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歷史指南-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考點學案】_第1頁
2022年中考歷史指南-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考點學案】_第2頁
2022年中考歷史指南-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考點學案】_第3頁
2022年中考歷史指南-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考點學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主題四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考點1:知道明朝的建立。通過皇權的強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專權的弊端。部編版教材七下P66—69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定都應天府(今江蘇南京),明成祖時遷都北京朱元璋強化皇權措施中央(1)權分六部:廢除丞相制度和中書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負責。(2)分散軍權:把大都督府分為中、左、右、前、后五軍都督府,將軍隊調動和武官任命的權力統歸兵部,皇帝直接掌握軍事大權。(3)設置廠衛:加強對臣民的監視和偵查,朱元璋設立錦衣衛。明成祖時期設立東廠。合稱“廠衛”。地方在地方,取消行中書省,設立“三司”,將權力一分為三,互不統屬;分封諸子為王,駐守各地,監控地方,鞏固皇室。特點地方和中央的各個部門,既互不統屬,又互相牽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負責,使得皇權高度集中,君主專制大為加強科舉考試的變化目的加強思想控制內容考試題目必須來自“四書”“五經”;考生對題目的解釋,必須是以朱熹的《四書集注》為標準,不得自己隨意發揮。考試答卷的文體格式、段落劃分都有嚴格的規定,要求答卷由八個部分組成,稱為“八股文”影響禁錮了知識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會的進步經濟發展(1)明代引進了原產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馬鈴薯、花生和向日葵等(2)棉紡織業從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現出一批棉紡織業基地。蘇州是明代的絲織業中心。景德鎮是全國的制瓷中心,所產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樣,色彩艷麗,花紋優美,暢銷海內外。(3)明朝的商品經濟,也相當活躍。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的商貿城市,還出現了有名的商幫,如山西的晉商、安徽的徽商。考點2:了解鄭和下西洋的航海壯舉;知道戚繼光的抗倭斗爭。部編版教材七下P70—75鄭和下西洋(友好交往)目的提高明朝在國外的地位和威望(主要目的);用中國的貨物去換取海外的奇珍條件社會安定,國力雄厚;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先進,船上配有航海圖和羅盤針;明朝政府的支持;鄭和本人的勇敢,不怕困難和卓越的組織領導能力概況1405—1433年,鄭和7次下西洋,船隊從劉家港出發,先后到達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意義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不僅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而且開創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戚繼光抗倭(對外沖突)概況戚繼光奉命抗倭,組建“戚家軍”。1561年在臺州九戰九捷,平定浙東地區的倭患。此后前往福建、廣東消滅倭寇,使東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性質是反抗外來侵略的正義戰爭意義抗倭戰爭是一場反侵略的戰爭,他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澳門居住權從16世紀開始,一些歐洲殖民者,相繼來到我國沿海地區,進行侵略活動。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國廣東澳門的居住權考點3:知道《本草綱目》《天工開物》《農政全書》等名著,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響。通過明長城和北京城的建筑,體會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部編版教材七下P76—83科技名著《本草綱目》李時珍是明代杰出的醫藥學家。《本草綱目》對各種藥物進行了新的分類,詳細介紹它們的產地、形色、氣味及其主要療效。這部巨著,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庫,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天工開物》宋應星編寫的《天工開物》一書,幾乎涵蓋了當時中國農業和手工業的所有生產、加工部門。對我國古代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進行了全面的總結,記述了中國在當時世界上具有先進水平的科學技術。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農政全書》徐光啟是明代科學家,全書全面總結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的先進經驗、技術革新和作者關于農學的創新研究成果,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農業科學巨著建筑明長城規模最大,歷時最久,布局合理,技術先進,設施完善,工程質量優異北京城在元大都基礎上修建,從1406年開始,到1420年基本建成。紫禁城是世界上最宏大、最輝煌的皇家建筑群。小說最著名的長篇章回體小說:羅貫中的《三國志通俗演義》(《三國演義》)、施耐庵的《水滸傳》、吳承恩的《西游記》藝術書法家董其昌、繪畫名家徐渭;戲劇家:湯顯祖的代表作《牡丹亭》考點4:了解李自成起義推翻明朝,知道滿族入主中原。部編版教材七下P84—87李自成起義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敗越發嚴重,朝廷不斷加派賦稅,民眾不堪重負,怨聲載道,階級矛盾異常尖銳。陜西北部一帶連年大旱,莊稼顆粒無收,饑民遍野,官府不顧民眾死活,催征如故。災難深重的廣大農民紛紛舉行起義過程起義軍領袖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賦”的口號,得到廣大農民擁護;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同年,率軍攻入北京,崇禎皇帝自縊,明朝滅亡(1644年,清軍入關,打敗農民軍,占領北京)滿洲興起清兵入關興起明朝后期,東北地區的女真族不斷發展壯大;1616年,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權,國號大金,史稱后金;1635年,皇太極改族名為滿洲;次年,改國號為清入關明朝滅亡后,駐守重鎮山海關的明軍將領吳三桂降清,引清軍入關考點5:了解鄭成功收復臺灣和清朝在臺灣的建制;知道冊封達賴和班禪與設置駐藏大臣;知道西北邊疆的鞏固。認識臺灣、西藏、新疆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部編版教材七下P88—95清朝對全國的統治1644年,清軍入關,進入北京后以北京為都城,隨后,南下消滅明朝政權的殘余勢力及各地反清的力量,逐步建立起對全國的統治。加強中央集權,維護政治上的大一統;在思想文化方面推崇儒家學說,繼承歷代文化傳統,鞏固了自身的統治鄭成功收復臺灣和清朝在臺灣的建制鄭成功收復臺灣1624年荷蘭殖民者侵占臺灣。1662年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被占據了38年的臺灣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臺灣建制1683年,清軍攻入臺灣,臺灣歸入清朝的版圖。1684年(康熙時),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1885年臺灣正式建省,成為中國的一個行省清廷對西藏地區的有效管轄冊封達賴班禪1653年順治帝賜予五世達賴“達賴喇嘛”的封號,1713年康熙帝賜予五世班禪“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此后,歷代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的冊封設駐藏大臣1727年(雍正帝時),開始設置駐藏大臣,監督西藏地方政務1793年,清朝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標志著中央政權對西藏地方行使主權達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鞏固西北邊疆平定噶爾丹叛亂康熙三次率軍親征,平了蒙古族噶爾丹叛亂,穩定了西北部邊疆地區平定大、小和卓叛亂乾隆帝平定回部上層貴族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亂(在我國西北天山以南的廣大地區,居住著維吾爾等族人民,清代把這個地區稱為“回部”)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駐軍設哨,加強了對西北地區的管轄雅克薩之戰概況17世紀中期,沙俄勢力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在雅克薩和尼布楚修筑城堡,作為擴大侵略的據點。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軍兩次進攻盤踞在雅克薩的俄軍。結果1689年,中俄雙方代表在尼布楚簽訂《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清朝的疆域西跨蔥嶺,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亞,西南達喜馬拉雅山脈,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臺灣及其附屬島嶼(包括釣魚島、赤尾嶼等),南至南海諸島考點6:通過清朝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的史實,了解清朝前期的興盛。部編版教材七下P96—100農業背景清初統治者認識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是“國之大計”。順治、康熙、雍正、乾隆諸位帝王,都十分重視農業生產,大力推行墾荒政策,使農業生產很快得到恢復與發展,為清朝前期的興盛奠定了基礎表現耕地面積不斷擴大;治理黃河、淮河及大運河等;改進糧食種植技術,改良新品種,推廣玉米、甘薯等高產作物,使糧食產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時,經濟作物的種植也有了較大的發展作用農業生產的發展,有利于社會的穩定和繁榮。農業產品品種和產量的增加,也對手工業和城鎮商品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推動的作用手工業絲織、棉織、印染、制瓷等,品種繁多,產品精良,已出現比較成熟的手工業工場商業形成了由農村集市、城鎮市場、區域性市場和全國性市場組成的商業網;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幫,比如,晉商和徽商人口增長原因清朝前期經濟發展,國力增強,社會安定情況康熙時,全國人口總數已達到1.5億,乾隆末年發展到3億,占當時世界總人口的三分之一積極作用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增加了勞動力和擴大了商品銷售市場消極影響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耕地面積減少,人地矛盾逐漸突出;開荒墾田,破壞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水土流失嚴重;龐大的人口也造成社會壓力,影響了經濟的持續發展考點7:通過軍機處的設置與文化專制措施,認識君主專制在清朝的極端強化;通過清朝中期以來的腐敗現象和閉關鎖國政策,了解中國開始落后于世界發展潮流。部編版教材七下P101—105君主專制的強化政治雍正時設立軍機處,使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達到頂峰的表現)思想文化獄:在康雍乾三朝興盛,目的是從思想領域嚴密控制知識分子,加強君主專制;其危害是造成了社會恐怖,摧殘了許多人才,禁錮了人們的思想言論,嚴重阻礙了思想、學術的發展和進步專制政策:大力提倡尊孔讀經;對全國書籍進行全面檢查,把認為是對清朝統治不力的書籍列為禁書,收繳并銷毀閉關鎖國政策(對外關系)原因(1)統治者認為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2)清朝統治者擔心國家的領土主權受到西方殖民者侵犯(3)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會危及自己的統治表現頒布“禁海令”,嚴厲限制海上貿易;強迫沿海居民內遷,不許出海;嚴格限制外商來華貿易,對來船的數量、通商口岸地點等都有嚴格的規定;只開放廣州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只準“廣州十三行”經營對外貿易影響(1)積極: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到過一定的自衛作用(2)消極:使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考點8:以《紅樓夢》和京劇為例,了解清代文學藝術的成就和特色。部編版教材七下P102—105《紅樓夢》清代作家曹雪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