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4.18日高三語文早讀(高考倒計時52天,回歸教材,做好教考銜接)一、早讀任務清單:復習選擇性必修上第三單元,從內容主題、敘事手法、語言風格等多方面把握作品的藝術成就。背誦60篇古詩文,重點《無衣》《春江花月夜》《將進酒》《江城子》積累拓展資料(文化傳承)二、拓展資料:1、“更要在心里傳承好”(固本開新談文化)張賀2023年09月11日\t"/n1/2023/0911/_blank"人民網-人民日報優秀文化需要物質形式上的傳承,更需要一代代人在心里傳承。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來到位于蘇州古城東北隅的平江歷史文化街區,步行察看古街風貌,觀看蘇繡制作,體驗年畫印刷,強調“平江歷史文化街區是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寶貴財富,要保護好、挖掘好、運用好,不僅要在物質形式上傳承好,更要在心里傳承好。”“更要在心里傳承好”,體現的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禮敬與自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是當代中國發展的突出優勢。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增添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對于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兒女理應發自內心地珍惜,竭盡全力地愛護。“更要在心里傳承好”,指明了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正確方法。物質形式是文化的載體,而精神內涵是文化的實質。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要傳承其外在的“形”,更要傳承其內在的“神”,“形神兼備”“心領神會”才能深刻理解、內化于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等至今仍具有普遍意義,不論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準則,還是“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不論是“民為邦本”的政治思想,還是“天下大同”的胸襟情懷……都展現出跨越時空的力量,是我們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礎。善于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和歷史智慧,我們就一定能以中國人特有的韌性、耐心和定力,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人民日報》(2023年09月11日04版)2、把傳承民族文化這件大事辦好(思想縱橫)侯德仁張叢2024年01月02日\t"/n1/2024/0102/_blank"人民網-人民日報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中國國家版本館時強調:“我們這個時代,國家繁榮、社會平安穩定,有傳承民族文化的意愿和能力,要把這件大事辦好。”盛世修文、修史立典,存史啟智、以文化人,是中華民族的重要文化傳統。中國的歷史典籍浩如煙海、源遠流長,是承載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中國古代先賢很早就認識到文獻典籍編纂對于文明傳承具有重要意義,所謂“書于竹帛、鏤于金石、琢于盤盂,傳遺后世子孫者知之”。早在周朝時,周王室就設有守藏室之史,專門負責收藏王室典籍。春秋時期,孔子以恢復周代禮樂制度為己任,主持編訂“六藝”,開啟古代典籍整理編纂的先河。西漢年間,劉向、劉歆父子奉命整理群籍,首創了中國圖書分類六分法。大型圖書文獻的編修,是盛世修典的重頭。唐太宗組織纂修了多部正史。宋代編纂了很多大型圖書。明清時期,則出現了官修《永樂大典》、《古今圖書集成》和《四庫全書》等恢宏的圖書編纂工程。歷代典籍整理編纂工作,描繪出中華文明史上一道道耀眼的風景,為中華文明的賡續傳承作出重大貢獻。盛世修文傳統的形成,有著多方面原因,既有深層的文化心理原因,也有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原因,是悠久歷史傳統、長期文化積累和良好時代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首先,中華民族很早就認識到歷史文獻對于文明傳承的重要意義,這是盛世修文傳統形成的深層心理原因。其次,中國歷代政治家和文人學者都十分重視歷史典籍的經世致用功能,注重典籍編纂和文獻收藏,這是盛世修文傳統形成的政治文化動因。此外,太平盛世時期,經濟繁榮、社會穩定、人文昌盛,為盛世修文提供了一定物質基礎、社會環境和人才儲備。修文立典與繁榮盛世相輔相成、互相成就。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文獻古籍搶救保護和整理工作。新時代,我們黨把文化建設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一定要重視歷史文化保護傳承,保護好中華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脈。”黨的十八大以來,先后出臺《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關于推進新時代古籍工作的意見》《2021—2035年國家古籍工作規劃》等,對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一系列部署。“全球漢籍合璧工程”、《儒藏》等編纂工作取得重大成果。國家評選并公布6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重點實施《永樂大典》、敦煌文獻系統性保護整理出版工程,中華版本傳世工程(古籍部分)和國家古籍數字化工程。今天的中國,國力蒸蒸日上,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修文修典,把傳承民族文化這件大事辦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文化支撐。要實施好各種大型文獻編纂出版工程,促進珍稀古籍文獻的影印出版,為研究利用提供便利。做好中華典籍文獻的整理、標點、注釋和翻譯工作,為傳統文化的研究普及奠定基礎。做好中華典籍文獻的學術成就和思想價值研究,深入挖掘其中的豐富思想內涵與人文精神,這是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關鍵工作。還要做好典籍文獻的數字化工作,編纂大型文獻典籍數據庫。促進典籍文獻的“活化”利用,通過數字化立體交互方式、沉浸式文化參與方式等,讓典籍文獻走進人民大眾,走進青少年心中,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古鑒今,知往察來。典籍文獻承載著中華文明的基因,為新時代文化建設提供豐厚傳統文化滋養。新時代賦予我們新的文化使命,我們一定要做好盛世修文這項工作,讓古老中華文明煥發新的時代榮光。《人民日報》(2024年01月02日09版)3、網友熱議:擦亮文化傳承的“金名片”陳超2023年11月01日\t"/n1/2023/1101/_blank"人民網-觀點頻道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只有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方能擦亮文化傳承的“金名片”。高揚文化自信“風帆”。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源浚者流長,根深者葉茂。”我們的文化長河中有著“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民族氣節,有著“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為民情懷,有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會品德……這是我們自信底氣的來源。新時代新征程,要堅定文化自信,堅持走自己的路,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深耕開放包容“沃土”。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中華文明自古就以開放包容聞名于世,從歷史上的佛教東傳到近代以來的“西學東漸”、新文化運動、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傳入中國,再到改革開放以來全方位對外開放,中華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無、交流借鑒,始終在兼收并蓄中歷久彌新。面向未來,我們要繼續深耕開放包容的“沃土”,傳承發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吸收借鑒好外來先進文化,并將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才能不斷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和影響力,推動新時代文化繁榮。激活守正創新“引擎”。守正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守正是基礎,創新是關鍵。一方面,要自覺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啟智潤心,堅持走自己的路,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同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結合起來,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科學、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另一方面,更要立足時代特征和人民需要,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同時借助互聯網的力量、運用市場化的手段,開發出更多的載體和場景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在“破圈”與“出圈”中不斷譜寫中華文化的新篇章。文化傳承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新的時代條件下,讓我們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傳承弘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挖掘其中的價值內涵,進一步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機與活力,凝聚起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團結奮斗的強大精神力量。4、《春江花月夜》的詩與樂2022年11月04日\t"/n1/2022/1104/_blank"光明日報原標題:《春江花月夜》的詩與樂《春江花月夜》既是一支被不斷演奏的古典民族樂曲,也是樂府詩題,唐代詩人張若虛曾以此為題寫出了以“孤篇冠絕全唐”的長歌行。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這是一幅煙波浩渺、純凈澄澈的春江之景。不論彈奏者用琵琶、古箏,還是鋼琴,當《春江花月夜》音符從指間流淌出,琴聲淙淙中,一幅絕美的畫卷徐徐展開,在聽者頭腦中,詩、樂、舞、畫交相輝映,共同演繹著江南的良辰美景,勾起人們對宇宙、人生的哲思。《春江花月夜》可以說將詩、樂、畫融為一體,但追根溯源,它和唐詩《春江花月夜》貌似并無直接關聯。據中國民族音樂學家楊蔭瀏的文章《從“春江花月夜”的標題談起》,我們可以了解,樂曲《春江花月夜》于20世紀20年代初在上海公開演奏中,常用的兩個名字是《夕陽簫鼓》和《潯陽琵琶》,該樂譜首見于1895年出版的李芳園的琵琶新譜,名字是《潯陽琵琶》。在1924年出版的沈浩初的養正軒琵琶譜中被稱為《夕陽簫鼓》。總之,在抗戰之前,楊蔭瀏沒有聽到過《春江花月夜》這一樂譜名稱。據他推斷,這一名稱是1930年左右,上海大同音樂會為求新而改的名字。那么此曲的名稱變化,是單純追求新奇嗎?據相關資料,在琵琶演奏家李芳園的曲譜上,這個曲子有10個小標題:夕陽簫鼓、花蕊散風、關山臨卻月、臨山斜陽、楓笛秋聲、巫峽千尋,簫聲紅樹里、臨江晚眺、漁舟唱晚、夕陽影里一歸舟。單從樂曲題目以及標題來看,李芳園的曲譜似乎暗合《琵琶行》中“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的意境。上海大同音樂會將此曲取名為《春江花月夜》時,小標題也有所變化:江樓鐘鼓、月上東山、風回曲水、花影層疊、水云深際、漁舟唱晚、洄瀾拍岸、橈鳴遠瀨、欸乃歸舟、尾聲。一般來講,音樂以聲音作為媒介,其含義指向比文字更模糊。音樂標題可以比較具體地展示創作者的心境和藝術追求,也是創作者留給聽眾的欣賞線索。如果有標題的限定,聽眾的聽覺、視覺等的想象和聯想也更加有據可依。比如貝多芬的《C小調第五交響曲》又被稱為《命運交響曲》,第一樂章的主題被貝多芬稱作“命運的敲門聲”。樂曲在緊張、嚴峻而悲愴的氣氛中展開,這是作曲家內心的寫照。當聽眾了解到標題以及音樂創作背景之后,便越加能夠體會到樂曲中人與命運的搏斗。我國的古典曲目也是如此,題目往往是點睛之筆,比如《漢宮秋月》的清冷寂寥,《平沙落雁》的恬靜優美,《十面埋伏》的慷慨恢宏。《潯陽琵琶》也如此,第一段,也就是引子,為“夕陽簫鼓”。簫鼓據推測是一種軍用樂器,聲音想必嘹亮肅然,以夕陽簫鼓開場,意境可謂寒涼悲愴。其后的花蕊散風、關山臨卻月,楓笛秋聲等節,也給人一種蕭瑟漂泊、思鄉悲涼之感,符合樂曲引子提挈的整體氛圍。《春江花月夜》中第一樂段標題改為“江樓鐘鼓”,意為在碧波蕩漾的江邊,鼓樓之上,鐘聲幢幢,少了很多悲愴意味,而接下來是月上東山等標題,也顯然營造了一種滿月升起、江天一色、微波粼粼、花影搖動的江南夜景。現在我們聽到的曲子,總體意境更貼合后者,清麗澄澈而富于生機。但如果仔細品味,曲子中似乎也遺留著《潯陽琵琶》的韻味。比如《春江花月夜》中開始的鐘鼓之聲,又仿佛內含著些許殺伐之氣。我想,這種微妙的聽覺感受,也許印證了兩首曲子之間的承繼關系。由此可見,兩首曲子不僅是題目的差別,也有音樂內容、風格、意蘊的變化。作曲者之所以用“春江花月夜”為名,在改編過程中,也許頭腦中始終縈繞著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原為樂府吳聲曲名,相傳為南朝陳后主所作,詞已逸失。隋煬帝也曾以此為題,描寫江南之春的絢爛、靜謐之美:“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此詩清麗明快,一反當時宮廷文臣輕艷靡靡的奉和之風。而將“春江花月夜”詩題長留在詩歌史上的經典作品,無疑是唐代張若虛。他生活在初唐和盛唐之交,與賀知章、張旭、包融并稱為“吳中四士”,僅有兩首詩存世,但一篇《春江花月夜》就奠定了他在詩歌史上的大家地位,也為盛唐群星璀璨的詩壇奠定了深厚的基礎。這首詩于純凈透徹的自然描寫中注入了對無邊宇宙與短暫人生的哲理思考,營造出詩情畫意交融、明凈悠遠的意境,讀之令人回味不盡,成為詩歌史上難以超越的經典。古曲《春江花月夜》經久不衰的生命力跟這首長歌行應該密切相關,倘若對詩歌和音樂內容頗熟悉,在欣賞音樂過程中,我們也確能感受到這首曲子典型的江南月夜味道:輕盈、婉轉、空明、澄凈,甚至隨著音樂節奏,我們仿佛看到,江天一色中,空中緩緩升起的一輪皎月,聽到江岸邊詩人發出的天問和慨嘆: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又仿若能看到一位年輕的思婦遙望明月,希望追逐著月光照到遠方的游子身上,一時有相見的歡愉,一時又意識到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濰坊醫學院《汽車液壓系統與裝置》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松原職業技術學院《循環流化床機組運行與事故分析》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山西中醫藥大學《銷售管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石家莊理工職業學院《工程法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遼寧省本溪市本溪滿族自治縣2024-2025學年三下數學期末質量跟蹤監視模擬試題含解析
- 南京郵電大學《西南聯大歷史文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疫苗接種在減少傳染病跨境傳播中的作用考核試卷
- 皮革制品的塑料替代品與環境友好材料考核試卷
- 仁果類果樹種植園氣候變化應對考核試卷
- 療養院護理臨床教學效果評估考核試卷
- 全國賽課一等獎人美版美術四年級下冊《植物寫生》課件
- 【《城市文化與城市可持續發展探究:以S市為例》10000字(論文)】
- 包工頭和建筑工人雇傭協議
- 醫學教程 常見肺炎的影像診斷
- 人教版五年級英語單詞
- 學校“五項管理”工作方案
- 2025年高中數學學業水平(合格考)知識點
- 大象版科學三年級下冊全冊練習題(含答案)
- 新《斜視弱視學》期末考試復習題庫(含答案)
- 四川省會計師事務所服務收費標準
-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各種各樣的鳥》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