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盈豐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汝城縣盈洞銅銀多金屬礦礦山生態保護修復方案_第1頁
郴州盈豐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汝城縣盈洞銅銀多金屬礦礦山生態保護修復方案_第2頁
郴州盈豐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汝城縣盈洞銅銀多金屬礦礦山生態保護修復方案_第3頁
郴州盈豐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汝城縣盈洞銅銀多金屬礦礦山生態保護修復方案_第4頁
郴州盈豐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汝城縣盈洞銅銀多金屬礦礦山生態保護修復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郴州盈豐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汝城縣盈洞銅銀多金屬礦二○二四年二月2表L.1礦山生態保護修復方案摘要表礦山名稱郴州盈豐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汝城縣盈洞銅銀多金屬礦開采礦種銅礦鉛礦開采方式地下開采開采規模萬t/a采礦許可證期限擬設礦山生態保護修復現狀及效果無礦山生態問題識別和診斷(1)地形地貌景觀破壞現狀老盈洞礦礦山地面建設及生產設施區、井口工業場地區對地形地貌景觀破壞影響有限;預測擬設礦山新增地面生產建設設施區、井口工業場地區等改變了原有自然地形地貌景觀,未來開采引發泥廢石流、采空區地面變形地質災害對地形地貌景觀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2)土地資源損毀現狀老盈洞礦地面生產建設設施區、井口工業場地區損毀土地資源面積約3.65hm2(其中:喬木林地面積約0.33hm2、采礦用地面積約0.32hm2、農村道路面積約3.00hm2土地權屬為汝城縣盈洞瑤族自治鄉新聚瑤族村、盈洞瑤族村、獅形瑤族村;預測擬設礦山新增地面生產建設設施區及未來開采引發采空區地面變形地質災害增加損毀土地資源面積約52.60hm2、農村道路面積約0.05hm2;土地權屬為汝城縣盈洞瑤族自治鄉新聚瑤族村、盈洞瑤族村、獅形瑤族村。(3)水資源水生態影響現狀礦無采礦活動,未對礦區水資源水生態產生不利影響;預測擬設礦山未來采礦、選礦活動對礦區水資源水生態有一定影響,但可通過嚴格治理后,影響程度可控。(4)礦山地質災害影響現狀未發生過地質災害;預測未來開采引發泥廢石流、采空區地面變形地質災害的可能性中等,輕度損毀土地資源面積約35.00hm2,危險性中等。(5)生物多樣性破壞現狀及未來礦業活動對礦區生物多樣性破壞影響有限,不會對區域內生物多樣性不會產生大的影響,也不會引起物種的損失。應采取的生態保護修復措施(1)基建生產期間,做好廢石、剝離土的合理堆放,確保外排礦山廢水100﹪得到處理,達標排放;在礦區建立水土環境監測點進行定期檢測;采用充填法開采,并開展泥廢石流、采空區地面變形地質災害巡查監測及生態環境監測。(2)閉采后,封堵所有井口,恢復原生地貌生態環境;礦山地面設施建設區修復為杉木林地、尾礦庫區修復為其他草地,并實施3.0a管護,有效恢復自然環境。保護修復實施時間(1)開采期(2024~2038):實施礦區地表水、土壤環境質量、地質災害監測工程;實施礦山綠化、降塵等生態環境保護工程及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2)閉采期(2039年):實施礦山井口封堵、礦山地面生產設施建設區、尾礦庫區修復復墾工程;礦區地表水、地質災害、土壤環境質量及生態環境監測工程。(3)管護期(2039~2042年):實施礦山地面生產設施建設區、尾礦庫區生態修復單元管護工作。經費估算經估算,方案適用年限(18.0a)內的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總投資1512.1732萬元(其中:工程費用905.2236萬元,其他費用101.4269萬元,不可預見費用84.5227萬元,預留工程費用421.00萬元);礦山生態保護修復基金計劃分8.0a計提,其中:2024年計提302.4346萬元、2025~2030年每年計提172.8414萬元、2031年計提172.6902萬元。方案結論結合《方案》診斷的礦山生態問題,通過經濟、技術、環境可行性分析,擬設礦山今后采取科學合理的生態保護修復措施后,在確保選廠廢水、其他廢水的處理達標前提下,不會影響礦區局部生態系統的生態功能,礦山可進行開采。 1 1 7 20 31 33 45 47 52 57 66 77 84 89 92 94 142 150 170 170 171 171 171 2 173 176 177 178 1791第一章基本情況郴州盈豐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汝城縣盈洞銅銀多金屬礦(以下簡稱為了辦理擬設礦山采礦許可證、做好礦山生態保護修復工作,委化學調查所編制《郴州盈豐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汝城縣盈洞銅銀多《方案》編制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擬設礦山自(5)制定擬設礦山生態保護修復保障措施,對進行礦山生態保護修復方案可行性分析,確定擬設礦山開采是否影響礦區局部生態系統的);););2);););););););3(148)《湖南省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項目預算編制指導意見(暫行)》【湘自);););););););(8)《土地復墾質量控制標準》(TD/T1036-2013)、《金屬礦山土地復墾工程設););););(13)《湖南省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預算補充定額標準(試行)》(2014年4月省);(14)《全國生態功能區劃(修編版)》(2015.11);););););(1)2014年9月,湖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二四七隊提交的《(2)2023年8月,湖南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學調查所提交的《4汝城縣新田遼礦區盈洞銅銀多金屬礦資源開發利用方案》【湘礦開發評字〔2023〕069(4)汝城縣自然資源局出具的《汝城縣土地利用分布圖(三調)》(2019~2020《方案》編制工作嚴格按照湖南省自然資源調查工作范圍為擬設盈洞銅銀多金屬礦礦山范圍及今后礦業活動可能對動植物、土地資源影響和破壞,包括今后礦山廢水(礦坑廢水、廢石淋濾水、選礦廢水、尾礦5今后礦業開發強烈影響和改變礦區地質環境條件,可能誘發不穩定邊坡、崩塌今后礦業開發對礦區動植物種類、數量及生存現狀及變化本次通過資料收集與野外調查,基本查明了礦山生態環態環境問題和地質災害的形成條件、分布規律、影響因素、發工作項目單位工作量資料收集《盈洞礦段銅多金屬礦詳查報告》文、圖12014年9月《礦山資源開發利用方案》文、圖1《汝城縣土地利用圖》(2019~2020年調繪)1野外調查調查面積****調查路線長度15.50調查工程地質點個調查地形地貌點處礦區水文地質調查處4水量、水質等礦區土壤質量調查件2收集資料礦區植被樣方調查個收集資料生態保護區房屋棟/人礦山區內礦部建設及工業廣場處3礦山公路8.50基本農田hm2172.50照片張40采用15張野外調查表張室內綜合編制礦山生態保護修復方案份1進行了今后礦山開采可能對地形地貌景觀破壞調查、礦區土地損毀6監測、地質災害與生物多樣性調查,論證了礦山生態保護修依據《開發方案》設計的生產規模、開拓方案,本方影響范圍、廢渣(廢石、尾砂、生活垃圾等)堆放、廢水(礦坑礦廢水、尾礦庫廢水及生活廢水等)排放、地面塌陷變形、礦坑根據本方案的生態保護修復適用范圍劃分依據,確定生態保護修復適用范圍為);③南邊沿南礦界外推350m經通天窩山頂至山包+1376.2m連線為界;);方案適用年限=礦山剩余生產服務年限+生態修復工程實施期限+林草地管護期=13.9+1.0+3.0=17.9a;結合后期辦證所用時間及礦山開展生態保護修復年度驗收工作周期(以采礦許可證有效期限起始日至次年當日為一個年7區內交通以公路運輸為主,從礦山有簡易公路與盈洞瑤族自治鄉縣道X023相接,森林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為導向,立足南嶺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樣性重點生態功能區,道,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開展有害生物防治,筑牢南方生態安全屏障。因此,未成果(2022)年關系信息查詢,擬設礦山采礦權范圍與生態保護紅線關系、城鎮開發邊界地等特殊及重要生態敏感區,也無瀕危野生動植物,不屬于特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生態影響》(HJ19-2011)判定:8擬設礦山開采主礦種為銅礦,其它礦種為鉛礦、銀礦,未②《郴州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0~2025)》中明確開發利用的礦種時提出:“維9持銅、鉛、鋅、錫、鉍等礦種的開發利用優勢……”;擬點礦區與區域主體功能區劃一致,嚴格執行礦業權設置區劃,統查活動;加強監管、規范礦產資源開采活動,充分發揮重點礦區規劃區塊編號為:CQ43100000218,符合《汝城縣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0~2025)》根據汝城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礦區銅礦優勢資源,做好銅礦產業發展,并最大限度提高銅礦資源2010年,郴州盈豐礦業有限責任公司通過協2014年6月進行礦權分立變更,分立后的兩個礦2014年9月,湖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二四七隊洞礦段銅多金屬礦詳查報告》【湘國土資儲備字〔2014〕表1.2新田遼礦區盈洞礦段銅多金屬礦詳查區范圍拐點坐標表拐點編號坐標(3度帶)拐點編號坐標(3度帶)XYXYA********6********4********7********5********B********面積2.28km2序號變化原因許可證號探礦權人登記面積(km2)有效期限1新立****湖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247隊27.14二年2延續****27.14一年3延續、變更****18.61二年4延續****18.61一年5延續****18.61一年6轉讓、延續****郴州盈豐礦業有限責任公司18.61一年7延續****18.61二年8分立、變更****6.59****12.02采礦權劃定礦區范圍申請;原湖南省國土資源廳受理后,于2015年2月委托湖南省地質調查院進行礦權范圍核查并編制報告,并出具了《湖南省汝城盈豐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委托湖南省湘西工程勘察院編制了礦產資);礦權轉采礦權的相關手續。根據《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全才能轉采礦權;因該礦資源儲量規模為小型,不符合新設采礦權為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化解風險和矛盾,按照《湖原則,湖南省自然資源廳同意對郴州盈豐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持有月,湖南省自然資源廳委托湖南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學調查所進行了《湖南省汝城縣新田遼礦區盈洞礦段銅銀多金屬礦采礦權申請),準采范圍XYXY設置類型1****************探礦權轉采礦權2****************9****************準采標高:+1365m至+550m2********6********3********7********4********8********5********9********準采標高:+1516m至+1060m總面積:2.8524km2礦山地處新田遼礦區東部,位于高粱坪以南至通天窩以北一帶,面積6.59km2;主總體呈北西—北西西向展布,傾向南西—南南西,傾角45°~50°。該礦帶主要賦存于震旦系上下統變質石英砂巖及板巖破碎帶中,帶內有18條礦(化)脈,其中主礦脈為Ⅰ-3、Ⅰ-31、Ⅰ-4、Ⅰ-5、Ⅰ-6號礦脈,其余為零星小礦(化)脈,或者延伸不長,或者品位很低展布,傾向南西,傾角40°~54°。該礦帶主要產于震旦系下統變質石英砂巖夾板巖破碎帶內主要分布Ⅱ-1、Ⅱ-2、Ⅱ-3三條礦(化)脈,其中Ⅱ-1為主礦脈,以鉛銅礦為主,Ⅱ-2為零星小礦化脈,Ⅱ-3為以銅鉛礦為主的小礦脈。沿礦帶分布有老窿12個,其中有8個見到礦化,其余也均見到破碎帶。根據已有工程控制,該礦帶中在Ⅰ礦帶中,礦(化)脈主要位于新田遼南西約3—北西西向斷裂中,受該組斷裂破碎帶控制,從北東往南東編號分別為Ⅰ-0、Ⅰ-1、Ⅰ-2、Ⅰ-3、Ⅰ-31、Ⅰ-4、Ⅰ-5、Ⅰ-6、Ⅰ-7、Ⅰ-8、Ⅰ-9、Ⅰ-10、Ⅰ-11、Ⅰ-12、Ⅰ-13、Ⅰ-14、Ⅰ-15、Ⅰ-16號礦(化)脈,其中:主礦脈為Ⅰ-3、Ⅰ-31、Ⅰ-4、Ⅰ-5;礦(化)脈呈脈狀產出,長80~400m,寬0.46~2.55m。產狀與北西—北西西向斷裂基本一致,傾向南西—南南西,傾角45°~54°。根據已有工程控在Ⅱ礦帶中,礦(化)脈主要位于烏春山南東約6向斷裂中,受該組斷裂破碎帶控制。礦(化)脈編號分別為Ⅱ-1、Ⅱ-2、Ⅱ-3,其產狀與北西向斷裂基本一致,傾向南西,傾角40°~54°。根據已有工程控制情況在所有礦(化)脈中,除Ⅰ-31礦脈中由兩個礦體(Ⅰ-31-1和Ⅰ-31-2礦體)組成,Ⅰ-6礦脈中由3個礦體(Ⅰ-6-1、Ⅰ-6-2、Ⅰ-6-3礦體)組成,其余均為經工程控制,盈洞礦段共圈定礦體15個,編號分別為Ⅰ-3-1、Ⅰ-31-1、Ⅰ-1-2、Ⅰ-4-1、Ⅰ-5-1、Ⅰ-6-1、Ⅰ-6-2、Ⅰ-6-3、Ⅰ-9-1、Ⅰ-10-1、Ⅰ-11-1、Ⅰ-13-1、Ⅰ-14-1和Ⅱ-1-1、Ⅱ-3-1;現將主礦體有Ⅰ-3-1、Ⅰ-31-1、Ⅰ-4-1、Ⅰ-5-1和Ⅱ-1-1礦體特征分述如下:(1)Ⅰ-3-1銅礦體向控制長度420m,沿傾斜控制深度200m;呈脈狀分布,產狀200°~240°∠44°~56°,大,900m標高以上厚度較穩定,往下厚度變化較大,局部存在邊界以下礦體,厚度變礦體編號賦礦層位分布區間控制長控制斜長(m)礦體形態平均厚度(m)厚度變化系數Vm(﹪)平均品位(﹪)品位變化系數Vc(﹪)礦石類型自至Ag(g/t)AgⅠ-3-1Z1420200脈狀2.5558.66-15.61136.89-103.89硅化破碎帶型銅礦石Ⅰ-31-1Z1450330脈狀-13.0161.88-98.01硅化破碎帶型銅礦石Ⅰ-4-1Z1400脈狀2.1697.370.82-17.54108.33-139.06硅化破碎帶型銅礦石Ⅰ-5-1Z1310脈狀32.27-28.8639.73-81.1硅化破碎帶型銅礦石Ⅱ-1-1Z1300210脈狀0.9975.260.424.2048.21146.4874.01138.91硅化破碎帶型鉛礦石礦(化)體賦礦層位分布及控制情況平均厚度平均品位(﹪)主要礦化及蝕變Ⅰ-0-1Z2LD9工程控制0.69Cu3.1、Pb2.61、Ag71.38g/t黃銅礦化、斑銅礦化、方鉛礦化,綠泥石化、碳酸鹽化、黃鐵礦化Ⅰ-1-1Z1LD9工程控制0.46Cu:3.47、Ag:87.60g/t黃銅礦化、斑銅礦化、綠泥石化、硅化Ⅰ-2-1Z1LD9、ZK801工程控制Cu:1.68、Ag:16.27g/t黃銅礦化、斑銅礦化、藍銅礦化、硅化Ⅰ-31-2Z1ZK804工程控制Cu:0.42、Ag:9.65g/t黃銅礦化、斑銅礦化、硅化小礦體Ⅰ-6-1Z1ZK402、ZKP803工程控制Cu:1.70、Ag:29.38g/t黃銅礦化、斑銅礦化、硅化小礦體Ⅰ-6-2Z1ZK802工程控制2.95Cu:1.21、Ag:5.54g/t黃銅礦化、斑銅礦化、硅化小礦體Ⅰ-6-3Z1ZK302工程控制黃銅礦化、斑銅礦化、方鉛礦化、硅化小礦體Ⅰ-7-1Z1LD12、ZK302工程控制0.70~0.74Cu:0~0.24、Pb:0.69~3.81、Zn:0~0.36、Ag:0.54~19.60g/t方鉛礦化、閃鋅礦化、黃銅礦化、硅化、碳酸鹽化、綠泥石化、黃鐵礦化零星礦化體Ⅰ-8-1Z1ZK304工程控制0.51Pb:1.75、Ag:6.97g/t方鉛礦化、硅化、碳酸鹽化、零星礦化體礦(化)體賦礦層位分布及控制情況平均厚度平均品位(﹪)主要礦化及蝕變Ⅰ-9-1Z1ZK004、ZK701工程控制0.93Cu:0.60、Ag:4.50g/t黃銅礦化、綠泥石化、硅化小礦體Ⅰ-10-1Z1ZK003、ZK303、ZK305工程控制0.87Cu:0.56、Ag:8.45g/t黃銅礦化、斑銅礦化、少量輝銅礦化、綠泥石化、碳酸鹽化小礦體Ⅰ-11-1Z1ZK004、ZK403、ZK804工程控制0.53Cu:0.99、Ag:13.26g/t黃銅礦化、斑銅礦化、硅化、綠泥石化、小礦體Ⅰ-12-1Z1ZK804工程控制Cu:0.29、Ag:6.48g/t黃銅礦化、斑銅礦化、硅化、碳酸鹽化零星礦化體Ⅰ-13-1Z1ZK804工程控制Cu:1.45、Ag:11.02g/t黃銅礦化、斑銅礦化、綠泥石化、硅化、碳酸鹽化小礦體Ⅰ-14-1Z1ZK004、ZK403工程控制0.90Cu:0.60、Ag:10.65g/t黃銅礦化、斑銅礦化、綠泥石化、碳酸鹽化小礦體Ⅰ-15-1Z1ZK303、ZK305、ZK403、ZK703工程控制0.54~0.77Cu:0.12~0.83、Ag:4.12~16.35g/t黃銅礦化、斑銅礦化、硅化、綠泥石化、碳酸鹽化零星礦化體Ⅰ-16-1Z1ZK004、ZK703、ZK804工程控制0.33~0.67Cu:0.08~0.31、Pb:0~1.71、Ag:3.03~12.73g/t黃銅礦化、斑銅礦化、綠泥石化、碳酸鹽化零星礦化體Ⅱ-2-1Z1LD26工程控制0.70方鉛礦化、少量閃鋅礦、毒砂礦化、硅化零星礦化體Ⅱ-3-1Z1LD30、ZK1501工程控制Cu:0.76、Ag:35.59g/t黃銅礦化、少量方鉛礦化、黃鐵礦化、毒砂礦化、綠泥石化小礦體(2)Ⅰ-31-1銅礦體主要產于震旦系下統的硅化破碎帶Ⅰ-31號礦脈中,為構造—熱液充填型銅礦體;(3)Ⅰ-4-1銅礦體主要產于震旦系下統的硅化破碎帶Ⅰ-4號礦脈中,為構造—熱液充填型銅礦體;定;該礦體在2~3線間925m標高以上均被采空。(4)Ⅰ-5-1銅礦體主要產于震旦系下統的硅化破碎帶Ⅰ-5號礦脈中,為構造—熱液充填型銅礦體;39.73,礦體銅礦化均勻;Ag品位多數為10~30g/t,最高品位達62.87g/t,平均品位(5)Ⅱ-1-1鉛銅礦體主要產于震旦系下統的硅化破碎帶Ⅱ-1號礦脈中,為構造—熱液充填型銅礦體;勢,整體上連續性不強;據統計,礦體厚度在0.75m~5.38m之間,平均0.99主礦體Ⅰ-3-1、Ⅰ-31-1、Ⅰ-4-1、Ⅰ-5-1和Ⅱ-1-1的礦體特征見表2.1。在Ⅰ-3-1號礦體下部分布三個含銅小礦體,分別為Ⅰ-0-1、Ⅰ-1-1、Ⅰ-2-1號礦體。根據現有工程控制情況,在925中段以下沒有延伸,以上為采空區。在Ⅰ-6號礦脈上部分布兩個含銅鉛小礦化體,分別為Ⅰ-7-1、Ⅰ-8-1號礦化體。根據現有工程控制情況,該兩礦化體厚度薄品在Ⅰ-2-1號礦體至Ⅰ-8-1號礦體間同時存在8個零星小礦(化)體,這些小Ⅱ-1-1號礦體下部分布兩個小礦(化)體,分別為Ⅱ-2-1和Ⅱ-3-1,其特①銅礦石中主要的礦石礦物有黃銅礦、斑銅礦、輝銅礦、銅藍、方鉛礦,近地表②鉛礦石中主要的礦石礦物有方鉛礦、閃鋅礦、黃鐵礦、毒砂,近地表可見部分2O32O3含量為2.40~3.22表1.7礦石化學全分析結果一覽表(單位)樣品ZnVSiO2Al2O3Fe2O30.010.010.780.00865.3412.443.223.38銅礦石0.082.880.150.00664.7511.822.404.28鉛礦石元素MnONa2OCaOTiO22O5燒失量0.080.202.042.302.540.6800.1564.56銅礦石0.370.202.900.5890.1233.10鉛礦石及交代殘留結構,變余中細粒砂質結構,變余顯微鱗片②礦石構造:礦石中由于各種礦物分布的不均勻性,以及熱液石英脈的穿插,從化銅礦石;按礦石結構、構造定為浸染狀銅礦石石;按主要蝕變特征定為硅化鉛礦石;按礦石結構揭露,原生礦石占絕大部分,氧化礦數量極少,故未①Ⅰ礦帶礦體:根據銅礦石的可選性試驗,礦石工業類型為易選硅化破碎帶型銅②Ⅱ礦帶礦體:根據鉛礦石的可選性試驗,礦石工業類型為較難選硅化破碎帶型①Ⅰ礦帶:銅多金屬礦體圍巖為震旦系上統和下統變質石英砂巖與板巖互層的地②Ⅱ礦帶:鉛多金屬礦體圍巖主要為震旦系下統變質石英砂巖夾板巖,圍巖礦物收。雖然未做鎵的物相分析,Ga賦存狀態不明,但根據類比同類型礦床,鎵一般以類 表1.8截至2014年1月汝城縣:﹪礦產類型保有量累探量主礦種Cu332****0.96****333****0.92****332低****0.38****333低****0.35****合計****0.92****共生Pb333****4.20****伴生Ag332****16.44****333****20.16****合計****18.85****伴生Ga333****19.95****備注:因332低、333低銀資源總量較小,銀金屬量分別為****和****,故在本表中未體現。三、礦山開采與生態保護修復現狀多達30多個,主要開采地表淺部礦體,多以平硐、斜坡道開拓為主,巷道和采場從近Ⅰ-1-1、Ⅰ-2-1礦體已采空,采損礦石量不詳;礦體開采棄貧采富現象嚴重;采場曾辦理采礦許可證);采用平硐+盲斜井開拓方式,共有3個井筒(各井筒特征詳見表1.9);因LD9平硐以下被水淹,下部巷道無法實測;礦井通風系統為對角式,通風方礦帶位置井筒名稱CGCS2000坐標系傾角方位角XYZ主井********************風井********************主井********************LD25據調查,區內Ⅰ-3-1銅礦體、Ⅰ-4-1銅礦體+925m中段以上和Ⅰ-5-1銅礦分較多的Ⅰ-3-1、Ⅰ-31-1、Ⅰ-4-1主礦體組合進行實驗室流程選礦試驗,主要試驗;為了解其加工技術性能,選擇資源量占主要的Ⅱ-1-1和Ⅱ-3-1礦體組合進行實驗室流程選礦試驗,試驗采用了“浮選+重選”聯合工藝流程,確定了銅、鉛、鋅、(三)礦山生產經營及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基金計提情況②產品方案:推薦產品方案為生產銷售銅精礦、鉛精礦(銅、鉛精礦中銀、鎵,①上向水平分層充填法:礦房沿礦體走向布置,階段高度40m,階段斜長55m;底柱斜長4m,不留間柱;間隔50m布置通風行人天設計采取分區、分期依序開采(見下節“開拓方案”先在北采區(Ⅰ礦帶)進行采礦活動,待北采區(Ⅰ礦帶)采完之后再進行南采區(Ⅱ礦帶)采礦。①礦體的開采順序:設計同一中段,先采上礦體,后采下礦體;單礦體采用從下②中段開采順序:設計采用下行式開采,其特點是先開采上部中段,后采下部中③礦塊中礦石開采順序:礦塊開采設計采用后退式開采,即中段運輸巷道掘進到);采區名稱井口名稱斷面坐標(CGCS2000系)方位角備注Y(m)H(m)北采區主平硐5.26********************利用副平硐5.26********************利用風井5.26********************新設南采區主平硐5.26********************利用風井5.26********************新設①礦井通風方案:北采區采用主副兩井進風的對角式通風系統,機械抽出式通風方法;南采區采用主平硐進風的對角式通風系①礦井排水方案:北采區采用自流+一級機械排水方式,即+925m中段以上采用礦庫、尾砂充填站及礦山道路等組成;現將各廠址總①北采區主平硐井口工業場地布置方案:根據自然地形條件,各生產建筑設施以北采區主平硐井口為中心,在其東部布置35kv總降、井口變電所、空壓機房、井口值②南采區主平硐井口工業場地布置方案:根據自然地形條件,各生產建筑設施以南采區主平硐井口為中心,在其西部布置35kv總降、井口變電所、空壓機房、井口值序號名稱單位數量一北采區主平硐井口工業場地征地面積276501采礦工業場地占地面積165002建、構筑物占地面積35003井口車場占地面積50004道路占地面積5軌道占地面積二場地綠化面積2765三綠地率﹪序號名稱單位數量一南采區主平硐井口工業場地征地面積256501采礦工業場地占地面積145002建、構筑物占地面積35003井口車場占地面積50004道路占地面積5軌道占地面積二場地綠化面積2565三綠地率﹪①北采區回風井口工業場地:包括北采區回風井井口抽風機房、主通風機房變電②南采區回風井口工業場地:包括南采區回風井井口抽風機房、主通風機房變電出窿,用于采空區充填);南采區廢石臨時堆場位于北主平硐井口西北側約55m的山施。附屬設施包括:110kv總降壓變電站、試化驗室及選礦廠辦公室、選礦廠食堂及浴銅礦老辦公行政樓(2層)維護、改建。據調查,原盈洞銅礦主平硐井口東南側約300m地勢較平緩的地帶,有辦公行政樓磚混結構二層1棟、),①擬設礦山地表和井下均不設爆破材料庫,爆破作業所需爆破材料由當地民爆器③礦部設有醫務室,由醫務人員負責治療職工日常疾病,至于受重傷或重病號需),礦生產成本較低,經濟效益很好;該選礦流程達到了技術可行、礦石類型可采品位貧化率入選品位選礦回收率精礦產率精礦品位尾礦品位銅礦石主產Cu0.96﹪0.86﹪90.75﹪3.96﹪26.15﹪0.01﹪伴生Ag16.94g/t15.25g/t70.71﹪86.80g/t1.00g/t伴生Ga17.73g/t15.96g/t賦存在銅精礦中(指標不詳)。②Ⅱ礦帶選礦工藝流程及選礦技術指標推薦:采用“浮選+重選”聯合工藝流程回收表1.14方案推薦的Ⅱ礦帶鉛銅礦石選礦技術指礦石類型可采礦石品位貧化率入選品位選礦回收率精礦品位尾礦品位鉛銅礦石4.20﹪3.78﹪78.00﹪48.18﹪0.53﹪共生Cu0.42﹪0.38﹪77.50﹪7.95﹪0.05﹪伴生Ag48.21g/t43.39g/t70.71﹪519g/t1.50g/t伴生Ga18.28g/t16.45g/t②尾礦設施:推薦尾礦庫址在北主平硐井口北西側山谷中;根據現場調查,擬建請有資質單位進行尾礦庫工程勘察、設計、施工④選礦、尾礦庫廢水的利用和治理:選礦廢水(含生產沖刷水、選礦后與尾礦混第二章礦山生態環境背景);););););盈洞鄉居民生活、農田灌溉主要水源;據歷史記載,LD9平硐口溪溝最),盈洞礦段出露的褶皺主要為礦區震旦系上下統構成的倒傾向北西,傾角45°~68°。新田遼一帶斷裂分布18條,長短大小不一,一般長幾十米至幾百米傾角40°~54°。該組斷裂切割了震旦系下統。其間主要為板巖或變質砂巖破碎,有石英化,具壓扭性質,厚度在0.8~2.0m。在西部石窩垅—至中湖一帶,在附近的圍巖中形該組斷裂對成礦關系不大,但對礦體起破壞傾向南東,傾角一般60°~65°。F8和F10被后期近南北—北北西向斷裂破壞。西部。其中:F6位于中湖地區,規模較大,南東向貫穿整個礦區,一般長數公里以上,盈洞礦段內主要發育北西—北西西向和北北直接控制了礦段內礦床的產出,為礦段內重要的控礦構造;北北東向斷裂,尤其F1和區內巖漿巖不甚發育,僅在呂家以東約300m見一花崗斑巖脈,走向北北東,厚度化、陽起石化,其中以硅化、絹云母化、綠泥石化、速效磷16.2PPM,速效127.7PPM;表土較疏松,結構良好,多呈團粒或小團塊狀。土壤分層較明顯,土壤剖面可分為覆蓋層、表土層、底土層三層(見照片2-2),其中:土壤質地疏松,養分含量相對較高;表土層(淋濾層+淀積層)為黃紅-黃褐色壤土,底土層(即母質層)棕褐色粉質壤土,厚度為10~30cm左右,由強風化砂質板巖、絹上不含水,嚴格地說只能算是透水層,為區域地下水接b、震旦系上統弱裂隙水含水層(Z2主要為灰綠色的絹云母千枚狀板巖、砂質),接沿風化裂隙帶、老窿(老采空區)及斷裂滲入礦井,地表水對③地下水:依《資源開發方案》,北采區開采自上而下為Ⅰ-5-1、Ⅰ-4-1、Ⅰ-31-1、Ⅰ-3-1、Ⅰ-2-1主礦體(見插圖2-3南采區主礦體為Ⅱ-1-1礦體,):于Ⅰ-5-1、Ⅰ-4-1礦體最小鉛直間距15m,進入上面Ⅰ-5-1礦體采空區范圍的Ⅰ-4-1、Ⅰ-31-1礦體最小鉛直間距8m,進入上面Ⅰ-4-1礦體采空區范圍的可能表2.1擬設礦山南、北采區主礦體導水裂縫帶、垮落帶最大高度計算一覽表礦體名稱礦體厚度(m)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礦體鉛直導水裂縫帶最大高度Hli垮落帶最大高度HmⅠ-5-10.84~2.2522.4811.2415~25Ⅰ-4-10.50~4.752.1639.3419.678~25Ⅰ-31-10.65~5.8746.9022.4515~45Ⅰ-3-10.80~4.212.2535.7017.8535~75Ⅰ-2-10.7012.026.01Ⅱ-1-10.75~5.380.99--43.5921.80于Ⅰ-31-1、Ⅰ-3-1礦體最小鉛直間距15m,進入上面Ⅰ-31-1礦體采空區范圍的-3-1、Ⅰ-2-1礦體最小鉛直間距35m,進入上面Ⅰ-3-1礦體采空區的可能性小;因此,當未來北采區開采時,最大導水裂縫帶高度Hli=Ⅰ-5-1、1-1、Ⅰ-3-1礦體最小鉛直間距+Ⅰ-5-1礦體開采后導水裂縫帶最大高度15+8+15+3522.48=95.48m;依前述,擬設礦山淺部有老窿(老采空區存在老給礦坑水,不僅是礦井充水的主要來源,而);生產坑道設計坑道已有采空區(F1)2)/平均降深(S1m)單位涌水量(Q1)未來采空區總計算公式預測涌水(m3/h)32500/1606.70106950/3502/F118.00一般涌水量21.6057.95最大涌水量說明:①已有采空區為LD9開采區,未來采空區總面積為北采區未來開采面積與已有采空區面積之和,從儲量估算圖量取;②本礦床位于當地侵蝕基準面以上,選擇開采深度代替水位降深參與計算;③上述預測的礦井未來涌水量不包含可能出現的突水量,其估算的涌水量僅供參考。①天然條件下:該區地下水主要直接接受大氣降水的補給,大氣降水通過松散層礦區地下含水層結構松散,透水性較好但不均勻,接受大氣降水和地表水的滲入補帶滲入至礦井巷道中,通過礦井水倉排水,排出勘探規范》(GB12719-2021)確定:礦區水①第四系殘坡積層:主要由粘土、砂、碎石混合組成,是石英砂巖、砂質板巖和板巖等巖體全風化形成的產物,在斜坡地帶大面積分布;一般厚約0.5~3.0m,局部含0承載力標準值(經驗值)140~180kpa。具有較強的粘性與凝聚力,并有較強的隔水性②沖積砂、礫、卵石及粘性土雙層結構土體:主要分布在山前地帶及盈洞溪上游①較堅硬薄層狀震旦系上統砂質板巖巖性綜合體(Z2主要由石英、長石、絹),抗剪斷強度6.60,內摩擦角39.6°。這類屬較堅硬巖石,透水性差,巖石),①原生結構面:本區出露地層主要巖性為石英砂巖、砂質板巖和板巖,其沉積過a、裂隙節理結構面:本區節理面有壓性、張性,一般不平整,延伸不長;其中:于Ⅱ-Ⅲ級結構面。③次生結構面:區內次生結構面為風化裂隙結構面及斷裂中的擠壓破碎帶,屬Ⅳb、擠壓破碎帶:大部分被后期硅化所充填膠結,雖破壞了巖體的完整性,但因硅根據巖體結構面的特征,區內巖體質量總體為Ⅱ-Ⅲ級。風化帶厚度5~15m左右,風化裂隙和構造節理發育,以走向NE的一組節理為主,風化帶一般厚度5~20m,風化后呈土狀及碎塊狀,結構松散,強度較低,穩固性礦體的直接頂底板為完整性較好的堅硬-較堅硬薄-中厚層狀變質石英砂巖夾砂),偶爾有淺表性小型崩塌、滑坡地質災害發生②人工切坡:區內人工切坡為鄉村公路、礦山公路、礦山與居民建筑及硐口開挖等建設形成;鄉村公路、礦山公路修建依山就勢修建,切坡高度一般小于5m,邊坡為坡為巖、土混合邊坡,以巖石邊坡為主,邊坡穩定,海拔+500~+1500m主要分布櫧、栲類陰性常綠與陽性落葉闊葉混交群落、人工杉木群(12種)莎草科(10種)蕓香科(11種)薔薇科(14種)樟科(14種)殼斗科(13桐、烏桕、楓香、油茶、毛竹等(見照片2-3);供觀賞的樹種有木樨、木蓮、大果馬);根據汝城縣自然資源局提供的《汝城縣土地利用分布圖(三調)》(2019~2020銅銀多金屬礦詳查重疊,300m內有湖南省汝城縣新田遼礦區獅形村礦段銅銀多金屬礦權屬地類合計0102030607耕地林地工礦倉儲用地住宅用地交通運輸用地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縣.鄉010101030201020403010302030503070602070210061101水田旱地果園地其他喬木林地竹林地灌木林地其他林地采礦用地農村宅基地農村道路河流水面坑塘水面汝城縣盈洞瑤族自治鄉盈洞瑤族村2.31060.02560014.37681.020601.1462000.30140019.1812新聚瑤族村2.60623.87463.01473.276066.806313.10250.55560.60360.65280.96240.97520.60220.050297.0823獅形瑤族村3.86644.70823.55623.4618144.06046.512100.382100.96911.464700168.981合計8.78328.60846.57096.7378225.243520.63520.55562.13190.65281.93152.74130.60220.0502285.244517.391613.3087248.56620.65281.93152.74130.6524占百分比(﹪)6.104.6687.140.230.680.960.23留的礦山公路建設依山就勢、順坡面盤旋修建,切坡均小于3m,無深切坡與高填土現第三章礦山生態問題識別和診斷見照片3-1);現將這些地面建設及生產設施、井口工業場地、廢石堆場、選礦廠及礦),局部改變了原有自然地形地貌景觀,造成區域),),方量約5000m3;廢石堆積區壓占、破壞地表植被,巖礦石裸露,造成過往行人的視覺原盈洞銅礦選礦廠位于礦山辦公生活設施區南側約50m處山坡區,因年久失修,),綜上,現狀礦山地面建設及生產設施區、地下開采礦山道路等組成;現將擬設礦山地面建設設施區對地形地貌景樂休閑廣場等地面建設設施)設計利用原盈洞銅礦老辦公行政位于北采區主平硐井口東南側約300m地勢較平緩的地帶,有辦公行政樓磚混結構二層),①北采區井口工業場地對地形地貌景觀破壞趨勢分析:北主平硐井口工業場地以北采區主平硐井口為中心,在其東部布置35kv總降、井口變電所、空壓機房、井口值設置7線東南側地表Ⅰ-5礦脈下盤+1045m標高處,預測占損土地面積約0.05hm2。②南采區井口工業場地對地形地貌景觀破壞趨勢分析:南主平硐井口工業場地以南采區主平硐井口為中心,在其西部布置35kv總降、井口變電所、空壓機房、井口值預測占損土地面積約2.5650hm2;南回風井口工業場地設置35線西側地表Ⅱ-1礦脈下地形地貌及植被,對原始地貌景觀的連續性、完整①北采區廢石臨時堆場(Fs1)位于北主平硐井口西北側約200m的山坳中,),),基建期采出的廢石量為5000m3,生產期的廢石量約為35000m3(不出窿,用于采空區貌的連續性、完整性,且廢石裸露、寸草不生,與自用“重金屬捕集劑+絮凝沉淀”法,處理后經檢測達標排放(選礦廢水、尾礦庫廢水由尾),尾礦輸送泵房等;選礦廠場地標高為+925.0~+880m,高差約45.0m,預計占損土地面房等對原始地形地貌的連續性、完整性將造成破壞①尾礦庫對地形地貌景觀破壞趨勢分析:據《開發利用方案》廠址方案,擬設尾②污水處理站對地形地貌景觀破壞趨勢分析:依前述,擬設礦山地處湘江水系東開挖整平形成的高、矮陡邊坡及廠房等對原始地形地貌的連續性礦充填站建設將對原始地形地貌的連續性、完整性造成破壞,與用于收納、囤存礦山基建期剝離的表土,后期用):場地平整面積約12.1650hm2;按平均剝離表土厚度0.50m計算,則剝離表土方量=):場地平整面積約3.2150hm2;按平均剝離表土厚度0.50m計算,則剝離表土方量=地破壞程度等級為Ⅱ級(輕度破壞,即地面輕微變形影響面積約35.00hm2內的耕地、林地及植被生長)。因此,預測分析礦山開采將對地形地綜上,礦山地面建設及生產設施區(原盈洞銅礦辦公生活設施區、井口見插圖3-1);現結合《汝城縣土地利用分布圖(三調)》(2019~2020年調繪)分現狀原盈洞銅礦遺留的礦山辦公生活福利設施區損毀土地資源面積約0.15hm2(其因此,現狀原盈洞銅礦遺留井口工業場地損毀土地面積約0.15hm2(其現狀廢石堆場區占損土地面積約0.20hm2(其中:喬木林地面積約0.10hm2、采礦現狀選礦廠損毀土地面積約0.15hm2(其中:喬木林地面積約0.05hm2、采礦用地序號送樣號鎘鉛銅鎳無量綱mg/kgmg/kgmg/kgmg/kg1土樣1號(T1)7.220.272土樣2號(T2)7.450.29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篩選值水田6.5~7.50.6/果園0.3200其他及伴生地裂縫與地面沉降等地質災害,未造因此,現狀分析礦業活動損毀土地資源面積約3.65hm2(其中:喬木林地面積約表3.2盈洞銅銀多金屬礦損毀土地用地名稱損毀方式地類(單位:hm2)土地權屬03林地06工礦倉儲用地10交通運輸用地合計0301喬木林地0602采礦用地1006農村道路礦山辦公生活區挖損0.080.070.15新聚瑤族村平硐井口工業場地挖損0.050.05新聚瑤族村挖損0.050.05盈洞瑤族村LD35挖損0.050.05獅形瑤族村廢石堆場區壓占0.100.100.20新聚瑤族村選礦廠挖損0.050.10--0.15新聚瑤族村礦山公路挖損----3.003.00新聚瑤族村合計0.330.323.003.65水池及娛樂休閑廣場等地面建設設施)仍損毀土地資源面積約0.15hm2(其中:喬木林①北采區井口工業場地損毀土地資源預測分析:《開發利用方案》設計北采區有a、北主平硐井口工業場地損毀土地資源預測分析:依前述,預測北采區主平硐井b、北副平硐井口工業場地損毀土地資源預測分析:依前述,預測仍損毀采礦用地c、北回風井口工業場地損毀土地資源預測分析:依前述,預測新增損毀竹林地面②南采區井口工業場地損毀土地資源預測分析:《開發利用方案》設計南采區有a、南主平硐井口工業場地損毀土地資源預測分析:依前述,預測損毀喬木林地面b、南回風井口工業場地損毀土地資源預測分析:依前述,預測新增損毀喬木林地《開發利用方案》廠址選擇方案,在南、北①北采區廢石臨時堆場(Fs1)損毀土地資源預測分析:依前述,預測損毀喬木林②南采區廢石臨時堆場(Fs2)損毀土地資源預測分析:依前述,預測損毀喬木林①廢水沉淀處理站(Sc1)損毀土地資源預測分析:按《開發利用方案②廢水沉淀處理站(Sc2)損毀土地資源預測分析:按《開發利用方案①尾礦庫損毀土地資源預測分析:按《開發利用方案》,預測損毀土地面積約②污水處理站損毀土地資源預測分析:按《開發利用方案》,預測損毀土地面積①礦坑廢水、礦(廢)石堆廢水淋濾水對土石環境污染預測分析:依前述,未來3③其他礦業活動對土石污染預測分析:區其他無礦坑廢水、礦(廢)石堆積、尾境污染風險程度低,不會發生因土石環境污染),22),綜上,現狀分析礦業活動損毀土地資源面積約3.65hm2(其中:喬木林地面積約積約0.12hm2,詳表3.4),未來開采引發采空區地面變形地質災害輕微影響面積約表3.4礦山土地資源占損預測表用地名稱損毀方式地類(單位:hm2)土地權屬01耕地03林地06工礦倉儲用地10交通運輸用地11水利設施用地合計0101水田0103旱地0301喬木林地0302竹林地0302其他林地0602采礦用地1006農村道路1101河流水面新增新增現狀新增新增新增現狀新增現狀新增現狀新增礦山辦公生活設施區挖損----0.08------0.07----------0.15新聚瑤族村井口工業場地區北主平硐井口工業場地挖損----0.052.7150----------------2.7650新聚瑤族村北副平硐井口工業場地挖損------------0.05----------0.05新聚瑤族村北風井井口工業場地挖損--------0.05--------------0.05新聚瑤族村南主平硐井口工業場地挖損----0.052.5150----------------2.5650獅形瑤族村南風井井口工業場地挖損------0.05----------------0.05獅形瑤族村∑5.380.050.055.4800廢石堆場廢石臨時堆場(Fs1)壓占------0.90----------------0.90新聚瑤族村廢石臨時堆場(Fs2)壓占------0.50----------------0.50獅形瑤族村∑1.401.40廢水沉淀處理廢水沉淀處理站(Sc1)挖損------0.15----------------0.15新聚瑤族村廢水沉淀處理站(Sc2)挖損------0.10----------------0.10獅形瑤族村∑0.250.25選礦廠區挖損------1.50----------------1.50新聚瑤族村尾礦庫區尾礦庫壓占------6.40--------------0.106.50盈洞瑤族村污水處理站挖損------0.28--------------0.020.30盈洞瑤族村∑6.680.126.80尾礦充填站挖損----0.05------0.10------0.15新聚瑤族村復墾土儲存場復墾土儲存場(Fk1)壓占------1.40----------------1.40新聚瑤族村復墾土儲存場(Fk2)壓占------0.37----------------0.37獅形瑤族村∑1.771.77礦山公路挖損------0.75--------3.00------3.75盈洞、獅形、新聚瑤族村采空區地表變形區(Ⅱ2)沉陷0.250.05--2.270.850.22--0.20--0.05--0.0635.00獅形、新聚瑤族村合計0.250.0539.5312.550.220.423.050.1856.25當地村民及盈洞銅礦在礦區淺部分開采已停止約20余年,以往造成的水資源破壞影響項目組在原盈洞銅礦老廢石堆下游盈洞溪(編號S1)、北礦界盈洞溪下游(編號S2)采集水樣2件(監測點位置見插圖3-3),并委托湖南省地表3.4現狀礦區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及評價結果表序號送樣號(化驗號)1234567pH(無量綱)As硫化物1SZ0017.40.002130.001810.00004L0.00005L0.00009L0.01L2SZ0027.20.000600.000500.00004L0.00005L0.00009L0.01LⅢ類標準限值6~9≤0.05≤0.0001≤0.005≤0.05是否達標是是是是是是是注:①“L”表示檢測結果低于本方法檢出限,未檢出;②參照《地表水質量標準》(GB3838-2002)表1中Ⅲ類和表2、表3中標準限值。由表3.3檢測結果對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標準判定,據調查,現狀礦區采礦活動已停止20余年,其周邊也無地下水開采工程,未發生),依3.5表可知,擬設礦山地下水監測點位各監測因子表3.5現狀礦區地下水環境質量監測及評價結果表序號送樣號(化驗號)12345pH(無量綱)Zn3SZ0037.3(17.5℃)0.001320.000830.000860.00067LⅢ類標準限值6.5~8.50.30.01是否達標是是是是是序號送樣號(化驗號)6789AsCr6+SO42-3SZ0030.00012L0.000820.00004L0.004L0.00005L0.01LⅢ類標準限值0.10.010.0010.050.005250是否達標是是是是是是注:“L”表示檢測結果低于本方法檢出限,未檢出。①地下含水層疏干預測分析:根據《開發利用方案》,擬設礦山未來采用分區地下開采、平硐+盲斜井開拓方式,預測北采區未來最低開采+725m中段一般涌水量為量為5.30m3/h、最大涌水量為16.);掘進和礦體的開采均對中段內震旦系弱裂隙水含水層(Z)結構造成完全的破壞,使之③井泉干涸預測分析:未來開采范圍主要分布于震旦系弱裂隙水含水層(Z)中,礦區外圍北、西部含水層相互聯系差,波及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礦區地下水的均衡;但當地降水充沛(年降水量1517.0~①地表盈洞溪漏失預測分析:盈洞溪自南向北流經礦區,礦山未來開采形成的巖);),土地屬性為旱地;其中:①、②號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圖斑位于Ⅰ-3礦脈下盤,不受未來開采影響;為了判定擬設礦山北采區主礦體未來開采是否會對經表2.2計算,擬設礦山北采區主礦體未來開采形成的最大導水裂隙帶高度約①礦坑廢水對礦區地表水生態破壞預測分析:未來擬設礦山礦坑廢水中包括濕式②礦(廢)石臨時堆場淋濾水對地表水生態破壞預測分析:根據《資源開發利用③選礦廢水對地表水生態破壞預測分析:根據《資源開發利用方案》,未來選礦④尾礦廢水(尾礦庫溢流水、尾礦庫淋濾水)對地表水生態破壞預測分析:根據⑤員工生活污水對礦區地表水生態破壞預測分析:參考同類礦山項目,員工生活污水中污染物主要為SS、BOD5、COD等,經隔油池、化糞池及生活污水一體化處理設所處地質環境與汝城縣對面排銅鉬礦相似,項目組收集了2018年8月湖南天瑤環境技術有限公司編制的《湖南省汝城縣對面排銅鉬礦200【郴環函〔2018〕159號】;參照《湖南省汝城縣對面排銅鉬礦2000t/d采選工程環境影響變更說明》內預測了廢石中銅、砷、鎳污染物因子隨地下水運移第100d、365d、通過表3.6對銅、砷、鎳污染物因子進行滲入預測分析結果可表3.6汝城縣對面排銅鉬礦地下水中銅、砷、鎳污染物因子濃度預測結距離銅污染物因子預測濃度(mg/L)砷污染物因子預測濃度(mg/L)鎳污染物因子預測濃度(mg/L)365d1000d100d365d1000d365d1000d00.00280.00280.00280.00220.00220.00220.00150.00150.00150.00280.00280.00280.00220.00220.00220.00150.00150.00152.1843×10-57.9178×10-50.000211816.0069×10-50.000217740.000582464.0956×10-50.000217740.000582462.8941×10-73.9455×10-62.8776×10-58.2064×10-71.0850×10-67.9135×10-55.5953×10-77.3978×10-65.3956×10-52002.7163×10-91.3125×10-72.6195×10-67.4698×10-93.6093×10-77.2036×10-65.0930×10-92.4609×10-74.9115×10-62501.8528×10-113.2755×10-91.7911×10-75.0952×10-119.0076×10-94.9256×10-73.4740×10-116.1415×10-93.3583×10-73001.0101×10-136.5396×10-119.8031×10-92.7778×10-131.7984×10-112.6959×10-91.8940×10-131.2262×10-111.8381×10-93504.5847×10-161.0880×10-124.472×10-101.2608×10-162.9917×10-121.2299×10-108.5963×10-162.0398×10-128.3854×10-104001.7819×10-181.5510×10-141.7489×10-114.9002×10-184.2652×10-144.8095×10-113.3410×10-182.9081×10-143.2792×10-114506.0538×10-211.9343×10-165.9843×10-131.6648×10-215.3194×10-161.6457×10-131.1351×10-213.6269×10-161.1220×10-135001.8264×10-232.1440×10-181.8211×10-145.0225×10-235.8961×10-185.0080×10-143.4245×10-234.0201×10-183.4145×10-14④尾礦廢水(尾礦庫溢流水、尾礦庫淋濾水)對地下水生態破壞預測分析:參照廢石、尾礦膠結充填料漿滲析水;依前述,礦山廢石淋濾水破壞地下水生態影響有限,表3.7尾礦中銅、砷、鉛污染物因子進入含水層對地下水影響預測結果表)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⑥員工生活污水對礦區地下水生態破壞預測分析:與員工生活污水對礦區地表水(三)礦山關閉后礦區水資源水生態破壞預),①地形條件:據調查,南采區礦石臨時堆區位于坦、緩坡上,不具備泥石流地質災害發生的地形條件;臨時廢石堆(Fs1)位于北平硐石流災害防治工程勘查規范》附錄B中的可能發生泥石流的24小時(),//年均降水分區(mm)H24(D)(mm)H1(D)(mm)H1/6(D)(mm)代表地區(以當地統計結果為準)>120040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及云南西部、西藏東南部等省山區。1200~800遼東、黑龍江、吉林、遼西、冀北部、西部等省山區。800~5006陜西北部、甘肅、內蒙古、京郊、寧夏、山西、新疆部分、四川西北部、西藏等省山區。5青海、新疆、西藏及甘肅、寧夏兩省的黃河以西地區。1746.7259.077.9223.80汝城縣新田遼礦區暴雨強度指標R=K(H24÷H24(D)H1÷H1(D)H1/6÷H1/6(D))=1.1×(259.0÷100+77.92÷40+23.80÷12)=7.17););1);復墾土儲存場(Fk1)、復墾土儲存場(Fk2)③物源條件:未來礦石臨時堆區內礦石能及時運走,不具有形成泥石流地質災害泥、石、水的混合物,成為引發泥石流地質災害的物源;臨時廢石堆(Fs2)占地面積約0.30hm2、方量約6000m3,由于未來南采區基建期、開采期短,進行復墾,引發泥石流地質災害的物源條件不充分;依前述,復墾土儲存場(Fk1)占④危險性等級:綜上,礦石臨時堆區具備不引發泥石流地質災害的地形條件,臨時廢石堆(Fs1)、臨時廢石堆(Fs2)、復墾土儲存場(Fk1)、復墾土儲存場(Fk2)工程建設引發或加劇泥石流發生的可能性危害程度發育程度危險性等級工程建設位于泥石流影響范圍內,棄渣量大,堵塞溝道,水源豐富,引發或加劇泥石流的可能性大。大強大大弱工程建設位于泥石流影響范圍內,棄渣量較大,溝道基本通暢,水源較豐富,引發或加劇泥石流的可能性中等。強大弱小工程建設位于泥石流影響范圍內,引發或加劇泥石流的可能性小。小強小弱小旦在雨季暴雨沖蝕或非正常工況下崩滑形成泥石流地質災害,將淤埋廢水沉淀處理站⑤危險性分區:根據《資源開發利用方案》廠址方案及擬設復墾土儲存場位置,為了更好評價泥石流地質災害危害程度,方案將臨時廢石堆(Fs1)區與復墾土儲存場復墾土儲存場(Fk2)區劃分泥石流地質災害危險性中等區(編號為Ⅱ1-2)、影響采空區地面變形地質災害的可能性,按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等2017年5月出版最大曲率(10—3/mKmax=±1.52Wmax/r2沉陷區地表最大水平變形值(mm/mξcm=±1.52bmax×Wmax/rM—礦體采厚(北采區按Ⅰ-5-1、Ⅰ-4-1、Ⅰ-31-1、Ⅰ-3-1礦體最大厚度之和17.08m計,南采區按Ⅱ-1-1礦體最大);)};表3.10未來南、北采區地下開采采空區地表移動變形參數計算結果表礦體特征rWmax(mm)max(mm/m)(10-3/m)ξmax(mm/m)可能性評判采厚傾角埋深北采區地表17.0870.09744.5510.620.2318.50大南采區地表5.3835.05194.415.550.242.49大注:①傾斜Ⅰmax≤±3.0mm/m、曲率Kmax≤±0.2×(10-3/m)、水平變形ξmax≤±2.0(mm/m),其中一項超出上述允許值確定為地表移動變形性可能中等,而兩項指標超出上述允許值確定為地表移動變形可能性大。②加粗數為超出允許值。③本預測結果僅為本評判時參考用。),表3.11礦山地下開采沉陷土地破壞程度等級劃定表破壞等級地表下沉與變形值破壞分類地表破壞程度下沉水平變形傾斜Ⅰ輕微破壞地面有輕微變形,但不影響農田耕種、林地、植被生長,水土流失基本上沒有增加。Ⅱ≤2000輕度破壞地面有輕微變形,輕微影響農田耕種、林地、植被生長,水土流失略有增加。Ⅲ>2000重度破壞地面塌陷破壞較嚴重,出現方向明顯的拉裂縫,影響農田耕種,導致減產,影響林地與植被生長,水土流失有所加劇。Ⅴ-->20>40重度破壞地面嚴重塌陷破壞,出現塌方和小滑坡,農田、林地與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惡化。①北采區Ⅰ-5-1、Ⅰ-4-1、Ⅰ-31-1、Ⅰ-3-1礦體未來開采采空區地表移角(δ取75°)、上山移動角(β取60°)、下山移動角(γ取70°)參數圈定的巖移影響范),場、礦山公路等地面生產設施;現將可能遭受地質動不存在加劇地質災害的可能;礦山建設遭受地質災害的可能性中等(見插圖3-8);現礦區已停采近20年,現狀分析未對礦區水資源水生態破壞造成明顯不良影響,①土地資源損毀對礦區及周邊植被破壞預測分析:未來擬設礦山采用地下開采方),按有關規定對地下開采引發采空區地面變形地質災害可能破壞的土地資源進行生態修②水資源水生態破壞對礦區及周邊植被破壞預測分析:礦體頂板圍巖較為堅硬,活動不會使區域野生動物物種數發生明顯變化,第四章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部署(2)為減少礦山廢水排放對礦區水資源水生態的破壞,礦山應從源頭控制地表水(3)為消除或減輕生物多樣性破壞,一方面加強員工對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杜立野生動物棲息地與生態廊道、保護保育圍(4)圍繞“保紅線、保增長”的指導思想,礦山應成立耕地保護小組,與當地鄉鎮政府簽訂《耕地與基本農田保護目標責任書》,加(5)嚴格按礦山環境評價要求,控制生產中噪音、降低礦山粉塵污染因子,確保礦山開采損毀土地區破壞了土地生態功能、原生地形地貌景觀,按照“宜耕則耕、宜建則建、宜水則水、宜林則林”的原則,礦山應該因地制宜采取切實可行的修復措施①基建期間,做好礦山各井口工業場地區、礦廢石臨時堆場、廢水處理站、選礦②生產期間,礦山辦公生活設施區、井口工業場地區、廢水處理站、選礦廠、尾礦充填站、尾礦庫、污水處理站的林草植被①生產期間,礦廢石臨時堆場以降塵、綠化環境為主,同時做好合理堆放、防治①生產期間,嚴格按照應急部門、環保部門及相關規范要求,安全運營、管理好②閉庫后,在應急部門對尾礦庫復墾安全認證許可條件下,完成尾礦庫復墾為草①生產期間,嚴格按《開發利用方案》充填采空區,加強對預測引發采空區地面②采空區地面變形穩定后,對發生采空區地面變形區內的水田利用地形條件進行邊坡和護坡采用植草皮、灑草籽進行綠化,并加強道路),①基建期間,做好礦山地面建設設施工程區、復墾土儲存場的滑坡、崩塌地質災②生產期間,做好礦廢石臨時堆場的礦(廢)石流地質災害隱患消除工程及巡查①水環境質量監測工程部署思路:根據《地表水和污水監測技術規范》(HJ/T91—20022003.1.1),通過布設水質監測點對礦區地表水水質進行常規監測,以②礦區土壤質量環境監測工程部署思路:為了分析礦山開采過程中,特別是廢水③地質災害隱患監測工程部署思路:主要開展礦區未來可能發生滑坡、崩塌、泥④礦區植被生態監測工程部署思路:主要開展對礦區植被生態生長勢力、高度、聘請林業專業技術人員開展對林地生態修復復墾單元分別實施3.0a的生態修復管(1)在礦區豎立宣傳牌、加強員工與周邊群眾對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教育及建立(3)在礦山開發過程中,最大程度地遏制、減少與控制礦業活動損毀礦區土地資(4)礦山開采期間,通過采用綠色礦山開采方案、預防地質災害發生等方法,確圖4-1礦山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總體部署平面示意圖(2)閉采后,開展礦山地面建設設施工程區林草植被生態修復工程,生態修復率監測;礦山廢水規范排放、達標處理,確保礦區(2)修復與管護期內,定期進行礦區地表水、地下水水質監測;員工生活污水得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及進度安排圖4-2生物多樣性保護保育工程警示標牌大樣圖(單位:cm)),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印發《湖南省綠色礦山管理辦法》的通知”【湘自然資山建設規范》(DZ/T0320-2018)、《湖南省有色金屬行業綠色礦山標準(試行)》從圖4-3礦山地形地貌景觀修復綠化工程植樹穴坑設計圖表4.1礦山地形地貌景觀修復綠化工程量及進度安排表工程名稱序號分項工程名稱單位工程量進度安排地形地貌景觀修復綠化工程1礦山綠化工程~2024年12月土壤重構工程挖方工程648.0棄方工程648.0覆土回填648.0土壤培肥hm20.12植樹綠化工程種植欒樹株3000撒播草種hm2①生態修復復墾方向和復墾單元的劃分:在盈洞銅銀多金屬礦區土地質量調查的表4.2盈洞銅銀多金屬礦區土地復墾主要限制因素的等級標準序號限制因素及分級指標耕地評價林地評價草地評價1地面坡度1115~2521125~45N22>45N32潛在污染物無111輕度N重度NNN3地表物質組成壤土、砂壤土111巖土混合物322砂土333礫質NNN4土源保證率80~10011180~6021160~4032N325灌溉條件水源保障好111水源保障中等211水源保障差226塌陷損毀程度輕度211211重度3327土地穩定性土地穩定性111基本穩定212不穩定12注:“1”為一等:非常適宜,“2”為二等:較適宜,“3”為三等:一般適宜,“N”為不適宜。盈洞銅銀多金屬礦區原始地類以林地為主;在綜合考慮政策因素及公眾參與建議,確定礦區各生態修復復墾單水土保持和固土護坡等因素,確定將北采區采體規劃》(2021~2025)和其他相關的規劃表4.3盈洞銅銀多金屬礦區土地復墾方向及土地復墾單元劃分表土地復墾評價單元復墾面積(hm2)復墾方向(二級地類)復墾單元名稱北采區北主平硐井口工業場地2.76500301喬木林地北副平硐井口工業場地0.05北風井口工業場地0.05廢水沉淀處理站(Fc1)0.15選礦廠污水處理站0.30尾礦充填站0.15南采區南主平硐井口工業場地2.5650南風井口工業場地0.05廢水沉淀處理站(Fc2)0.107.68廢石臨時堆場(Fs1)平臺區0.4680301喬木林地邊坡區0.7020404其他草地1.170廢石臨時堆場(Fs2)平臺區0.2600301喬木林地邊坡區0.3900404其他草地0.650復墾土儲存場(Fk1)0301喬木林地復墾土儲存場(Fk2)0.371.77尾礦庫區4.22500404其他草地堆積坡2.95757.1825北采區采空區地面變形區35.00復墾為原地類35.00合計10.17800301喬木林地8.27450404其他草地35.00復墾為原地類注:①廢石臨時堆場復墾面積=占損面積×1.30,復墾時劃分為平臺區(占比40﹪)、邊坡區(占比60﹪)。②尾礦采用上游堆積,尾礦庫區復墾時劃分為內灘面(占比65﹪)、邊坡區(占比35﹪再乘1.30)。②植被選擇的科學性分析:礦山植被恢復的樹種選擇以杉樹為主(見表4.4);其他草地以狗牙根、勛章菊為主。因此,礦區土地復墾植物選表4.4盈洞銅銀多金屬礦區可選栽種植物的生物特性表名稱選種植物的生物學特性喬木杉樹較喜光、喜溫暖濕潤,多霧靜風的氣候環境,不耐嚴寒及濕熱,怕風、怕旱;適應年平均溫度15℃~23℃,極端最低溫度-17℃,年降水量800~2000mm的氣候條件;耐旱能力,水濕條件的影響大于溫度條件;怕鹽堿,對土壤要求比一般樹種要高,喜肥沃、深厚、濕潤、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淺根性,沒有明顯的主根,側根、須根發達,再生力強,但穿透力弱。松樹常綠喬木,陽性速生樹種,除幼苗期間需要庇蔭外,在生長期都喜歡光照和肥沃濕潤的土壤。楓樹屬落葉喬木,生長于溫涼濕潤、雨量充沛、溫度較高的環境,可在華西北、長江流域廣泛栽種,栽培地要求土層深厚的酸性山地或紅黃壤土,耐旱怕澇,稍喜光。幼樹喜蔭,若在強光高溫下,枝葉、樹皮易產生“日灼”現象。花期4~5月,翅堅果9~10月份成熟。草本狗牙根別名狗尾草,屬禾本科、狗尾草屬一年生草本植物;適生性強,耐旱耐貧瘠,酸性或堿性土壤均可生長;生于海拔4000m以下的荒野、道旁,為旱地作物常見的一種雜草。勛章菊性喜溫暖向陽,此花性健壯,喜涼潤環境,忌炎熱雨澇。勛章菊半耐寒性,冬天只要溫度不要太低都可以輕易過冬,夏天不怕太陽,但是以涼爽的環境佳。表4.5方案選定主要苗木品種與規格序號植物種類名稱規格1喬木杉樹本地杉樹苗Φ2cm、高度40cm用于平臺或平緩地段2狗牙根、勛章菊狗牙根、勛章菊5:1混合草本種子所有適用范圍表4.6盈洞銅銀多金屬礦區土地復墾質量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