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課:繼承創新中國書畫人教版選擇性必修二
高二目錄CONTENTS01情境導入02作品賞析,繼承的意義03洋為中用04課堂總結與交流01本課探討的問題
繼承和創新是藝術發展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沒有對前代藝術遺產的繼承,創新就失去了基礎;只知繼承而不能創新,則藝術得不到發展。20世紀的中國,面對西方文化藝術的沖擊,中國畫家們在繼承和創新的問題上做出了重要的探索和貢獻,使具有悠久歷史和深厚傳統的中國畫得到了進一步發展。那么現代中國畫在哪些方面進行了創新?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他們的世界吧!01情景導入
情境導入元代著名文人畫家倪瓚的《漁莊秋霽圖》和近現代著名畫家李可染的《萬山紅遍》,都是山水畫的經典作品,而且畫的都是秋天的景色。比較一下,《萬山紅遍》在中國山水畫的繼承和創新上,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就?01情景導入元代文人畫家倪瓚《漁莊秋霽圖》
倪瓚(1301—1374年),字元鎮,號云林,江蘇無錫人。倪家為江南豪富。家筑“清閟閣”“云林堂”等亭堂館閣,收藏書畫極多。倪瓚自幼飽覽經史,工詩文,善書畫,諳熟音律。性情孤高,一生不做官。40歲前,過著富裕而風雅的名士生活。元末,農民起義風起云涌,他賣田產,疏家財,棄家隱遁于太湖。后半生的20多年,他浪跡宜興、常州、吳江、湖州、嘉興、松江一帶,寄居田舍、佛寺,或以舟為家,隨水漂泊;但仍勤于書畫,以寄情懷。正是這種跌宕起伏、放浪江湖的生活和他那抑郁悲涼的心境,使他能突破前人成法,別開生面,在中國繪畫史上確立了自己的風格。倪瓚的作品,保存下來的較多,如《六君子圖》《松林亭子圖》《虞山林壑圖》《幽澗寒松圖》等
畫面寫的是江南漁村秋景。近處為山石坡陀,樹木四五枝,無交錯與盤曲,樹干挺勁,株葉秀整,四面生枝,參差有致。中幅為水平如鏡的湖面,毫無波紋,湖光波色一片空明。近景坡石呈橫勢,與縱向的樹木構成縱橫走勢;遠處的彼岸的山巒,兩層崗巒逶迤,在煙霧的籠罩下,只露出半截或山頭,或隱或現。[2]圖上有題畫詩:江城風雨歇,筆研晚生涼。囊楮未埋沒,悲歌何慨慷。秋山翠冉冉,湖水玉汪汪。鄭重張高士,閑披對石床。畫幅右側遙岑下的空間里,倪瓚自題詩跋,跋曰:“此圖余乙未歲戲寫于王云浦漁莊,忽已十八年矣。不愿子宜友契而不忍棄捐,感懷疇昔,因成五言,壬子七月廿日。瓚?!瘪堰呌忻鞫洳男袝}簽,又有孫克弘、董其昌和宋旭題識。
倪瓚創作《漁莊秋霽圖》之時,已經有55歲的年紀了,這幅圖畫與其在45歲所創作的《六君子圖》對比而言,在藝術的面貌上,已經有了比較大的固定。該圖是至正十五年(1355年)秋,倪瓚在寄居在友人王云浦漁莊時所畫,七十二歲時倪瓚重見此畫時感懷往昔,便補題詩款。01情景導入畫家李可染《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李可染被中央美術學院聘為副教授,他勤于教學,鉆研畫藝,云游寫生,后來李可染和少數幾位畫家得到赴德國寫生的機會。李可染的繪畫還得到捷克斯洛伐克(今捷克和斯洛伐克)的認可,并在那里舉辦了展覽、出版了畫冊。在游歷寫生之后,李可染也面對著各種各樣的輿論,其中之一就對他的積墨法的非議;李可染在1962年創作《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是一種對這種非議的回應。同時,李可染喜讀毛澤東詩詞,并從那激越豪邁的詩里領略山水畫的境界;《萬山紅遍層林盡染》便是根據毛澤東詩詞《沁園春·長沙》中“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所作。
《萬山紅遍層林盡染》中,巍峨的山峰占據了畫面的中心;使用了大量的朱砂點,以濃厚的墨色為底,畫面前景中描繪的紅色的樹木如剪影一般;畫作中央畫有白色的飛瀑、白色的溪流以及掩映的白色的瓦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作為題跋書寫在畫的右上角;畫面右下方蓋了一枚“寄情”朱文印章與白文印相對。
此畫所創造的意境源于毛澤東詞作《沁園春·長沙》的i司意,作者運用他所擅長的“積墨法”,兼用紅.黑兩種色彩,交相輝映,點染皴擦.繪景寫情.提高了中國畫的表現力.組成了飽滿厚重而又層次分明的構圖。畫面充滿生機,一掃舊文人詩畫中常見的蕭條悲涼氣氛.突出地表現了“霜葉紅于二月花"的艷麗秋天.充分表現了毛澤東同作中“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意境。與此畫同題材的作品現存七幅.這是其中之一,足見畫家對此題材的熱愛。01知識點一:繼承的意義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唐·魏征《諫太宗十思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我們在世界多元文化相互影響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國畫,20世紀以來在繼承傳統和創新的過程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積累了不少寶貴的經驗。學習中國畫繼承創新的經驗和精神,有利于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使創作既有創新精神又有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一、推陳出新
清代著名畫家石濤在《苦瓜和尚畫語錄》一書中,明確提出“筆墨當隨時代"這一著名觀點。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傅抱石、李可染、關山月、石魯、于非閻等一批畫家,在繼承中國畫優秀傳統的基礎上,根據時代的特點以及對現實生活新的體悟,在題材內容、筆墨技巧、藝術風格等方面,努力創新,創作了一批具有時代氣息的優秀的中國畫作品。石濤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關山月傅抱石李可染作品賞析《三千年結實》
吳昌碩(1844.8.1-1927.11.29),原名俊,字昌碩,別號缶廬、苦鐵、老缶、缶道人等等,浙江湖州安吉人。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與任伯年、趙之謙、虛谷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他集“詩、書、畫、印”為一身,融金石書畫為一爐,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后的高峰”。在繪畫、書法、篆刻上都是旗幟性人物。繪畫題材以花卉為主,亦偶作山水。
桃子是長壽的象征。“三千年結實之桃”是民間神話傳說中天宮瑤池所種的仙桃。畫面取斜對角線構圖.色彩安排左右呼應,枝葉伸展于畫面之外,具有向四邊擴展的張力感覺。作品以洋紅著色,鮮艷下豐碩的桃實與用筆雄放老竦的枝葉相互映襯,并和富了金石味的題跋構成統一和諧的畫面。吳昌碩繪畫特點
吳昌碩用草書筆法表現蔓延滋生的藤枝,花葉暢茂,疏密錯落,爛漫自然。吳昌碩作品賞析《蛙聲十里出山泉》
齊白石(1864—1957),原名純芝,字渭青,號蘭亭,后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餓叟等,湖南湘潭人,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齊白石早年曾做過木工,后以賣畫為生,五十七歲后定居北京。曾任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等職。主要人物畫有《抱琴仕女圖》《農耕圖》《五柳先生像》《西施浣紗圖》《魚釣圖》《鐘馗醉酒》等。
1951年夏天,老舍到齊白石家做客,老舍隨手翻到清代詩人查慎行《次實君溪邊步月韻》,有意從詩中選取一句“蛙聲十里出山泉”,請齊白石用畫去表現聽覺器官感受到的東西。齊白石經過幾天的認真思考,根據老舍寫給齊白石的信件內容(蛙聲十里出山泉,蝌斗四五,隨水搖曳,無蛙而蛙聲可想矣。)的“出山泉”三字得到了啟示,在“泉”上作文章。齊白石經過深思熟慮,畫成了《蛙聲十里出山泉》
該畫畫面上,留有大塊的空白,即天和水的地方不著墨色,留出白紙。在遠山的映襯下,從山澗的亂石中瀉出一道急流,流泉中自上而下畫有六只蝌蚪,搖動著小尾悠然而下,蝌蚪們在急流間活潑地戲水玩耍。畫面左下角的題跋為:“蛙聲十里出山泉查初白句老舍仁兄教畫”?!锻苈暿锍錾饺肪o緊地抓住對象的特點,把它反映出來,即寫物的神。畫面中物象是經過畫家深入、準確的分析,所以對于所畫的對象就能夠非常熟悉,充分地體會和掌握對象的特殊本質及鮮明特征。畫家作畫的時候,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到表現的對象中去,把對象的形和神真實生動地表現出來齊白石繪畫特點
齊白石的畫,從生活中的客觀事物出發,在長期不斷的觀察和習作中,逐步深人地認識對象,再對真實對象加以思想感情的鑄造,包含著深厚的傳統性和獨創性的風格,達到了形神兼備的境界,充滿了生命的朝氣?!吨暿锍錾饺肥菓骷依仙嶂埗?,以查慎行的詩句“蛙聲十里出山泉"命題。畫家以蛙聲出山泉立意,以數尾蝌蚪取象,繪聲繪色,成功地表現出原詩句清新、雋永的意境。齊白石作品賞析
1889年3月22日生于北京,1959年7月3日卒于同地。早年隨王潤暄學畫,1912年入師范學校學習,后任教于私立師范學校、私立華北大學美術系、私立京華美術??茖W校、國立藝術??茖W校。青年時代曾拜師學習工筆花鳥。40歲以后開始真正意義上的繪畫創作。藝術上從明陳老蓮入手,上溯兩宋、五代花鳥,尤努力追隨宋徽宗趙佶畫風及其瘦金書。其工筆花鳥畫筆力堅實,無一松懈,色彩濃重富于裝飾,源自寫生,造型精謹,前期較為淡雅,后期趨于豐滿富麗,為北方工筆花鳥畫的重要代表,與陳之佛有“南陳北于”之稱。晚年仍創作了大量作品,他的代表作品有《玉蘭黃鸝》、《丹柿圖》、《牡丹鴿子》等。著有《非闇漫墨》、《藝蘭記》、《中國畫顏料研究》、《我怎樣畫花鳥畫》。《玉蘭黃鸝》即為其一。
這幅作品的獨到之處是滿地鋪湖藍色,上面點綴著潔白的玉蘭和艷黃的鳥兒。所有顏色純度很高,色彩之間反差很大,艷麗中透露出文靜秀氣,一派大家風度。大膽使用對比色,不僅增強了視覺沖擊力,同時也使畫面更具有裝飾的意趣。構圖飽滿,玉蘭花形成“C”形半圍合狀,一只鳥佇立其中,另一只盤旋在外,遙相對應傳遞消息,形態可愛,動靜相宜。畫面形態采用勾勒罩染,一絲不茍,高度體現了傳統工筆重彩的藝術技巧,而濃艷亮麗的色彩表現卻預示著工筆色彩畫一個新時代的到來。于非闇作品特點
于非闇《玉蘭黃鸝》的獨到之處是滿底鋪石青色,上面點綴著潔白的玉蘭和艷黃的黃鸝。大膽使用對比色,不僅增強了視覺沖擊力,體現了傳統工筆重彩的藝術技巧,同時也使畫面更具有裝飾的意趣。于非闇作品賞析:
石魯(1919年12月—1982年8月25日),出生于四川省仁壽縣文公鄉,祖籍江西景德鎮,原名馮亞珩,中國現當代書畫家、山水、花鳥畫家,其主要繪畫作品有《轉戰陜北》《山區修梯田》《延河飲馬(草圖)》《擊鼓夜戰》《華山松》《春滿秦嶺》《山雨欲來》《東方欲曉》《南泥灣途中》《寶塔葵花》《秋收》《延河之畔》《東渡》等,主要專著畫集有《趙望云石魯埃及寫生選畫集》《國畫選》《石魯畫輯》等。
在《轉戰陜北》的創作上,石魯運用了一種很難在前人的筆墨語言里尋到的表現手法,即一種拖泥帶水,水墨交融的技法,看似無法度可言,筆力強勁、渾厚、生辣有筆觸感,創造性地運用直、硬、棱角外露及墨色相融的語言塑造高原斷層的黃土質地感。同時,又使用了礦物色,在不破壞筆墨的前提下還原原始的本貌,有很強的地域性特征。在技法上,石魯則從生活中挖掘美的因素,偏重于現實生活的再現和對生活的再升華。他認為圓主柔,方主剛,兩者相結合,既可塑造“大巧若拙”“獨天地精神往來”的境地。這一標志性的構圖方式,也被巧妙加注在《轉戰陜北》的創作中。從毛主席的身影到前山后山,大大小小的形體都是方的,形象中‘大’與‘方’的單純處理拍合了‘大大方方’的概念,產生了磅礴的氣勢。方的銳角倒都被磨掉了,則是寓圓于方。在《轉戰陜北》中,石魯不僅用寫實再現的手法將陜北黃土高原真實地傳達到作品中,同時,傾入了對革命的一片赤誠,對陜北高原的獨特的感受和對實在物象的尊重,對革命理想的真實表述,成就了《轉戰陜北》在中國畫美術史中的重要地位。石魯藝術特色:石魯
《轉戰陜北》融合了高遠和深遠兩種表現方法,具有雄健博大的風神氣度。近景是高遠法,用了紀念碑式的構圖,山體上豎直粗重的墨線壓住厚重的紅色調,顯示出直沖云霄的勢頭,長短不一的橫線又遏制了上沖的感覺,在山體中積聚了一股沉厚的力量。遠景以深遠法畫成,由濃而淡、再濃再淡的墨色,使畫面向遠處無止境地延伸,創造出遼闊的意境。作品賞析:
潘天壽(1897年3月14日-1971年9月5日),字大頤,自署阿壽、壽者,浙江寧海人。現代畫家、教育家。1915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受教于經亨頤、李叔同等人。其寫意花鳥初學吳昌碩,后取法石濤、八大,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美術學院院長等職。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文聯委員。1958年被聘為蘇聯藝術科學院名譽院士。著有《中國繪畫史》《聽天閣畫談隨筆》等。1971年9月5日逝世。
中國的繪畫有它獨特的傳統和風格。學習中國的藝術,應以中國的方法為基礎。中國畫的基礎訓練,對入學新生,首先要講的兩點是:一、要集中精力,埋頭學畫。要決心一輩子獻身藝術。二、要不存偏見,博采眾長。藝術的重復等于零!學習方法大體是:(一)從事中畫技術基礎的鍛煉;(二)注意詩文書法金石之輔助;(三)駢考畫史、畫理,及古書畫之鑒賞;最后的重點,在品德與胸襟的修養。持之有恒,不求速成,自然能得水到渠成之妙。基礎是現實生活,一方面向古人吸收技法,另一方面從自然界的生活中提煉精華。寫生要活寫,不能死寫,好的作品應比生活更美好。潘天壽繪畫特色:潘天壽
潘天壽的作品顯示了畫家出奇制勝的構圖才能,每畫一筆,都能精心推敲,一絲不茍他在“有常必有變”的思想指導下,取諸家之長,常常以潑墨指染,以掌抹作葉,以指尖勾線,成自家一體。以荷花系列作品為例,用胭脂勾勒的荷花,鮮紅而嬌美,紅色荷花與墨色荷葉形成鮮明對比,畫面也是疏密相應,產生出不平凡的藝術感染力,構成了壯麗奇偉的藝術境界,同時也表現了畫家對平凡事物的內在感情。荷花繪畫實踐點擊:荷花繪畫實踐點擊:繪制荷花方法步驟二:1.用較細的狼毫筆勾勒花瓣的形狀,注意花瓣組合的不同角度和前后層次。2.用較大的羊毫筆畫上荷花的色彩,注意用筆流暢、生動。3.用濃淡不同的墨色畫出荷葉,完成作品。寫意荷花視頻示范:一起動起來
《探究與實踐欣賞潘天壽的荷花系列作,從筆墨與構圖兩方面入手,以荷花為主題,嘗試完成一幅荷花作品。
根據視頻示范技法,教師進行指導,完成作品進行小組展評。2.洋為中用畫家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吸收和借鑒西方繪畫中有用的成分,達到以“中''為主的“中西融合"的境界。作品賞析
清代畫家任伯年學過西方素描,他活學活用,能融會貫通從《蘇武牧羊》這幅畫中能看出他寫實的功力,以及他運用傳統并能超越傳統的不凡如果我們只會畫西方素描,根本不知道或者不會畫中國風格的素描,便不會運用“筆墨",也就不會有足以與西方貔美的獨特風格。作品賞析
畫家徐悲鴻兼有中西美術高深修養,是率先把西方寫實主義融人中國水墨畫的大師。徐悲鴻的《李印泉先生像》頭部結合線描與烘染的技法,不畫明顯的明暗,而烘托凹凸起伏的結構,衣服用線描,衣紋的組織、輕重、疏密、粗細、虛實,使人體的“體積"、姿態與空間的變化都表現得淋漓盡致。作品賞析
《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是列賓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在這幅畫的構圖上,列賓利用了沙灘的地形和河灣的轉折,使十一個纖夫猶如一組雕像,被塑造在一座黃色的、高起的底座上,使這幅畫具有宏偉深遠的張力,畫中的背景運用的顏色昏暗迷蒙,空間空曠奇特,給人以惆悵、孤獨、無助之感,切實深入到纖夫的心靈深處,亦是畫家心境的真實寫照,這對畫旨的體現,情感的的烘托起了極大的作用。在畫面上畫家又對伏爾加河的景色進行了巧妙的布局,以狹長的橫幅展現這群纖夫的行列。伏爾加河畔陽光酷烈,沙灘荒蕪、近景只有埋在沙里的幾只破筐作點綴。景色十分凄寂。一隊穿著破爛的纖夫在拉著貨船,步履是那樣地沉重,似乎可以聽到壓抑低沉的“伏爾加船夫曲”的回聲。因此本畫的構圖、線條、筆力等繪畫技巧都是相當成功的。作品賞析
《流民圖》是—九四二至—九四三年在北京創作的巨幅長卷。當時日本侵略者已踐踏我國的半壁河山,中國人民水深火熱的遭遇,是激發畫家構思《流民圖》創作的動機。—九四二年,蔣兆和曾去上海、南京等地搜集素材,畫了許多素描、速寫人物,但創作全圖時,還是請了許多模特兒、其中包括畫家的朋友如國畫家邱石冥、木刻家王青芳等。畫卷由右至左,起始是一位拄棍老人,他身邊還有一位臥地的老者,已經氣息奄奄,二位婦女和一個牽驢人圍著他,毫無辦法。再往下,是抱鋤的青年農民和他的饑餓的家眷,抱著死去小女兒的母親,在空襲中捂著耳朵的老人,以及抱在一起、望著天空的婦女、兒童。斷壁頹垣、尸身橫臥、路皆乞丐。再往下,是乞兒,逃難的人,受傷的工人,等待親人歸來的城市婦女,棄嬰,瘋了的女人,要上吊的父親和哀求他的女兒,在痛苦中沉思的知識分子……作品賞析
李斛有扎實的西方素掐基礎.這幅作品結合了西方繪禹造藝術的技法與中國禹筆墨的表現手法.形象誰確.沖態生動.既有立體感和明變化,又有中國瞞的水墨韻昧。作品賞析
黃胄的《洪載風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髫最早的以中國畫表現社會主義建設題材的優秀作品之一.是中國畫推陳出新的代表作作品的構思源于作者青藏公路之行的切身感受。作者以仰視的角度,突出表了為社會主義建設尋找寶藏的地隊員.冒著漫天的風雪.騎著駱駝行進在荒原上的高大形象。作品賞析
《太行鐵壁》以軍民攜手并鑄成太行鐵孽,共同抵外侮的歷史事實為主題.作品用率真樸的筆墨.般的形式,將山水畫中斧劈大昶運用到人物畫中,使人物與太行山脈融為一體,以高山象不可戰勝的人民力量、》這種象衽性構圖·給瞠者以強烈的視覺沖擊·體理了中國寫藝術的內在精神。作品賞析
工盛烈的中國畫《八女投江).也是中華人民跽和成立最早一中國推陳出新的優秀作品之一、作品取材于抗日戰爭期回東北抗聯軍八名女戰于寡不敵.最英勇犧打的革命事透作者運用中國傳統山水瞞的形式陽中國人物以形寫神的特點,創作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羊命歷史畫,開創了中國畫表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淀粉在電子元件封裝的導電應用考核試卷
- 禽類屠宰加工企業生產安全管理考核試卷
- 有機合成中超聲波輔助反應的研究考核試卷
- 畜產品加工產業發展戰略與規劃考核試卷
- 兔子日常護理與健康管理考核試卷
- 電梯曳引機軸承的檢查與維護技巧考核試卷
- 電池制造與戶外探險裝備考核試卷
- 五星酒店工程培訓
- 眼鏡店視覺營銷與商品搭配技巧考核試卷
- 小學數學人教版五年級上冊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第3課時教學設計
- 員工食堂就餐協議書
- 創傷緊急救護知識課件
- 湖北省第十屆湖北省高三(4月)調研模擬考試數學試題及答案
- 2025年03月廣東深圳市光明區科技創新局公開招聘專干5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實驗小學2025屆數學三下期末質量檢測試題含解析
- 海參收購協議書范本
- 高溫急救知識培訓
- 2025年江蘇蘇州市相城區六大區屬國有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03月紹興市諸暨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執法輔助人員27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學前教育學 課件 第1、2章 緒論;學前教育的目標、內容的方法
- 部編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策略計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