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醫學概論第五六章-郭子好_第1頁
動物醫學概論第五六章-郭子好_第2頁
動物醫學概論第五六章-郭子好_第3頁
動物醫學概論第五六章-郭子好_第4頁
動物醫學概論第五六章-郭子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章寄生蟲病第一節寄生蟲病概論寄生生活:在兩種生物之間,一種生物以另一種生物體為居住條件,奪取其營養,并造成其不同程度的危害的現象。寄生蟲:過著這種寄生生活的動物。宿主:被寄生蟲寄生的人和動物。寄生蟲病:由寄生蟲所引起的疾病。寄生蟲病的流行必須具備三個基本環節:1.傳染源感染寄生蟲的動物2.傳播途徑寄生蟲借助某一因素進入另一寄主3.易感動物對某種寄生蟲缺乏(降低)免疫力影響寄生蟲流行的因素:1.自然因素地理環境和氣候因素2.生物學因素寄生蟲本身的生物學特征3.社會因素制度、經濟、科學、文化、法律、、寄生蟲病流行的特點:1)地方性—寄生蟲病的流行和分布常常有明顯的地方性。如:旋毛蟲病的流行。2)季節性—有些寄生蟲病的流行與季節有明顯關聯。如:吸血昆蟲。3)自然疫源性—在原始森林或荒漠地區,有些寄生蟲在脊椎動物之間傳播,不需要人的參與,而存在于自然界的寄生蟲病,具有明顯的自然疫源性,這種地區稱為自然疫源地。當人偶然進入這些地區,則可從脊椎動物傳染給人。寄生蟲對宿主的危害機械性損害:在移行過程中和到達特定寄生部位后的機械性刺激,可使組織、臟器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如創傷,發炎、出血、堵塞、擠壓、萎縮、穿孔和破裂等。掠奪營養物質:以經口吞食或由體表吸收的方式,將宿主體內的各種營養物質變為蟲體自身的營養,有的則直接吸取宿主的血液、淋巴液作為營養,從而造成宿主的營養不良、消瘦、貧血和抵抗力降低等。毒素的作用:寄生蟲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產生有毒的分泌物和代謝產物,易被宿主吸收,特別是對神經系統和血液循環系統的毒害作用較為嚴重。引入病原性寄生物:寄生蟲侵害宿主的同時,可能將某些病原性細菌、病毒和原生動物等帶入宿主體內,使宿主遭受感染而發病。寄生蟲病的防治原則:(一)消滅感染源(二)搞好環境衛生(三)阻斷傳播途徑(四)提高畜禽自身抵抗力(五)預防免疫第二節人畜共患主要寄生蟲病1.囊尾蚴病:豬肉絳蟲2.華支睪吸蟲病:膽管、膽囊,引起肝膽病變3.弓形蟲病:影響胎兒,人類先天性感染最嚴重病之一4.旋毛蟲病:成蟲寄生于小腸5.蛔蟲病:腸道寄生蟲,常致幼畜大批死亡6.棘球絳蟲與棘球蚴病7.肉孢子蟲病弓形蟲病豬弓形蟲病是由龔地弓形蟲引起的豬的一種寄生蟲病,表現發熱、呼吸困難、腹瀉、皮膚出現紅斑、懷孕母豬可能流產或分娩虛弱仔豬及死胎等癥狀。本病廣泛流行于人、畜中。本病病原為肉孢子蟲科的龔地弓形蟲。多存在于細胞內,也可以游離在細胞外體液中。弓形蟲的終末宿主是貓,貓是弓形蟲病的主要傳播者和重要的傳染源,本病的急性發作多見于架子豬。發病無季節性,氣候驟變、營養不良、懷孕等都是發病誘因。

癥狀本病癥狀與豬瘟相似。豬患病初體溫40.5~42℃。精神萎頓,少食或拒食,糞便干結并帶粘液,以耳后、鼻盤、胸下、腹下等處出現紅斑,其后紅斑變為暗紅色至紫黑色。同時表現呼吸困難。懷孕母豬一般食欲正常,但后肢無力,癱瘓,并可發生流產。病變病豬全身淋巴結腫大,切面有壞死灶和出血點。肺腫大呈暗紅色,間質增寬,表面有出血點和灰白色壞死灶,肝腫大,有針尖大的壞死點和出血點,脾也有壞死灶和出血點,腎有壞死灶和出血點。胃腸粘膜腫脹,充血、出血。膀胱粘膜有出血點。胸腹腔滲出液增多。

診斷:根據流行病學、癥狀與病變可做出初步診斷。確診必須經實驗室查出病原體和特異性抗體。防治:

1.豬場應禁止養貓,嚴格滅鼠,消滅野貓,豬飼料嚴防被貓糞污染。

2.發病豬場可用磺胺嘧啶加甲氧芐胺嘧啶治療。第三節動物常見的寄生蟲病1.細頸囊尾蚴病2.豬蛔蟲3.豬后圓線蟲病4.豬毛首線蟲病5.豬胃線蟲病6.棘頭蟲病7.豬疥螨病豬蛔蟲病豬蛔蟲寄生于豬的小腸所引起的一種常見多發寄生蟲病,是仔豬的重要疾病之一,遍布全球各國。仔豬常因感染蛔蟲而生長發育不良,形成僵豬,豬出欄期推遲,飼料浪費,甚至死亡等,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豬蛔蟲屬蛔科,其發育無需中間宿主,隨糞便排出的蟲卵通過飼料、飲水經口感染。癥狀在幼蟲移行時引起蛔蟲性肺炎,病豬體溫升高,咳嗽,呼吸急促。成蟲寄生在小腸內,感染重時病豬表現為消化不良,腹瀉,食欲不振,生長緩慢,有時磨牙。發生腸梗阻時病豬可出現劇烈腹痛;在蛔蟲毒素引起中毒時可呈短暫痙攣等神經癥狀。幼蟲在肝肺移行時,可引起肝星狀白斑,稱乳斑肝,肺葉呈暗紅色,有出血點。成蟲可引起小腸黏膜有出血斑,成蟲大量扭結時,可見腸管阻塞,蛔蟲進入膽管,阻塞膽道可引起黃疸。

防治可取糞便用飽和鹽水漂浮后檢查蛔蟲卵來確診。平時搞好豬舍和運動場的清潔衛生和消毒,豬的糞便與墊草應堆積發酵或漚肥。定期預防性驅蟲。

豬疥螨病豬疥螨寄生于豬的皮膚內引起皮膚發紅點、膿包、結痂、龜裂等的慢性外寄生蟲病。豬疥螨屬于疥螨科,其成蟲圓形,蟲體很小,肉眼不易看見,大小為0.2-0.5毫米,淺黃白色或灰白色,背面隆起,腹面扁平,有4對短粗的足,蟲卵呈橢圓形。本病冬天和早春多見,可影響其生長發育。飼養管理和環境條件差,特別對陰暗、潮濕、擁擠的豬舍內的豬最易感染。癥狀

豬眼周、頰部、耳根、背部、體側都可感染。感染處劇癢,病豬到處摩擦或以肢蹄搔擦患處,以致患處表現脫毛、結痂、皮膚增厚并形成皺褶和龜裂。診斷

根據本病流行特點、癥狀和皮膚炎癥可做出初步診斷,取患部皮膚上的痂皮鏡檢。發現蟲體即可確診。

防治

豬舍應保持清潔、衛生、干燥、通風。防止引進疥螨病病豬。病豬應及早治療,可用肥皂水徹底洗刷患部。

豬虱豬虱是寄生于豬體表并以吸取血液為主的一種外寄生蟲。屬血虱科的豬血虱。豬血虱背腹扁平,橢圓形,表皮呈革狀,呈灰白色或灰黑色。豬血虱終生不離豬體,通過直接接觸傳播,尤其在場地狹窄、豬只密集擁擠、管理不良時最易感染,也可通過墊草、用具等引起間接感染。一年四季都可感染,但以寒冷季節感染嚴重。癥狀:

病豬時常磨擦,不安,營養不良和消瘦,尤以2~4月齡仔豬更嚴重。診斷:

檢查豬體表,尤其耳殼后、腋下、大腿內側等部位皮膚和近毛根處,找到蟲體或蟲卵。防治:

治療與綜合性控制措施參照疥螨病。

第六章畜禽營養代謝性病第一節畜禽營養代謝病的概論一、營養代謝病的一般病因1.營養物質攝入不足或過剩營養物質攝入不足:飼料營養物質缺乏,食欲降低或廢絕飼料營養物質過剩:如干乳期飼以高能飼料,乳牛過于肥胖;碘過多,致發甲狀腺腫。2.營養物質吸收不良a:消化吸收障礙,如慢性胃腸疾病、肝臟疾病及胰腺疾b:飼料中存在干擾營養物質吸收的因素,如磷、植酸過多降低鈣的吸收,鈣過多干擾碘、鋅等元素的吸收。3.營養物質需要量增加生理狀況下:妊娠(尤其雙胎、多胎妊娠)、泌乳、產卵及生長發育旺期,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要量增加;4.動物體機能衰退5.營養物質平衡失調(1)轉化:如糖、脂肪、氨基酸,三大物質間相互轉化(2)依賴:如鈣、磷吸收,需要維生素D(3)拮抗:鋅、鐵充足可防銅中毒。二、營養代謝病的防治

1.給予合理、全價的日糧;2.做好飼料收藏、貯存、加工、防止變質;3.畜禽適當加強運動,增強體質,并搞好畜舍及環境衛生。第二節糖、脂肪及蛋白質代謝障礙疾病主要有:牛酮癥(蛋白質和脂肪代謝障礙)低糖血癥(糖代謝障礙)黃脂癥(脂肪組織呈現黃色;黃膘)脂肪肝綜合癥(飼料營養過剩,微量營養不平衡)家禽痛風(蛋白質代謝障礙;尿酸鹽沉著癥)營養衰竭癥(母羊妊娠毒血癥,母豬消瘦綜合征)

牛酮病一、概述牛酮病又叫奶牛醋酮血病,是蛋白質和脂肪代謝紊亂所致酮血、酮尿、酮乳和低血糖為特征的酮體酸中毒癥。特點:酮血、酮尿、酮乳、低血糖二、病因關于病因有許多不同意見,其中能量代謝負平衡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原因。產后泌乳高峰出現得早(約在產后4-7周出現),而產后食欲高峰出現較晚(約在產后10-12周),奶牛對能量的需要超過了從飼料中攝取能量,引起能量負平衡,因而導致發病。三、癥狀1、消化紊亂、消瘦、泌乳量顯著減少。2、神經癥狀:于棚內亂轉;四肢交叉站立,肌肉震顫;橫沖直撞;磨牙、吼叫,不斷舌舔皮膚,神經癥狀發作約持續1-2小時,8-12小時后可能復發;3、病牛的呼出氣、乳汁、尿液、汗液中散發有特殊的丙酮氣味。血、尿、乳中酮體含量升高。4、無并發癥時,體溫、呼吸、脈搏無多大變化。四、診斷

根據多發生于分娩后2-6周內的病史,產奶量減少,食欲下降,漸進性消瘦和呼出特殊丙酮氣味的臨床癥狀,需要作臨床病理學檢查,檢查血糖和血、尿、乳中酮含量或酮體定性。五、防治

治療原則:以解除酸中毒、提高血糖為主,減少體脂動員,提高飼料中丙酸及其它生糖先質的利用。第三節礦物質代謝障礙性疾病主要內容:1.佝僂病和骨軟癥(鈣、磷代謝障礙)2.牛血紅蛋白尿(長期缺磷、缺銅)3.異食癖(缺某些蛋白質和氨基酸,或缺鈉、銅、鈷、鐵、、、,缺維生素A、B2、B3、D、E)佝僂病

一、概念:

由于維生素D缺乏或鈣、磷代謝障礙所致的幼齡動物的骨營養不良,臨床上以消化紊亂、異食癖、跛行及骨骼變形等為特征。二、病因:飼料和飲水中鈣、磷和/或維生素D缺乏,或鈣、磷比例不當是主要病因。三、癥狀:食欲減退,消化不良,異嗜。病畜經常臥地,不愿起立和運動。發育停滯,消瘦。或伴有咳嗽、腹瀉、呼吸困難和貧血。四、診斷根據年齡、飼養管理條件、慢性經過、生長遲緩、異嗜癖、運動困難以及牙齒和骨骼變化等特征,作初步診斷。根據骨的X射線及組織學檢查進行確診。五、防治1、保證充足的維生素D

帶仔母畜日糧合理補充維生素D,并保證冬季舍飼期得到足夠的日光照射和經過太陽曬過的青干草。2、日糧組成注意鈣、磷平衡(應控制在1~2:1范圍內)。3、維生素D、魚肝油或鈣化醇膠性鈣皮下或肌肉注射。第四節微量元素缺乏性疾病鐵缺乏癥貧血;精神萎靡、厭食、挑食、生長發育遲緩、四肢乏力、畏寒怕冷。銅缺乏癥

機體缺銅時發生廣泛的代謝、功能障礙和病理改變而導致生長發育落后、骨骼改變、貧血和免疫功能低下等一系列臨床表現。鋅缺乏癥機體缺乏鋅元素引起厭食,生長發育減慢、免疫功能低下,青春期性成熟障礙等多種生理功能紊亂的營養缺乏病。硒缺乏癥缺硒引起組織器官變性、壞死的一種營養性障礙疾病。臨床上以營養性肌萎縮、滲出性素質(缺乏時可引起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使血漿成份漏出增多而引起部分皮下疏松的部位發生漿液性滲出為主要特征的病癥。)、生長緩慢為特征。第五節維生素缺乏癥維生素A缺乏癥1、維生素A的生理功(1)維持上皮組織結構的完整性;(2)維持暗視覺;(3)維持生長發育2、臨床癥狀:(1)夜盲癥:除豬外均可出現,是本病的主要診斷指標。(2)干眼病:角膜變厚并呈云霧狀,主要見于犬和犢牛,其他動物首先眼分泌漿液性、粘液性分泌物,后形成干眼病,有時尚有角膜潰瘍、羞明,甚至失明等。(3)皮膚變化:主要呈皮膚干燥,被毛蓬亂等。(4)神經癥狀:除馬以外,其他動物都有骨骼肌麻痹,以及步態強拘、運動失調、痙攣和昏睡等腦神經癥狀,由于視神經管狹窄,先出現視神經乳頭水腫,后失明。(5)生殖機能變化:公畜精子數目少,活力差,母畜易出現流產或死胎、畸形胎(無眼、小眼、兔唇等)等。(6)抵抗力下降:由于粘膜上皮完整性受損,極易發生呼吸及消化器官炎癥。對傳染病易感性增加。3、診斷癥狀;日糧分析;治療試驗4、治療原則:改善飼養,補給維生素A制劑。

1、多喂青綠飼料、胡蘿卜、黃玉米等。

2、維生素A注射液。

3、魚肝油:口服或肌肉、皮下分點注射。

4、急性病例用藥后很快見效,慢性病例效果較差。維生素K缺乏癥維生素K缺乏癥是由于動物體內維生素K缺乏或不足引起的一種以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減少,血液凝固過程發生障礙,凝血時間延長,易于出血的一種疾病。維生素B1缺乏癥雛雞食欲和體重減輕,羽毛蓬亂,腿無力,體溫下降,貧血,腹瀉,隨著病情發展,外周神經麻痹癥狀逐漸明顯。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