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原創傷寒論心得體會中醫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大三的時候開始學習經典,更是深有體會。而今有時機在畢業前再次選修經典,這對未來工作將會有莫大的幫助。在繁忙的找工作中,我依然會抽空學習經典,以下就我對《傷寒論》的心得體會做個分享。在原文上下功夫,弄懂原作,求其本意,旁參諸家。多讀多背,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習《傷寒論》主要是繼承仲景的學術思想,探索其精微大義,因此就要在原文上下功夫,弄懂原作,求其本意。《傷寒論》由于成書年代長遠,條文失真,文法多樣,文字古奧,論理廣深,因此,我們要想學好她學透她,依靠后世注家,以注家作為向導,不失為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然而,歷代注家很多,且觀點不一,如何選擇,很是讓初學者頭痛。有幸在書店買了一本郝萬山傷寒論講稿,里面釋義博采眾家,實在讓我受益匪淺。而胡希恕老師更是為后代工人為傷寒論注解的第一人,胡老師釋義讓人嘆為觀止。至于背誦,我覺得背誦一定的原文對于中醫入門是非常有必要的,對于《傷寒論》來說,不能背誦,頭腦就不能在前后原文之間任意穿梭引用,也就無法全面細致的理解《傷寒論》的含義。經典著作中的條文,乃是從無數病例中總結出來的具有規律性的東西,也就是俗話所說萬變不離其宗之宗。記住它,背誦它,就能在臨床上觸發思緒,吃透精神,從熟生巧,別出心裁《傷寒論》六經體系是疾病共性規律的概括,以六經生理為根底,闡釋其病理變化,不單是外感,實可以統萬病。《傷寒論》從內難二經根底上的進一步之經典著作,補內難二經之不及,其首創六經證治。故我對六經之認識有一讀之必要,打的中醫治病,皆從整體出發,依據病者盛衰強弱、病勢之緩急進退來作為施治方針。所謂六經,三陰三陽是也,大抵三陰經病,屬寒、屬里、屬虛者多,故太陰治宜溫,少陰治宜補,厥陰治宜清;而三陽經病,恰與三陰經病相反,大抵屬熱、屬實、屬表者多,故表證宜汗,實證宜下,獨少陽屬于半表半里,既不宜汗又不宜下,而治宜和解。六經的劃分具有辨證與論治的雙重意義,詳細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提示中風或傷寒,以確定解肌或發汗的治法。第二,提示病位的表里,可定表、和、攻救之法,對于部位的歸類,可做為論治的根據。第三,提示病情的寒熱,決定用藥的溫涼。第四,提示邪止消長的情況,可知如何祛邪或扶正,在辨證歸類時以實證屬三陽,虛證屬三陰。第五,提示受邪的經脈臟腑可以分經用藥,有的放矢。由于六經能提示受邪部位在何經脈臟腑,給立法方藥指明方向,故傷寒六經辨證的過程,即是確立治那么,治法及選方遣藥的過程,所以辨證與論治是兩個步驟,合而觀之辨證與論治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六經傳變是有規律的,不同的傳變條件,會有不同的傳變情況:在感邪輕、正氣強的條件下,如治療得當,可不傳而愈。在感邪重、正氣強的條件下,病發于陽而反響強烈,且不管病在一經或合病,或并病都在三陽,但假設治療不當,消耗了正氣,那么可傳入三陰。由陽經傳入陰經的,病多屬熱,易于亡陰。在感邪重,正氣弱的條件下,病發時直中三陰,但假設治療適當,邪衰正勝也可陰證轉陽。在感邪輕,正氣弱的情況下,病可發于陽也發于陰。作為畢業班學生,已經經歷過臨床實習,有幸在實習期間能在一附院見到各老師在臨床應用經典。這讓我也有些臨床上的實踐與體會。總結起來,首先應抓住主證,然后辨析病機,最后在了解方義的根底上化裁經方,經過加減。臨床如白虎加人參湯合竹葉石膏湯治療糖尿病。五苓散合真武湯治心衰的水腫,大柴胡湯合半夏瀉心湯治療急性胰腺炎等。總之,《傷寒論》不僅為診治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證綱領和治療方法,也為中醫臨床各科提供了辨證論治的標準,從而奠定了辨證論治的根底,其中的微妙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中醫一班李建威學習《傷寒論》心得體會關于其流派。在我看來,傷寒論可以分為兩大流派,一派是占據絕對主流的辨證論治學派,主張治病要根據臟腑經絡陰陽五行的理論來辨“證型”,代表人物有劉渡舟,熊曼琪,梅國強,李克紹等,主流醫家幾乎都是主張“辨證論治”;一派是人數較少的主張辨六經辯方證藥證的“方證對應學派”,代表人物有日本吉益東洞、尾臺榕堂、湯本求真等,中國的有胡希恕、黃煌、劉志杰等。關于其論證的內容。傷寒是溫病、中風、傷寒、中濕等外感疾病的統稱,或者說由于起居飲食不甚引起的突發性疾病。例如汗出當風、久坐濕地等等。而在所有外感疾病中傷寒是最嚴重最普遍的一類疾病,這是傷寒論重點討論的對象,當然也同時討論了另外幾種突發疾病。所以傷寒論重點討論的是外感突發疾病的證狀、脈象、傳變規律及治愈方法。對六經的認識及其和臟腑關系的幾個簡要介紹。中醫治病都是從整體出發的,以病者盛衰強弱為依據,病勢之緩急進退來作為施治方針。所謂六經,三陰三陽是也,大抵三陰經病,屬寒、屬里、屬虛者多,故太陰治宜溫,少陰治宜補,厥陰治宜清;而三陽經病,恰與三陰經病相反,大抵屬熱、屬實、屬表者多,故表證宜汗,實證宜下,獨少陽屬于半表半里,既不宜汗又不宜下,故治宜和解。昔俞根初先生曰:“以六經鈴百病,為確定之總訣”。又曰:“百病不外六經,正治不外六法,按經審證,對癥立方”。(1)陽明病與心陽明病。無論寒邪熱邪,一律表現為高熱,另外有譫言妄語的證狀。其實陽明與心有莫大關系。《內經》“二陽之病發心脾”,二陽就是陽明,說明陽明的病可能發自于心,也可能發自于脾。所以心病可以引起陽明病。而瞻譫言妄語是神志疾病,與外邪攻擊心包有關,也正因為心包是禁宮要地,正邪交爭最猛烈,所以才會出現高熱病癥。另外陽明病的脈象是洪脈,這正是心脈。由此推知,陽明經病的主方白虎湯,其實最重要的是解心熱。在高燒、神志昏迷的時候,后世很多名醫都在白虎湯的根底上加上犀角、羚羊角等味以解心熱。(2)陽明病與腸胃。《靈樞?經脈》說足陽明胃經主津液所生病。足陽明病引起的一個問題就是津液大亡。因此陽明病的一大特點是大汗出。汗出也是身體正邪交爭后把外邪排除體外的過程。但是大汗出后出現的問題就是“胃家實”排便困難。依我個人的理解是這樣的:正常的人體防御機制,可以通過高熱、汗出的方式戰勝外邪病排除,在體表可以排邪,那么機體是否也有可能在腸胃之內,以分泌物的形式將外邪排除,隨糞便外出。但是,由于排便困難,外邪無法排除,反而在糞便上滋生,排便困難除了破壞正常代謝外,也使外邪在糞便中滋生。因此排便就成了主要矛盾。三個承氣湯就是解決排便問題,大便出來了,外邪也就隨之而去了。當然并非所有的陽明病都會伴隨便秘,而是腸內有燥矢、有宿食、或腸胃機能有問題才引發便秘。(3)太陽病與肺。外感癥初發,通常表現為“太陽病”。所謂“太陽”并非抽象概念,因為“太陽病”會引起手足太陽經循行部位的不適感受。如頭項強痛,腰背痛。例外鼻鳴、鼻塞、流涕等有時也是太陽經的病癥,因為足太陽經過睛明穴而絡鼻竅。太陽病是表證,病在皮毛。肺主皮毛,所以太陽病與肺部疾病通常同時出現。所以太陽病經常伴隨咳嗽、喘息、濁痰的出現。所以在治療太陽傷寒的方劑中,多有潤肺、止咳的藥物出現。如杏仁、五味子、生姜等。另外,太陽病為什么現浮脈?浮脈是肺脈,所以是太陽經與肺同病。對于藥物使用的看法。在我看來傷寒論中其主要用藥特點是“有是證,用是藥”。最典型的就是《傷寒論》96條“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痞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小柴胡湯主之。”方后7加減:“假設胸中煩而不嘔者,去半夏、人參、加瓜蔞實一枚;假設渴,去半夏,加人參,合前成四兩半,加瓜蔞根四兩;假設腹中痛者,去黃芩。加芍藥三兩;假設脅下痞硬,去大棗,加牡蠣四兩;假設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黃芩,加茯苓四兩;假設不渴,外有微熱者,去人參,加桂枝三兩,溫服微汗愈;假設咳者,去人參、大棗.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兩。”又如麻黃湯、麻杏石甘湯、麻杏苡甘湯,三方的共同癥均有發熱,共同之藥都有麻、杏、甘,僅有一味藥不同。顯然可以看出桂枝為惡寒身痛而設,薏苡仁為風濕身疼而設,石膏為汗出兼喘而設;桂枝通陽、薏仁祛濕、石膏清里熱。通過這樣的類比,我們就可明確的知道桂枝、薏仁、石膏的藥物作用,不用再作其它的分析和藥書資料的論證,簡捷而正確,直得仲景心法。心得總結和對未來的展望。我深深感覺醫學知識博大精深,疾病千變萬化,我的知識實在太貧乏。以后還要在多個方面多下功夫,充實自己。在今后的學習中我一定要靈活運用傷寒論,在失敗中總結經歷。作為新時代的中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砼結構構件施工過程中的質量監督與檢查考核試卷
- 證券從業資格證考試的復習技巧試題及答案
- 抗生素使用指導的檢驗依據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會計風險控制流程試題及答案
- 2024項目管理考試深入探討試題及答案
- 福建事業單位考試試題及答案突破技巧
- 石墨在電化學電容器材料的應用考核試卷
- 涂料生產過程智能化考核試卷
- 生物能源與碳減排考核試卷
- 管道工程國際合作與交流考核試卷
- 川教版《生命生態安全》九年級下冊第十課樹立生態文明意識 課件
- GB/T 9442-2024鑄造用硅砂
- 中國椎管內分娩鎮痛專家共識(2020版)
- 2023-2024學年天津市紅橋區八年級(下)期中數學試卷(含解析)
- 國開2024年《機械設計基礎》形考任務1-4答案
- ifix培訓教程課件
- 社會單位消防安全風險自查評估報告表模板
- 精神科出院康復指導
- 2024年貴州建筑安全員B證考試題庫及答案(推薦)
- sls打印工藝流程
- PHQ-15軀體癥狀群健康評定量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