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旅游地理第4章中國旅游客源地理相關習題(含答案)_第1頁
中國旅游地理第4章中國旅游客源地理相關習題(含答案)_第2頁
中國旅游地理第4章中國旅游客源地理相關習題(含答案)_第3頁
中國旅游地理第4章中國旅游客源地理相關習題(含答案)_第4頁
中國旅游地理第4章中國旅游客源地理相關習題(含答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章《中國旅游客源地理》相關習題(與答案)一、名詞解釋1.文化:2.環境質量:3.替代性(同類旅游目的地間):4.可達性(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之間):二、填空題1.地理環境的性和性與人們各自居住環境的性和性,召喚著不同地域人們出游的愿望;、、,為人們出游提供了條件和動力。2.旅游者產生的地理背景主要包括地理背景、地理背景、地理背景、背景。3.是人類在社會歷史進程中所創造的一切物質與精神產物。它包括、、、、以及、、、、、、、等物質與非物質文化景觀。4.現代世界根據不同文化的地域發育過程和特征可分為五大文化圈,即文化圈(又稱文化)、文化圈(又稱文化或文化)、文化圈(又稱文化)、文化圈(又稱的文化)、太平洋群島上的文化圈(又稱的文化)。5.我們稱處于同一文化圈內的所有地區為,不同文化圈的地區為。6.環境質量是指自然環境、,體現在和兩個方面。7.促使旅游客流形成的力來自于與的空間相互作用,這種相互作用產生于以下三種原因:、、。8.中國的近現代旅游業萌生于20世紀20年代,比西方國家晚半個多世紀,然而,中國旅游業的發展十分迅速,目前已形成三股日益強大的旅游客流:即旅游客流、旅游客流、旅游客流。9.從海外客源產生的國家和地區看,長期以來,中國的主要國際客源市場初步形成了以為中心,以為兩翼的格局,形成了相對穩定的15個主要客源國。10.海外旅游客流入境口岸比較集中,主要以、、三大空港入境。三、選擇題1.是激發旅游的最早的、也是最持久的因素。A.自然地理背景B.文化地理背景C.經濟地理背景D.環境質量背景四、判斷題(正確的劃“√”錯誤的劃“×”)1.旅游者的產生不是簡單的隨機現象,是受許多因素影響的。()2.沒有任何兩個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是完全相同的。()3.不同自然地理環境特征差異越大、未知程度越高,對人們的心理引力越強。()4.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進程中所創造的一切物質與精神產物。()5.文化具有歷史的延續性,同時在地球上占有一定的空間,因此,文化地理環境必然具有歷史的延續與地域的分異兩重性。()6.文化地理環境的時空差異遠大于自然地理環境,其內涵的豐富性、差異性也遠勝于自然地理環境。()7.歷史越悠久、文化影響力越強、內容與形式越豐富、審美特色越突出的文化景觀,其旅游吸引力就越大。()8.經濟條件是旅游者產生的重要社會因素,經濟越發達對旅游發展的推動作用越大。()9.經濟發達地區是主要的旅游客源地也是主要的旅游目的地。()10.兩地間的互補性越強,形成旅游客流的動力就越大。()11.替代性存在于兩個性質相同的旅游目的地之間,反映了旅游目的地之間的空間競爭,為旅游目的地開發中合理分流客源、避免盲目開發提供參考。()12.可達性是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的空間相互作用能否實現的決定因素。()13.總體來講,國內旅游客流以近地短程旅游為主,中程次之,遠程長線較少。()五、簡答題1.試分析我國入境旅游的客源市場。2.試分析我國入境旅游的海外客源的地域結構特點。3.試分析我國入境旅游的客流方向。4.試分析我國國內旅游的主要客源地。5.試分析我國國內旅游的主要目的地。6.試分析我國國內旅游的客流方向與流程。7.試分析我國出境旅游的主要目的地。第四章《中國旅游客源地理》相關習題(與答案)一、名詞解釋1.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進程中所創造的一切物質與精神產物。2.環境質量:是指自然環境原始性質、狀態的變化程度,體現在生態環境的退化程度和環境污染程度兩個方面。3.替代性(同類旅游目的地間):是指當游客在A與B之間移動時,A與B之間介入另一個與B性質相同或類似的旅游目的地C,C地就可能全部或部分替代B與A地的空間相互作用,從而使AB之間的旅游流被AC所替代或分流的現象。4.可達性(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之間):是指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之間要有通達便利的交通條件,旅游目的地具備適宜的接待條件,不存在游客進入的自然的或人為的障礙因素。二、填空題1.地理環境的差異性和豐富性與人們各自居住環境的局限性和單調性,召喚著不同地域人們出游的愿望;經濟的發展、文明的進步、人們需要精神層面的提升,為人們出游提供了條件和動力。2.旅游者產生的地理背景主要包括自然地理背景、文化地理背景、經濟地理背景、環境質量背景。3.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進程中所創造的一切物質與精神產物。它包括語言文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價值觀念、社會組織形式以及聚落、建筑、園林、音樂、舞蹈、美術、文學、民俗風情等物質與非物質文化景觀。4.現代世界根據不同文化的地域發育過程和特征可分為五大文化圈,即歐洲文化圈(又稱西方文化)、東亞文化圈(又稱東方文化或儒教文化)、阿拉伯文化圈(又稱伊斯蘭文化)、非洲文化圈(又稱發展緩慢的文化)、太平洋群島上的土著文化圈(又稱聯系松散的文化)。5.我們稱處于同一文化圈內的所有地區為同質文化區,不同文化圈的地區為異質文化區。6.環境質量是指自然環境原始性質、狀態的變化程度,體現在生態環境的退化程度和環境污染程度兩個方面。7.促使旅游客流形成的力來自于旅游客源地與目的地的空間相互作用,這種相互作用產生于以下三種原因:互補性、替代性、可達性。8.中國的近現代旅游業萌生于20世紀20年代,比西方國家晚半個多世紀,然而,中國旅游業的發展十分迅速,目前已形成三股日益強大的旅游客流:即入境旅游客流、國內旅游客流、出境旅游客流。9.從海外客源產生的國家和地區看,長期以來,中國的主要國際客源市場初步形成了以亞洲周邊國家為中心,以歐美等傳統客源市場為兩翼的格局,形成了相對穩定的15個主要客源國。10.海外旅游客流入境口岸比較集中,主要以廣州、北京、上海三大空港入境。三、選擇題1.A是激發旅游的最早的、也是最持久的因素。A.自然地理背景B.文化地理背景C.經濟地理背景D.環境質量背景四、判斷題(正確的劃“√”錯誤的劃“×”)1.旅游者的產生不是簡單的隨機現象,是受許多因素影響的。(√)2.沒有任何兩個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是完全相同的。(√)3.不同自然地理環境特征差異越大、未知程度越高,對人們的心理引力越強。(√)4.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進程中所創造的一切物質與精神產物。(√)5.文化具有歷史的延續性,同時在地球上占有一定的空間,因此,文化地理環境必然具有歷史的延續與地域的分異兩重性。(√)6.文化地理環境的時空差異遠大于自然地理環境,其內涵的豐富性、差異性也遠勝于自然地理環境。(√)7.歷史越悠久、文化影響力越強、內容與形式越豐富、審美特色越突出的文化景觀,其旅游吸引力就越大。(√)8.經濟條件是旅游者產生的重要社會因素,經濟越發達對旅游發展的推動作用越大。(√)9.經濟發達地區是主要的旅游客源地也是主要的旅游目的地。(√)10.兩地間的互補性越強,形成旅游客流的動力就越大。(√)11.替代性存在于兩個性質相同的旅游目的地之間,反映了旅游目的地之間的空間競爭,為旅游目的地開發中合理分流客源、避免盲目開發提供參考。(√)12.可達性是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的空間相互作用能否實現的決定因素。(√)13.總體來講,國內旅游客流以近地短程旅游為主,中程次之,遠程長線較少。(√)五、簡答題1.試分析我國入境旅游的客源市場。答:從海外客源產生的國家和地區看,長期以來,中國的主要國際客源市場初步形成了以亞洲周邊國家為中心,以歐美等傳統客源市場為兩翼的格局,形成了相對穩定的15個主要客源國,分別是日本、俄羅斯、美國、韓國、蒙古、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印度尼西亞、英國、德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主要集中在亞、歐、北美三大洲。2.試分析我國入境旅游的海外客源的地域結構特點。答:(1)以周邊國家和地區占絕對優勢;(2)以經濟發達和較發達的國家、地區占絕對優勢;(3)以傳統聯系較多的國家占優勢。3.試分析我國入境旅游的客流方向。答:海外游客入境后的流向主要有五類地區:(1)到僑鄉探親以及到東南沿海地區往來經商的港、澳同胞,主要流向鄰近港澳臺地區的深圳、珠海等經濟特區和泉州、中山等傳統僑鄉,這些城市既是口岸城市,又是新興或傳統的旅游城市。(2)傳統的熱點旅游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作為全國三大代表性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市,為海外客流最集中的地區。(3)以自然風光和文化勝跡為主的我國著名的一批傳統的及新推出的旅游勝地,是吸引海外游客的主體,如杭州西湖、桂林山水、蘇州園林、西安古墓、長江三峽、絲綢之路、五岳名山、武陵源、九寨溝等。(4)各大區域的中心城市也是海外客流量比較集中的地方,主要包括:華東的南京,華北的天津,華中的武漢、長沙、鄭州,西南的重慶和成都,東北的沈陽等城市。(5)內陸邊疆省區的口岸城市游客流入量也很大,如黑龍江黑河、綏芬河,云南瑞麗,新疆喀什,吉林集安等。4.試分析我國國內旅游的主要客源地。答:我國國內旅游的客源地主要集中于沿海經濟發達的省區,以及人口稠密的大省。主要包括:廣東、上海、江蘇、浙江、北京、山東、遼寧、四川、河南、湖北、湖南等省市,尤其是這些省份中的大中城市。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以及京津地區等我國大中城市分布集中的沿海發達地區,長距離出游人數較多,是我國旅游客源輸出較穩定、成熟的地區。5.試分析我國國內旅游的主要目的地。答:國內旅游的目的地,主要集中于以沿海發達地區為主要中心城市和旅游城市,以及內地有大中城市依托、交通方便的突出風景名勝與文化勝跡所在地。具體可分為四類目的地:(1)中心城市與口岸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2)突出的風景名勝地區,如杭州、蘇州、桂林、大連、青島、廈門、昆明、長江三峽、黃山以及新興旅游熱點張家界、海南島、武夷山、九寨溝、麗江等。(3)突出的文化勝跡所在地,如北京、西安、承德、敦煌、洛陽等。(4)大中城市周圍的一些休閑度假區,這些地方成為近距離、短假日、家庭旅游的好去處。6.試分析我國國內旅游的客流方向與流程。答:目前國內旅游客流的主體方向有三:(1)由大中城市中心地區向環城市周邊地帶流動的周末休閑度假客流,已成為大中城市市民流行的大眾假日消費方式。(2)由中小城市及農村向大都市流動的都市觀光購物客流,大多流向傳統的熱點城市,如北京、上海、重慶、天津、西安、廣州、青島、昆明、廈門、杭州等。(3)中長距離客流從由北向南轉為反向發展、交互向發展的趨勢,西南、西北、東北成為游客流向的新亮點。總體來講,國內旅游客流以近地短程旅游為主,中程次之,遠程長線較少。如杭州以江蘇、浙江、上海的旅游者為主,桂林以廣東、湖南、湖北的旅游者為主,北戴河以北京、天津、河北、遼寧的旅游者為主。7.試分析我國出境旅游的主要目的地。答:(1)居住在邊境地區的人們,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