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T29-247-2017天津市巖土工程勘察規范_第1頁
DB-T29-247-2017天津市巖土工程勘察規范_第2頁
DB-T29-247-2017天津市巖土工程勘察規范_第3頁
DB-T29-247-2017天津市巖土工程勘察規范_第4頁
DB-T29-247-2017天津市巖土工程勘察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CodeforinvestigationofgeotechnicalengineeringinTianjin天津市工程建設標準天津市巖土工程勘察規范DB/T29-247-2017J13795-2017主編單位:天津市勘察院天津大學批準部門:天津市城鄉建設委員會市建委關于頒布《天津市巖土工程勘察規范》的通知 1 2 2 3 6 6 6 9 27 35 45 60 91 Contents 2 2 33Engineeringgeologicalcond 6 63.2Classification&namingoffoundationsoils 6 94Stageandgradingofinvestigati 4.1Stageofinvestigation 4.2Gradingofinvestigation 5Architecturalengineeringinve 5.5Excavationengin 6Municipalengineeringinvest 27 6.2Urbanbridgeandculvertengine 6.3Urbanroadengine 6.4Urbanoutdoorpipelineengi 6.5Urbanembankmentengineeri 7.3Liquefactionestim 8Adversegeologicalactionsandgeologica 45 8.2Unstablerockand 10Engineeringgeologicalinvest 6010.1Engineeringgeologicalmappi 10.2Exploratorypointpositioning 12.2Measurementofhydro–geologicalparame 12.3Evaluationofundergroundwateraction 13.3Testsofthephysicalpropertiesofthesoil 13.4Testsofthemechanicalpropertiesofthesoil 14In-situinspectionand 14.2Foundation’s 15Analysisandassessmentofgeotechnicaleng 91 15.2Statisticsofgeotechnical 15.3Determinationofbearingcapacity 15.4Geotechnicali AppendixA:ThegeomorphologyzoningofTianjin&thedistributionmapofrecentlydepositedsoilincoastalregion(thefirstcon AppendixB:Thecauseofage'ssequencetableforsubso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 ListofQuotedStandards ExplanationofProvisions 11.0.1為了在巖土工程勘察中貫徹執行國家有關的技術經濟政1.0.3工程建設在設計和施工前,必須進行巖土工程勘察。勘察1.0.4巖土工程勘察除應符合本規范的規定外,尚應符合國家、22術語和符號2.1.1巖土工程勘察geotechnicalinvestigation根據建設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評價建設場地的地質、2.1.2巖土工程勘探geotechnicalexploration巖土工程勘察的一種手段,包括鉆探、井探、槽探、坑探、2.1.3巖土工程勘察報告geotechnicalinvestigationreport在原始資料的基礎上進行整理、統計、歸納、分析、評價,在巖土體所處的位置,基本保持巖土原來的結構、濕度和應為查明地基主要受力層性質,滿足地基(包括樁基)承載力評2.1.6控制性勘探點controlexploratoryh為控制場地地層結構,滿足場地、地基基礎和基坑工程的穩2.1.7巖石質量指標(RQD)rockqualitydesignation用直徑為75mm的金剛石鉆頭和雙層巖芯管在巖石中鉆進,2.1.8抗浮設防水位waterlevelforpreventionofup-floating地下室抗浮評價計算所需的、保證抗浮設防安全和經濟合理根據工程性質,按巖土的類型和物理力學指標劃分的區域或ρc——黏粒含量。4cu——十字板剪切強度Pf——旁壓試驗臨塑壓力;fak——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rk——巖石飽和單軸極限抗壓強度(標準值)。63工程地質條件3.1.1天津市地形趨勢北高南低,由北部山地向東南部濱海平原3.1.2北部山區地貌按形態可分為中低山、低山丘陵和山間盆地3.1.3平原區地貌按成因由北向南可分為沖積洪積傾斜平原、洪3.2.1天津地區地基土層序劃分應符合《天津市地基土層序劃分3.2.2天津平原地區,地基土層主要為第四系海陸交互沉積的松3.2.3人工填土是經人類活動堆積而成的土。按其物質來源、堆7為主要成分時稱為生活垃圾土。以爐灰為主要成分時稱為爐灰土2按地質成因可分為殘積土、坡積土、洪積土、沖積土、淤3.2.5根據土的顆粒級配或塑性指數分為黏性土、粉土、砂土和塑性指數IP碎石土 粒徑大于200mm的顆粒質量超過總質量的50%— 粒徑大于20mm的顆粒質量超過總質量的50% 粒徑大于2mm的顆粒質量超過總質量的50% 8砂土 粒徑大于0.50mm的顆粒質量超過總質量的50% 粒徑大于0.25mm的顆粒質量超過總質量的50%—粒徑大于0.075mm的顆粒質量超過總質量的85% 粒徑大于0.075mm的顆粒質量超過總質量的50%粉性土粒徑小于0.005mm的顆粒含量小于全重的10%%,黏性土 IP>17 全分解的動植物體,浸水后水面出現氣泡,干燥后體>60%除有泥炭質土特征外,結構松散,土質很輕,暗無3.2.9天然土層受外來污染物質影響,土性改變時,可在土名前9其單層厚度。3若組成“互層”的土其單位厚度均以微薄層(厚度小于1cm)但對工程具有重要影響的特殊性土層或標志層(如泥炭、有機土、3.3.2市區地基土層中更新統中組、下組的底界埋深可按下述要2中更新統下組濱海~三角洲相沉積層(第Ⅴ海相層,4勘察階段與勘察分級4.1.2可行性研究勘察可通過搜集資料、地質調查和輔以必要的4.1.3初步勘察應初步查明建設場地的地基土分布特征、場地穩4.1.4詳細勘察應為地基基礎設計、基坑支護與工程降水設計和4.1.5施工勘察是在施工階段根據設計、施工要求進行的補充勘4.2.1巖土工程勘察等級應根據工程重要性等級、場地復雜程度4.2.2工程重要性等級,根據工程類型、建(構)筑物類型和建(構)30層以上的高層建筑、體型復雜且層數相差超過10層的高低層連成一體建筑物、高度大于100m的高聳構筑物、對地基變形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多層地下表4.2.4地基復雜程度等級劃分巖土種類單一,均勻,物理力學性質變化不大;地層層面標高及厚4.2.5巖土工程勘察等級,根據工程重要性等級、場地復雜程度表4.2.5巖土工程勘察等級劃分在工程重要性等級、場地復雜程度等級、地基復雜程度等級中,有一項除勘察等級為甲級和丙級以外的勘察項目;建筑在巖質地基上的一級工程,當場地復雜程度等級和地基復雜程度等級均為三級時,巖土工程勘察注:巖質地基指地基為強風化、中風化、微風化和未風化的巖石地層,不包5建筑工程勘察5.1.1本章適用于各類房屋建筑、構筑物、工業廠房、基坑工程5.1.3可行性研究勘察,應對擬建場地的穩定性和適宜性做出評1搜集區域地質、地形地貌、地震、當地的工程地質、2在充分搜集和分析已有資料的基礎上,通過踏勘了解場地5.1.4初步勘察應對場地內擬建建筑地段的穩定性及巖土條件做2初步查明地質構造、地層結構、巖土工程特性、地下水埋6高層建筑初步勘察時,應對可能采取的地基基礎類型、基5.1.5詳細勘察階段應采用多種手段查明5.1.6詳細勘察應提供設計、施工所需的巖土工程資料和參數;5.1.7詳細勘察采取土試樣和進行原位測試應滿足巖土工程評價構、地基土的均勻性和工程特點確定,且不應少于勘探孔總數的2每一主要土層的原狀土試樣或原位測試數據不應少于65.1.8詳細勘察在同一地質單元內可借用已有勘探孔資料,依據1查明建筑場地各巖土層的成因、時代、地層結構和均初見及穩定水位;提供水位季節變化幅度和各主要地層的滲透系3對地基巖土層的工程特性和地基的穩定性進行分析評價,4對復合地基或樁基類型、持力層選擇提出建議;提供樁的5對基坑工程的設計、施工方案提出建議;并提供基坑各邊1天然地基的基坑(基槽)開挖后,當地質條件與勘察報告出3場地內存在對設計、施工有影響的地下設施、地下障礙物5施工過程中發生基槽被水浸泡、凍融、邊坡失穩、地下水1勘探點應沿建筑物的周邊、柱列線布置,在建筑物荷6當場地內存在古河道、古溝坑和厚層軟土時,應適當加密25m~35m,丙級勘察工程為30m~1一般性勘探孔深度應不小于地基主要受力層下限深度2對大型設備基礎,自基礎底面算起的勘探孔深度不宜小于3對箱形基礎、筏形基礎,自基礎底面算起的勘探孔深度宜1天然地基需進行變形驗算時,控制性勘探孔深度應至2建筑總平面內的裙房或僅有地下室部分(或當基底附加壓地層,且根據荷載和土質條件不宜少于基底下0.5~1.0倍基礎寬3當需進行地基整體穩定性驗算時,控制性勘探孔深度應滿4當有大面積地面堆載或軟弱下臥層時,應適當加深控制性5.2.5采取原狀土試樣或進行原位測試的豎向間距,在地基持力1根據工程性質、地基條件、周邊環境等,提出經濟合3評價預測所選地基處理方法對周邊環境和鄰近建筑物的影4當場地條件復雜且缺乏成功經驗時,應建議在施工現場對5.3.2地基處理勘察,勘探點平面布設應按照天然地基勘察方案5.3.3以提高地基承載力、減小沉降或差異沉降為目的,采用換5.3.4以消除粉土、砂土液化為目的,采用砂石樁擠密等復合地5.3.5以提高地基承載力、減小沉降或差異沉降為目的,采用柔1應查明暗塘、暗溝、相對軟弱土層的分布范圍、深度4采用剛性樁復合地基時,應查明承載力較高、適宜作為樁5評價確定樁間土承載力,預估單樁承載力和復合地基承載6評價樁間土、樁身、復合地基、樁端以下變形計算深度范7預估成樁施工可能性,評價成樁工藝對周圍土體、鄰近建2根據巖土性質和工程要求,建議適宜采用的漿液和注漿方3應建議在加固施工過程中對地面、既有建筑物和地下管線4應建議通過開挖、室內試驗、動力觸探或其他原位測試及3可預估預壓荷載的分級和大小、加荷速率、預壓時間、強1勘探點應按建筑物周邊或柱列線布設。帶有裙房或外2勘察等級為甲級的單幢高層建筑勘探點數量不應少于5級為乙級的單幢建筑樁基至少應布置2個控制性孔。對密集的高1一般性勘探孔的深度應進入預計最大樁端入土深度以下2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應達樁基沉降計算深度以下1m~2m,群樁樁基沉降計算深度宜取樁端平面以下附加應力為上覆土3對獨立或條型承臺下樁基,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宜達樁端下4樁端下存在軟弱下臥層時,控制性勘探孔深度應滿足下臥1勘探點應按柱列線布設,其間距應能控制樁端持力層2在勘探過程中發現基巖中有斷層破碎帶,或樁端持力層為1當以可壓縮地層(包括全風化和強風化巖)作為樁端持力層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應深入預計樁端持力層以下5m~10m或6d~4對于存在斷層破碎帶場地,勘探孔應穿過斷層破碎帶進入5.4.6樁基勘察的巖土試樣采取及原位測試,對嵌巖樁樁端持力5.5.1初步勘察階段應初步查明場地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條件、5.5.2勘察的平面范圍宜超出基坑開挖邊界外開挖深度的1~2對基坑穩定性有影響的軟弱夾層時,應采取土試樣或進行原位測5.5.6基坑支護設計等級為甲、乙級基坑除應提供直剪快剪試驗曲線以及靜止土壓力系數等。對甲級基坑工程和有特殊要求的工程,應進行三軸不固結不排水(UU)和三軸固結不排水(CU)剪切試1當基坑附近有地表水體,地下水可能與其有水力聯系4基坑內鉆孔進入開挖深度以下承壓含水層且承壓含水層對5.5.9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基坑工程勘察評價應包括下列主要內1分析場地的地層分布規律、周邊環境;提供基坑工程2對于設計等級為甲級、乙級的基坑工程和地質條件復雜的基坑設計參數的地質模型,或提供基坑周邊分段的設計參數統計3對基坑放坡開挖、支護方案提出建議;宜對整體穩定性進水、隔水方案)建議及計算參數;建議設計進行坑底、側壁的滲透6市政工程勘察6.1.1本章適用于城市橋涵、道路、停車場、室外管道、堤岸工6.1.2應搜集、整理、分析利用已有的相關資料,綜合市政工程6.1.5市政工程勘察的評價內容及提供的參數應滿足設計要求,6.1.6市政工程的地基處理、基坑工程勘察應依據本規范第5.36.2.1城市橋涵勘察應對橋涵工程地基作出工程地質評價,提供6.2.2城市橋涵勘察前應取得附有坐標和現狀地形的橋涵工程建6.2.3勘探孔宜以取土試樣孔為主,輔以標準貫入、靜力觸探等6.2.4可行性研究階段勘察應以收集資料為主,必要時可布置適6.2.5初步勘察鉆孔一般沿橋軸線或在其兩側布置,有條件時,1勘探孔應根據墩臺位置布設,特大橋主要墩臺鉆孔不2特大橋、大橋的引橋:跨徑≥40m的,應分上下行每墩布1對需要進行變形驗算的橋梁勘探孔深度應達到樁基沉2對需要進行變形驗算的天然地基,勘探孔深度應達到沉降計算壓縮層深度以下1m~2m,對不需要進行變形驗算的天然地6.3.2城市道路勘察前應取得附有標明坐標、道路走向、樁號和6.3.3勘探孔宜以取土試樣孔為主,根據土層情況輔以靜力觸探6.3.4可行性研究階段勘察應以收集資料為主,必要時可布置適1勘探孔可沿道路中線或沿道路兩側交叉布置,孔間距2地面廣場、停車場孔間距不宜大于100m,且不宜少于43當線路通過含有有機質的垃圾、疏松的雜填土、未經沉實4深挖方路塹、城市隧道勘探孔深度,應滿足為設計提供基6.3.9取土試樣和原位測試點的豎向間距在地基主要受力層內宜治、深基槽開挖和管道設計等提供工程地質依據和必要的設計參6.4.2城市室外管道勘察前必須取得附有標明坐標、管道走向、6.4.3勘探孔宜以取土試樣孔為主,根據土層情況輔以靜力觸探6.4.4勘探孔應沿管道兩側交叉布置;在管道穿越鐵道、公路、工6.4.5城市室外管道勘察的勘探孔深度應達到管底設計標高以下1當需要進行基坑支護設計的管道,勘探深度應大于2~32當基底下存在松軟土層或未經沉實的回填土時,勘探孔深3當基底下存在可能產生流砂、潛蝕、管涌或地震液化地層6.4.6取土試樣和原位測試點的豎向間距在地基主要受力層內宜6.4.8對鋼、鑄鐵金屬管道,應對管道埋深范圍內各土層進行電6.4.9綜合管廊工程的勘察應符合地方標準《天津市綜合管廊工6.5.1城市堤岸勘察應對堤岸沿線各地段的地基和岸坡穩定性作6.5.2城市堤岸勘察前必須取得附有標明坐標、堤岸走向、樁號面圖(斷面間距視設計需要和各段岸坡地層土質變化的實際情況而定);堤岸頂面設計標高、各段堤岸的結構型式、斷面尺寸和采取6.5.3勘探孔宜以取土試樣孔為主,根據土層情況輔以靜力觸探6.5.4城市堤岸勘察的勘探孔布置應沿堤岸軸線或在基礎輪廓線6.5.5城市堤岸詳細勘察階段的勘探孔間距應符合表6.5.5的規對II類圬工結構或鋼筋混凝土結構天然地基堤岸應進入持力層2當需考慮堤岸附近大面積地面堆載的影響或有軟弱下臥層6.5.7取土試樣和原位測試點的豎向間距在地基主要受力層內宜7場地和地基的地震效應7.1.1巖土工程勘察應進行與建筑物抗震設防標準相一致的場地7.1.2天津地區的抗震設防烈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所屬河道、暗埋的塘浜溝谷和半填半挖地基、疏松的斷層破碎帶),河岸和邊坡的邊緣,非巖質的陡坡,條狀突出的山嘴,高地震時可能發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及發震斷裂帶上可7.1.4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地基與基礎評價中,當地基有軟弱土、7.1.5場地巖土工程勘察,應提供建筑的場地類別和巖土地震穩7.1.6當場地存在飽和砂土、粉土時應進行地震液化判別,可采重要工程應進行專門液化判定分析。有厚層軟土時宜進行震陷判7.1.8對需要采用時程分析法補充計算的建筑,應根據設計要求7.1.9對于地震時可能發生滑坡、崩塌、塌陷、地裂并可能影響7.2.1建筑場地類別應根據土層等效剪切波速和場地覆蓋層厚度7.2.2場地類別勘察剪切波速試驗孔的布置和剪切波速的確定應1初勘階段:對于大面積的同一地質單元,剪切波速試驗孔v=A+BdssvsABABABABABAB區--t——剪切波在地面至計算深度之間的傳播時間(s);4對于同一地質單元內,相鄰場地有覆蓋層厚度實測勘察資7.2.4建筑場地類別,應根據土層等效剪切波速和場地覆蓋層厚01ⅡⅢⅣ>800d=0d=0500≥vse>250250≥vse>1503當采用原位測試方法進行液化判別時,每個場地同一地質4采用標準貫入試驗判別法時,宜采用泥漿護壁鉆進,并應留取土樣作顆粒分析試驗(黏粒含量分析需用六偏磷酸鈉作為分散5在液化判別的土層中,標準貫入試驗點和剪切波速測試點的豎向間距宜為1.0m~1.5m,同一地質單元的每層土7.3.3液化判別應進行初判,判別方法應根據現行國家標準《建7.3.4當初判可能液化時,可采用標準貫入試驗或剪切波速試驗7.3.5利用標準貫入試驗判別法進一步進行液化判別時可采用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3Ncr=N0[0.9+0.1(ds-dw)]3pc對于樁基和基礎埋深大于5m的天然地基,在地面下15m~3pcNcr=N0(2.4-0.1dw)3pcdw——地下水位深度(m),宜按設計基準期內年平均最高水vscrs/d1-0.013321/2scr——飽和粉土或砂土剪切波速臨界值(m/s);Kv(m/s)Fle=N/NcrFle=vs/vscrvs——剪切波速實測值(m/s)。7.3.8對可液化土層的地基,應確定每Ileo=(1-Flei)diWin——可液化土層范圍內,每一個測試孔試驗點(或按試驗2應按下列要求計算每個測試孔的液化指數Ile:2)剪切波速試驗判別法計算每個鉆孔的液化指數按下述時,應符合下列規定:2按每個試驗孔計算液化指數結果,結合場地的地形地貌條3對每一場地或不同工程地質單元應提供明確的地基液化等Ile>15Ile>181一般情況下,不宜將未經處理的液化土層選作天然地2可液化土層中的低承臺樁基,提供樁側極限側阻力時應按乘以土層液化折減系數;樁端應滿足進入穩定土層一定深度的要3對于液化等級為中等或嚴重的古河道、現代河岸、海岸邊4不同液化等級的液化危害程度評價見表7.3.10。當液化土表7.3.10地基液化危害程度與小。個別未經處理的地基發生輕液化危害性大??稍斐山ㄖ锲毡楫a生下沉或較大的不均勻沉降,地裂通過處建筑物遭到嚴重破壞。甲乙丙丁(1)——表示全部清除液化沉降的措施,如采用樁基、深基礎,深層處理(2)——表示部分消除地基液化沉降的措施。如加固或挖除一部分可液化7.4.1濱海地區場地有厚層軟土時,宜判定和評價其產生震陷的表7.4.2軟土等效剪切波速和承載力特征值與震陷的關系7.4.3軟土震陷判別可通過剪切波速測試值、地基土承載力、上7.4.4軟土震陷分析和建筑物震陷估算值應依據《軟土地區巖土8不良地質作用和地質災害8.1.1當擬建工程場地或其附近存在對工程安全有影響的滑坡時8.1.3滑坡勘察的范圍應包括滑坡及其鄰區??辈靺^后部應包括8.1.4滑坡勘察應以工程地質測繪與調查、鉆探、井探、槽探為1勘探線布置:平行主滑線方向除應在滑坡體上布置主勘探點間距不宜大于40m,在滑坡體轉折處和可能進行施工治理探孔進入穩定地層1m~3m,控制性勘探孔深度進入穩定地層4重要地段可布置少量的探井,以便直觀地取得地質資料和1應在滑坡體、滑動面(帶)和穩定地層中,采取有代表性的試樣,每一巖土層取樣數量不得少于6組,條件許可時軟弱層宜2如無法采取原狀土樣時,可取保持天然含水率的擾動土3應結合滑動條件、巖土性質、工程要求,采用與滑動受力4宜進行室內或現場滑面重合剪試驗;滑動帶宜作重塑土或原狀土多次剪試驗,并提供多次剪和殘余剪的抗剪強度;當不同剖面、同一剖面的不同地段抗剪強度差異明顯時,滑帶土的抗剪5遇有地下水時,應進行地下水流速、流向、流量測試和滲8.1.9根據滑坡工程地質測繪與調查結果、勘探情況和穩定性綜8.2.1當擬建工程場地或其附近存在對工程安全有影響的危巖或8.2.2危巖和崩塌勘察應查明危巖和崩塌產生的條件及其規模、8.2.3危巖和崩塌勘察范圍應包括危巖帶和相鄰的地段,坡頂應到達卸荷帶之外一定位置,坡底應到達危巖崩塌堆積區外一定位8.2.5危巖和崩塌勘察工程地質測繪比例尺可選用1:500~1危巖帶的勘探線應盡量通過危巖體重心;對單個危巖8.2.7對危巖體及其母巖、基座應采樣做物性、抗壓強度及變形抗剪強度試驗。每種巖性的巖樣不應少于3組,但抗剪強度試驗8.2.8危巖和崩塌體的穩定性驗算應根據崩塌形成機理,選擇正8.2.9根據危巖和崩塌工程地質測繪與調查結果、勘探情況和穩8.3.1當擬建工程場地或其附近有發生泥石流的條件并對工程安8.3.2泥石流勘察應查明泥石流的形成條件和泥石流的類型、規8.3.3泥石流勘察范圍應包括泥石流形成區、流通區、堆積區及1在形成區:勘探線和勘探點應布置在主要固體物質來對集中的位置,勘探點間距宜為40m~80m,勘探深度應穿透松2在堆積區:勘探線和勘探點的布置應包括泥石流堆積扇的3在設置防治工程地段:勘探線和勘探點的布置應沿擬建工程軸線布置,勘探點間距不宜大于40m,勘探深度應穿透松散體8.3.7泥石流勘察巖土試驗和測試除應符合一般規定外,尚應符1堆積物取樣的顆分樣品,每件不應少于50kg,并應在現8.3.8根據泥石流工程地質測繪與調查和勘探情況,對工程建設8.3.9泥石流勘察報告,除應遵守本規范其他有關規定外,尚應2形成區、流通區、堆積區的分布和特征,繪制專門工程地1全新活動斷裂為在全新地質時期(一萬年)內有過地震活動或近期正在活動,在今后一百年可能繼續活動的斷裂;全新活動8.4.5斷裂勘察應以搜集資料為主,輔以必要的工程地質測繪和8.4.6當擬建場地存在全新活動斷裂和發震斷裂時,應提出避讓8.5.1適用于抽降地下水而造成大面積地面沉降的巖土工程勘8.5.2地面沉降勘察應查明其原因、歷史和現狀,并預測其發展2第四紀堆積物的年代、成因、厚度、埋藏條件和土性特4含水層和隔水層的埋藏條件和承壓性質,含水層的滲透系5地下水的補給、徑流、排泄條件,含水層間或地下水與地8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及回灌時地下水反漏斗的形成和發展過1查明擬建場地所處地面沉降區的位置,有長期監測資測時間較短地區提供有監測資料以來的累計沉降量和近5年平均2調查地面沉降對建筑物的影響,包括建筑物的沉降、傾3繪制不同時間的地面沉降等值線圖,并分析地面沉降中心與地下水位下降漏斗的關系及地面回彈與地下水位反漏斗的關8.5.5對地面沉降的發展趨勢預測,應根據地面沉降原因、現狀9特殊性巖土1搜集資料,調查地形和地物的變遷,填土的來源、堆2對堆積年限較長的素填土、沖填土和由建筑垃圾或性能穩1成因類型、埋藏條件、分布規律、層理特征、水平向2地表硬殼層的分布與厚度、下伏硬土層或基巖的埋深和起9.2.3軟土地區勘察宜采用鉆探取樣與靜力觸探結合的手段。勘9.2.4軟土原位測試宜采用靜力觸探試驗、旁壓試驗、十字板剪2軟土地基承載力應根據室內試驗、原位測試和工程經驗綜3當建筑物相鄰高低層荷載相差較大時,應分析其變形差異9.3.1對于易溶鹽含量大于0.3%,且具有溶陷、鹽脹、腐蝕等工9.3.2鹽漬土根據其含鹽化學成分和含鹽量可按現行國家標準1鹽漬土中的含鹽類型、化學成分、含鹽量對巖土工程1紅黏土的狀態除按液性指數判定外,尚可按表9.4.1-1判含水比“w“w≤0.55“w>1.002紅黏土的結構和復浸水特性可按現行國家標準《巖土工程1不同地貌單元紅黏土的分布、厚度、物質組成、土性2下伏基巖巖性、巖溶發育特征及其與紅黏土土性、厚度變4地表水體和地下水的分布、動態及其與紅黏土垂向分帶的9.4.3勘探點的布置,應取較密的間距,查明紅黏土厚度和狀態9.4.4當巖土工程評價需要詳細了解地下水埋藏條件、運動規律9.4.5對裂隙發育的紅黏土應進行三軸剪切試驗或無側限抗壓強9.4.6紅黏土的地基承載力應結合工程經驗綜合確定。當基礎淺1建(構)筑物的基礎應考慮地基土的不均勻收縮變形;開挖3基坑開挖時宜采取保濕措施,邊坡應及時維護,防止失水2巖石的風化程度按現行國家標準《巖土工程勘察規范》3有無侵入的巖體、巖脈、斷裂構造及其破碎帶和其他軟弱1勘探點間距應按本規范相關規定執行;各勘察階段的2除有一定數量的鉆探取樣外,應有一定數量的探井、探槽4宜采用原位測試與室內試驗相結合,原位測試可采用圓錐5室內試驗按現行國家標準《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9.5.5花崗巖類殘積土的地基承載力和變形模量應采用載荷試驗1對于厚層的強風化和全風化巖石,宜結合工程經驗進2建在軟硬互層或風化程度不同地基上的工程,應分析不均3基坑開挖后應及時檢驗,對于易風化的巖類,應及時砌筑4對巖脈和球狀風化體(孤石),應分析評價其對地基(包括樁5當場地位于斜坡附近,不均勻風化巖體軟硬互層,主要軟10工程地質調查與勘探10.1.3工程地質測繪和調查范圍應包括擬建場地及附近相關地2對工程有重要影響的地質單元體或地質災害點(滑坡、崩3實測地質界線、地貌界線的測繪精度在相應比例尺圖上的1在地質構造線、地層接觸線、巖性分界線、標準層位2地質觀測點的密度應根據場地的地貌、地質條件、成圖比3地質觀測點應充分利用天然和已有的人工露頭,當露頭少3調查地下水類型、補給來源和排泄條件,以及和地表水的5查明巖溶、土洞、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質作用的l搜集查閱各類工程地質圖系和工程地質圖集、不同時期古3調查已被填沒的古溝坑、古河道的分布范圍、深度、所填5調查地下水的類型、埋藏條件、補給來源、水位及變化幅7類似工程和相鄰工程的建筑經驗,包括建筑物沉降觀測資1在淺部松軟土層或人工填土中鉆進時可下護孔套管,4鉆進過程中的各項深度量尺誤差不宜超5鉆孔中所取的巖芯和土樣應按回次進尺整齊擺放。完整巖2鉆探野外記錄應據肉眼鑒別、手觸方式、土樣切面,對土3重大工程或有特殊要求時,宜拍攝巖土芯樣照片,并選擇IⅡⅢⅣ注:因無法取得I級土樣而必須使用Ⅱ級土試樣進行強度試驗、滲透試驗、固10.4.3各種取土器具適用的土層及土樣質量等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和行業標準《建筑工程地2采用回轉方法鉆進時,至取土位置前必須減速鉆進,以減進入取土器的土樣總長度不得超過取土器(包括上端廢土段)總長10.4.5取土器提出地面之后,應小心地將土試樣從取土器中取1巖石試樣可利用鉆探巖芯制作或在探槽、探井、豎井2巖石試樣應填寫標簽,注明上下方向。對進行密度、含水2當多層地下水對地基基礎設計有影響時,應分層采集不同3每個場地水和土腐蝕性試驗試樣的采取數量不應少于32被探測對象具有一定的埋藏深度和規模,且地球物理異常11.2.2剛性承壓板的面積根據土的軟硬或巖體裂隙密度選用合11.2.3平板載荷試驗的試坑寬度或直徑不應小于承壓板寬度或11.2.4載荷試驗加荷方式應采用分級維持荷載沉降相對穩定法1根據載荷試驗成果分析要求,應繪制荷載(p)與沉降(s)曲或帶孔隙水壓力量測的單、雙橋探頭,可測定比貫入阻力(ps)、錐尖阻力(qc)、側壁摩阻力(fs)和貫入時的孔1繪制比貫入阻力與深度曲線、錐尖阻力與深度曲線、2根據貫入曲線的線型特征,結合相鄰鉆孔資料和地區經驗的硬質巖石、各種軟質巖石及砂、圓礫(角礫)和卵石(碎石)。圓錐N10N63.5N12011.4.2圓錐動力觸探試驗應結合地區經驗并與其它方法配合使11.4.3單孔圓錐動力觸探可繪制動探擊數與深度曲線或動貫入1單孔連續圓錐動力觸探試驗應繪制錘擊數與貫入深度2計算單孔分層貫入指標平均值時,應剔除臨界深度以內的3根據各孔分層的貫入指標平均值,用厚度加權平均法計算11.5.2標準貫入試驗可在鉆孔全深度范圍內或在個別土層內以N=30n/ΔS(11.511.5.5標準貫入試驗成果N可直接標在工程地質剖面圖上,也11.6.3十字板頭插入鉆孔底的深度不應小于鉆孔或套管直徑的試驗;扭轉剪切速率宜采用(1~2)°/10s,并應在測得峰值強度后 11.7.5加荷等級可采用預期臨塑壓力的1/5~1/7或極限壓力的1對各級壓力及相應的擴張體積或半徑增量分別進行約2根據壓力與體積曲線,結合蠕變曲線確定初始壓力、臨塑1每孔試驗前后均應進行探頭率定,取試驗前后的平均2試驗時,應以靜力勻速將探頭貫入土中,貫入速率宜為3探頭達到預定深度后,應勻速加壓和減壓測定膜片膨脹至(A-zm+ΔA)-0.05(B-zm-ΔB)p1=B-zm-ΔBp1——膜片膨脹至1.10mm時的壓力(kp2——膜片回到0.05mm時的終止壓力(kPa);zm——調零前的壓力表初讀數(kPa)。2根據p0、p1和p2計算下列指標:ED=34.7(p1-p0)KD=p0-u0)/σVOID=(p1-p0)/(p0-u0)UD2-u0)/(p0-u0)u0——試驗深度處的靜水壓力(kσvo——試驗深度處土的有效上覆壓力(k4應結合土層布置測點,測點的垂直間距宜取12根據壓縮波和剪切波傳播時間和距離,確定壓縮波與剪切1上層滯水:主要含水層為透水性較好的人工填土層,以Qal、QNal層黏土或黏性大的粉質黏土為隔水底板。僅局部地3區域性氣候資料,如年降水量、蒸發量及其變化規律和對4地下水的補給排泄條件、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補排關系及其6查明場區是否存在對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源及其可能的地下水動態變化對地鐵等重大工程有影響且缺少地下水長期觀測12.2.6一般基坑工程可根據室內滲透試驗確定地基土的滲透系2抽水試驗宜進行三次降深,最大降深應接近工程設計所需4當涌水量與時間關系曲線和動水位與時間的關系曲線在一5承壓含水層抽水試驗結束前應采取水試樣進行水質分析試7為了評價抽水引起的周邊地面沉降、地下水位(水頭)下降與總抽水量的關系時,在周邊條件允許情況下應進行群井抽水試2對于黏性土、粉土、粉砂等弱透水層可采用變水頭法進行3試驗時應向孔中注入清水,使注水管中水位上升到一定高12.2.10孔隙水壓力可采用孔壓靜力觸探、測壓計等方法測定。測定方法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有的透水性,提供地基土的滲透性指標。地基土的透水性可按表k(m/d)k(cm/s)>1.16根10-21.16根10-3~-2-5~-3-6~-5-61考慮地下水對建筑物的上浮作用時,應建議按抗浮設2基坑(槽)開挖過程中有滲流時,地下水的滲流作用宜通過3驗算邊坡穩定時,應建議考慮地下水對邊坡穩定的不利影4驗算支擋結構物的穩定時,應評價靜水壓力及滲透力對支5對基坑工程和邊坡工程,應根據其具體條件評價地下水產6在地下水位下開挖基坑時,應根據巖土的滲透性、地下水12.3.4對軟質巖石(包括全風化巖、強風化巖)、殘積土,應評價資料時,可按勘察期間實測最高穩定水位并結合場地地形地貌特2當場地有承壓水且基礎底板置于承壓水中時,應實測承壓3當地下水與地表水發生水力聯系時,應考慮采用地表水的性及周圍環境要求建議適宜的地下水控制措施,并應符合下列規采取帷幕隔水基坑內降水措施,帷幕隔水宜封閉透水性較強的粉4降低地下水位時,應對可能產生的地面沉降及對周圍環境5降低地下水位時,應建議加強觀測措施,對基坑側壁漏水13.1.2試驗方法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土工試驗方法標準》凍。從取樣之日起應儲存在溫度10℃~30℃的條件下,至開土試0.075mm的土可采用密度計法或移液管法,六偏磷酸鈉作為分散3固結系數及次固結系數測定范圍為土的自重壓力至自重壓5當考慮土的應力歷史進行沉降計算時,應進行先期固結壓3采用預壓儀對試樣進行預固結時,經預壓固結后的試樣推4抗剪強度參數值宜采用最小二乘法計算或繪制抗剪強度與3試樣圍壓宜根據工程實際荷重確定,第一級圍壓宜接近土14現場檢驗和監測14.2.1天然地基的基坑(基槽)開挖后,應檢驗開挖揭露的地基條3加層、接建,鄰近開挖、堆載等,使地基應力發生顯著變4施工或環境條件改變,造成的孔隙水壓力、地下水壓力變1地下水位的監測,可設置專門的地下水位觀測孔,或2當孔隙水壓力變化可能影響工程安全時,應在孔隙水壓力3對受地下水浮托力的工程,地下水壓力監測應進行至工程15巖土工程分析評價1充分了解工程結構的類型、特點、荷載情況和變形控2掌握場地的地質背景,考慮巖土體的非均質性、各向異性2子樣的取舍應先分析產生偏差的原因,后考慮數據的離散3按工程的性質及各類巖土參數在工程設計中的作用,可分評價。缺乏工程經驗或工程有特殊要求時應通過現場載荷試驗確15.3.2根據室內試驗成果計算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時應符合下列2對完整、較完整和較破碎的巖石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可根fa=Ψr.frk(15.3.2)a——巖石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frk——巖石飽和單軸抗壓強度標準值(kPa);2對于泥巖或全風化、強風化細粒巖漿巖類巖石,在確保施工期及使用qcRf3456789ak—土層承載力特征值(kPa);qc—錐尖阻力(×100kPa);Rf—摩阻比?s/qc(%);?qc—錐尖阻力(kPa);fs—側壁摩阻力(kPa);Rf—摩阻比fs/qc×100(%)qc(102kPa)層fs—h曲線呈微波狀qc—h、fs—h曲線均為圓滑、平緩的Quk=aqcdA+uΣLiβifsi(15.3.5)uk——單樁承載力標準值(kN);A——樁身橫截面面積(m2);Li——樁在第i層土中的長度(m);qcdcd1cd2時)cd2——樁端以上和以下各4d范圍內,按分層厚度加權的qca、βi——分別為樁端土類修正函數與樁側土類修正函數,其fsd/qcd<0.018Jq>q>2000kPa)fsi/qci<0.018J0.050.2,0.02βi=0.1,qffqCf=14.77kPafs平均值(kPa);當qcd1>qcd2,fsd取樁端下4d范圍內,按分層厚度加權的fs平均fsi——第i層土的靜力觸探側摩阻力(kPa)。同一層土fs值有變化時,取厚度加權平均值,參加同一層計算的fsmax/fsmin宜注:式(15.3.6)的適用范圍:樁端入土深度≤30m、樁徑≤0.45m;土層fs值15.3.6根據土的物理力學指標采用經驗參數法確定單樁豎向極4場地地形、地貌、地層分布及土質特征、巖土性質及其均5各項巖土性質指標統計結果;巖土的強度參數、變形參6可能影響工程穩定的不良地質作用的描述和對工程危害程8地下水埋藏情況、類型、水位及其變化,土層滲透性及其當需要時,可附綜合工程地質圖、綜合地質柱狀圖、地下水等水位線圖、素描、照片、綜合分析圖表以及巖土利用、整治和附錄A天津市地貌分區及濱海地區上部陸相新近沉積層分布圖圖A.0.1天津市地貌分區及濱海地附錄B天津市地基土層年代成因層序表層稱地名統組⑴0~≥4Q43NQ43Nsi⑵Q43Nal⑶Q43al⑷Q43l+h⑸Q42m⑹Q41h⑺Q41al⑻Q3eal⑼Q3dmc⑽Q3cal⑾Q3bm⑿Q3aal⒀Q23mc⒁Q22al⒂Q21mc⒃2、濱海地區埋深25m以上應按實際情況劃分,埋深25m以下本規范用詞說明1為便于在執行本規范條文時區別對待,對要求嚴格程度不3)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做的用2規范中指明應按其他有關標準執行時的寫法為“應符引用標準名錄天津市工程建設標準天津市巖土工程勘察規范DB/T29-247-2017J13795-2017《天津市巖土工程勘察規范》DB/T29-247-2017,經天津市城本規范是在吸取原地方標準《巖土工程技術規范》章節和內容。原地方標準《巖土工程技術規范》DB29-20-2000主 201 1.0.2本規范的適用范圍為天津市建筑工程、市政工程的巖土工1.0.3原始資料的真實性是保證工程質量的基礎,是保證勘察成2術語和符號2.1.1巖土工程勘察是為了滿足工程建設的要求,有明確的工程條件”是勘察工作的對象,主要指巖土的分布和工程特征,地下水2.1.2鉆探、井探等直接揭露地層,是直接的勘探手段;而觸探2.1.3巖土工程勘察報告一般由文字和圖表兩部分組成。表示地2.1.6控制性勘探點是以控制場地地層結構,滿足場地、地基、2.1.10上部陸相新近沉積土專指天津濱海地區的上部陸相沖積3工程地質條件3.1.1地形地貌的劃分標準主要依據天津市地質礦產局編制的3.1.2根據地貌基本形態,北部山區劃分為山地丘陵地貌。按成由北向南和自西北向東南可分為沖積洪積傾斜平原、洪積沖積平主要分布于劉家頂—洇溜—禮明莊一線以北,海拔高程10m~永定河、潮白河洪泛沖積而成。地面高程4m~14海積沖積低平原:分布于九王莊—崔黃口—北倉—楊柳青5海積低平原:沿漢沽、塘沽、大港東部濱海地帶呈條帶狀3.2.4天津地區不同地質年代沉積形成的天然土,其工程性質有沉積土與新近沉積土。分類名稱與國標《巖土工程勘察規范》《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將第四紀全新世中近期(約2424堆積而成、第Ⅰ陸相層是在全新世晚期(Q)距今約5000~4000年4000年以來表層陸相沉積的土劃歸新近沉積土(即上部陸相新近據天津市第三道貝殼堤古海岸線附近為界(第三道貝殼堤沉積年代Qal)應確定為新近沉積土(QNal)。二是根據土的工程性質確定。表1市區與濱海地區上部陸相沉積層粉質黏土物理力學性質比較表wreILEscфNqc市區新近沉積粉質黏土也比濱海地區上部陸相新近沉積的粉質黏—寧和北淮淀—東麗山嶺子—東麗湖—軍糧城北劉臺新村—津南堆積時間約為200~3800年,按《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4000年、工程性質差異明顯而劃分為一般沉積土層進行區分是客工程中當以上部陸相新近沉積土層作為淺基礎持力層或進行本規范增加塘、漢、大等地區新近沉積土范圍,主要依據為2015年天津市勘察院周玉明、唐海明、趙志峰、王婷婷等完成的(天津市地礦局編,(天津市地礦局編,3.2.5關于粉土的亞類劃分問題,一般情況下可不再劃分亞類;3對邊坡穩定、降水工程分析計算,或分析產生流砂、管涌3.2.8因土中有機質的影響,采用水泥土深層攪拌樁處理地基的土層,有的工程水泥土深層攪拌樁處理后150天的抗壓強度只有0.1MPa;利用水泥土深層攪拌樁作為含量較高的第⑤層湖沼相沉積(Ql+h)、第⑦層沼澤相沉積(Qh)厚度及沉積韻律變化等特征,按本條規定的標準,可分別定名為層結構進行細致分析,準確提供勘察資料,確定最小分層厚度為3.3.1天津平原地區第四系土層由北向南厚度逐漸增大,市區厚市區及濱海地區各土層的主要物理力學性質指標詳見地方標準《天津市地基土層序劃分技術規程》DB/T29-1試驗和原位測試數據進行了物理力學指標統計分析,提供了市區第Ⅰ~第Ⅴ陸相層粉土粉砂分布規律詳見地方標準《天津市地基土層序劃分技術規程》DB/T29-191附圖,可3.3.2隨著工程勘察資料的積累和鉆探深度的增加,本條主要補充地方標準《天津市地基土層序劃分技術規程》DB/T29-191-2009第⑩成因標準層——中更新統中組河床~河漫灘相沉積層(第第⑩成因標準層——中更新統下組濱?!侵尴喑练e層(第結核(姜石),該層可作為中更新統(Q2)與下更新統(Q1)分界的標志4勘察階段與勘察分級4.1.1工程勘察階段的劃分,是各工程設計階段要求的勘察目的4.1.2可行性研究勘察主要是考慮不良地質作用、特殊性巖土、4.1.3初步設計時為了進一步了解工程地質條件,應進行初步勘時進行施工勘察而對建設工程造成不良影響。另外,對于一級(復4.2.1巖土工程勘察等級一般在勘察之前即可確定。但隨著勘察勘察前確定的巖土工程勘察等級也應隨著改變,工作量應及時調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和有關行業技術標準結合天津市4.2.3對場地復雜程度等級進行了細化,便于巖土工程師根據場4.2.4地基復雜程度等級的劃分條件,關鍵是判斷地基土的性質4.2.5巖土工程勘察等級劃分時,應注意場地復雜程度等級和地5建筑工程勘察承擔后期的服務工作,協助解決施工和使用過程中的巖土工程問5.1.2巖土工程勘察應有明確的針對性,因而要求了解建筑物的5.1.3可行性研究勘察,以搜集和分析已有資料為主。當擬建場價是初步勘察的主要內容,穩定性問題應在初步勘察階段基本解工程降水等問題有時相當復雜,有的現場試驗或室內試驗周期較5.1.5~5.1.6原則性地規定了詳細勘察階段的目的與任務,應采5.1.7本條規定是根據國家標準《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借用已有勘探資料必須以滿足巖土工程勘察相關技術要求為5.1.9本條較詳細地規定了建筑工程詳細勘察階段應解決的主要巖土工程間題:1巖質的地基和基坑工程設計應查明巖石堅硬程度、巖2基礎埋置深度大是當前建筑主要特點之一,由此往往會遇3建筑地基主要是按變形控制設計,國家標準《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強制性條文也提出了這一要求,故本規范對此4由于樁長和樁端進入持力層的深度不同,其樁側阻力和樁段勘察工作量的有限性,在有些情況下進行施工勘察是十分必要有針對性地采取相關工程技術措施,從而保證工程建設質量和安5.2.1勘探點平面布設原則主要是根據建筑物平面形狀和荷載的分布情況確定,對如何布設做了一些具體規定:4建筑地基基礎設計的原則是變形控制,將總沉降、差異沉黏性土與粉性土、砂性土交互沉積,單一土類成層厚度較薄,在要受力層以下,由于承受的應力水平下降,條文規定可以放寬為5.2.6本條對場地各主要土層內采取不擾動土試樣和原位測試的了地基承載力表,而載荷試驗對確定地基承載力是比較可靠的方5.3.1進行地基處理時應有足夠的地質資5.3.2地基處理勘察,勘探點平面布設應按照天然地基勘察方案5.3.3換填墊層法是先將基底下一定范圍5.3.4以消除粉土、砂土液化為目的,采用砂石樁擠密等復合地5.3.5天津地區復合地基處理中常用的柔性增強體主要有:水泥體應進行有機質含量試驗;當土的有機質含量超過10%時,應建5.3.6注漿法有強化地基和防水止滲的作用,可用于地基處理、5.3.7預壓法是在建筑物建造前,在建筑5.4.1本條是對摩擦型樁勘探點平面布設作出的規定??刂菩钥?.4.3勘探深度要求既要滿足選擇持力層的需要,又要滿足計算1按樁端深度控制:軟土地區一般性勘探孔深度達樁端下2按樁徑控制:持力層為砂層和薊縣地區的卵石層、基巖情3按持力層頂板深度控制:殘積土或粒狀土地區要求達到頂至附加應力等于土自重應力的20%處;或按樁端平面以下1b~2本款主要是規定勘探點的加密原則。根據《建筑樁基技術2由于嵌巖樁是指嵌人中等風化或微風化巖石的鋼筋混凝土勘探孔進人預計嵌巖面以下1d~3d,控制性勘探孔進人預計嵌巖面以下3d~5d。薊縣盤山花崗巖地區,在殘積土和全、強風化帶3在具多韻律薄層狀沉積巖或變質巖的薊縣地區,常有強風化巖層作為嵌巖樁的持力層時,必須保證微風化巖層具有足夠厚5.4.6基巖作樁端持力層時,樁端阻力特征值取決于巖石的堅硬因此在勘察等級為甲級的高層建筑勘察時應進行巖體的壓縮5.5.1詳勘資料不能滿足基坑工程設計需要是指基坑的范圍、深度等條件發生較大變化時,原有資料不能滿足基坑設計需要的情5.5.2基坑陽角處宜布置勘探孔是因為該處為容易出現問題的地5.5.5~5.5.6基坑工程勘察對濱海軟土建議進行十字板剪切試應采用三軸不固結不排水(UU)和三軸固結不排水(CU)剪切試驗?;又ёo設計等級應按地方標準《建筑基坑工程技術工程》5.5.7基坑工程勘察時,基坑內鉆孔深度進入坑下的砂土、粉土5.5.8當基坑工程場地水文地質條件復雜需對地下水進行降水或5.5.9基坑工程勘察的巖土工程勘察報告中,應提供基坑周邊的6市政工程勘察6.1.2市政工程勘察應根據市政工程重要性、場地及地基的復雜支路、公交場站和城市廣場的道路與地面工程小橋、涵洞及人行地—— 樁式堤岸和樁基加固的混合式圬工結構或鋼筋混凝注:①根據設計路面標高與原地面標高的相對關系,道路工程可分為一般路基、高路堤、陡坡路堤和路塹。高路堤、陡坡路堤和路塹的工程重要抗震設計規范》CJJ166進行地震效應分析;城市道路工程應依據L0>15020≤L0<402梁式橋、板式橋的多孔跨徑總長為多孔標準跨徑的總長;拱式橋為兩6.3.1按照道路在道路網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對沿線建筑物快速路:快速路應為城市中大量、長距離、快速交通服務。快速路對向車行道之間應設中間分車帶,其進出口應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主干路:主干路應為連接城市各主要分區的干路,以交通功能為主。自行車交通量大時,宜采用機動車與非機動車分隔形式,如三幅路或四幅路。次干路:次干路應與主干路結合組成道路網,起集散交通支路:支路應為次干路與街坊路的連接線,解決局部地區交通,以服務功能為主。6.3.7濱海地區填海造陸形成的淺層新填土,無論是土質還是物6.5.1城市堤岸類型,應根據建筑材料、結構形式劃分為下列3I類:樁式堤岸(自由式板樁壁和錨固式板樁岸壁)和樁基加固的混合式岸壁等;II類:圬工結構或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天然地基堤岸,包括重力式、半重力式、衡重式、懸壁式、扶壁式等天然地基堤岸;III類:土堤,包括堤坡采用漿砌或干砌塊石勾縫的護坡堤7場地和地基的地震效應1相同的基底地震加速度,由于覆蓋層厚度和土的剪切7.1.2天津市各區縣建筑工程抗震設計時所采用的抗震設防烈7.1.3建筑場地抗震地段的劃分對選擇建筑場地具有重要意義,分是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有關規定確場地土類型確定場地抗震地段,推薦利用下述方法確定場地土類場地土類型確定:場地土是指場地范圍內一般深度在15m~度加權平均值,計算簡單且計算結果與等效剪切波速值相差很小)7.1.6常用液化判別方法有標準貫入法、剪切波速法、靜力觸探種內因(土的顆粒組成、密度、埋藏條件、地下水位、沉積環境和7.1.7重大工程場地內或附近存在活動斷裂時,還應由地震部門距離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的規定確7.1.8特別不規則的建筑、甲類建筑和表4>100>807.1.9對于地震時可能發生滑坡、崩塌由于甲類建筑(包括相當于甲類建筑的其他特別重要工程)的研究,所以本條的規定只是對于甲類建筑應進行專門的液化勘察7.2.3一般工程不布置確定覆蓋層厚度剪切波速孔,對于相鄰場7.2.4濱海新區的塘沽城區、開發區、保稅區、天津港、臨港工土層其危害程度見本節第7.3.10條土層液化對建筑危害程度的描7.3.2較大場地存在不同地質單元時,應注意每個地質單元液化棟建筑地基液化指數可能差別較大,此種情況下每棟建筑應有17.3.3液化判別應進行初判,當飽和砂土或粉土符合下列條件之3當上覆非液化地層厚度(其中應扣除淤泥和淤泥質土的厚7.3.4一般工程可采用單一的標準貫入試驗或剪切波速試驗進行式判別結果大部分為中等液化或嚴重液化(宏觀調查初步判定液化這與1976年震害調查實際結果相差很大;同時還發現用液化調查與地震后液化研究表明天津地區正常沉積土層液化深度安全系數FsFs=1.0Fs=1.1Fs=1.2Fs=1.32015年國家發布了新版《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15,天津市大部分地區抗震設防烈度調整為8度區砂地層的鉆孔資料的判別結果初步分析,天津中心城區由7度區采用本規范推薦公式(Amax=0.20g鑒于在新的抗震設防標準條件下天津地區尚缺乏液化判別的7.3.6該法是天津市工程地震研究所根據我市實際液化資料推演法。本規范加入了飽和砂土液化判別時的KV值;將液化判別深度定的液化指數判定液化等級,本條將《巖土工程技術規范》DB29-20-2000確定液化等級的液實例:某場地位于抗震設防烈度7度區,設計基本加速度孔號靜止水位dw(m)水位dw(m)深度ds(m)量ρc(%)Ncr(擊)N(擊)數Ile--3--3--3--3--3--3333--3--4--33-->103度(m)Fle=vs/vsWiIleoIle56835----上述實例說明本規范推薦使用的標貫法與本地區總結的波速7.3.9同一場地存在不同地質單元時,應分別確定場地不同地質個別未經處理的地基發1.危害程度:液化危害性2.地面噴水冒砂情況:場地噴冒孔分布較密或有較3.對建筑的危害情況:可筑物普遍產生下沉或較大的不均勻沉降,不均勻沉降可大于1976年唐山地震時,因地震液化導致天津市許多地區1一般情況下不宜將未加固處理的液化土層作為天然地2可液化土層中低承臺樁基,注意提供樁側極限側阻力時應3據唐山地震對液化側擴區的調查,液化側擴地段在距水線水平滑移距離約2.0m,地震時河岸滑動牽引破壞的滑移范圍為垂4水平場地土層液化的后果一般只造成建筑不均勻下沉和傾7.4.1強烈地震時軟土發生震陷,不僅被科學實驗和理論研究證陷是造成震害的重要原因。國標《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中軟土震陷有關規定大多數是按天津地區震陷實例和經驗研究分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