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_第1頁
農村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_第2頁
農村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_第3頁
農村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_第4頁
農村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總則1.0.1為貫徹國家有關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法規和政策,改善農村居住建筑室內熱環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結合我省實際條件,制定本標準。

1.0.2本標準適用于山西省行政區域內農村新建、改建和擴建的居住建筑節能設計。

1.0.3我省范圍內的農村居住建筑的節能設計應結合氣候條件、農村地區特有的生活模式、經濟條件,采用適宜的建筑形式、節能技術措施以及能源利用方式,有效改善室內居住環境,降低常規能源消耗及溫室氣體的排放。

1.0.4我省范圍內的農村居住建筑的節能設計,除應符合本標準外,尚應符合國家、行業和我省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條文說明:總則中條文均按照國標《農村居住建筑節能標準》GB/T50824-2013設置,并明確本標準的適用范圍為山西省內農村居住建筑。本標準所指的農村居住建筑為農村集體土地上建造的用于農民居住的分散獨立式、集中分戶獨立式(包括雙拼式和聯排式)低層建筑,二層及以下的建筑,不包括多層單元式住宅和窯洞等特殊居住建筑?!?/p>

2術語2.0.1圍護結構buildingenvelope

指建筑各面的圍擋物,包括墻體、屋頂、門窗、地面等。

2.0.2室內熱環境indoorthermalenvironment

影響人體冷熱感覺的環境因素,包括室內空氣溫度、空氣濕度、氣流速度以及人體與周圍環境之間的輻射換熱。

2.0.3導熱系數(λ)thermalconductivitycoefficient

在穩態條件和單位溫差作用下,通過單位厚度、單位面積的勻質材料的熱流量,也稱熱導率,單位為W/(m·K)。

2.0.4傳熱系數(K)coefficientofheattransfer

在穩態條件和物體兩側的冷熱流體之間單位溫差作用下,單位面積通過的熱流量,單位為W/(m2·K)。

2.0.5熱阻(R)heatresistance

表征圍護結構本身或其中某層材料阻抗傳熱能力的物理量,單位為(m2·K)/W。

2.0.6熱惰性指標(D)indexofthermalinertia

表征圍護結構對溫度波衰減快慢程度的無量綱指標,其值等于材料層熱阻與蓄熱系數的乘積。

2.0.7窗墻面積比arearatioofwindowtowall

窗戶洞口面積與建筑層高和開間定位線圍成的房間立面單元面積的比值。無因次。

2.0.8遮陽系數shadingcoefficient

在給定條件下,透過窗玻璃的太陽輻射得熱量,與相同條件下透過相同面積的3mm厚透明玻璃的太陽輻射得熱量的比值。無因次。

2.0.9種植屋面plantedroof

在屋面防水層上鋪以種植介質,并種植植物,起到隔熱作用的屋面。

2.0.10被動式太陽房passivesolarhouse

不需要專門的太陽能供暖系統部件,而通過建筑的朝向布局及建筑材料與構造等的設計,使建筑在冬季充分獲得太陽輻射熱,維持一定室內溫度的建筑。

2.0.11自保溫墻體self-insulatedwall

墻體主體兩側不需附加保溫系統,主體材料自身除具有結構材料必要的強度外,還具有較好的保溫隔熱性能的外墻保溫形式。

2.0.12外墻外保溫externalthermalinsulationonwalls

由保溫層、保護層和膠粘劑、錨固件等固定材料構成,安裝在外墻外表面的保溫形式。

2.0.13外墻內保溫internalthermalinsulationonwalls

由保溫層、飾面層和膠粘劑、錨固件等固定材料構成,安裝在外墻內表面的保溫形式。

2.0.14外墻夾心保溫sandwichthermalinsulationonwalls

在墻體中的連續空腔內填充保溫材料,并在內葉墻和外葉墻之間用防銹的拉結件固定的保溫形式。

2.0.15火炕Kang

能吸收、蓄存煙氣余熱,持續保持其表面溫度并緩慢散熱,以滿足人們生活起居、采暖等需要,而搭建的一種類似于床的室內設施。包括落地炕、架空炕、火墻式火炕及地炕。

2.0.16火墻HotWall

一種內設煙氣流動通道的空心墻體,可吸收煙氣余熱并通過其垂直壁面向室內散熱的采暖設施。

2.0.17太陽能集熱器solarcollector

吸收太陽輻射并將采集的熱能傳遞到傳熱工質的裝置。

2.0.18沼氣池biogasgeneratingpit

有機物質在其中經微生物分解發酵而生成一種可燃性氣體的各種材質制成的池子,有玻璃鋼、紅泥塑料、鋼筋混凝土等。

2.0.19秸稈氣化strawgasification

在不完全燃燒條件下,將生物質原料加熱,使較高分子量的有機碳氫化合物鏈裂解,變成較低分子量的一氧化碳(CO)、氫氣(H2)、甲烷(CH4)等可燃氣體的過程。

【條文說明:術語均按照國標《農村居住建筑節能標準》GB/T50824-2013設置】

3基本規定3.0.1農村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應與地區氣候相適應,農村地區建筑節能設計氣候分區應符合表3.0.1的規定。表3.0.1山西省各市縣農村地區建筑節能設計氣候分區一級區劃名稱二級區劃名稱區劃依據市縣名稱嚴寒地區(1)嚴寒C區(1C)3800≤HDD18<5000右玉五寨大同縣平魯廣靈渾源左云神池天鎮大同岢嵐偏關陽高河曲寧武朔州山陰五臺嵐縣靈丘方山靜樂壽陽婁煩和順交口左權寒冷地區(2)寒冷A區(2A)2000≤HDD18<3800CDD26≤90懷仁應縣忻州興縣繁峙保德定襄臨縣中陽代縣離石蒲縣柳林石樓原平榆社陽曲永和武鄉隰縣古交沁源沁縣陵川盂縣安澤榆次鄉寧襄垣昔陽平順壺關長治汾陽文水潞城太原清徐祁縣靈石吉縣長子屯留太谷交城鄉寧平遙汾西平定孝義高平古縣陽泉介休霍州黎城沁水絳縣浮山洪洞晉城陽城芮城垣曲寒冷B區(2B)2000≤HDD18<3800CDD26>90夏縣翼城臨汾新絳臨猗稷山運城河津平陸永濟萬榮曲沃侯馬襄汾聞喜【條文說明:本條明確了山西省各市縣農村地區建筑節能設計氣候分區?!?/p>

3.0.2嚴寒和寒冷地區農村居住建筑的臥室、起居室等主要功能房間,節能計算冬季室內熱環境參數的選取應符合下列規定:

1室內計算溫度應取16℃;

2計算換氣次數應取0.5h-1。

【條文說明:國標《農村居住建筑節能標準》中室內計算溫度取14℃,山西省《居住建筑節能標準》DBJ04/242-2019室內計算溫度取18℃,結合農村建筑的實際使用情況,本標準在國標的基礎上適當提升要求,將室內計算溫度取值定為16℃】

3.0.3農村居住建筑應充分利用建筑外部環境因素創造適宜的室內環境。

【條文說明:農村居住建筑的外部環境因素如地表、地勢、植被、水體、土壤、方位及朝向等,將直接影響到建筑的日照得熱、采光和通風,并進而左右建筑室內環境的質量,因此在選址與建設時,要盡量利用外部環境因地制宜地滿足建筑日照、采光、通風、供暖、降溫、給水、排水等的需求,創造具有良好調節能力的室內環境,減少對供暖設施、空調等人工調節設備的依賴?!?.0.4農村居住建筑節能設計宜采用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也可采用常規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集成利用技術。

【條文說明:本條提出了農村居住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的應用方式。】

3.0.5農村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應總結并采用當地有效的保暖降溫經驗和措施,并應與當地民居建筑設計風格相協調。

【條文說明:各地民居特色的形成,除了有地域文化因素外,很大程度是由當地氣候、地理因素所致,一些傳統的保溫經驗及措施,不但有效,又有很好的地區適宜性,因此建筑節能設計時,應吸收和借鑒,同時應注重對當地民居特色的傳承?!?/p>

4建筑布局與節能設計4.1一般規定4.1.1農村居住建筑的選址與布置應根據不同的氣候區進行選擇。嚴寒和寒冷地區應有利于冬季日照和冬季防風,并應有利于夏季通風。

【條文說明:日照、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風是農村居住建筑重要的室內環境調節手段。充足的日照是提升嚴寒和寒冷地區農村居住建筑冬季室內溫度的有效手段。

強調農村居住建筑良好的自然通風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了改善室內熱環境,增加熱舒適感;二是為了提高通風空調設備的效率,因為建筑群良好的通風可以提高空調設備的冷凝器工作效率,有利于節省設備的運行能耗。在嚴寒和寒冷地區,重點考慮防止冬季冷風滲透而增加供暖能耗,同時兼顧夏季自然通風的有效利用?!?.1.2農村居住建筑的平面布局和立面設計應有利于冬季日照和夏季通風。門窗洞口的開啟位置應有利于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風。

【條文說明:日照直接影響居室的熱環境和建筑能耗,同時也是影響住戶心理感受和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在農村居住建筑設計中是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

房間有良好的自然通風,一是可以顯著地降低房間自然室溫,為居住者提供更多時間生活在自然室溫環境的可能性;二是能夠有效地縮短房間空調器開啟的時間,節能效果明顯。房間的自然進風設計要使窗口開啟朝向和窗扇的開啟方式有利于向房間導入室外風,房間的自然排風設計要能保證利用常開的房門、戶門、外窗、專用通風口等,直接或間接(通過與室外連通的走道、樓梯間、天井等)向室外順暢地排風?!?.1.3農村居住建筑宜采用被動式太陽房滿足冬季供暖需求。

【條文說明:被動式太陽房是一種最簡單、最有效的冬季供暖形式。在冬季太陽能豐富的地區,只要建筑圍護結構進行一定的保溫節能改造,被動式太陽房就有可能達到室內熱環境所要求的基本標準。由于農村的經濟技術水平相對落后,應在經濟可行的條件下,進行被動式太陽房設計,并兼顧造型美觀?!?.2選址與布局4.2.1農村居住建筑宜建在冬季避風的地段,不宜建在洼地、溝底等易形成“霜洞”的凹地處。

【條文說明:在嚴寒和寒冷地區,為防止冬季冷風滲透增加供暖能耗,農村居住建筑宜建在冬季避風的地段,不要建在不避風的高地、河谷、河岸、山梁及崖邊等地段。為防止“霜洞”效應,一般也不宜布置在洼地、溝底等凹地處,因為冬季冷氣流容易在此處聚集,形成“霜洞”,從而使位于凹地的底層或半地下層的供暖能耗增多。】4.2.2農村居住建筑的間距應滿足日照、采光、通風、防災、視覺衛生等要求。

【條文說明:農村居住建筑前后之間要留有足夠的間距,以保證冬季陽光不被遮擋,同時還要考慮滿足采光、通風、防火、視覺衛生等條件?!?.2.3農村居住建筑的南立面不宜受到過多遮擋。建筑與庭院里植物的距離應滿足采光與日照的要求。

【條文說明:從采光與日照的角度考慮,農村居住建筑的南立面不宜受到過多遮擋。農村居住建筑庭院里常常種有各種植物,容易對建筑造成一定遮擋,在進行庭院規劃時,要注意樹木種植位置與建筑之間保持適當距離,避免對建筑的日照與采光條件造成過多不利影響?!?.2.4農村居住建筑建造在山坡上時,應根據地形依山勢而建,不宜進行過多的挖土填方。

【條文說明:農村居住建筑建設本著節地和節約造價的原則,建造在山坡上時,應根據地形依山勢而建,避免過多的土方量,造成不必要的浪費?!?.2.5農村居住建筑,宜采用雙拼式、聯排式或疊拼式集中布置。

【條文說明:本條體現了農村居住建筑建設集約用地、集中建設、集聚發展的原則,積極倡導雙拼式、聯排式或疊拼式等節省占地面積,減少外圍護結構耗熱量的布局方式,限制獨立式建筑的建設?!?.3平立面設計4.3.1農村居住建筑的體形宜簡單、規整,平立面不宜出現過多的局部凸出或凹進的部位。開口部位設計應避開當地冬季的主導風向。

【條文說明:對于嚴寒和寒冷地區的農村居住建筑,采用平整、簡潔的建筑形式,體形系數較小,有利于減少建筑熱損失,降低供暖能耗?!?.3.2農村居住建筑的主朝向宜采用南北朝向或接近南北朝向,主要房間宜避開冬季主導風向。

【條文說明:朝向是指建筑物主立面(或正面)的方位角,一般由建筑與周圍環境、道路之間的關系確定。朝向選擇的原則是冬季能獲得充足的日照,主要房間宜避開冬季主導風向。建筑的朝向,方位以及整體規劃應考慮多方面的因素,要想找到一個朝向滿足夏季防熱,冬季保溫等各方面的理想要求是困難的,因此,我們只能權衡各個因素之間的得失輕重,選擇出這一地區建筑的最佳朝向或較好的朝向。

經計算證明:建筑物的主體朝向,如果由南北向改為東西向,耗熱量指標約增大5%,空調能耗或外遮陽成本將增大更多。】4.3.3農村居住建筑的開間不宜大于6m,單面采光房間的進深不宜大于6m。嚴寒和寒冷地區農村居住建筑室內凈高不宜大于3m。

【條文說明:本條從節能和有利于創造舒適的室內環境的角度出發,規定了農村居住建筑功能空間的適宜尺寸?!?.3.4農村居住建筑的房間功能布局應合理、緊湊、互不干擾,并應方便生活起居與節能。臥室、起居室等主要房間宜布置在南側或內墻側,廚房、衛生間、儲藏室等輔助房間宜布置在北側或外墻側。

【條文說明:農村居住建筑的臥室、起居室等主要房間是農民日常生活使用頻率較高、使用時段較長的居住空間,本著節能和舒適的原則,宜布置在日照、采光條件好的南側;廚房、衛生間、儲藏室等輔助房間由于使用頻率較低,使用時段較短,可布置在日照、采光條件稍差的北側或東西側。】4.3.5嚴寒和寒冷地區農村居住建筑的外窗面積不應過大,南向宜采用大窗,北向宜采用小窗,窗墻面積比限值宜符合表4.3.5的規定。表4.3.5嚴寒和寒冷地區農村居住建筑的窗墻面積比限值朝向窗墻面積比嚴寒地區寒冷地區北≤0.25≤0.30東、西≤0.30≤0.35南≤0.45≤0.50【條文說明:南向窗墻面積比依據《居住建筑節能標準》DBJ04/242-2019取值,比國標《農村居住建筑節能標準》中南向窗墻面積比嚴寒地區≤0.40,寒冷地區≤0.45的取值適當放寬?!?.3.6農村居住建筑應采用傳熱系數較小、氣密性良好的外門窗,不宜采用落地窗和凸窗。

【條文說明:門窗是建筑外圍護結構保溫隔熱的薄弱環節,嚴寒和寒冷地區需要重點加以注意,應采用傳熱系數較小、氣密性良好的節能型外門窗。凸窗比平窗增加了玻璃面積和外圍護結構面積,對節能十分不利,尤其是北向更不利,而且窗戶凸出較多時有安全隱患,且開關窗操作困難,使用不便,要盡量少用?!?.3.7農村居住建筑外窗的可開啟面積應有利于室內通風換氣。嚴寒和寒冷地區農村居住建筑外窗的可開啟面積不應小于外窗面積的25%。

【條文說明:目前的農村居住建筑設計中,存在著外窗面積越來越大,而同時可開啟面積比例相對縮小的趨勢,有的建筑根本達不到可開啟面積占外窗面積25%或30%的要求,嚴重影響了室內自然通風效果。為保證室內在非供暖季節有較好的自然通風環境,提出本條規定是非常必要和現實的?!?.4被動式太陽房設計4.4.1被動式太陽房應朝南向布置,當正南向布置有困難時,不宜偏離正南向±30°以上。主要供暖房間宜布置在南向。

【條文說明:太陽房的最好朝向是正南,條件不許可時,應將朝向限制在南偏東或偏西30°以內,偏角再大會影響集熱。太陽房和相鄰建筑間要留有足夠的間距,以保證在冬季陽光不被遮擋,也不應有其他阻擋陽光的障礙物?!?.4.2建筑間距應滿足冬季供暖期間,在9時~15時對集熱面的遮擋不超過15%的要求。

【條文說明:本條摘自現行國家標準《被動式太陽房熱工技術條件和測試方法》GB/T15405-2006第4.1.4條,對被動式太陽房的建筑間距提出了限定?!?.4.3被動式太陽房的凈高不宜低于2.8m,房屋進深不宜超過層高的2倍。

【條文說明:從節能的角度考慮,太陽房的形體宜為東西軸為長軸的長方體,平面短邊和長邊之比取1:1.5~1:4。房屋凈高不宜低于2.8m,進深在滿足使用的條件下不要太大,不超過層高2倍時可獲得比較滿意的節能率?!?.4.4被動式太陽房的出入口應采取防冷風侵入的措施。

【條文說明:被動式太陽房的出入口應采取防冷風侵入的措施,如設置雙層門、兩道門或門斗。門斗應避免直通室溫要求較高的主要房間,最好通向室溫要求不高的輔助房間或過道。】4.4.5被動式太陽房應采用吸熱和蓄熱性能高的圍護結構及保溫措施。

【條文說明:被動式太陽房的基本設計原則是一個多,一個少。也就是說,冬季要吸收盡可能多的陽光熱量進入建筑物,而從建筑內部向外部環境散失的熱量要盡可能少。被動式太陽房應有兩個特點:一是南向立面有大面積的玻璃透光集熱面;二是房屋圍護結構有極好的保溫和蓄熱性能。目前應用最普遍的蓄熱建筑材料包括密度較大的磚、石、混凝土和土坯等。在炎熱的夏季,有良好保溫性能的熱惰性圍護結構也能在白天阻滯熱量傳到室內,并通過合理的組織通風,使夜間的室外冷空氣流進室內,冷卻圍護結構內表面,延緩室內溫度的上升?!?.4.6透光材料應表面平整、厚度均勻,太陽透射比應大于0.76。

【條文說明:本條摘自現行國家標準《被動式太陽房熱工技術條件和測試方法》GB/T15405-2006第4.3.5條,對用于集熱的透光材料特性進行了規定?!?.4.7被動式太陽房應設置防止夏季室內過熱的通風窗口和遮陽措施。

【條文說明:夏季太陽輻射量加大,為防止夏季過熱,可利用挑檐作為遮陽措施。挑檐伸出寬度應考慮滿足冬、夏季的需要,原則上,嚴寒和寒冷地區首先滿足冬季南向集熱面不被遮擋,夏季較熱地區應重視遮陽。在庭院里搭設季節性藤類植物或種植落葉樹木是最好的遮陽方式,夏季可遮陽,冬季落葉后又不會遮擋陽光。】4.4.8被動式太陽房的南向玻璃透光面應設夜間保溫裝置。

【條文說明:被動式太陽房隨著窗戶面積的增大,夜間通過窗戶散失的熱量也會增大,因此要采用夜間保溫措施。目前有在外窗內側設置雙扇木板的做法,也可采用保溫窗簾,如由一層或多層鍍鋁聚酯薄膜和其他織物一起組成的復合保溫窗簾。】4.4.9被動式太陽房應根據房間的使用性質選擇適宜的集熱方式。以白天使用為主的房間,宜采用直接受益式或附加陽光間式[圖4.4.9(a)和圖4.4.9(b)];以夜間使用為主的房間,宜采用具有較大蓄熱能力的集熱蓄熱墻式[圖4.4.9(c)]。

圖4.4.9被動式太陽房示意【條文說明:被動式太陽房的三種基本集熱方式具有各自的特點和適用性。直接受益式太陽房是利用建筑南向透光面直接供暖,即陽光透過南窗直接投入房間內,由室內墻面和地面吸收轉換成熱能后,通過熱輻射對室內空氣進行加熱。附加陽光間式太陽房是將陽光間附在建筑的朝南方向,房屋南墻作為間墻(公共墻)將陽光間與室內空間分隔開來,利用附加陽光間收集太陽熱輻射進行供暖。集熱蓄熱墻式太陽房是在南墻外側加設透光玻璃組成集熱蓄熱墻,透光玻璃與墻體之間留有60mm~100mm厚的空氣層,并設有上下風口及活門,利用集熱蓄熱墻收集、吸收太陽熱輻射進行供暖。直接受益式或附加陽光間式太陽房白天升溫快,晝夜溫差大,因而適用于在白天使用的房間,如起居室。集熱蓄熱墻白天升溫慢,夜間降溫也慢,晝夜溫差小,因而適用于主要在夜間使用的房間?!?.4.10直接受益式太陽房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宜采用雙層玻璃;

2屋面集熱窗應采取屋面防風、雨、雪措施。

【條文說明:氣候寒冷的地區由于夜間通過外窗的熱損失占很大比例,因此宜采用雙層玻璃,經濟條件好的可選用低輻射LOW-E玻璃?!?.4.11附加陽光間式太陽房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應組織好陽光間內熱空氣與室內的循環,陽光間與供暖房間之間的公共墻上宜開設上下通風口;

2陽光間進深不宜過大,單純作為集熱部件的陽光間進深不宜大于0.6m;兼做使用空間時,進深不宜大于1.5m;

3陽光間的玻璃不宜直接落地,宜高出室內地面0.3m~0.5m。

【條文說明:附加陽光間是實體墻與直接受益式太陽房的混合變形。附加陽光間增加了地面部分為蓄熱體,同時減少了溫度波動和眩光。采用陽光間集熱時,要根據設定的太陽能節能率確定集熱負荷系數,選取合理的玻璃層數和夜間保溫裝置。陽光間進深加大,將會減少進入室內的熱量,本身熱損失加大。當進深為1.2m時,對太陽能利用率的影響系數為85%左右。陽光間的玻璃不宜直接落地,以免加大熱損失,建議高出地面0.3m~0.5m?!?.4.12集熱蓄熱墻式太陽房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集熱蓄熱墻應采用吸收率高、耐久性強的吸熱外飾材料。透光罩的透光材料與保溫裝置、邊框構造應便于清洗和維修。

2集熱蓄熱墻宜設置通風口。通風口的位置應保證氣流通暢,并應便于日常維修與管理;通風口處宜設置止回風閥并采取保溫措施。

3集熱蓄熱墻體應有較大的熱容量和導熱系數。

4嚴寒地區宜選用雙層玻璃,寒冷地區可選用單層玻璃。

【條文說明:集熱蓄熱墻式是對直接受益式的一種改進,在玻璃與它所供暖的房間之間設置了蓄熱體。與直接受益式比較,由于其良好的蓄熱能力,室內的溫度波動較小,熱舒適性較好。但是集熱蓄熱墻系統構造較復雜,系統效率取決于集熱蓄熱墻體的蓄熱能力、是否設置通風口以及外表面玻璃的熱工性能。經過分析計算,在總輻射強度>300W/m2時,有通風孔的實體墻式太陽房效率最高,其效率較無通風孔的實體墻式太陽房高出一倍以上。集熱效率的大小隨風口面積與空氣間層斷面面積的比值的增大略有增加,適宜比值為0.8左右。集熱表面的玻璃以透光系數和保溫性能同時俱佳為最優選擇,因此,單層低輻射玻璃是最佳選擇,其次是單框雙玻窗。集熱墻體的蓄熱量取決于面積與厚度,一般居室墻體面積變化不大,因此,對厚度做以下推薦:當采用磚墻時,可取240mm或370mm,混凝土墻可取300mm,土坯墻可取200mm~300mm。】4.4.13被動式太陽房蓄熱體面積應為集熱面積的3倍以上,蓄熱體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宜利用建筑結構構件設置蓄熱體;蓄熱體宜直接接收陽光照射;

2應采用成本低、比熱容大,性能穩定、無毒、無害,吸熱放熱快的蓄熱材料;

3蓄熱地面、墻面不宜鋪設地毯、掛毯等隔熱材料;

4有條件時宜設置專用的水墻或相變材料蓄熱。

【條文說明:在利用太陽能被動供暖的房間中,為了營造良好的室內熱環境,需要注意兩點:一是設置足夠的蓄熱體,防止室內溫度過大波動;二是蓄熱體應盡量布置在能受陽光直接照射的地方。參考國外經驗,單位集熱窗面積,宜設置3倍以上面積的蓄熱體?!?.4.14被動式太陽房南向玻璃窗的開窗面積,應保證在冬季通過窗戶的太陽得熱量大于通過窗戶向外散發的熱損失。南向窗墻面積比及對應的外窗傳熱系數限值宜根據不同集熱方式,按表4.4.14選取。當不符合表4.4.14中限值規定時,宜進行節能性能計算確定。表4.4.14被動式太陽房南向開窗面積大小及外窗的傳熱系數限值集熱方式冬季日照率ρs南向窗墻面積比限值外窗傳熱系數限值W/(m2·K)直接受益式ρs≥0.7≥0.5≤2.50.7>ρs≥0.55≥0.55≤2.5集熱蓄熱墻式ρs≥0.7-≤6.00.7>ρs≥0.55附加陽光間式ρs≥0.7≥0.6≤4.70.7>ρs≥0.55≥0.7≤4.7【條文說明:被動式太陽房獲取太陽熱能主要靠南向集熱窗,而它既是得熱部件,又是失熱部件,要通過計算分析來確定開窗面積和窗的熱工性能,使其在冬季進入室內的熱量大于其向外散失的熱量。

南向窗的選取需要同時考慮太陽透光系數及保溫熱阻。確定建筑圍護結構傳熱系數的限值時,不僅要考慮節能率,也要從工程實際的角度考慮可行性及合理性。建筑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直接影響到居住建筑供暖和空調降溫的負荷與能耗,應予以嚴格控制。當不能滿足本條規定限值要求時,需要進行節能性能計算,確定開窗面積和窗的熱工性能,使其在冬季進入室內的熱量大于其向外散失的熱量。】

5圍護結構保溫隔熱5.1一般規定5.1.1嚴寒和寒冷地區農村居住建筑宜采用保溫性能好的圍護結構構造形式。

5.1.2農村居住建筑圍護結構保溫材料宜就地取材,宜采用適于農村應用條件的當地產品。

5.1.3嚴寒和寒冷地區農村居住建筑的圍護結構,應采取下列節能技術措施:

1應采用有附加保溫層的外墻或自保溫外墻;

2屋面應設置保溫層;

3應選擇保溫性能和密封性能好的門窗;

4地面宜設置保溫層。

【條文說明:此部分條文對農村居住建筑的圍護結構、保溫措施等提出原則性規定?!?.2圍護結構熱工性能5.2.1嚴寒和寒冷地區農村居住建筑圍護結構的傳熱系數,不應大于表5.2.1中的規定限值。表5.2.1-1嚴寒C區(1C區)外圍護結構熱工性能參數限值圍護結構部位傳熱系數K[W/(m2·K)]屋面0.20外墻0.50架空或外挑樓板0.50外窗窗墻面積比≤0.302.20.30<窗墻面積比≤0.452.2圍護結構部位保溫材料層熱阻R[(m2·K)/W]周邊地面1.80地下室外墻(與土壤接觸的外墻)2.00表5.2.1-2寒冷A區(2A區)外圍護結構熱工性能參數限值圍護結構部位傳熱系數K[W/(m2·K)]屋面0.25外墻0.60架空或外挑樓板0.60外窗窗墻面積比≤0.302.50.30<窗墻面積比≤0.502.5圍護結構部位保溫材料層熱阻R[(m2·K)/W]周邊地面1.60地下室外墻(與土壤接觸的外墻)1.80表5.2.1-3寒冷B區(2B區)外圍護結構熱工性能參數限值圍護結構部位傳熱系數K[W/(m2·K)]屋面0.30外墻0.60架空或外挑樓板0.60外窗窗墻面積比≤<窗墻面積比≤0.52.5圍護結構部位保溫材料層熱阻R[(m2·K)/W]周邊地面1.50地下室外墻(與土壤接觸的外墻)1.60注:1周邊地面和地下室外墻的保溫材料層不包括土壤和其他構造層;2外墻(含地下室外墻)保溫層應深入室外地坪以下,并超過當地凍土層的深度。5.2.2不同氣候區屬農村居住建筑內圍護結構的傳熱系數不應大于表5.2.2-1規定的限值;寒冷B區(2B區)夏季外窗太陽得熱系數不應大于表4.2.2-2規定的限值,夏季天窗的太陽得熱系數不應大于0.45。表5.2.2-1內圍護結構熱工性能參數限值圍護結構部位傳熱系數K[W/(m2·K)]嚴寒C區(1C區)寒冷A、B區(2A、2B區)陽臺門下部門芯板1.21.7非供暖地下室頂板(上部為供暖房間時)0.450.50分隔供暖與非供暖空間的隔墻、樓板1.51.5分隔供暖非供暖空間的戶門1.52.0分隔供暖設計溫度溫差大于5K的隔墻、樓板1.51.5表5.2.2-2寒冷B區(2B區)夏季外窗太陽得熱系數的限值外窗的窗墻面積比夏季太陽得熱系數(東、西向)0.20<窗墻面積比≤0.30--0.30<窗墻面積比≤0.400.550.40<窗墻面積比≤0.500.50【條文說明:此5.2.1,5.2.2條文中所有圍護結構性能參數依據《居住建筑節能標準》DBJ04/242-2019取值,因農村居住建筑多為小型低層建筑,體形系數較大,故無體形系數限制,無權衡判斷設計,外墻、架空或外挑樓板和外窗傳熱系數最大值采用《居住建筑節能標準》中可進行權衡判斷的設計建筑的最大限值要求。比原國標《農村居住建筑節能標準》進一步細化。原國標《農村居住建筑節能標準》中農村居住建筑圍護結構傳熱系數限值如下表:】表5.2.1嚴寒和寒冷地區農村居住建筑圍護結構傳熱系數限值建筑氣候區圍護結構部位的傳熱系數K[W/(m2·K)]外墻屋面吊頂外窗外門南向其他向嚴寒地區0.500.40-2.22.02.0-0.45寒冷地區0.650.50-5.3外墻5.3.1嚴寒和寒冷地區農村居住建筑的墻體應采用保溫節能材料,不應使用黏土實心磚。

【條文說明:農村居住建筑應選擇適合當地經濟技術及資源條件的建筑材料。因生產使用黏土實心磚(俗稱“紅磚”)會極大的破壞土地資源和生態環境,國家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黏土實心磚。】5.3.2嚴寒和寒冷地區農村居住建筑宜根據氣候條件和資源狀況選擇適宜的外墻保溫構造形式和保溫材料,保溫層厚度應經過計算確定。具體外墻保溫構造形式和保溫層厚度可按本標準附錄B表B.0.1選用。

【條文說明:此條給出可選用的外墻保溫做法?!?.3.3夾心保溫構造外墻不應在地震烈度高于8度的地區使用,夾心保溫構造的內外葉墻體之間應設置鋼筋拉結措施。

【條文說明:夾心保溫構造中內葉墻與外葉墻之間的鋼筋拉結措施可采用經過防腐處理的拉結鋼筋網片或拉結件,配筋尺寸應滿足拉結強度要求。7~8度抗震設防地區夾心墻體應設置通長鋼筋拉結網片,沿墻身高度每隔400mm設一道。6度抗震設防地區的夾心墻體可采用拉結件和拉結鋼筋網片配合的拉結方式。拉結件的豎向間距不宜大于400mm,水平間距不宜小于800mm,且應梅花形布置。具體設計要求詳見《夾心保溫墻結構構造》07SG617?!?.3.4外墻夾心保溫構造中的保溫材料吸水性大時,應設置空氣層,保溫層和內葉墻體之間應設置連續的隔汽層。

【條文說明:防潮材料可選擇塑料薄膜。夾心墻體的保溫層與外側墻體之間宜設置40mm厚空氣層,并在外墻上設透氣孔,透氣孔水平和豎向間距不大于1000mm,梅花形布置,孔口罩細鋼絲網,如圖1所示?!?/p>

圖1夾心墻體通氣孔設置示意

1-240mm磚墻;2-細鋼絲網;3-直徑20mmPVC透氣口;4-40mm空氣層;5-塑料薄膜防潮層;6-挑磚;7-120mm磚墻;8-草板保溫層

5.3.5圍護結構的熱橋部分應采取保溫或“斷橋”措施,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外墻出挑構件及附墻部件與外墻或屋面的熱橋部位均應采取保溫措施;

2外窗(門)洞口室外部分的側墻面應進行保溫處理;

3伸出屋頂的構件及砌體(煙道、通風道等)應進行防結露的保溫處理。

【條文說明:在窗過梁、外墻與屋面、外墻與地面的交接部位易形成“熱橋”。為保證熱橋部位的內表面溫度在室內外空氣設計溫、濕度條件下高于露點溫度(露點溫度根據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的規定計算),需要采用額外的保溫措施或選取截斷熱橋的構造形式。外墻出挑構件及附墻部件主要有陽臺、雨篷、挑檐、凸窗等。】5.4門窗5.4.1農村居住建筑應選用保溫性能和密閉性能好的門窗,不宜采用推拉窗,外門、外窗的氣密性等級不應低于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外門窗氣密、水密、抗風壓性能分級及檢測方法》GB/T7106規定的4級。

5.4.2嚴寒和寒冷地區農村居住建筑的外窗宜增加夜間保溫措施。

【條文說明:建筑外窗是圍護結構保溫的薄弱環節,在夜間需要增加保溫措施,阻止熱量從外窗流失,可選措施如下:

1安裝保溫板:保溫板通常安裝在窗的室外一側,可以選用固定式或拆卸式。白天打開保溫板進行采光、通風換氣,夜間關閉以利于保溫。

2安裝保溫窗簾:保溫窗簾常用在室內。它是將保溫材料(如玻璃纖維等)用塑料布或厚布包起來,擋在窗戶的內側。為了節約造價,平常使用的窗簾也可以起到防風、保溫的作用,但要選擇質地厚重的材質?!?.4.3嚴寒和寒冷地區農村居住建筑出入口應采取必要的保溫措施,宜設置門斗、雙層門、保溫門簾等。

【條文說明:由于外門頻繁開啟而導致農村居住建筑入口處熱量流失嚴重,因此嚴寒和寒冷地區的農村居住建筑入口處應設置保溫措施。當墻體厚度足夠時,可設置雙層門(圖2),兩道門之間宜留有一人站立的空間,以避免兩道門同時開啟,減少冷風侵入。當入口處設置門斗時(圖3),兩道門之間距離大于1000mm才不影響門的開啟,住戶可以根據需要選擇門的開啟方向。雙層門與門斗室外一側門的傳熱系數應滿足表5.2.1的要求,室內一側的門不作要求?!繄D2雙層門圖3門斗5.5屋面5.5.1嚴寒和寒冷地區農村居住建筑的屋面應設置保溫層,屋架承重的坡屋面保溫層宜設置在吊頂內,鋼筋混凝土屋面的保溫層應設在鋼筋混凝土結構層上。

【條文說明:農村居住建筑的屋面按形式可分為平屋面和坡屋面。平屋面通常采用鋼筋混凝土作為結構層,保溫層通常鋪設在鋼筋混凝土板的上方(圖4),可以保護結構層免受自然界的侵襲。坡屋面是木屋架或鋼屋架承重,該做法在農村居住建筑中較為常見,坡屋面的保溫層宜設置在吊頂上(圖5),不僅可以避免屋頂產生熱橋,而且方便施工。

圖4鋼筋混凝土平屋面保溫構造示意

1-保護層;2-防水層;3-找平層;4-找坡層;5-保溫層;6-隔汽層;7-找平層;8-鋼筋混凝土屋面板

圖5木屋架坡屋面保溫構造示意

1-面層;2-防水層;3-望板;4-屋架;5-保溫層;6-隔汽層;7-棚板;8-吊頂

屋面保溫材料宜選擇憎水性保溫材料,如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或擠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坡屋面吊頂內的保溫材料也可采用草木灰、稻殼、鋸末以及生物質材料制成的板材。當選用草板以及草木灰、稻殼、鋸末等保溫材料時,一定要做好保溫材料的防潮措施。對于散材類保溫材料要每年進行一次維護,及時填補保溫材料缺失的部位,如屋頂四角處?!?.5.2嚴寒和寒冷地區農村居住建筑的屋面保溫構造形式和保溫材料厚度,可按本標準附錄B表B.0.6選用。

【條文說明:表中給出的屋面保溫構造形式主要來自各地示范工程的實際做法,可參考選用。其他保溫構造形式如能滿足不同氣候區屋面的傳熱系數限值要求,也可選用?!?/p>

5.6地面5.6.1嚴寒地區農村居住建筑的地面宜設保溫層,外墻在室內地坪以下的垂直墻面應增設保溫層。地面保溫層下方應設置防潮層。

【條文說明:嚴寒地區建筑外墻內側0.5m~1.0m范圍內,由于冬季受室外空氣及建筑周圍低溫土壤的影響,將有大量的熱量從該部分傳遞出去,這部分地面溫度往往很低,甚至低于露點溫度。不但增加供暖能耗,而且有礙衛生,影響使用和耐久性,因此這部分地面應做保溫處理??紤]到施工方便及使用的可靠性,建議地面全部保溫,這樣有利于提高用戶的地面溫度,并避免分區設置保溫層造成的地面開裂問題,具體做法如圖6和圖7所示。

圖6室內地坪以下墻面保溫做法示意

1-室內地坪;2-保溫層延至基礎

圖7地面保溫做法示意

1-面層;2-40厚細石混凝土保護層;3-保溫層;4-防潮層;5-20厚1:3水泥砂漿找平層;6-墊層;7-素土夯實層

(以上各層具體做法參照當地標準圖)

保溫材料宜選用擠塑型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應分層錯縫鋪貼,板縫隙間應用同類材料嵌填密實。

地面防潮層可選擇聚乙烯塑料薄膜。在鋪設前,應對基層表面進行處理,要求基層表面平整、潔交接凈和干燥,并不得有空鼓、裂縫、起砂現象。防潮層應連續搭接不間斷,防潮層上方的板材應緊密、無缺口,澆注混凝土時,將保溫層周邊的聚乙烯塑料薄膜拉起,以保證良好的防潮性?!?/p>

6供暖、通風與空調調節6.1一般規定6.1.1位于嚴寒和寒冷地區的農村居住建筑應設置供暖設施,且應與建筑設計同步進行,并結合建筑平面和結構,對灶、煙道、煙囪、供暖設施等進行綜合布置。

6.1.2供暖和空氣調節系統的施工圖設計,必須對每一個供暖、空調房間進行熱負荷和逐項逐時的冷負荷計算?!緱l文說明】:工程設計中,為防止濫用熱、冷負荷指標進行設計的現象發生,規定此條文。戶式多聯機對工作介質集中處理并輸送分配到多個末端,當作為工程設計的一部分時,也應執行本條規定。

6.1.3嚴寒和寒冷地區農村居住建筑應根據房間耗熱量、供暖需求特點、居民生活習慣以及當地資源條件,合理選用火炕、火墻、火爐、熱水供暖系統等一種或多種供暖方式,并宜利用生物質燃料。

6.1.4供暖用燃燒器具應符合國家現行相關產品標準的規定,煙氣流通設施應進行氣密性設計處理?!緱l文說明】:進行氣密性處理,既是為了防止煙氣泄露造成室內空氣污染、CO中毒等事件發生,同時為了有效地提高生物質燃料的燃燒效率和熱利用率。對于設置有火坑、火墻、燃燒器具的房間,其換氣次數不應低于0.5h。6.1.5農村居住建筑夏季宜采用自然通風方式進行降溫和除濕。當大部分時間內自然通風方式不能滿足室內熱環境需求時,宜設置采用機械通風或空氣調節系統?!緱l文說明】:對于農村地區,利用自然通風不僅遠比電風扇和空調降溫節能,而且可以有效改善室內熱環境和空氣品質,是夏季室內降溫的最佳選擇。自然通風主要通過合理的建筑布局、良好的建筑朝向以及開窗形式等,利用風壓和熱壓原理達到排出室內熱空氣的目的。在一些極端天氣條件下,被動式降溫無法滿足室內熱環境的要求,如果經濟水平允許,農戶可以選擇空調降溫。目前,市場上有多種空調系統,如分體空調、戶式中央空調、多聯機等。由于農村居住建筑一般只在臥室、起居室等主要功能房間使用空調,且各房間同時使用空調的情況較少,因此建議使用分體式空調,靈活調節空調使用的時間,達到節能目的。6.2火炕與火墻6.2.1農村居住建筑有供暖需求的房間宜設置灶連炕。【條文說明】:農村居住建筑應首先考慮充分利用炊事產生的煙氣余熱供暖?;鹂泳哂行顭崃看?、放熱緩慢等特點,有利于在間歇運行的情況下維持整個房間的溫度。將火炕和灶或爐具結合形成灶連炕是一種有效的充分利用能源的方式。對于沒有灶或爐具等產生高溫余熱的設施,可考慮只設火炕,利用炕腔作為燃燒室,但注意避免局部過熱。

6.2.2火炕的炕體形式應結合房間需熱量、布局、居民生活習慣等確定。房間面積較小、耗熱量低、生火間歇較短時,宜選用散熱性能好的架空炕;房間面積較大、耗熱量高、生火間歇較長時,宜選用火墻式火炕、地炕或蓄熱能力強的落地炕,輔以其他即熱性好的供暖方式,應用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架空炕的底部空間應保證空氣流通良好,宜至少有兩面炕墻距離其他墻體不低于0.5m;炕面板宜采用大塊鋼筋混凝土板;

2落地炕應在炕洞底部和靠外墻側設置保溫層,炕洞底部宜鋪設200mm~300mm厚的干土,外墻側可選用爐渣等材料進行保溫處理?!緱l文說明】:炕體按與地面相對位置關系分為三種形式,即落地炕、架空炕(俗稱吊炕)和地炕,其主要的構造原理如圖8所示。架空炕上下兩個表面可以同時散熱,散熱強度大,但蓄熱量低,供熱持續能力較弱,熱得快,涼得也快,比較適合熱負荷較低,能夠配合供暖爐等運行間歇較短、運行時間比較靈活的熱源。當選用架空炕時,其下部空間應保持良好的空氣流通,使下表面散熱能有效地進入人員活動區,因此,架空炕的布置不宜三面靠墻??幻姘宀捎谜w型鋼筋混凝土板,可減少炕內支座數量。

對于運行間歇較長的柴灶等熱源形式,適合使用具有更強蓄熱能力的落地炕、地炕。落地炕應在炕洞底部和靠外墻側設置隔熱層,炕洞底部宜鋪設200mm~300mm厚的干土,提高蓄熱保溫性能。地炕(俗稱地火龍)是室內地面以下為燃燒空間,地面之上設置火炕炕體的一種將燃燒空間與火炕結合起來的采暖設施。圖8火炕的構造示意單純依賴火炕難以滿足房間供暖需求時,可以選擇火墻式火炕,或者輔以熱水供暖系統、火爐等較靈活的供暖方式?;饓κ交鹂唬ㄒ卜Q炕火墻)是將傳統落地炕靠近炕沿的內部設置燃燒室和煙道,使炕前墻的垂直壁面變成火墻的一種改進火炕形式。該采暖形式使火炕和火墻互相取長補短,提高了炕面溫度的均勻性,解決炕下區域較涼的問題,同時提高了散熱強度,可以迅速提高室溫,靈活地滿足室內采暖需求。6.2.3火炕炕體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火炕內部煙道應遵循“前引后導”的布置原則。熱源強度大、持續時間長的炕體宜采用花洞式煙道;熱源強度小、持續時間短的炕體宜采用設后分煙板的簡單直洞煙道。

2煙氣入口的喉眼處宜設置火舌,不宜設置落灰膛。

3煙道高度宜為180mm~400mm,且坡度不應小于5‰;進煙口上檐宜低于炕面板下表面50mm~100mm。

4炕面應平整,抹面層炕頭宜比炕梢厚,中部宜比里外厚。

5炕體應進行氣密性處理?!緱l文說明】:靠近喉眼的煙氣入口處煙氣溫度過高,如不能迅速擴散,將對其附近炕面的加熱強度過大,造成局部過熱,為此宜取消落灰膛和前分煙板,正對喉眼的附近不要設置支柱,這樣可以避免各種阻檔形成的煙氣渦流,熱量擴散快。為防止高溫煙氣甚至火焰直接穿過喉眼,沖擊炕面板,造成局部溫度過高,可以在喉眼后方加設一向下傾斜的火舌,將高溫煙氣導向前方,降低此處換熱強度,從而有效解決局部過熱問題。另外為了前方有一定的擴散量,引洞的磚可以適當排開一些。

熱源強度小、持續時間短的火坑,在煙氣人口處盡量減少阻礙,可將熱煙帶大量引向炕的中部,使煙氣迅速流到炕梢部分。在炕梢部分增設后阻煙墻能使煙氣盡量充分擴散,并與炕板換熱,可減少排煙口的氣流收縮效應,保證了煙氣擴散至整個炕腔內部,使炕面溫度更均勻;并可降低煙氣流速,使煙氣與火炕進行充分換熱,這樣炕的后部溫度就可以明顯提高,炕面溫度均勻性也隨之提高。熱源強度大、持續時間長的火炕,宜采用復雜的花洞式煙道,延長煙氣與火炕的換熱流程和充分發揮炕體蓄熱性能,從而提高能量利用效率,但要避免炕頭過熱。

火炕進煙口低于排煙口,并且在鋪設炕面板時保證一定坡度,炕頭低炕梢高,通過抹面層找平。一方面保證煙氣流動順暢,同時保證煙氣與炕體的流動換熱效果,另一方面也避免炕頭炕梢溫差過大??惑w進行氣密性處理時,可采用炕面抹草泥,將碎稻草與泥土混合,防止表面干裂,抹完一層后,待火烤半干后再抹一層,并將裂縫膩死,然后慢火烘干,最后用稀泥將細小裂縫抹平。

6.2.4煙囪的建造和節能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煙囪宜與內墻結合或設置在室內角落;當設置在外墻時,應進行保溫和防潮處理;

2煙囪內徑宜上面小、下面大,且內壁面應光滑、嚴密;煙囪底部應設回風洞;

3煙囪口高度宜高于屋脊?!緱l文說明】:整個系統煙氣流動受煙囪內煙氣形成的熱壓動力和室外風壓共同作用影響。為此,煙囪需要進行保溫防潮處理,避免煙囪內溫度過低,造成煙氣流動緩慢,爐膛或灶腔內沒有充分的空氣參與燃燒,發生點火難、不好燒的問題。

當室外風力變化時,煙囪出口若處于正壓區,將阻礙煙氣正常流動,甚至有可能發生空氣倒灌進入煙囪內,產生返風倒煙現象。民間流傳的煙囪“上口小、下口大、南風北風都不怕”之說。煙囪口高于屋脊,以及煙囪底部設置回風洞,形成負壓緩沖區,都是避免產生此問題的有效措施。煙囪砌筑時,下部可用實心磚砌筑成200mm×200mm方形煙道(或采用Ф200mm缸瓦管),出房頂后采用Ф150mm缸瓦管。

6.2.5與火炕連通的爐灶間歇性使用時,其灶門等進風口應設置擋板,煙道出口處宜設置可啟閉閥門。【條文說明】:灶門設置擋板,停火后關閉灶門擋板和煙道出口閥,使整個炕體形成了一個封閉的熱力系統,使熱量只能通過炕體表面向室內散發,減少熱氣流失,提高其持續供熱能力。煙道的出口閥需要待灶膛內火全部燃燼后,方可關閉,避免不完全燃燒煙氣進入室內,造成煤氣中毒或煙氣污染。

6.2.6灶連炕的構造和節能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煙囪與灶相鄰布置時,灶宜設置雙喉眼;

2灶的結構尺寸應與鍋的尺寸、使用的主要燃料相適應,并應減少攔火程度;

3炕體煙道宜選用倒卷簾式;

4灶臺高度宜低于室內炕面100mm~200mm。【條文說明】:灶的位置會直接影響燃燒效果、使用效果和廚房美觀,應根據鍋的尺寸、間墻進煙口的位置以及廚房的布局要求綜合考慮確定。

灶可分別砌出兩個喉眼煙道。一個喉眼煙道通往炕,另一個可直接通往煙囪,兩個喉眼煙道分別用插板控制(圖13)。冬季煙氣通往火炕的喉眼煙道,室內炕熱屋暖,夏季煙氣可直接通往煙囪的喉眼煙道,不用加熱炕。春秋兩季可交替使用兩個喉眼煙道。

圖13倒卷簾式煙道灶膛要利于形成最佳的燃燒空間,空間太大,耗柴量增加,處腔溫度低;空間太小,添柴次數增加,且影響燃燒放熱。其形狀大小應根據農戶日常所燒燃料種類確定。例如燒煤、木柴類就可以小一些,燒秸稈類的就適當增大一些。在灶內距離排煙口近的一側多抹一層泥,相反的另一側少抹一層;鍋沿處留出一定空間使灶膛上口稍微收斂成缸形。內壁光滑、無裂痕。

灶內攔火強度大,雖然灶的熱效率上去了,但由于灶攔截熱量過多,不僅灶不好燒,同時使炕內不能獲得足夠熱量造成炕不熱。爐篦平面到鍋臍之間的距離為吊火高度。吊火過高利于燃燒,但耗柴量增加,過低添柴勤,不利于燃燒。

6.2.7火墻式火炕的構造和節能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火墻燃燒室凈高宜為300mm~400mm,燃燒室與炕面中間應設50mm~100mm空氣夾層。燃燒室與炕體間側壁上宜設通氣孔。

2火墻和火炕宜共用煙囪排煙?!緱l文說明】:火墻式火坑是一種將普通落地炕進行了結構優化,與火墻相結合的新型復合供暖方式,如圖14所示。火墻擁有獨立的燃燒室,其一側散熱面為火炕前墻。此種供暖方式,充分利用了火炕蓄熱性和火墻的即熱性、靈活性,互相取長補短,適合嚴寒和寒冷地區熱負荷大且需要持續供暖的房間。如果將火墻燃燒室上方設置集熱器還可作為重力循環熱水供暖系統的熱源,供其他房間供暖使用。圖14火墻式火炕內部構造6.2.8火墻的構造和節能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火墻的長度宜為1.0m~2.0m,高度宜為1.0m~1.8m;

2火墻應有一定的蓄熱能力,砌筑材料宜采用實心黏土磚或其他蓄熱材料,砌體的有效容積不宜小于0.2m3;

3火墻應靠近外窗、外門設置;火墻砌體的散熱面宜設置在下部;

4兩側面同時散熱的火墻靠近外墻布置時,與外墻間距不應小于150mm。【條文說明】:火墻以輻射換熱為主,為使其熱量主要作用在人員活動區,其高度不宜過高,應控制在2m以下,宜為1.0m~1.8m。如果火墻位置過高,則在人員呼吸帶以下1.0m的空間溫度過低,室內頂棚下溫度過高,人員經?;顒臃秶鷥葘⑵鸩坏焦┡饔??;饓﹂L度根據房間合理設置,為了保證煙氣流動的充分換熱,長度宜控制在1.0m~2.0m之間?;饓Φ拈L度過長,在受到不均勻加熱時引起熱脹冷縮,易產生裂縫,甚至噴出火花引起火災。

火道截面積的大小依據應用場所而定,如用磚砌,一般可選用120mm×120mm~240mm×240mm;煙道數根據火墻長度而定,一般為3~5個洞,各煙道間的隔墻采用1/4磚厚。

6.2.9地炕的構造和節能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燃燒室的進風口應設調節閥門,爐門和清灰口應設關斷閥門;煙囪頂部應設可關閉風帽;

2燃燒室后應設除灰室、隔塵壁;

3應根據各房間所需熱量和煙氣溫度布置煙道;

4燃燒室的池壁距離墻體不應小于1.0m;

5水位較高或潮濕地區,燃燒室的池底應進行防水處理;

6燃燒室蓋板宜采用現場澆筑的施工方式,并應進行氣密性處理。6.3熱水供暖系統6.3.1農村居住建筑設置散熱器供暖系統時宜采用重力循環式熱水供暖系統。1重力循環式熱水供暖系統宜采用異程式,并應采取保證各環路水力平衡的措施。單層熱水供暖系統宜采用水平雙管式,二層及以上系統宜采用垂直單管順流式,并在每組散熱器的進出水支管上安裝低阻力關斷閥門。

2重力循環式熱水供暖系統的作用半徑應根據供暖爐加熱中心與散熱器散熱中心高度差確定。3重力循環式熱水供暖系統管路布置宜短、直,彎頭、閥門等部件宜少,供水干管宜高出散熱器中心1.0m~1.5m,回水干管宜沿地面敷設,且應有坡向供暖爐0.5%~1.0%的坡度。

4單層供暖系統的膨脹水箱宜安裝在靠近供暖爐的回水總干管上,其底端安裝高度宜高出供水干管30mm~50mm;二層以上供暖系統的膨脹水箱宜安裝在上層系統供水干管的末端,并高出供水干管50mm~100mm。5散熱器宜明裝布置在外窗窗臺下,當受安裝高度限制或布置管道有困難時,也可靠內墻安裝;暗裝時裝飾罩應有合理的氣流通道、足夠的通道面積,并應方便維修。【條文說明】:農村居住建筑內安裝的散熱器熱水供暖系統通常都采用重力循環方式。重力循環熱水供暖系統的作用壓力由兩部分構成,一是供暖爐加熱中心和散熱器散熱中心的高度差內供回水立管中水溫不同產生的作用壓力;二是由于水在管道中沿途冷卻引起水的密度增大而產生的附加壓力。重力循環熱水供暖系統的作用壓力越大,系統循環越有利。在供回水密度一定的條件下,散熱器散熱中心與供暖爐加熱中心的高差越大,系統的重力循環作用壓力就越大;供水干管與供暖爐中心的垂直距離越大,管道散熱及水溫的沿途改變所引起的附加壓力也越大。

重力循環系統運行時除耗煤等燃料外,不需要其他的運行費用,節能、安全,運行可靠??紤]到以上因素,農村居住建筑中設置的熱水供暖系統應盡可能利用重力循環方式。在一些大戶型的單層農村居住建筑中,供暖面積大,散熱器數量多,管路長,系統阻力大。由于供暖爐和散熱器的安裝位置和高差受限,重力循環作用壓力無法克服系統循環阻力時,可考慮增加循環水泵,提供系統循環動力。但水泵應經過設計計算后選擇。

1考慮到農村居住建筑重力循環熱水供暖系統的作用壓力小,管路越短,阻力損失越小,對循環有利,因此宜選擇異程式管路系統形式,即離供暖爐近的房間散熱器的循環環路短,離供暖爐遠的房間散熱器的循環環路長。農村居住建筑內供暖房間較少,系統循環環路較少,可通過提高遠處散熱器組的安裝高度來增大遠處立管環路的重力循環作用壓力,適當增加遠處立管環路的管徑來減少遠處立管環路的阻力,并在近處立管的散熱器支管上安裝閥門,增加近處立管環路的阻力損失等措施使異程式系統造成的水平失調降低到最小。

對于單層農村居住建筑,由于安裝條件所限,散熱器和供暖爐中心高度差較小,作用壓力有限,如采用水平單管式系統,整個供暖系統只有一個環路,熱水流過管路和散熱器的阻力較大,系統循環不利;采用水平雙管式系統時,距離供暖爐近的環路短,阻力損失小,有利于循環,只是遠端散熱器環路阻力大,可以通過提高末端散熱器的高度來增大作用壓力;采用水平雙管式系統,供水干管位置可以設置很高,以提高系統循環的附加作用壓力。農村居住建筑的建筑面積越來越大,多個房間內安裝散熱器,而實際上不能每個房間都住人,冬季為了節煤,不住人房間的散熱器可以關閉,或者將閥門關小,減少進入該房間散熱器的流量,其向房間的散熱量只需保持房間較低溫度,避免水管等凍裂即可。因此,對于單層農村居住建筑的熱水供暖系統形式宜采用水平雙管式。

對于二層及以上的農村居住建筑,上層房間的散熱器安裝高度與供暖爐高度差加大,上層散熱器系統的循環作用壓力遠大于底層散熱器系統的作用壓力,如果采用垂直雙管式或水平式系統就會造成上層和底層的系統流量不均,出現嚴重的垂直失調現象,即同一豎向房間冷熱不均。垂直單管順流式系統的作用壓力是由同一立管上各層散熱器組的安裝高度共同確定的,整個環路的循環作用壓力介于采用垂直雙管系統中底層散熱器環路的作用壓力和頂層散熱器環路的作用壓力之間,可有效提高底層系統的作用壓力,也緩解了上層作用壓力過大的缺點。因此,二層及以上農村居住建筑的熱水供暖系統形式宜采用垂直單管順流式。2重力循環熱水供暖系統的作用半徑是指供暖爐出水總立管與最遠端散熱器立管之間水平管道長度。在考慮重力循環熱水供暖系統供回水密度差產生的作用壓力和水在管道中沿途冷卻產生的附加壓力共同作用的條件下,建立系統作用壓力與阻力損失平衡關系,通過實際測試獲得重力循環熱水供暖系統中主干管的熱水實際流速范圍,最后計算得到系統的作用半徑與供暖爐加熱中心和散熱器散熱中心高度差的對應數值關系,見表5。

表5重力循環熱水供暖系統的作用半徑(m)供暖爐加熱中心和散熱器散熱中心高度差作用半徑單層住房0.23.08.00.511.00.613.50.716.00.818.50.921.51.024.0二層住房1.533.52.046.52.559.5表5中的作用半徑數值是在供水干管高于供暖爐加熱中心1.5m的垂直高度下計算得到的。3重力循環熱水供暖系統的供水干管距供暖爐中心的垂直距離越大,附加壓力也越大,越有利于循環。所以供水干管應設在室內頂棚下面盡量高的位置上,但系統中需要設置膨脹水箱和排氣裝置,供水干管的安裝位置也會受到膨脹水箱和排氣裝置的限制,設計時,必須充分考慮三者的位置關系后,再確定供水干管的安裝高度。

單層農村居住建筑的重力循環熱水供暖系統中,膨脹水箱通常安裝在供暖爐附近的回水總干管上,便于加水,而自動排氣閥通常安裝在供水干管末端。為了保證系統高點不出現負壓,考慮壓力波動,膨脹水箱底部的安裝高度應高出供水總干管30m~50mm。為了便于供水干管末端集氣和排氣,自動排氣裝置應高出系統的最高點,考慮到壓力波動,供水干管末端的自動排氣裝置的安裝點應高出膨脹水箱上端50mm~80mm,如圖15所示。在供水干管、膨脹水箱和自動排氣裝置三者的安裝高度關系中,應先確定自動排氣裝置的安裝高度,再反推出膨脹水箱和供水干管的安裝位置高度。

單層農村居住建筑室內吊頂后的凈高約為2.7m,考慮膨脹水箱的安裝高度,供水干管的安裝標高宜為2.0m左右,散熱器中心通常的安裝高度為0.5m~0.7m,因此,提出供水干管宜高出散熱器中心1.0m一1.5m安裝。圖15單層農村居住建筑供水干管的安裝位置高度關系示意

1-供暖爐;2-散熱器;3-膨脹水箱;4-自動排氣閥;5-排氣管4單層農村居住建筑的膨脹水箱宜連接到靠近供暖爐的總回水干管上。由于膨脹水箱需要經常加水,因此膨脹水箱與回水總干管的連接點宜靠近供暖爐,但膨脹水箱應與供暖爐保持一定的水平間距,防止膨脹水箱溢水時,水濺到供暖爐上,兩者間水平距離應大于0.3m。系統不循環時,膨脹水箱中的水位即為系統水位高度,為了避免系統缺水,特別是供水干管空管,膨脹水箱的安裝高度(即下端)應高出供水干管30m~50mm,膨脹水箱中如果有一定的水位,供水干管就不會出現空管現象。對于二層以上農村居住建筑,膨脹水箱不宜安裝在設置于一層的供暖爐附近的回水于管上,宜安裝在上層系統供水干管的末端,為了便于加水,膨脹水箱應設置在衛生間或其他輔助用房內,且膨脹水箱的安裝位量應高出供水干管50mm~100mm,如圖16所示。為便于系統排氣,上層散熱器上宜安裝手動排氣閥。

圖16二層以上農村居住建筑膨脹水箱的安裝位置

1-供暖爐;2-散熱器;3-膨脹水箱;4-散熱器手動排氣閥5在農村居住建筑中,常能見到因房間外窗距供暖爐太遠或因外窗臺較低而造成散熱器中心低等原因,使系統的總壓力難以克服循環的阻力而使水循環不能順利進行,同時回水主干管也無法直接以向下的坡度連至供暖爐,即出現所謂回水“回不來”情況。在這種場合下,散熱器不適合安裝在外窗臺下,可將散熱器布置在內墻面上,距供暖爐近一些,管路短些,利于循環,同時因不受窗臺高低的限制,可以適當抬高散熱器中心,從而室內溫度也得以提高?,F在農村新建居住建筑的外窗基本都采用雙玻中空玻璃窗,其保溫性和嚴密性好,冷空氣的相對滲透量少。散熱器安裝在內墻上所引起的室內溫度不均勻的問題就不會很突出。6.3.2農村居住建筑采用低溫熱水地面輻射供暖系統時應采用機械循環式系統,且宜按主要房間劃分供暖環路并設置溫控裝置,循環水泵宜采用變速調節方式?!緱l文說明】:農村居住建筑采用低溫熱水地面輻射供暖系統,系統阻力大,且供暖爐的安裝位置和高差受限,重力循環作用壓力無法克服系統循環阻力,應增加循環水泵,提供系統循環動力。但水泵應經過設計計算后選擇。

6.3.3供暖爐的選擇與布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應采用正規廠家生產的熱效率高、環保型鐵制爐具;

2應根據燃料的類型選擇適用的供暖爐類型;

3供暖爐的爐體應有良好保溫;

4宜選擇帶排煙熱回收裝置的供暖爐,排煙溫度高時,宜在煙囪下部設置水煙囪等回收排煙余熱;

5供暖爐宜布置在專門鍋爐間內,不得布置在臥室或與其相通的房間內;供暖爐設置位置宜低于室內地坪0.2m~0.5m;供暖爐應設置煙道?!緱l文說明】:供暖爐選型和布置要求。1鐵制爐具外形美觀,體積小,由專業廠家成批制造,性能指標上都經過嚴格的標定驗收,有一定的質量保障,一般是比較先進的;內部構造復雜,換熱面積大,熱效率高;爐體普遍采用蛭石粉、巖棉進行保溫,散熱損失小,爐膽內壁可掛耐火爐襯或燒制耐火材料;搬家移動拆裝方便。

2供暖爐有多種類型,用戶應根據采用的燃料選擇相應的供暖爐類型。采用蜂窩煤時,應根據使用要求選擇單眼、雙眼或多眼的蜂窩煤供暖爐;燃燒散煤時,由于煤的化學成分不同,燃燒特點各異,為適應不同煤種的需要,爐具尺寸,如爐膛深度和吊火高度也要適當變化。一般來說,煙煤大煙大火,爐膛要淺,以利通風,爐膛深多在100mm~150mm之間;煙火室要大,吊火高度要高,以利于煙氣形成渦流,在煙火室多停留一段時間,有利于燒火做飯;燃燒秸稈壓塊的用戶,可選用生物質氣化爐;具備管道天然氣或灌裝天然氣條件時,可選用戶式燃氣供暖爐。

3供暖爐通常設置在廚房或單獨的鍋爐間內,這些房間往往不需供暖或需熱量很少,如果爐體的散熱損失過大,有效送入供暖房間的熱量就會減少,因此用戶在選擇供暖爐時,應選擇保溫好的爐子,提高供暖爐的實際輸熱效率。

4煙煤大煙大火,煙氣帶走的熱量較多,為了便于回收煙氣余熱,提高供暖系統的供熱效率,燃燒煙煤的用戶宜選釋帶排煙熱回收裝置的供暖爐或在供暖爐排煙道上設水煙囪或水煙脖等熱回收裝置。

5供暖爐盡量布置在專門鍋爐間內,供暖爐不能設置在臥室或與其相通的房問內,以免發生煤氣中毒事件;供暖爐間宜設置在房屋的中間部位,避免系統的作用半徑過大;為增如系統的重力循環作用壓力,應盡可能加大散熱器和供暖爐加熱中心的高度差,即提升散熱器和降低供暖爐的安裝高度,散熱器在室內的安裝高度受到增強對流散熱、美觀等方面的要求限制,位置不能設量太高,通常散熱器的底端距地面0.2m~0.5m,應盡可能降低供暖爐的安裝高度,最好能低于室內地坪0.2m~0.5m;供暖爐盡可能靠近房屋的煙道,減少排煙長度和排煙阻力,利于燃燒。

6.3.4室內供暖系統的供回水溫度應符合下列要求:1散熱器供暖系統宜按75/50℃進行設計,且供水溫度不應高于80℃,供回水溫差不宜小于20℃;2低溫地面輻射供暖系統的供水溫度不應高于45℃,供、回水溫差不宜大于10℃?!緱l文說明】:室內供暖系統供回水溫度要求。對于熱水鍋爐來說,降低供水溫度對于降低鍋爐排煙溫度、提高傳熱溫差具有較好的影響,使得鍋爐的熱效率得以提高。在可能的條件下,設計時應盡量提高設計溫差。低溫地面輻射供暖系統保持較低的供水溫度和供回水溫差有利于延長塑料加熱管的使用壽命;有利于提高室內的熱舒適感;有利于保持較大的熱媒流速,方便排除管內空氣;有利于保證地面溫度的均勻;還能為有效利用低品位熱源提供條件。

6.3.5敷設在室外、不供暖房間、地溝或頂棚內的管道應進行保溫,保溫材料宜采用巖棉、玻璃棉或聚氨酯硬質泡沫塑料,保溫層厚度不應小于附錄C的規定值。6.4通風與空氣調節6.4.1農村居住建筑的起居室、臥室等房間宜利用穿堂風增強自然通風。風口開口位置及面積應符合下列規定:

1進風口和出風口宜分別設置在相對的立面上;

2進風口應大于出風口;開口寬度宜為開間寬度的1/3~2/3,開口面積宜為房間地板面積的15%~25%;

3門窗、挑檐、通風屋脊、擋風板等構造的設置,應利于導風、排風和調節風向、風速?!緱l文說明】:穿堂風是我國傳統建筑解決通風換氣的主要方法,不論是在建筑群體的布局上,或是在單個建筑的平面與空間構成上,都非常注重穿堂風的形成。

建筑與房間所需要的穿堂風應滿足兩個要求,即氣流路線應流過人的活動范圍和建筑群與房間的風速應達到0.3m/s以上。要滿足這兩個要求,必須正確選擇建筑的朝向、間距,合理地布置建筑群,選擇合理的建筑平、剖面形式,合理地確定建筑開口部分的面積與位置、門窗的裝置與開啟方式和通風的構造措施等。6.4.2采用單側通風時,通風窗所在外墻與夏季主導風向間的夾角宜為40°~65°?!緱l文說明】:受到各種不可避免的因素限制,必須采取單側通風時,通風窗所在外墻與主導風向間的夾角宜為40°~65°,使進風氣流深人房間。

6.4.3廚房宜利用熱壓進行自然通風或設置機械排風裝置?!緱l文說明】:廚房內熱源較大,比較適宜利用熱壓來加強自然通風,可通過設置煙囪或屋頂上設置天窗達到通風降溫的目的。當采用自然通風無法達到降溫要求及室內環境品質要求時,應設置機械排風裝置。

6.4.4空調設備宜選用高能效產品,設備能效不應低于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GB55015-2021的規定值。6.4.5當設置雙向換氣的新風系統時,宜采用新風熱回收裝置,并應具備旁通功能。新風系統設置具備旁通功能的熱回收段時,應采用變頻風機。【條文說明】:新風系統設置熱回收的建議。出于人員健康要求,居住建筑維持必須的換氣次數是必不可少的。對于沒有通風裝置的居住建筑,只能通過打開窗戶來換氣,這樣在室外空氣質量惡劣時無法達到換氣效果,且換氣量無法控制,在室內外溫差很大時會造成大量不必要的熱損失。對于設置了雙向換氣的新風系統,有條件進行新風熱回收。嚴寒和寒冷地區冬季室內外溫差大,進行新風熱回收可以有效降低新風負荷。這樣在進行通風換氣的同時減少了新風帶來的熱損失,是解決換氣與能耗損失間矛盾的重要手段。需要注意的是,實際運行中當室內外溫差(焓差)小于經濟闕值時,進行熱回收的節能量小于熱回收段多消耗的風機功耗,此時開啟熱回收是不節能的。因此要求設置新風熱回收裝置的通風系統具備旁通功能,當室內外溫差(焓差)不滿足要求時,新風和排風可不經過熱回收段,直接旁通,避免增加不必要的風機功耗。6.4.6新風熱回收裝置的選用及系統設計應滿足下列要求:

1新風能量回收裝置在規定工況下的交換效率,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空氣-空氣能量回收裝置》GB/T21087的規定;

2根據衛生要求新風與排風不可直接接觸的系統,應采用內部泄漏率小的回收裝置;

3可根據最小經濟溫差(焓差)控制熱回收旁通閥;

4應進行新風熱回收裝置的冬季防結露校核計算;

5新風熱回收系統應具備防凍保護功能。【條文說明】:現行國家標準《空氣空氣能量回收裝置》GB/T21087中規定了新風熱回收裝置在制冷和制熱工況下的效率,其中焓效率適用于全熱交換,溫度效率適用于顯熱交換。設計應優先選用效率高的能量回收裝置,并根據處理風量、新排風中的顯熱和潛熱構成,以及排風中污染物種類等因素確定熱回收裝置類型。在寒冷冬季如果結露會存在結霜可能,影響系統工作,產生霜凍取決于低溫的持續時間、空氣流量、空氣溫濕度、熱回收器芯體溫度和傳熱效率等多種因素。為保證空調系統絕大部分時間能夠正常工作,應進行防結露校核計算。如果排出口空氣相對濕度計算值大于等于100%,應設置預熱裝置。新風熱回收裝置的設置是出于節能的目的。在實際運行中,當室內外溫差(焓差)過低,導致新風熱回收運行新排風克服阻力的能耗大于回收的能量,反而會出現運行空氣能量熱回收裝置不節能的情況。因此,要求系統熱回收段設計旁通,并可根據室內外溫差(焓差)進行旁通閥的控制。當室內外溫差(焓差)不滿足最小經濟溫差(焓差)時,新風系統運行時新風排風不經過熱回收段,系統不使用其熱回收功能,避免造成能源浪費的情況出現。夏季工況下,當室外新風的溫度(焓值)低于室內設計工況,不啟動熱回收裝置,開啟旁通閥;當室外新風的溫度(焓差)高于室內設計工況,并且當室內外溫差(焓差)大于最小經濟溫差(焓差)時,啟動熱回收裝置,關閉旁通閥。冬季工況下,當室外新風的溫度(焓值)高于室內設計工況,不啟動熱回收裝置,開啟旁通閥;當室外新風的溫度(焓值)低于室內設計工況,并且當室內外溫差(焓差)大于最小經濟溫差(焓差)時,啟動熱回收裝置,關閉旁通閥。只有在熱回收裝置減少的新風能耗,足以抵消轉輪本身運行能耗及送、排風機增加的能耗時,運行轉輪熱交換裝置才是節能的。最小溫差焓值的估算:式中:Qre——新風通過熱回收而獲得的能量;COP——機組供熱或制冷系數;E——轉輪能耗及風機增加能耗;ΔTmin——最小經濟溫差;ΔHmin——最小經濟焓差。

7給水排水(新增章節)7.0.1農村居住建筑應按戶設置水表計量裝置。【條文說明】:供水、用水計量是促進節約用水的有效途徑,也是改善供水和用水管理的重要依據之一。農村自建設施供水也需計量,推進節約用水。7.0.2農村居住建筑內使用的衛生器具和配件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的規定?!緱l文說明】:國家現行有關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的標準有:《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T164、《節水型產品通用技術條件》GB/T18870、《水嘴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級》GB25501、《坐便器水效限定值及水效等級》GB25502、《小便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級》GB28377、《淋浴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級》GB28378、《便器沖洗閥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級》GB28379等。生活用水器具所允許的最大流量(坐便器為用水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