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斷句方法和練習題_第1頁
文言文斷句方法和練習題_第2頁
文言文斷句方法和練習題_第3頁
文言文斷句方法和練習題_第4頁
文言文斷句方法和練習題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斷句解答此類題的總體原則是將初步斷句的結果置于原文中翻譯,通則對,不通則錯。具體方法如下:1.虛詞標志法:句首常有“蓋、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于、至若”等虛詞;句尾標志詞有“也、乎、焉、矣、耳、哉、與(歟)”等虛詞。2.實詞標志法:對話、引文常常用“曰”“云”“言”為標志,一般情況下碰到它們都要停頓;文言文謂語,可利用此特點在它之前找主語,之后找賓語。3.修辭標志法:為使文章達到句式整齊,語氣連貫的效果,古人寫文章經常運用對偶、排偶、頂真、層遞、反復等修辭技巧,如果以此特點為依據,其準確性更高。4.名物標志法:名詞和代詞常作主語(句首)和賓語(句尾)來斷句。還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識,諸如年齡、稱謂、紀年紀日、職官等方面的知識。5.結構標志法:利用固定結構的成對搭配性(見后面常見固定結構)及位置的相對固定性,如有些關聯詞常常能承前啟后,它們前面一般可斷句,如“是故、于是、是以、向使”等。練習(一)沛公西入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蕭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府圖籍藏之,以此沛公得具知天下阨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沛公見秦宮室、帷帳、狗馬、重寶、婦女以千數,意欲留居之。樊噲諫曰:“沛公欲有天下耶,將為富家翁耶?凡此奢麗之物,皆秦所以亡也,沛公何用焉!愿急還霸上,無留宮中!”沛公不聽。張良曰:“秦為無道,故沛公得至此。夫為天下除殘賊,宜縞素為資。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桀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愿沛公聽樊噲言!”沛公乃還軍霸上。(節選自司馬光《資治通鑒·漢紀一》)(二)有天下者而有私財,業業然守之以為固,而官天地、府萬物之大用,皆若與己不相親,而任其盈虛。鹿橋、鉅臺之愚,后世開創之英君,皆習以為常,而貽謀不靖,非僅生長深宮、習奄人污陋者之過也。滅人之國,入其都,彼之帑皆我帑也,則據之以為天子之私。唐克西京,而隋氏之有在唐;宋入周宮,而五代之積在宋;蒙古遁,而大都之藏輦而之于南畿。嗚呼!奢者因之以侈其嗜欲,儉者因之以卑其志趣,赫然若上天之寶命、祖宗之世守、在此懷握之金貲而已矣。禍切剝床,而求民不已,以自保其私,垂至其亡而為盜資,夫亦何樂有此哉!漢王之入秦宮而有艷心,見不及此。樊噲曰:“將欲為富家翁邪?”英達之君而見不及噲者多矣。范增曰:“此其志不在小。”豈徒一時取天下之雄略乎!以垂訓后嗣,而文景之治,至于盡免天下田租而國不憂貧,數百年君民交裕之略,定于此矣。★1.【考點:文言斷句】下列對文中斜體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周有大賚/散之唯恐不速/故延及三十世/而亡之日/上無覆宗之慘民/亦無凍餒攘奪之傷/后之王者聞樊噲富翁之誚/尚知懲乎/B.周有大賚/散之唯恐不速/故延及三十世/而亡之日/上無覆宗之慘/民亦無凍餒攘奪之傷/后之王者/聞樊噲富翁之誚/尚知懲乎/C.周有大賚/散之唯恐不速/故延及三十世而亡/之日/上無覆宗之慘/民亦無凍餒攘奪之傷/后之王者聞樊噲富翁之誚/尚知懲乎/D.周有大賚/散之唯恐不速/故延及三十世而亡/之日/上無覆宗之慘民/亦無凍餒攘奪之傷/后之王者/聞樊噲富翁之誚/尚知懲乎/2.【考點:古代文化常識】下列對文中標紅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沛公,即劉邦,沛縣人,秦末起義軍首領,后建立西漢王朝,史稱漢高祖。B.禍切剝床,典出《周易》“剝床以膚,切近災也”,意為大禍迫在眉睫。C.范增,項羽的謀士,也是項羽的叔父,項羽尊稱其為“亞父”,意為“僅次于父親”。D.文景之治,指西漢漢文帝劉恒、漢景帝劉啟統治時期出現的治世。3.【考點:理解文章內容】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劉邦率軍進入咸陽,將領們都爭相瓜分財物。唯獨蕭何具有遠見卓識,先入宮把秦丞相府的地圖冊、戶籍簿等收藏起來。B.《鴻門宴》的樊噲持劍闖帳,勇猛非常。選文一中的樊噲極有智慧,他勸諫劉邦,不要貪戀秦宮奢侈華麗的東西,趕快返回霸上。C.王夫之認為,君王占有私財,世世代代死守這份私財,以此作為穩固自身的方法,而對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務不管不問,這是十分愚蠢的。D.劉邦的后代,正是因為沒有因襲劉邦的貪婪和短視,才有了文景之治,政府全部免除百姓的田租而國家也不必擔心財政困難。4.【考點:文言翻譯】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秦為無道,故沛公得至此。(2)彼之帑皆我帑也,則據之以為天子之私。答案與解析1.B【解析】句意:周代有重大的賞賜,統治者唯恐不能盡快地將賞賜物分散到各家各戶,所以周朝的政權能延續到三十代;而國家滅亡之日,統治階層沒有宗族覆滅的悲慘,普通百姓也沒有遭受凍餓和掠奪之苦。后世的君王聽了樊噲稱劉邦為富家翁的責備后,能夠引以為戒嗎?“亡之日”為偏正短語,滅亡的日子,中間不能斷開,排除CD;“民”作“無凍餒攘奪之傷”的主語,前面斷開,排除A。故選B。2.C【解析】C項“也是項羽的叔父”錯誤,亞父表示尊敬的稱呼,謂僅次于父,是項羽對范增的敬稱。范增不是項羽的叔父,項伯為其“季父”,即叔父。故選C。3.D【解析】D項“正是因為沒有因襲劉邦的貪婪”錯。原文為“以垂訓后嗣,而文景之治,至于盡免天下田租而國不憂貧,數百年君民交裕之略,定于此矣”,漢朝數百年君主和民眾共同富裕的方略,正是漢高祖在此時定下的。故選D。4.(1)秦朝不行正道,所以您才能夠來到這里。(2)敵方府庫里的錢財全都變成了我方的錢財,那么統治者自然會占據這些錢財作為天子的私藏。【解析】翻譯關鍵詞有:(1)“為”,行,做;“故”,所以;“得”,能夠。(2)“帑”,錢財;“據”,占據;“私”,私藏。【參考翻譯】(一)劉邦率軍向西進入咸陽,將領們都爭相跑去貯藏金帛財物的府庫瓜分財物。蕭何獨自先入宮,把秦丞相府的地圖冊、戶籍簿等收藏起來,靠著這些,劉邦才能夠具體了解天下的山川要塞、戶口的多少和強弱的分布。劉邦看到秦朝數以千計的宮室、帷帳、名犬良馬、貴重的財寶和宮女,便想要留下來居住在這里。樊噲勸諫說:“您是想擁有天下呢,還是想做一個富翁啊?凡是這些奢侈華麗的東西,都是秦朝滅亡的原因,您要它們有何用啊!希望您趕快返回霸上,不要留在宮里!”劉邦不聽。張良說:“秦朝不行正道,所以您才能夠來到這里。為天下鏟除殘忍暴虐之人,應該如同身穿喪服一般,以簡樸為本。現在剛剛進入秦地,就要安享其樂,這就是所說的‘助桀為虐’。況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希望您聽樊噲的話!”劉邦于是率軍返回霸上。(二)擁有天下的人卻占有私財,世世代代兢兢業業地死守這份私財,以此作為穩固自身的方法,而對管理天下、開發萬物這樣關系國計民生的大財政,卻好像與自己毫不相關一樣地不管不問,聽任其自然地盈虧消長。商紂王修筑鹿臺和鉅橋倉的愚蠢行徑,后世的開國明君們卻都習以為常,沒有將其作為教訓告誡子孫,從而埋下了不安寧的禍根。這就不僅僅是那些生長在深宮中、被宦官的污陋所沾染的繼承人們的過錯了。滅掉別的國家,長驅直入其都城,敵方府庫里的錢財全都變成了我方的錢財,那么統治者自然會占據這些錢財作為天子的私藏。唐軍攻占西京長安后,隋朝所積累的財富都被唐朝占有;宋軍進入后周的宮殿,五代的積蓄全歸宋人所有;蒙古遠遁漠北后,大都的府藏都被運往明朝都城南京。唉!本性奢侈的人因此而更加放縱自己的嗜好和欲望,本來節儉的人因此而降低了自己的志趣,赫然就像上天所眷顧的、祖宗世代所守護的,僅僅就是自己手中所掌握的這點資財而已。大禍已經迫在眉睫,而統治者仍在不停地盤剝民眾,以維持自己的私產,等到政權覆滅之際,這些資財卻全都成了造反強盜的囊中之物。既然如此,當初得到這些私財又有什么值得高興的呢?漢王劉邦進入秦朝的宮殿,看到其帷帳、珠寶、美女眾多而產生了艷羨之心,不愿離去,可見他還沒有認識到占有私財的害處。樊噲勸諫說:“您這樣是只想當一個富家翁嗎?”劉邦是英明通達的君主,在這個問題上的見識卻遠不如樊噲。范增說:“這說明劉邦的志向不小。”劉邦的志向難道僅僅是一時奪取天下嗎?他將這一事件的教訓諄諄教誨子孫后代,所以到了文景之治的時候,政府全部免除百姓的田租而國家也不必擔心財政困難,漢朝數百年君主和民眾共同富裕的方略,正是漢高祖在此時定下的。帝王如果斤斤計較地斂錢聚財以便留給子孫,則國家必定貧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