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3月月考語文試題_第1頁
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3月月考語文試題_第2頁
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3月月考語文試題_第3頁
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3月月考語文試題_第4頁
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3月月考語文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2024學年度第二學期完美測評①八年級語文(統編版)第一部分(20分)1.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6分)捧讀第一單元文本,就如同打開一軸民俗風情畫卷,多彩的民俗文化迎面而來。趙莊的社戲在月夜中上演,戲臺(yì)立在臨河的空地上,朦朧在水汽和夜色中;踏上陜北黃土地,聽一曲信天游,聽老一輩唱出對革命圣地延安的熱愛與思(mù);觀一場安塞腰鼓,看后生們掙脫了羈絆,沖破了閉塞,舞出讓人【甲】______(瞠目結舌嘆為觀止)的光影變幻;那【乙】______(點綴點亮)節日、代表喜慶的燈籠,曾在暗夜里指引人們返回溫暖的家園,慰藉了游子孤寂落寞的心靈。(1)根據拼音,填寫漢字。(2分)①yì______立 ②思mù______(2)請給語段中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只填序號)(2分)①羈絆(A.jīB.jí) ②慰藉(A.jièB.jí)(3)從文中括號內選擇符合語境的詞語分別填入甲、乙處。(2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根據語境,填寫古詩文。(6分)讀古詩文,不僅要讀語言,更要讀意蘊。讀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的“①____________,波撼岳陽城”,我們讀懂了煙波浩渺、水天合一的宏偉氣象;讀杜甫《春望》中的“烽火連三月,②____________”,我們讀懂了戰火之中家書的珍貴;讀陶淵明的《③____________》中“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我們讀懂了作者運用借代描繪出老人和小孩安閑快樂的生活情景。讀《詩經·式微》中的“⑥____________,胡為乎中露”,讀出勞役者在水中勞作的苦不堪言。3.下列關于文學常識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2分)A.《安塞腰鼓》通過描寫西北漢子擂腰鼓的場面,表現了西北漢子身上具備的那種掙脫、沖破、撞開一切的那么一股勁,歌頌了生命奔騰的力量。B.《社戲》選自《彷徨》,小說講述了主人翁“迅哥兒”和一群小伙伴到趙莊看社戲的一段難忘的經歷。C.《回延安》的作者是賀敬之,詩歌用陜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寫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詞語,展示出濃郁的陜北風情。D.《桃花源記》的作者陶淵明,是我國東晉文學家,文中作者虛構了一個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的美好理想。4.小文在“我看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現代化”的班級論壇中,摘錄了一段話。為加深同學們的印象,特意將一些語句抽離出來。若將抽離出的語句重新排序填在橫線上,構成一段連貫的話,你認為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2分)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一類人持否定態度,認為中國要走向現代化,只能從西方文化里嫁接。①事實上,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現代化,一點都不矛盾,幾乎可以說是直通車——邏輯直達。②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墨子,甚至韓非的思想里,都包含著非常顯著的現代性。③他們的文化期待是,從西方文化走向現代。④比如,孔子、孟子的民本思想,禮(規則、權利和責任)對權力的約束思想,莊子的個體自由,墨子的尚賢思想等,都與現代社會理念毫無違拗。A.③②①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②④ D.①④③②5.江南多古村,古村多亭臺。亭子是人們休息、游樂、觀景的重要場所。(4分)(1)研學小組拍攝了三個亭子的照片,請你選擇其中一個向其他同學進行介紹。(可以從結構、造型、功能等角度入手)(2分)要求:按照一定的說明順序,至少運用一種說明方法,100字左右。A.方亭 B.六角亭 C.傘亭我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請你參考示例,用古詩文名句給你介紹的亭子擬一個雅稱。(2分)示例:愛晚亭——源自杜牧詩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50分)(一)古代詩歌閱讀。(5分)6.某公園內草木繁盛,鮮花遍地,樹干上懸掛著寫有花草詩句的標牌。閱讀下面標牌上的詩句。回答后面的問題。甲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乙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丙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1)解釋甲標牌上的詩句中“華”一詞的意思。(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標牌上的“淺草才能沒馬蹄”表現了春草怎樣的特點?(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請簡要賞析丙標牌上“春風花草香”一句的表達效果。(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7~10題。(14分)【甲】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①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目②,及其久也,相說③以解;不善問者反此。(節選自《禮記·學記》)【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④,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人之性,因物則遷⑤,不學,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念哉?(歐陽修《誨學》)【丙】后生才銳者,最易壞。若有之,父兄當以為憂,不可以為喜也。切須常加簡束⑥,令熟讀經學⑦,訓以寬厚恭謹,勿令與浮薄者游處。自此十許年,志趣自成。(節選自《陸游家訓》)【注釋】①庸:功勞。②節目:“節”,是指樹的枝干交接處;“目”,是指紋理不順處,泛指節疤。③說:同“脫”,脫落。④常德:指固有的特點、本性。常,固定。⑤因物則遷:由于受外界影響而改變。遷,變化。⑥簡束:約束。⑦經學:指儒家經典,諸子百書。7.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3分)A.又從而怨之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B.雖不琢以為器 雖乘奔御風(《三峽》)C.可不念哉 念無與為樂者(《記承天寺夜游》)D.若有之 未若柳絮因風起(《詠雪》)8.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1)不善問者反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學,則舍君子而為小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概括【甲】文畫波浪線句中的學習方法。(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陸游給予年輕人的良藥是什么?請閱讀【丙】文,用自己的話做出回答。(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11~13題。(9分)中國古代地圖為何具有藝術氣質?宋協偉①一般來說,人們對地圖的關注,更多側重于其實用功能。然而,地圖的內涵與外延絕非止于“用”。地圖與藝術的關系以及地圖的文化之道也是有待挖掘的,中國古代地圖就具有一定的藝術氣質,這種氣質從何而來?②中國古代地圖的藝術氣質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其繪制技法獨特。在中國式的美學思想和中國古典哲學的指導下,古人以中國繪畫的獨特技法,繪制出融合技術和藝術的中國式地圖。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畫就是地圖,特別是長卷、大場景的畫。如張擇端畫的《清明上河圖》,作品描繪了都城汴京從城郊、汴河到城內街市的繁華景象,其本身就是一幅地圖。如果將其扁平化,就是現代意義上的地圖;若再將其濃縮化,就是當今的網絡地圖。③中國古代地圖的布局和創作精美、形象,地圖的繪制常按中國傳統山水畫中的意境進行。中國傳統的山水畫以描寫自然山川為主體,賦予自然以文化的內涵與審美意識。許多中國古代地圖多彌漫著繪畫的氣息,一幅幅精美的地圖也就好似一幅幅充滿靈性的山水畫,藝術氣質令人震撼。隨著時間的推移,由于地圖和山水畫繪制的初衷、手法和目的的差異越來越大。如今,地圖和山水畫成為兩個完全不同的學科與領域。地圖成為一種理性的測繪科學成果,山水畫則是一種感性的審美作品。④古代地圖作為測繪技術和繪畫的結合體,古人在繪制時,不會像現代這樣,用縝密的思維從視覺習慣上考慮地圖的符號、色彩標準、字體等方面,古地圖所體現出來的是制圖者如何從藝術的角度來表達客觀的事物,如何來提煉要表達的地理要素。所以,古代地圖主要用來表示路線和距離,其次用來顯示權力、分配土地、征收捐稅、管理灌溉,還用于教育以及美學欣賞。因此,中國古代地圖的繪制充滿生活的藝術。⑤中國古代地圖的繪制具有很強的延續性和主觀性。制圖者往往是在前人所繪地圖的基礎上繪制出新的版本。因此,在不同的地圖中可以看出很多相似的符號,這是一場藝術審美與技藝的傳承。同時,由于繪本地圖具有較強的主觀性,不同的地圖又不由自主地表現出鮮明的個人藝術風格,這一風格在中國古代地圖的色調、設色手法和地圖符號的表達中都可以體現出來。⑥到了近代,地圖逐漸成為單純的實用工具,為追求信息表達的精確性與嚴謹性,地圖之外的藝術性、文化性逐漸被拋棄。時代的發展與現實的需求不停地改變著地圖的形態,使地圖呈現出不同的面貌。(選自《京城雅集話地圖》,有刪改)11.選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對“中國古代地圖為何具有藝術氣質”進行說明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請闡述文章中第②段畫橫線語句的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將以下文字放入文章的第②③段之間是否合適?請給出判斷并結合全文說明理由。(3分)中國地圖繪制的歷史十分悠久。在春秋戰國時期,地圖就廣泛運用于軍事、農牧業生產、城市建設。到漢代,中國的制圖水平已經達到一定的高度。魏晉時期,裴秀提出了系統的地圖編制理論與方法——“制圖六體”,唐代繪制的《海內華夷圖》是中國制圖史上的重要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14~17題。(14分)隴原年曲許鋒①臘月到正月,離年越近,風越緊,雪越飄。千里戈壁,白茫茫一片,玻璃上,露結瓊花,靈巧工致。②鼓聲隱隱傳來,密集而深沉。是練習的鼓聲,為迎接年,歡慶年。這樣的聲音,城里有,鄉里有,村里也有。鼓手青壯年居多,也有上了歲數的人,年齡不是坎兒,只要舉得起鼓、甩得動鼓、擊得了鼓。新鼓手亦步亦趨,向老鼓手學習,一時間,隴原大地,由東而西,鼓聲連綴。沉寂的古道生動起來,黃河的水激蕩起來,心里的歌兒歡唱起來,和著幾十面、幾百面鼓的聲,演繹黃土地的厚重與粗獷。③擊的是赫赫有名的太平鼓。在人們翹首以盼中,百名鼓手高舉紅漆彩鼓,列陣待發。號令既出,鼓手寬肩掛鼓,左手緊中鼓環,右手麻條擊鼓,忽躍忽騎,忽閃忽展,忽挪騰跌宕,忽鷂子翻身,聲如滾滾春雷、奔騰萬馬。④隴原的年,被紅紅的剪紙映襯著。村子里的婦女們,從抽屜里取出趁手的剪刀,上油,擦亮。偏頭看窗,聽雪,構思要剪的圖案。⑤卯兔迎春。“小兔子乖乖,把門開開。”哼著兒歌,心里謀劃布局。一手捏紅紙,一手上下穿梭。腦袋鼓一點,眼睛瞪一點,身子弓一點,尾巴彎一點。不一會兒,好了。兩手輕輕一提,紅紙屑像雪花一樣散落。貼上玻璃窗,掩住霜花,小兔子活了,紅紅的身,笑笑的臉,好奇地看著窗外白茫茫的山梁,白茫茫的天空。⑥剪紙,代代傳承。平素喜上必用,春節時,更是家家戶戶要貼剪紙窗花。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鳥魚蟲、故事傳說,或剪,或刻,或鑿,或三者并用。一張薄薄紅紙,一雙纖細巧手,陽剪、陰剪、陰陽剪、對稱剪,圖案或古拙質樸,或粗獷奔放,或簡單明快,或線條洗練,圖必有意,意必吉祥。摸索實踐中,民間藝人還推陳出新,創造新技法,用于窗花、門花、頂棚花……黃土高原千姿百態的民俗民風得以展示,新時代生活的情趣與詩意得以傳遞。⑦每當年來的時候,鄉下紅彤彤一片,人們要“跨火堆”——來到戶外開闊地帶,攏起一堆又一堆麥秸稈,點燃,一時火光明亮。男人一個箭步,女人一道弧線,跨過去,喝彩聲起。小孩子也勇敢地一躍,發出快樂的呼喊。要“送火把”——各家扎一個草把,放在大門口,從屋里引火,點著草把,送出門,送得越遠越好。要“燒石頭”——碗口大小的石頭洗凈,放在灶火內燒得紅亮。取出置于盆中,澆上半碗黑醋,立時醋酸彌漫。再端著盆,沿各房間四角轉個圈兒。出門,往門檻上淋點醋,關門,“圈醋”……隴原東西蜿蜒,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但人們走向年,走進年,都想年年如意,如意年年。⑧年飯,傳統美食紛紛歸來。主婦燒了饃饃,撈了油果,蒸了棗卷。“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初三的窩窩子頂上天”。餃子是韭黃肉餡兒,蘭州榆中、七里河、西固的韭黃,根根健勁嬌艷金黃,遠近馳名。面是臊子面,肉、黃花、木耳、蛋花、豆腐、蒜苗、土豆、胡蘿卜,百味雜陳,湯香面長。還有拉條子、窩窩子、天水扣碗子、隴南九碗三行子、武威爆炒羊羔……隴上行,絲路無處不飄香。⑨過年,又過年。隴原的年,連天燈火,古道月照,滿地瓊瑤。黃河兩岸,風攪長空,素雪飛花,爆竹聲、璀璨的煙花,于人們的盈盈笑語中此起彼伏。隱隱,綿亙的駝鈴聲又傳來,依稀望見,春風已度玉門關……(摘自《人民日報》2023年1月25日,有改動)14.活動一:理習俗。“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你在本文中讀到了隴原的哪些過年的習俗?請簡要概括。(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活動二:感歌謠。第⑧段中畫波浪線的兩處引用了兒歌和民謠,以下對其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兒歌和民謠是人們喜聞樂見的文學樣式,語言活潑,節奏鮮明,讓人感到愉悅和歡快。B.兒歌和民謠能增強文章趣味性,吸引讀者,同時也由于語言低幼化,降低了文學品位。C.婦女們哼著“小兔子”兒歌,剪著“小兔子”窗花迎接新兔年,幸福的狀態溢于言表。D.表現傳統美食的民謠寫出了隴原民眾豐富多彩的美食文化,也體現了過年的幸福快樂。16.活動三:賞佳句。小文覺得第⑤段中畫橫線的句子表達鮮活,請你說說該句的表達效果。(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活動四:悟內涵。詩人王之渙在《涼州詞》中說“春風不度玉門關”,而文章的結尾卻說“隱隱,綿亙的駝鈴聲又傳來,依稀望見,春風已度玉門關……”。你如何理解這句話的內涵?(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結合整本書的閱讀,回答18~19題。(8分)18.根據《經典常談》所屬內容,下面表述錯誤的一項是()(3分)A.甲圖中的文字“火”和“下”分別是象形字和指事字。B.乙圖中三幅字的字體分別是“篆書”“楷書”和“行書”。C.“四書五經”到現在還是我們口頭的熟語,“四書”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分別是《易》《書》《詩》《禮》和《春秋》。D.戰國時期的游說之士,有的勸六國聯合起來抗秦,即“合縱”,有的主張秦自西向東與各諸侯結交,即“連橫”。19.閱讀《經典常談》選段,回答問題。(5分)歌謠可分為______和______。徒歌是隨口唱。徒歌也有節奏,手舞腳蹈便是幫助節奏的;可是樂歌的節奏更規律化些。到了《詩經》時代,有了琴瑟鐘鼓,已是洋洋大觀了。歌謠的節奏最主要的靠重疊或叫復沓;本來歌謠以表情為主,只要翻來覆去將情感表達到家就成,用不著說多余的話。重疊可以說是原始歌謠的生命,節奏也便建立在這上頭。字數的均齊、韻腳的協調,是后來有了文字才發展出來的。有了這些,重疊才在詩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將那些歌謠記錄下來,便是最初的寫的詩了。(1)根據上下文,在開頭第一句話中填上恰當的詞語。(2分)(2)請結合文段簡要概括“歌謠”與“最初的寫的詩”的不同之處。(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部分(50分)20.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寫作。(50分)湖水對青山說:“我給你照了一張相,不知你是否滿意?”“滿意,很滿意——”青山說,“謝謝你!還得謝謝白云,我從不知道,和白云在一起,我是如此的美麗。我很喜歡這張合影。”記憶中,你一定也有喜歡的合影,你的合影是否也如青山白云的合影一般美麗?是否還藏著難忘的故事?請以“合影”為題,寫一篇記敘性文章。要求:①不要套作,不得抄襲;②不得泄露個人信息;③不少于600字。2023—2024學年度第二學期完美測評①八年級語文(統編版)參考答案1.(1)①屹②慕(2)①A②A(3)嘆為觀止點綴2.①氣蒸云夢澤②家書抵萬金③桃花源記④黃發垂髫⑤并怡然自樂⑥微君之故3.B4.C5.(1)示例一:我選A。這是一個方亭。頂部是四面斜坡,頂部中心形成一個尖。四個角,四根方柱。相鄰柱子之間,用護欄連接,留下亭子的一面,便于進出。人們可以在此休閑、游樂。整個亭子方方正正,整體造型簡潔大方,風格莊重。示例二:我選B。這是一個六角亭。六個檐角高高翹起,仿佛飛鳥展翅。亭子頂部中心形成一個尖兒,亭子下方有六根圓柱子,用護欄相連。亭子整體造型精巧,線條流暢,極具中國傳統建筑風格。是人們休閑、觀景的好地方。示例三:我選C。這是一個圓亭。頂部是圓形的,覆蓋著茅草。圓頂下面正中間,只用一根圓柱子支撐。遠遠看去,亭子宛如一把撐開的大傘。亭下圍著圓柱有四個木墩子,成對稱放置,供人坐憩。整體造型簡單利落,且富有野趣。(2)示例:悠然亭——源自陶淵明詩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得道亭——源自孟子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6.(1)花(2)表現了春草矮小的特點。(3)詩人把春風、花草及其散發的馨香有機地組織在一起,通過聯想,使讀者產生惠風和暢、百花競放、風送花香的感受,達到使讀者如臨其境的藝術效果。7.B8.(1)不善發問的人與此相反。(2)如果不學習,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從而變成品行惡劣的小人。9.提倡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學習方法。(意思對即可)10.陸游給予年輕人的良藥是:自我約束..熟讀儒家經典..做人寬容、厚道、恭敬、謹慎、不與輕浮淺薄之人來往(或“常加簡束;熟讀經典;寬厚待人,恭謹做事;謹慎交友”)。【參考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