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設計)學高中生物 4.4 群落的演替拓展演練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頁
(課堂設計)學高中生物 4.4 群落的演替拓展演練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頁
(課堂設計)學高中生物 4.4 群落的演替拓展演練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頁
(課堂設計)學高中生物 4.4 群落的演替拓展演練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頁
(課堂設計)學高中生物 4.4 群落的演替拓展演練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基礎演練一、選擇題1.群落演替過程中灌木逐漸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A.灌木繁殖能力較強B.草本植物壽命較短C.草本植物較為低等D.灌木較為高大,能獲得更多的陽光答案:D2.下列演替現象屬于次生演替的是()A.火山巖上進行的演替B.被徹底消滅了的農田上進行的演替C.火災過后的草原上的演替D.發生在冰川泥上的演替解析:本題考查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火災過后的草原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土壤條件仍基本保留,所以它屬于次生演替。答案:C3.有關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敘述,正確的是()A.沙丘、火山巖上進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棄耕的農田上進行的是次生演替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內無競爭現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內競爭明顯C.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所用的時間少,原因是次生演替原有的土壤條件基本保留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難形成森林解析:次生演替時雖然原有的植被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因此演替所需時間短。冰川泥上進行的是初生演替;群落演替的基礎是群落內不同物種的競爭;初生和次生演替都可形成森林。答案:C4.下列有關群落演替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兩種類型B.在群落演替過程中,不同時期群落中的優勢種群在發生更替C.發生在裸巖上的演替過程為:裸巖→地衣、苔蘚→草本植物→灌木→森林五個階段D.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與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解析:演替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可分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兩種。演替有其固有的規律,但人類的活動往往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答案:D5.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所用的時間短,原因是()A.次生演替不需要形成森林B.次生演替所處的環境較濕潤C.次生演替原有的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種子或其他繁殖體D.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結構簡單解析:初生演替中不存在土壤條件,它是由地衣等生物不斷的開辟而形成最初的土壤,所以需要較長的時間,而次生演替則具有較好的土壤條件,草本植物可直接生長,故演替所需的時間短。答案:C二、簡答題6.根據群落演替的理論,在光裸的巖地上經過一定的時間,最終就會演替出森林。請據此回答問題:(1)光裸的巖地上最終演替出森林,其過程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地衣首先在裸巖上定居,地衣分泌的________腐蝕了堅硬的巖石表面,加速了巖石風化形成________的過程。(3)各種昆蟲及其他小動物開始進入生物群落的階段是________。(4)地衣階段與苔蘚階段相比,土壤中的有機物含量較多的是________,微生物種類較多的是________。(5)在演替的以下各階段中,所需時間最長的是________,所需時間最短的是________。A.地衣和苔蘚階段B.草本植物階段到灌木階段C.灌木階段到森林階段D.森林階段解析:本題考查發生在光裸巖地上的群落演替以及演替中的特點。地衣能夠分泌有機酸腐蝕巖石,形成土壤,所以首先出現,被稱為“先鋒植物”;當群落演替到草本植物階段,植食性動物開始出現,物種變得多樣化;苔蘚階段與地衣階段相比,土壤中有機物含量較多,微生物種類增多;在整個演替過程中,地衣和苔蘚階段歷時最長,而從草本植物階段到灌木階段歷時最短。答案:(1)裸巖階段→地衣階段→苔蘚階段→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森林階段(2)有機酸土壤(3)草本植物階段(4)苔蘚階段苔蘚階段(5)AB能力提升一、選擇題1.下列選項中不能演替為森(樹)林的是()A.西北干旱地區的典型草原B.大興安嶺火災后的林區C.沂蒙山區的裸露巖地D.黃河三角洲的棄耕地解析:根據發生環境的差異,群落演替可分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從巖石裸地開始的,地表的植被變化首先是地衣,其次是苔蘚,再次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接著是小型灌木,之后是小型喬木,最后才是高大喬木,發展到高大喬木為優勢種的時候,說明演替已進入了頂極階段——森林階段,如沂蒙山區的裸露巖地發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的地方發生的演替,如大興安嶺火災后的林區可經過次生演替重新成為森林。黃河三角洲地處溫帶,水源充足,棄耕地經過次生演替可成為森林。在中國西北干旱地區,森林退縮到較高的山地上,適應環境的禾本科、藜科、蓼科、豆科、菊科、百合科和莎草科等植物則開始大量出現,占領了廣闊的地盤,形成草原。答案:A2.(實際應用題)我國東北科爾沁草原地區的農田,耕作前的原始植被為貝爾加針茅草原。由于開墾后玉米產量較低而棄耕。棄耕后的1~2年內以黃蒿、狗尾草、豬毛菜等雜草占優勢;2~3年后,黃蒿占優勢;3~4年后,羊草、野古草、狼尾草等根莖禾草入侵,并逐漸占優勢,進入根莖禾草階段;7~8年后,土壤變堅實,叢生禾草開始定居,并逐漸代替了根莖禾草,恢復到貝加爾針茅群落。下列說法與材料相符的是()A.棄耕農田恢復到貝加爾針茅草原屬于初生演替B.這種演替一定能恢復到原始群落C.若長期墾荒種田,草原群落的結構會趨向復雜D.在該演替過程中,群落中生物種類增加解析:在開墾中,有些物種可能會滅絕。長期墾荒種田,草原群落的結構會趨向簡單。在恢復過程中外來新物種可能會進入,群落結構因而發生了變化,一般不能恢復原來的群落結構。答案:D3.如圖表示兩個群落演替過程中物種豐富度的變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甲可表示在火災后森林上進行的演替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歷時短C.甲中①、②處的物種組成相同D.若氣候條件適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解析:由圖知甲為次生演替,乙為初生演替,因此甲演替速度比乙快,歷時短。演替以后,群落組成改變,但最終結果是在氣候條件適宜時演替成森林。答案:C4.群落演替的總趨勢是()A.物種多樣性的增加和群落穩定性的提高B.物種多樣性的減少和群落穩定性的降低C.物種多樣性的增加和群落穩定性的降低D.物種多樣性的減少和群落穩定性的提高解析:群落演替是指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雖然演替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大致都要經過由裸地到森林階段,物種的數量由少到多,群落的結構和物種組成由簡單到復雜。答案:A5.下列有關生物群落演替的敘述正確的是()A.火災后的草原上進行的演替屬于次生演替B.群落演替只能在自然情況下,隨機發生C.人工制作的封閉生態瓶中不能發生群落演替D.人工影響群落演替的結果是群落穩定性不斷提高答案:A二、簡答題6.有一片長著馬尾松和山毛櫸的混交林。對兩個樹種的存有量逐年進行統計,并把馬尾松和山毛櫸存有量的比值C(馬尾松存有量/山毛櫸存有量)繪成如圖曲線,據圖回答:(1)兩樹種處于競爭狀態的年份段是________。(2)兩樹種處于平衡狀態的年份段是________。(3)在a年的優勢樹種是________,在d年的優勢樹種是________,造成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是隨著前一種群的繁盛,逐步改變了當地的________,使之反而適應了后一種群的需求。(4)由此可見群落的物種組成不是一成不變的。在群落的發展過程中,一些種群________,而另一些種群興起了,從而使整個群落的結構和________都發展了變化,一直到群落達到動態平衡,這就稱為群落的________。答案:(1)0~e(2)b~c(3)馬尾松山毛櫸生態因素(或土壤、氣候等)(4)消失了物種組成演替研究學習學科素養提高系列之四:群落演替的趨勢及影響群落演替的因素群落演替是生物和環境反復相互作用的結果,在群落演替過程中,一般來說,群落的營養結構逐漸復雜、物種多樣性提高、穩定性增強,群落內生物量、有機物總量、土壤腐殖質總量都逐漸增加。演替最終將在當地環境條件(如水、溫度、氣候等)的限制下達到相對穩定;如果條件適宜,演替可達到最高階段,即森林階段。影響群落演替的原因:(1)環境不斷變化,為群落中某些物種提供有利的繁殖條件,而對另一些物種生存產生不利影響。(2)生物本身不斷進行繁殖、遷徙。(3)群落內部由于生命活動造成內部環境改變。(4)種內和種間關系不斷發生變化。(5)人類活動的干擾。通常情況下引起群落發生次生演替的外界因素有火災、洪水、病蟲害、嚴寒等自然因素和人類活動,其中人類活動是主要的,如過度砍伐、放牧、墾荒、開礦、工業污染等造成破壞。請仔細閱讀以下事例,利用所學知識,回答問題。事例一:我國某海島的天然林覆蓋率在1965年為25.7%,1974年為18.7%,1981年僅為8.35%,并且因遮蓋地面程度大大降低,從而導致了坡壘等珍稀樹種瀕臨滅絕,裸實等珍貴藥用植物已經絕跡。事例二:一種原產日本的林業害蟲,于20世紀80年代侵入我國華南沿海地區,并由于缺乏天敵而迅速蔓延開來。據1990年統計,這種害蟲使該地區13萬多公頃的馬尾松林受到危害。事例三:目前云南昆明滇池中水葫蘆(又名鳳眼藍、鳳眼蓮,為水生直立和漂浮草本植物,繁殖迅速)瘋狂擴散,覆蓋水面,遮住陽光,耗去水中氧,使許多魚類死亡。加之藍藻大量繁殖,導致滇池部分水域水質黏稠,發黑發臭。事例四:據國家林業局發布的一項調查表明,我國已經成為受荒漠化危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目前,全國1/4以上的國土荒漠化,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540億元。(1)以上事例可以說明人類的哪些活動可能導致現有群落的破壞而引起群落的演替?(2)你認為在草原地區,從防止草原群落的演替出發,應如何合理利用草原?(3)以上事例說明人類活動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和________進行。(4)水葫蘆與其他水生植物的關系是________。生活在滇池中的所有生物構成__________,其中全部的水葫蘆構成一個________。解析: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比如濫捕亂獵、濫采亂伐、掠奪式的開發和利用、引入外來物種不當、過度放牧、圍湖造田等都可能導致現有群落的破壞而引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