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湘教版八年級上冊地理2.2中國的氣候教案
本節內容對于八年級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學習困難,特別是對中國氣溫和降水特征的形
成原因、雨帶的推移、氣候對生產生活的影響等方面的分析,需要學生具備較扎實的基礎知
識和嚴密的邏輯思維。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如能采用設置情境、協作活動、引導探究的“情
境一互動”式的教學方式,即創設問題情境、自主(合作)探究、實踐應用、總結質疑(見
下圖),就可以有效調動學生依據已有知識和經驗主動地探究問題。
創設問題情境一?自主〈合作〉探究一?實踐應用一?總結質疑
IIII
激發興趣發現規律鞏固新知歸納概括
新課導入:
方案:
圖片導入:出示哈爾濱的冰雕展和廣州的花卉展圖片。請學生觀察這一組圖片,回答:
它們分別在哪里舉行?什么時間舉行?(學生回答)相同的時間,廣州和哈爾濱卻舉辦了兩
種不同的展覽,這說明了什么問題呢?(兩地的氣候差異很大)
轉承:經過上述思考,同學們或許對我國的氣候有了一個初步印象,但要真正了解我國
氣候的具體特征,還需要我們對“中國的氣候”這節內容進行更深入的學習。
【氣候復雜多樣】
氣候復雜多樣是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教材從氣溫、溫度帶、降水、干濕地區、主
要氣候類型等5個方面進行了介紹,教學內容較多。在教學處理中,一定要用好“中國1
月平均氣溫分布”、“中國7月平均氣溫分布”、“中國溫度帶的劃分”、“中國年降水量分布”、
“中國干濕地區的劃分”、“中國主要氣候類型分布”等6幅分布圖和“中國4個城市降水
量逐月分配”圖,指導學生以這些地理圖像為信息載體,完成相關“活動”中的任務。
教學活動:
引導學生閱讀“中國1月平均氣溫分布”、“中國7月平均氣溫分布”,完成P.33“活動”。
1.指導學生讀“中國1月平均氣溫分布”圖,思考并回答下列任務:
(1)找出我國1月平均氣溫最低和最高的區域,兩地氣溫相差多少?(讓學生對“冬
季我國南北氣溫差異大”形成感性認識)為什么會產生這么大的差異?(學生閱讀P.32“中
國冬季南北氣溫差異大的原因”材料,從影響氣溫的因素入手,引導學生分析這一現象的成
因)
(2)讓學生在“中國1月平均氣溫分布”圖中勾畫出1月等溫線,看一看它與哪
些重要地理事物的分布大致吻合,觀察我國東部地區等溫線的延伸方向有什么特點。
在學生完成上述“活動”后,教師講解:除山地外,我國1月等溫線大體與緯線平行,
氣溫最低值出現在黑龍江省北端的漠河。1月0℃等溫線大致東起淮河,經秦嶺至105°E
第1頁共6頁
處,沿四川盆地西緣折向西南,穿過橫斷山脈到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從“中國1月平均氣溫
分布”圖上來看,臺灣島南部和海南島的氣溫在16℃以上,黑龍江省北部和內蒙古自治區
東北部氣溫低于-24℃,南北溫差在4(TC以上(實際溫差約50℃)。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很大,
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南北緯度位置的差異是形成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的主要原因。冬季,
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北方緯度高,正午太陽高度角小,且白晝時間短,所得太陽光熱少。
而南方則相反,所得太陽光熱多;二是冬季風的活動加劇了我國冬季南北氣溫差異。冬季風
發源于高緯度的大陸內部(蒙古、西伯利亞一帶),寒冷干燥,而我國北方緊鄰冬季風的發
源地,受冬季風影響時間長、強度大,故加劇了冬季北方的嚴寒,南方則由于重重山嶺的阻
擋,冬季風勢力逐漸減弱,降溫幅度不大(云貴高原、青藏高原、海南島、臺灣島等地難以
受冬季風影響)。
歸納得出基本的結論一一冬季等溫線分布密集,南北溫差大。
2.指導學生閱讀“中國7月平均氣溫分布”圖,思考并回答下列任務:
(1)黑龍江省北部和海南島南部的氣溫各約多少度?兩地氣溫相差多少度?這說明了
什么問題?
(2)7月份,全國平均氣溫最低的地方在哪里?為什么?
(3)與“1月平均氣溫分布”圖相比,圖中等溫線分布的疏密程度和走向有何不同?
在學生完成上述“活動”后,教師講解:7月,黑龍江省北部的氣溫約20℃,南方一大
片區域的氣溫約28℃,南北溫差約夏季南北普遍高溫的主要原因是北方雖然太陽高度
較低,但白晝時間長(日照時間長);而南方地區雖然太陽高度較大,但白晝時間相對較短,
陰雨天氣相對較多,南北方向上獲得的太陽輻射差異不大。青藏高原因地勢高,成為我國夏
季氣溫最低的地方。7月,東部地區等溫線的走向與海岸線大體平行,說明東部地區氣溫受
來自海洋的夏季風影響明顯。
歸納得出基本的結論一一夏季普遍高溫,南北溫差小。高溫中心出現在內陸閉塞的盆地
(吐魯番盆地),低溫中心則出現在青藏高原。
3.學生討論完成教材P.33“活動”3。(學生鞏固所學知識)
過渡:從上面的學習中,我們可以明顯地感覺到我國的氣溫分布在空間上和時間上有著
明顯差異,說明了我國境內的熱量分布存在十分明顯的差異,并影響著各地農作物的生長狀
況。在氣候上,以活動積溫為指標,可以將我國劃分為不同的溫度帶。
教學活動:
4.概念解讀:活動積溫一一把一年中》10℃持續期內的日平均氣溫累加起來,得到的
溫度總和。(這一溫度條件下大多數農作物活躍生長)
5.指導學生閱讀“中國溫度帶的劃分”圖和“各溫度帶的活動積溫、作物熟制和主要
作物”表,思考并完成下列任務:
(1)溫度帶劃分的標準是什么?我國自北向南劃分為幾個溫度帶?
第2頁共6頁
(2)將各溫度帶的作物熟制填注在圖中相應的位置上,說出各溫度帶的主要農作物。
(重點關注春小麥、冬小麥的分布,講清原因,因為在以后的學習中,學生容易混淆這兩種
作物的分布)
(3)用彩色筆描繪各溫度帶的界線,看一看各溫度帶與主要地形區、省級行政區域單
位的關系。
說明:通過讀圖、填圖,以加深對溫度帶空間分布的了解,以及對溫度帶劃分依據的理
解。有關積溫和作物熟制的關系,教學中要求學生了解積溫與農業生產的密切關系,但并不
要求記住積溫的數值。
過渡:
我們知道了我國冬、夏季節的氣溫差異,那么,中國氣候的另一個重要指標一一降水量
是否也同樣具有這些特點呢?請同學們閱讀P.35“中國年降水量分布”圖,看一看我國降
水在空間分布上存在著怎樣的差異。
關于我國降水量的分布和干濕地區的教學,應要求學生閱讀'‘中國年降水分布”圖和“中
國干濕地區的劃分”圖,以培養學生閱讀和分析氣候圖的能力。為了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有條件的學??梢赃\用多媒體展示中國不同區域典型的傳統民居(降水量的多少會反映在房
屋建筑形態上:屋頂南尖北平),引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
教學活動:
1.指導學生閱讀和分析“中國年降水量分布”圖,完成下列學習任務:
(1)在圖中勾畫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線,看一看它們大致經過的地
方。(800毫米等降水量線大致與秦嶺一淮河線平行,秦嶺一淮河以北大都少于800毫米,
但長白山地區可達800~1000毫米;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大致與夏季風影響所及的界限相
當;西北內陸地區除新疆西北部外,大多不足200毫米)
(2)找出我國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我國降水多的地方是臺灣山脈的東側和喜馬拉
雅山的東南坡,年降水量都在3000毫米以上。臺灣火燒寮多年平均降水量為6557.8毫米,
1912年的最高紀錄達8409毫米。降水少的地方是塔里木盆地,柴達木盆地西北邊緣許多
地區的年降水量也在20毫米以下,成為全國的干旱中心,其中吐魯番盆地中的托克遜,多
年平均降水量僅5.9毫米,是我國降水最少的地方)
(3)我國年降水量在空間分布上有什么規律?
歸納得出基本的結論一一我國年降水量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2.指導學生閱讀和分析“中國4個城市降水量逐月分配”圖,完成P.36“活動”:
(1)比較廣州、武漢、烏魯木齊3個城市年降水量的大小,說出它們大致反映了中國
降水怎樣的空間分布趨勢。(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少)
(2)看一看廣州、武漢、哈爾濱3個城市年降水量的季節變化,說一說它們大致反映
了中國降水怎樣的季節分配規律。(3個城市總體上呈現出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勻:降水集中
第3頁共6頁
在夏季)
教學說明:對于我國降水時空分布規律的學習,此處只要求學生掌握規律即可,至于其
形成原因可在“季風氣候顯著”的教學中展開,在此留下伏筆:從空間上看,為什么我國降
水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少呢?從時間上看,為什么大部分地區的降水集中在夏季
呢?
3.指導學生讀“中國干濕地區的劃分”圖和“中國干濕地區的分布及其天然植被”的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學習任務:
(1)干濕地區的劃分依據是什么?(干燥程度一一區域內降水量與蒸發量的關系:降
水量大于蒸發量,氣候濕潤;反之,氣候干旱)
(2)在“中國干濕地區的劃分”圖上找出不同干濕地區的分界線,看一看這些界線分
別與哪些年等降水量線大體一致。(對應P.38“活動”1要求:濕潤地區與半濕潤地區的界
線一一800毫米年等降水量;半濕潤地區與半干旱地區的界線一一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
半干旱地區與干旱地區的界線一一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
(3)用彩筆描繪各干濕地區的界線,觀察干濕地區與主要地形區、省級行政區域單位
的關系,說出不同干濕地區的天然植被類型。
教學說明:在“干濕地區”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先讓學生搞清楚各地
干濕狀況同降水量和蒸發量的關系。指導學生將中國地形分布圖、年降水量分布圖與干濕地
區的劃分圖結合在一起閱讀,落實干濕地區劃分的空間范圍,尤其要注意東北大興安嶺、小
興安嶺和長白山等地所屬的干濕地區類型。引導學生認識干濕地區、植被類型和農牧業生產
三者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不同的干濕狀況下呈現出不同的植被類型,人類農業生產活動的
方式(農、牧業)也不同。
4.指導學生閱讀和分析“中國主要氣候類型分布”圖,完成下列學習任務:
(1)我國有哪些主要氣候類型?在分布上有何特征?(5種主要氣候類型:熱帶季風
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和高山高原氣候。季風氣候分布在
東部地區,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分布西北內陸地區,高山高原氣候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和一
些高山地區)
(2)勾畫出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看一看它與哪些重要地理事物
的分布大致吻合。(秦嶺一淮河線)
(3)指導學生歸納出“氣候復雜多樣”這一特征。
五個溫度帶
四類干濕地區
五種氣候類型
第4頁共6頁
教學說明:對于“氣候復雜多樣”的歸納與評價,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回憶我國的溫度帶
和干濕地區,回憶過程中要注意秦嶺一淮河這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或從影響氣候的因素
進行分析:由于我國領土跨緯度廣,有多種多樣的溫度帶;領土距海遠近不同,有多種多樣
的干濕地區;地勢高低懸殊,地形多樣,更增加了氣候的復雜多樣性)復雜多樣的氣候條件,
有利于多種生物的繁殖生長,使我國動植物資源比較豐富;復雜多樣的氣候條件,為綜合發
展多種農業、栽培各種林木、實行多種農作制度、開展多種經營提供了優越的氣候條件;復
雜多樣的氣候條件,有利于社會生活的豐富多彩,形成我國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活動:完成教材P.38?39“活動”2、3。
【季風氣候顯著】
導入:
方案:
古詩引入:王之渙在《涼州詞》中寫到“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意思是
玉門關外楊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風不度所造成的。那么春風又指的是什么呢?春風為什么
不能度過玉門關呢?
教學活動:
季風氣候顯著,是中國氣候的另一個主要特征。由于學生已經學習過季風氣候的特點,
因而課文中沒有詳述。在教學活動的處理上,應著重把握好以下幾方面:
1.指導學生讀“中國的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圖,搞清楚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范圍。季
風區是指夏季風影響明顯的區域,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界線為大興安嶺一陰山一賀蘭山一巴
顏喀拉山脈一唐古拉山脈一岡底斯山脈一線。(若用方案③引入,可在此處加以回應:“春風
不度玉門關”中的“春風”是指夏季風,因為玉門關位于這條界限以西,屬于非季風區,關
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風的滋潤)
2.鞏固性活動:在世界地理的學習中,學生對季風氣候已有比較詳細的了解,在此可
以以中國為區域背景,對“冬季風和夏季風的形成”開展鞏固性學習活動:冬季為什么吹偏
北風?夏季為什么吹偏南風?學生通過對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的分析,可以得出結論。
3.探究活動:夏季風對中國的影響。首先,學生回顧我國降水的時空分布規律一一降
水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然后,教師提問:影響我國
降水時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它與我國的水旱災害多發有何聯系?
活動步驟如下:
(1)我國的降水主要是冬季風帶來的還是夏季風帶來的?(指導學生閱讀教材P.40
正文內容和圖2-30,感悟到:夏季風從印度洋和太平洋吹向大陸,帶來充足的海洋水汽,
使我國夏季濕熱多雨;而冬季風發源于大陸內陸,水汽少,因而干冷多風)
(2)春、秋季作為冬、夏季的過渡季節,為什么天氣多變?(冷、暖氣流交換頻繁,
第5頁共6頁
易造成天氣多變)
(3)為什么中國的降水集中在夏季?南、北方又有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中國傳媒廣告產業經營風險與投資前景盈利性規劃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個人防護(PPE)標志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不銹鋼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風險預測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不孕療法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三級??漆t院行業市場發展前瞻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一次性使用口罩行業發展分析及發展前景與趨勢預測研究報告
- 藝術培訓學校勞務合同
- 自動駕駛汽車租賃合同
- 美妝品牌產品代理銷售合同
- 新能源車輛購買及維護服務合同
- “條令條例學習月”主題授課課件
- 海洋生態環境監測技術-全面剖析
- 2024年湖北省中學教師招聘考試真題
- 衛星科普知識
- 檔案管理實務與技能試題及答案2024
- 北京市朝陽區2025屆高三一模質量檢測一 語文試題(含答案)
- 新教材高中生物選擇性必修2課件:1 2 種群數量的變化(人教版)
- 車輛租賃服務保障計劃
-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全套教學課件
- 《敖丙》幼兒園小學少兒美術教育繪畫課件創意教程教案
- 高職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