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 社會主義的發展與挫折》教學設計_第1頁
《第18課 社會主義的發展與挫折》教學設計_第2頁
《第18課 社會主義的發展與挫折》教學設計_第3頁
《第18課 社會主義的發展與挫折》教學設計_第4頁
《第18課 社會主義的發展與挫折》教學設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8課社會主義的發展與挫折1教學分析【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了解“經互會”建立和蘇聯模式在東歐國家的推廣,社會主義力量壯大的基本史實;了解蘇聯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戈爾巴喬夫等的改革與東歐劇變;探究蘇聯解體的原因,通過對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原因的分析,培養學生將歷史與現實緊密聯系的能力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材料,了解蘇聯和東歐國家改革,對其進行評價;通過對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原因的分析,使學生掌握內外因結合的歷史分析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社會主義發展是一個復雜曲折的過程,社會主義力量雖然遭受重大挫折,但這并不意味著社會主義的最終失敗;改革既要立足國情,又要改革創新,更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重點難點】教學重點:蘇聯改革、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教學難點: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的原因2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導語1:1953年赫魯曉夫當選為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在蘇聯歷史上,他是第一位舉起改革大旗的蘇聯領導人。導語2:戈爾巴喬夫推行所謂改革“新思維”,最終使蘇聯走向解體。2010年12月31日戈爾巴喬夫接受《人物周刊》采訪時說,對蘇聯解體非常遺憾,對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大加贊許,認為“改革的起點上,站立著鄧小平”!導語3:2018年3月18日,俄羅斯總統選舉普京得票率達到76.1%,第四次當選俄羅斯總統。早在2012年普京第三次當選俄羅斯總統,在回答“你怎樣看待蘇聯解體”時,他引用了家喻戶曉的一句話:“誰不為蘇聯解體而惋惜,誰就沒有良心;誰想恢復過去的蘇聯,誰就沒有頭腦。”為什么蘇聯自身的改革反而使蘇聯走向解體?為什么戈爾巴喬夫對中國的改革開放大加贊賞?為什么普京說“誰想恢復過去的蘇聯,誰就沒有頭腦”?二、新課講授目標導學一:社會主義力量的壯大引導學生閱讀教材,聯系社會主義陣營的構建,說說社會主義力量壯大的概況。歸納總結:(1)經互會的建立;(2)全方位內部改造;(3)中蘇互助。目標導學二:蘇聯的發展與改革1.閱讀教材和圖文材料,了解赫魯曉夫改革的內容與影響,正確評價赫魯曉夫改革的作用。歸納總結:赫魯曉夫改革及評價(1)政治:赫魯曉夫批判斯大林個人崇拜。(2)經濟:發動墾荒運動;發展飼料生產,廣種玉米;取消農產品的義務交售制,改行收購制;改革工業管理體制。(3)評價:取得過一些成效,改革沒有從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時期形成的政治經濟體制。2.閱讀教材,對比赫魯曉夫改革舉措,說說勃列日涅夫在經濟上、軍事上進行了哪些改革?這些措施有何影響?材料展示:1981年,蘇共二十六大召開,會上勃列日涅夫提到,美國軍費一年達到1500億美元,并說這是龐大的天文數字。然而,從1973年起蘇聯的軍費就超過了美國。1971年,蘇聯軍費支出為740億美元,1973年增至860億美元,1975年又增至1023億美元。到了80年代中期,美蘇兩國軍費開支都超過了2000億美元,但蘇聯國民生產總值只相當于美國的50%—60%,而這種畸形的軍事投入在蘇聯卻是一種常態。歸納總結:(1)經濟上:“新政策”;(2)軍事上:同美國展開軍備競賽,把科技進步的重心放在軍事方面;(3)評價: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為蘇聯經濟的痼疾。【圖解改革】蘇聯模式的形成與改革圖解目標導學三:東歐劇變與蘇聯解體1.閱讀教材和材料,了解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內容與影響。材料展示:1985年,54歲的戈爾巴喬夫當選為蘇共總書記。這位蘇聯歷史上最年輕的國家領導人一上臺便倡導民主化、公開性和新思維,并在接下來的數年中實施大刀闊斧的改革。1988年,戈爾巴喬夫宣布減少對東歐國家內政的干涉,這個政策導致了1989年“東歐劇變”的發生。圖為1986年2月25日,戈爾巴喬夫在蘇共27大開幕式上。設問:結合上述材料概括戈爾巴喬夫在思想、政治、經濟上的改革特點(或措施)。提示:思想上多元化,放棄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指導思想;政治上多黨制、議會制代替共產黨和蘇維埃制度;經濟上實行私有化。歸納總結:改革影響:使人們的思想發生混亂,無政府狀態蔓延,局勢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國的分離趨勢也隨之加劇。2.閱讀教材和材料,分析理解東歐劇變的原因與劇變的實質。材料展示:這些事情(指東歐劇變)來得雖很突然,但都有長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這些國家沒有找到一條適合本國情況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更多地照搬蘇聯的一套做法。這些情況阻礙了這些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傷害了這些國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會主義在這些國家不僅沒有發揮和顯示出應有的優越性,而且聲譽受到很大影響。從外部條件來說,蘇聯“新思維”的改革之風,西方的“和平演變”的鼓勵政策,都對東歐變化有影響,起了推動作用。——錢其琛答《世界知識》記者問時的發言設問:依據材料和所學知識,簡析東歐劇變的原因。提示:東歐劇變的原因:照搬蘇聯模式,經濟發展遲緩,各國改革沒有觸動高度集中體制弊端,成效不大,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未充分發揮出來;戈爾巴喬夫“新思維”改革的影響;西方推行的“和平演變”策略等。歸納總結:(1)劇變的原因;(2)劇變的表現;(3)劇變的實質:社會制度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3.引導學生閱讀材料,了解“8.19”事件和蘇聯解體過程。材料展示:伴隨政治體制的“根本改革”,政局失控狀況日趨嚴重,無政府狀態在全國迅速發展,社會日益動蕩。蘇共黨內的思想十分混亂,從全盤否定斯大林發展到徹底否定十月革命和蘇聯70年的歷史,反對馬列主義,反對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制度。蘇共內部進一步分化,400多萬黨員退黨。1990年,波羅的海沿岸的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三個加盟共和國首先宣布脫離蘇聯而獨立。設問: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回答:蘇聯解體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對我們有哪些啟示?提示:(1)主要因素:政治體制的“根本改革”影響;政治思想改革錯誤,反對馬列主義和共產黨執政領導,否定社會主義制度。(2)啟示:①堅持走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②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③建立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法治,實行以法治國;④加強執政黨建設,維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等。歸納總結:蘇聯解體與原因(1)蘇聯解體:1991年底,蘇聯解體。(2)解體原因:究其根源在于僵化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斯大林模式);直接原因在于戈爾巴喬夫改革推行錯誤路線。具體表現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認識的偏差;共產黨自身的原因;經濟方面的錯誤;民族方面的因素;西方和平演變等。【圖解演變】社會主義運動曲折發展圖解三、課堂總結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不是社會主義運動的失敗,而是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失敗,是社會主義遭受的重大挫折。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是改革沒有觸動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的束縛,偏離了馬克思主義的方向,不切實際地倡導“政治多元化”,使改革始終沒有找到符合實際的正確道路。實踐證明:立足國情的改革才是社會發展的動力。3板書設計4教學反思蘇聯改革與解體涉及的方面很多,從學生的感覺來說比較遙遠,就像一個局外人一樣,對這樣的情緒體驗和講解不會引發學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