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對熱濕環境的反應_第1頁
人體對熱濕環境的反應_第2頁
人體對熱濕環境的反應_第3頁
人體對熱濕環境的反應_第4頁
人體對熱濕環境的反應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人體對熱濕環境的反應人體對熱濕環境反應的生理學和心理學基礎第2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人體的基本生理要求

食物

分解氧化

熱量人體的基本生理要求:維持體溫基本恒定!代謝率(MetabolicRate):人體新陳代謝反應過程中能量釋放的速率1.人體的熱平衡第3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人體的熱平衡

熱平衡方程M

W

C

R

E

S=0

皮膚表面積AD

=0.202mb

0.425H0.725

身高1.78m體重65kgAD為1.8m2第4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5人體溫度

核心(Core)溫度核心層:通常包括腦、脊椎、心臟、肝臟、消化器官等內臟部分。直腸溫度最接近。外層(Shell)溫度皮膚表面到10mm以內的部分,通常包括皮膚,皮下脂肪和表層的肌肉。第5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6人體體溫范圍

肝臟:最高,38℃

皮膚:與外界環境有關各部分溫差不會太大日夜有1℃以內的波動代表溫度:核心溫度第6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7人體外層溫度皮膚溫度 狀態

45

℃以上 皮膚組織迅速損傷 43~41

℃ 被燙傷的疼痛感 41~39

℃ 疼感域 39~37

℃ 熱的感覺 37~35

℃ 開始有熱的感覺 34~33

℃ 休息時處于熱中性狀態,熱舒適 33~32

℃ 2-4met的(中等)運動量時感覺舒適32~30

℃ 3-6met的(較大)運動量時感覺舒適31~29℃ 坐著時有不愉快的冷感 25℃

(局部) 皮膚喪失感覺 20

℃(手) 非常不快的冷感覺 15

℃(手) 極端不快的冷感覺 5

℃(手) 伴隨疼感的冷感覺第7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8人體與外界的熱交換

人體與外界的熱交換顯熱交換對流散熱輻射散熱潛熱交換皮膚散濕出汗蒸發皮膚濕擴散呼吸散濕第8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9影響人體與外界熱交換的因素

環境空氣溫度:對流換熱環境表面溫度:輻射換熱水蒸汽分壓力(空氣濕度):對流質交換高溫環境:增加熱感低溫環境:增加冷感!風速:對流熱交換和對流質交換吹風感:Draught,冷感和對皮膚的壓力沖擊服裝熱阻:影響所有換熱形式第9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0關于熱濕環境的術語

平均輻射溫度或近似式:準確的應該是四次方黑球溫度Tg

操作溫度:反映了環境空氣溫度ta和平均輻射溫度 的綜合作用第10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1平均輻射溫度:

一個假想的等溫圍合面的表面溫度,它與人體間的輻射熱交換量等于人體周圍實際的非等溫圍合面與人體間的輻射熱交換量。=第11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2熱質交換系數的確定

對流換熱系數:專門針對人體的實驗數據受迫對流

hc=Cvn

自然對流:三種主要形式

hc=常數

hc=CT0.25

hc=C(M-50)

0.39

對流質交換系數:傳質與傳熱比擬

LR=he

/hc=16.5℃/kPa第12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3服裝的作用:

保溫和阻礙濕擴散

服裝的性能:服裝的熱阻Icl

服裝的透濕性服裝的表面積第13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4

服裝的熱阻Icl

一般指顯熱熱阻單位m2K/W和clo,其中1clo=0.155m2K/W

已知單件服裝熱阻:Icl=0.161+0.835

Iclu,i

第14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5服裝的熱阻Icl

人運動時由于人體與空氣之間存在相對流速,會降低服裝的熱阻。

Icl=0.504Icl+0.00281Vwalk–0.24

椅子給人增加0.15clo以下熱阻

Icl=0.748

Ach–0.1步速3.7km/h1clo0.48clo第15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6舒適服裝熱阻與環境溫度、相對風速、活動強度的關系第16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7服裝的透濕性

服裝的存在增加了皮膚的蒸發換熱熱阻:服裝對皮膚表面的水蒸氣擴散有一個附加的阻力。服裝吸收部分汗液,只有剩余部分汗液蒸發冷卻皮膚。使得需要更大蒸發量才能在皮膚表面上形成同樣的散熱量第17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8服裝的潛熱熱阻

服裝的蒸發換熱熱阻(干燥服裝):

Ie,cl=Icl

/LR=Icl

/16.5(kPam2/W)

服裝被汗濕潤后熱阻會下降,顯熱換熱加強,又增加了潛熱換熱,故總傳熱系數增加:1clo干燥服裝被汗濕潤后的熱阻第18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9服裝的表面積

服裝的面積系數fcl

定義:人體著裝后的實際表面積Acl和人體裸身表面積AD之比。有實驗數據。

表達式:fcl=Acl/AD

與服裝熱阻的近似關系

fcl=1.0+0.3Icl

第19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0人體的能量代謝率

影響因素多:

肌肉活動強度:絕對的影響環境溫度:偏高、偏低都增加代謝率性別:男性高于女性年齡:少年高于老人神經緊張程度:緊張則代謝率高進食后時間的長短等:進食后代謝率增加,蛋白質代謝率高,糖和脂肪類代謝率低。代謝率單位met:1met=58.2W/m2,即成年男子靜坐時的代謝率。第20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16~10%基礎代謝率:參照基礎

基礎代謝率(BMR,BasalMetabolicRate)

未進早餐前,保持清醒靜臥半小時,室溫條件維持在18~25℃之間測定的代謝率:46W/m2BMR變化范圍:10~15%。超過20%為病態。第21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2肌肉活動與代謝率

肌肉活動強度對代謝率起決定性的影響一般室內運動代謝率多在5met以下第22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3人體是高效的能量轉化系統嗎?否!

機械效率

=W/M

大部分室內勞動機械效率近似0第23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4人體的潛熱散熱量:皮膚蒸發

體表全部被汗濕潤:

Esk=Ersw+Edif=wEmax

接近熱舒適條件下的出汗潛熱散熱量

Ersw

=

0.42

(M–W–58.2)

皮膚濕潤度w=Esk/Emax

皮膚濕擴散散熱量沒有排汗時Edif=0.06Emax

有正常排汗時Edif=0.06(Emax–Ersw)

第24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5人體的潛熱散熱量:呼吸蒸發

顯熱散熱量

Cres=0.0014M(34

ta)W/m2

潛熱散熱量

Eres=0.0173M(5.867

Pa)W/m2

第25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6人體與外界的輻射換熱方程

長波輻射對太陽輻射的吸收0.80.40.70.780.720.7

人體對長波輻射的發射率和吸收率在0.95左右第26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7人體散熱、散濕量的影響因素

全熱:主要決定于肌肉活動強度,受其它因素影響在應用上可以忽略。顯熱:決定于溫度,隨溫度上升而減少。潛熱(散濕):決定于溫度,隨溫度上升而增加。第27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8第28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9決定人體排汗率的主要因素環境溫度核心溫度(代謝率)第29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0人體的溫度感受系統20世紀初發現人的皮膚上存在對冷敏感的區域“冷點”和對熱敏感的區域“熱點”人體各部位的冷點數目明顯多于熱點為什么人對冷更敏感?50mV2.溫度感受系統與調節系統第30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1人體各部位冷點和熱點分布密度(個/cm2)參考文獻:H.Hensel,ThermoreceptionandTemperatureRegulation,London:AcademicPress,1981第31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2冷、熱感受器的位置

冷、熱感受器存在于:外周溫度感受器皮膚粘膜內臟中樞性溫度敏感神經元脊髓延髓腦干網狀結構第32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3冷、熱感受器的位置第33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4

下丘腦具有調節代謝、體溫和內分泌功能,前部主要促進散熱來降溫,后部促進產熱抵御寒冷。散熱調節方式血管擴張,增加血流,提高表皮溫度出汗御寒調節方式血管收縮,減少血流,降低表皮溫度通過冷顫增加代謝率人體的體溫調節系統第34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5人體的體溫調節系統

下丘腦前后部是相互制約起作用的,需要同時利用核心溫度和皮膚溫度信號來決定調節方式。第35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6人的體溫設定值隨肌肉活動強度

而改變

在體溫調節系統正常工作時,增加環境溫度并不能提高人體的核心溫度(直腸溫度)。只有改變代謝率才能改變人體核心溫度。第36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7體溫調節系統的工作原理2.溫度感受系統與調節系統第37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8熱感覺3.熱感覺與熱舒適

研究方法:心理學定義:人對周圍環境“冷”“熱”的主觀描述。特點:盡管人描述環境的冷熱,實際上只能感覺到自己皮膚下神經末梢的溫度。所以“冷”“熱”與感受者的身體狀態有關,不是完全客觀的。

“中性”的定義:不冷不熱,人用于體溫調節消耗的能量最小。第38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9熱感覺的影響因素

冷熱刺激的存在刺激的延續時間人體原有的狀態感覺熱

感覺冷5℃變熱第39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0熱感覺的適應性28303234363840溫度的變化(℃)適應溫度(℃)第40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1核心溫度對熱感覺的影響溫暖中性皮膚溫度作用熱!核心溫度作用第41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2熱感覺的測量:問卷調查第42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3什么是熱舒適?觀點1:

舒適=中性

?第43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4什么是熱舒適?觀點2:

舒適=中性×舒適產生于不適的消除過程中。“舒適”比“中性”更主觀。Cool&Comfort!第44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5熱舒適與熱中性的背離體溫過低體溫過高體溫正常手的溫度(℃)很不愉快正常很愉快第45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6影響熱舒適的因素

空氣濕度垂直溫差氣流與吹風感輻射不均勻性年齡、性別、季節、人種第46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7空氣濕度

中性-熱環境中,為什么潮濕的空氣使人不舒服?空氣濕度對人體排汗量有影響嗎?在皮膚沒有完全濕潤的情況下,增加空氣濕度會減少人體散熱量嗎?潮濕為什么不舒服?皮膚濕潤度增高

皮膚黏著性增加

不適可能引起不舒適的皮膚濕潤度的下限

w<0.0012M+0.15第47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8垂直溫差

盡管受試者處于熱中性狀態,頭足溫差仍然使人感到不舒適。20℃28℃第48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9垂直溫差

游泳池地面應該保持的溫度是多少?第49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50垂直溫差ASHRAEHandbook:地板溫度和不滿意度的關系第50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51氣流與

吹風感

draught

定義:人體所不希望的局部降溫但在“中性-熱”環境下吹風往往是愉快的其它不舒適的原因

局部壓力干擾冷顫出現第51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52氣流與

吹風感

draught

人頭頂上的自然對流速度是0.2m/s,所以是人體對風速可以覺察到的閾值,往往用來確定室內風速的設計標準。當空氣流速≤0.5m/s,麥金太爾(1979)等研究者的實驗表明,只要把空氣溫度調整得合適(提高空氣溫度),就可以使空氣的流動幾乎覺察不到。第52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53氣流與吹風感

有效送風溫度(有效吹風感)

針對氣流引起的吹風感評價,反映了氣流速度和空氣溫度的共同作用霍頓1938年的實驗,里德伯格爾等1949年總結,內文斯1971年提出公式:

=(Tj-Ta)-8(v-0.15)可接受區為:-1.7<

<1.1,v<0.35m/s第53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54氣流與吹風感

湍流度Tu

在冷-中性環境下,氣流的湍流度Tu對吹風感有重要的影響如果把空氣流速表為平均流速和脈動流速v’之和:

則有:

不滿意度與風速、風溫以及湍流度之間的關系:

第54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55輻射不均勻性輻射吊頂的位置、尺寸、表面溫度與舒適性的關系aac

向量輻射溫度:室內兩部分的平均壁面溫度差:Tv

=Fpc(Tc

–T

)

向量輻射溫度超過10℃,人就感到不舒適Tc-Tr

(K)TcTrT

第55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56輻射不均勻性

輻射吹風感:房間內局部低溫輻射導致人體所不希望的局部降溫面對冷表面的平均輻射溫度比其它部分部分的平均輻射溫度低8K以上,將使人感到不舒適8K第56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57輻射不對稱性與滿意率的關系第57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58其它因素:Fanger的實驗結論

人種:非洲人比北歐人喜歡熱環境嗎?熱舒適感覺一樣,只是熱帶人對熱環境有較強適應力,寒帶人對冷環境有較強適應力。年齡:老年人比年輕人更喜歡熱環境嗎?不是,只是老年人活動量小。性別:女性比男性更喜歡熱環境嗎?不是,只是女性喜歡穿較輕薄的衣服。季節和一天中的時間會影響熱舒適感嗎?盡管人體溫有波動,但熱舒適感沒有明顯變化第58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59熱感覺投票和熱舒適投票ThermalComfortVote&ThermalSensationVote3.熱感覺與熱舒適第59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人體對穩態熱環境的反應第60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61人體對穩態熱環境的反應

理論建立者:P.O.Fanger

熱舒適方程 令人體熱平衡方程中蓄熱率S=0,得出:(M

W)=fclhc

(tcl-ta)

+3.96

10-8

fcl[(tcl+273)4

(+273)4]+3.05[5.733

0.007(M

W)

Pa]+0.42(M

W

58.2)+1.73

10-2

M(5.867

Pa)+0.0014M(34

ta)對流散熱輻射散熱汗液蒸發散熱呼吸潛熱和顯熱散熱皮膚擴散蒸發散熱第61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62預測平均評價PMV(PredictedMeanVote)PMV=(0.303e–0.036M+0.0275)TL =(0.303e–0.036M+0.0275)

{M–W–3.05[5.733–0.007(M–W)–Pa] –0.42(M

W

58.15)–1.73

10-2M(5.867

Pa) –fclhc(tcl

ta)–0.0014M(34

ta) –3.96

10-8fcl[(tcl+273)4

(+273)4]}S?第62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63PMV指標的7級分度

分度方法和TSV基本一致

PMV指標只代表了同一環境下絕大多數人的感覺,不能代表所有個人的感覺。第63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64預測不滿意百分比PPD

(PredictedPercentDissatisfied)PPD是通過概率分析確定某環境條件下人群不滿意的百分數

PPD=100–95exp[–(0.03353PMV4+0.2179PMV2)]

即便達到PMV=0,仍然有5%的人不滿意。反映了人的個體差異。第64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65熱舒適方程與PMV指標特點總結

只適用于接近熱舒適的狀態,因為采用的tsk和Ersw與環境溫度完全無關,是接近熱中性條件下的皮膚溫度和出汗量。在偏離熱中性的條件下PMV的預測值與人體的真實感受偏差比較大。接近熱舒適條件下的出汗潛熱散熱量:Ersw

=

0.42

(M–W–58.2)皮膚溫度:tsk=35.7

0.0275(M

W)第65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66熱舒適方程與PMV指標特點總結

舒適程度由對熱中性的偏移程度確定,與偏移的時間長短沒有關系,與人體原有的熱狀態無關,與人體熱狀態的變化無關。只適用于穩態熱環境。

PMV的計算是完全客觀的,但指標的含義卻是由主觀感覺統計確定的。是把主觀感覺與客觀物理條件聯系的好辦法。第66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67在曼谷、新加坡、Athens、布里斯班做的

3200組非空調環境的測試結果:PMV與實際TSV的偏差。第67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68兆蘭宅PMV兆蘭宅TSV懷素堂PMV懷素堂TSV成美堂PMV成美堂TSV2000年夏安徽涇縣民居

——非空調環境熱舒適調查第68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69其它穩態熱反應評價指標:

(1)有效溫度ET1919開始研究,1967前的ASHRAE手冊采用有效溫度ET定義:“這是一個將干球溫度、濕度、空氣流速對人體溫暖感或冷感的影響綜合成一個單一數值的任意指標。它在數值上等于產生相同感覺的靜止飽和空氣的溫度。”對于正常穿著:ET=0.492Ta+0.19Pa+6.47

對于半裸者:(二式條件均為va<0.15m/s)ET=(0.944Ta+0.056Twb)/[1+0.22(Ta-Twb)]

缺點:低溫條件下濕度的影響不準確第69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70(1)有效溫度ET諾謨圖風速(m/s)干球溫度(℃)

普通衣著,坐姿,輕勞動條件。濕球溫度(℃)第70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71(2)新有效溫度ET*(Gagge)ASHRAE標準55-74,ASHREA手冊1977版參考空氣環境:身著0.6clo服裝靜坐,空氣流速0.15m/s,相對濕度50%,干球溫度T0

如果同樣服裝和活動的人在某環境中的冷熱感與上述參考空氣環境中的冷熱感相同,則此環境的ET*=T0

該指標只適用于著裝輕薄、活動量小、風速低的環境。第71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72(3)標準有效溫度SET*

特點:綜合考慮了不同的活動水平和衣服熱阻定義:某個空氣溫度等于平均輻射溫度的等溫環境中的溫度,其相對濕度為50%,空氣靜止不動,在該環境中身著標準熱阻服裝的人若與他在實際環境和實際服裝熱阻條件下的平均皮膚溫度和皮膚濕潤度相同時,則必將具有相同的熱損失,這個溫度就是上述實際環境的SET*。皮膚總散熱量皮膚溫度皮膚濕潤度SET*下飽和水蒸汽分壓力皮膚表面飽和水蒸汽分壓力第72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73ASHRAE舒適區

對于穿輕薄服裝,坐著工作,空氣流速較低的情況,SET*就等于ET*。坎薩斯州立大學實驗條件:0.6~0.8clo坐著55-74條件:0.8~1clo坐著但活動稍大第73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74(3)標準有效溫度SET*SET*=24℃22.5℃,100%24℃,50%SET*=20℃第74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75其它穩態熱環境評價指標

合成溫度當量溫度主觀溫度第75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76合成溫度

米森納爾德1931年提出概念,1948年形成公式特點:包含了輻射的影響(ET未考慮),但未考慮空氣流動的影響干球合成溫度:Tres=0.47Ta+0.53Tr

英國的特許建筑設備工程師學會(CIBS)1978年把干球合成溫度作為推薦指標。低風速下為:Tres=0.5(Ta+Tr)第76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77當量溫度Dufton于1932年提出概念:一個均勻封閉體的溫度,在該封閉體內,一個高550mm直徑190mm的黑色圓柱體的散熱量與其在實際環境中的散熱量相等。綜合空氣溫度、平均輻射溫度和空氣流速的影響Bedford的實驗回歸公式第77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78主觀溫度

目的:尋求既考慮了更全面的影響因素,又要有簡單的表現形式,同時希望把活動量和衣著條件的影響與物理環境因素分開

McIntyre等1975年總結的回歸公式:

v<0.1m/s時:Tsub=0.56Ta+0.44Tr

v>0.1m/s時:第78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79主觀溫度

已知衣著和活動量條件下,舒適的主觀溫度是:適用范圍:50<M<150W/m2,0<Icl<1.5第79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人體對動態熱環境的反應第80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81人體對動態熱環境的反應

什么是動態熱環境?非空調環境在溫度不同的空間之間穿行使用搖頭電風扇變溫變風速的空調方式人對動態與穩態熱環境反應不同的機理熱感覺的適應性核心溫度和皮膚溫度變化的不一致性第81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82Gagge的發現:人處于突變的環境空氣溫度時,盡管皮膚溫度和核心體溫的變化需要好幾分鐘,但熱感覺卻會隨空氣溫度的變化馬上發生變化。由中性-冷/熱,感覺滯后由冷/熱-中性,感覺超前對突變溫度環境的反應第82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83對突變溫度環境的反應突變溫度對TSV和皮膚溫度的影響實驗(clo=0.6)

清華實驗,證實了熱感覺與皮膚溫度的分離現象:中性-熱,感覺滯后熱-中性,感覺超前第83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840.30.5頻率(Hz)人體對變化風速的反應

現有的研究成果對搖擺風扇的接受程度優于固定風扇動態風能夠改善“中性-熱”環境下人體熱感覺氣流的脈動頻率對人體熱感覺有影響人體最敏感區:Fanger0.3-0.5Hz,Arens0.7-1Hz第84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85不同類型風的風速變化

固定風扇的機械風自然風第85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86不同類型風的頻譜特征第86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87人體對不同類型脈動風速的接受程度實驗(清華)第87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88過渡區熱指標RWI/HDR

美國運輸部提出的人體在過渡空間環境的熱舒適指標,適用于候車空間環境設計。對一種活動狀態過渡到另一狀態的處理:

未考慮過渡過程熱感覺的“超越”和“滯后”現象代謝率M要經過6分鐘才能達到最終活動狀態下的穩定代謝率。其間代謝率與時間呈線性關系。出汗狀態以及人的活動擾動氣流的變化會導致服裝熱阻改變,要經過6分鐘才能達到新的穩定值,其間服裝熱阻與時間呈線性關系。第88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89過渡區熱指標RWI/HDR

相對熱指標RWI:針對較熱環境

當Pa

2269Pa時當Pa

2269Pa時

人體從外界獲得的輻射熱(不包括與空氣等溫的墻表面)第89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90過渡區熱指標RWI/HDR

人體熱損失率HDR(W/m2):針對較冷環境

熱債D=HDR

當熱債D≤-100kJ/m2,人體感到冷不適

當熱債D≥100kJ/m2,人體感到熱不適走路站立6分鐘達到新平衡,6分鐘內M和Icw線性插值第90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其他熱濕環境的

物理度量第91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92環境應力與人體的調節能力不需調節可調區失調區疲勞極限HeatStressThermalStrain第92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93熱舒適指標夠用嗎?

在具有熱失調危險的、遠偏離熱舒適區的狀態下,前面的熱舒適指標是不夠的,例如:高溫車間寒冷工作空間典型指標高溫環境:熱應力指數,WBGT

低溫環境:風冷卻指數第93頁,共10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94熱應指力數HSI(HeatStressIndex)Belding&Hatch,1955定量表示熱環境對人體的作用應力

假定皮膚溫度恒定在35℃的基礎上,在蒸發熱調節區內,認為所需要的排汗量為Ereq等于代謝量減去對流和輻射散熱量,呼吸散熱不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