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設計)學高中地理 2.3.2 造成地表形態變化的外力作用和巖石圈的物質循環每課一練 中圖版必修1_第1頁
(課堂設計)學高中地理 2.3.2 造成地表形態變化的外力作用和巖石圈的物質循環每課一練 中圖版必修1_第2頁
(課堂設計)學高中地理 2.3.2 造成地表形態變化的外力作用和巖石圈的物質循環每課一練 中圖版必修1_第3頁
(課堂設計)學高中地理 2.3.2 造成地表形態變化的外力作用和巖石圈的物質循環每課一練 中圖版必修1_第4頁
(課堂設計)學高中地理 2.3.2 造成地表形態變化的外力作用和巖石圈的物質循環每課一練 中圖版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課時造成地表形態變化的外力作用和巖石圈的物質循環一、選擇題1.下列選項與圖中①、②最符合的是()A.風化作用、外力搬運B.風化作用、內力塑造C.侵蝕作用、人類活動D.侵蝕作用、外力搬運讀“下面的四幅地貌景觀圖”,回答2~3題。2.關于構成①~④地景觀的巖石及其巖性的敘述,正確的是()A.①景觀中的巖石為沉積巖,在陸地表面廣泛分布B.②景觀中巖石屬于巖漿巖,巖層結構清晰C.③景觀中巖石的巖性可能上硬下軟D.④景觀中的巖石為大理巖,易受酸性雨水侵蝕3.關于形成①~④地景觀的地質作用,敘述正確的是()A.①景觀中的奇峰怪石為流水溶蝕作用形成B.②景觀為壯觀的大峽谷,受流水侵蝕作用強烈C.③景觀中,冰川侵蝕是塑造該地貌的主要地質作用D.④景觀為早期受巖漿侵入影響變質的巖層4.下列各圖反映的地理現象,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5.下列地貌的形成與其外力作用的組合,正確的是()A.巖石表層的崩解破裂——流水的侵蝕作用B.黃土高原的溝壑——流水的侵蝕作用C.金字塔毀“容”——雨水的侵蝕作用D.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流動沙丘——風力的侵蝕作用6.圖甲是“護送2008奧運圣火登頂珠峰的大本營”圖片,圖乙是浙江“雁蕩勝境”圖片。形成珠峰大本營附近碎屑堆積物和雁蕩山陡崖峽谷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別是()A.風力侵蝕、流水堆積B.冰川堆積、流水侵蝕C.流水堆積、冰川侵蝕D.冰川侵蝕、風力沉積7.由于河水和海水的相互頂托,河流入海口處常形成“水下沙壩”。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侵蝕作用B.堆積作用C.風化作用D.搬運作用下圖是“某地區的等高線圖”(單位:m)。讀圖并聯系所學知識,回答8~9題。8.該地區的盛行風是()A.東南風B.西北風C.西南風D.東北風9.此處地形可能分布在我國的()A.云貴高原B.塔里木盆地C.四川盆地D.珠江三角洲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在成因上與外力作用有一定的聯系。圖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導外力作用類型。讀圖回答10~11題。10.下列敘述正確的是()①a表示風力侵蝕作用②b表示風力搬運作用③c表示流水溶蝕作用④d表示流水搬運作用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1.在c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地理現象有()①沙塵暴②水土流失③泥石流④土地荒漠化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二、綜合題12.某大學地理系的學生,利用假期時間到全國各地進行考察活動,下圖是他們繪制的地貌景觀素描圖,請你根據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1)學生甲的考察活動是在他的故鄉海南的三亞進行的,你認為他所繪制的最有可能是______圖。(2)學生乙自豪地說:“我是全班考察中到達海拔最高的一個。”學生乙繪制的是________圖,該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3)學生丙說道:“我這次在同一地方,冒著高達40多攝氏度的高溫繪制了兩幅圖,應該數我最辛苦。”你認為哪兩幅圖是學生丙繪制的?它們的名稱分別是什么?主要是由什么地質作用形成的?(4)在E圖中畫出當地盛行風向,該地貌在世界上許多地區呈擴大化的趨勢,其原因是什么?它所造成的危害主要有哪些?13.讀“巖石圈物質循環簡略模式圖”,完成下列問題。(1)在圖中標出箭頭,以正確表示巖石圈的物質循環過程。(2)將字母A、B、C、D所代表的作用填在右圖箭頭旁。A——巖漿活動、B——變質作用、C——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巖作用、D——重熔再生作用。(3)巖石圈物質循環過程可概括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地質構造是____________,其中A為__________斜,B為____________斜。(2)甲、乙兩處的山地都是在______(流水、風力)的______(侵蝕、沉積)作用下形成的。(3)①②③④四處的巖石若要開采堅硬的巖石作建筑材料,宜選擇①處還是②處?________處;若開采優質花崗巖作裝飾材料,宜選擇③處還是④處?________處。(4)任意采伐A處山區的森林,將會導致附近的河流泥沙含量________,水旱災害增加。(5)A、B兩處有一處為自流井,它是________處;A、B兩處有一處為良好的儲油構造,它是______處。(6)我國黃土高原形成千溝萬壑的地貌,主要原因是(多選)()A.黃土土質疏松B.植被破壞嚴重C.地面起伏明顯D.流水侵蝕嚴重答案1.A[巖石在冰川作用、凍脹作用、風力作用、曝曬作用下,變成松散的碎屑殘留在地表,這個過程屬風化作用。風化侵蝕的產物,經外力作用離開原來的位置在地表沉積起來,這屬于外力作用中的搬運作用。]2.C3.B[認真識讀景觀圖片,①為黃山,從地質構造上看,屬上升的塊狀山地(地壘),其巖石為巖漿巖,多奇峰怪石,主要是巖石長時間受風化、侵蝕作用的結果。盡管此處流水作用強,但不是流水溶蝕作用。流水溶蝕形成喀斯特地貌,如題中圖④。②為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此處原為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后因板塊擠壓而隆起,景觀中巖石屬沉積巖。板塊交界的斷裂帶上,巖石破碎,長期的流水侵蝕發育成河谷。③為風蝕蘑菇,是風力侵蝕的結果,上面的巖石受力小被侵蝕的少,下面的巖石受力大被侵蝕的多,故形成上大下小的蘑菇狀,從巖石的軟硬程度來看可能下部要軟些。④為桂林山水,是喀斯特地貌,巖石主要是石灰巖,屬沉積巖。大理巖是石灰巖受高溫變質而形成的一種變質巖。]4.C[A圖為褶皺,B圖為斷層,D圖為火山噴發,都屬于內力作用的結果。C圖為河口三角洲地貌,由流水沉積作用形成。]5.B[巖石表層的崩解破裂屬于風化作用;金字塔毀“容”屬于風蝕作用;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流動沙丘屬于風力的搬運沉積作用,而黃土高原的溝壑屬于流水長期侵蝕作用,故選項B是正確的。]6.B[珠峰大本營地勢高,氣溫低,冰川作用強烈,但由于該地相對平坦,冰川作用以冰川堆積為主;雁蕩山降水豐沛,流水作用強烈,陡崖峽谷主要是流水的侵蝕作用形成的。]7.B[水下沙壩位于河流入海口處,是因為河水在海水頂托作用下流速減慢,河流中泥沙堆積而形成的。]8.B[根據圖中等高線分析,該地形為沙丘。圖中沙丘的西北側坡度緩,所以該地的盛行風向為西北風。]9.B[沙丘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國降水稀少的西北地區,如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等。]10.A11.B[本題主要考查外力作用形成及其相關性。第10題,蒙古高原的裸巖荒漠是由風力侵蝕形成的,a為風力侵蝕作用。黃土高原的黃土是風從蒙古高原搬運來的,b為風力搬運作用。華北平原則是流水從黃土高原上搬運來的泥沙堆積而成,故c為流水搬運作用,d為流水堆積作用。故①②對,③④錯。第11題,c為流水搬運作用,可造成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現象,故②③正確。沙塵暴和土地荒漠化是由風力作用形成的,故①④錯。]12.(1)B(2)C冰川侵蝕作用(3)A和E。A是風蝕蘑菇,主要是由風力侵蝕作用形成的;E是沙丘,主要是由風力堆積作用形成的。(4)風向箭頭從右向左。自然原因:氣候異常,干旱地區面積廣;人為原因:植被遭到破壞,過度農墾,過度放牧等。埋沒村舍、道路,破壞農田、牧場。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的關系等相關知識。A圖為風蝕蘑菇,E圖為沙丘,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區。B圖為海蝕地貌,C圖為冰蝕地貌,D圖是河口三角洲,是河水的沉積作用形成的。13.(1)(2)如下圖所示:(3)從巖漿到形成各種巖石,又到新巖漿的產生解析組成巖石圈的物質處在不斷運動中,三大類巖石與巖漿相互轉化就是巖石圈物質循環的具體體現。變式圖將課本圖簡化,因此可以較容易地將轉化的箭頭畫出。至于每一箭頭所代表的地質作用,根據巖石的成因,做出正確的選擇;最后將全過程予以概括:從巖漿到形成各種巖石,又到新巖漿的產生。1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