通過“中國新生”和“偉大轉折”,實現了國家的獨立和富強。“中國新生”和“偉大轉折”分別指A.中國共產黨成立、抗戰勝利B.新中國誕生、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C.抗戰勝利、新中國誕生D.中國共產黨成立、新中國誕生20.圖片見證歷史的發展。建國以來我國曾先后四次變革、調整農村生產關系。以下四幅圖片再現了這四次變革與調整的情節,按其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④①③D.④①②③21.“鳳陽地多不打糧,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見鳳陽女出嫁,不見新娘進鳳陽。”而到1979年,“鳳陽全縣糧食產量比1978年增長49%,賣給國家糧食4450萬千克。”出現這一變化的原因是A.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 B.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開展C.“大躍進”運動的開展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22.下表可以看出這一時期的近代中國中國近代產業結構的變動(1887-1936年)國民收入就業人口年份1887年1936年1887年1936年農業(%)69.6264.5080.0075.62工業和服務業(%)30.3835.5020.0024.48A.中國的近代化進程受到了阻滯B.城市化進程的步驟加快C.民族工業發展受到打擊D.對工業文明的適應與抗爭23.梁啟超先生所說的“吾國四千年大夢之喚醒,實自……戰敗割……,償兩百兆始。”,指的是什么歷史事件?A.中日甲午戰爭B.甲午戰爭中國戰敗,簽訂《馬關條約》C.維新變法運動拉開序幕D.維新思潮迅猛傳播24.“這次科技革命中出現的新技術,其數量之多是前所未有的,這眾多新技術之間聯系密切,形成了一個技術群。”“這次科技革命”的特點不包括()A.人類開始制造使用機器 B.科學技術新成果大量涌現C.科技各領域間相互滲透 D.新技術成為最活躍的因素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上古文明多姿多彩。古代印度的________制度將人分四個等級。________使對方人民飽受戰爭之苦,但客觀上促進希臘文明和東方文明的交融。公元前27年,羅馬的________創立了“元首制”,羅馬帝國建立。古希臘的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形象地把埃及稱為“________的賜贈”。26.漢武帝為解決“王國問題”,在政治方面他采納主父偃的建議,施行(“_____”)。27.為了實現中國夢,中國共產黨確立了“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即到_____成立100年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_____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7分)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關于“創新”的論述,可謂數次提及,擲地有聲。“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思維創新材料一這是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的時代。”﹣﹣恩格斯材料一所說的時代是指14﹣16世紀時期,該時代歐洲社會意識形態領域發生了哪一重大變革運動?◆制度創新材料二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的《權利法案》明確規定:來經議會同意,國王無權廢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執行;未經議會同意,國王不能征稅;未經議會同意,國王不能在和平時期招募或維持常備軍;議會必須定期召開;議員的選舉不受國王的干涉等。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指出:《權利法案》的通過限制了英國國王什么權力?該法案對英國歷史發晨有什么重要意義?◆科技創新材料三早在1624年,英國議會就制定了專利法,規定,第一發明人對其新發明擁有正當的財產權利…到18世紀中期,許多行業興起了技術革新的熱潮,開始用機器生產替代手工生產。工業革命的時代到來了。據材料二、三,英國工業革命時代的到來得益于什么?29.(6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中國已成立,10月10日已不能成為國慶日。10月10日是有歷史意義的辛亥革命的紀念日,但是孫中山先生所領導的辛亥革命的成果,迅速地被竊國大盜哀世凱所篡奪,這個革命本身是失敗了。1925年至1927年的革命,成果又被蔣介石所篡奪。因此三十年以來的所謂“中華民國。”是違背全國人民意志的,也是違背孫中山的意志的。﹣﹣摘編自《中華人民共和國通鑒》指出新中國成立的標志。你贊同材料中劃線部分提及的觀點嗎?請簡要說明理由。30.(7分)在世界歷史上,有一些大國既有過耀眼的崛起騰飛,也有過出人意料的失勢隕落,這些都深刻影響著世界歷史的進程和政治格局的變化。材料一:一個農奴的反應:解放宣言!我在閱讀這份珍貴法案時,無法表達自己的喜悅……我懷著尊敬和感激注視亞歷山大二世的畫像,大街上不斷傳來諸如“自由法令”和“自由”等詞匯。根據材料一和結合所學知識回答:“農奴”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反應?材料二:大凡國家之強弱,系于人民之貧富,人民之貧富,系于物產之多寡,而物產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勵人民之工業。所以,歸根到底是依靠政府管理的誘導獎勵之力。——大久保利通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大久保利通的觀點在日本明治維新措施中是如何體現的?明治維新對日本社會的發展有何作用?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帝國主義各國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實力對比發生重大變化,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一戰是一場什么性質的戰爭?一戰后形成了什么國際關系格局?材料四:認清綏靖政策的本質與危害,是遏制世界大戰爆發的重要一環。在歐洲,1938年9月,英法與德意簽仃的《慕尼黑協定》,在拒絕當事國與會的情況下,竟同意德國肢解捷克斯洛伐克。英法等國的綏靖政策聽任法西斯侵占一個又一個弱小國家,加快了二戰從局部戰爭走向世界大戰的步伐。英法美推行綏靖政策是為了把德國這股戰爭禍水引向哪個國家?二戰開始于哪一年?
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C【解析】
根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漢王朝到了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期,繼續推行休養生息政策。他們注重農業生產,提倡以農為本,要求各級官吏關心農桑,并進一步減輕賦稅和徭役,把田賦降到了三十稅一。文帝和景帝時期,重視“以德化民”,廢除了一些嚴刑苛法,如斷殘肢體的肉刑。他們還提倡勤儉治國,反對奢侈浮華。文帝以身作則,在位20多年,生活簡樸,宮室、園林以至車騎都沒有增加。文景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當時的國力有了很大的增強,國家積累了大量的錢糧,庫存的糧食和銅錢非常充盈。這一時期的統治局面,歷史上稱之為“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中國歷史上的盛世王朝,它給后世最大的啟示在于統治者可以通過調整政策來推動生產力的發展,選項C符合題意;文景之治屬于盛世,選項A大亂之后必有大治,不符合題意;科技進步是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不符合文景之治,之所以出現盛世是因為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選項B不符合題意;選項D興衰紛亂,循環往復不符合題意,文景之治后沒有出現循環往復。故選C。2、B【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蒸汽機在工廠使用以后,人們開始試制用蒸汽機做動力的車輛,英國工程師史蒂芬孫就是其中之一,經過十多年的研究,他終于制成了“旅行者號”蒸汽機車,1825年9月的一天,“旅行者號”機車試車成功。因此“旅行者號”機車的動力機是蒸汽機,故B項符合題意,ACD項不符合題意應排除。故應選B。3、A【解析】
詩句①描述的是唐玄宗統治前期開元盛世的景象;詩句②描述的是秦統一六國的氣勢;詩句③描述的是東漢末年赤壁之戰的情景;詩句④描述的南宋統治者茍且偷安、醉生夢死的情景;詩句⑤反映的是戚繼光抗倭的史實;詩句⑥反映的是成吉思汗統一蒙古的史實。②①③④⑥⑤順序正確,故答案選A。4、C【解析】
依據課本所學,為了加強君主權力,明太祖改革行政機構,廢除丞相,撤銷中書省,設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明成祖進一步強化君權,增設特務機構東廠,由皇帝親信的宦官統領,加強對臣民的監視和偵查;為加強君主專制,雍正帝設立軍機處,軍國大事全憑皇帝裁決,軍機大臣只是跪受筆錄,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達到頂峰。C項符合題意。由此可知AB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C。5、B【解析】
1996年,吳征鎰在國際會議上首次提出東亞植物區作為一個獨立的植物區,與泛北極植物區和古熱帶并列的觀點,引起了與會者的強烈反響。這個觀點打破了世界陸地植物區系分為6個區的傳統觀點,是對世界植物區系分區系統的重大突破,標志著中國植物區系地理學派的形成。因此B選項符合題意。故選B。6、D【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49年4月23日下午,在江蘇泰州城南白馬廟東路渡江指揮部,華中軍區副司令員張愛萍在這個長江邊上的小村子里宣布:中共中央已在考慮全國解放后的人民軍隊建設和國防建設問題,決定組建華東海軍。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支海軍一華東軍區海軍建立。新中國成立后,又相繼建立了北海、東海和南海艦隊。新中國成立時,中國只有陳舊艦艇百余艘。為保衛祖國海疆安全,人民海軍的現代化建設堅持了科技強軍的戰略思想。1971年我國自行研制的導彈驅逐艦,完成了多次科學實驗和對外出訪任務。接著,海軍又陸續裝備了我國自己制造的核潛艇。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我國海軍不斷補充新型艦艇,現代化水平有了明顯提高。海軍已由水面艦艇部隊、潛艇部隊、海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等多兵種組成,活動范圍也逐步擴大。綜上所述,①②③④⑤說法正確,故選D。7、B【解析】
漢武帝、唐玄宗不是開國皇帝。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思想作為正統思想,秦始皇推崇法家思想。秦始皇、漢武帝時期還沒有創立科舉制度。三者都對中國封建社會的發展產生過重要影響,故選B。8、D【解析】
依據題干信息可知,開埠以來,上海婦女除了傳統的娛樂活動外,還有了看戲聽書等其他的娛樂活動,表明了社會習俗的日益文明開化,故D符合題意;材料所表現的是社會習俗,沒有涉及新式教育發展、最早開放為通商口岸、男尊女卑觀念徹底改變,故ABC不合題意。故此題選D。9、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在位時,采納儒生董仲舒的建議,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故D正確;劉秀是東漢的建立者,故排除A項;嬴政是秦朝的創建者,故排除B項;司馬光是北宋文學家,故排除C項。故選D。【點睛】本題的限定詞語是“漢武帝”。解答本題時要圍繞漢武帝進行。四個選項中只有董仲舒與漢武帝又關聯,故能找到正確答案。10、D【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1992年11月,大陸的兩岸關系協會與的海峽交流基金會就解決兩會事務性問題進行商談,兩會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表達了“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史稱“九二共識”。所以材料中的“九二共識”是指海峽兩岸努力謀求國家統一和堅持一個中國原則,D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ABC三項均不屬于“九二共識”,排除,故選D。11、A【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C新經濟政策是蘇聯的一次改革。D羅斯福新政是美國的一次改革。B明治維新是近代日本學習歐美進行的一次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A大化改新是古代日本學習中國隋唐制度的一次改革。故答案應選A12、B【解析】
依據題干“民國四年政事堂在教育綱要中增加讀儒家經典的事,指出它是為恢復舊禮教造勢,民國民主政治隨后出現巨大倒退”和所學知識,民國四年即1915年,這一年袁世凱先是掀起尊孔復古的逆流,大造輿論,后廢除共和實行帝制,倒行逆施,故B正確;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時間不符,故A錯誤;袁世凱接受日本“二十一條”是其賣國行為,但不是最能說明其對民主政治的破壞,故C錯誤;1916年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開始了割據混戰,故D錯誤。故選B。13、D【解析】
根據材料“東王權太重,要逼天王封其萬歲。那時權柄皆在東王一人手上,不得不封,逼天王親到東王府封其萬歲”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太平天國后期,領導人開始享樂腐化,爭權奪利。1856年,楊秀清逼洪秀全封他為“萬歲”,意圖篡位。到致天京事變。故D正確。金田起義是太平天國運動開始的標志,故排除A項。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了與清朝相對峙的政權,故排除B項。《天朝田畝制度》的頒布是想建立一個絕對平均的理想社會,故排除C項。故選D。14、C【解析】
元朝在中央設置宣政院,專門管理藏族地區的事務,西藏開始隸屬中央政府的管轄。故這片區域,主要是今天的西藏地區。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點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元朝對邊疆地區的管轄的基礎知識。15、A【解析】
根據題干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國發現了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豐富的稻類文化遺址指的是河姆渡居民遺址,生活在距今約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長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欄式房屋,過著定居生活,種植水稻。他們還飼養家畜,會制造陶器、簡單的玉器和原始樂器,會挖水井。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16、C【解析】
“使我內江外海之利,不致為洋人占盡”表明中國近代海防意識覺醒,C符合題意;ABD項材料中沒有體現,且不符合史實,排除。故選擇C。17、D【解析】
依據題干“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歐洲使人們越難以像以前那樣對進步深信不疑……這是令人幻想破滅和感到絕望的年代”的信息,結合課本所學可知,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嚴重的經濟大危機,生產過剩導致商品積壓,幾千萬人失業,經濟迅速下降,經濟危機引發了政治危機,各國紛紛尋找出路解決經濟危機,美國羅斯福總統上臺之后實行新政;德國和日本為了轉嫁危機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建立了法西斯政權,形成了世界大戰的歐亞戰爭策源地,日本更是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侵略中國掠奪物資轉嫁危機,ABC都符合題干的“令人絕望的年代”;蘇聯在20世紀三十年代,完成了兩個五年計劃,成功的由農業轉變為工業國,成為歐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業強國,不符合題干的“令人絕望的年代”,D項符合題意;ABC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D。18、A【解析】
題干給出的“齊人”,“魯人”,“楚人”等名稱的出現,主要是因為西周實行分封制。為了鞏固統治,西周實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親屬、功臣等,封他們為諸侯.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守疆土,戰時帶兵隨從天子作戰.西周通過分封諸侯,開發了邊遠地區,加強了統治,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齊人”、“魯人”,“楚人”這些名稱都源自西周分封制時的諸侯國。所以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19、B【解析】
依據課本所學,1949年新中國的誕生,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1978年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B項符合題意;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了。AD兩項不合題意;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徹底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礎。C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C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B。【點睛】題干“中國新生”和“偉大轉折”,實現了國家的獨立和富強是解題的關鍵。即“中國新生”實現了國家的獨立;“偉大轉折”實現了國家的富強。據課本所學,1949年開國大典,新中國誕生,結束了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是改革開放的開端,從此中國走上了富強的道路。20、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建國以來我國調整農村生產關系的相關知識的準確理解與識記。解題的關鍵是準確識記圖片。依據已學知識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在全國分批進行土地改革;從1953年開始,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了社會主義的改造,目的是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的公有制,從農業來說,就是通過農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形式來完成這一轉變;1958年后,黨中央錯誤地發動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1978年,安徽鳳陽小崗村的農民首先實行分田包產到戶,自負盈虧,使得農業獲得大豐收,隨后這一政策在全國推行,這就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故選C。考點: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土地改革·《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公布;人教版八年級下冊·三大改造·農業、手工業合作化·公私合營;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探索中的良好開端與失誤;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改革開放·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1、D【解析】
閱讀題文所給提示信息:“鳳陽全縣糧食產量比1978年增長49%,賣給國家糧食4450萬千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安徽省鳳陽縣梨園公社小崗生產隊包干到戶的生產契約,實行的是包干到戶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以后,受到農民的普遍歡迎,提高了農民的勞動熱情,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只有選項D符合題意,故選D。22、D【解析】
根據題中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的數據變化可知,近代產業機構在逐漸發展變化,近代工業在緩慢發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體現了近代中國通過向西方學習逐漸適應工業文明,同時當時的產業結構并不合理,農業仍然占主導地位,說明小農經濟的解體非常緩慢,說明了對工業文明的適應與抗爭。D符合題意,ABC項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23、B【解析】
根據題干信息“吾國四千年大夢之喚醒,實自……戰敗割……,償兩百兆始。”可知與《馬關條約》相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95年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清政府派李鴻章往日本馬關議和,雙方簽訂了中日《馬關條約》。條約內容:清政府割遼東半島、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兵費白銀2億兩;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允許日本人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等。選項B符合題意;選項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24、A【解析】
根據題干的“這次科技革命中出現的新技術,其數量之多是前所未有的,這眾多新技術之間聯系密切,形成了一個技術群。”的信息可知,這是描述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有:科學技術新成果大量涌現;科技各領域相互滲透;新技術成為最活躍的因素,BCD都符合題意;所以答案選擇A。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種姓亞歷山大屋大維尼羅河【解析】
(1)依據所學可知,在雅利安人對印度的征服和奴役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個森嚴的等級制度,這就是種姓制度。在種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為四個種姓: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婆羅門是祭司貴族。它主要掌握神權,在社會中地位是最高的。剎帝利是雅利安人的軍事貴族,包括國王以下的各級官吏,掌握國家的除神權之外的一切權力。吠舍主要指從事農業、畜牧、手工業、商業等生產事業的一般平民階級,向國家納稅,供養第一、二等級。首陀羅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達羅毗荼人,實際上處于奴隸的地位。(2)依據所學可知,亞歷山大東征使東方人民飽受戰爭之苦,但東征也使東西方文化在歷史上出現了第一次大規模的沖撞與交融,東西方的藝術相互影響,出現嶄新的藝術風格,這使得富于理性和邏輯的希臘哲學與古代埃及、西亞的知識相結合,客觀上促進希臘文明和東方文明的交融。(3)依據所學可知,公元前27年,屋大維獨攬國家大權,創立“元首制”,羅馬共和國被羅馬帝國取代。(4)依據所學可知,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稱埃及是“尼羅河的饋贈”,這句話的意思是尼羅河孕育了古代埃及文明,體現了古埃及大河文明的特點;在非洲東北部尼羅河,每年定期泛濫,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農業種植,體現了古埃及農耕文明的特點。26、推恩令【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加強中央集權,政治上,漢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議,頒布“推恩令”,下令允許諸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侯國。因此填寫推恩令。27、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即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1)文藝復興運動。(2)立法權。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在英國開始確立。(3)英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制。【解析】
(1)依據材料一信息“這是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的時代”可知,材料中的“重大變革運動”是指14﹣16世紀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文藝復興興起于14世紀的意大利,15至16世紀擴展到歐洲其它地方,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新興的資產階級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代表人物有但丁、達?芬奇和莎士比亞。但丁是文藝復興的先驅。文藝復興運動是一場反封建神學的資產階級文化運動。(2))依據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內容出自《權利法案》,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英國確立起了君主立憲制。由材料“凡未經議會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蘇果超市入圍協議書
- 騎馬摔傷賠償協議書
- 車輛掛靠代管協議書
- 閑置衣物回購協議書
- 銀行簽完就業協議書
- 長沙工作就業協議書
- 公益類項目轉讓協議書
- 車輛線路轉讓協議書
- 門店入股經營協議書
- 邵陽鹽業合作協議書
- 道路運輸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安全考核試題庫及答案
- 【模板】領導XXX考察行程安排表
- 母親健康快車項目立項申請及實施計劃表格填報模板
- MDR醫療器械法規試卷
- DB11-139-2015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 大金D型水冷螺桿機說明書
- 五方責任主體授權書和承諾書
- 《泵站運行工》word版
- 食藥同源-PPT課件(PPT 55頁)
- 山東大學畢業論文答辯通用ppt模板
- 榆林智能礦山項目招商引資方案【參考范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