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寧市曲阜市2023-2024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教學質量檢測高一語文試題_第1頁
山東省濟寧市曲阜市2023-2024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教學質量檢測高一語文試題_第2頁
山東省濟寧市曲阜市2023-2024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教學質量檢測高一語文試題_第3頁
山東省濟寧市曲阜市2023-2024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教學質量檢測高一語文試題_第4頁
山東省濟寧市曲阜市2023-2024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教學質量檢測高一語文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2024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教學質量檢測高一語文試題2024.04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等填寫在答案卡和試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由于民族精神的差異性,中國古典悲劇的美學品格和西方悲劇存在著鮮明的區別。這種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中國古典悲劇沒有也不可能擺脫封建儒家思想觀念的影響,因而多數作品中的悲劇人物被束縛在現存總體秩序的羅網中而無法游離,從而損失個體自主意識和對命運的反抗精神。而西方悲劇中的多數主人公總是和現存的總體秩序處于不可調和的對立狀態,他們總是以掙脫現存秩序的束縛、否定現存秩序的合理性為自己行動的最終目的。其次,中國古典美學強調“中和之美”,在悲劇創作中則表現為“哀而不傷”。中國古典悲劇中的許多作品都具有“悲歡離合”的情節特征和苦樂相錯的表現手法,往往有一個“歡樂的尾巴”,以“團圓”結局。如《竇娥冤》《趙氏孤兒》《嬌紅記》等等,都程度不同地滲透著喜劇的因素。而西方悲劇,特別是古希臘悲劇,則強調“莊嚴的風格”在悲劇作品中的統一性,傾向于情節的發展要一悲到底,并往往以主人公毀滅而告終,從而在死亡中給悲劇蓋上真實性的最后印記。哈姆萊特“生存還是死亡”這一著名的內心獨白,就道出了西方悲劇沖突的嚴峻、殘酷和不可調和的特征。第三,與西方以帝王貴族為主人公來揭開悲劇的歷史不同,中國古典悲劇在早期就表現出貧民化的傾向。“偏于瑣屑中傳出苦情”構成中國早期悲劇創作中的一個重要特點。貧民化傾向在后來的《竇娥冤》《琵琶記》和《桃花扇》等優秀的戲劇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亞里士多德作為西方悲劇論的開山者,所界定的悲劇都是“英雄悲劇”,悲劇主人公必須是名聲顯赫、超越常人的“著名人物”。古希臘悲劇中的主角多是神化的英雄,而莎士比亞筆下的悲劇角色,也都出于名門望族。在西方的一些戲劇理論家看來,悲劇和喜劇的根本區別就在于前者是模仿帝王貴人的行動,而后者是模仿卑微小民的行動。(摘編自趙凱《悲劇與人類意識》,有刪改)材料二:在西方文化中,人沒有完全把自我同自然割裂開來,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一種主要的關系,人處于神的主宰之下,人性和神性的對立是戲劇中主要的對立形式。在這種對立中,人性有了對于人類的全面的覆蓋性。也就是說,西方人觀念中的“人性”不僅僅是人類中哪一部分人的性質,而是所有人都不能沒有的性質。人的各種悲劇的最深的根須不是僅僅扎于人的自身,更扎于超人間的神的意志的存在。在人之外有一個更巨大的力量制約著人、人的命運和人的發展,人沒有左右自己全部命運的自由性。人的自由性是在人的悲劇性抗爭中獲得的。這是感受和理解西方所有悲劇性作品的一種基本的觀念。哈姆萊特的悲劇不僅有哈姆萊特的過錯,不僅有他母親和國王的過錯,更有哈姆萊特根本無法超越的諸種無法直接感知的原因;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劇不僅由于她和渥倫斯基的道德情操上的缺陷,更由于存在于人本身的不可克服的矛盾,她的悲劇不僅是她的悲劇,也是所有女性的悲劇,甚至還是整個人類的悲劇。而在中國文化中,人和自然是絕對分離開來的,人與神的關系不是戲劇的主要關系。在儒家文化中,人是一個完全自足的系統,人的問題、社會的問題可以靠人的努力完全得到解決,人的所有悲劇都是由人的過錯造成,而非社會因素。人應當為自己所有的缺陷而擔負罪責。所以,中國的悲劇不具有真正的超人間的因素。西方悲劇體現貴族性,多以皇家貴族和英雄豪杰為主角。中國古代戲劇則是平民的戲劇,主角一般是弱小善良、無辜受害的小人物。貴族是強者,強者是有力量的人。強者重進取,重競爭,反抗道德束縛,因為他們不需要道德的保護,道德的保護限制著他們的力量的發揮。平民是弱者,弱者是沒有力量的人,他需要道德的保護。因此,西方的悲劇是強者與強者的沖突,是人的意志與神的意志或社會意志的沖突,是力量與力量的沖突。中國古代戲劇的沖突是道德與非道德的沖突,是弱者與強者的沖突。在這種沖突中,只有弱者才有可能是悲劇主人公,強者都是悲劇的制造者。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古代的悲劇就沒有悲劇性。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沒有主動損害別人的人,應該獲得自己正常的、平靜的幸福生活。而悲劇主人公是道德的,是沒有損害別人的人,但他卻因別人的不道德的行為而失去了這樣的生活。不論他的冤情有沒有獲得最終的昭雪,他的悲劇都已構成。盡管悲劇主人公反抗的不是神的意志、宇宙的意志、社會的意志,但他們同樣反抗著自己的悲劇命運。他們是通過反抗不道德的人的不道德行為而表現出自己的悲劇精神的。這種悲劇同樣喚起觀眾的悲哀的情緒,同樣加強著觀眾對一種悲劇精神的渴望,同樣能起到一種凈化心靈的作用。當然,它的悲劇精神的發展是受到平民意識的局限的,是不可能提高到真正的人性的高度的,其悲劇精神的內涵相對薄弱。(摘編自王富仁《悲劇意識與悲劇精神》)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中國古典悲劇的美學品格和西方悲劇之所以有著明顯的區別,是因為中西方之間在民族精神方面存在差異。B.西方悲劇注重情節的發展一悲到底,往往通過主人公的死亡結局來展現戲劇沖突嚴峻、殘酷、不可調和的特征。C.在中國的悲劇中,人的悲劇是由人的自身原因造成的,而西方悲劇中人的悲劇則都是由神的意志造成。D.中國悲劇中的沖突是弱者與強者的沖突,只有弱者才可能成為悲劇主人公,西方悲劇中的沖突雙方則都是強者。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論述時都談到了儒家文化對個體的影響,但二者論述的目的并不相同。B.中國悲劇中人物常常缺失個體自主意識,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無法擺脫現存總體秩序的束縛。C.中國古典悲劇的“團圓式結局”會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戲劇沖突,這是我們在研究中無法回避的事實。D.在西方人的觀念中,人無法左右自己的命運,在中國,人則能解決自身問題和社會問題。3.下列選項中,能夠體現中國悲劇創作“哀而不傷”的特點的一項是()(3分)A.《梁山伯與祝英臺》中梁山伯與祝英臺為了家族安寧,不得不雙雙殉情,最終變作蝴蝶相伴而飛。B.《牡丹亭》中杜麗娘對柳夢梅傾心,傷情而死,化為魂魄尋找現實中的愛人,最后起死回生,與柳夢梅永結同心。C.《雷雨》中所有矛盾集中爆發后,周萍開槍自殺,侍萍和蘩漪經受不住打擊而瘋,周樸園獨自在悲痛中懺悔,只有大海得以出走。D.《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中杜十娘為了報復李甲的背叛,將珍寶盡數拋入江中,以投江維護自己的尊嚴。4.下面是中西悲劇對比一覽表,根據材料內容,下列選項對中西悲劇的解讀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對比類目中西悲劇的人物多以平民為主多以貴族為主故事類型孝道、愛情、冤案宮斗、愛情、奪權、復仇指導思想傳統倫理道德基督教義正義的伸張別人的幫助自己的奮斗社會觀相信命運、因果報應重批判精神主人公形象忠孝、善良完美型非完美型主題類型忠、孝、節、義情愛、妒忌、背叛A.中國古典悲劇多書寫反映孝道、愛情、冤案的故事,表現平民生活的煙火氣。B.西方悲劇主人公多對現存秩序不滿,以掙脫現存秩序的束縛為目的,體現出重批判的精神。C.中國古典悲劇中正義的伸張常靠別人的幫助,是因為個體自主意識和反抗精神的損失。D.西方悲劇塑造“非完美型”主人公形象,易于展現人性,表現情愛、妒忌、背叛等主題。5.請結合課文及材料二內容,簡要分析《竇娥冤》是如何體現中國古代悲劇的悲劇性的。(6分)(二)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給我一枝槍茹志鵑我赤手空拳,緊貼在絕壁上,面前是萬丈深淵,戰斗機筆直地俯沖下來,在我頭上掠過,接著,咯咯地射來一串機槍子彈,第二架又怪聲嘯叫著,從我頭上擦過去,接著第三架,羞辱我,威嚇我,而我只有怒目相對。我要是有一枝槍,哪怕是一枝短槍,我也不會遭到這樣肆無忌憚的欺凌,我憤怒地大喝一聲:“強盜!”我從床上直坐了起來,猶覺得心在亂跳。好熟悉的夢啊!它又不是夢,是我在熟睡中重新記起的十幾年前的一次經歷。那年,我從文工團下到營部,是營里唯一沒有槍的兵。在一次回營部的路上,我碰到了三架戰斗機的圍攻。最后,是沂蒙山的臂膀掩護了我。我回去,跑到營長面前:“發我一枝槍!”營長朝我看看,沒有說話。我們是沒有槍的,我們的槍都是從敵人手里繳獲的。于是,我仍是全營中唯一沒有武器的人,穿著軍裝,但沒有槍。“我一定要一枝槍。”這一要求在我心中越來越強烈起來。鐘敲了十二下,已經是半夜了。我重又躺下,感到一種夜的馨香,純潔恬靜,自由舒暢。我越發想起了槍。“我要一枝槍!”這聲音好像就在我的跟前,不是十多年前的。是小魯,我明白了,是他引來這難以平伏的思潮。小魯是戰友的兒子。昨天傍晚,小義驚喜地跳進來報告,“媽媽,小魯大哥哥來了!”小魯站在房門口,穿著簇新的軍裝,拘束地在我身邊坐下。孩子扒在他膝上,尊敬而又羨慕地端詳他。“叔叔!”突然,孩子改變了對他的稱呼,問道,“你怎么沒有槍?”我看見小魯的臉慢慢地紅了,停了半晌,才說:“我說我要一枝槍,他們說還要慢一慢。”當然,現在給新戰士發一枝槍,已經不是問題了。我伸手開了燈,床前的玫瑰花兒立即跳回窗簾上去了。小魯明天就要出發,昨晚硬給小義留了下來,說是要和解放軍叔叔睡一夜。我走到外間,電燈還亮著,柔和地照著兩個人。小魯舒展兩臂,像要展翅奮飛。孩子略仰著臉,似乎在問:“叔叔,你有槍嗎?”……我第二次向營長要求一枝槍,是在同年的秋末。我們部隊過沂水,那一天,我們進入一個村莊宿營,住在一位以前的村干部家里,家里沒有男人,房東是位大嫂,呆板著臉,給我們開門、騰地方,可是總不開口。“大嫂,你家大哥呢?”她沒有回答,用嘴向村外呶了呶。村外是光禿禿的一片,村邊上拱起幾堆新土。我不由得打了一個寒噤,問道:“他?……”“犧牲了,一起七個。”大嫂的臉呆呆的,好像總結似的說,“沒有槍!咱們沒有槍!手榴彈也沒有……”忽然,小魯在夢中皺了皺眉,年輕的戰士,你夢見了什么?夢見自己還沒有一枝槍嗎?……我給他們關上了半扇窗。窗外是潔白的月光,一只紡織娘時斷時續地在唱。我們的隊伍集合出發了,房東大嫂抱著孩子,站在門口目送我們,我對營長說:“讓我上去繳一枝槍。”營長輕輕說道:“這次戰斗下來,給你想辦法。”戰斗結束,敵人被殲的消息傳來,通訊員果然給我送來一枝槍。小巧的左輪槍,用一塊大紅綢子包著,裝著六顆子彈,正是營長皮帶上的那枝。“營長犧牲了。”通訊員垂下眼。一枝左輪,六顆子彈,用一塊大紅綢子裹著,這就是我拿到武器時的情景。小魯,年輕的戰士,不用我說,你能懂得我當時的心情……一點了,生活已經進入了新的一天,我們離過去又遠一天了,但是,歷史是不會消亡的,也決不重復。小魯,現在你不會等自己同志犧牲以后再有一枝槍的。我有一枝槍了,我到底有一枝槍了。我揣著它,日夜不離,一直到我轉業的時候,交給組織,一把左輪,五顆子彈。還有一顆,我用了。輕風徐來,電燈光溫柔地照著戰士和孩子。我拉直小魯掛在椅背上的軍衣,輕輕地給他們關上了電燈,掩上了門。回到床上,我卻無法入睡。一閉眼,又仿佛看見戰斗機在我頭上盤旋、低飛,側著身子俯沖、掃機槍。我伏在一片開闊地上,還帶了一個婦女會的姑娘。敵機沒有遭到任何抵抗,越飛越低,毫無顧忌地在我們頭上削過去。姑娘臉色有點蒼白,伏著一動不動。我憤怒,但沒有屈辱的感覺,因為我想起我有一枝槍,我到底有了槍。我朝那直插下來的飛機打了一槍。子彈不知飛到哪里去了,但是我在戰斗,在保衛自己,保衛解放了的土地。敵機尾巴一沉,朝上飛去,小心地在上空盤旋掃機槍。他怕了,他膽怯了。鐘敲兩點了,窗簾上的玫瑰已悄悄地爬上了墻。我們的夜,純潔恬靜,自由舒暢。天亮了,小魯穿著簇新的軍裝,向我告辭。小義眼睛煥然發亮,從身后拿出一朵花來,花是普通的紙做的,他踮起腳,把花插在小魯的胸前,歡快地喊道:“敬禮,解放軍叔叔!”小魯低下頭,摘下那朵花,小心翼翼地放進內衣口袋里。我看見在那穿著軍裝、束著皮帶的身影上,仿佛已經背上一枝槍……1962年1月5日(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我”的夢境緣于戰爭時期一次真實經歷,面對敵機卻沒有武器反抗的憤怒,讓“我”多年后仍不能忘懷。B.“呆板著臉”“總不開口”“呆呆的”等神態描寫,表現出村莊的房東大嫂對戰爭已經麻木的情緒。C.小義開始叫“大哥哥”,后來稱“叔叔”,對小魯稱呼的改變,表現出解放軍戰士在孩子心目中的分量。D.“村外是光禿禿的一片,村邊上拱起幾堆新土”,村莊的這種景象,反映了戰爭的殘酷和民眾的苦難。7.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玫瑰花圖案“從床前跳回窗簾”“悄悄爬上墻”,用比擬手法,寫出時間的流逝,也增添文章的靈動氣息。B.本文用帶有抒情性的語言,表達了一個老戰士對手握槍桿的崢嶸歲月的懷戀,整體呈現浪漫主義風格。C.本文用簡筆勾勒人物,通過簡潔的動作、語言等描寫,塑造出一系列特征鮮明、性格各異的普通人形象。D.左輪槍子彈的數量由“六顆”到“五顆”的變化,反映“我”心境的改變,也順勢引出了后文的故事。8.文中“槍”在不同場景中有不同的內涵,請找出三處,結合文本簡要分析。(5分)9.同為戰爭題材小說,茹志娟的《百合花》敘事完整連貫,與之相比,本文在敘事方式上有何不同?這樣安排對本文的主題表現有何作用?談談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張良曰:“臣為韓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曰:“鯫生說我曰:‘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故聽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故?”張良曰:“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于臣。”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張良出,要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曰:“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項伯許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沛公曰:“諾。”于是項伯復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項王許諾。(節選自《鴻門宴》)材料二:沛公之從雒陽①南出軒轅,良引兵從沛公。沛公欲以兵二萬人擊秦峣下軍,良說曰:“秦兵尚強,未可輕。臣聞其將屠者子,賈豎易動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為五萬人具食,益為張旗幟諸山上,為疑兵,令酈食其②持重寶啖秦將。”秦將果畔,欲連和俱西襲咸陽,沛公欲聽之。良曰:“此獨其將欲畔耳,恐士卒不從。不從必危。不如因其解擊之。”沛公乃引兵擊秦軍,大破之。張良多病,未嘗特將也。常為畫策臣,時時從漢王。漢四年,韓信破齊而欲自立為齊王,漢王怒,張良說漢王,漢王使良授齊王信印。漢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擇齊三萬戶。”良曰:“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戶。”乃封張良為留侯。高帝崩,八年卒,謚為文成侯。(選自《史記·留侯世家》,有刪改)[注]①雒陽:洛陽。②酈食其:人名。10.下列對材料二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戶B.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戶C.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戶D.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戶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為壽,祝頌之辭。向尊長敬酒或饋贈財物,以祈祝健康長壽。B.侯,古代爵位名,為春秋時期五等爵的第二等,比“伯”高一等。C.謚,封建時代在人死后根據其生前事跡評定褒揚給予的稱號,稱為“謚”或“謚號”。D.季父,叔父。古時,稱弟兄的排行為伯、仲、叔、季。年齡最小的叔父稱“季父”。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劉邦善于用人,虛心納諫。當他聽到項羽要擊破他時,能虛心向張良請教,采納建議,熱情款待項伯,約為婚姻。B.劉邦能言善辯,善于應變。他面對危情,既驚呼“為之奈何”,虛心請教,又將自己的錯誤推到別人頭上,接著又低聲下氣地拉攏項伯,使項伯為他所用,使局勢出現轉機。C.張良為人精明。材料一中,他深知劉邦肺腑,提出見解,能夠剖析利害,啟發劉邦醒悟而予以采納;材料二中,他獻計劉邦,利誘秦朝將領,從而沒費一兵一卒,一舉拿下咸陽。D.張良足智多謀,胸有韜略。面對故人報信,他處變不驚,從容應對;他計敗峣下秦軍,又勸告漢王授印于韓信,解除危難,為漢王朝立下汗馬功勞。13.把文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4分)(2)此獨其將欲畔耳,恐士卒不從。不從必危。不如因其解擊之。(4分)14.材料二中,張良為劉邦擊破秦峣下軍提出了哪些建議?請簡要概括。(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題,9分)閱讀下面這兩首唐詩,完成15~16題。登岳陽樓杜甫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白馬杜甫白馬東北來,空鞍貫雙箭。可憐馬上郎,意氣今誰見。近時主將戮,中夜傷于戰。喪亂死多門,嗚呼涕如霰。15.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登岳陽樓》首聯今昔對照,寫早年耳聞洞庭湖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愿望,從而擴大了時空領域。B.《登岳陽樓》一詩摒棄對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畫,從大處著筆,寫洞庭湖分斷吳楚、吐納日月,壯闊浩蕩,為抒情蓄勢。C.《白馬》首聯中“空”字,與頷聯中“可憐”“今誰見”相呼應,暗示白馬主人可能在戰爭中遭遇不測。D.《白馬》一詩構思巧妙,通過一匹受傷的白馬引出人物,實則寫戰爭;詩歌以虛寫結尾,意味深遠。16.兩首詩末句都寫到了詩人之“涕”,請簡析詩人流“涕”原因的異同。(6分)(三)名句名篇默寫(本題共1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子路認為自己可以把戰車千乘且內外交困的國家治理得“,。”(2)孔子認為“禮”在國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為子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用“因為我年紀比你們大一點,你們不要因為我年長就不敢說話了”來營造輕松交談氛圍的兩句是:“,。”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栗子的形狀很奇怪,像一個小刺猬。栗有“斗”,斗外長了長長的硬刺,很扎手。栗子在斗里圍著長了一圈,一顆一顆緊挨著,很團結,當中有一顆是扁的,叫做臍栗。臍栗的味道和其他栗子沒有什么兩樣。堅果的外面大都有保護層,松子有鱗瓣,核桃、白果都有苦澀的外皮,這大概都是為了對付松鼠而長出來的。新摘的生栗子很好吃,脆嫩,只是栗殼很不好剝,里面的內皮是不好去。把栗子放在竹籃里,掛在通風的地方吹幾天,就成了“風栗子”。風栗子肉微有皺紋,微軟,吃起來更為細膩有韌性,不像吃生栗子會弄得滿嘴都是碎粒,而且更甜。賈寶玉為一件事生了氣,襲人給他打岔,說:“我想吃風栗子了,你給我取去。”怡紅院的檐下是掛了一籃風栗子的。風栗子入《紅樓夢》,身價就高起來,雅了。這栗子是什么來頭,是賈蓉送來的?劉姥姥送來的?還是寶玉自己在外面買的?不知道,書中并未交待。栗子熟食的較多,我的家鄉原來沒有炒栗子,只是放在火里烤。冬天,生一個銅火盆,丟幾個栗子在通紅的炭火里,一會兒,砰的一聲,蹦出一個裂了殼的熟栗子,抓起來,在手里來回倒,連連吹氣使冷,剝殼入口,香甜無比。不過烤栗子要小心,弄不好會炸傷眼睛,烤栗子外國也有,西方有“火中取栗”的寓言,這栗子大概是烤的。18.下列句子中的“是”與文中加點的“是”,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是可忍,孰不可忍。B.《雷雨》的作者是曹禺。C.村子前面是一片水田。D.這首詩是有意境,你真該好好品味一下。19.復興中學邀請你給學生講解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下的成語。請從下列三個成語中任選一個,借鑒對“火中取栗”的講解方法,擬出講解要點。要求闡釋準確,語言流暢。(3分)示例:“火中取栗”出自西方寓言《猴子和貓》,原意是說猴子騙貓取火中的栗子,結果取出后被猴子吃了,貓卻因此被燒掉了腳上的毛。后用“火中取栗”比喻受人利用,冒著危險給別人出力,自己吃了苦頭,上了大當,一無所得。緣木求魚目無全牛項莊舞劍,意在沛公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極富表現力,簡要分析這一效果是如何取得的。(4分)(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科幻作家劉慈欣的粉絲號稱“磁鐵”,他們認為這個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看過《三體》的,另外一種是沒有看過《三體》的。由此可見_____A_______。小說以人類探索外星文明為開始,①人類發出的信號被4光年外的三體文明接收。②三體文明是一個比地球文明更高級的文明,③但卻反復經受著毀滅與重生。④尋找其他適合居住的星球成為三體文明僅有的唯一的出路。⑤在接到地球發出的信號以后,他們立刻向地球派出龐大的三體艦隊,人類危在旦夕。⑥在遭到三體艦隊攻擊后,⑦人類在風雨中籌劃未來,在罅隙中求得生存,⑧可是作者最后還是一狠心讓太陽系在維度打擊中毀滅。“宇宙社會學”是《三體》提出的一個核心概念: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他人是永恒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在這個社會中的每個文明都野蠻生長,它能夠永遠維續下去的唯一前提就是將其他文明消滅掉。_____B_______?人類的選擇應該只能是合作或較量。外星文明只是作家想象出來的,但無論是否存在外星文明,小說都在提醒我們,人類不要執著于內斗,要把眼光投之于永恒的時空。21.請在文中畫橫線A、B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4分)22.文中第二段有三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6分)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高中語文必修下第二單元導語:“對他人的不幸抱有同情,心懷悲憫;鄙棄丑惡,追求正義,堅守良知。”《竇娥冤》《雷雨》《哈姆雷特》等作品中的人物悲劇命運曾激起我們的悲憫情懷,而現實生活中許多身處困厄或遭遇災難的人更應得到深切關愛。悲憫是善的本質,是善的源頭,更是善的表現。一個不具有悲憫之心的人,斷不會懂得珍愛自己,更談不上關愛和扶助別人。如果一個社會,一個民族,一點點丟掉悲憫之心,那么最終丟掉的將是社會良知和道德文化的靈魂。我們應常懷悲憫之心,用悲天憫人的情懷相互扶持、彼此慰藉。請結合以上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3--2024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教學質量檢測高一語文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C(“西方悲劇中人的悲劇則都是由神的意志造成”錯誤。根據材料二第一段內容可知,“人的各種悲劇的最深的根須不是僅僅扎于人的自身,更扎于超人間的神的意志的存在”,西方悲劇中人的悲劇形成的原因,不僅有神的意志,還有人自身的原因。)D(“在西方人的觀念中,人無法左右自己的命運”錯誤。根據材料二中“在人之外有一個更巨大的力量制約著人、人的命運和人的發展,人沒有左右自己全部命運的自由性”可知,“沒有左右自己全部命運的自由性”不等于“無法左右自己的命運”。)3.A(A.梁祝二人雙雙殉情,最終變作蝴蝶相伴而飛,體現了中國悲劇創作“哀而不傷”的特點。B.《牡丹亭》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作者熱情奔放地賦予“情”以超越生死的力量,不屬于悲劇。C.大海的出走也是父子相仇的表現,不能體現“哀而不傷”的特點。D.杜十娘投江而死,是以主人公毀滅而告終,不能體現“哀而不傷”的特點。)4.C(“是因為個體自主意識和反抗精神的損失”強加因果,原因是中國傳統悲劇是平民的戲劇,平民是弱者,需要道德的保護。)5.①悲劇主人公因別人的不道德行為而失去了正常的幸福生活。《竇娥冤》中,竇娥因張驢兒父子的不道德行為而失去了正常的、平靜的生活,最后蒙冤而死。②悲劇主人公反抗悲劇命運。竇娥死后,發出三樁誓愿,化成鬼魂申冤,最后借由父親懲罰壞人,這是她對自己悲劇命運的反抗。③觀眾出現相應的審美反應。竇娥的悲劇能夠喚起觀眾的悲哀情緒,加強他們對悲劇精神的渴望。(答出一條給2分。)B(“表現出村莊的房東大嫂對戰爭已經麻木的情緒”錯誤。“呆板著臉”“總不開口”“呆呆的”等神態描寫表現了房東大嫂喪夫后的情緒,表面麻木呆滯,凸顯的是其內心的哀痛。)7.B(“整體呈現浪漫主義風格”錯誤。本文雖然有一些抒情性的語言,但整體呈現的是寫實主義風格,不是浪漫主義風格。)8.①小魯為沒有槍而臉紅,這時“槍”是軍人身份的象征;

②“我”拿著槍朝敵機開槍,“槍”是抵抗敵人、保衛群眾的武器,是戰士英勇無畏精神的象征;

③“我”接過犧牲的營長的槍,“槍”是斗爭精神傳承延續的象征。(答出一條給2分,兩條4分,全部答出5分。)9.①本文采用現在的生活與回憶、夢境交織穿插的敘事方式。②這樣的敘事方式增強了故事的張力,展現了戰爭年代與和平年代廣闊的現實圖景。③強調了過去與現實的對比,突出表現了保家衛國的豪情壯志,斗爭精神代代相傳的主題。(每條2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10.(3分)B(“下邳”“留”是地名,“不敢當三萬戶”語義連貫,中間不能斷開。)11.(3分)C(“褒揚”錯,謚或謚號的評定,有褒義、貶義和中性之分。)12.(3分)C(“從而沒費一兵一卒”錯。原文“沛公乃引兵擊秦軍,大破之”,動用了軍隊。)13.(8分)(1)派遣將領把守函谷關的原因,是防備其他盜賊進來和意外的變故。(4分)(得分點:“所以”“出入”“非常”以及判斷句式,各1分)(2)這只是他們的將領想反叛罷了,恐怕士兵們不會聽從。如不聽從就一定會有危險。不如趁他們懈怠時去襲擊他們。(4分)(得分點:“畔”“危”“必”“解”,各1分)14.(3分)①以利相誘;②設疑兵;③攻其懈怠。(原文找到“動以利”,“為疑兵”,“因其解擊”三處,進行解釋分析亦可。)【文言文參考譯文】材料一:(見教材)材料二:沛公從洛陽向南穿過軒轅山時,張良率兵跟隨沛公。沛公打算率領兩萬人馬去攻擊峣山下的秦軍,張良勸說道:“秦軍還很強大,不可輕視。我聽說他們的將領是屠戶的兒子,商人容易用利益來動搖。希望沛公暫且留守軍營,派人先出發,替五萬人準備糧食,在各山頭張掛很多旗幟,作為疑軍,然后派酈食其帶著貴重的財寶去誘惑秦將。”秦軍的將領果然反叛,打算與沛公聯合一齊向西襲擊咸陽,沛公想接受他們。張良說:“這只是他們的將領想反叛罷了,恐怕士兵們不會聽從。如不聽從就一定會有危險。不如趁他們懈怠時去襲擊他們。”于是沛公率兵襲擊秦軍,大敗秦軍。于是到了咸陽,秦王子嬰投降沛公。張良體弱多病,不曾單獨領兵,經常作為謀臣,時時跟從在漢王身邊。漢四年,韓信打敗齊國以后想自立為齊王,漢王非常生氣。張良向漢王獻計,漢王才派張良前去授予韓信齊王王印。漢六年正月,封賞有功之臣。高帝說:“在帷帳之中運籌謀劃,在千里之外決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