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人教版選修先秦諸子選讀練習第一單元應用體驗之旅第五節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_第1頁
語文人教版選修先秦諸子選讀練習第一單元應用體驗之旅第五節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_第2頁
語文人教版選修先秦諸子選讀練習第一單元應用體驗之旅第五節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_第3頁
語文人教版選修先秦諸子選讀練習第一單元應用體驗之旅第五節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_第4頁
語文人教版選修先秦諸子選讀練習第一單元應用體驗之旅第五節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應用體驗之旅五、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一、基礎知識1.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項是()A.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B.聞義不能徙C.顛沛必于是 D.非其鬼而祭之解析:A中的“要”通“約”,貧困。答案:A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即使)B.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安居,享受)C.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哪里)D.人不厭其言(滿足)解析:D項中的“厭”意為“討厭”。答案:D3.下列加點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eq\b\lc\{\rc\(\a\vs4\al\co1(①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②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B.eq\b\lc\{\rc\(\a\vs4\al\co1(①富而可求也,②不義而富且貴))C.eq\b\lc\{\rc\(\a\vs4\al\co1(①不以其道得之,②文之以禮樂))D.eq\b\lc\{\rc\(\a\vs4\al\co1(①曲肱而枕之,②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解析:A項,即使/雖然;B項,通“如”,表假設/表修飾;C項都是介詞,用;D項,代詞/主謂間結構助詞,不譯。答案:C4.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活用與其他各項不同的一項是()A.義然后取 B.飯疏食飲水C.己欲達而達人 D.以告者過也解析:A、B、D三項,名詞活用為動詞,C項,使動用法。答案:C二、閱讀理解(一)課內閱讀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5~8題。子問公叔文子于公明賈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賈對曰:“以告者過也!夫子時然后言,人不厭其言;樂然后笑,人不厭其笑;義然后取,人不厭其取。”子曰:“其然?豈其然乎?”(《論語·憲問》)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論語·述而》)5.下列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A.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真實、不虛)B.夫子時然后言(按時)C.豈其然乎(正確)D.人不厭其言(滿足)解析:B項,時,“在適當的時候”;C項,然,“這樣”;D項,厭,“討厭,厭惡”。答案:A6.下列兩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和用法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eq\b\lc\{\rc\(\a\vs4\al\co1(①君子之于天下也,②于我如浮云))eq\b\lc\{\rc\(\a\vs4\al\co1(③人不厭其取,④樂亦在其中矣))A.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B.①與②相同,③與④相同C.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D.①與②不同,③與④不同解析:①②句中“于”為介詞,對于;③句中“其”,代詞,他;④句中“其”,代詞,這。答案:A7.下列各項關于選文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孔子通過評價公叔文子,進一步闡釋了“義然后取”的思想。B.凡事要守道,這是做人的基本原則。因此,孔子反對追求榮華富貴,只要能堅守道義,就是人生的最大快樂。C.孔子對公叔文子的態度是肯定的。D.孔子強調對富貴財利的追求必須合乎道義,這種思想仍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解析:B項,孔子并不反對追求榮華富貴,只是要有一個基本原則,就是要堅守道義。答案:B8.選文中“夫子時然后言,人不厭其言;樂然后笑,人不厭其笑;義然后取,人不厭其取”,對這番言論如何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孔子聽說衛國的公叔文子好像是“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的人,于是便問公明賈。公明賈認為別人的話言過其實了,他于是詳細解說了公叔文子的言行。從公明賈的話中,我們看到公叔文子確實不錯,不該說話的時候不說,不該笑的時候不笑,最關鍵的是他見利思義,不該取的時候不取,該取的時候就理所當然地取為己有。所以,公叔文子能夠這樣,使孔子不大敢相信。但是文句中傳達出來的精神內涵是值得我們品味的。(二)課外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君子之自行也,動必緣義,行必誠義。孔子見齊景公,景公致廩丘以為養。孔子辭不受,入謂弟子曰:“吾聞君子當功以受祿。今說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賜之廩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駕,辭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魯司寇。萬乘難與比行。三王之佐不顯焉,取舍不茍也夫!荊人與吳人將戰,荊師寡,吳師眾,荊將軍子囊曰:“我與吳人戰,必敗。敗王師,辱王名,虧壤土,忠臣不忍為也。”不復于王而遁。至于郊,使人復于王曰:“臣請死。”王曰:“將軍之遁也,以其為利也。今誠利,將軍何死?”子囊曰:“遁者無罪,則后世之為王將者,皆依不利之名而效臣遁。若是則荊國終為天下橈①。”遂伏劍而死。王曰:“請成將軍之義。”乃為之桐棺三寸②。加斧锧其上。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此存亡之所以數至也。荊之為四十二世矣,其時有臣如子囊歟?子囊之節,非獨厲一世之人臣也。荊昭王之時,有士焉,曰石渚。其為人也,公直無私,王使為政廷③。有殺人者,石渚追之,則其父也,還車而返,立于廷曰:“殺人者,仆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廢國法,不可。失法服罪,人臣之義也。”于是乎伏斧锧,請死于王。王曰:“追而不及,豈必服罪哉?子復事矣。”石渚辭曰:“不私其親,不可謂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謂忠也。君令赦之,上之惠也。不敢廢法,臣之行也。”不去斧锧,歿頭于王廷。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為人臣也可謂忠且孝矣。[注]①橈:弱。②桐棺三寸:《墨子·節葬下》云:“(禹)葬會稽之山,衣衾三領,桐棺三寸,葛以緘之。”后以“桐棺三寸”代指質地樸素的棺木。③政廷:執法官。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為人臣也/可謂忠且孝矣B.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為人臣也/可謂忠且孝矣C.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為人臣也/可謂忠且孝矣D.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為人臣也/可謂忠且孝矣解析:“父”“王”“石渚”在句中均作主語,據此斷句即可。答案:C1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布衣,指麻布衣服,代指老百姓。在古文中黎首、黔首、黎民、庶民、孤、孺人都有百姓的意思。B.司寇,古代官名。西周始置,位次三公,與六卿相當,與司馬、司空、司士、司徒并稱五官,掌管刑獄、糾察等事。后世也用作刑部尚書的別稱。C.萬乘,一萬輛兵車。周代制度規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車萬乘,因以“萬乘”指天子、帝王。D.斧锧,亦作“斧質”。斧子與鐵,古代刑具。行刑時置人于上,以斧砍之。解析:“孤”是君主的自稱,《老子》:“貴必以賤為本,高必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為孤、寡、不谷。”而“孺人”是婦人的稱呼,《禮記》:“天子之妃曰后,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婦人,庶人曰妻。”答案:A11.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動必緣義”與“行必誠義”互文,意思是:“舉動”一定要依據道義,實行道義。B.子囊認為撤軍有罪,伏劍而死,荊王追悔莫及,賜他一具桐木棺材并“加斧锧其上”。C.文中認為,在荊國歷史上,子囊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其節操不單單激勉于一代人臣。D.文章寫孔子、子囊和石渚的事跡,意在彰顯儒家所謂的“廉恥”“仁愛”與“忠孝”。解析:B項中“子囊認為撤軍有罪”與“荊王追悔莫及”的說法錯誤。答案:B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將軍之遁也,以其為利也。今誠利,將軍何死?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此存亡之所以數至也。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將軍撤兵,是因為這樣做有利。現今確實有利,將軍為什么還請處死刑呢?(2)一國之主的憂慮是,社稷存而不知為什么存,社稷亡而不知為什么亡,這就是存亡之危多次出現的原因。參考譯文:君子獨自行事,舉動一定要遵循道義,實行道義。孔子謁見齊景公,景公贈廩丘邑,以此作為孔子的供養之地。孔子拒絕不接受贈地,回到住處,對弟子說:“我只聽說,君子應當有功勞而受祿。時下我游說景公,景公并沒有按我的勸導行事,卻賜給我廩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令弟子驅車,辭別景公離去。孔子本是布衣,官職不過為魯國司寇。萬乘之君品行難與他比肩,三王輔臣的名節沒有他的顯揚,孔子對待取舍的態度一絲不茍啊!荊國與吳國即將交戰,荊國軍隊人數少,吳國軍隊人數多,荊國將軍子囊說:“我們與吳國交戰,一定會打敗仗。這樣就使荊國軍隊潰散,使君主聲名被玷污,使荊國領土喪失,忠臣不忍這樣辦。”他沒有告訴荊王就撤兵了。子囊帶軍隊到達都城郊外,派人向荊王轉達他的請求,說:“請處我死刑。”荊王說:“將軍撤兵,是因為這樣做有利。現今確實有利,將軍為什么還請處死刑呢?”子囊說:“臨陣撤兵的將軍不受懲罰,那么今后為王率領軍隊的人,都會借不利于國家的名義來效法我而退縮。倘若這樣,則荊國最終還是天下的弱者。”于是以劍自刎。荊王說:“允我成全將軍的義節。”于是賜子囊一具桐木棺材,上面放置斧锧。一國之主的憂慮是,社稷存而不知為什么存,社稷亡而不知為什么亡,這就是存亡之危多次出現的原因。荊為國者已有四十二世,這期間有像子囊這樣的人臣嗎?子囊的節操,不只單單激勉一代人臣。荊昭王為政時,有士名叫石渚。他為人公直無私,昭王任命他為政廷。有人殺了人,石渚追捕兇犯,得知殺人者是自己的父親,便掉轉車頭返回,站立在殿庭上說:“殺人的,是我的父親。對父親執行刑罰,我不忍;私庇罪犯,枉棄國法,是不能容許的。拋卻國法當接受懲處,這是人臣應恪守的義理。”于是伏在斧锧上,請昭王下令處死。昭王說:“追捕犯人但沒有追到,怎么一定要懲處你呢?你還是履行職責去吧。”石渚謝絕,說:“不鐘愛自己的父母,不能稱作孝子。為君主職事而枉法,不能稱作忠臣。您下令赦免我,是為君者的仁惠。不敢枉廢國法,是人臣的品行。”石渚不離斧锧,在昭王廷前斷頭而死。執法者枉法必被處死,父親犯了法但不忍捉捕,君主赦免他卻不承受。石渚作為人臣,可稱得上既是忠臣又是孝子。三、語言表達13.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題目。①孔子、孟子談道德,戰國的策士卻談利害。②蘇秦游說六國結成聯盟,是從利害關系立論,說得娓娓動聽,六國的君主言聽計從。③策士一席游說便能立刻取得封侯拜相的榮耀。④張儀瓦解六國的聰明,也是從利害關系立論,說得娓娓動聽,六國的君主又是言聽計從。⑤普通人只知道有利害不知有道德,所以孔子、孟子終身沒有被君王重用。同樣是就利害立論,為什么極端相反的兩種游說,都能打動人?原來,蘇秦的利害,是就大而遠的而言,張儀是就小而近的而言。常人目光短淺,只看到眼前的利害,即使關羽、周瑜、呂蒙和陸遜這樣有才智的將領,尚且不免被眼前小的利害迷惑,何況是六國昏庸的國君?所以張儀的話,一說就見效。(1)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順序已被打亂,請準確排序。(只寫序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材料的內容。(不超過15個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⑤③②④(2)策士以利害游說六國很有效。14.閱讀下面的圖表,根據要求完成題目。(1)根據圖表數據,得出的主要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對于上述圖表所顯示的現狀,請就“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問題,提出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