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疏散門的規定及消防水泵操作流程_第1頁
消防疏散門的規定及消防水泵操作流程_第2頁
消防疏散門的規定及消防水泵操作流程_第3頁
消防疏散門的規定及消防水泵操作流程_第4頁
消防疏散門的規定及消防水泵操作流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4.1.5

高層建筑內的觀眾廳、會議廳、多功能廳等人員密集場所,應設在首層或二、三層;當必須設在其它樓層時,除本規范另有規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

4.1.5.1

一個廳、室的建筑面積不宜超過400m2。

4.1.5.2

一個廳、室的安全出口不應少于兩個。

4.1.5.3

必須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和自動噴水滅火系統。

4.1.5.4

幕布和窗簾應采用經阻燃處理的織物。

4.1.6

當高層建筑內設托兒所、幼兒園時,應設置在建筑物的首層或二、三層,并宜設置單獨出入口。

6.1.1

高層建筑每個防火分區的安全出口不應少于兩個。但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設一個安全出口:

6.1.1.1

十八層及十八層以下,每層不超過8戶、建筑面積不超過650m2,且設有一座防煙樓梯間和消防電梯的塔式住宅。

6.1.1.2

每個單元設有一座通向屋頂的疏散樓梯,且從第十層起每層相鄰單元設有連通陽臺或凹廊的單元式住宅。

6.1.1.3

除地下室外的相鄰兩個防火分區,當防火墻上有防火門連通,且兩個防火分區的建筑面積之和不超過本規范第

5.1.1條規定的一個防火分區面積的1.40倍的公共建筑。

6.1.2

塔式高層建筑,兩座疏散樓梯宜獨立設置,當確有困難時,可設置剪刀樓梯,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6.1.2.1

剪刀樓梯間應為防煙樓梯間。

6.1.2.2

剪刀樓梯的梯段之間,應設置耐火極限不低于1.00h的實體墻分隔。

6.1.2.3

剪刀樓梯應分別設置前室。塔式住宅確有困難時可設置一個前室,但兩座樓梯應分別設加壓送風系統。

6.1.3

高層居住建筑的戶門不應直接開向前室,當確有困難時,部分開向前室的戶門均應為乙級防火門。

6.1.4

高層公共建筑的大空間設計,必須符合雙向疏散或袋形走道的規定。

6.1.5

高層建筑的安全出口應分散布置,兩個安全出口之間的距離不應小于5.00m。安全疏散距離應符合表

6.1.5的規定。

高層建筑

房間門或住宅戶門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樓梯間的最大距離(m)

位于兩個安全出口之間的房間

位于袋形走道兩側或盡端的房間

醫院

病房部分

24

12

其它部分

30

15

旅館、展覽樓、教學樓

30

15

其它

40

20

表6.1.5

6.1.6

躍廊式住宅的安全疏散距離,應從戶門算起,小樓梯的一段距離按其1.50倍水平投影計算。

6.1.7

高層建筑內的觀眾廳、展覽廳、多功能廳、餐廳、營業廳和閱覽室等,其室內任何一點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線距離,不宜超過30m;其它房間內最遠一點至房門的直線距離不宜超過15m。

6.1.8

位于兩個安全出口之間的房間,當面積不超過60m2時,可設置一個門,門的凈寬不應小于0.90m。位于走道盡端的房間,當面積不超過75m2時,可設置一個門,門的凈寬不應小于1.40m。

6.1.9

高層建筑內走道的凈寬,應按通過人數每100人不小于1.00m計算;高層建筑首層疏散外門的總寬度,應按人數最多的一層每100個不小于1.00m計算。首層疏散外門和走道的凈寬不應小于表

6.1.9的規定。

高層建筑

每個外門的凈寬

走道凈寬

單面布房

雙面布房

醫院

1.30

1.40

1.50

居住建筑

1.10

1.20

1.30

其它

1.20

1.30

1.40

首層疏散外門和走道的凈寬(m)

表6.1.9

6.1.10

疏散樓梯間及其前室的門的凈寬應按通過人數每100人不小于1.00m計算,但最小凈寬不應小于0.90m。單面布置房間的住宅,其走道出垛處的最小凈寬不應小于0.90m。

6.1.11

高層建筑內設有固定座位的觀眾廳、會議廳等人員密集場所,其疏散走道、出口等應符合下列規定:

6.1.11.1

廳內的疏散走道的凈寬應按通過人數每100人不小于0.80m計算,且不宜小于1.00m;邊走道的最小凈寬不宜小于0.80m。

6.1.11.2

廳的疏散出口和廳外疏散走道的總寬度,平坡地面應分別按通過人數每100人不小于0.65m計算,階梯地面應分別按通過人數每100人不小于0.80m計算。疏散出口和疏散走道的最小凈寬均不應小于1.40m。

6.1.11.3

疏散出口的門內、門外1.40m范圍內不應設踏步,且門必須向外開,并不應設置門檻。

6.1.11.4

觀眾廳座位的布置,橫走道之間的排數不宜超過20排,縱走道之間每排座位不宜超過22個;當前后排座位的排距不小于0.90m時,每排座位可為44個;只一側有縱走道時,其座位數應減半。

6.1.11.5

觀眾廳每個疏散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數不應超過250人。

6.1.11.6

觀眾廳的疏散外門,宜采用推閂式外開門。

6.1.12

高層建筑地下室、半地下室的安全疏散應符合下列規定:

6.1.12.1

每個防火分區的安全出口不應少于兩個。當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防火分區,且相鄰防火分區之間的防火墻上設有防火門時,每個防火分區可分別設一個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6.1.12.2

房間面積不超過50m2,且經常停留人數不超過15人的房間,可設一個門。

6.1.12.3

人員密集的廳、室疏散出口總寬度,應按其通過人數每100人不小于1.00m計算。

6.1.13

建筑高度超過100m的公共建筑,應設置避難層(間),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6.1.13.1

避難層的設置,自高層建筑首層至第一個避難層或兩個避難層之間,不宜超過15層。

6.1.13.2

通向避難層的防煙樓梯應在避難層分隔、同層錯位或上下層斷開,但人員均必須經避難層方能上下。

6.1.13.3

避難層的凈面積應能滿足設計避難人員避難的要求,并宜按5.00人/m2計算。

6.1.13.4

避難層可兼作設備層,但設備管道宜集中布置。

6.1.13.5

避難層應設消防電梯出口。

6.1.13.6

避難層應設消防專線電話,并應設有消火栓和消防卷盤。

6.1.13.7

封閉式避難層應設獨立的防煙設施。

6.1.13.8

避難層應設有應急廣播和應急照明,其供電時間不應小于1.00h,照度不應低于1.00lx。

6.1.14

建筑高度超過100m,且標準層建筑面積超過1000m2的公共建筑,宜設置屋頂直升機停機坪或供直升機救助的設施,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6.1.14.1

設在屋頂平臺上的停機坪,距設備機房、電梯機房、水箱間、共用天線等突出物的距離,不應小于5.00m。

6.1.14.2

出口不應少于兩個,每個出口寬度不宜小于0.90m。

6.1.14.3

在停機坪的適當位置應設置消火栓。

6.1.14.4

停機坪四周應設置航空障礙燈,并應設置應急照明。

6.1.15

除設有排煙設施和緊急照明者外,高層建筑內的走道長度超過20m時,應設置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風的設施。

6.1.16

高層建筑的公共疏散門均應向疏散方向開啟,且不應采用側拉門、吊門和轉門。自動啟閉的門應有手動開啟裝置。

6.1.17

建筑物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上方,應設置寬度不小于1.00m的防火挑檐。

6.2

疏散樓梯間和樓梯

6.2.1

一類建筑和除單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過32m的二類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應設防煙樓梯間。防煙樓梯間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6.2.1.1

樓梯間入口處應設前室、陽臺或凹廊。

6.2.1.2

前室的面積,公共建筑不應小于6.00m2,居住建筑不應小于4.50m2。

6.2.1.3

前室和樓梯間的門均應為乙級防火門,并應向疏散方向開啟。

6.2.2

裙房和除單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不超過32m的二類建筑應設封閉樓梯間。封閉樓梯間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6.2.2.1

樓梯間應靠外墻,并應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風,當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風時,應按防煙樓梯間規定設置。

6.2.2.2

樓梯間應設乙級防火門,并應向疏散方向開啟。

6.2.2.3

樓梯間的首層緊接主要出口時,可將走道和門廳等包括在樓梯間內,形成擴大的封閉樓梯間,但應采用乙級防火門等防火措施與其它走道和房間隔開。

6.2.3

單元式住宅每個單元的疏散樓梯均應通至屋頂,其疏散樓梯間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6.2.3.1

十一層及十一層以下的單元式住宅可不設封閉樓梯間,但開向樓梯間的戶門應為乙級防火門,且樓梯間應靠外墻,并應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風。

6.2.3.2

十二層及十八層的單元式住宅應設封閉樓梯間。

6.2.3.3

十九層及十九層以上的單元式住宅應設防煙樓梯間。

6.2.4

十一層及十一層以下的通廊式住宅應設封閉樓梯間;超過十一層的通廊式住宅應設防煙樓梯間。

6.2.5

樓梯間及防煙樓梯間前室應符合下列規定:

6.2.5.1

樓梯間及防煙樓梯間前室的內墻上,除開設通向公共走道的疏散門和本規范第

6.1.3條規定的戶門外,不應開設其它門、窗、洞口。

6.2.5.2

樓梯間及防煙樓梯間前室內不應敷設可燃氣體管道和甲、乙、丙類液體管道,并不應有影響疏散的突出物。

6.2.5.3

居住建筑內的煤氣管道不應穿過樓梯間,當必須局部水平穿過樓梯間時,應穿鋼套管保護,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城鎮燃氣設計規范》的有關規定。

6.2.6

除通向避難層錯位的樓梯外,疏散樓梯間在各層的位置不應改變,首層應有直通室外的出口。

疏散樓梯和走道上的階梯不應采用螺旋樓梯和扇形踏步,但踏步上下兩級所形成的平面角不超過100,且每級離扶手0.25m處的踏步寬度超過0.22m時,可不受此限。

6.2.7

除本規范第

6.1.1.條第

6.1.1.1款的規定以及頂層為外通廊式住宅外的高層建筑,通向屋頂的疏散樓梯不宜少于兩座,且不應穿越其它房間,通向屋頂的門應向屋頂方向開啟。

6.2.8

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樓梯間,在首層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隔墻與其它部位隔開并宜直通室外,當必須在隔墻上開門時,應采用乙級防火門。

地下室或半地下室與地上層不宜共用樓梯間,當必須共用樓梯間時,宜在首層與地下或半地下屋的入口處,設置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隔墻和乙級防火門隔開,并應有明顯標志。

6.2.9

每層疏散樓梯總寬度應按其通過人數每100人不小于1.00m計算,各層人數不相等時,其總寬度可分段計算,下層疏散樓梯總寬度應按其上層人數最多的一層計算。疏散樓梯的最小凈寬不應小于表

6.2.9的規定。

疏散樓梯的最小凈寬度

表6.2.9

高層建筑

疏散樓梯的最小凈寬度(m)

醫院病房樓

1.30

居住建筑

1.10

其它建筑

1.20

6.2.10

室外樓梯可作為輔助的防煙樓梯,其最小凈寬不應小于0.90m。當傾斜角度不大于450,欄桿扶手的高度不小于1.10m時,室外樓梯寬度可計入疏散樓梯總寬度內。

室外樓梯和每層出口處平臺,應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平臺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00h。在樓梯周圍2.00m內的墻面上,除設疏散門外,不應開設其它門、窗、洞口。疏散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且不應正對梯段。

6.2.11

公共建筑內袋形走道盡端的陽臺、凹廊,宜設上下層連通的輔助疏散設施。

6.3

消防電梯

6.3.1

下列高層建筑應設消防電梯:

6.3.1.1

一類公共建筑。

6.3.1.2

塔式住宅。

6.3.1.3

十二層及十二層以上的單元式住宅或通廊式住宅。

6.3.1.4

高度超過32m的其它二類公共建筑。

6.3.2

高層建筑消防電梯的設置數量應符合下列規定:

6.3.2.1

當每層建筑面積不大于1500m2時,應設1臺。

6.3.2.2

當大于1500m2但不大于4500m2時,應設2臺。

6.3.2.3

當大于4500m2時,應設3臺。

6.3.2.4

消防電梯可與客梯或工作電梯兼用,但應符合消防電梯的要求。

6.3.3

消防電梯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6.3.3.1

消防電梯宜分別設在不同的防火分區內。

6.3.3.2

消防電梯間應設前室,其面積:居住建筑不應小于4.50m2;公共建筑不應小于6.00m2。當與防煙樓梯間合用前室時,其面積:居住建筑不應小于6.00m2;公共建筑不應小于10m2。

6.3.3.3

消防電梯間前室宜靠外墻設置,在首層應設直通室外的出口或經過長度不超過30m的通道通向室外。

6.3.3.4

消防電梯間前室的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或具有停滯功能的防火卷簾。

6.3.3.5

消防電梯的載重量不應小于800kg。

6.3.3.6

消防電梯井、機房與相鄰其它電梯井、機房之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隔墻隔開,當在隔墻上開門時,應設甲級防火門。

6.3.3.7

消防電梯的行駛速度,應按從首層到頂層的運行時間不超過60s計算確定。

6.3.3.8

消防電梯轎廂的內裝修應采用不燃燒材料。

6.3.3.9

動力與控制電纜、電線應采取防水措施。

6.3.3.10

消防電梯轎廂內應設專用電話;并應在首層設供消防隊員專用的操作按鈕。

6.3.3.11

消防電梯間前室門口宜設擋水設施。

消防電梯的井底應設排水設施,排水井容量不應小于2.00m3,排水泵的排水量不應小于10L/s。

消防水泵的操作規程(收到啟\停潛污泵信息)消防水泵操作流程消防水泵的操作規程(收到啟\停潛污泵信息)2、1車控室人員把潛水泵車控\就地按鈕置于就地位置 1、1車控室人員對消防水泵進行啟\停操作2、2現場操作人員把現場控制箱手\自動按鈕轉到手動位置確認電壓、電流在正常范圍內檢查水泵吸水管、出水管閥門是否打開,必須保證進、出水通暢是否能遠程控制是否能遠程控制 1、2車控室人員觀察消防水泵的工作狀態把消防水泵車控\就地裝置于車控位置 2、3現場操作人員按壓啟\停按鈕待壓力達到設計壓力時,檢查以下內容檢查閥門、管路檢查水泵運行是否正常各密封部位不得泄露核對車控室顯示是否一致1、3車控室人員按啟\停按鈕啟\停消防水泵觀察信號反饋跟現場一致 結束結束1、消防水泵在正常情況下有FAS系統聯動啟動,通過FAS控制系統可以遠程啟動。消防水泵啟動前應做好以下準備工作:1)應首先確認控制柜能夠正常工作,電壓是否在正常范圍內:2)檢查水泵吸水管、出水管閥門是否打開,必須保證進、出水通暢。講手\自動轉換開關轉到手動位置,手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