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TDT 1067-2021 不動產登記數據整合建庫技術規范_第1頁
(高清版)TDT 1067-2021 不動產登記數據整合建庫技術規范_第2頁
(高清版)TDT 1067-2021 不動產登記數據整合建庫技術規范_第3頁
(高清版)TDT 1067-2021 不動產登記數據整合建庫技術規范_第4頁
(高清版)TDT 1067-2021 不動產登記數據整合建庫技術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行業標準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發布I前言 Ⅱ1范圍 2規范性引用文件 3術語與定義 14總則 4 4 44.3空間參考 54.4技術流程 55工作步驟 65.1準備工作 65.2規范化整理 75.3整合關聯 85.4數據入庫 96成果檢查 9 9 附錄A(規范性)各類不動產登記數據整理 附錄B(規范性)各類不動產登記數據整合關聯 附錄C(規范性)各類不動產登記數據入庫 21附錄D(資料性)整合前各類登記單元編碼規則 Ⅱ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本文件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提出。本文件由全國自然資源與國土空間規劃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93)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局、自然資源部信息中心、吉林省自然資源信息中心、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信息中心、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信息中心、安徽省自然資源信息中心。1不動產登記數據整合建庫技術規范GB/T26424—2010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技術規程CJJ/T115—2007房地產市場信息系統HY/T124海籍調查規范HY/T251—2018宗海圖編繪技術規范JGJ/T246房屋代碼編碼標準LY/T1955林地保護利用規劃林地落界技術規程NY/T2538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要素編碼規則NY/T2539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數據庫規范TD/T1001—2012地籍調查規程TC/T1066不動產登記數據庫標準2動產登記的基本單位。在縣級行政轄區內,以鄉(鎮)、街道界線為基礎結合明顯線性地物劃分的不動產管理區域。在地籍區范圍內,以行政村、居委會或街坊界線為基礎結合明顯線性地物劃分的不動產管理區域。土地權屬界址線封閉的地塊或空間。被權屬界址線所封閉的同類型用海單元。不屬于居民戶籍管理的住址登記地的海島。房屋building一座獨立的,包括不同結構和不同層次的房屋。邏輯幢logicalbuilding根據數據組織和管理的需要,對幢按結構或類型進行邏輯分割而成的房屋。3幢內具有連續空間及邊界的、具有獨立戶號、可獨立登記的結構單元,也可稱為套。固定于土地(海域)且功能完整、具有獨立使用價值的房屋等建筑物、構筑物以及森林、林木等不能移動的物。宗地(宗海)的邊界線。土地(海域)權屬界址線的轉折點。為便于森林資源經營管理、合理組織林業生產而劃分的一種長期性的、最小的森林經營管理區劃單元。內部特征基本一致,與相鄰地段有明顯區別,而需要采取相同經營措施的森林地塊或小區,是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統計和森林經營管理的基本單位。按特定的投影方法、比例關系,采用專用符號,突出表示地籍要素的地圖。描述一宗地位置、界址點、界址線、相鄰宗地關系以及宗地內建筑物、構筑物、林木等定著物位置關系的地籍圖,是不動產登記和檔案的附圖。4記載宗海位置、界址點、界址線及其與相鄰宗海位置關系的各類圖件的總稱。是以一戶房屋所有權為單位繪制成的房屋權屬范圍的細部圖。將分散的數據資源按照規定的管理規則或標準組織在一起,使其相互協調一致,規范數據資源管理,促進數據共享與增值的過程或活動。表現房屋物理狀態信息而形成的數據信息,由幢、戶等共同組成。不動產單元表realestateunittab表現宗地(宗海)內不動產單元物理狀態信息而形成的數據信息。4總則4.1內容將已有的分散存放、格式不一、介質不同的不動產登記數據信息進行規范、整合,建成符合TD/T1066的不動產登記數據庫,支撐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運行。4.1.1對土地、房屋、林地、海域等已有的登記信息按不動產統一登記前的原數據標準和技術規范進行梳理與規范,形成符合相關技術標準的數據集。4.1.3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草原所有權和使用權、取水權、探礦權、采礦權等不動產登記數據整合參照執行。4.2一般要求整合過程中應遵守土地登記、房屋登記、林權登記、海域登記等數據規范的要求,須對相關數據項進行補充和完善,確保數據庫標準中規定的必選項和條件必選項內容齊全,不丟漏。4.2.2數據一致在數據整合過程中不應對原始數據進行修改,確保數據整合前后的數據內容、含義保持不變。54.2.3符合標準對土地登記、房屋登記、林權登記、海域登記等數據信息進行梳理并規范化,處理結果應符合TD/T1066的規定。4.3空間參考4.3.1平面坐標系統4.3.2高程系統4.3.3投影方式投影方式包括以下內容。a)對比例尺為1:10000或1:5000的圖件或數據應選擇高斯一克呂格投影統一3°帶的平面直角坐標系統;1:50000的圖件或數據應選擇高斯一克呂格投影統一6°帶的平面直角坐標系統;中央子午線按照地圖投影分帶的標準方法選定。b)對比例尺為1:500、1:1000、1:2000的圖件或數據,當長度變形值不大于2.5cm/km時,應選擇高斯一克呂格投影統一3°帶的平面直角坐標系統;當長度變形值大于2.5cm/km時,應根據具體情況依次選擇:1)有抵償高程面的高斯一克呂格投影統一3°帶平面直角坐標系統;2)高斯一克呂格投影任意帶平面直角坐標系統;3)有抵償高程面的任意帶平面直角坐標系統。4.4技術流程不動產登記數據整合在土地登記、房屋登記、林權登記、海域登記等數據規范和TD/T1066的指導下,按照先建標準化的原始庫,再按TD/T1066整合成中間庫,最終建成用于支撐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運行的成果數據庫的步驟完成。整合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應進行質量控制,包括以下內容:a)對于已建成的土地登記、房產登記、林權登記、海域登記等數據庫,應先依據土地登記、房產登記、林權登記、海域登記等相關標準進行標準化、規范化,再依據TD/T1066建立映射關系模型,對已有的登記信息補充完善后,轉換形成符合TD/T1066要求的不動產登記數據庫;b)對于已有土地登記、房產登記、林權登記、海域登記等電子檔案或部分電子數據的,應先對已有記等數據規范的標準化、規范化的數據集,再依據TD/T1066,經整合后建成符合TD/T1066的不動產登記數據庫;c)對于沒有電子數據只有土地登記、房產登記、林權登記、海域登記等紙質檔案的,應依據現行的1066,經整合后建成符合TD/T1066的不動產登記數據庫。不動產登記數據整合建庫流程如圖1所示。6資料收集資料收集房產登記數據海城登記數據規范化整理階段(原始庫)抽取轉換補錄整合關聯數據整合階段(中間數據庫)數據入庫數據入庫階段(成果數據庫)完整性分析規范性分析一致性分析林權登記數據其他登記數據語義—致性規花數據類型規范空間參考一致林權登記數據集海域登記數據集語義一致性規范數據類型規范空間參考一致登記簿冊信息登記業務信息權利人信息登記業務信息準備階段土地登記數據土地登記數據集房產登記數據集空間數據信息空間信息不動產單元信息權利信息土地房產等標準規范要求不動產登記標準規范質量控制圖1不動產登記數據整合建庫流程5工作步驟5.1準備工作應對現有土地登記、房產登記、林權登記、海域登記等信息開展現狀調查,搜集土地、不動產登記執行的標準、技術規程以及原來的各類登記圖、表、卡、冊等紙質資料和電子數據,并和TD/T1066做好比對分析;完成不動產登記數據庫的空間數據分層和屬性結構設計,建立映射關系,抽取一定數量的數據進行試驗;根據試驗情況修訂確定不動產登記數據庫整合處理的技術路線,以此為基礎制定詳細的實施方案和技術細則,全面清理和整理不動產登記歷史資料;做好人員培訓,制定質量控制規范,落實質量責任。75.1.1資料準備5.1.1.1土地登記、房產登記、林權登記、海域登記等已經建成較為完備的數據庫的,收集電子數據信5.1.1.2對于利用傳統手段完成土地登記、房產登記、林權登記,海域登記的,需要收集完備的紙質登記5.1.1.3對于利用全手工方式完成土地登記、房產登記、林權登記、海域登記的,需要收集全部的紙質登5.1.2數據庫結構設計5.1.2.1選取典型的登記信息,參照原執行土地登記、房產登記、林權登記、海域登記的技術規程和數據庫標準(TD/T1015、TD/T1001、JGJ/T252、GT/T26424、LY/T1955、NY/T2538,NY/T2539123、HY/T124等),對照TD/T1066,逐項進行對比分析,完成數據庫結構設計(包括中間數據庫和成果數據庫)。5.1.2.2確定采用的數據庫平臺和地理信息系統平臺。結構一致、管理主體一致的空間數據應同層存放,一般在同一比例尺下同一地理范圍內宜采用同一坐標系。采用不同坐標系的,應明確轉換參數。5.1.3制定實施方案和技術細則5.1.3.1對收集的已有的登記簿進行整理,用土地登記、房產登記、林權登記、海域登記等原實行技術標準對照不動產登記簿、TD/T1066進行分析,找出源數據和不動產登記簿之間的差異,確認核實同名異5.1.3.2利用分析結果,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數據整合建庫的實施方案,并針對存在的具體問題進行整理歸納,形成具有木地特色的技術細則。5.1.3.3對制定的實施方案和技術細則進行驗證。5.1.4技術培訓對參加不動產登記數據整合建庫的工作人員、質檢人員等進行規范、標準應用技術培訓。5.2規范化整理以土地登記、房產登記、林權登記、海域登記等不動產登記的最小單元為單位進行整理,對土地登權籍圖、登記簿和登記檔案等內容的土地登記、房產登記、林權登記、海域登記規范化整理成果。有條件根據最新設計的不動產登記簿數據描述要求,應考慮數據完整性、權利繼承性,將原來的土地登記、5.2.1無效數據清洗對土地登記、房產登記、林權登記、海域登記等已有登記資料逐項檢查,把已注銷的權利在登記簿中、權籍圖中進行剔除,并把相應的信息轉入檔案庫管理。檔案庫管理遵循土地登記、房產登記、林權登記、8海域登記等的檔案管理要求。5.2.2規范化梳理行補充完善。須解決如下問題:a)解決同名異質和同質異名的問題,確保全部不動產登記信息不存在語義不一致的描述;b)解決數據類型、小數點位數和數量單位不統一的問題,確保在同一個縣級行政區域內,同一類不動產登記的數據類型完全一致;c)解決在一個具體的地理范圍內空間參考不一致的問題,確保相同比例尺下同一地理范圍內空間5.2.3空間數據信息整理通過對土地登記、房產登記、林權登記、海域登記等已有不動產登記涉及的空間信息整理,參照比例成按指定格式分別存儲的土地、房產、林權、海域等不動產登記空間數據庫。同時對整合前原有登記信息系統的空間參考信息等關鍵性原始數據進行保存和歸檔。5.2.4非空間數據信息整理通過整理已有土地登記、房產登記、林權登記、海域登記等原有不動產登記簿冊信息,按照土地登記、房產登記、林權登記、海域登記等現行的技術標準和規范要求,進行編碼和規范化處理,建成符合土地登5.2.5不動產登記歷史檔案整理通過對已有土地登記、房產登記、林權登記、海域登記等不動產登記的業務處理過程數據進行整理,與原不動產登記信息的有效關聯。5.2.6邏輯關系重建分別利用宗地代碼、幢號、林宗號、宗海代碼等關鍵字建立空間信息和非空間信息的關聯關系。非空間信息中包括土地登記、房產登記、林權登記、海域登記等通過登記行為產生的權利以及基于權利設定抵信息的關聯關系,通過原有的業務號將土地、房產等現有的登記簿和登記檔案進行關聯。通過業務號等關鍵字建立不動產登記的上下手邏輯關系。5.3整合關聯5.3.1數據整合通過對整理后的空間數據進行空間參考一致性處理,圖層合并、冗余數據剔除,信息補錄等操作,形成符合TD/T1066要求的空間數據以及與之關聯的屬性數據,并以此為基礎進行地籍區、地籍子區、宗地以及建筑物、構筑物等空間數據統一編碼;通過對整理后的非空間數據進行數據歸并、冗余數據剔除、9信息補錄等操作,形成與不動產登記相關技術要求以及TD/T1066要求相符的不動產登記簿。5.3.2數據關聯將整合后的空間數據和非空間數據進行關聯,按照不動產單元編碼規則進行不動產單元編號,用宗地代碼把宗地和不動產單元進行關聯,用不動產單元編號把不動產和不動產權利關聯,用業務號實現不動產權利和登記過程的關聯,最終形成空間數據、非空間數據關聯及歷史和現狀信息清晰完整的不動產登記信息。具體要求如下:a)對于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登記、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登記、宅基地使用權登記、林權登記等,宗地代碼分別采用TD/T1001—2012中規定的方法編碼,通過原宗地代碼關聯相應的不動產登記權利信息、地役權信息、抵押權信息、查封登記信息以及異議登記信息,用宗地代碼對宗地代碼屬性項賦值;b)對于房屋登記信息用原自然幢編號關聯邏輯幢、層、戶的信息,保留原白然幢信息,用新的幢編號對自然幢編號屬性項賦值,保留自然幢數據中的宗地代碼到邏輯幢、層、戶數據表中;將通過房屋編號關聯整理相應的地役權、抵押權、查封登記、異議登記以及預告登記的信息補錄新的幢編號和宗地代碼;c)對于不動產單元登記信息按不動產單元編碼規則分類分宗進行編號,同時補錄要素代碼、不動產類型選項、宗地特征碼、不動產單元狀態等信息;在宗地內通過宗地代碼建立和不動產單元的關聯關系,通過不動產單元編碼建立不動產單元、權利以及權利人之間的關聯關系,通過業務號建立權利和辦理過程的關聯關系。5.4數據入庫將整理后的不動產登記信息按照TD/T1066的規定對基礎地理信息、宗地數據、幢數據、權利數據、權利人數據、登記業務等進行數據組織、編碼、入庫,建成支撐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運行的不動產登記數據庫(成果數據庫),并生成不動產登記元數據。不動產登記數據入庫要進行全面的信息復核,保證入庫的數據符合質量控制要求。按照元數據的要求填寫所建數據庫的元數據。6成果檢查6.1檢查方法6.1.1非空間數據檢查用質檢軟件對全部數據進行邏輯檢查。對于數據內容的實質檢查,從被檢查的不動產登記數據庫成果中,隨機抽取不少于15%的單位產品作為樣本,通過對樣本的檢查,評價數據的總體質量。隨機抽樣檢測多采用人工目視檢測方法,通過屏幕顯示或輸出,與原始數據進行核對,以確定數據的質量狀況。6.1.2空間數據采用計算機軟件檢查使用預先定義和設計好的規則、方法和質檢軟件進行全面檢查??臻g數據核心質量控制要素見表1。說明1圖層名稱規范性圖層命名應保持與TD/T1066一致2在數據庫屬性結構表中,屬性項的定義應與TD/T106屬性項的描述應采用TD/T1066的描述,可以適當擴展,但不得沖突345點層內拓撲關系點層內無拓撲錯誤6線層內拓撲關系7面層內拓撲關系8線面拓撲關系9不存在超限的碎片、碎線點、線、面有且僅有唯一標識碼標識碼唯一點線層拓撲關系點線層無拓撲錯誤點面層拓撲關系點面層無拓撲錯誤說明1數據表齊全,如TD/T1066中無信息,必須保留空表,并且屬性結構不得與2在數據庫屬性結構表中,屬性項的定義應與TD/T1066保項的描述應采用TD/T1066的描述,可以適當擴展,但不得沖突345對數據表中的關聯主鍵進行檢查,保證關聯關系正確;相關聯的屬性項之間(規范性)各類不動產登記數據整理A.1各類不動產登記數據整理的依據A.1.1土地登記數據整理依據包括以下依據:a)國土資源部TD/T1015—2007《城鎮地籍數據庫標準》;b)國土資源部TD/T1001—2012《地籍調查規程》;c)自然資源部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農業部國家林業局自然資發〔2020〕84號《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通知》。A.1.2房產登記數據整理依據包括以下依據:a)住房和城鄉建設部JGJ/T252—2011《房地產市場基礎信息數據標準》;b)住房和城鄉建設部JGJ/T246—2012《房屋代碼編碼標準》;c)住房和城鄉建設部CJJ/T115—2007《房地產市場信息系統技術規范》;d)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住房[2008]84號《關于印發<房屋登記簿管理試行辦法>的通知》。A.1.3海域(含無居民海島)登記數據整理依據包括以下依據:a)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海域使用管理b)國家海洋局國海發[2006]28號《國家海洋局關于印發<海域使用權登記辦法>的通知》;c)國家海洋局HY/T124—2009《海籍調查規范》;d)國家海洋局HYT123—2009《海域使用分類》;e)國家海洋局HY/T250—2018《無居民海島使用測量規范》;D國家海洋局國海島字[2010]775號《海洋局關于印發<無居民海島使用權登記辦法>的通A.1.4林權登記數據整理依據包括以下依據:a)國家林業總局GB/T26424—2010《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技術規程》;b)國家林業總局LY/T1955—2011《林地保護利用規劃林地落界技術規程》;c)國家林業總局資地函〔2011〕91號《國家林業局森林資源管理司關于提交林地保護利用規劃林A.2各類不動產登記數據整理的數據要求A.2.1土地登記數據整理A.2.1.1集體土地所有權A.2.1.1.1空間數據整理根據TD/T1015對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的空間數據進行整理時,需保留行政區劃層、地籍區層、地A.2.1.1.2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簿冊整理A.2.1.1.3關聯關系重建集體土地所有權空間數據和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的信息關聯關系重建包括以下內容。a)通過宗地代碼建立和對應的空間信息的關聯。b)通過宗地代碼關聯整理相應的抵押權,查封登記的信息。其中:c)通過宗地代碼建立和權利人信息關聯,權利人信息整理后包括宗地代碼、權利人名稱、證件類建設用地使用權空間數據整理根據TD/T1015對建設用地使用權登記的空間數據進行整理時,需保留地籍區層、地籍子區層、建設用地使用權宗地層、界址線、界址點以及與之相關聯的屬性信息。建設用地使用權登記的空間信息與房屋空間信息的空間參考保持一致。A.2.1.2.2登記簿冊整理依據TD/T1015,整理建設用地記、空間坐標、位置說明、四至描述等信息。并依據本宗地的歷史信息整理形成通過宗地代碼相關聯的變化原因、變化內容、登記時間與登簿人以及附記信息的擴展屬性信息。A.2.1.2.3關聯關系重建建設用地使用權空間數據和建設用地使用權登記的信息關聯關系重建包括以下內容。a)通過宗地代碼建立和對應的空間信息的關聯。b)通過宗地代碼關聯整理相應的抵押權、查封登記,異議登記的信息。其中:項證明號、登記時間與登簿人、注銷抵押業務號、注銷抵押原因、注銷時間與登簿人、附記等c)通過宗地代碼建立和權利人信息關聯,權利人信息整理后包括不動產權證號、宗地代碼、權利人A.2.2房產登記數據整理A.2.2.1空間數據整理房產數據整理,按照JGJ/T252對房產登記數據進行整理,主要保留樓盤表和房產登記數據,并做好和房產交易管理的數據銜接。對房屋所有權登記的空間數據進行整理時,保留幢等空間信息以及與之相關聯的屬性信息。自然幢屬性表與JGJ/T252中描述一致。一般房屋所有權登記的空間信息與對應的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的空間參考保持一致。A.2.2.2樓盤表整理整理樓盤表的信息,幢信息與空間信息整理同步,形成不動產單元表,包括以下方面:結構、房屋用途、預測建筑面積、預測套內建筑面積、預測分攤建筑面積、預測地下部分建筑面積、預測其他建筑面積、預測分攤系數、實測建筑面積、實測套內建筑面積、實測分攤建筑面積、A.2.2.3登記簿冊整理依據JGJ/T252,整理房地產權登記信息,包括以下內容:a)房地產權登記信息(項目內多幢房屋),保留有宗地代碼、房地坐落、業務號、房屋所有人、證件種交易價格、總單元數、房屋所有權證證號、登記時間與登簿人、附記等,面積、專有建筑面積、分攤建筑面積、竣工時間、房屋所有權證號、登記時間與登簿人、附記等c)房地產權登記信息(建筑物區分所有權業主共有部分),保留丘編號、建筑物區分所有權業主共A.2.2.4關聯關系重建房產登記空間數據和房地產權登記信息關聯關系重建包括以下內容。a)通過幢號建立和對應的空間信息的關聯。b)通過房屋編號或建(構)筑物編號關聯整理相應的地役權、抵押權、查封登記、異議登記以及預告登記的信息。其中:人、抵押方式、登記類型、登記原因、在建工程坐落、在建工程抵押范圍、被擔保主債權數額(最高債權數額)、債務履行期限(債權確定期間)、最高債權確定事實和數額、房屋抵押證明號、登記時間與登簿人、注銷抵押業務號、注銷抵押原因、注銷時間與登簿人、附記等所在層/總層數、建筑面積、取得價格/被擔保主債權數額、房屋預登記證明號、登記時間與登c)通過房屋編號或建(構)筑物編號建立和權利人信息關聯,權利人信息整理后保留丘編號、房屋A.2.3海域(含無居民海島)登記數據整理A.2.3.1空間數據整理海域(含無居民海島)登記空間數據包括以下內容:b)一般林權登記的空間信息與集體土地所有權的空間參考保持一致。(畝)、林地使用(承包)期限、林地所有權性質、森林\林木所有權人(森林\林木使用權人)、主要樹種、株A.2.4.3關聯關系重建林權登記空間數據和林權登記信息關聯關系重建包括以下內容。a)通過宗地代碼建立和對應的空間信息的關聯。b)通過林權證號關聯整理相應的抵押權、查封登記的信息。其中:方式、登記類型、登記原因、被擔保主債權數額(最高債權數額)、債務履行期限(債權確定期間)、最高債權確定事實和數額、林權他項權利證明號、登記時間與登簿人、注銷抵押業務號、封登記時間與登簿人、附記等信息。c)通過林權證號建立和權利人信息關聯,權利人信息整理后保留宗地代碼、權利人名稱、證件類按照TD/T1001—2012中宗地將房屋登記整理后的空間數據中只保留幢數據,與地籍區、地籍子區以及建設用地使用權的空間數據進行疊加后,在屬性表中增加宗地編碼,并將與之對應的宗地編碼進行賦值。編碼方法具體參見GB/T37346—2019中8.2。技術要求以及TD/T1066要求相符的不動產登記屬性數據庫表。B.2.1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登記信息整合并與空間數據關聯。將通過宗地編號相關聯的變化原因、變化內容、登記時間、登簿人以及附記信息的擴展屬性信息轉入到宗地變化情況信息表中,保留原宗地號以保持關聯。附記等信息轉入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登記信息數據表中,并補充錄入要素代碼,保留原宗地編號,不動產權利人、證件種類、證件號、共有情況、權利人類型等信息轉入權利人信息表中,保留原宗地號保持將本宗地的地役權、抵押權、查封登記、異議登記的信息分別轉入對應的數據表中,保留原宗地號以B.2.2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登記、宅基地使用權信息整合同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登記信息整合。B.2.3林權登記信息整合將本宗地的地役權、抵押權、查封登記、異議登記的信息分別轉入對應的數據表中,保留原宗地號以B.2.4海域登記信息整合將原記載的海域使用權信息導入對應的數據表中,保留原宗海號以保持關聯。B.3數據關聯將整合后的空間數據和非空間數據進行關聯,用宗地編號把宗地和不動產單元進行關聯,用不動產單元編號把不動產和不動產權利關聯,用業務號實現不動產權利和登記過程的關聯,最終形成空間數據、非空間數據關聯,歷史和現狀信息清晰完整的不動產登記信息。B.3.1宗地編號關聯對于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登記、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登記、宅基地登記、林權登記等,宗地編號分別采用TD/T1001—2012中規定的方法編碼,通過原宗地編號關聯相應的不動產登記權利信息、地役權信息、抵押權信息、查封登記信息以及異議登記信息,用新宗地編號對宗地編號屬性B.3.2對于房屋登記信息用原自然幢編號關聯邏輯幢、層、戶的信息,保留原自然幢信息,用新的幢編號對自然幢編號屬性項將通過房屋編號關聯整理相應的地役權、抵押權、查封登記、異議登記以及預告登記的信息補錄新的幢編號和宗地編號。B.3.3不動產單元編號分類分宗按不動產單元編碼規則對不動產單元進行編號,同時補錄要素代碼、不動產類型選項、宗地特征碼、不動產單元狀態等信息。在宗地內通過宗地編碼建立和不動產單元的關聯關系,通過不動產單元編碼建立不動產單元、權利以及權利人之間的關聯關系,通過業務號建立權利和辦理過程的關聯關系。(規范性)各類不動產登記數據入庫C.1基礎地理數據入庫基礎地理數據入庫包括整合后的行政區、地籍區、地籍子區空間數據入庫,還包括屬性表達的標準化。此部分數據入庫后必須滿足空間數據的質量要求,并生成標識碼。C.2宗地數據入庫將整合后的宗地空間數據入庫,根據TD/T1066的要求進行屬性值代碼化、表達標準化。此部分數據人庫后必須滿足空間數據的質量要求,并生成標識碼。C.3幢數據入庫將整合后的幢空間數據人庫,根據TD/T1066的要求進行屬性值代碼化、表達標準化。此部分數據入庫后必須滿足空間數據的質量要求,并生成標識碼。C.4權利數據入庫將整合后的不動產登記數據庫表信息進行標準化、代碼化,并導入不動產登記信息的權利數據庫表中。此部分數據入庫后必須滿足數據完整性、邏輯關系一致性以及語義一致性的要求。C.5權利人數據入庫將整合后的權利人數據進行代碼化,并導入不動產登記信息的權利人數據庫中。此部分數據入庫后必須滿足數據完整性、邏輯關系一致性的要求。C.6登記業務數據入庫將整合后的檔案數據庫,依據TD/T1066進行關聯掛接或者轉換成符合TD/T1066中不動產登記數據庫。此部分數據入庫后需要滿足不動產登記對歷史業務處理過程查詢的要求。C.7不動產登記信息元數據生成參照TD/T1057—2020標準,在信息入庫后形成不動產登記信息元數據。(資料性)整合前各類登記單元編碼規則D.1宗地代碼TD/T1001—2012中規定“宗地代碼”為5層19位,代碼結構見表D.1。表D.1宗地代碼結構第一層為縣級以上行政區劃,代碼為6位,采用GB/T2260—2007規定的方式表達。第四層為土地權屬類型,代碼為2位,用英文字母表示。其中,第1位表示土地所有權類型,用G、J、Z表示,“G”表示國家土地所有權,“J”表示集體土地所有權,“Z”表示土地所有權爭議;第2位表示宗地特“S”表示建設用地使用權宗地(地上),“X”表示建設用地使用權宗地(地下),“C”表示宅基地使用權宗地,“W”表示使用權未確定或有爭議的土地,“Y”表示其他土地使用權宗地,用于宗地特征擴展。第五層為宗地順序號,代碼為5位,用阿拉伯數字表示,碼值范圍:00001~99999。D.2房屋代碼依據JGJ/T246編制。房屋代碼應為特征組合碼,并由26位字符組成。前25位為本體碼,最后1位為校驗碼。從左至右排列應依次為:9位行政區劃代碼、12位幢編號、4位戶編號、1位數字校驗碼。D.2.1分宗法JGJ/T246中的“分宗法”表示的房屋代碼為7層26位,代碼結構見表D.2。行政區劃鄉(鎮)行政區劃房產分區幢號第一層為縣級以上行政區劃字母碼,代碼為6位,采用GB/T2260—2007規定的方式表達。第二層為鄉(鎮)行政區劃字母碼,代碼為3位,采用GB/T10114—2003規定的方式表達。第五層為幢,代碼為4位,用阿拉伯數字表示。幢以丘為單位,自進大門起,從左到右,從前到后,用第六層為戶,代碼為4位,用阿拉伯數字表示。戶以幢為單位編號,按照生成戶的時間從“0001”開始第七層為校驗碼,代碼為1位,用阿拉伯數字表示。校驗碼生成參照JGJ/T246確定。D.2.2竣工時間法JGJ/T246中的“竣工時間法”表示的房屋代碼為6層26位,代碼結構見表D.3。行政區劃鄉(鎮)行政區劃竣工時間幢號第一層為縣級以上行政區劃字母碼,代碼為6位,采用GB/T2260—2007規定的方式表達。第二層為鄉(鎮)行政區劃字母碼,代碼為3位,采用GB/T10114—2003規定的方式表達。第三層為竣工時間,代碼為6位,用阿拉伯數字表示,碼值范圍:000001~999999。6位竣工時間代碼應以房屋的竣工時間為依據生成。竣工時間代碼應符合下列規定:a)能確定竣工年份、月份的房屋,采用該年份、月份的6位數字(其中年份4位,月份2位)作為竣工時間代碼;b)能確定竣工年份不能確定竣工月份的房屋,第1位~4位采用該已知年份的數字,第5位~6位使用“**”代替;c)不能確認竣工年份但可確定竣工年代的房屋,第1位~3位采用竣工年代的相應數字,第4位~6位使用“***”;d)僅能確認竣工所在世紀的房屋,第1位~2位使用竣工相應世紀數字,第3位~6位使用“****”代替;e)竣工時間未知的房屋,使用“******”。第四層為幢,代碼為6位,用阿拉伯數字表示。幢順序號應以產生該幢房屋的幢賦碼順序為依據生成,應在行政區劃代碼和竣工時間代碼所限定的范圍內進行賦碼,碼值范圍:000001~999999。第五層為戶,代碼為4位,用阿拉伯數字表示。戶以幢為單位編號,按照生成戶的時間從“0001”開始第六層為校驗碼,代碼為1位,用阿拉伯數字表示。校驗碼生成參照JGJ/T246確定。D.2.3坐標法JGJ/T246中的“坐標法”表示的房屋代碼為6層26位,代碼結構見表D.4。行政區劃鄉(鎮)行政區劃幢號1幢號2第一層為縣級以上行政區劃字母碼,代碼為6位,采用GB/T2260—200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