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陵三山島國際旅游度假區規劃說明書樣本_第1頁
中國海陵三山島國際旅游度假區規劃說明書樣本_第2頁
中國海陵三山島國際旅游度假區規劃說明書樣本_第3頁
中國海陵三山島國際旅游度假區規劃說明書樣本_第4頁
中國海陵三山島國際旅游度假區規劃說明書樣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陵三山島國際旅游度假區規劃闡明書4月廣州市都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陽江市壹豐實業有限公司美國WATG公司偉信顧問集團有限公司陽江市海陵島經濟開發實驗區管理委員會編制委員會:關德榮(區委委員、區管委副主任)馮統軒(區管委辦副主任)陳林(區建設局局長)馮常貴(區國土局局長)吳朝所(區旅游局局長)劉有定(區建設局副局長)概念設計:美國WATG公司項目管理:陽江市壹豐實業有限公司黃小鋒施金鈴廖惠文李金雄鄭明遠謝志強偉信顧問集團有限公司顧民生ARArul-Kumarasan(項目董事)李玉倩(項目經理)賴穎鵬(助理項目經理)項目名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陵三山島國際旅游度假區規劃委托單位:陽江市海陵島經濟開發實驗區管理委員會合同編號:05設1廣州市都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SHAPE都市規劃設計證書級別:甲級設計證書號:[建]城規編第(021073號)院長:陳建華(高檔規劃師)總工程師:潘忠誠(專家級高檔建筑師)總規劃師:王國恩(高檔都市規劃師)審定:李少云(高檔工程師、注冊規劃師)審核:王進安(高檔工程師、注冊規劃師)初審:葉青(工程師、都市設計博士生)項目負責:王進安(高檔工程師、注冊規劃師)設計人員:規劃:王進安(高檔工程師、注冊規劃師)李少云(高檔工程師、注冊規劃師)陳靖華(規劃師)敖勇(規劃師)馬靚(助理規劃師)市政:熊秋文(高檔工程師)王建輝(工程師)余以文(助理工程師)TOC\o"1-5"\h\z\u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陵三山島國際旅游度假區規劃闡明書 1第一章規劃背景綜述 11.1規劃背景 11.2有關規劃綜述 11.2.1《海陵島總體規劃》(1992年) 11.2.2《陽江市海陵島經濟技術開發實驗區近期建設規劃》() 11.2.3《陽江市城鄉體系規劃(-)》(征求意見稿)() 21.2.4《海陵島國際旅游度假區項目總體規劃/招商闡明書》(-) 2第二章現狀綜合分析 32.1區域地理自然概況 32.1.1地理位置 32.1.2氣候條件 32.1.3水文地質 32.1.4地形 32.1.5地震 32.1.6海水與沙質 42.1.7旅游資源條件 42.2區域歷史與社會經濟概況 42.2.1歷史沿革 42.2.2社會經濟狀況 5第三章規劃目的與理念 63.1規劃根據 63.2規劃指引思想 63.3規劃目的與理念 6第四章規劃性質與規模 74.1規劃期限 74.2度假區性質 74.2.1度假區發展特性 74.2.2發展方向與目的 74.2.3度假區性質 74.3規劃規模 74.3.1人口規模 7現狀人口分析 7規劃人口 74.3.2用地規模 8第五章土地運用規劃 95.1規劃構造 95.2公共設施用地規劃 95.3居住用地規劃 95.4市政設施用地規劃 9第六章道路交通系統規劃 106.1道路網格局 106.2道路分級 10第七章綠地系統規劃 117.1公共綠地 117.2生產防護綠地 11第八章市政工程規劃 128.1電力工程規劃 128.1.1電源規劃 128.1.2用電負荷預測 128.1.310kV電力電纜規劃 128.1.4分期實行建議 128.2電信工程規劃 128.2.1規劃區周邊電信現狀 128.2.2電信負荷預測 128.2.3電信局所規劃 128.2.4電信電纜管道規劃 128.2.5分期實行建議 138.3給水工程規劃 138.3.1規劃區周邊供水現狀 138.3.2用水量預測 138.3.3水源及給水管網規劃 138.3.4分期實行建議 138.4燃氣工程規劃 138.4.1現狀用氣概況及氣源規劃 138.4.2用氣量預測 138.4.3燃氣供應設施及管網規劃 148.4.4分期實行建議 148.5污水工程規劃 148.5.1污水量預測 148.5.2污水解決廠設立 148.5.3污水管網規劃 148.5.4分期實行建議 148.6雨水工程規劃 148.6.1雨水量計算 148.6.2雨水管網規劃 148.6.3分期實行建議 158.7管線綜合規劃 158.8防災工程規劃 168.8.1防洪排澇規劃 168.8.2防海潮規劃 168.8.3消防規劃 16第九章環保規劃 179.1現狀概況 179.1.1大氣環境 179.1.1水體環境 179.1.1噪聲環境 179.2規劃原則 179.3執行原則 179.4固體廢物收集、解決 179.5環衛工程規劃 17第十章近期建設規劃 1810.1近期建設規劃 1810.1.1近期建設用地規模 1810.1.2用地性質及比例 1810.1.3近期建設項目 1810.2度假區總體開發分期籌劃 18第十一章旅游規劃專項 1911.1海陵島旅游資源開發綜合分析與評價 1911.1.1海陵島旅游資源分布空間構造 1911.1.2海陵島旅游資源開發存在問題 1911.2項目SWOT分析 1911.2.1優勢分析 1911.2.2劣勢分析 1911.2.3機遇分析 1911.2.4威脅分析 1911.3三山島國際旅游度假區主題、定位與發展思路 1911.3.1旅游度假區主題 1911.3.2旅游度假區發展定位 1911.3.3旅游度假區發展思路 2011.4潛在客源市場分析 2011.4.1潛在客源市場定位 2011.4.2潛在客源市場細分 2011.4.3休閑度假潛在市場發展分析 20休閑度假潛在市場空間范疇 20休閑度假潛在市場規模分析 2011.5旅游度假區吸引物體系規劃 2111.5.1旅游度假區環境營造 21環境營造原則 21景觀營造 21氛圍營造 2111.5.2形象吸引 2111.5.3旅游產品吸引 22觀光產品吸引 22休閑度假產品吸引 22會議產品吸引 22節事產品吸引 2311.5.4旅游設施和服務吸引 23海濱度假酒店 23海景度假別墅 23游艇度假別墅 23分時度假別墅 23湖畔度假別墅 23高爾夫度假別墅 2311.6旅游度假區保障體系 2311.6.1旅游資源保護與旅游影響調控 23旅游資源保護原則 23旅游資源保護對策 23社區影響控制 2411.6.2旅游度假區季節平衡問題 24圖1-1海陵島都市區劃圖(圖1-1海陵島都市區劃圖(1992年版總規)第一章規劃背景綜述1.1規劃背景海陵島作為廣東省知名旅游景區有著輝煌歷史,在全國,特別是廣東有了較高知名度和美譽度:1986年8月,閘坡鎮政府一方面開發大角灣——馬尾島風景區,逐漸形成了大角灣旅游接待中心雛形,構成了以港口城鄉為依托,集海泳、度假、食海鮮、購海味于一體綜合型濱海旅游區框架。其時正值改革開放之初,海陵島抓住了機遇,旅游事業和景區建設得以飛速發展。1989年,海陵島大角灣——馬尾島風景區被評為首批省級旅游區。1994年,景區被評為首批省級旅游度假區。1月被評為首批國家AAAA級旅游區。,陽江壹豐實業有限公司通過激烈競爭,獲得了國家AAAA級海濱旅游度假圣地——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陵三山島國際旅游度假區獨家開發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陵三山島國際旅游度假區位于海陵島中南部,占地5000畝,陽江壹豐實業有限公司邀請了美國WATG公司(總體規劃、建筑設計)、偉信顧問集團有限公司(工程設計)以及浩華管理顧問公司(市場及財務顧問)等國際水準設計、測量及管理方面專業公司,參加了度假區策劃、工程設計、規劃及市場及開發評估工作。7月,廣州市都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受海陵島經濟開發實驗區管理委員會委托,開始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陵三山島國際旅游度假區規劃工作。1.2有關規劃綜述1.2.1《海陵島總體規劃》(1992年)編制時間:1992年委托單位:海陵島經濟開發實驗區管理委員會設計單位:清華大學建筑學院規劃范疇與期限:規劃范疇涉及海陵全島107.8平方公里;規劃期限為1992-重要內容:規劃常住人口25萬人。全島規劃為5個綜合分區——銀海中心區、海陵副中心區、閘坡區、平章區和北汀區。其中銀海中心區為整個海陵島核心,發展金融貿易、旅游經濟和行政管理為重要職能,建設用地19.88平方公里;海陵副中心占地15.65平方公里,規劃為海陵島文化、科教和對外交通中心,兼發展旅游業、商業貿易。閘坡區占地3.27平方公里,分新區和舊區兩某些。舊區依托閘坡港發展為港口加工和對臺(外)貿易區。新區則以大角灣——馬尾島一線為基地,開辟濱海風景旅游區。閘坡區總人口控制在5萬人以內,其中常住人口3.2萬人,普通流動人口0.3萬人,旅游人口1.5萬。(圖1-1)規劃評價:銀海中心區和海陵副中心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并未有大規模開發。閘坡鎮憑借北洛灣、大角灣及閘坡漁港旅游、漁業資源有較大發展;但閘坡鎮在旅游及房地產開發過程中缺少有關規劃指引和導控,導致當前該區土地資源揮霍、建筑風貌普通以及旅游產品檔次不高等問題。1.2.2《陽江市海陵島經濟技術開發實驗區近期建設規劃》()編制時間:委托單位:海陵島經濟開發實驗區管理委員會設計單位: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規劃范疇與期限:規劃范疇涉及海陵全島,其中閘坡鎮17.8k㎡,海陵鎮90k㎡;規劃期限為-。重要內容:建構了“兩心兩帶,星狀景點”空間構造方略;兩心指大角灣旅游服務中心和銀海旅游服務中心;兩帶指藍色產業經濟帶和綠色生態哺育帶。確立了近期三個重點建設地區:銀海中心區、草王山休閑區和雪流灣綜合旅游開發區(即本次規劃項目)。規劃同步擬定了重點改進區和方略調節地區及其改進、整頓方略。規劃評價:該規劃針對1992年總規后海陵島發呈現狀,對總發展規模和思路做了調節——建設用地規模減少;強化海陵島旅游資源優勢,以旅游為發展契機和基本,同步對近期市政基本設施和較高檔次公共服務設施完善訂立了規劃目的。(圖1-2)圖圖1-2總體布局圖(海陵島經濟開發實驗區近期建設規劃)1.2.3《陽江市城鄉體系規劃(-)》(征求意見稿)()編制時間:委托單位:陽江市建設局設計單位:中山大學都市與區域研究中心、中山大學都市與資源規劃系規劃范疇與期限:陽江市所轄行政區域范疇,總面積7813.4平方公里;規劃期限近期為-,遠期為-重要內容:對陽江市社會經濟、人口、城鄉體系、土地運用、綜合交通、社會公共服務設施、市政設施、城鄉風貌、旅游發展、海洋資源運用、生態環保、綠地等各方面發展制定了市域層面規劃。1.2.4《海陵島國際旅游度假區項目總體規劃/招商闡明書》(-)編制時間:委托單位:陽江市壹豐公司設計單位:美國WATG公司、偉信顧問集團有限公司、浩華管理顧問公司規劃范疇: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陵三山島國際旅游度假區,總面積321.55重要內容:度假區概念方案設計(圖1-3)圖圖1-3概念方案設計總平面(海陵國際旅游度假區項目總體規劃)第二章現狀綜合分析2.1區域地理自然概況2.1.1地理位置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陵三山島國際旅游度假區位于廣東陽江海陵島(圖2-1),海陵島位于陽江市區西南,地處南海中,東經112.2度,北緯21.4度。全島面積107.8平方公里,岸線長123.5公里,為廣東省第四大海島。它地處粵中經濟發達區、粵西經濟區和珠江三角洲交匯處,陸路距陽江城30公里,距江門市200公里,距廣州市280公里,距湛江市260公里,距茂名市190公里;水路距陽江港萬噸級深水碼頭4海里:距廣州市190海里;距香港140海里,距澳門120海里;距湛江市100海里;距海口市130海里。圖2-1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陵三山島國際旅游度假區區位示意圖2-1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陵三山島國際旅游度假區區位示意2.1.2氣候條件海陵島屬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22.8度,最熱月平均溫度32度,最冷月平均溫度11度;四季氣候宜人,年平均降雨量1816.4毫米,全年合計日照時數為2070小時,平均晴天日數310天。常年以東北、東南及南風為主,4月至9月盛行東南風,10月至次年3月盛行東北風。6月至11月是臺風季節,8級以上臺風平均年1.3次.12級以上臺風平均一次。2.1.3水文地質海陵島實測歷年最高潮位(黃海高程)3.99米,最低潮位0.16米,平均高潮水位2.9米,平均低潮水位1.33米,平均潮差1.57米,95%及98%保證率水位于1.10米和0.82米,屬不規則半日潮,大漲潮每月二次,為初一和十五,浪高普通為1-2米,刮臺風時可達6-8米。海陵島為低山丘陵地區,無大山洪瀑發記載。2.1.4地形海陵島呈現出中間高,四周低典型海島地貌(圖2-2)。在中部有島上最高山峰草王山,海拔389米,其西側有華山,海拔37l米,為島上第二高峰兩山之間有大片沖積平原,島南側面向南海,由西向東依次有馬尾灣、北洛灣、大角灣、南灣、石角灣、地拿灣等一系列高質量濱海沙灘,總計長二十幾公里。島內山地約占44.3%;坡度不大于26%平原、階地占66.7%,約60平方公里;土質為多淤泥紅粘土,沙地、湖面條件較好。島北有大片灘涂,通過填方改造可作為建設用地。圖2-2陽江海陵島衛星圖片圖2-2陽江海陵島衛星圖片2.1.5地震本地區大某些位于陽江——海陵新華夏大斷裂西北盤,并有由此產生與其斜交和平行次級斷裂。依照廣東省地震烈度區劃,本地區屬于7度區。該地區歷史上最大震級為1969年7月26日6.4級地震。2.1.6海水與沙質海水溫度:海水表面溫度最高為33.3度,最低10度,近年平均23.6度,4月:21度;8月:28度;11月22度,全年至少有8個月海浴季節。鹽度:最高值34.16‰(浮現于1977.6.29)最低極值9.26‰(浮現于1963.7.22)近年平均30.76‰,年變化幅值13.3‰水質:海水無異色、異味、水面無污染,參照海水取樣成果及國家《海水水質原則》符合第二類適于海水浴場水質規定。砂質該區海灘由花崗巖經海浪沖刷而成,沙質均勻幼細,從沙樣粒度分析成果可見,平均粒度0.35mm,(海水浴場最佳粒值0.3-0.4mm),對砂樣輕重礦物鑒定分析表白,重砂物占20%;輕砂物占80%,其中石英占70%,因而沙質顯得特別清潔、純凈。(表2-1)表2-1氣象資料匯總表(氣候類型:亞熱帶海洋性氣候)月份溫度(℃)日照降雨霧風象月平均極端高極端低海水溫度日照時數(日)日照率(%)降雨量(MM)雨累日數(日)霧累日數(日)風向平均風速(M/S)大風≥8級日數114.628.1-1.415.9140.34239.00.22.9NE3.00.1215.492.629NE3.10.1318.831.46.619.087.223816.03.13.8NE3.20.1422.431.69.922.6106.930SE3.00.0526.134.816.426.9236.147353.713.70.4SE2.90.6627.335.520.328.5174.6444SE2.70.3728.137.021.529.2234.459256.814.40.1NE2.70.8827.636.720.629.0205.155364.917.80.3NE2.30.6926.736.717.228.5202.157250.411.90.6NE2.40.61023.833.89.426.0216.063NE2.40.21119.9197.96054.00.11.1NE2.80.21216.3178.15437.0無1.9NE2.80.1備注年平均氣溫:22.3月平均最高氣溫:32月平均最低氣溫:11絕對最高氣溫:37絕對最低氣溫:3全年可游泳時間:8個月(4-11)月月平均日照172.6小時全年合計目照2070小時平均晴天數310天年降雨量:1816.4最大24小時雨量平均值:190近年水面蒸發量平均值:1939.8最大水面蒸發量20年平均霧日數16.7天全年平均風速2.7M/S8級以上臺風1.3次/年12級以上臺風1次/6-11月為臺風季節7-10月為臺風盛行季年臺風度3次,7-8級歷年最大風力12級2.1.7旅游資源條件海陵島憑借其優越自然風景旅游資源,逐漸在島西(閘坡)和島東(金沙灘)集聚了全島當前大某些旅游開發項目——大角灣、馬尾島風景區、島東高檔旅游度假區、金沙灘高檔旅游度假區等。位于島中海陵鎮“十里銀灘”(南灣)也進行了初步開發,本次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陵三山島國際旅游度假區開發也是島中旅游開發核心重點項目。(圖2-3)圖2-3海陵島旅游項目分布圖圖2-3海陵島旅游項目分布圖2.2區域歷史與社會經濟概況2.2.1歷史沿革海陵島歷史源遠流長。宋末前稱為螺島,自宋太傅張世杰抗元兵敗,遇難南海、安葬于島上后,始稱海陵島,取海上陵墓之意。歷史還為海陵島留下了許多或可歌可泣、或優美動人傳說,以及靈谷廟、張太傅廟、北帝廟、靈日靈廟等文物古跡。據考證,在島上設鎮成為過往船舶避風之所和補給之站,已有六、七百年歷史,閘坡港也逐漸發展為粵西知名漁港。20世紀初葉、英國欲控制西江流域廣西、云南、廣東物資和洋貨集散,曾欲以“租借”香港形式“租借”海陵。抗日戰爭時期,日軍也欲侵奪海陵,控制海上通道。解放先后,這里始終作為沿海軍事重點設防地區,被列為南粵前哨。由于特殊地理、歷史條件,海陵島僑居港澳臺同胞和華僑有6000多人,為僑鄉和臺屬集中地。加上港澳臺流動漁民每年上萬人在閘坡泊港、給養,因而與海外有天然密切聯系。閘坡漁產量居廣東省各漁港前列,并列入全國“十大漁港”之中。改革開放以來,海陵島進入飛速發展階段,特別是隨著陽江設市、閘坡大角灣——馬尾島定為省級第一批風景名勝區,游客逐年增長,達117萬人次,近137萬人次。1992年6月經廣東省政府批準,正式設立海陵島為經濟開發實驗區,予以各項更優惠政策,為海陵島發展為以旅游為主導,商、貿、旅并舉當代化國際性濱海旅游都市,帶動周邊地區乃至整個粵西經濟騰飛,邁出了可貴第一步。2.2.2社會經濟狀況海陵島為廣東第四大島,面積105.9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23.5公里,連同附屬13個小島,總面積約108平方公里。海陵島全區國內生產總值14.5億元,比增長10.8%;全年固定資產投資項目20項,總投資額3.45億元;外貿出口總額2200多萬美元;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2億元,同比增長11.8%。全區國內生產總值16.3億元,達18.4億元。海陵島上設閘坡、海陵兩鎮。閘坡鎮面積12.5平方公里,,全鎮共有4個居民委員會,1個村民委員會,11990戶,35361人,其中農業人口3232人。全鎮經濟總收入83315萬元,鄉鎮公司年凈利潤總額2670萬元。閘坡鎮工業以漁業輔助工業為主,近年來發展水產品加工業。閘坡為廣東知名漁港,水產資源豐富,遠洋捕撈及近海養殖業均有很大發展前景。閘坡鎮耕地較為緊張,且土質較差,某些是鹽堿地。農業發展潛力小,并且不斷受到旅游用地占用耕地影響,閘坡農業將最后被其他產業所代替。海陵鎮面積90平方公里,占全島面積86%,,全鎮共有人口57539人,其中農業人口42860人,18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各村較為分散,規模較小,普通為200-600人,沿江閘公路村鎮規模較大。全鎮經濟總收入42808萬元,鄉鎮公司年凈利潤總額1328萬元。第三章規劃目的與理念3.1規劃根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都市規劃法》(1989年)2.《都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原則》(GBJ137-90)3.《都市規劃編制辦法實行細則》(1995年)4.《海陵島總體規劃》(1992年)5.《陽江市海陵島經濟技術開發實驗區近期建設規劃》()6.《陽江市城鄉體系規劃(-)》(征求意見稿)()7.《海陵島國際旅游度假區項目總體規劃/招商闡明書》(-)3.2規劃指引思想本規劃在《海陵島總體規劃》(1992年)、《陽江市海陵島經濟技術開發實驗區近期建設規劃》()及《陽江市城鄉體系規劃(-)》(征求意見稿)()等有關規劃基本上,充分結合《海陵島國際旅游度假區項目總體規劃/招商闡明書》(-)中總體規劃方案以及甲方開發意圖,遵循統一規劃、綜合布置、設施配套、分期開發原則,充分運用土地資源,堅持經濟、社會、環境可持續發展,并突出規劃控制性和靈活性統一。3.3規劃目的與理念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陵三山島國際旅游度假區建設成為一種交通便捷、環境優美、設施完善、生態環保,適當于度假旅游、休閑和居住南中華人民共和國高檔度假旅游勝地。規劃與開發應遵循可持續發展理念和高原則分期開發理念。將生態環保與旅游、度假居住開發相結合體現可持續發展理念;高原則開發則是針對海陵島當前已開發旅游資源檔次偏低現狀,以及當前珠三角對于高檔次旅游產品一定需求基本上提出開發理念,區別于海陵既有旅游度假項目,對于陽江市旅游產品體系也是有益補充和完善。分期開發也是保持規劃彈性以及規避開發風險有效辦法,海陵島某些地區開發教訓值得咱們吸取。

第四章規劃性質與規模4.1規劃期限近期規劃年限:-遠期規劃年限:-度假區詳細開發籌劃分為六期。4.2度假區性質4.2.1度假區發展特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陵三山島國際旅游度假區當前所處海陵島旅游發展水平局限于中、低檔次,隨著該度假區建成與發展,區域旅游度假產品檔次和種類將進一步提高,而以旅游度假產業為支柱產業之一區域經濟發展也能獲得發展助推。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陵三山島國際旅游度假區也應成為全島旅游發展核心、重點項目,作為海陵島和陽江市高檔次、生態環保度假旅游新形象展示平臺,政府和有關管理部門應提供實質性支持和扶植,如對度假區整體意象、空間形態保護,海水沙灘保護以及周邊開發建設控制等等。4.2.2發展方向與目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陵三山島國際旅游度假區此后發展方向與目的是:以高檔旅游服務、度假居住和度假酒店為核心發展內容,充分運用并結合本地文化、生態資源,同步依托本地政府支持扶植,將度假區打導致為高檔次、生態環保海濱旅游度假區。4.2.3度假區性質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陵三山島國際旅游度假區性質是:在世界有一定知名度,具集體休閑度假、文化旅游為一體,涉及游艇、海泳、五星級酒店海陵旅游中心、知名度假勝地,也是國家AAAA級旅游區(海陵島)及南海一顆璀璨明珠。4.3規劃規模4.3.1人口規?,F狀人口分析現狀用地范疇內僅有下牛欄沖村十幾戶常住村民。規劃人口依照陽江市壹豐公司、美國WATG公司、偉信顧問集團有限公司及浩華管理顧問公司在《海陵島國際旅游度假區項目總體規劃/招商闡明書》(-)中所做概念性規劃方案,以及廣州市都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對該概念性規劃方案調節和記錄,進行了本次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陵三山島國際旅游度假區人口估算。依照地塊性質擬定了合理容積率,再以容積率為根據,估算出合理人口容量。整個度假區容積率擬定在0.5~1.0左右。建筑密度為15~25%。本次規劃總人口為18000人,其中近期規劃人口4000人。表3-1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陵三山島國際旅游度假區各功能區開發強度及規劃人口記錄容積率用地面積(ha)人口(人)湖畔度假區1.0~1.249.7729360碼頭度假區0.8~1.049.2008160海景別墅區0.3~0.520.885480海濱度假酒店/別墅0.3~0.5107.117康體及商業服務中心0.313.960共計240.934180004.3.2用地規模規劃紅線內用地規模為321.55公頃;考慮到某些跨紅線地塊在規劃方案中完整性,本次規劃用地記錄面積為332.78公頃,其中都市建設用地面積320.47公頃(表3-2)。近期建設用地規模為表3-2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陵三山島國際旅游度假區規劃用地匯總表分類代碼用地名稱規劃用地面積(ha)占建設用地比例(%)R居住用地小計2.4150.754R2二類居住用地管理人員居住2.4150.754C公共設施用地小計240.93475.181C公共設施用地康體及商業服務中心11.4333.568C公共設施用地碼頭服務區2.5270.789C25旅館業用地湖畔度假區A29.9199.336C25旅館業用地湖畔度假區B9.3892.930C25旅館業用地湖畔度假區C10.4643.265C25旅館業用地碼頭度假區A47.01914.672C25旅館業用地碼頭度假區B2.1810.681C25旅館業用地海景別墅區20.8856.517C25旅館業用地度假酒店/別墅-121.2306.625C25旅館業用地度假酒店/別墅-212.1963.806C25旅館業用地度假酒店/別墅-315.2514.759C25旅館業用地度假酒店/別墅-415.5564.854C25旅館業用地度假酒店/別墅-514.9004.649C25旅館業用地度假酒店/別墅-627.9848.732S道路廣場用地小計16.4795.142S11主干路用地10.8203.376S13支路用地3.6891.151S19步行道用地1.4700.459S3社會停車場用地0.5000.156G綠地小計58.28718.188G1公共綠地中心公園7.3432.291G1公共綠地海洋環保學習中心5.1581.610G1公共綠地其他公共綠地13.8734.329G2生產防護綠地31.9139.958U市政設施用地小計2.3550.735U1供應設施用地蓄水池0.2000.062U1供應設施用地液化氣瓶組站0.0300.009U1供應設施用地污水提高泵站0.0100.003U3郵電設施用地電信模塊局0.1000.031U4市政環境衛生設施用地垃圾轉運站0.0150.005U4市政環境衛生設施用地污水解決廠2.0000.624都市建設用地320.470100水域12.310共計332.780第五章土地運用規劃5.1規劃構造本次規劃構造可概括為:“一島五區兩帶一中心”圖圖5-1規劃構造圖5-2功能分區一島:三山島;五區:湖畔度假區、碼頭度假區、海景別墅區、度假酒店別墅A區、度假酒店別墅B區;兩帶:兩個楔形綠帶——沿新海濱大道中心公園綠帶,沿牛欄沖海洋環保學習中心綠帶;一中心:涉及游艇碼頭在內康體及商業服務中心。三山島將成為自然生態環保示范區,并在保持海島自然風貌前提下安排適度旅游開發建設項目。五區用地功能為度假公寓和度假酒店用地,依照不同功能及地理位置劃分為五個片區,各片區功能安排和開發保持同質性。兩個楔形綠帶既是各片區之間公共開敞空間,又作為生態綠廊保持了規劃用地原有“山、水、海”自然生態格局,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理念;同步,結合旅游開發環保項目有積極開發和保護意義。位于整個度假區核心位置康體及商業服務中心也是首期開發內容之一,高檔次開發、環境優美、交通便捷等條件有助于形成一種國際性、高檔次、有品位整體展示形象;同步,康體及商業服務中心也是將來整個度假區飲食、娛樂及(某些)運動中心區域,具較高商業旅游價值。圖圖5-3土地運用規劃5.2公共設施用地規劃公共設施總用地240.934公頃,占建設用地比例75.181%康體及商業服務中心具備綜合公共服務功能,涉及配備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規劃用地性質上保持彈性和兼容性;其中康體商業服務區用地11.433公頃,碼頭服務區用地2.旅館業用地226.974公頃,占建設用地比例為70.825%,劃分為湖畔度假區、碼頭度假區和海景度假別墅區和5.3居住用地規劃在江閘公路與新海濱大道交匯處布置度假區員工居住公寓,占地面積為2.415公頃5.4市政設施用地規劃依照電信容量預測,規劃在區內設模塊局一種,容量為1門,用地面積不不大于1000㎡。由于區內地形起伏較大,為了保證本區給水供應能力滿足顧客需求,在本區北面規劃一處生活給水蓄水池,用地面積為平方米,蓄水容積為立方米,規劃在本區北面規劃一處液化石油氣瓶組站,用地面積為300平方米,氣化規模為3500立方米本次規劃區內污水采用統一收集、集中解決模式,在本區西側預留0平方米污水解決廠用地。

第六章道路交通系統規劃6.1道路網格局由于規劃用地內地形較復雜,結合現狀(江閘公路),在各區塊周邊以主干路、次干路形成環路或使區塊至少一面臨主干路,并充分結合現狀地形合理、適當布置路網,形成較完整體系。湖畔度假區和碼頭度假區內部設立盡端路,各酒店別墅組團內部設立盡端路。6.2道路分級規劃道路分為四級,并依照各級道路所處功能分區空間特點設立不同寬度控制綠帶,營造優美、適當道路景觀:都市主干道:紅線寬15-20米(江閘公路按近期建設規劃控制紅線寬20米,新海濱公路控制紅線寬15米;道路兩側控制綠帶各10度假區景觀主干道:紅線寬17米(兩邊控制景觀綠帶1支路:紅線寬7米(兩邊控制綠帶10步行道:紅線寬5米(兩邊控制綠帶5圖圖6-1道路系統分級圖圖6-2道路斷面

第七章綠地系統規劃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陵三山島國際旅游度假區綠地規劃將突出本度假區生態景觀特色,通過綠楔保持山、城、海生態聯系,同步形成集中、主題性公共開敞空間;通過道路防護綠帶形成度假區內重要綠化系統骨架。規劃綠地總面積面積58.287公頃,占總建設用地比例為18.188%。其中公共綠地26.374公頃,防護綠地31.913公頃。度假區內重要景觀水體面積(計入相應地塊面積記錄)3.739公頃,占總建設用地比例各度假公寓、別墅、酒店組團地塊綠地率指標不低于50%,記錄取地平衡表時不計入規劃綠地指標。整個度假區綠地率約為35~45%。圖圖7-1綠化景觀分析7.1公共綠地規劃兩條楔形公共綠帶——中心公園和海洋環保學習中心。度假區東側結合山體安排山頂公共綠地一處。中心公園結合整個度假區核心服務區來規劃設計,是將來整個度假區中心開敞空間,宜結合地形與功能分區進行詳細設計,提高整個核心區(首期)景觀質量。占地面積為7.343公頃針對三山島國際旅游度假區高品位定位,將來該度假區潛在客戶度假形式多以家庭為度假單位。海洋環保學習中心則是考慮到該某些高品位客戶較高環保意識以及對其子女進行環保教誨需求,結合牛欄涌出??谀承┥鷳B現狀來設立。同步,這種較新穎環保教誨公園形式對高品位旅游度假也是一種有益嘗試。占地面積為5.158公頃度假區東側山頂設立公共綠地一處,占地面積10.9137.2生產防護綠地江閘公路和新海濱公路兩側控制10米森林式防護綠帶,隔離噪音,也突出海陵島旅游特色;度假區內景觀主干道兩側控制15米園林式防護綠帶,符合度假區高檔定位特點規定,也為度假區內部形成了優質開敞空間;區內支路兩側控制10米園林式防護綠帶,提高景觀質量同步也形成了較環保生態走廊;沿濱海步行道兩側控制5米防護綠帶;沿規劃保存河涌兩側控制10第八章市政工程規劃8.1電力工程規劃8.1.1電源規劃本區電源近期將引自現狀閘坡110kV變電站,因閘坡變電站距本區較遠,經與供電部門協商,待本區首期建設初具規模,電力負荷達到一定水平,規劃平章110kV變電站將提前投資建設,作為本區主電源,保證本區供電安全、經濟、可靠。8.1.2用電負荷預測本次規劃采用單位建設用地負荷指標法和單位建筑負荷指標法對區內用電負荷進行預測,預測成果詳細如下:1)單位建設用地負荷指標法用地名稱面積(ha)指標(KW/ha)用電負荷(KW)二類居住用地2.4155001207公共設施用地240.93420048187道路廣場用地16.479582.4海洋環保學習中心5.158100516總計49992.42)單位建筑負荷指標法建筑類型建筑面積指標(KW/㎡)用電負荷(KW)別墅3500000.0517500度假公寓4600000.0523000客房1800000.1018000總計58500綜合上述兩種預測辦法,取本規劃區最高日用電負荷為55307KW。8.1.310kV電力電纜規劃本次規劃10kV電力電纜均采用埋地敷設。依照區內用電負荷分布,集中設立10KV開關房,其轉供容量按8000KVA-10000KVA/座設計,開關房設立在建筑物首層;10KV公用配電房主變壓器臺數為2-3臺,單臺主變壓器容量不適當超過1000KVA;用電負荷較大顧客(普通為大型酒店)可設立10KV顧客專用配電房,單臺主變壓器容量視詳細負荷而定,但不適當超過KVA。開關房與配電房宜聯體設立。10KV電力電纜均埋地敷設,進入開關房10KV電力電纜管道按不不大于L4控制;電力電纜詳細埋設和規格見電力電信工程規劃圖。鑒于三山島開發強度比較低,建筑量不大,用電負荷較小,島上用電可使用發電機解決。8.1.4分期實行建議由閘坡110kV變電站沿江閘公路敷設電力電纜管道至度假區,首期由度假區西入口沿主干路敷設8孔電力電纜管道至首期用地,在首期用地內設立一處10kV開關房,提供首期用地供電服務,然后隨建設時序向西、向北延伸,待平章110kV變電站投產后,由平章110kV變電站沿江閘公路敷設電力電纜管道至度假區東北入口。因平章110kV變電站距度假區較近,因此以平章110kV變電站為度假區主電源,而閘坡110kV變電站為度假區備用電源。8.2電信工程規劃8.2.1規劃區周邊電信現狀依照陽江市電信分公司海陵分局提供資料,當前,海陵島內住宅電話普及率95%以上,每百人約28部固定電話,裝機總容量30000線,實裝率60%。8.2.2電信負荷預測本次規劃采用單位建設用地電信容量預測法對區內電信容量進行預測,成果如下表:用地名稱數量指標(門/戶)電信容量(門)別墅480人(6人/戶)3240度假公寓17520人(3.5人/戶)210011客房1800001門/100㎡1800總計12051則本規劃區電信需求總量為12051門。8.2.3電信局所規劃依照電信容量預測,規劃在區內設模塊局一種,容量為1門,用地面積不不大于1000㎡。電信設備間設立依照顧客電信需求,每600~800門設立一處,電信設備間需6~10平方米建筑面積,普通設立于建筑物首層梯間或地下室內。8.2.4電信電纜管道規劃在規劃電信電纜管道敷設時,不同通信經營公司,原則上采用同溝不同井敷設方式,各公司按市場需求,綜合協調分派管孔數量;有助于節約地下空間資源,減少道路重復開挖。區內主干電信電纜平均按1000對線占用一孔考慮,配線顧客電纜平均按600-800對線占用一孔考慮。電信電纜設立規格按照中繼光纜按占用一孔考慮,備用管孔按一孔考慮,租用管孔按1—2孔考慮,故每條道路埋設電信管道最低按D4考慮。原則上有線電視管道租用電信管孔,與電信管道同側同溝敷設。電信電纜詳細埋設和規格見電力電信工程規劃圖。鑒于三山島開發強度比較低,建筑量不大,島上電信服務可通過移動電話解決。8.2.5分期實行建議由閘坡電信端局沿江閘公路敷設電信電纜管道(有線電視電纜與電信電纜管道同溝敷設)至度假區,首期由度假區西入口沿主干路敷設8孔電信電纜管道至首期用地,在首期用地內設立一處電信設備間及有線電視光節點,提供首期用地電信及有線電視服務,然后隨建設時序向西、向北延伸,待度假區電信模塊局建設完畢后,轉由此電信模塊局為度假區提供電信服務。8.3給水工程規劃8.3.1規劃區周邊供水現狀現狀海陵島內用水均引自江閘公路現狀DN600輸水干管,此輸水管供應能力為60000立方米/日。據關于部門理解,當前海陵島內用水量為10000立方米/日,充分供水資源為規劃區開發使用提供有力保障。8.3.2用水量預測本次規劃采用兩種不用用水量預測辦法對規劃區用水量進行預測,成果如下:不同性質用地用水量預測法用地名稱面積(km2)指標(萬m3/km2.d)日用水量(萬m3)二類居住用地0.02422.00.0484公共設施用地2.40930.51.20465道路廣場用地0.16480.20.03296海洋環保學習中心0.05160.30.01548綠地0.58290.20.11658總計1.41807 注:上表預測值已涉及管網漏失水量。人均綜合生活用水指標預測法用地名稱數量指標人口別墅――6人/戶480度假公寓――3.5人/戶17520總計18000單位人口綜合用水量指標0.8~1.2萬m3/(萬人·d),本規劃區取值為0.8萬m3/(萬人·d)(旅游度假區取值偏低),本區規劃人口為18000人,則最高日用水量為1.4400萬立方米/日。綜合上述兩種預測辦法成果:本區規劃最高日用水量約為1.5萬立方米/日。8.3.3水源及給水管網規劃本次規劃采用給水蓄水池集中供應區內顧客用水,給水蓄水池用地面積為㎡,蓄水池蓄水能力為立方米。規劃區內用水均引自江閘公路現狀DN600給水管。為了滿足本區別期建設需求,規劃在本區西南入口處自江閘公路現狀DN600給水管引入一根DN400給水管以滿足首期開發用水需求;隨著區內其她項目開展而帶來用水量增長,規劃遠期從北面入口在引入一根DN400給水管,形成區內雙水源供水,為本區開發建設提供水資源保障。為保證區內供水安全性,本區內DN300以上給水管在規劃道路上呈環狀布置,形成完善給水管系統,提高供水安全性。給水管網詳細埋設和規格見給水燃氣工程規劃圖。沿給水管網布置消火栓,消火栓最大間距不不不大于120M。消火栓距道路邊不應超過2m,距建筑物外墻不應不大于5M,且應有一種F150或F100和兩個F65栓口。鑒于三山島開發強度比較低,建筑量不大,用水量很小,島上用水可通過每天船運解決。8.3.4分期實行建議首期由江閘公路現狀DN600給水管,由度假區西入口沿主干路駁接DN400-DN300給水管道至給水蓄水池,由蓄水池引出給水管道為首期用地提供用水,然后隨建設時序,給水管道向西、向北延伸,待度假區建設量達到一定規模后,結合濱海大道建設,由度假區東北入口駁接DN400給水管道,形成一種DN400供水主環,提高供水安全性。8.4燃氣工程規劃8.4.1現狀用氣概況及氣源規劃海陵島現狀生活燃料以瓶裝液化石油氣為主,燃氣普及率比較低。規劃本區生活燃料為液化石油氣,采用瓶組供應站集中供應方式。8.4.2用氣量預測參照陽江市居民年平均用氣量,擬定規劃區居民年耗熱定額為68萬Kcal/年·人(依照測算,本區居住人口18000人):規模用氣量指標年用氣量(萬Nm3)年平均日用氣量(Nm3)居住人口18000人68×104kcal/人·年128.843530酒店3600個床位1.0×104kcal/床位·年0.3810共計129.223540注:表中天然氣熱值取9500Kcal/Nm3。8.4.3燃氣供應設施及管網規劃由于天然氣現狀未能敷設至海陵島內,因而液化石油氣是當前較為現實一種過渡性都市燃氣氣源。依照規劃區實際狀況,在氣源選取上近期內仍以液化石油氣作為重要氣源,遠期則轉換為天然氣。規劃在本區北面規劃一處液化石油氣瓶組站,用地面積為300平方米,氣化規模為35液化石油氣經瓶組站氣化后,由燃氣管道輸送至顧客。以滿足規劃區內近期供氣需求,遠期采用燃氣管網詳細埋設和規格見給水燃氣工程規劃圖。鑒于三山島開發強度比較低,建筑量不大,用氣量很小,島上用氣可使用瓶裝液化氣解決。8.4.4分期實行建議首期用地如需提供管道用氣服務,則在度假區北部建設一處液化氣瓶組站,土建可按遠期規模實行,但供氣規模只需按首期用氣量即可,沿主干路北段綠化帶敷設DN200燃氣管道至首期用地,提供管道用氣服務,然后隨建設時序,擴大瓶組站供氣規模,管道向東、西方向延伸,完畢整個度假區燃氣設施建設。8.5污水工程規劃8.5.1污水量預測本區綜合生活污水量依照綜合生活用水量乘以綜合生活污水排放系數擬定,本次規劃綜合生活污水排放系數取0.85,則本區綜合生活污水量:Q污=1.275萬立方米/日??傋兓禂禐?.55,則污水流量為229L/S。8.5.2污水解決廠設立本次規劃區內污水采用統一收集、集中解決模式,在本區西側預留0平方米污水解決廠用地;相對于分散解決,集中解決有如下長處:集中解決污水解決廠符合總體規劃規定,不影響土地運用規劃功能格局,污水解決廠建設與區內景觀相協調,對區內環境不導致影響;分散解決污水解決廠零星布置,很大限度上對周邊土地使用和環境導致一定影響;集中解決污水解決廠依照區內污水排放量,采用分期建設,與規劃區建設順序相適應;集中解決污水解決廠相對與分散解決污水解決廠,其尋常運營費用低;集中解決污水解決廠解決后污水統一排放至區內,對區內水體不會導致影響;分散解決污水解決廠解決后污水只能排進附近水體,對區內水體會導致很大影響。8.5.3污水管網規劃區內地形比較復雜,北部和中部有山體,南面和西面為零星灘涂,高程相差20米左右;規劃在度假區中部二期用地設立一座污水提高泵站,用地面積100平方米,規劃區內污水管依照地形地貌沿路敷設,靠重力流結合提高泵站排至污水解決廠。為避免每座酒店都需要設立污水提高泵站,增長運營費用,規劃沿海灘步行道敷設污水主干管,為避免給海灘區環境帶來負面影響,污水檢查井應設立于步行道北側綠化帶中,另將規劃中污水管管徑控制較大,從而達到大大減少污水管堵塞、破損需要維修也許性。鑒于三山島開發強度比較低,建筑量不大,污水量很小,島上污水解決可運用大海自凈能力解決。8.5.4分期實行建議首期在度假區西入口建設一座解決能力為5000立方米/日污水解決廠,沿主干路西段敷設D400-D600污水管,首期用地污水可經此管排入污水解決廠進行解決,然后隨建設時序向東、向北建設污水管,并將污水解決廠解決規模擴至14000立方米/日,可解決全度假區污水。8.6雨水工程規劃8.6.1雨水量計算陽江市當前尚無雨水暴雨強度公式,雨水排放量計算套用廣州市暴雨強度公式:q:暴雨強度l/s·haP:設計重現期,取一年t:t=t1+mt2,t1取15分鐘,m取2,t2為管渠內雨水流行時間 Q=qFQ:流量l/s:徑流系數,綠地取0.4,其她用地取0.6 F:匯水面積ha8.6.2雨水管網規劃規劃區內雨水排放,結合地形地勢和既有水體,雨水管采用分散布置、就近排放原則,逐漸完善雨水排放系統。雨水管道盡量運用自然地形坡度,盡量擴大重力流排放雨水范疇。雨水管坡降控制不少于2‰,起點井埋深控制不不大于1.50米。雨水管網詳細埋設和規格見雨水污水工程規劃圖。三山島地形為中間高,四周低,雨水可由中間向四周大海排放。8.6.3分期實行建議度假區雨水管采用分散布置、就近排放原則,有助于分期實行,雨水管可隨用地開發而建設。8.7管線綜合規劃管線綜合是以單項管線工程規劃為根據,進行總體布置。平面布置上要減少管線間交叉次數,在道路斷面豎向布置要避免各管線搶位、沖突現象。各管線與道路中心線平行,嚴格依照管線間與管線與建筑物設施最小水平間距、垂直間距等關于規范埋設。各種管線由西向東(由北向南)布置順序是:電信管道、給水管道、燃氣管道、雨水管道、污水管道、電力管道。a.在給水、排水、電力、電信、燃氣等單項工程設計基本上進行管線綜合,協調、安排各種管線建設,以利此后施工和管理。b.對于基建施工所需敷設暫時管線,在條件允許時應與永久性管線結合考慮。c.盡量將管線布置在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下。d.應依照各類管線不同特性和設立規定綜合布置各類管線,管線互相間最小水平凈距與最小垂直凈距應符合表一及表二。e、應考慮不影響建筑物安全和防止管線受腐蝕、沉陷、震動及重壓,各種管線與構筑物或建筑物之間最小水平距離應符合表三。f、地下管線與綠化樹間最小水平凈距,宜符合表四:表一各種地下管線之間最小水平凈距(米)燃氣管③電力電信電信管線名稱給水管排水管低壓中壓高壓電纜電纜管道排水管1.51.5——————燃低壓1.01.0——————氣中壓1.51.5——————管高壓2.02.0——————電力電纜1.01.01.01.01.0②——電信電纜1.01.01.01.02.00.5——電信管道1.01.01.01.02.01.20.2—注:①表中給水管與排水管之間凈距合用于管徑不大于或等于200mm,當管徑不不大于200mm時,應不不大于或等于3.0米。②不不大于或等于10KV電力電纜與其他任何電力電纜之間應不不大于或等于0.25米,如加套管,凈距可減至0.1米,不大于10KV電力電纜之間應不不大于或等于0.1米。③低壓燃氣管壓力為不大于或等于0.005MPa,中壓為0.005~0.3MPa,高壓為0.3~0.8MPa。表二各種地下管線之間最小垂直凈距(米)管線名稱給水管排水管燃氣管電力電纜電信電纜電信管道給水管0.15—————排水管0.40.15————燃氣管———電力電纜0.5——電信電纜0.20.1—電信管道明溝溝底涵洞基底5鐵路軌底1.01.21.01.01.01.0表三各種管線與建(構)筑物之間最小水平間距(米)管線名稱建筑物基本地上桿柱(中心)鐵路(中心)都市道路側石邊沿公路邊沿圍墻或籬笆給水管3.01.01.001.0①1.01.5②排水管3.0③1.55.001.51.01.5燃低壓2.01.03.751.51.01.5氣中壓3.01.03.751.51.01.5管高壓4.01.05.002.01.00.5電力電纜51.51.00.5電信電纜51.51.00.5電信管道1.51.03.751.51.01.5注:①表中給水管與都市道路側石邊沿水平間距1.0米合用于管徑不大于或等于200mm,當管徑不不大于200mm時應不不大于或等于1.5米。②表中給水管與圍墻或籬笆水平間距1.5米合用于管徑不大于或等于200mm,當管徑不不大于200mm時應不不大于或等于2.5米。③排水管與建筑物基本水平間距,當埋深淺于建筑物基本時應不不大于或等于2.5米。④各種管線離建筑物水平順序,由近及遠宜為:電力管線或電信管線、燃氣管、給水管、雨水管、污水管。各種管線垂直排序,由淺入深宜為:電信管線、不大于10KV電力電纜、不不大于10KV電力電纜、燃氣管、給水管、雨水管、污水管。⑤電力電纜與電信管纜應遠離,并按照電力電纜在道路東側或南側,電信管纜在道路西側或北側原則布置。表四管線與綠化樹種間最小水平凈距(米)管線名稱最小水平凈距喬木灌木或綠籬給水管、閘井1.5不限污水管、雨水管、探井1.0不限燃氣管、探井1.51.5電力電纜、電信電纜、電信管道1.51.0地上桿柱(中心)2.0不限消防栓2.01.2道路側石邊沿1.00.5注:喬木與地下管線距離指喬木基部中心與管線外緣凈距。管線綜合沖突時解決原則如下:小管讓大管;壓力管讓重力流管;可彎曲管線讓不可彎曲管線;工程量小讓工程量大;檢修次數小、以便讓檢修次數多、不以便。給水、煤氣管均為壓力管且管徑較小(不不不大于300mm),安排在雨、污水管道上方埋設,其覆土深度保證0.7M即可,管底埋深不超過1.1m。在與給水、煤氣管道交叉處,雨、污水重力流管道最小覆土厚度不不大于1.5m,避免了兩種不同性質管道沖突。另一方面對雨、污水管道交叉點管底標高進行了計算和控制(見規劃圖),從而避免了管線相交時發生矛盾。8.8防災工程規劃8.8.1防洪排澇規劃度假區需要防止災害重要有兩種狀況:暴雨時山體洪水及暴雨兼漲潮時內澇。暴雨時周邊山體產生洪水可通過保護山體植被、減少徑流系數、保護現狀水面(涉及現狀水庫及某些魚塘)及在山體恰當位置修建截洪溝辦法進行防止,以達到減少洪水總水量、分散洪水方向目,使山體洪水控制在可控范疇之內。本區西側有現狀新鹽水閘,最大泄洪流量為35.52立方米/秒,由此水閘排出上游雨水經本區西南部用地流入大海,為避免因本區開發建設導致上游雨水無法順暢排出,規劃沿本區西南界線開挖一條寬17.5米,深4.5米河涌,將經新鹽水閘排出上游雨水沿此河涌排入大海。當外海漲潮,度假區同步下暴雨時候,容易產生內澇,可通過增長度假區內水面面積及蓄水能力、在游艇碼頭與碼頭度假區兩處水面連通處設立水閘進行防止,規劃在度假區游艇碼頭度假區預留了大量水面,在度假區北側也規劃了景觀水面,暴雨兼外海漲潮時,可關閉水閘,保持碼頭度假區為較低水面高度,以保證度假區雨水排放。8.8.2防海潮規劃度假區西部地區,有現狀海陵新鹽聯圍董村段(首期用地內有董村水閘,最大泄洪流量為12.07立方米/秒),現狀高程約5米,已進行加固加高設計,設計規定高度達到5.2米,度假區可結合主干路西段建設,采用堤路結合方案,主干路標高控制在5.2米以上,可防止海潮對主干路西段北側建設用地侵害;據海陵經濟開發實驗區水利局資料,歷史最高潮水位為3.99米,主干路南側建設用地標高也控制在5.2米以上,可防止海潮對主干路西段南側建設用地侵害。度假區東部地區,現狀除山體外,其她用地標高均在5米如下,可結合海灘步行道建設,采用堆沙筑堤方案,步行道標高控制在5.2米以上,從中部山體始終建設至東部山體,可防止海潮對步行道北側建設用地侵害。建立海嘯預警制度及海嘯緊急疏散方案,當海嘯預警時,可按預定方案疏散游客至度假區北側較高山體。8.8.3消防規劃度假區內多為別墅、酒店用地,消防規定較高,必要建立度假區義務消防隊伍,并配備齊全消防設備,建設必要數目消防栓。

第九章環保規劃9.1現狀概況9.1.1大氣環境海陵島整個區域大氣環境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一次濃度和日平均濃度均達到大氣環境質量一級原則規定;總懸浮物TSP濃度在局部區域(閘坡鎮)有超標現象,但從總體區域平均濃度來看,其濃度仍低于一級原則值。在本度假區規劃范疇內,大氣環境質量達到一級原則。9.1.1水體環境水污染最嚴重海域為閘坡港,另一方面是北津港及其附近海域,并且有自港區由內向外遞減趨勢。大角灣、十里銀灘等水域當前水質尚好??傮w來看,海陵島海域已經受到一定限度污染,但區域、時間差別明顯,除個別區域如閘坡港、北津港外,水質基本達到二類海水水質原則。在本度假區規劃范疇內,水體環境質量至少達到二級海水水質原則。9.1.1噪聲環境海陵島環境噪聲現狀普通,居住生活區環境噪聲環境質量較好,未有超標現象,但某些旅游區、閘坡漁港和公路均浮現超標現象。在本度假區規劃范疇內,噪聲環境質量較好,未有超標現象。9.2規劃原則一、協調發展原則:環保和度假區發展相協調。二、“三同步”原則:基本建設項目主體工程要與防治污染和其她公害環保設施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投產。三、防止原則:以防止為主、防治結合、全面規劃、合理布局原則。四、公眾參加原則:度假區內旅游者均有環保權利和義務,依托人們保護環境。五、損害環境者付費原則:“誰污染、誰治理”原則,即環境責任制度。六、積極發展控制污染新技術原則。9.3執行原則度假區規劃應當控制和減少各項污染限度,其環境質量原則應當符合下列規定原則:一、大氣環境質量原則應當符合GB3095—1996中規定一級原則。二、地面水環境質量普通應當按GB—3838中規定第一級原則執行。三、游泳用水應當執行GB—9667中規定原則。四、海水浴場水質原則不應低于GB—3097中規定二類海水水質原則。五、生活飲用水原則應當符合GB—5749中規定。六、噪聲質量應當達到GB—3096中規定一類原則。七、污水排放應當符合GB—8978中規定。八、放射防護原則應當符合GBJ8中規定關于原則。9.4固體廢物收集、解決一、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禁止有害固體廢物違法排放。二、在度假區內采用定點、定期收集固體廢物。三、度假區內固體廢物經收集,統一轉動垃圾解決廠進行解決、處置。9.5環衛工程規劃度假區游人及常住人口約為18000人,按每人每天產生1.1公斤計算,生活垃圾總量在16.5噸/日。規劃在中心公園東北角設立一處半地下式小型垃圾轉運站,用地面積為150平方米,轉運能力為17噸/日,垃圾轉運站設立為半地下式,對中心公園環境不會帶來負面影響。生活垃圾經工作人員收集后統一送至垃圾轉運站,經壓縮后運往集中垃圾解決設施進行解決。

第十章近期建設規劃10.1近期建設規劃10.1.1近期建設用地規模近期建設用地位于規劃項目中心區域,占地面積約89.6公頃。地勢由高到低,從風景優美山丘始終延伸至海邊。由中心服務區、游艇碼頭、中心公園、度假酒店別墅1、碼頭度假區東部等構成。還涉及有污水解決廠、電信模塊局、給水蓄水池、垃圾轉運站等市政設施。10.1.2用地性質及比例近期建設用地性質可以分為旅館業用地(C25)、公共設施用地(C)、公共綠地(G1)、生產防護綠地(G2)、市政設施用地(U)、道路廣場用地(S)等幾類。重要建設用地性質及用地比例如下表所示:分類代碼用地名稱規劃用地面積(ha)占近期建設用地比例(%)C25旅館業用地碼頭度假區A21.64024.15C25旅館業用地碼頭度假區B2.1812.43C公共設施用地康體及商業服務中心11.43312.76C公共設施用地碼頭服務區2.5272.82G1公共綠地中心公園7.3438.20G1公共綠地其他公共綠地1.7301.9310.1.3近期建設項目近期建設項目預測于投入使用,將涉及如下建設項目:◆一座250間客房海濱酒店(位于游艇碼頭港灣東面),以及40套準備對外出售別墅;◆412套具備碼頭度假風格度假別墅,分布在游艇碼頭港四周;◆85套分時度假公寓;◆備有200個泊位游艇碼頭港;◆位于游艇碼頭北部碼頭服務區、康體及商業服務中心;◆作為景觀綠化重點中心公園。10.2度假區總體開發分期籌劃完畢時間用地規模(ha)項目內容一期89.6度假酒店、度假別墅、分時度假公寓、游艇碼頭、公共服務中心二期51.88碼頭度假別墅、度假酒店、度假別墅、三山島自然保護區三期74.66度假酒店、低層度假公寓、海景別墅、湖畔度假別墅四期64.11湖畔度假別墅、度假酒店五期20.92度假別墅、度假酒店六期41.89度假別墅、度假酒店圖圖10-1度假區別期開發示意圖

第十一章旅游規劃專項11.1海陵島旅游資源開發綜合分析與評價11.1.1海陵島旅游資源分布空間構造依照對海陵島各個旅游資源單體分析,可以把海陵島旅游資源按空間構造分為三個集中區:海陵區;銀海區;閘坡區。11.1.2海陵島旅游資源開發存在問題海陵島在海濱旅游開發上浮現如下幾種重要問題:開發模式落后,缺少創新性;開發定位不明確,缺少特色性;開發檔次不高,缺少知名度;精品意識不強,缺少文化性。當前海陵島某些好海灘被低水平亂開發,沿海植被覆蓋率偏低,歷史人文景觀檔次不高。當前海陵島旅游資源開發存在問題重要體當前如下幾種方面:海陵島始終以來都沒有自己特色主題;區域內同類旅游產品競爭激烈;海陵島旅游產品比較單一,致使旺季短淡季長并且旺季和淡季差別相稱明顯;旅游配套設施不完善;旅游資源無序開發與旅游資源單體開發深度局限性并存;生態環保力度局限性;對旅游文化資源挖掘深度遠遠不夠。11.2項目SWOT分析11.2.1優勢分析區位優勢;環境優勢;自然優勢;交通優勢;整體資源優勢;客源市場優勢;規劃優勢;政策優勢。11.2.2劣勢分析氣象氣候劣勢;形象劣勢。11.2.3機遇分析區域旅游大發展機遇;休閑經濟大興其道。11.2.4威脅分析旅游活動對生態環境負面影響;同類旅游產品競爭激烈,客源市場存在被分流挑戰;區域旅游市場需求特性變化帶來挑戰;吸引長線客源較為困難;當前島上沒有高檔休閑度假設施,也不是高檔客源考慮休閑度假選取之一;總體上海陵島規劃相對凌亂,沒有總體主體及長遠視野,此項目最后成功將有賴于海陵島整體規劃完善;海陵島旅游推廣力度尚欠缺,要成為有吸引力“旅游目地”仍需有效規劃及大力投入;突發事件影響,例如海嘯等自然災害。11.3三山島國際旅游度假區主題、定位與發展思路11.3.1旅游度假區主題所謂主題,即是旅游度假區發展重要理念或核心內容。其重要目是形成或強化度假區特色,增強度假區競爭優勢,滿足度假區核心客源市場休閑度假需求。度假區主題是與其形象聯系在一起。對于本項目而言,一方面就要擬定有特色主題,樹立起良好形象。休閑度假(強調與其他地區休閑度假不同)+文化(體現地方特色)11.3.2旅游度假區發展定位定位:高收入家庭旅游度假目地,高檔旅游社區。度假區重要針對是小某些富豪市場、以及普遍意義上高品位市場。11.3.3旅游度假區發展思路一、走區域聯合開發道路。運用整個海陵島乃至整個陽江市旅游資源進行整合聯合開發。二、旅游+旅游房產聯動發展思路三、生態旅游發展思路。將生態旅游理念貫穿于全島旅游開發之中,保護生態環境,加強和維護全島生態功能。四、文化旅游發展思路。保護和挖掘既有文化同步進行文化展示和更新,實現文化保護和旅游發展同步發展。五、休閑旅游發展思路。在豐富旅游者體驗基本上尊重個體發展和進步,體現社會交往與互動。依照旅游者在休閑活動中個體體驗與消費層次差別,可設計不同休閑旅游產品以滿足不同游客需求。六、市場方略:走高品位路線。面向大珠江三角洲富裕階層,發展高檔度假。11.4潛在客源市場分析11.4.1潛在客源市場定位本項目潛在客源市場重要集中在休閑度假旅游市場、商務會議旅游市場與節事旅游市場,其中休閑度假旅游市場是度假區潛在客源市場核心某些,而其他市場某些都是作為重要輔助市場。從空間上,本項目潛在客源市場重要定位在大珠江三角洲經濟發達都市和地區,以廣州為主,涉及臨近珠海、中山、江門、佛山、東莞和深圳等經濟發達都市中高收入居民以及香港、澳門入境旅游者。11.4.2潛在客源市場細分依照旅游者占旅游總人數比例可將潛在客源市場劃分為一級市場(核心市場)、二級市場(基本客源市場)、三級市場。基本客源市場開發得當,也可以轉化為核心市場。下面按國內市場和海外市場兩某些來擬定本項目潛在目的市場。國內市場一級市場重要是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達都市和地區,以廣州、珠海、中山、江門、佛山、東莞和深圳等都市高收入人群為主。這些都市高收入居民出游頻率都比較高,并且旅游消費也很高。二級市場重要是廣東省內非一級市場其他都市和地區,以陽江為主,涉及肇慶、惠州、云浮、茂名、湛江等省內都市。三級市場重要是省外地區。在保證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穩定開拓前提下,度假區應當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市場覆蓋率,大力開發省外中遠程客源市場,重點開拓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客源市場,使國內旅游持續迅速穩步增長。海外市場港澳是本項目重要海外客源市場。這某些游客消費能力強,是本項目發展應當注重大力開拓旅游市場。港澳旅游者最感興趣是海濱休閑和度假,以生態環境為基本進行觀光旅游也是重要興趣之所在。此外,港澳游客經濟實力強,見識廣,消費比較理性,對設施和服務水平規定較高。度假區應當不斷改進配套設施,提高服務水平檔次,擴大影響力,吸引更多港澳游客,并促使她們重游率提高。國外市場涉及亞洲、美洲、歐洲及大洋洲市場。日本、美國始終作為整個國內入境旅游重要客源地;此外東南亞國家由于距離相對較近,也是一大機會市場。11.4.3休閑度假潛在市場發展分析休閑度假潛在市場空間范疇當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地區國際旅游形象重要還是一種觀光旅游目地,從國內已形成度假旅游產品來看,涉及12個國家級度假區在內,并不真正具備國際競爭優勢。在度假旅游客源集中地區如歐美和日本,度假市場基本成熟,市場細分明顯:美洲游客去加勒比、夏威夷,日本游客去南太平洋、東南亞、夏威夷,歐洲游客則集中到地中海沿岸。國內要吸引這些度假模式已基本定型客源,除非自己擁有不可代替度假產品,而這種度假產品所能予以度假者體驗滿足感還必要超過其他度假地。顯然,當前國內還不具備這樣號召力度假旅游產品,并且僅有某些產品與國外同類產品比較還在設施和服務上具備一定差距,因此吸引國際度假客源難度比較大。因而,本項目重點應當放在國內度假市場上。國內度假市場方面,當前最值得注重和大力哺育是珠江三角洲內和港澳度假市場。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市場經濟發展最迅速地區之一,珠江三角洲地區和香港、澳門地區在社會消費行為上經常領先于全國多數地方。度假旅游在珠江三角洲發展,受到了港澳地區影響,同步,也因鄰近海南省這樣一種全國當前發展勢態最為良好度假地而得到推動,本區域內度假旅游發展比較迅速。雖然廣州南湖國家級度假區沒有實現建設之初良好構想,即形成一種可以吸引海外客源知名度假旅游勝地,但是某些省級度假旅游區近年來發展態勢卻非常喜人,如南海南國桃園度假區、清遠清新溫泉度假區等。這從一種側面反映出,珠江三角洲度假旅游市場孕育著不容忽視潛力。休閑度假潛在市場規模分析旅游市場需求特性中最重要是整體市場規模。對休閑度假潛在市場規模分析是一項極其復雜而系統工作,并且對有關數據信息需求量很大。在這里,可以通過網絡信息量比較來間接地反映出休閑度假潛在市場規模。固然所搜索出來網頁信息是包羅萬象,但是可以從一種側面簡樸地反映出度假市場(涉及潛在市場)大小。通過在互聯網www.百度.com上搜索核心詞:“_____+度假”,輸入香港、澳門和廣東省21個地級市,得出搜索到網頁信息量,咱們很明顯地可以看出:相對于廣東省內非珠江三角洲地區都市而言,香港、澳門、廣州、深圳、中山、珠海、佛山、東莞、惠州、肇慶更多地和度假聯系在一起;而陽江在這個排列中處在比較靠后位置。這一組排名也可以看出度假旅游往往是和經濟發達都市和地區聯系在一起,對于本項目而言休閑度假潛在市場定位就應當針對這些經濟發達都市高收入居民。雖然旅游市場需求特性中最重要是整體市場規模,但是這種規模不但僅是指度假潛在客源人數,并且包括其他某些重要信息。第一是潛在度假者閑暇時間及其分派方式。當前國家實行普遍雙休日休假制度,而有條件公司和機構也依照各自狀況實行了年休假制度,珠江三角洲經濟發達地區某些三資公司甚至已經依照國際慣例比照實行帶薪休假制度。這些假期存在相對增長了潛在客源市場閑暇時間,為哺育出相稱規模度假旅游市場創造了基本條件。第二是消費能力與消費欲望。從全國狀況看,國內國內旅游主力軍重要是家庭月收入在400-2,400元中檔工薪階層,觀光游是她們重要旅游主題(陳建勤,);但是對2,400元以上中高收入家庭,已經可以承受最基本檔次度假旅游。本度假區面對珠江三角洲潛在度假市場潛力相稱大,僅以廣州為例,1995年都市家庭人均年收入在20,000元以上家庭比例為4.8%,而這一數字變為9%(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報,)。固然本項目定位是以高檔旅游者為主,中檔旅游者為輔,相對而言對度假旅游者消費能力有更高規定,因而潛在客源實際規模也許相對會小某些。最后,還應考慮到客源市場已有旅游經驗。由于度假旅游在國內處在初期發展階段,在國內度假旅游還只是少數人嘗試從事旅游形式,而大某些人還都滿足于觀光旅游所帶來滿足感,并且國內發展度假旅游都在一定限度上和觀光旅游結合在一起。可以以為,沒有觀光旅游體驗人群普通就不會直接選取度假旅游。從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區旅游發展實際狀況來看,外出觀光旅游已經非常普遍,正處在向其他旅游方式轉變時期,這對廣東省內度假地來說都是一種機遇,同步也帶來市場競爭。已有過度假經歷人,會對不同度假地進行比較,從而選取一種最能使自己滿意目地,這樣就提高了度假市場競爭難度。11.5旅游度假區吸引物體系規劃11.5.1旅游度假區環境營造環境營造原則度假旅游活動普通具備客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