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缺失_第1頁
家庭教育的缺失_第2頁
家庭教育的缺失_第3頁
家庭教育的缺失_第4頁
家庭教育的缺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家庭教育的缺失,學校教育的艱辛銅仁市南長城小學劉芬芬國學經典《三字經》中有曰“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古之圣賢明確了一個孩子在成長中,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責任。然而如今的教育,何止是師之惰,只要學生的行為習慣或者學習成績不好,似乎社會指向的“教育失職”就是教育工作者。從教十二年,我心中對于教育有了越來越多的疑問。教育到底是什么?如今的教育有多少時間是面向學生的?教育中教師的位置,教師的責任是什么?學生的本位是什么?怎樣站在教師的角度來看社會、看教育、看學生的家庭環境對教育的影響深度?怎樣站在學生的角度看社會、看學校、看教師,看自己生活的家庭?怎樣站在學生家長的角度看教育,看教師,看待自己的孩子成長以及他們的美好未來?帶著一系列的疑問,我站在小學教師的位置上審視。作為學生的人生驛站,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從嬰兒到幼兒,從幼兒到兒童,從幼兒園到小學才來到我們小學的學生。因此,當我們接納這些學生時,他們已經不是一張白紙了,因此,我認為學校教育的基礎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同時也離不開家庭教育。然而,在多年的教學中,于閑暇時與同事們探討問題學生時,我們更多的感到了無奈,感悟到教育之艱辛,與家庭教育實在難脫干系。反觀學生的成長歷程,從他們開始模仿就已經開始學習了,家庭中每個成員就是他的第一任教師。復雜的家庭關系對孩子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獨生子女家庭中,祖父母一代人對孫輩的愛偏離了教育的本位,父母對子女的管教也是能不產生矛盾就將就將就的意識趨于嚴重。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要什么就必須得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從小就養成唯我獨尊,自私自利,好強霸道的性格。進入幼兒園除了簡單的知識學習,性格上仍會以不懂事得以“深造”,至進入小學已然是根深蒂固。一位同事告訴我一個真實案例:她在曾經教書的學校新收一批學生時,一家長特意給她強調:“我家的小孩是用來傳宗接代的,他在學校的學習能學多少是多少,老師請你不要逼他!”雖能理解孩子的寶貴,但面對這樣的家庭觀念,我實在不明白該家長送孩子來學校有何意義。更有一類學生家庭教育缺失為父母造成。離婚率的升高,留守兒童的名稱,對孩子也是一個不堪承受的重擔。孩子在殘缺的家庭中,在隔代教育家庭的教育模式下,隨意,無所謂,無上進心,學習成績差,染上社會不良習慣等等心理健康問題在這個群體中日益凸顯。這樣的家庭在社會中太多,而學校面對的就是這些隨時會出事的不健全家庭。就拿我之前所教年級的一個學生家庭為例,由于從小留在爺爺奶奶身邊,老人不懂得孩子對父愛和母愛的向往,不懂得和孩子溝通,導致孩子較為自閉,不喜歡和人說話,甚至對父母的存有怨恨。他的父母發現孩子與自己不親近,決定不再出外打工,想要彌補孩子,但是這個孩子始終不愿意和他們生活在一起,常常偷跑回鄉下爺爺奶奶家,情緒極為抵觸。即使有時在老師的勸說下回到家中,都不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