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泡沫經濟及其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啟示_第1頁
日本的泡沫經濟及其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啟示_第2頁
日本的泡沫經濟及其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啟示_第3頁
日本的泡沫經濟及其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啟示_第4頁
日本的泡沫經濟及其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啟示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容摘要20世紀80年代后半期到90年代初,日本發生了其經濟史上最嚴重的泡沫經濟,給日本經濟帶來了長久的、深刻的影響。本文認為,日本泡沫經濟的發生及影響都有其復雜的原因,可以說日本泡沫經濟的發生既包含泡沫經濟發生的普遍性特征,又有其復雜的特殊性特征。日本泡沫經濟源于過度投機,政府的政策失誤對泡沫經濟的發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造成了虛擬經濟膨脹和虛假繁榮。然而,泡沫必定破裂并嚴重影響了日本經濟的開展。本文對日本的泡沫經濟發生背景、膨脹、崩潰及影響進行了分析,進而提出了日本泡沫經濟對我國經濟開展的啟示。關鍵詞:日本、泡沫經濟、日元升值、虛擬經濟、啟示ABSTRACT20thcentury,halfofthe80'searly90's,theJapanesehavetakenplaceinthehistoryofitsworsteconomicbubbleeconomy,totheJapaneseeconomyhasalongandprofoundinfluence.ThispaperarguesthatJapan'sbubbleeconomyhasitsplaceandtheimpactofcomplicatedreasons,canbesaidthattheoccurrenceoftheJapanesebubbleeconomybubbleeconomyincludesboththeuniversalfeaturesofplace,hasitscomplicatedspecialfeatures.Japan'sbubbleeconomyfromexcessivespeculation,theGovernment'spolicyfailuresontheoccurrenceofthebubbleeconomyplayedaroleinfuelingtheeffectofthemanyfactorscausingtheexpansionofthevirtualeconomyandafalseprosperity.However,thebubblewillburstandaseriousimpactonJapan'seconomicdevelopment.ThisoccurredonthebackgroundofJapan'sbubbleeconomy,swelling,collapseandimpactanalysis,andtomaketheJapanesebubbleeconomyofthecountry'seconomicdevelopmentinChina.KEYWORDS:Japan,TheBubbleEconomy,TheYenAppreciation,VirtualEconomy,Enlightenment正文目錄第一章引言……………………….1第一節選題背景和意義…………...1第二節國內外相關研究…………...1第二章泡沫經濟概述…………...3第一節泡沫經濟的歷史與分類…………………..3第二節泡沫經濟形成的兩個重要原因…………...4一、宏觀環境寬松,有炒作的資金來源………4二、社會對泡沫經濟的形成和開展缺乏約束機制……………4第三章日本泡沫經濟產生的原因和開展過程…………....5第一節日本泡沫經濟產生的原因………………...5一、《廣場協議》的簽訂——日元升值………5二、國內產生大量的過剩資本…………………5三、金融自由化過度……………6四、平成景氣——政府判斷失誤………………8第二節日本泡沫經濟的開展過程………………...9一、虛擬經濟與泡沫經濟………9二、日本虛擬經濟的迅速開展…………………9三、股價暴漲和地價暴漲及其原因………..…10第四章日本泡沫經濟的破裂及其影響……12第一節日本泡沫經濟的破裂………………...…..12第二節日本泡沫經濟破裂的影響……………….12一、日本資產價格的嚴重縮水………………..13二、不良債權增加,銀行大量破產…………..13三、泡沫崩潰后的“三過剩”………………..14四、日本經濟陷入長期停滯…………………..15第五章日本泡沫經濟對中國經濟開展的啟示……..…….16第一節對中國經濟開展的啟示………………….16一、充分認清經濟泡沫和泡沫經濟的關系,制定實施正確的經濟政策…..16二、適當控制金融自由化進程,加強金融監管……………..17三、匯率改革必須堅持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的原那么………………......18四、鼓勵投資,限制投機,增強投資者的風險意識…...…...18參考文獻……...……20致謝……………...22附錄第一章引言第一節選題背景和意義在經濟開展的過程中,盡管興旺國家和開展中國家都會出現泡沫,但其泡沫發生的程度和影響卻大不相同。泡沫經濟的影響常常為人們所懼怕,可是,各國經濟中的泡沫卻一再重復,這里面是否有可循之規律?本文以上世紀80年代后期日本發生的泡沫經濟為例,在分析其產生背景、開展過程及其崩潰后的嚴重影響的根底上,總結其經驗教訓,以使我國在經濟開展過程中能切實防止泡沫經濟的發生及其危害,確保持續、穩定、快速的增長。選擇日本泡沫經濟作為研究對象,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20世紀80年代后期日本發生的泡沫經濟,對日本經濟開展產生了重大影響,直接導致了泡沫經濟崩潰后的長期蕭條,并引起嚴重經濟危機,使日本經濟在整個90年代陷入長期停滯,其嚴重影響甚至延續至今仍未能完全消除。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導致日本經濟損失約為1057億日元,占財富總額的36%,與1934-1936年度相比,1946年度國民經濟和生產能力〔實際GNP〕下降了62%劉昌黎,《現代日本經濟概論》,2002年第1版,第2頁。。泡沫經濟對日本經濟“損傷”雖然沒有第二次世界大戰那么大,但其影響程度之深、時間之長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個資本主義國家所未曾經歷過的。泡沫經濟崩潰直接導致資產價格縮水,1990-1997年間,日本的股票、土地資產評價額約縮水1300兆日元孫執中,《泡沫經濟新論》2001年7月第1版,第35頁。。劉昌黎,《現代日本經濟概論》,2002年第1版,第2頁。孫執中,《泡沫經濟新論》2001年7月第1版,第35頁。第二,中國和日本作為亞洲重要的兩個經濟大國,自古以來聯系緊密。對日本泡沫經濟的研究有助于我們更深入認識日本經濟的開展規律,取長補短,也有利于開展中日經濟關系。第二節國內外相關研究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虛擬經濟不僅迅速開展,而且其開展速度和開展規模都大大超過了實體經濟。在國際經濟中,虛擬經濟開展迅速的重要標志就是國際金融、資本交易開展的速度和規模都大大超過了商品貿易。以外匯交易為例,20世紀90年代初,外匯交易每三天的交易額就已接近或超過了全世界一年的商品貿易額。上個世紀80年代,日本以虛擬資本為主要內容的金融資產越來越脫離實體經濟的開展水平而急劇膨脹,資產膨脹與經濟增長嚴重失衡,造成了嚴重的泡沫經濟。股票、房地產等資產價格的持續上漲的現象,很難以用其根底條件來解釋。國內外學者都非常關注上個世紀80年代后期日本發生的泡沫經濟,對其進行了許多研究,發現房地產泡沫與股市泡沫的價格波動均無法用資產定價理論來解釋,用利率、經濟增長等實體因素的變化也同樣缺乏以解釋股票和土地價格的大幅變動。對于日本泡沫經濟發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觀點:首先,一局部研究者認為經濟投機是泡沫經濟產生的成因。泡沫的出現和膨脹是人們狂熱心理的結果,是與一國長期經濟績效的合理預期嚴重脫節的普遍過度樂觀所致。以狂熱或樂觀情緒作為泡沫的成因,就如同將“大量過剩資本的沖擊”作為泡沫的“根源”一樣。“由于股票交易中現貨交易減少,期貨交易增加,股票交易越來越具有投機的性質,股票市場也就徹底成了投機者的天堂?!?;在股價暴漲的同時,地價暴漲從1987年持續到1991年,“其暴漲的原因只能歸咎于土地投機。”〔劉昌黎,2002〕其次,在泡沫經濟發生的過程中,政府政策失誤對泡沫經濟的發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泡沫經濟是在一定的經濟條件下發生的,同時與經濟政策的失誤緊密相連。日本泡沫經濟形成的原因是日本長期執行擴張性貨幣政策的結果,而這一決策又是因為日本初入國際市場,在宏觀政策的國際協調特別是對美國經濟關系協調上出現失誤所致。再次,日本的制度缺陷和制度改革失敗是泡沫經濟發生的原因之一。對于日本泡沫經濟的產生與崩潰,日本政府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日本之所以“缺乏強有力的領導”的根本原因在于體制,政府不斷犯錯誤是因為沒有創造出一種能及時糾正錯誤的體制,特別是合理而科學的政治體制。日本經濟問題的出路不是如何調整宏觀政策,而是如何改革微觀經濟和調節結構性的政策??梢哉f,“結構性改革,或者說制度性改革是日本經濟的惟一出路”。另外,“企業在泡沫經濟發生、膨脹過程中也起到了關鍵性作用。“企業融資制度扭曲”,是泡沫經濟膨脹的根本性內部因素,盡管這些內部因素本身確實是受到了許多其他外部因素的影響〔包小忠,2003〕。產生這種扭曲的根本原因在于日本長期以來的金融和企業制度。當然,20世紀在80年代,日本也進行了一系列的企業和金融制度改革,然而“日本企業系統和金融系統的制度變遷順序出現錯誤”,最終導致了泡沫經濟的發生,并對日本經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柴T維江、何帆,2008〕。第二章泡沫經濟概述第一節泡沫經濟的歷史與分類泡沫〔bubbles〕困擾經濟開展已經有近300多年的歷史了,歷史上,早在1634-1637年間,荷蘭就出現過“郁金香投機狂潮”;1719年法國又出現了著名的密西西比股市泡沫,并且在1720年1月到達了登峰造極的頂點。當年,海峽另一邊的英國也開始效仿,出現了“南海泡沫事件”;20世紀20年代后半期,美國股票價格暴漲成了30年代大危機的誘因;20世紀80年代后半期到90年代初日本泡沫經濟從形成到破滅,對日本經濟的影響在戰后日本經濟史上是空前的。經驗證明:只要人們稍有懈怠,泡沫就會隨即發生并留下很多后遺癥,其突然崩潰更會使經濟遭受嚴重打擊、陷入危機。泡沫經濟可分為物質生產領域中的泡沫經濟和金融領域中的泡沫經濟。物質生產領域中的泡沫經濟是因為盲目投資與重復建設引起的,在這類泡沫經濟中,投入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未能形成社會必要勞動,也就不能形成最終需求和實際價值;金融領域中的泡沫經濟源自于投機之風盛行,資產價格劇烈波動,〔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嚴重脫節,如股票價格、房地產價格上漲遠超過GDP和企業生產〔效勞〕的增長。值得注意的是,物質生產領域的泡沫經濟與金融領域的泡沫經濟相比,前者有實物形態的商品存在,而后者沒有實物形態,只是虛擬資本的膨脹。但是,泡沫破滅之后,它們同樣會發生價值縮水和價格縮水。在20世紀80年代后半期日本泡沫經濟形成的過程中,日本物質生產領域也出現過泡沫。據《日本經濟新聞》1999年3月22日數據顯示,日本因重復投資所造成的損失就達每個工人合20萬美元之多,這一數字是西歐興旺國家的5倍。更為嚴重的是日本金融領域存在泡沫,即虛擬資本過度增長與相關交易持續膨脹,嚴重脫離實物資本的增長和實業部門的成長,股票和地產價格飛漲,投機交易極為活潑。在經濟開展期間,世界各國也都發生過相應的一些泡沫經濟,相關數據如表2-1表2-1世界各國的泡沫經濟時間地點名稱17世紀荷蘭郁金香泡沫經濟17世紀日本元祿泡沫經濟18世紀英國南海公司泡沫經濟20世20年代美國美國泡沫經濟1980年代日本日本泡沫經濟1994年以墨西哥為主中南美洲泡沫經濟2003年美國為主全球房地產泡沫經濟該數據為網站上整理所得第二節泡沫經濟形成的兩個重要原因一、宏觀環境寬松,有炒作的資金來源泡沫經濟都是發生在國家對銀根放得比擬松,經濟開展速度比擬快的階段,社會經濟外表上逞現一片繁榮,給泡沫經濟提供了炒作的資金來源。商品經濟具有周期性增長特點,每當經過一輪經濟蕭條之后,政府為啟動經濟增長,常降低利息,放松銀根,刺激投資和消費需求。一些手中獲有資金的企業和個人首先想到的是把這些資金投到有保值增值潛力的資源上,這就是泡沫經濟成長的社會根底。二、社會對泡沫經濟的形成和開展缺乏約束機制從歷次泡沫經濟的開展過程看,到目前為止,社會對泡沫經濟的形成和開展過程缺乏一個有效的約束機制。對泡沫經濟的形成和開展進行約束,關鍵是對促進經濟泡沫成長的各種投機活動進行監督和控制,但到目前為止,社會還缺乏這種監控的手段。這種投機活動發生在投機當事人之間,是兩兩交易活動,沒有一個中介機構能去監控它。作為投機過程中的最關鍵的一步——貨款支付活動,更沒有一個監控機制。雖然貨款支付活動一般要通過銀行進行,但銀行只是收付中介,根據客戶指令付款,對付款的內容無力約束,加上銀行的分散性,起不了監控投機活動作用。政府是外在的,不可能置身于企業之間的交易活動之中。而且,政府還常常容易被投機交易所形成的經濟繁榮假象一時迷惑,覺察不到背后隱藏的投機活動,一直到問題積累到相當程度才得到發現。第三章日本泡沫經濟產生的原因和開展過程第一節日本泡沫經濟產生的原因1985年9月22日,世界五大經濟強國〔美國、日本、西德、英國和法國〕在紐約廣場飯店達成“廣場協議”。當時美元匯率過高而造成大量貿易赤字,為此陷入困境的美國與其他四國發表共同聲明,宣布介入匯率市場。此后,日元迅速升值。當時匯率的劇烈變動,由美國國債組成的資產發生賬面虧損,因此大量資金未來躲避匯率風險而進入日本國內市場。當時日本政府為了補貼因為日元升值而受到打擊的出口產業,開始實行金融緩和政策,于是產生了過剩的流通資金。一、《廣場協議》的簽訂——日元升值在20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日元升值的歷史中,《廣場協議》是一個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它促進了戰后日本對外經濟政策的轉折。就日元升值而言,《廣場協議》的簽訂既是世界經濟開展不均衡的結果,也是日本被迫與美國進行經濟協調的產物。1985年9月,美國、日本、前西德、英國和法國等5個興旺國家〔即G5國家〕的財長和中央銀行行長在紐約的廣場飯店簽署協議,一致同意通過國際“協作干預”,穩步有序推動日元、馬克等主要貨幣對美元升值。這次會議簽署的協議史稱《廣場協議》(PlazaAccord〕。二、國內產生大量的過剩資本日本在高速增長時期,資金供給缺乏,而從20世紀80年代后半期開始那么出現了資金供大于求的局面,出現這一局面的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1〕國內投資減少首先,新技術革命引起的固定資本更新的設備投資需求大為減少。經過兩次石油危機的沖擊和微電子技術革命的興起,日本政府根據世界科技革命的開展趨勢,認識到一個資源貧乏、石油完全靠進口的國家開展重化工業的脆弱性,提出了向知識密集型產業轉換的設想,并于1980年提出了“通向技術立國之路”、“創造性的技術立國”的戰略思想。技術立國并不是對貿易立國的否認,而是貿易立國的繼續。這種轉換,不僅沒有削弱對外貿易的重要地位,反而有利于提高日本的國際競爭力,在國際分工中處于更為有利的地位。日本在節省資源、節約能源方面采取了積極的對策,開始減少資源能源消耗型重化工產品的出口,增加資源能源節約型的高附加價值的知識密集型產品的出口。相對于以前開展重化工業的規模的固定資本投資而言,知識密集型產業的設備投資也是較小的。其次,舊有制度阻礙投資。戰后,日本建立了以生產優先為主的經濟體制,企業也確立了雇傭終身制。在向知識密集型產業轉換的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就業人員要從舊行業轉到新的行業。但是,在奉行公司中心主義、企業資金籌措以間接金融為主并依賴主銀行關系融資的情況下,公司轉變經營方向并非容易。原有的公司難以倒閉,有前途的產業只能在市場競爭獲得生存,以至于新公司和新行業的活力大大削弱。新公司和新行業在缺少“金融護航”的情況下,艱難掙扎、難以生存,資本投入的風險也隨之大幅度上升。銀行的保守性決定了高投入、高風險領域難以獲得足夠的資本保證,產業結構轉換也就難以順利進行。舊行業和銀行長期以來積累的大量資本難以進入新的企業與新的產業,從而形成了大量的過剩資本。另外,國內需求缺乏,企業設備投資率降低。廉價且教育水平高的勞動力的大量存在,曾經是戰后日本經濟高速增長的一個重要原因,個人消費擴大對社會總需求方面影響相當大。與此同時,生活水平提高和城市化進展迅速,對耐用消費品產生廣泛的需求,也促進了戰后經濟快速增長。而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后,隨著人口增長逐漸減少,家庭耐用消費品及小轎車的普及率已經很高,接近了飽和狀態。國內消費需求的低廉必然使企業設備投資率降低。這樣一來,國內企業設備投資的需求大為減少,從而出現了大量過剩資本?!?〕持續擴大的貿易黑字在經濟高速增長時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貿易立國的經濟開展戰略,并利用日本銀行的信貸支持,為國內出口加工業提供了大量的資本,幫助其開展加工貿易。大量進口廉價的資源和能源,大量出口工礦業制成品和機械設備,這樣的低買高賣使日本在國際貿易中獲得了很大的好處,同時也帶來大幅度貿易黑字。從1964年開始,日本貿易收支就一直是黑字,僅在1979年因石油大幅度漲價的影響出現過一次貿易赤字〔24億美元〕。1980年日本貿易收支盈余為3447億日元,而到1985年那么迅速增加到129517億日元,1986-1990年,日本貿易收支盈余年均超過10兆日元,其中在1986年更是到達了151249億日元的頂峰。由于日本政府在20世紀90年代前也因外匯缺乏而實行外聚集中政策,即收購民間企業的貿易盈余,并將其轉換為政府國家的外匯儲藏,從而加大了貨幣供給,加劇了金融市場的資金過剩。三、金融自由化過度在世界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國際化的影響下,日本從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進行了金融自由化。1984年,日本政府發表《金融自由化及日元國際化現狀和展望》報告,允許企業或投資者自由地進行外匯期貨交易,自由地將外匯轉換為日元資金在國內使用,促進了金融自由化步伐的加快。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日本根本上實現了金融自由化,主要包括如下三個方面的內容:〔1〕利率自由化在高速增長時期,由于日本銀行長期實施人為的低利率政策,銀行的存貸款利率以及金融市場的各種利率曾一直處于政府管制之下。自1979年引進可轉讓存款以后,隨著新的金融商品的增加,日本政府進行了一系列的利率自由化措施。金融自由化促進了企業融資方式多樣化,高速開展時期以間接融資為主的融資方式已經不再是大型企業融資的唯一方式,大企業可以通過發放債券、股票等方式,直接進入資本市場籌措資金了。在這種情況下,銀行為拉客戶而劇烈競爭,不斷地降低貸款利率,提高存款利率,有得時候竟然出現貸款利率低于存款利率的情況,結果使銀行的利潤不斷下降。然而,受“銀行不倒閉”神話的影響,銀行風險意識缺乏,過去大膽放貸的結構模式仍然存在。與此同時,企業通過銀行代款獲得的資金并沒有用于技術革新與引進,而是通過向股市和房地產投資獲得利潤?!?〕金融業務自由化日本的銀行制度包括長期信用銀行制度、信托銀行制度和銀行與證券公司別離制度,其根本特征就是實行金融業務的專業化分工。在金融自由化的推動下,日本政府通過金融制度改革,在廢除專業銀行制度的根底上,打破了各銀行的業務壟斷,使外匯銀行和相互銀行、長期金融機構和普通銀行的界限都趨于模糊了。1982年4月新《銀行法》開始實施。新《銀行法》規定:如經大藏省批準,銀行可開展國債的買賣業務。1984年6月日本政府進一步規定,銀行可以買賣已發行的國債。經大藏省批準,證券公司從1983年6月起可以辦理國債擔保業務。另外,非銀行金融機構也擴大了對房地產業的貸款,這樣就加劇了房地產投機,從而加劇了泡沫經濟的嚴重性。金融機構對融資風險的控制不是根據對風險的正規評估,而是憑“融資關系”。金融機構與金融機構之間,金融機構與企業之間的“關系融資”在高速開展時期的金融制度體系下就已經確立,金融自由化之后這種“關系”的影響并沒有立刻消失,而是持久地存在并繼續產生深刻的影響,對泡沫經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國內外資金流動自由化經過兩次石油沖擊,日本經濟的技術素質和應變能力大大提高了。1973—1985年,日本工業生產年均增長3.1%,而出口那么年均增長8.5%,幾乎相差3倍劉昌黎:《現代日本經濟概論》,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第32頁。。在日本對美國出口迅速擴大的同時,日美貿易摩擦日趨加劇。里根政府推行的經濟政策帶來了高利率和美元升值,導致了財政赤字和經常工程赤字的擴大。1983年11月,里根總統訪問日本,強烈要求日本開放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這次訪問推動了日本的金融制度的歷史性轉折。在美國的強烈要求和壓力下,日本政府在1984年推出了一系列開放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的措施。1984年5月底,日元轉換額僅為2700億日元左右,而10月中旬那么增加到15000億日元,1986年又猛增到52000億日元,增加了將近20倍[日]宮崎義一:《泡沫經濟的經濟對策劉昌黎:《現代日本經濟概論》,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第32頁。[日]宮崎義一:《泡沫經濟的經濟對策—復合蕭條論》,陸華[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91頁。四、平成景氣——日本政府判斷失誤1983年,日本貿易黑字超過原西德,資本輸出超過英國,首次成為世界第一的貿易黑字大國、經常收支黑字大國和資本輸出大國。1985年,日本又取代英國,成了世界第一海外純債權大國,而此時的美國那么開始淪為世界最大的海外純負債大國,日本經濟到達了戰后的頂點?!稄V場協議》簽訂以后,面對“日元升值蕭條”的嚴重局面,日本政府以擴大內需為主推進了經濟結構調整,企業那么以經營合理化為中心,積極采取了適應日元升值的對策。1987年后,日本經濟明顯好轉,景氣擴大一直持續到1991年2月,總共持續51個月,是戰后僅次于伊奘諾景氣的第二個持續時間最長的大型景氣。這次景氣被稱之為“平成景氣”。在平成景氣期間,日本經濟增長率在主要興旺國家中是最高的。平成景氣伊始,日本經濟就迅速復蘇,市場信心驟然得以恢復。人們對經濟的恢復和開展充滿信心,有人認為無論是當時的經濟情況,還是過后的形勢,都十分喜人。日本經濟企畫廳1990年發行的《經濟白皮書》也樂觀地認為“此次經濟上升的形勢下,設備投資、個人消費等國內需求持續擴大,成為推動經濟自發復蘇的強大動力。另一方面,工資和物價穩定,具備了經濟持續增長所必需的環境條件,這也使經濟復蘇的局面得以長期維持?!比欢谄匠删皻獾摹按蠛眯蝿荨毕?,卻發生了嚴重的泡沫經濟。泡沫經濟通過資產效果推動了平成景氣的開展和擴大,與此同時,平成景氣帶來的空前繁榮給人們帶來了投資的信心,反過來刺激了泡沫經濟的急劇膨脹。第二節日本泡沫經濟的開展過程虛擬經濟與泡沫經濟虛擬經濟相對于實際經濟,實體經濟是通過生產活動和商品交易活動賺錢,而虛擬經濟那么是通過金融活動和金融、資本交易來賺錢,是“用錢賺錢”。彼得.克拉克說,“80年代初,左右世界經濟的力量從實體經濟向表象經濟,即從商品、效勞貿易轉換為金融交易的方式”。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促進作用是通過將儲蓄有效地轉化為實體經濟開展所需要的資本實現的。但虛擬經濟的開展與投機活動始終是共存的,虛擬經濟所提供的資本配置的高效率,取決于虛擬資本的高度流動性,而虛擬資本的高度流動性是依靠投機活動實現的;虛擬經濟所提供的風險躲避功能如套期保值和外匯掉期業務等,風險也是通過投機者分攤的。虛擬經濟相對于實體經濟所具有的高風險、高收益特點,很容易吸引大批資金滯留于虛擬經濟領域進行投機活動,而投機過度會引致虛擬經濟過度膨脹,并形成泡沫經濟。日本虛擬經濟的迅速開展在虛擬經濟迅速開展的過程中,日本的資產規模迅速膨脹了。以國民總資產為例,自1975年開始統計以來,每年的增速都超過GNP增速,尤其是80年代后期,年均增速高達14.9%,相當于名義GNP年均增速的3倍。結果,1987年末日本國民總資產高達36.9兆美元,超過了美國的35.8兆美元,一時成了世界首屈一指的資產大國。1989年末,日本國民總資產高達6871兆日元,按美元換算為48.1兆美元,約相當于當年名義GNP的17.2倍。1980年到1990年,日本的實際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為51.71%,工礦業生產指數增長率為48.57%,制造業法人企業利潤增長率為93.54%,東證225種平均股價的上漲率為460.05%。劉昌黎,《現代日本經濟概論》,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41頁??梢姡毡举Y產膨脹到達了驚人的地步。劉昌黎,《現代日本經濟概論》,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41頁。在日本資產規模迅速膨脹的過程中,金融資產、股票資產和土地資產的膨脹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就正常情況而言,在經濟開展過程中,特別是在大型景氣出現的情況下,資產增加乃是一種正常的現象。然而,如果增加的速度太快,資產中水分或虛假的東西太多,就會形成泡沫現象,如果這種泡沫現象普遍開展,成為重要的經濟現象和社會現象,就會形成泡沫經濟。就日本的情況而言,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泡沫經濟就已有了相當程度的開展,而在平成景氣期間,由于經濟持續繁榮,泡沫經濟更開展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這在股票資產和土地資產的膨脹中表現得尤為明顯。三、股價暴漲和地價暴漲及其原因日經平均股價的急劇變化向我們展示了日本股票市場暴漲的過程。日本股票資產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速度,這說明股市作為一種虛擬經濟,其增長速度遠遠高于實體經濟增長速度。從企業獲得利潤的角度來看,1985-1989年,日本制造業企業在東京證券交易所所獲得的金融收益為1.91兆日元,大大超過了營業利潤的1.25兆日元。也就是說,日本制造企業在金融市場上獲得的利潤遠遠高于其正常的經營利潤。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當時資金過剩、長期利率降低的情況下,人們普遍對企業收益在下一輪景氣擴大時提高寄予了期望。實際上,在后來的景氣即平成景氣期間,企業收益確實是提高了,年均增加率約為9%左右。與此同時,由于超低利率的金融政策,即使股票投資收益率低,也沒有影響到人們對股票投機的熱情。其次,《廣場協議》簽訂以后,為了應對日元升值不景氣,日本政府采取了金融緩和政策,長期實行超低利率。這種超低利率既沒有減少日元升值給國內帶來的巨大匯率損失,也沒有解決日美貿易失衡問題。日本的地價暴漲始于1987年,并持續到1991年。在地價漲幅最大的1988年,全國地價平均上漲了21.7%,其中三大都市圈上漲了43.8%,東京圈的漲幅更高達65.3%。地價暴漲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企業大量買入土地是地價上漲的主要推動力量。房地產投資收益高于一般商品,地價預期高漲更會帶來無法計算的高投資收益率,通過比照土地價格年收益率與CPI指數,就可以看出這一點。1986-1990年,房地產投資收益率比一般商品收益率高23%左右,考慮到一般商品的周轉速度快于房地產,兩者年收益率的差異可能沒有這么大。盡管如此,這也足以對企業和個人構成強大的吸引力。其次,在土地投機的過程中,由于日本政府實行超低利率的金融緩和政策,銀行過大的房地產融資也對地價暴漲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日本的股價與地價變動狀況如圖3-1所示:圖3-1日本的股價與地價變動狀況第四章日本泡沫經濟的破裂及其影響第一節日本泡沫經濟的破裂縱觀世界經濟歷史,無數次經驗告訴我們,任何泡沫經濟最終都要走向破滅,日本泡沫經濟也不會例外,事實證明了這一點。1989年5月日本銀行連續5次大幅度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是日本泡沫經濟的開端。日元在1989年1月升值到1美元=120日元后,由于美國擔憂美元繼續下跌會動搖美元的地位,要求各國停止協調干預,不再誘導日元和馬克升值。為此,日本銀行從1989年5月起就不斷調高了官定利率,但市場對這一政策上的調整反響不大,股價并沒因此而明顯下落。這主要是因為,當時長期利息率的上調幅度較小,使人們產生了一種景氣趨于平穩而延長的印象。這種情況隨著法定貼現率在此后的不斷上調而發生了變化。1990年3月法定貼現率已回調到《廣場協議》前的水平,已調高為6.0%。頃刻之間,人們對股市前景的估計悲觀起來,投機者們開始拋股撤退,使得股價暴跌不止。與此同時,日本銀行從1990年4月到1991年底實行嚴格的窗口管制,規定金融機構對不動產貸款必須實行總量限制原那么。日本政府也修改了國土利用法,以控制土地投機,促進閑置土地的利用并調整了土地稅制,設置了地價稅,提高了土地轉讓利益稅。日本政府1991年制定“地價稅”從1992年開始實施,規定但凡土地持有者必須繳納土地持有稅。這樣一來,就打擊了土地投機,導致了城市地價連續下降??傊?,在金融和財政的雙重緊縮情況下,日本泡沫經濟終于崩潰了。第二節日本泡沫經濟破裂的影響泡沫經濟崩潰以后,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資產價格的嚴重縮水,嚴重的資產價格縮水又導致巨額不良債權的產生和銀行大規模倒閉。泡沫經濟崩潰更為嚴重的影響,是造成了日本經濟在90年代的長期停滯。一、日本資產價格的嚴重縮水泡沫經濟崩潰后,日本的土地資產和股票資產約縮水1300兆日元。從股票價格變化來看,1989年12月,東京證券交易所的日經平均股價曾高達38915日元,股票的時價總額到達了630兆日元,約相當于當年日本名義GNP總額的1.6倍。1990年泡沫經濟崩潰后,日經平均股價跌破2萬日元,跌幅幾乎到達50%,東京股票市場的市值總額就像泡沫破滅一樣地消失了270兆日元。1990年開始的股票下跌只是一個開始,到1992年,日經指數跌到了14650點,跌幅幾乎到達了60%。至1998年,日經指數更是一路下跌并跌破13000點大關。到2001年,日經指數已跌至10000點左右。再從房地產的價格來看,1990年,地價雖然繼續上升,全國市街地價格平均上升了10.4%,但1991年也轉為了下降,下降了1.8%。1992年以后,各大城市圈土地價格更是連年下降。1994年,土地資產減少為1824兆日元,股票資產減少為458兆日元,前者回到了1988年的水平,后者回到了1987年的水平。整個90年代,全國地價連年下降,土地資產不斷縮水。二、不良債權增加,銀行大量破產在泡沫經濟期間,銀行向房地產公司、建筑公司和非銀行金融機構提供了大量的貸款,泡沫經濟繁榮時,房地產公司盲目上了寫字樓、娛樂場、高爾夫球場、度假村等許多建設周期長的大工程。泡沫經濟崩潰后,這些工程有的雖已建成,但由于市場需求的變化,利用效率十分低下,有的工程還沒有完工,不得不中途下馬或另做處理,造成巨大的資金浪費和損失。日本主要銀行報表公布的1991-1996不良債權情況相關數據如表4-1表4-1主要銀行報表公布1991-1996不良債權情況沖銷不良貸款權額〔萬億日元〕不良債權額〔萬億日元〕不良債權/貸款〔%〕都市銀行17.611.85.1長期信用銀行4.43.58.1信托銀行6.447.1總計28.419.36.8引自及能正男:《經濟學家周刊.1997年經濟白皮書特集》在巨額的不良債權的壓力下,發生了多家信用社、銀行和證券公司倒閉的事件,打破了“銀行不破產”的神話。1994-1995年,東京協和信用社、平安信用社、宇宙信用社相繼倒閉,其中宇宙信用社是日本最大的信貸聯盟信用合作社。1997-1998年,歷史悠久的北海道拓殖銀行、日本債券信用銀行、日本長期信用銀行以及四大債券公司之一的山一證券也相繼倒閉了。由此,日本金融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日本經濟也陷入了戰后以來最為嚴重的危機。銀行破產的相關情況如表4-2表4-2銀行破產一覽表年份日期破產銀行1994年12月9號東京協和信用組合1995年8月1號宇宙信用組合8月30號木津信用銀行1997年11月17號北海道拓殖銀行11月24號山一證券11月26號德陽城市銀行1998年10月23號日本長期信用銀行12月23號日本債券信用銀行1999年4月11號國民銀行5月幸福銀行6月東京相和銀行8月納密哈亞銀行10月新瀉中央銀行資料來源:經濟企劃廳;《1997年經濟白皮書》三、泡沫崩潰后“三過剩”〔1〕設備過剩受泡沫經濟虛假繁榮的影響,日本企業利用金融寬松的條件,建廠房和高檔設施,大型生產線等工程也紛紛上馬。迅速增加的設備投資雖然推動了平成景氣開展,但卻導致了嚴重的設備過剩。據日本企劃廳試算,1998年7-9月,全國企業總的過剩設備按金額計算高達85.9兆日元。其中,主要產業的過剩生產能力:汽車工業300萬臺;鋼鐵工業2400萬噸;石油化學工業70萬噸。〔2〕房地產過剩1991年,全國公寓出售戶數為84951戶,比上年減少了41.3%,是1977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其中,觀光旅游區別墅的出售戶數為9319戶,比上年減少了42.7%。由于大量建造的公寓特別是豪華別墅賣不出去,再加上辦公樓的空室率提高,休閑游樂設施利用率下降,房地產就嚴重過剩了?!?〕企業人員過剩在泡沫經濟期間,由于企業經營規模和事業領域的擴大,企業雇傭規模也隨之擴大了。泡沫經濟崩潰以后,因市場萎縮和銀行惜貸,導致企業資金周轉不靈、利潤下降等情況出現,最終導致大量企業倒閉。由此,企業就出現了人員過剩的局面,紛紛裁員。1990年6-12月,僅證券業就裁減了14000多人。1992年,全國企業的過剩人員已達80-100萬人,失業率也直線上升。四、日本經濟陷入長期停滯泡沫經濟崩潰后,日本經濟隨即陷入了蕭條,被稱之為“泡沫經濟崩潰蕭條”,其特點有以下幾點:①蕭條持續時間特別長。泡沫經濟崩潰蕭條一直持續到1993年10月,一共持續了32個月,是戰后以來第二個持續時間最長的經濟蕭條。從工業生產方面來看,日本經濟從1991年開始下降,如果以1990年工業指數為基期,1991為106.3,1998年為98.5。從社會投資方面看,個人住宅投資連續兩年出現負增長,企業設備投資連續三年出現負增長,企業經營利潤連續三年大幅度下降,其中1991年下降11.2%,1992年和1993年又分別下降22.6%和22.2%。②經濟蕭條嚴重復雜,凱恩斯主義失靈。泡沫經濟崩潰伊始,當日本政府開始認識到經濟蕭條發生以后,1992年3月采取了以擴大公共投資為主要內容的《緊急經濟對策》,同年8月又實施了《綜合經濟對策》,追加了10.7兆日元的公共投資。然而,擴大公共投資并沒有使景氣復蘇。第五章日本泡沫經濟對中國經濟開展的啟示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高速開展時期,2003年-2006年GDP年均增速為10%,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速為25%。但是應該看到,當前我國國民經濟存在貿易順差增大、外匯儲藏額大、人民幣升值壓力大、房地產和股票價格上漲過快、貨幣流動性過剩、固定資產投資和銀行貸款增長過快等問題,與日本20世紀80年代的泡沫經濟形成之前的環境較為類似。因此,必須對我國當前的經濟形勢和經濟泡沫開展有清醒、客觀的認識,增強科學決策的能力。對日本泡沫經濟的研究有利于加強我國對經濟運行狀況的認識,有利于借鑒日本經驗解決我國目前存在的問題,促進我國經濟良好開展。第一節對中國經濟開展的啟示一、充分認清經濟泡沫和泡沫經濟的關系,制定實施正確的經濟政策所謂經濟泡沫,是指經濟成長過程中出現的資產價格過度膨脹的現象,其主要表現是股票和房地產價格的過快上漲。各種資產價格只要控制在適度的范圍內,就對活潑市場經濟有利,促進經濟繁榮。在現代市場經濟中,經濟泡沫會經常出現,有其客觀存在的原因,其作用也是雙重性的。一方面,經濟泡沫的出現會產生資產效果,有利于資本集中,促進競爭,活潑市場,繁榮經濟。另一方面,也應清醒地看到,經濟泡沫中的不實因素和投機因素,又存在著消極成分。我們既要成認經濟泡沫存在的客觀必然性,又要防止經濟泡沫過度膨脹演變成泡沫經濟。首先,在制定宏觀調控政策時,要立足于國內。日本政府過于重視日美協調,既屈服于美國的壓力,又擔憂日元大幅度升值會打擊出口和日本整體經濟,結果導致了泡沫經濟。我們要吸取日本的教訓,在制定政策時,根據中國國情,要頂住來自其他國家的壓力,在確保國內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根底上,加強與其他國家經濟合作和政策協調。其次,政府對干預市場的宏觀政策的制定,既要準確把握時機,正確判斷形勢,又要當機立斷,不失時機。為此,要及時掌握經濟泡沫的現狀和動向,及時采取切實有效的對策,對泡沫經濟防患于未然。二、適當控制金融自由化進程,加強金融監管日本發生泡沫經濟以前,金融自由化進程開展迅速。但是面對金融自由化的重要任務,日本卻沒有做好相應的準備,沒有做好新形勢下的金融監管。因此,我國首先要正確處理銀行業與股票市場的關系。20世紀80年代以來,日本政府在金融自由化過程中取消了銀行經營業務范圍的限制,銀行可以發行國債,證券公司也可以辦理國債擔保金融業務。銀行業與證券業的融合反映了國際金融市場開展的大趨勢。然而,銀行業在何等程度上實現業務自由化,在哪些方面進行證券投資,還必須確定符合自身業務開展的投資目標和經營戰略。然而日本金融監管卻沒有適應這一新形勢的需要,其失敗給我們提供了深刻的教訓。按照我國目前的銀行經營管理水平和擁有資本的狀況,如果商業銀行把大量資金投入股票市場進行風險投資,這不僅會增大銀行的經營風險,而且會造成股市和整個金融市場的動亂,不利于國民經濟穩定、健康地開展。因此,政府必須加強對銀行的監管,對現行的證券投資活動必須有一定的政策限制。其次,加強證券市場的標準化建設。為了讓股市標準化運行,必須健全法制、完善制度、加強監管、建立證券機構自我約束機制,并通過強化一系列監督、檢查和管理措施,形成以行業自律和政府行政監管相結合的標準化運作。為標準市場交易行為,依法管理證券市場,必須加強股市的標準化制度建設。所謂標準化的制度建設,主要是指股市參與者的行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我國尚處于市場經濟的初建階段,市場行為缺乏標準性,各項法律還不健全,執法力度也不夠大,市場制度還不完善。市場不確定性使我國經濟泡沫的產生系數較之西方更大。因此,要通過健全法制、完善制度來標準金融市場行為,通過建立相應機構對金融領域加強監管,通過健全的金融貨幣制度緩解市場經濟的根本矛盾。三、匯率改革必須堅持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的原那么目前,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開展,人民幣升值仍是長期的必然趨勢,也是人民幣國際化的根本途徑和客觀要求。自2005年以來,隨著人民幣的穩步升值,國際上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和呼聲都很高,造成國際游資通過各種渠道進入我國。國際游資投機股市和房地產市場,很容易導致股市泡沫和地產泡沫的出現。面臨人民幣長期升值的壓力,我國要借鑒日本的經驗,采取積極的對策。首先,要排除外來因素的干擾,防止人民幣過快、過度升值而引爆泡沫經濟。目前我國仍然面臨外匯儲藏增大和產業結構升級等問題,既要努力實現貿易平衡,又要最大程度地克服人民幣升值給我國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要采取各種措施早做預防,緩釋人民幣升值的壓力。為此,要適時采用減少流動性過剩的貨幣政策和擴大內需的財政政策,減小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壓力。其次,對國民經濟指標要綜合考查,采取恰當的調控政策,防止經濟增長的大起大落。日本泡沫經濟的經驗教訓說明,在本幣升值期間,央行要關注綜合指標的變化,盡量排除單一指標的迷惑性。在泡沫經濟崩潰前,日本銀行為抑制泡沫經濟,在短時期內將再貼現利率提高到6%,這種突然而劇烈的金融緊縮,一下子使股票和房地產價格迅速下跌,導致了相關中小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破產,許多大銀行也出現巨額的不良債權、壞賬,陷入了經營危機的境地。這種硬著陸經驗教訓說明,泡沫經濟因其投機特點,對政策反響比擬靈敏,宏觀調控政策不宜過猛,以防止經濟泡沫突然破裂對經濟造成過度影響。四、鼓勵投資、限制投機,增強投資者的風險意識股市的穩定開展要依靠眾多投資者的積極參與,股市的運行狀況與投資者預期和行為密切相關。在股市,以賺取價差收入為主要目的投機行為是不可防止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市場維持功能和價格均衡功能。也可以說沒有投機就沒有股市。但是,少數人投機的股市是正常的,多數人投機的股市卻是不正常的。股市如果出現過度的投機行為,就不僅會造成股市的劇烈波動,而且會干擾價值規律發揮作用的機制,使股價與股票價值嚴重背離,形成泡沫經濟。要防止過度投機活動,必須使投資者認清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關系。從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關系看,實體經濟是根底,虛擬經濟在實體經濟根底上開展。只有認清二者關系,防止過度投機,才是防止經濟泡沫生成的根本途徑。在擺正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關系的根底上,還必須提高廣闊投資者對虛擬經濟的風險意識。日本的歷史教訓告訴我們,在虛擬經濟高度興旺的今天,無論是國家、企業、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