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稻稻三熟制油菜機械化生產技術規程 編制說明_第1頁
油稻稻三熟制油菜機械化生產技術規程 編制說明_第2頁
油稻稻三熟制油菜機械化生產技術規程 編制說明_第3頁
油稻稻三熟制油菜機械化生產技術規程 編制說明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油稻稻三熟制油菜機械化生產技術規程》編制說明一、工作簡況(一)目的、意義油菜是江西省的第二大農作物,發展油菜機械化生產對于保障食用油安全,提高農民收入,增加農業效益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作用。江西地處我國東南部長江中下游地區,是典型農作物多熟制種植區,農民素有種植雙季稻的習慣,“油-稻-稻”是江西油菜種植模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2017年,江西油菜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為64.31%,機耕、機播與收獲機械水平分別為90.05%、36.33%、57.97%,各環節發展不平衡,尤其是機械播種環節落后明顯。隨著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勞動力成本的持續上升,三熟制稻田油菜生產粗放、效益不高現象普遍存在,主要是油菜移栽期茬口緊,茬口期勞動力緊缺,難于及時翻耕整地。因此,提高油菜生產效益迫切需要高產高效、省工節本的以機械化作業為核心的實用型關鍵裝備與配套應用技術。該技術普適性強,適用于江西油稻稻三熟制油菜機械化生產,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在我省油稻稻三熟制油菜機械化生產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油稻稻三熟制油菜機械化生產技術規程》是為了規范我油稻稻生產模式下油菜機械化生產的地方標準。經查,目前油菜播種面積占三熟制產區的38%,可開發利用的冬閑田在59.6萬hm2以上,發展空間巨大。同時有多家企業、合作社等種植大戶都采取了油菜機械化生產,但在“油稻稻”種植模式下,油菜機械化技術規程生產方面沒有具體的統一規定和標準,導致在具體操作過程沒有統一的尺度,容易產生偏差,因此有必要制定地方標準,在我省規范、統一技術標準,能更好地規范該產品的質量。經查詢,我省目前尚無油稻稻三熟制油菜機械化生產技術規范。(二)任務來源根據江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贛市監局標字[2019]5號《江西省市場監管局關于下達2019年第三批江西省地方標準制修訂計劃的通知》要求,江西省農業科學院農業工程研究所負責承擔《油稻稻三熟制油菜機械化生產技術規程》地方標準的制訂工作。(二)主要工作過程1、成立地方標準起草工作組,制定工作方案,啟動標準項目2016年3月,江西省農業科學院農業工程研究所組織技術骨干就成立了標準起草工作組,工作組成員由具有較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了解標準化工作的相關規定并具有較強的文字表達能力的同志組成。工作組成立后,制定了工作計劃,明確了內部分工及進度要求,責任落實到人,了解我省油稻稻種植模式下油菜機械化生產的基本現狀,編寫標準草稿。2、調查研究,收集資料,撰寫標準初稿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工作組通過電話、電子郵件、快遞、實地調研、試驗驗證等方式,廣泛聽取生產企業、農業大戶、科研院所、農業管理部門等的意見,了解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查閱了相關資料,在此基礎上,起草了標準初稿。本標準制定過程中參考的標準見表1。表1參考的相關標準序號標準代號標準名稱1GB/T3543.4農作物種子檢驗規程2NY/T846油菜產地環境技術條件3NY/T1225噴霧器安全施藥技術規范4NY/T1290長江中游地區低芥酸低硫苷油菜生產技術規程5NY/T2208油菜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規程3、主要試驗(或驗證)情況2016年9月-2019年5月,在浮梁縣、彭澤縣、瑞昌市開展了油稻稻三熟制油菜機械化生產技術試驗與示范,試驗根據技術規程進行操作,驗證技術規程的合理性,形成標準驗證報告。試驗設計見附件1。附件1:年份試驗地點供試品種試驗面積播種時間收獲時間播種方式收獲方式2016-2017浮梁縣贛油雜7號50畝9月10-25日5月9日-5月20日免耕直播機械開溝覆土技術機械聯合收割技術2017-2018彭澤縣潯油8號、潯油9號100畝9月20號-10月13號5月15日-5月25日精量聯合直播機播種分段機械收獲技術、機械聯合收割技術2018-2019瑞昌市潯油8號、潯油9號200畝9月15號-10月13號5月10日-5月20日免耕直播+機械開溝覆土:分段機械收獲技術、機械聯合收割技術試驗效果:①節本增效。采用機械化生產,平均畝均增收413元;其中節本增效218元,增產增收195元。②機械化播種每天可播種30-40畝,且均勻、規范、方便管理。機械化收獲每天可收獲35-50畝,效率是傳統人工收獲的30-50倍,總損失率10%以下,與人工收獲基本持平,極大地減輕了勞作之苦。經過連續3年針對性的試驗,技術規程內容的設計均符合標準規定的要求,證明本標準規定的內容能有效地促進我省油稻稻三熟制油菜機械化生產,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和合理性。4、召開標準制訂工作研討會,形成征求報審稿地方標準項目下達后,2019年8月,項目組組織召開了標準制訂工作研討會,地方標準起草工作組人員進行了討論,對標準的制訂原則和制訂內容進行了研討,起草組整合了各相關單位、各有關專家提出的意見和建議,修改形成了標準報審稿。(三)標準主要起草人及所做的工作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共有10人:葉春、李艷大、孫濱峰、曹中盛、舒時富、黃俊寶、陳立才、王康軍、羅翔、劉洋。根據任務分工,葉春總負責,李艷大、孫濱峰負責制定詳細工作計劃、前期相關資料的收集、參與標準制訂初稿的起草以及標準征求意見稿的討論修改等工作,曹中盛、舒時富、黃俊寶、陳立才等同志一起參與調研、匯總專家意見、試驗驗證等工作。二、標準編制原則和確定標準主要內容的論據(一)編制原則1、與有關法律法規一致,并與現行有效標準相協調,同時符合我省省情。2、編寫格式符合GB/T1.1—2009《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的要求。(二)確定標準主要內容的論據1、標準內容框架a)播前準備;b)機械化耕整地;c)機械化播種;d)田間管理;e)機械化收獲。2、范圍的確定本標準適用于江西省內油稻稻三熟制油菜機械化生產。3、項目及指標的確定本部分是標準的主要技術內容,經過起草工作組研究,廣泛征求行業各相關單位意見,通過實地調研、試驗驗證等方式,最終確定本次制訂工作要與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相關文件要求協調一致、學術性與實用性相結合的基本原則。三、標準中涉及專利的情況本標準不涉及專利問題。四、預期的社會效果該標準的發布實施,將用標準化手段促進油稻稻三熟制油菜機械化技術和產業的發展,切實保護好廣大農民的利益,對我省的農機化水平的提高有著深遠的意義。五、貫徹標準的要求和措施建議本標準的適用對象主要有科研單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