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設計)學高中生物 4.2 種群數量的變化拓展演練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頁
(課堂設計)學高中生物 4.2 種群數量的變化拓展演練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頁
(課堂設計)學高中生物 4.2 種群數量的變化拓展演練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頁
(課堂設計)學高中生物 4.2 種群數量的變化拓展演練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頁
(課堂設計)學高中生物 4.2 種群數量的變化拓展演練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基礎演練一、選擇題1.藏羚羊生活在海拔4500米~6000米的高山草原、高寒草甸地區,被譽為“高原精靈”。青藏鐵路穿越可可西里的一段,專為藏羚羊設計的33條走廊——野生動物通道(如橋洞),格外引人注目。該設計的目的不包括()A.降低青藏鐵路對藏羚羊等高原上的大型遷徙動物的不利影響,保護其自然棲息環境B.盡量保護青藏高原的原生態環境,保護物種多樣性C.避免因青藏鐵路的阻隔出現地理隔離而形成新物種,保護藏羚羊等物種的遺傳性D.防止藏羚羊出生率下降,維持種群數量的相對穩定解析:新物種形成的標志是生殖隔離,只有地理隔離不一定能形成新物種,且新物種的形成一般要經歷漫長的過程。答案:C2.某同學在“研究大腸桿菌數量變化”時,提出的數學模型是:Nn=2n(N代表細菌數量),n代表細菌繁殖代數,他建立的這個數學模型的合理假設是()A.細菌可以通過有絲分裂不斷增加數目B.在資源和空間無限多的環境中,細菌種群數量增長不受種群密度的制約C.細菌沒有細胞核,結構簡單,分裂速度快D.細菌微小,需要的營養物質少,繁殖速度快解析:答案:B3.下列因素中可導致松鼠種群內斗爭加劇的是()A.環境溫度升高 B.捕食者數量增加C.種群內疾病流行 D.種群繁殖率提高解析:種群繁殖率提高,會使種群密度增大,個體間由于爭奪有限的空間、食物和其他生活條件而引起種內斗爭加劇。A、B、C三項都會使種群密度下降,使種內斗爭減弱。答案:D4.如圖表示某物種遷入新環境后,種群增長速率隨時間的變化關系。在第10年時經調查該種群數量為200只,估算該種群在此環境中的環境負荷量約為()A.100只 B.200只C.300只 D.400只解析:題中縱坐標為種群增長速率,所以第10年時增長速率最大,相當于S型曲線的K/2的水平,所以環境容納量為2×200=400只。答案:D5.如圖為理想狀態下和自然環境中某生物的種群數量變化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①陰影部分可表示環境中影響種群增長的阻力②a為“J”型曲線,b為“S”型曲線③陰影部分的個體數量可表示通過生存斗爭被淘汰的個體數④K值為環境容納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四個說法均正確。陰影部分可看作“J”型曲線和“S”型曲線的差值,可表示環境阻力,也可表示被淘汰的個體數,K值為環境容納量。答案:D6.用牛奶瓶培養黑腹果蠅,觀察成蟲數量的變化,結果如下表:時間(天)15913172125293337成蟲數(只)6102871131207270302327341根據表中數據分析,下列結果正確的是()A.第13~25天,成蟲數量增長快的主要原因是個體生長加快B.第17~29天,成蟲增長率上升、死亡率下降C.第21~37天,成蟲增長率的下降與種群密度的改變有關D.第1~37天,成蟲數量呈“J”型增長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數據的分析和處理能力,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①明確構建數學模型的方法。②會分析數學模型代表種群數量變化的規律。③分析出種群在不同時間段內增長率的變化。第13~25天,成蟲數量增長快的主要原因是營養豐富、環境條件適宜;第17~29天,成蟲增長率下降,第21~37天,成蟲增長率的下降與種群密度的改變(第37天種群密度達到最大)有關,第1~37天,成蟲數量呈“S”型增長,所以C項正確。答案:C二、簡答題7.如圖所示是一資源動物種群遷入一個適宜環境的增長曲線,請回答:(1)圖中表示的是種群增長的________型曲線,表示K值的一點是________。(2)圖中表示種群增長速度最快的一點是________。(3)該種群的增長速度由緩慢逐漸加快是從第________年開始的,環境阻力明顯增大是在遷入第________年后開始的。(4)既要獲得最大的捕獲量,又要使該動物資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壞,應該使該動物種群的數量保持在圖中________點所代表的水平。(5)種群遷入第二年,增長明顯加快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6)第8年后,種群數量趨于穩定,阻礙種群繼續增長的環境因素主要有________。解析:由圖可知,該動物遷入該環境后的8年內,種群個體相對數量不斷增加,說明該動物的種群密度不斷增加,數量不斷增多,因此d點所示的種群數量最大。由于該種群生活在有限的條件下,因此種群的數量增長呈“S”型曲線,但在達到K值的過程中,種群密度的增長率是不斷改變的。在對野生動植物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方面,一般將種群的數量控制在環境容納量的一半,即K/2值,此時種群增長速度最快,可提供的資源數量也最多,而又不影響資源的再生,當種群數量大于K/2時,種群增長的速度將開始下降,因此要獲得最大的捕獲量且不影響種群的再生,應使種群的數量保持在K/2值,即圖中的b點。答案:(1)“S”d(2)b(3)26(4)b(5)已適應環境且環境資源十分豐富(6)生活空間有限和食物資源的減少能力提升一、選擇題1.某研究所對一條河流生態系統進行了幾年的跟蹤調查,發現某種魚進入此生態系統后的種群數量增長率隨時間的變化呈現如右圖所示曲線。則在t1時該種群的年齡組成類型、能反映該種群數量變化的曲線分別是()A.衰退型和① B.增長型和②C.衰退型和③ D.增長型和④解析:種群增長率在t1時最大,此時種群的年齡組成為增長型;根據種群增長率的曲線可知,種群數量變化的曲線對應②圖。答案:B2.生態學家高斯(Gause)在0.5mL培養液中放入5個大草履蟲,在培養第5天之后大草履蟲的數量基本維持在375個左右,將此數值定為K值。關于K值的描述,正確的是()A.高斯實驗得到的K值僅適用大草履蟲在該培養條件下B.高斯實驗得到的K值也適用大草履蟲在其他培養條件C.不同的物種在相同的環境條件下,K值相同或近似D.相同的物種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K值有可能相同解析:根據題意可知,高斯實驗得到的K值僅適用于該培養條件下大草履蟲的種群數量。不同培養條件,同一物種的K值不同;同一培養條件下,不同物種K值也不同。答案:A3.分析圖示曲線,下列選項錯誤的是()A.進行海洋漁業捕撈的最佳時期是C以后的時期B.影響C→D段種群數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是天敵、生活空間和資源等C.該種群數量在E點達到K值D.如果人為地給此種群提供營養物質,達到種群增長率最大值C點的時間應延后解析:解答本題的關鍵是弄清楚曲線的含義,橫軸代表時間,縱軸代表種群增長率,與種群增長的“J”型或“S”型曲線的含義不同。由題圖可知,在C點時種群增長率最大,這時種群數量在K/2左右,是進行海洋漁業捕撈的最佳時期;并且從圖中還可以看出,種群增長率的變化是先增加,達到最大值后又減小,最后種群增長率為零,種群增長率為零時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種群數量達到最大即達到K值。答案:B4.國家林業局為恢復秦嶺大熊貓的數量,將采取以下措施:大面積退耕還林、建立保護區、大面積種植箭竹和構建秦嶺大熊貓不同保護區之間的走廊等。采取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A.使大熊貓得到更多的食物B.使大熊貓得到更大生存空間C.增強大熊貓的變異性D.提高大熊貓的環境容納量解析:題中所述的這些措施都是恢復秦嶺大熊貓數量的具體效果或措施。而環境容納量就是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故提高大熊貓的環境容納量,才是采取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答案:D5.如圖表示某物種遷入新環境后,種群數量增長率隨時間(單位:年)的變化關系。經調查在第5年時該物種的種群數量為200只。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該物種遷入新環境后,其種群數量一直呈“J”型增長B.理論上該種群在此環境中的環境容納量約為400只C.在第5~9年,種群數量逐漸減少D.防治鼠害時,應從第5年開始解析:據圖分析可知,該物種的種群數量呈“S”型增長;由于第5年時種群數量(K/2)為200只,故理論上K值(環境容納量)為400只;在第5年到第9年這段時間內種群數量依然在增多;防治鼠害時,應將其數量控制在200只以下。答案:B二、簡答題6.某水產研究所調查發現:羅非魚遷入一生態系統后,其種群數量增長率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請分析回答:(1)在t0~t2時間內,種群數量增長曲線呈________型曲線;若在t2時種群數量為N,則在t1時種群數量為________。(2)t1時該種群的年齡組成可能為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3)捕獲該魚的最佳時期為________時,原因是____________。(4)在t2時期后,該魚種群數量變化是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題考查種群數量的變化。坐標曲線圖是高考中出現的比較多的一種圖,它可以反映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的關系,解題時注意起點、轉折點和終點等含義。由圖形可以看出,t0~t2時間內該種魚的種群增長為“S”型曲線。答案:(1)“S”N/2(2)增長型種群增長率最大,種群密度越來越大(3)超過t1捕獲量大且不影響該魚類資源的再生(4)不增加種內斗爭加劇捕食者數量增加7.在某一片小麥田中,長有許多雜草,還有食草昆蟲、青蛙、蛇等動物活動。某研究小組對該農田生態系統進行研究,根據所學知識回答相關問題:(1)研究小組要估算該農田中薺菜的種群密度,應采用________法;在取樣時,關鍵要做到________。(2)此農田中新遷入了一種食草昆蟲,下圖甲是與這種昆蟲種群數量相關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變化曲線。請說出種群在B點后死亡率明顯增加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回答兩點)。(3)請根據圖甲在圖乙坐標系中畫出種群數量的變化曲線(將A、D標在縱坐標的合適位置上)。解析:畫曲線時要特別注意橫坐標、縱坐標的含義,從圖甲可以看出A是起點,但種群數量不是0;D點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對應的是K值。答案:(1)樣方隨機取樣(2)生活資源和空間有限、天敵增多(其他合理答案亦可)(3)要求:畫成“S”型曲線;縱坐標上A點對應起點,D點對應K值。研究學習學科素養提高系列之三:K值理論在生產實踐上的應用模型建構是新課標的亮點,“J”型和“S”型曲線是考查的重點內容,種群數量變化規律的理解還常與生產生活實際相聯系,其中“S”型增長中K/2時增長率最大的應用是熱點,該原理在養殖業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從考查形式上看選擇題和簡答題均有出現,往往以坐標曲線圖的形式出現。今后的命題趨向于種群數量變動的不同表達式的考查,如直方圖的形式。K值與K/2在實踐中的應用注意事項滅鼠捕魚K/2(最大增長率)滅鼠后,防止鼠的種群數量在K/2附近,這樣鼠的種群數量會迅速增加,無法達到滅鼠效果捕撈后,使魚的種群數量維持在K/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