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中醫護理方案_第1頁
內科中醫護理方案_第2頁
內科中醫護理方案_第3頁
內科中醫護理方案_第4頁
內科中醫護理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外感發熱(上呼吸道感染)中醫護理方案

一、常見證候要點

(一)風寒束表證: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項強痛,鼻塞聲重,鼻涕清稀,或有咽癢咳嗽,

痰白稀,口不渴,肢節酸痛。舌苔薄白。

(二)風熱犯表證:發熱重,微惡風寒,鼻塞流黃濁涕,身熱有汗或無汗,頭痛,咽痛,口渴

欲飲或有咳嗽痰黃。舌苔薄黃。

(三)暑濕襲表證:惡寒發熱,頭重,胸腹悶脹,惡嘔腹瀉,肢倦神疲,或口中黏膩,渴不多

飲。舌苔白膩。

(四)衛氣同病證:自覺發熱重,煩渴,小便短赤,舌紅苔黃,惡寒或惡風,或高熱寒戰,流

涕,咽癢咽痛,頭痛頭脹,噴嚏。舌紅苔薄黃或黃膩。

二、常見癥狀/證候施護

(一)惡寒、發熱

1.觀察體溫變化及汗出情況。

2.汗出較甚切忌當風,并及時更衣;風寒束表者注意保暖。

3.保持口腔清潔,鼓勵多飲溫開水。

4.遵醫囑物理降溫。

5.遵醫囑刮疼,取合谷、曲池、大椎、太陽、風池等穴。

6.遵醫囑中藥保留灌腸。

7.遵醫囑中藥泡洗。

(二)頭痛

L觀察頭痛部位、性質、程度、伴隨癥狀及持續時間。

2.改變體位時動作要緩慢。

3.遵醫囑穴位按摩,取太陽、印堂、百會、合谷、風池等穴。

4.遵醫囑耳穴貼壓,取神門、皮質下、肺等穴。

(三)咳嗽、咳痰

L觀察咳嗽的性質、程度、持續時間、規律以及痰液的量、顏色、性狀等。

2.咳嗽劇烈時取半臥位。

3.教會有效咳嗽及咳痰方法,翻身拍背。

4.遵醫囑耳穴貼壓,取肺、氣管、神門、下屏尖等穴。

(四)鼻塞、流涕

L觀察鼻塞情況及涕液顏色、性質等。

2.掌握正確的摞涕方法。

3.遵醫囑穴位按摩,鼻塞時按摩迎香、鼻通等穴。

4.遵醫囑耳穴貼壓,取肺、內鼻、外鼻、氣管等穴。

三、中醫特色治療護理

(一)藥物治療

1.內服中藥

(1)辛溫解表劑宜趁熱服,藥后加被安臥或啜服熱稀粥,以助汗出。

(2)辛涼解表劑、化濕解表劑宜偏涼服。

(3)其他詳見附錄lo

2.注射給藥(詳見附錄1)。

3.外用中藥(詳見附錄1)。

(三)特色技術

1.刮疼(詳見附錄2)。

2.中藥保留灌腸(詳見附錄2)。

3.中藥泡洗(詳見附錄2)。

4.穴位按摩(詳見附錄2)。

5.耳穴貼壓(詳見附錄2)。

四、健康指導

(一)生活起居

年老體弱、反復外感者練習太極拳、八段錦等中國傳統養生保健操,以增強體質。

(二)飲食指導

飲食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油膩之品,忌煙酒。

1.風寒束表證:宜食解表散寒的食品,如生姜、蔥白、紅糖等。食療方:紅糖生姜飲等。

2.風熱犯表證:宜食疏風清熱、宣肺化痰的食品,如西瓜汁、草養汁、金銀花茶等。

3.暑濕襲表證:宜食清熱解暑、理氣化濕的食品,如絲瓜、冬瓜、綠豆湯等。

4.衛氣同病證:宜食養陰透熱、益肺生津的食品,如藕汁、梨汁、季莽汁等。

(三)情志調理

1.加強與患者溝通,避免不良情緒。

2.向患者講解本病的發生、發展及轉歸。

五、護理效果評價

附:外感發熱(上呼吸道感染)中醫護理效果評價表

外感發熱(上呼吸道感染)中醫護理效果評價表

醫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數:

患者姓名:性別:年齡:ID:文化程度:納入中醫臨床路徑:是口否口

證候診斷:風寒束表證口風熱犯表證口暑濕襲表證口衛氣同病證口其他:

一、護理效果評價

主要癥狀主要辨證施護方法中醫護理技術護理效果

1.監測體溫口1刮.疼口應用次數:____次,應用時間:______天

惡寒口2.口腔護理口2.中藥保留灌腸口應用次數:一次,應用時間:_______天好口較好口

發熱口3.物理降溫口3.中藥泡洗口應用次數:一次,應用時間:_______天一般口差口

4其.他護理措施:4.其他:____應用次數:一次,應用時間:_______天

1穴.位按摩口應用次數:一次,應用時間:_______天

1.病情觀察口好口較好口

頭痛口2.耳穴貼壓口應用次數:____次,應用時間:______天

2.其他護理措施:一般口差口

3.其他:____應用次數:一次,應用時間:_______天

1.病情觀察口

2,體位護理口

咳嗽口1耳.穴貼壓口應用次數:一次,應用時間:_______天好口較好口

3有.效咳嗽咳痰口

咳痰口2.其他:____應用次數:一次,應用時間:_______天一般口差口

4翻.身拍背口

5.其他護理措施:

1.病情觀察口1穴.位按摩口應用次數:一次,應用時間:_______天

鼻塞口好口較好口

2有.效摞涕口2.耳穴貼壓口應用次數:____次,應用時間:______天

流涕口一般口差口

3.其他護理措施:3.其他:_____應用次數:一次,應用時間:______天

1.

其他:好口較好口

2.

□(請注明)一般口差口

3.

二、護理依從性及滿意度評價

患者對護理的依從性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評價項目

依從部分依從不依從滿意一般不滿意

中刮疹

醫中藥保留灌腸

護中藥泡洗

理穴位按摩

技耳穴貼壓

健康指導///

簽名責任護士簽名:上級護士或護士長簽名:

三、對本病中醫護理方案的評價:實用性強口實用性較強口實用性一般口不實用口

改進意見:

四、評價人(責任護士)姓名:技術職稱:完成日期:護士長簽字:

5

肺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中醫護理方案

(試行)

一、常見證候要點

(一)肺脾氣虛證:咳嗽,喘息,氣短,動則加重;神疲、乏力或自汗;惡風,易

感冒;納呆或食少;胃院脹滿或腹脹或便流;舌體胖大或有齒痕,舌苔薄白或膩。

(二)肺腎氣虛證:喘息,氣短,動則加重;乏力或自汗;易感冒,惡風;腰膝酸

軟,耳鳴,頭昏或面目虛浮;小便頻數、夜尿多,或咳而遺尿;舌質淡、舌苔白。

(三)肺腎氣陰兩虛證:喘息,氣短,動則加重;自汗或乏力;易感冒;腰膝酸軟;

耳鳴,頭昏或頭暈;干咳或少痰、咳嗽不爽;盜汗;手足心熱;舌質淡或紅、舌苔薄少

或花剝。

二、常見癥狀/證候施護

(一)咳嗽、咳痰

1.取舒適體位,指導患者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方法。臥床患者定時翻身拍背,

痰液無力咳出者,予胸部叩擊或振動排痰。

2.遵醫囑耳穴貼壓,取肺、氣管、神門、皮質下等穴。

3.遵醫囑拔火罐,取大椎、定喘、肺俞、風門、膏盲等穴。

4.遵醫囑中藥離子導入,離子導入的部位為背部濕羅音最明顯處。

5.遵醫囑足部中藥泡洗。

6.遵醫囑中藥霧化。

(二)喘息、氣短

1.觀察喘息氣短的程度及有無紫緡,遵醫囑給予氧療,觀察吸氧效果。

6

2.取合適體位,如高枕臥位、半臥位或端坐位,指導采用放松術,如緩慢呼吸、全

身肌肉放松、聽音樂等。

3.指導患者進行呼吸功能鍛煉,常用的鍛煉方式有縮唇呼吸、腹式呼吸等。

4.遵醫囑穴位貼敷,取大椎、定喘、肺俞、脾俞、天突等穴。

5.遵醫囑耳穴貼壓,取交感、心、胸、肺、皮質下等穴。

6.遵醫囑穴位按摩,取列缺、內關、氣海、關元、足三里等穴。

7.遵醫囑艾灸,取大椎、肺俞、命門、足三里、三陰交、氣海等穴,用補法。

(三)自汗、盜汗

1.衣著柔軟、透氣,便于穿脫;汗出時及時擦干汗液、更衣,避免汗出當風。

2.遵醫囑耳穴貼壓,取交感、肺、內分泌、腎上腺等穴。

3.遵醫囑穴位貼敷,取神闕等穴。

(四)腹脹、納呆

1.病室整潔,避免刺激性氣味,咳痰后及時用溫水漱口。

2.順時針按摩腹部10?20分鐘,鼓勵患者適當運動,促進腸蠕動,減輕腹脹。

3.遵醫囑穴位貼敷,取中皖、氣海、關元、神闕等穴。

4.遵醫囑耳穴貼壓,取脾、胃、三焦、胰、交感、神門等穴。

5.遵醫囑穴位按摩,取中脫、足三里等穴。

6.遵醫囑艾灸,取中脫、足三里等穴。

三、中醫特色治療護理

(―)藥物治療

1.內服中藥膏方:宜早晨和晚上睡前空腹溫水調服,服藥期間避免油膩、海鮮、辛

辣之品,戒煙、限酒,忌食蘿卜、忌飲濃茶。感冒、咳嗽痰多或其他急性疾病時應暫停

7

服用。膏方開啟后應冷藏(其他詳見附錄1)。

2.注射給藥(詳見附錄1)

(二)特色技術

1.穴位貼敷(詳見附錄2)。

2.耳穴貼壓(詳見附錄2)。

3.穴位按摩(詳見附錄2)。

4.拔火罐(詳見附錄2)。

5.中藥離子導入(詳見附錄2)。

6.中藥泡洗(詳見附錄2)。

7.艾灸(詳見附錄2)。

8.中藥霧化(詳見附錄2)。

(三)五音療法

宜選用商調、羽調音樂,于15時?19時欣賞《陽春白雪》、《黃河》、《金蛇狂舞》

等曲目可助長肺氣;于7時?H時欣賞《梅花三弄》、《船歌》、《梁祝》等曲目,可促

使腎氣隆盛。

(四)物理治療

1.胸部叩擊(詳見喘病中醫護理方案)。

2.有效咳嗽(詳見喘病中醫護理方案)。

3.振動排痰。

(五)呼吸功能鍛煉

1.縮唇呼吸及腹式呼吸(詳見喘病中醫護理方案)

2.全身呼吸操練習:以縮唇呼氣配合肢體動作為主,吸氣用鼻,呼氣用嘴。第一節:

8

雙手上舉吸氣,放下呼氣,10?20次;第二節:雙手放于身體側面,交替沿體側上移

下滑,10?20次;第三節:雙肘屈曲握拳,交替向斜前方擊拳,出拳吸氣,還原呼氣,

10?20次;第四節:雙腿交替抬起,屈曲90°,抬起吸氣,放下呼氣;第五節:吹懸

掛的小紙球訓練。

四'健康指導

(一)生活起居

L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溫濕度適宜,室內勿擺放鮮花。

2.順應四時,根據氣溫變化,及時增減衣物,勿汗出當風。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期間,

避免去公共場所,防止感受外邪誘發或加重病情。

(二)飲食指導

1.肺脾氣虛證:宜食健脾補肺的食品,如山藥、百合、蕙萩仁、核桃、胡蘿卜、雞

肉等。

2.肺腎氣虛證:宜食補益肺氣、腎氣的食品,如枸杞子、黑芝麻、核桃、木耳、山

藥、杏仁、桂圓、牛肉、豬心、羊肉等。

3.肺腎氣陰兩虛證:宜食益氣養陰的食品,如蓮子、牛乳、蛋類、百合、季養、鮮

藕、雪梨、銀耳、老鴨等。

4.汗出較多者,可多飲淡鹽水,進食含鉀豐富的食物,如橘子、香蕉等;腹脹納呆

者可用山楂、炒麥芽少許代茶飲。

5.飲食宜少量多餐,每餐不宜過飽,以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

為主,烹調方式以燉、蒸、煮為宜,忌食辛辣、煎炸或過甜、過咸之品。

(三)情志調理

1.經常與患者溝通,了解其心理問題,及時予心理疏導。

9

2.采取說理開導、順情解郁、移情易性等方法對患者進行情志護理,并注意充分發

揮患者社會支持系統的作用。

(四)康復指導

1.呼吸功能鍛煉:腹式呼吸、縮唇呼吸和全身呼吸操鍛煉,提高肺活量,改善呼吸

功能。

2.病情較輕者鼓勵下床活動,可每日散步20?30分鐘或打太極拳等。病情較重者

指導其在床上進行翻身、四肢活動等主動運動,或予四肢被動運動,

3.自我按摩印堂、迎香、合谷、內關、足三里、三陰交、涌泉等穴位,以促進氣血

運行,增強體質。

4.進行耐寒訓練,如入秋后開始用涼水洗臉等。

五、護理難點

患者對呼吸功能鍛煉依從性差

解決思路:

1.向患者講解呼吸功能鍛煉對改善肺功能,延緩疾病的進展,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

意義。

2.為患者制定切實可行的鍛煉方案,采取多種指導和教育的方法,使患者易于接受

和掌握。

3.提供病友之間溝通交流的機會,分享鍛煉體會,提高患者鍛煉的信心。

4.定期隨訪,鼓勵堅持鍛煉。

六、護理效果評價

附:肺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中醫護理效果評價表

10

肺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中醫護理效果評價表

醫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數:

患者姓名:性別:年齡:ID:文化程度:納入中醫臨床路徑:是口否口

證候診斷:肺腎氣虛證口肺脾氣虛證口肺腎氣陰兩虛證口其他口

一、護理效果評價

主要癥主要辨證施護方法中醫護理技術護理效果

1.耳穴貼壓口應用次數:一次,應用時間:一天

1.體位口2.拔火罐口應用次數:一次,應用時間:一天

好口較好

咳嗽、咳2.有效咳嗽口3.足部中藥泡洗口應用次數:一次,應用時間:一天

痰3.胸部叩擊口4.中藥離子導入口應用次數:一次,應用時間:一天

一般口差

□4.振動排痰口5.中藥霧化口應用次數:一次,應用時間:一天

5.其他護理措施:6.其他:________應用次數:一次,應用時間:一天

(請注明,下同)

1.體位口1.耳穴貼壓口應用次數:____次,應用時間:____天

好口較好

喘息、氣2.氧療口2.穴位按摩口應用次數:一次,應用時間:一天

短3.呼吸功能鍛煉口3.穴位貼敷口應用次數:一次,應用時間:一天

一般口差

□4.放松術口4.艾灸口應用次數:_____次,應用時間:____天

5.其他護理措施:5.其他:_______應用次數:一次,應用時間:一天

自汗、盜1.耳穴貼壓口應用次數:_____次,應用時間:___天好口較好

1.皮膚護理口2.穴位貼敷口應用次數:_____次,應用時間:___天

汗2.其他護理措施:3.其他:_______應用次數:一次,應用時間:一天一般口差

11

1.口腔清潔口1.耳穴貼壓口應用次數:一次,應用時間:___一

腹脹、納天好口較好

2.腹部按摩口2.穴位貼敷口應用次數:一次,應用時間:___一

呆3.活動指導口3.穴位按摩口應用次數:—次,應用時間:___一

天一般口差

4.飲食指導口4.艾灸口應用次數:—―次,應用時間:-

□天

5.其他護理措施:5.其他:——應用次數:—一次,應用時間:-

其他:1.好口較好

2.□

□(請注

3.一般口差

明)□

二、護理依從性及滿意度評價

患者對護理的依從性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評價項目部分不依部分滿不滿

依從滿意

依從從意意

耳穴貼壓

拔火罐

醫穴位貼敷

護穴位按摩

理中藥離子導入

技中藥霧化

術中藥泡洗

艾灸

12

健康指導///

簽名責任護士簽名:上級護士或護士長簽名:

三、對本病中醫護理方案的評價:實用性強口實用性較強口實用性一般口不實用口

改進意見:

四、評價人(責任護士)姓名:技術職稱:完成日期:護士長簽字:

13

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作期)中醫護理方案

一、常見證候要點

(一)外寒內飲證:受涼后出現頭痛、身痛,發熱畏寒,咳嗽,氣急,喉中痰聲漉

漉,痰色白清稀,胸悶氣憋。舌質淡,苔薄白,脈滑或弦緊。

(二)風熱犯肺證:發熱,惡風或惡熱,頭痛、肢體酸痛,咳嗽咽痛,氣急,痰黃

質稠。舌質紅,苔薄白或黃,脈滑或脈浮數。

(三)痰濁雍肺證:咳嗽喘息,咯唾痰涎,量多色灰白,心胸憋悶,氣短,不得平

臥,皖痞納少。苔白膩,脈弦滑。

(四)肺氣郁閉證:常因情志刺激而誘發,發時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氣憋,胸悶,

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鳴不甚,或無痰聲。平素多憂思抑郁,失眠、心悸。苔薄,脈弦。

二、常見癥狀/證候施護

(一)咳嗽咳痰

L保持病室空氣新鮮、溫濕度適宜,溫度保持在18~22。(2,濕度控制在50%~60%。

減少環境的不良刺激,避免寒冷或干燥空氣、煙塵、花粉及刺激性氣體等。

2.使患者保持舒適體位,咳嗽胸悶者取半臥位或半坐臥位,持續性咳嗽時,可頻飲

溫開水,以減輕咽喉部的刺激。

3.每日清潔口腔2次,保持口腔衛生,有助于預防口腔感染、增進食欲。

4.密切觀察咳嗽的性質、程度、持續時間、規律以及咳痰的顏色、性狀、量及氣味,

有無喘促、發給等伴隨癥狀。

5.加強氣道濕化,痰液粘稠時多飲水,在心腎功能正常的情況下,每天飲水1500

ml以上,必要時遵醫囑行霧化吸入,痰液粘稠無力咳出者可行機械吸痰。

14

6.協助翻身拍背,指導患者掌握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方法。

7.指導患者正確留取痰標本,及時送檢。

8.遵醫囑給予止咳、祛痰藥物,用藥期間注意觀察藥物療效及不良反應。

9.耳穴貼壓(耳穴埋豆):遵醫囑耳穴貼壓(耳穴埋豆),根據病情需要,可選擇

肺、氣管、神門、皮質下等穴位。

10.穴位貼敷:遵醫囑穴位貼敷,三伏天時根據病情需要,可選擇肺俞、膏盲、定

喘、天突等穴位。

11.拔火罐:遵醫囑拔罐療法,根據病情需要,可選擇肺俞、膏盲、定喘、脾俞、

腎俞等穴位。

12.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避免油膩、辛辣刺激及海腥發物。可適當食

用化痰止咳的食療方,如杏仁、梨、陳皮粥等。

(二)喘息氣短

1.保持病室安靜、整潔、空氣流通、溫濕度適宜,避免灰塵、刺激性氣味。

2.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遵醫囑給予吸氧,一般給予鼻導管、低流量、低濃度持

續給氧,1~2L/分鐘,可根據血氣分析結果調整吸氧的方式和濃度,以免引起二氧化碳

潴留,氧療時間每天不少于15小時。

3.根據喘息氣短的程度及伴隨癥狀,取適宜體位,如高枕臥位、半臥位或端坐位,

必要時安置床上桌,以利患者休息;鼓勵患者緩慢深呼吸,以減緩呼吸困難。

4.密切觀察患者喘息氣短的程度、持續時間及有無短期內突然加重的征象,評價缺

氧的程度。觀察有無皮膚紅潤、溫暖多汗、球結膜充血、搏動性頭痛等二氧化碳潴留的

表現。

5.指導患者進行呼吸功能鍛煉,常用的鍛煉方式有縮唇呼吸、腹式呼吸等。

15

6.耳穴貼壓(耳穴埋豆):遵醫囑耳穴貼壓(耳穴埋豆),根據病情需要,可選擇

交感、心、胸、肺、皮質下等穴位。

7.穴位按摩:遵醫囑穴位按摩,根據病情需要,可選擇列缺、內關、氣海、足三里

等穴位。

8.艾灸療法:遵醫囑艾灸療法,根據病情需要,可選擇大椎、肺俞、命門、足三里、

三陰交等穴位。

9.指導患者進食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忌食辛辣、煎炸

之品。

(三)發熱

1.保持病室整潔、安靜,空氣清新流通,溫濕度適宜。

2.體溫37.5C以上者,每6小時測體溫、脈搏、呼吸1次,體溫39.(TC以上者,每

4小時測體溫、脈搏、呼吸1次,或遵醫囑執行。

3.采用溫水擦浴、冰袋等物理降溫措施,患者汗出時,及時協助擦拭和更換衣服、

被服,避免汗出當風。

4.做好口腔護理,鼓勵患者經常漱口,可用金銀花液等漱口,每日飲水220

00mlo

5.飲食以清淡、易消化、富營養為原則。多食新鮮水果和蔬菜,進食清熱生津之品,

如:苦瓜、冬瓜、綠豆、孳養等,忌煎炸、肥膩、辛辣之品。

6.遵醫囑使用發汗解表藥時,密切觀察體溫變化及汗出情況以及藥物不良反應。

7.刮痣療法:感受外邪引起的發熱,遵醫囑刮疼療法,可選擇大椎、風池、肺腌、

脾腌等穴位。

(四)腹脹納呆

16

1.保持病室整潔、空氣流通,避免刺激性氣味,及時傾倒痰液,更換污染被褥、衣

服,以利促進患者食欲。

2.保持口腔清潔,去除口腔異味,咳痰后及時用溫水或漱口液漱口。

3.與患者有效溝通,積極開導,幫助其保持情緒穩定,避免不良情志刺激。

4.鼓勵患者多運動,以促進腸蠕動,減輕腹脹。病情較輕者鼓勵下床活動,可每日

散步20~30分鐘,或打太極拳等。病情較重者指導其在床上進行翻身、四肢活動等主動

運動,或予四肢被動運動,每日順時針按摩腹部10~20分鐘。

5.耳穴貼壓(耳穴埋豆):遵醫囑耳穴貼壓(耳穴埋豆),根據病情需要,可選擇

脾、胃、三焦、胰、膽等穴位。

6.穴位按摩:遵醫囑穴位按摩,根據病情需要,可選擇足三里、中脫、內關等穴位。

7.穴位貼敷:遵醫囑穴位貼敷,根據病情需要,可選擇中脫、氣海、關元、神闕穴

等穴位。

8.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味、甜膩之品,正餐進食量不足時,可安排少量多

餐,避免在餐前和進餐時過多飲水,避免豆類、芋頭、紅薯等產氣食物的攝入。

三、中醫特色治療護理

(―)藥物治療

1.內服中藥(中藥湯劑、中成藥)(詳見附錄1)

2.中藥靜脈給藥(詳見附錄1)

(二)特色技術

1.穴位貼敷(詳見附錄2)

2.耳穴貼壓(耳穴埋豆)(詳見附錄2)

3.中藥熏蒸(詳見附錄2)

17

4.穴位按摩(詳見附錄2)

5.艾灸(詳見附錄2)

6.中藥泡洗(詳見附錄2)

7.拔火罐(詳見附錄2)

8.中藥離子導入(詳見附錄2)

9.霧化吸入:遵醫囑用藥,給予超聲霧化吸入治療,每日2次,每次15~20分鐘。

(三)物理治療

1.抹胸拍肺:兩手交替由一側肩部由上至下呈斜線抹至另側肋下角部,各重復10

次。兩手自兩側肺尖部開始沿胸廓自上而下拍打各10次。注意事項:拍肺力度適中。

2.胸部叩擊:患者側臥位或在他人協助下取坐位,叩擊者兩手手指彎曲并攏,使掌

側呈杯狀,以手腕力量,從肺底自下而上、由外向內、迅速而有節律地叩擊胸壁。每一

肺葉叩擊1~3分鐘,每分鐘叩擊120~180次,叩擊時發出一種空而深的拍擊音則表明叩

擊手法正確。注意事項:①叩擊前聽診評估;②用單層薄布覆蓋叩擊部位;③叩擊時避

開乳房、心臟、骨突部位及衣服拉鏈、紐扣等處;④叩擊力量應適中,宜在餐后2小時

至餐前30分鐘完成。

3.有效咳嗽:指導患者盡可能采用坐位,先進行深而慢的腹式呼吸5?6次,然后

深吸氣至膈肌完全下降,屏氣3~5秒,繼而縮唇,緩慢的經口將肺內氣體呼出,再深吸

一口氣屏氣3~5秒,身體前傾,從胸腔進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咳嗽時同時收縮腹

肌,或用手按壓上腹部,幫助痰液咳出。注意事項:①不宜在空腹、飽餐時進行,宜在

飯后1~2小時進行為宜;②有效咳嗽時,可讓患者懷抱枕頭。

18

4.振動排痰:可采用振動排痰機每日治療2~4次,每次15~20分鐘。注意事項:①

不宜在飽餐時進行,宜在餐前或餐后1~2小時為宜;②叩擊頭應避開胃腸、心臟,脊柱

等部位。③建議使用一次性紙制叩擊頭罩,避免交叉感染。

(四)呼吸功能鍛煉

1.腹式呼吸:患者取立位、坐位或平臥位,兩膝半屈或膝下墊小枕,使腹肌放松。

一手放于腹部,一手放于胸部,用鼻緩慢吸氣時膈肌最大幅度下降,腹肌松弛,腹部手

感向上抬起,胸部手在原位不動,抑制胸廓運動;呼氣時腹肌收縮幫助膈肌松弛,膈肌

隨腹腔內壓增加而上抬,增加呼氣潮氣量。同時可配合縮唇呼氣法,每天進行鍛煉,時

間由短到長,逐漸習慣于平穩而緩慢的腹式呼吸。

2.縮唇呼吸:患者閉嘴經鼻吸氣,然后通過縮唇(吹口哨樣)緩慢呼氣,同時收縮

腹部,吸氣和呼氣時間比為1:2或1:3,盡量深吸慢呼,每分鐘呼吸7~8次,每次10

~20分鐘,每日鍛煉2次。

3.呼吸操(坐式呼吸操):坐于椅上或床邊,雙手握拳,肘關節屈伸4?8次,屈

吸伸呼;平靜深呼吸4~8次;展臂吸氣,抱胸呼氣4~8次;雙膝交替屈伸4~8次,伸

吸屈呼;雙手抱單膝時吸氣,壓胸時呼氣,左右交替4~8次;雙手分別搭同側肩,上身

左右旋轉4~8次,旋吸復呼。

4.注意事項:①呼吸功能鍛練時,全身肌肉要放松,節奏要自然輕松,動作由慢而

快。②呼吸功能鍛練不可操之過急,要長期堅持鍛練。③呼吸功能鍛練不宜空腹及飽餐

時進行,宜在飯后1~2小時進行為宜。④呼吸操一般每日練習2~3次,每次5~10分鐘,

根據個人病情進行,以患者不感到疲勞為宜。

四、健康指導

(-)生活起居指導

19

1.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流通,溫濕度適宜。指導患者戒煙,室內勿放鮮花等可能引起

過敏的物品,避免花粉及刺激性氣體的吸入。

2.在寒冷季節或氣候轉變時,及時增減衣物,勿汗出當風,在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期

間,盡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避免感受外邪誘發或加重病情。

3.勞逸結合,起居有常,保證充分的休息和睡眠,病情加重時減少活動量。

4.經常做深呼吸,腹式呼吸和縮唇呼氣聯合應用,提高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

5.自我保健鍛煉

(1)步行:每日步行500~1500米,運動量由小到大。開始時,可用自己習慣的中

速步行,以后可采用中速一快速一慢速的程序步行。

(2)按摩保健穴位:經常按摩睛明、迎香、頰車、合谷、內關、足三里、腎俞、

三陰交等。

(3)足底按摩:取腎、輸尿管、膀胱、肺、喉、氣管、腎上腺等反射區,每個反

射區按摩3分鐘,每日3次。

(4)叩齒保健:指導患者叩齒,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3分鐘左右。叩齒時可用

雙手指有節律的搓雙側耳孔,提拉雙耳廓直到發熱為止。

(5)傳統養生操:可選擇五禽戲、太極拳或八段錦,每周進行3次以上,每次15

分鐘。

(二)飲食指導

1.飲食以高熱量、高蛋白和高維生素為宜,并補充適量無機鹽,同時避免攝

入過多碳水化合物及易產氣食物。多吃綠葉蔬菜及水果,食物烹飪以蒸、煮為宜,食物

宜軟爛,以利于消化吸收,同時忌辛辣、肥膩、過甜、過咸及煎炸之品。

2.外寒內飲證:宜進食疏風散寒、宣肺止咳的食物,如紫蘇粥、白果煲雞等。

20

3.風熱犯肺證:宜進食疏風清熱、宣肺化痰的食物,如金銀花茶。

4.痰濁雍肺證:宜進食清肺化痰、理氣止咳的食物,如雪梨銀耳百合湯等。

5.肺氣郁閉證:宜進食開郁宣肺、降氣平喘的食物,如杏仁粥、蘿卜生姜汁等。

(三)情志調理

1.本病纏綿難愈,患者精神負擔較重,常易出現焦慮、抑郁等情緒,責任護士多與

患者溝通,了解其心理狀態,及時予以心理疏導。

2.責任護士應主動介紹疾病知識,使患者了解引起肺脹病的原因和轉歸,指導排痰

和呼吸功能鍛煉,鼓勵患者積極防治,消除消極悲觀態度及焦慮情緒,克服對疾病的恐

懼心理,改善其治療依從性。

3.鼓勵病友間多溝通交流防治疾病的經驗,指導患者學會自我排解煩惱及憂愁,通

過適當運動,音樂欣賞、書法繪畫等移情易性,保持樂觀開朗情緒,避免憂思惱怒對人

體的不利影響。

4.鼓勵家屬多陪伴患者,給予患者情感支持,增強其治療疾病的信心。

五、護理難點

患者對呼吸功能鍛煉的配合及依從性較差

患者年齡較大,對呼吸功能鍛煉的方法較難掌握;同時對鍛煉效果期望過高,但實

際效果并非立竿見影,故容易失去堅持鍛煉的信心。

解決思路:

1.向患者講解疾病的發生、發展及轉歸,使患者了解呼吸功能鍛煉的重

要性和必要性。

2.護士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制訂切實可行的呼吸功能鍛

煉方案。

21

3.采用多種教育方法,理論與實踐結合進行呼吸功能鍛煉指導,使患者易于接受和

理解。

4.鼓勵病友間溝通、交流,爭取親友等社會支持,提高患者訓練的信心。

六'護理效果評價

附: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作期)中醫護理效果評價表

22

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作期)中醫護理效果評價表

醫院:患者姓名:性別:年齡:ID:文化程度:入院日期:

證候診斷:外寒內飲證口風熱犯肺證口痰濁雍肺證口肺氣郁閉證口其他:

一、護理效果評價

主要癥狀主要辨證施護方法中醫護理技術護理效果

1體.位口

1耳.穴貼壓口應用次數:次,應用時間:______天好□

2.有效咳痰/深呼吸口

2.穴位貼敷口應用次數:次應用時間:______天好□

咳嗽/咳痰3.口腔護理口

3.拔火罐口應用次數:一次,應用時間:______天般□

□4.氣道濕化口

4.其他:—應用次數:一次,應用時間:_______天差□

5翻.身拍背口________次數/天

(請注明,下同)

6.其他護理措施:

1體.位口

2.氧療口(方案中無)

1耳.穴貼壓口應用次數:____次,應用時間:____天好

3.活動口(方案中無)

喘息/氣短2.穴位按摩口應用次數:一次,應用時間:______天□較好口

2緩.慢深呼吸口

□3.艾灸口應用次數:一次,應用時間:______天一般

4縮.唇/腹式呼吸訓練口

4.其他:______應用次數:一次,應用時間:_______天口差口

5.情志護理口(方案中無)

6其.他護理措施:

1.監測體溫口

好口

2.物理降溫口

發熱1刮.疹口應用次數:次,應用時間:______天較好口

3.口腔護理口

□2.其他:______應用次數:一次,應用時間:_______天一般口

4.皮膚護理口

差口

5其.他護理措施:

23

1.口腔清潔口

1.耳穴貼壓口應用次數:次,應用時間:天好口

2.情志護理口

腹脹/納呆2.穴位按摩口應用次數:次,應用時間:天較好口

3.運動指導口

□3.穴位貼敷口應用次數:次,應用時間:天一般口

4.飲食調護

4.其他:—應用次數:一次,應用時間:一天差口

5.其他護理措施:

好口

其他:1.

較好口

□(請2.

一般口

注明)3.

差匚

二、護理依從性及滿意度評價

患者對護理的依從性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評價項目

依從部分依從不依從滿意一般不滿意

耳穴貼壓(耳穴埋豆)

艾灸療法

拔罐療法

穴位貼敷

中醫護理

穴位按摩

技術

中藥熏蒸

中藥足浴

霧化吸入

中藥離子導入

24

健康指導///

簽名責任護士簽名:上級護士或護士長簽名:

三、對本病中醫護理方案的評價:實用性強口實用性較強口實用性一般口不實用口

改進意見:

四、評價人(責任護士)姓名技術職稱護士長簽字:

25

哮病(支氣管哮喘)中醫護理方案

一、常見證候要點

(一)發作期(病期診斷中屬急性發作期和部分慢性持續期患者)

L風哮:時發時止,發時喉中哮鳴有聲,反復發作,止時又如常人,發病前

多有鼻癢、咽癢、噴嚏、咳嗽等癥。舌淡苔白。

2.寒哮:喉中哮鳴如水雞聲,呼吸急促,喘憋氣逆,痰多、色白多泡沫,易

咯,口不渴或渴喜熱飲,惡寒,天冷或受寒易發。肢冷,面色青晦。舌苔白滑。

3.熱哮:喉中痰鳴如吼,咯痰黃稠,胸悶,氣喘息粗,甚則鼻翼煽動,煩躁

不安,發熱口渴,或咳吐膿血腥臭痰,胸痛,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

4.虛哮:喉中哮鳴如鼾,聲低,氣短息促,動則喘甚,發作頻繁,甚至持續

喘哮,咳痰無力。舌質淡或偏紅,或紫暗。

(二)緩解期(病期診斷中屬緩解期和部分慢性持續期患者)

L肺脾氣虛證:氣短聲低,喉中時有輕度哮鳴,痰多質稀,色白,自汗,怕

風,常易感冒,倦怠乏力,食少便澹,舌質淡,苔白。

2.肺腎兩虛證:氣短息促,動則為甚,吸氣不利,咳痰質黏起沫,腦轉耳鳴,

腰膝酸軟,心慌,不耐勞累,或五心煩熱,額紅,口干,舌質紅,少苔,脈細數;

或畏寒肢冷,面色蒼白,舌苔淡白,質胖。

二、常見癥狀/證候施護

(一)喘息哮鳴

1.觀察呼吸頻率、節律、深淺,發作持續時間,發現異常應及時報告醫師。

2.取適宜體位,可高枕臥位、半臥位或端坐位。

3.遵醫囑耳穴貼壓,取平喘、肺、腎上腺、交感等穴。

4.遵醫囑穴位按摩,取中府、云門、孔最、膻中等穴。

5.遵醫囑拔火罐,取肺俞、膏肓、定喘等穴。

6.遵醫囑穴位貼敷,取肺俞、天突、天樞、定喘等穴,三伏貼效果尤甚。

7.遵醫囑中藥泡洗。

26

8.遵醫囑中藥離子導入。

(二)咳嗽咳痰

1.觀察咳嗽的性質、程度、持續時間、規律以及咳痰的量、顏色、性狀。

2.咳嗽胸悶者取半坐臥位。

3.持續性咳嗽時,可頻飲溫開水。

4.做深呼吸訓練,采用有效咳嗽、翻身拍背、胸背部叩擊或使用設備進行排

痰等方法。

5.保持口腔清潔。

6.遵醫囑耳穴貼壓,取肺、氣管、神門、皮質下、大腸等穴。

7.遵醫囑拔火罐,取肺俞、膏盲、定喘、脾俞、腎俞等穴。

8.遵醫囑穴位貼敷,取肺俞、膏盲、定喘、天突等穴。

9.遵醫囑穴位按摩,取肺俞、膻中、中府、云門、孔最等穴。

(三)胸悶

1.觀察胸悶的性質、持續時間、誘發因素及伴隨癥狀等。

2.協助患者變換舒適體位。

3.遵醫囑穴位按摩,取膻中等穴。

4.遵醫囑耳穴貼壓,取心、胸、神門、小腸、皮質下等穴。

三、中醫特色治療護理

(一)藥物治療

1.內服中藥。

(1)寒哮證服用中藥湯劑宜熱服,熱哮證宜偏涼服。補虛湯藥宜溫服。服

用含麻黃的中藥時,注意觀察患者汗出及生命體征變化情況。

(2)其他詳見附錄lo

2.注射給藥(詳見附錄1)。

3.外用中藥(詳見附錄1)。

4.用藥注意事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