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蓮下重點名校2024年中考四模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1頁
廣東省蓮下重點名校2024年中考四模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2頁
廣東省蓮下重點名校2024年中考四模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3頁
廣東省蓮下重點名校2024年中考四模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4頁
廣東省蓮下重點名校2024年中考四模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東省蓮下重點名校2024年中考四模歷史試題考生須知:1.全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全部在答題紙上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的答案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2.請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在“答題紙”上先填寫姓名和準考證號。3.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詩人白居易不到而立之年就一舉登第,他自豪地寫道:“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促成這種現象的制度因素是()A.行省制 B.察舉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舉制2.歷史學家威爾·杜蘭特在《世界文明史》里評價我國古代某制度寫道:“沒有操縱的提名,沒有偽君子卑鄙的爭奪,沒有兩黨可恥的爭霸,沒有混戰或腐化的選舉,沒有僅憑巧言而能登入仕途的現象……”這主要是指該制度A.保證了官吏的廉明清正B.體現了公平公正的原則C.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D.保障了專制集權統治3.陳潭秋曾回憶:七月底的大會“以實現無產階級專政為黨的基本任務……決定建立嚴密的戰斗的工人政黨”。這次大會的召開是在()A.1919年 B.1921年 C.1935年 D.1945年4.如下圖的兩位歷史人物體現了唐朝與哪一少數民族間的友好關系()A.吐蕃 B.回紇 C.南詔 D.突厥5.“1939年,國民政府財政部宣布停止向列強支付庚子賠款,37年間,庚子賠款總計實付之數為6.64億兩”,與“庚子賠款”密切相關的條約是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 C.《璦琿條約》 D.《辛丑條約》6.唐代詩人王建在詩歌《涼州行》中描繪到:“蕃人舊日不耕犁,相學如今種禾黍。……城頭山雞鳴角角,洛陽家家學胡樂。”詩中所反映的盛唐氣象為()A.經濟發展,國力強盛 B.民族交融更進一步C.中外文化交流頻繁 D.社會風氣昂揚進取7.考古工作者制作完成下面“北京人頭部復原像”的主要依據是A.周口店的自然環境 B.遺址中的石器C.北京人頭蓋骨化石 D.北京人生活想象圖8.結合下側漫畫分析,法、德、意等國“自己組隊”的目的是A.聯合自強,抗衡美蘇B.維護世界和平C.順應經濟全球化D.恢復歐洲的霸權地位9.有專家指出:“太平天國運動的進步性在于試圖從土地所有制方面解決占中國絕大多數人口的農民的土地問題。”下列各項能夠論證這一觀點的是A.金田起義B.《資政新篇》C.定都天京D.《天朝田畝制度》10.1942年,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齊聚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聯合國家宣言》簽署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建立。上述文字的構成是()A.歷史結論和史料實證 B.歷史敘述和歷史觀點C.歷史敘述和歷史解釋 D.歷史結論和歷史解釋11.有學者認為“在20世紀的最后10年中,世界事務發生了結構性變化,一個非亞歐大陸國家破天荒第一次不僅是作為歐洲大陸大國關系的主要仲裁者,而且也是作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國出現了”。這種看法產生的直接原因是()A.東歐劇變、蘇聯解體 B.歐盟成立C.科索沃戰爭爆發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12.一位美國學者在評價羅斯福新政時寫道:“其實羅斯福新政之所以成為神話,與其說是因為他經濟上的成功,不如說是政治上的成功。”“政治上的成功”主要體現在()A.使經濟緩慢地恢復過來B.調整和鞏固了資本主義制度C.極大地改善了人民生活D.成功開啟美蘇“冷戰”模式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經濟的繁榮,是每個歷史時期人們孜孜追求的目標之一。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北宋東京城市商業繁榮,請舉例說明。經濟發展和時代變化息息相關。全國抗戰初期,重慶經濟發展很快,但是全國抗戰后期,重慶的經濟卻瀕于崩潰。指出出現這一變化的原因是什么?體制改革是促進經濟繁榮的重要動力。20世紀80年代,為了建立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體制,國家對城市經濟體制進行改革,這次改革的主要內容是什么?這次改革的實施對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有何積極影響?14.仔細觀察下列各圖南京,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它親眼見證了中國近代中國的興衰榮辱請將與南京有的三幅圖按照時間順序重新排列從上面三幅圖中你可以得到哪些歷史信息請選出其中一個重大歷史事件,談談其對中國歷史進程的影響15.2019年,中國共產黨迎來建黨98周年。98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勝利,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實現復興的凱歌。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下圖(黨的歷程刻骨銘心)圖1:開天辟地黨的誕生圖2:生死攸關歷史轉折材料二:(黨的探索亙古未有)20世紀50年代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由此開始了中華民族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經過20多年的探索和建設,新中國不僅贏得了政治上的獨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制度已經建立,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1979年,中國農民以特有的首創精神奏響了改革的序曲。——中央電視臺電視政論片《復興之路》解說詞材料三:(黨的政策溫暖我心)(未來中國)不僅要推動經濟體制改革,還要推動政治體制改革……我們黨和政府要讓每一個中國人活得幸福而有尊嚴;讓人民感到安全有保障;讓社會實現公平正義;讓每個人對未來有信心——2010年9月溫家寶接受記者專訪談請說出與圖一、圖二相對應的重大歷史事件,并談談其重大歷史地位或影響。結合上述材料,指出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民族復興發展道路的選擇上進行過哪兩次成功的實踐探索?1979年,中國農民是怎樣“以特有的首創精神奏響了改革的序曲”?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和當前時政,說說我們黨和政府為了中國人活得幸福采取了哪些措施?

參考答案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

依據材料中“詩人白居易不到而立之年就一舉登第”,可以看出應該是科舉制。結合課本所學科制,唐朝科舉制逐漸完善,常設的考試科目很多。參加科舉考試的每年達千人以上,錄取極為嚴格。參加考試取得名次取得名次為登第。D項符合題意;元朝時推行的行政區劃與管理制度,被稱為“行省制”。A項不合題意;察舉制是中國古代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它的確立時間是漢武帝元光元年。B項不合題意;九品中正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重要的選官制度。C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BC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D。2、B【解析】依據題干“沒有操縱的提名,沒有偽君子卑鄙的爭奪,沒有兩黨可恥的爭霸,沒有混戰或腐化的選舉,沒有僅憑巧言而能登入仕途的現象……”的信息,結合課本所學可知,材料中提到的制度是科舉制度,這是我國古代憑借考試選拔官員的制度,材料中的“五個沒有”充分體現了科舉制度的公平和公正性,B項符合題意;科舉制度是人們憑借真才實學做官的制度,但不能保證為官后官吏的廉明清正,A項不符合題意;科舉制度確實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但這一點內容與題干的材料內容無關,C項不符合題意;保障了專制集權統治是科舉制度的意義,在題干材料中也不能體現,D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3、B【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共一大確立黨的名稱,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政權,實現共產主義,確定黨的中心工作是組織和領導工人運動,選舉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因此。“七月的大會”指的是中共一大,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所以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4、A【解析】

根據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中人物是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7世紀前期,吐蕃杰出的贊普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定都邏些。松贊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幾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兩位歷史人物體現了唐朝和吐蕃的友好關系。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5、D【解析】

1900年(庚子年)義和團運動在中國北方部分地區達到高潮,大清帝國和國際列強開戰,八國聯軍占領了北京紫禁城皇宮,1901年簽訂了《辛丑條約》,清政府賠款白銀4.5億兩,D符合題意;《南京條約》簽訂的時間是1842年,不屬于庚子年,A排除;《天津條約》簽訂的時間是1858年,不屬于庚子年,B排除;《璦琿條約》簽訂的時間是1858年,不屬于庚子年,C排除;故選D。6、B【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唐太宗以較為開明的民族政策,贏得各族的擁戴。北方各族和西域的首領來到長安,尊奉他為各族的“天可汗”。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時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蕃人舊日不耕犁,相學如今種禾黍……城頭山雞鳴角角,洛陽家家學胡樂”這首詩反映了漢藏民族融合,相互學習的史實,所以B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ACD三項均與題干主旨不符,排除,故選B。7、C【解析】

依據“北京人頭部復原像”,我們能得到的結論是北京人頭部仍保留著不少原始特征。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七十萬年至二十萬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北京人還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的石器,過群居生活,共同勞動(采集、狩獵)共同分享勞動成果。根據北京人的化石可以復原北京人頭像,即依據考古挖掘來進行歷史研究,所以C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ABD三項均不是主要依據,排除,故選C。8、A【解析】

依據題干漫畫和所學知識,法、德、意等國“自己組隊”反映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在美蘇兩極格局下,歐洲一體化啟動,二戰后西歐國家普遍衰落,美蘇兩極格局形成,為了振興經濟,維護自身的安全和利益,提高國際地位,西歐國家走向聯合自強,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9、D【解析】

依據題干“太平天國運動的進步性在于試圖從土地所有制方面解決占中國絕大多數人口的農民的土地問題。”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時期頒發的一部綱領性文件,確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則,“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體現了農民的要求,D項符合題意;ABC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D。【點睛】解題的關鍵是學生正確理解題干“太平天國運動的進步性在于試圖從土地所有制方面解決占中國絕大多數人口的農民的土地問題。”的含義,結合太平天國運動的文件的相關知識解答問題,《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時期頒發的一部綱領性文件,確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則,“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體現了農民的要求,其他選項的事件沒有涉及農民的要求,不符合題意。10、B【解析】

根據題干材料“1942年,美、英、蘇、中等26國齊聚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可知體現的是歷史敘述;“《聯合國家宣言》簽署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建立”可知,體現的是歷史觀點,所以上述文字的構成是歷史敘述和歷史觀點,所以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11、A【解析】依據題干中的關鍵信息“一個非亞歐大陸國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國”指的就是美國,伴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結束,暫時形成“一超多強”的局面,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推行霸權主義,企圖稱霸世界。A項符合題意,故此題選A。12、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閱讀分析能力。材料的意思是說羅斯福新政通過在經濟上加強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使美國緩慢渡過了經濟危機,極大地改善了人民生活,從而在政治上調整和鞏固了資本主義制度,而成功開啟美蘇“冷戰”模式的是1947年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故答案選B。【考點定位】人教新課標九年級下冊?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的世界?經濟大危機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1)打破了住宅區和商業區分置的布局;店鋪經營時間長,從白天一直延續到后半夜。(2)日本阻斷了重慶的物資供應和銷售的國際通道;四大家族的經濟掠奪。(3)建立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和對國企進行改革。增強了城市經濟發展的活力,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奠定了基礎。【解析】

(1)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北宋東京城市商業繁榮,打破了住宅區和商業區分置的布局;店鋪經營時間長,從白天一直延續到后半夜。(2)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全國抗戰初期,重慶經濟發展很快,但是全國抗戰后期,重慶的經濟卻瀕于崩潰,這一變化的原因是日本阻斷了重慶的物資供應和銷售的國際通道;四大家族的經濟掠奪。(3)依據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80年代,為了建立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體制,國家對城市經濟體制進行改革,這次改革的主要內容是建立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和對國企進行改革。這次改革的實施,增強了城市經濟發展的活力,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奠定了基礎。14、(1)c、b、a(2)c圖:1842年8月,鴉片戰爭中國戰敗,被迫與英國簽訂了近代歷史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b圖:1937年12月抗日戰爭時期,日軍攻陷南京,對南京平民和中國士兵進行了持續的慘絕人寰的血腥大屠殺,共屠殺中國軍民30萬人以上。a圖: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占領南京。(3)選c圖: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完整遭到破壞,中國開始卷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的漩渦。(或答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選a圖:宣告了延續22年的國民黨政權的覆滅。【解析】

(1)根據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a反映的是解放軍占領總統府,標志著南京國民政府;圖b反映的是南京大屠殺,圖c反映的是鴉片戰爭簽訂《南京條約》,所以按照時間順序排列應是c、b、a。(2)根據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三幅圖中可以得到的信息分別是c圖:1842年8月,鴉片戰爭中國戰敗,被迫與英國簽訂了近代歷史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b圖:1937年12月抗日戰爭時期,日軍攻陷南京,對南京平民和中國士兵進行了持續的慘絕人寰的血腥大屠殺,共屠殺中國軍民30萬人以上。a圖: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占領南京。(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c圖鴉片戰爭,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南京條約》,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完整遭到破壞,中國開始卷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的漩渦。(或答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a圖:解放軍占領總統府,宣告了延續22年的國民黨政權的覆滅。15、(1)中共一大;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遵義會議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2)三大改造;改革開放。(3)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4)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取消農業稅;農村合作醫療;對農村中小學寄宿生提供生活補助;中小學生營養餐等等(言之有理,至少寫出兩項方可得2分)【解析】試題分析:(1)本題考查中共成立、遵義會議及其意義。圖1: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開,會議最后一天改在浙江嘉興南湖的一條游船上進行。大會通過了黨的綱領,確定了黨在當時的中心任務,選舉了黨的中央領導機構中央局。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誕生了。她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圖2:1935年1月,黨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集中全力解決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這次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2)本題考查建國以來在民族復興上的成功探索。閱讀材料二可知,“20世紀50年代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指的是三大改造。1956年底,國家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指的是改革開放。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國民經濟保持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現代化建設事業穩步推進,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