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一味藥牧聯合生態種植技術規范_第1頁
獨一味藥牧聯合生態種植技術規范_第2頁
獨一味藥牧聯合生態種植技術規范_第3頁
獨一味藥牧聯合生態種植技術規范_第4頁
獨一味藥牧聯合生態種植技術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11.120.01

C23

團體標準

T/CACMXXXX2021

獨一味藥牧聯合生態種植技術規范

The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EcologicalPlanting

ofDuYiwei

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

T/CACMXXXX-2021

前言

本標準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

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標準由道地藥材國家重點實驗室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道地藥材生態遺傳重點研究室

提出。

本標準由中華中醫藥學會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成都中醫藥大學、西南民族大學、成都醫學院、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

資源中心。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古銳,鐘世紅,牛童,丁榮、郭蘭萍、黃璐琦、何雅莉、康傳志。

II

T/CACMXXXX-2021

引言

獨一味為唇形科植物獨一味Lamiophlomisrotata(Benth.)Kudo的干燥地上部分,始載于

《月王藥診》,為常用大宗藏藥,藏藥名“達巴”“嘎果拉”,本品主產于西藏、四川、青

海和甘肅青藏高原區高寒草地。目前獨一味藥用資源主要為野生,本標準核心技術包括育苗

技術、草場移栽、草場保育、可持續采收技術。該種植模式降低了對野生獨一味資源的大量

破壞,充分利用了產地的畜牧生產習慣,提高了單位面積獨一味的采集量,最終獲得生態效

益、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協調發展的可持續生態農業技術。

III

T/CACMXXXX-2021

獨一味藥牧聯合生態種植技術規范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獨一味生態種植技術的范圍、術語和定義、植物來源、技術來源及應用歷

史、技術核心內容、技術關鍵點、技術評價、核心機理。

本標準適用于青海省、西藏自治區、四川省、甘肅省、云南等獨一味主產地生態種植。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

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藥牧聯合生態農業模式Eco-agriculturemodelofcombinationwithherbcultivationand

animalhusbandry

在不破壞草原牧業經濟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草原藥用植物的生態生理特性,控制放牧強

度,通過補種、種群保育、可持續采收等措施提高藥用植物種群密度,開展藥材生產,提高

草場經濟價值,保障藥材的質量。

3.2

可持續采收Sustainableharvesting

為一種科學合理的生產模式,即通過控制與優化采收時間、采收工具、采收技術、采收

部位以及采收量,實現藥用植物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4獨一味植物基原及其生態生物學特征

來源于唇形科植物獨一味Lamiophlomisrotata(Benth.)Kudo。

獨一味為多年生草本,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一種藏藥藥用植物,廣泛分布于西藏,而在青

海、甘肅、四川和云南只有零星分布,常生于海拔3900~5100m的石質高山草甸、河灘地或

強度風化的碎石灘上。獨一味具有長達50cm以上的主根系,貼地生長,并通過增加表皮角

質層厚度、腺鱗密度、柵海比,降低海綿組織厚度、葉片組織結構疏松度,適應高原退化草

地生境的水分和養分條件。

獨一味在中度退化草地(禾本科植物占優勢,蓋度80~94%,植株由于過牧普遍矮小)、

重度退化草地(毒雜草為主,禾草類少,蓋度65~80%,出現較多裸地)種群密度相對較大。

因此獨一味生態種植的選區應選擇中度或重度退化草場。

結合對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群落結構及獨一味植株生長情況研究,中度退化草地的群落競

爭小,利于獨一味種群擴散,可參考該生境進行獨一味的生態育苗以提高植株的成活率;獨

1

T/CACMXXXX-2021

一味貼地生長,在輕度退化草地中為爭奪生態位會向大型化發展,植株普遍較大,因此在規

模化定植后可采用合理的放牧強度,模擬金露梅-紫花羊茅群落(輕度退化草地)生境,促

進植株大型化發展,提高藥材產量。

獨一味植株的更新與根莖芽生長密切相關,植株的大小與根莖芽數目也相關,在采收時

注意只采收地上部分而不傷及根芽才有利于獨一味單株生長的延續。

5獨一味藥牧聯合生態種植技術來源及應用歷史

獨一味藥牧聯合生態種植技術的核心在于種苗培育技術、可持續采收技術、群落管理技

術。

標準制定單位于2014年在阿壩縣若柯河牧場面積20畝的草場、碌曲縣尕海附近2畝草場

開展了為期4年的應用。設立永久樣地開展可持續采收干預,研究表明樣地中獨一味產量保

持穩定。

6獨一味藥牧聯合生態種植技術

6.1產地環境

選擇青藏高原獨一味種群分布集中的中度或重度退化高寒草地,作為獨一味藥牧聯合生

態種植地。

6.2栽培地養護

放牧脅迫:可不改變栽培地放牧生產方式與強度;也可適當提高放牧強度,對草場進行

放牧脅迫,使伴生牧草高度低于10cm,減少其他草本與獨一味種群的競爭。

施肥:可施用腐熟牦牛糞在栽培地中,每畝用量500kg。

圖1獨一味采集鏟與刀比較圖(圖下方為獨一味采集鏟)

6.3種苗繁育與移栽

種子采集與處理:每年9月在獨一味種子變成黑褐色且飽滿、堅硬時,采用小刀、剪刀

采集獨一味果穗,陰干后,用簸箕、撞籠、木棒等工具抖種子,采用水選法除去癟種子。種

子陰干后放冰箱冷藏,一般冷藏儲存5年內獨一味仍能萌發。

育苗:(1)選地、整地:選擇海拔2600m以上土層深厚、疏松,濕潤且排水良好的砂

2

T/CACMXXXX-2021

壤熟地。揀去雜草、石塊后,收集土壤,少量土壤可采用蒸汽消毒進行土壤滅菌,大量土壤

采用日光消毒法進行土壤滅菌。滅菌后土壤耙細整平。開廂:廂面寬1~1.5m、溝深10cm。

(2)播種:在每年4月左右土壤解凍后下種,可采用條播法均勻播撒凈種,行距10cm,

種子間距離5cm左右,覆土1cm。

(3)苗床管理:保持苗床濕潤,采用秸稈等覆蓋苗床面保水保墑,種子發芽后除去覆

蓋物;或者搭設簡易溫室。幼苗出齊后可視雜草情況除去雜草,由于苗期獨一味幼苗細弱,

應多次除草,避免除草過程中對幼苗根的機械損傷。

圖2獨一味幼苗圖3春季移栽時獨一味全株

移栽:通過移栽提高群落中獨一味種群數量,增加產量。

(1)選地:優先選擇栽培地中黑土攤、裸地進行移栽;其次為有草皮層的草地;

(2)移栽方法:當年9月地上部分倒苗或次年4月獨一味開始萌發時移栽,起苗后集

中放于濕潤的土層中保存,采用細鋼釬開穴,穴直徑0.5cm,穴深根據幼苗根長控制在10cm

左右,穴距20cm以上,將獨一味幼苗插入穴中,蓋土1~2cm。

6.4可持續采收

采集工具:采用青海、甘肅地區的獨一味采集鏟;

采集部位:獨一味地上部位;

采集時間:移栽后第三年,每年7月下旬采集;

采集方法:使用獨一味鏟,采集時須保存獨一味地下根莖;

采集強度:隨機保留群落中至少一半的獨一味開花植株,特別是保留種子產量大的植株,

保障種子的散布;如出現減產情況,可以進行隔年間采。

6.5加工

藥材在地上晾曬,水分低于50%后,在防水布上晾曬至干,打包。

3

T/CACMXXXX-2021

附錄A

(資料性附錄)

獨一味藥牧聯合生態種植技術關鍵點

1藥牧聯合生態種植基地選擇

生態栽培地為獨一味集中分布種群的草場,且為中度或重度退化草場。設置草場過牧條

件,保障獨一味種群優勢和退化草地生境,實現獨一味的集約化種植。

2可持續采收

采收采用青海、甘肅地區的獨一味采集鏟,采集時盡量保存獨一味地下根莖,保證來年

植株生長不受影響;對種子產量大的開花植株進行保留,保證種子的散布,如若減產則隔年

間采。

4

T/CACMXXXX-2021

附錄B

(資料性附錄)

獨一味藥牧聯合生態種植模式效益評價

1經濟效益

本規程利用生態種植模式形成一套完整的獨一味生態種植規程,為獨一味的規模化生產

提供一種規范化技術途徑。利用當地農牧民所處環境選擇獨一味種植區,不僅將退化草地合

理利用起來,而且為當地農牧民提供了一定收益。目前獨一味產地鮮品收購價格為2~3元/kg,

根據現有栽培結果,達產后一畝地約能產獨一味10000株,以隔年采集計算,平均每年能產

5000株,以一株20g計算,畝產鮮品100kg,每畝效益可達200~300元。鑒于主產區草地

廣闊,生態種植基地面積可以較大,因而經濟效益顯著。

本項目通過實現獨一味的可持續采收生態種植,解決了迫在眉睫的藥材資源問題,大大

節約了獨一味的采收成本,增加了經濟效益.

2生態效益

獨一味因特殊的形態生理結構,超長的根系,使其適應了青藏高原草地退化形成的脅迫,

能夠快速占據退化后形成的裸地或在中度、重度退化草地中形成優勢建群種,通過生態種植

后可以大量占據退化生境生態位,有利于退化草地保水保肥,有利于延緩草地的持續退化和

沙化,生態意義顯著。而輕度退化草地中群落競爭較強,獨一味幼苗受到群落其他高生態位

草本或小灌木的郁閉脅迫影響,存活率較低,體現在自然生境中輕度退化草地獨一味種群密

度低,多向大型化發展;極度退化草地中獨一味幼苗受到土壤凍融、干旱、肥力缺失的脅迫,

種群密度較低,因而輕度和極度退化草場不適宜于種植獨一味。同時獨一味的病害少,不使

用化學農藥。

3社會效益

青海省、四川省、甘肅省的藏族自治州、西藏自治區均為國家扶貧重點地區,同時包括

獨一味的主產區,即獨一味生態種植的主要推廣地,該種植模式的實現可以為當地提供一定

的收入來源,幫助當地農民脫貧。

5

T/CACMXXXX-2021

附錄C

(資料性附錄)

獨一味藥牧聯合生態種植技術形成的核心機理

1生態學原理

放牧脅迫。合適的放牧強度有利于減少群落中獨一味其他物種的競爭,保障獨一味成為

群落中的優勢物種。

自適應原理。傳統觀點認為草場退化造成的逆境脅迫不利于植物生長,但獨一味能在中

度、重度退化草地上形成獨一味優勢群落,研究表明獨一味形態、生理上已形成了對退化草

場脅迫的一系列適應。正是獨一味對退化草地產生了自適應,才可以對獨一味產區的退化草

地加以利用,實現獨一味的可持續生態種植。

2經濟學原理

1)獨一味生態種植區域為產區農牧民的草場,管理采收方便,大大降低了采收成本;

2)獨一味實現生態種植后可大大提高產量,不僅增加了當地農牧民的收入,還解決了

獨一味藥材的資源問題,實現可持續利用。

6

T/CACMXXXX-2021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圍..............................................................................................................................................1

2規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3.1藥牧聯合生態農業模式Eco-agriculturemodelofcombinationwithherbcultivationand

animalhusbandry..............................................................................................................................1

3.2可持續采收Sustainableharvesting.......................................................................................1

4獨一味植物基原及其生態生物學特征.......................................................................................1

5獨一味藥牧聯合生態種植技術來源及應用歷史.......................................................................2

6獨一味藥牧聯合生態種植技術...................................................................................................2

6.1產地環境................................................................................................................................2

6.2栽培地養護............................................................................................................................2

6.3種苗繁育與移栽....................................................................................................................3

6.4采收加工................................................................................................................................3

6.5可持續采收............................................................................................................................3

附錄A獨一味藥牧聯合生態種植技術關鍵點.............................................................................4

1藥牧聯合生態種植基地選擇...................................................................................................4

2可持續采收...............................................................................................................................4

附錄B獨一味藥牧聯合生態種植技術效益評價.........................................................................5

1經濟效益...................................................................................................................................5

2生態效益...................................................................................................................................5

3社會效益...................................................................................................................................5

附錄C獨一味藥牧聯合生態種植技術形成的核心機理.............................................................6

1生態學原理...............................................................................................................................6

2經濟學原理...............................................................................................................................6

I

T/CACMXXXX-2021

獨一味藥牧聯合生態種植技術規范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獨一味生態種植技術的范圍、術語和定義、植物來源、技術來源及應用歷

史、技術核心內容、技術關鍵點、技術評價、核心機理。

本標準適用于青海省、西藏自治區、四川省、甘肅省、云南等獨一味主產地生態種植。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

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藥牧聯合生態農業模式Eco-agriculturemodelofcombinationwithherbcultivationand

animalhusbandry

在不破壞草原牧業經濟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草原藥用植物的生態生理特性,控制放牧強

度,通過補種、種群保育、可持續采收等措施提高藥用植物種群密度,開展藥材生產,提高

草場經濟價值,保障藥材的質量。

3.2

可持續采收Sustainableharvesting

為一種科學合理的生產模式,即通過控制與優化采收時間、采收工具、采收技術、采收

部位以及采收量,實現藥用植物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4獨一味植物基原及其生態生物學特征

來源于唇形科植物獨一味Lamiophlomisrotata(Benth.)Kudo。

獨一味為多年生草本,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一種藏藥藥用植物,廣泛分布于西藏,而在青

海、甘肅、四川和云南只有零星分布,常生于海拔3900~5100m的石質高山草甸、河灘地或

強度風化的碎石灘上。獨一味具有長達50cm以上的主根系,貼地生長,并通過增加表皮角

質層厚度、腺鱗密度、柵海比,降低海綿組織厚度、葉片組織結構疏松度,適應高原退化草

地生境的水分和養分條件。

獨一味在中度退化草地(禾本科植物占優勢,蓋度80~94%,植株由于過牧普遍矮小)、

重度退化草地(毒雜草為主,禾草類少,蓋度65~80%,出現較多裸地)種群密度相對較大。

因此獨一味生態種植的選區應選擇中度或重度退化草場。

結合對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群落結構及獨一味植株生長情況研究,中度退化草地的群落競

爭小,利于獨一味種群擴散,可參考該生境進行獨一味的生態育苗以提高植株的成活率;獨

1

T/CACMXXXX-2021

一味貼地生長,在輕度退化草地中為爭奪生態位會向大型化發展,植株普遍較大,因此在規

模化定植后可采用合理的放牧強度,模擬金露梅-紫花羊茅群落(輕度退化草地)生境,促

進植株大型化發展,提高藥材產量。

獨一味植株的更新與根莖芽生長密切相關,植株的大小與根莖芽數目也相關,在采收時

注意只采收地上部分而不傷及根芽才有利于獨一味單株生長的延續。

5獨一味藥牧聯合生態種植技術來源及應用歷史

獨一味藥牧聯合生態種植技術的核心在于種苗培育技術、可持續采收技術、群落管理技

術。

標準制定單位于2014年在阿壩縣若柯河牧場面積20畝的草場、碌曲縣尕海附近2畝草場

開展了為期4年的應用。設立永久樣地開展可持續采收干預,研究表明樣地中獨一味產量保

持穩定。

6獨一味藥牧聯合生態種植技術

6.1產地環境

選擇青藏高原獨一味種群分布集中的中度或重度退化高寒草地,作為獨一味藥牧聯合生

態種植地。

6.2栽培地養護

放牧脅迫:可不改變栽培地放牧生產方式與強度;也可適當提高放牧強度,對草場進行

放牧脅迫,使伴生牧草高度低于10cm,減少其他草本與獨一味種群的競爭。

施肥:可施用腐熟牦牛糞在栽培地中,每畝用量500kg。

圖1獨一味采集鏟與刀比較圖(圖下方為獨一味采集鏟)

6.3種苗繁育與移栽

種子采集與處理:每年9月在獨一味種子變成黑褐色且飽滿、堅硬時,采用小刀、剪刀

采集獨一味果穗,陰干后,用簸箕、撞籠、木棒等工具抖種子,采用水選法除去癟種子。種

子陰干后放冰箱冷藏,一般冷藏儲存5年內獨一味仍能萌發。

育苗:(1)選地、整地:選擇海拔2600m以上土層深厚、疏松,濕潤且排水良好的砂

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