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2023-2024學年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語文試題_第1頁
河南省焦作市2023-2024學年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語文試題_第2頁
河南省焦作市2023-2024學年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語文試題_第3頁
河南省焦作市2023-2024學年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語文試題_第4頁
河南省焦作市2023-2024學年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語文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焦作市2023—2024學年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語文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永字八法作為中國書法運筆的法式,透露出中國美學的一大消息,就是含蓄蘊藉,筆筆藏,筆筆收,不直截,不顯露,不滑落,不漂移,穩(wěn)實,有力,內(nèi)蘊,外表平靜如無風的水面,沒有一點漣漪,但在其深處則暗藏機鋒,暗藏玄機,充滿了力的漩渦。后人將其概括為無往不復,無垂不縮,點筆隱鋒,波必三折。這就是中國書法的勢。“勢”就是力,內(nèi)在的力,不是外在力。為什么說是內(nèi)在的力呢?因為這種力是通過線條內(nèi)部的變化、具體的章法等表現(xiàn)出來的,書法家就是一個制造矛盾的高手,就是要造成書法內(nèi)部的沖突,通過形式內(nèi)部的避讓、呼應、映襯等,造成內(nèi)在的沖突,形成一種張力。這就是“勢”。這個勢,也與自然有密切關系,中國書法家是到自然中體會這種勢的,體會“一陰一陽之謂道”的精神。宋代有一位畫家叫郭熙,他的《林泉高致》不僅對繪畫有影響,也對中國書道,園林等產(chǎn)生影響。他說:“山欲高,盡出之則不高,煙霞鎖其腰則高矣。水欲遠,盡出之則不遠,掩映斷其脈則遠矣。”書法將這樣的道理,概括為兩個字:“藏”和“忍”。有的人說,懂得這兩個字,也就懂得書法的奧秘了。孫過庭《書譜》說:一畫之間,變起伏于鋒杪;一點之內(nèi),殊衄挫于毫芒。在一畫之中,通過筆勢的變化,筆鋒的運轉(zhuǎn),墨的干濕,體現(xiàn)出豐富的變化,所以說,在一畫之中有起伏;在一點之內(nèi),要表現(xiàn)出轉(zhuǎn)折回轉(zhuǎn)的力感來。這就是“藏”的妙處。書道之妙在于藏,這是中國含蓄的美學傳統(tǒng)所決定的,在處世上要忍,在書法上也要忍在書法中叫做蓄勢。反對直露,認為直露,一覽無余,便沒有韻味。如顏真卿的藏頭護尾,顏體可以說是藏的典范。中國書法用筆強調(diào)裹鋒,起筆要裹峰,沒有裹鋒,平平地寫,那就太露,落筆要回鋒,沒有回鋒,一筆送出,就沒有意思了。書法講究綿里藏針,追求筆底金剛杵表面上很平和,內(nèi)在卻很有力量。如泰山刻石《金剛經(jīng)》,康有為認為乃古今榜書第一,用筆平,結體呆拙,字形肥腴,似乎沒有什么變化。但細心體會,你就會發(fā)現(xiàn)其中天真爛漫的地方。中國美學將這一重要原則稱為含蓄。不把話說絕,不把意思表達盡,一切都在調(diào)動鑒賞者的主動性,藝術不僅僅是現(xiàn)成的作品,它是有待于鑒賞者來填補的空間。比如園林的借景。景雖可借,要在人心,心靈不活,一切都是虛設。中國美學強調(diào),含不盡之意在言外,這讓你去聯(lián)想,讓你去補充。從創(chuàng)造的角度看,創(chuàng)造者將藝術視為溝通自己和鑒賞者對象的通道:從鑒賞的角度看,鑒賞者在創(chuàng)造者有意的設計中,豁然之間發(fā)現(xiàn)了一個新世界,會有更深刻的審美感受。(摘編自朱良志《曲院風荷:中國藝術論十講》)材料二:中國人寫的字,能夠成為藝術品,有兩個主要因素:一是由于中國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二是中國人用的筆。許慎《說文》序解釋文字的定義說: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文和字是對待的。單體的字,像水木,是文,復體的字,像江河杞柳,是“字”,是由"形聲相益,孽乳而浸多"來的。寫字在古代正確的稱呼是“書”。書者如也,書的任務是如,寫出來的字要如"我們心中對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用抽象的點畫表出“物象之本”,這也就是說物象中的“文”,就是交織在一個物象里或物象和物象的相互關系里的條理:長短、大小、疏密、朝揖、應接、向背、穿插等等的規(guī)律和結構。而這個被把握到的“文”,同時又反映著人對它們的情感反應。這種“因情生文,因文見情”的字就升華到藝術境界,具有藝術價值而成為美學的對象了。第二個主要因素是筆。書字從聿,聿就是筆,篆文,像手把筆,筆桿下扎了毛。殷朝人就有了筆,這個特殊的工具才使中國人的書法有可能成為一種世界獨特的藝術,也使中國畫有了獨特的風格。中國人的筆是把獸毛(主要用兔毛)捆縛起做成的。它鋪毫抽鋒,極富彈性,所以巨細收縱,變化無窮。這是歐洲人用管筆、鋼筆、鉛筆以及油畫筆所不能比的。基于兩個主要因素,其一是中國字在起始的時候是象形的,這種形象化的意境在后來“孽乳浸多”的“字體”里仍然潛存著、暗示著。在字的筆畫里、結構里、章法里,顯示著形象里面的骨、筋、肉、血,以至于動作的關聯(lián)。后來從象形到諧聲,形聲相益,更豐富了“宇”的形象意境,像江字、河字,令人仿佛目睹水流,耳聞汩汩的水聲。所以唐人的一首絕句若用優(yōu)美的書法寫了出來,不但使我們領略詩情,也同時如睹畫境。詩句寫成對聯(lián)或條幅掛在壁上,美的享受不亞于畫,而且也是一種綜合藝術,像中國其他許多藝術那樣。(摘編自宗白華《中國書法里的美學思想》)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中國書法的“勢”即書法家借助線條內(nèi)部的變化、章法等,通過形式內(nèi)部的避讓、呼應、映襯等造成內(nèi)外沖突而形成的一種張力。B.中國書法強調(diào)“起筆要裹鋒”“落筆要回鋒”,這是中國美學含蓄的傳統(tǒng)所決定的,書法上的忍,取決于處世上的忍。C.中國字起始時是象形的,書法家能從自然中把握物象之本",因情生文,因文見情,這是中國書法成為藝術品的原因之一。D.中國書法用筆無往不復,無垂不縮,而毛筆具有的鋪毫抽鋒、極富彈性的特點使得中國書法成了獨具特色的藝術。2.下列對材料一和材料二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材料一引用孫過庭(書譜中的話,證明中國書法體現(xiàn)變化和轉(zhuǎn)折回轉(zhuǎn)的力感。B.材料一有對藝術理論的闡釋,也有對具體作品的評價,理性論述和感性表達相結合。C.材料二從中國字的起始是象形的和中國人用的筆兩個角度進行了論述,思路清晰。D.兩則材料都運用對比論證,如材料一書法與繪畫、園林,材料二中西方筆的不同。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二畫線句觀點的一項是(3分)A.“身”字有載,“從人而隆其腹,象人有身(孕)之形”。B.《說文解字》:“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初造書契。”C.漢代蔡邕指出:“為書之體,須人其形。若坐若行,若飛若動……”D.王羲之的字遒美健秀,被贊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4.結合材料,對下面這幅書法作品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黃庭堅《松風閣》(局部)A.作品充分發(fā)揮毛筆的特點,筆勢、筆鋒富于變化,頗具書道之妙。B.作品中橫、撇、捺極力延展,創(chuàng)造了一個不同于含蓄的全新的藝術世界。C.作品中的“山”字用抽象的筆畫表現(xiàn)真正的山,具有美學價值。D.黃庭堅用書法書寫詩歌,讓我們得到形式和內(nèi)容等方面的藝術感受。5.中國書道有哪些特點?請結合兩則材料加以概括。(6分)(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小題共4小題,17分)鄉(xiāng)土情結柯靈君自故鄉(xiāng)來,應知故鄉(xiāng)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牽夢縈的土地。得意時想到它,失意時想到它。逢年逢節(jié),觸景生情,隨時隨地想到它。海天茫茫,風塵仆仆,酒闌燈灺人散后,良辰美景奈何天,洛陽秋風,巴山夜雨,都會情不自禁地惦念它。離得遠了久了,使人愁腸百結:“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又渡桑干水,卻望并州是故鄉(xiāng)。”好不容易能回家了,偏又忐忑不安:“嶺外音書斷,經(jīng)冬復歷春。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異鄉(xiāng)人這三個字,聽起來音色蒼涼;“他鄉(xiāng)遇故知”,則是人生一快。一個怯生生的船家女,偶爾在江上聽到鄉(xiāng)音,就不覺喜上眉梢,顧不得嬌羞,和隔船的陌生男子搭訕:“君家居何處?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xiāng)。”遼闊的空間,悠邈的時間,都不會使這種感情褪色:這就是鄉(xiāng)土情結。人生旅途崎嶇修遠,起點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見的世界-幾乎是世界的全部,就是生我育我的鄉(xiāng)土。他開始感覺饑飽寒暖,發(fā)為悲啼笑樂。他從母親的懷抱、父親的眼神、親族的逗弄中開始體會愛。但懂得愛的另一面一一憎和恨,卻須在稍稍接觸人事以后。①鄉(xiāng)土的一山一水,一蟲一鳥,一草一木,一星一月,一寒一暑,一時一俗,一絲一縷,一飲一啜,都深化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輩輩都植根在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歡離合的家史。在聽祖母講故事的同時,就種在小小的心坎里。鄰里鄉(xiāng)親,早晚在街頭巷尾、橋上井邊、田藤籬角相見,音容笑貌,閉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橫豎呼吸著同一的空氣,濡染著同一的風習,千絲萬縷沾著邊。一個人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調(diào)定向定位,要經(jīng)過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滿未知數(shù),②但童年的烙印,卻像春蠶作繭,緊緊地包著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紋,一輩子附在身上。③“金窩銀窩,不如家里的草窩。”但人是不安分的動物,多少人仗著年少氣盛,橫一橫心,咬一咬牙、揚一揚手,向戀戀不舍的家鄉(xiāng)告別,萬里投荒,去尋找理想,追求榮譽,開創(chuàng)事業(yè),富有浪漫氣息。有的只是一首朦朧詩為了闖世界。多數(shù)卻完全是沉重的現(xiàn)實主義格調(diào):許多稚弱的童男童女,為了維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著眼淚打發(fā)出門,去串演各種悲劇。④人一離開鄉(xiāng)土,就成了失根的蘭花,逐浪的浮萍,飛舞的秋蓬,因風四散的蒲公英,但鄉(xiāng)土的夢,卻永遠追隨著他們。“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這根線的長度,足夠繞地球三匝,隨衛(wèi)星上天。浪蕩乾坤的結果,多數(shù)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黃金、美人、虛名、實惠,都成了竹籃打水一場空。有的侘傺無聊,鎩羽而歸。有的春花秋月,流連光景,“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有的倦于奔竟,跳出名利場,遠離是非地,“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有的素性恬淡,誤觸塵網(wǎng),不愿為五斗米折腰,歸去來兮,種菊東籬,怡然自得。只有少數(shù)中的少數(shù)、個別中的個別,在億萬分之一的機會里冒險成功,春風得意,衣錦還鄉(xiāng)……災難使成批的人流離失所,尤其是戰(zhàn)爭。當然戰(zhàn)爭有正義與非正義之分,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都是千古美談。但正義戰(zhàn)爭的終極目的,正在于以戰(zhàn)止戰(zhàn)、締造和平。比災難、戰(zhàn)爭更使人難以為懷的,是放逐!有家難歸,有國難奔。林則徐,這位偉大的愛國前賢,為了嚴禁鴉片,結果獲罪革職,遣戍伊犁。他在赴戍登程的悲涼時刻,口占一詩,告別家人:“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謫居正是君恩厚,養(yǎng)拙剛于戍卒宜。”百年后重讀此詩,還令人寸心如割,百脈沸涌,兩眼發(fā)酸,低回唏噓不已。安土重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我們祖先有個根深蒂固的觀念,以為一切有生之倫,都有返本歸元的傾向:鳥戀舊林,魚思故淵,胡馬依北風,狐死必首丘,樹高千丈,落葉歸根。有一種聊以慰情的迷信,還以為人在百年之后,陰間有個望鄉(xiāng)臺,好讓死者的幽靈在月明之夜,登臺望一望陽世的親人。但這種纏綿的情致,并不能改變冷酷的現(xiàn)實,百余年來,許多人依然不得不離鄉(xiāng)別井,乃至漂洋過海,謀生異域。有清一代,出國的華工不下一千萬,足跡遍于世界,新興資本主義國家的金礦、鐵路、種植園里,滲透了他們的血汗。美國南北戰(zhàn)爭以后,黑奴解放了,我們這些黃皮膚的同胞,恰恰以刻苦、耐勞、廉價的特質(zhì),成了奴隸勞動的后續(xù)部隊,他們當然做夢也沒有想到什么叫人權。為了改變祖國的命運,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運動發(fā)軔于美國檀香山;第一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很多曾在法國勤工儉學。改革開放后掀起的出國潮,洶涌澎湃,方興未艾……這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浮海遠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內(nèi)涵,不可一概而論,卻都是時代浮沉的側(cè)影,歷史浩蕩前進中飛濺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決于地理距離的遠近。我們第一代的華僑,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兒育女,卻世代翹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當祖國需要的時候,他們都作了慷慨的奉獻……“美不美,故鄉(xiāng)水,親不親,故鄉(xiāng)人。”此中情味,離故土越遠,就體會越深。科學進步使天涯比鄰,東西文化的融會交流使心靈相通,地球會變得越來越小.但鄉(xiāng)土之戀不會因此消失。株守鄉(xiāng)井,到老沒見過輪船火車;或者魂喪域外,漂泊無歸的現(xiàn)象,早該化為陳跡。我們應該有鵬舉鴻飛的豪情,魚游濠水的自在,同時擁有溫暖安穩(wěn)的家園,還有足以自豪的祖國,屹立于現(xiàn)代世界文明之林。(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章前半部分按照人生成長的順序?qū)懥肃l(xiāng)土情結的形成、發(fā)展及表現(xiàn)。B.文章第三段寫到人們少小離家的不同情況,為第四段寫離家后的經(jīng)歷作鋪墊。C.文章第六段抓住安土重遷的民族傳統(tǒng),寫出了炎黃子孫漂洋過海卻不忘桑梓的深情。D.文章結尾點出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和東西文化交融使鄉(xiāng)土之戀的表現(xiàn)更深沉。7.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句子①四字短語的排比和數(shù)詞的使用,讓“童年生活的血肉”具體可感。B.句子②運用比喻對童年的深刻記憶作總結,并說明了其與個人不可分割的特點。C.句子③俗語的使用,讓沉重的鄉(xiāng)土話題變得親切可感,讓表達含蓄蘊藉。D.句子④借助一系列典型的意象寫出了人們離開鄉(xiāng)土后的內(nèi)心感受,形象生動。8.文中引用了大量古詩詞,請結合文本綜合分析其效果。(5分)9.標題“鄉(xiāng)土情結”內(nèi)涵豐富,請結合文章內(nèi)容簡要概括。(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秦穆公閑問由余曰:“古者明王圣帝,得國失國,當何以也?”由余曰:“臣聞之,當以儉得之,以奢失之。”穆公曰:“愿聞奢儉之節(jié)。”由余曰:“臣聞堯有天下,飯于土簋,啜于土铏。其地南至交陸,北至幽都,東西至日所出入,莫不賓服。堯釋天下,舜受之。作為食器,斬木而裁之,銷銅鐵,修其刃,猶漆黑之以為器。諸侯侈,國之不服者十有三。舜釋天下而禹受之,作為祭器,漆其外而朱畫其內(nèi)。繒帛為茵褥,觴勺有彩,為飾彌侈,而國之不服者三十有二。夏后氏以沒,殷、周受之。作為大器,而建九傲,食器雕琢,觴勺刻鏤,四壁四帷,茵席雕文,此彌侈矣,而國之不服者五十有二。君好文章,而服者彌侈,故曰:儉其道也。”由余出,穆公召內(nèi)史廖而告之曰:“寡人聞鄰國有圣人敵國之憂也今由余圣人也寡人患之。吾將奈何?”內(nèi)史廖曰:“夫戎辟而遼遠,未聞中國之聲也。君其遺之女樂,以亂其政,而厚為由余請期,以疏其間。彼君臣有間,然后可圖。”君曰:“諾。”乃以女樂三九遺戎王,因為由余請期。戎王果見女樂而好之,設酒聽樂,終年不遷,馬牛羊半死。由余歸諫,諫不聽,遂去。入秦,穆公迎而拜為上卿。穆公奢主,能聽賢納諫,故霸西戎。西戎淫于樂,誘于利,以亡其國,由離質(zhì)樸也。(節(jié)選自《說苑·反質(zhì)》)材料二:景公筑路寢之臺,三年未息;又為長庲之役,二年未息;又為鄒之長途。晏子諫曰:“百姓之力勤矣!公不息乎?”公曰:“途將成矣,請成而息之。”對曰:明君不屈民財者,不得其利;不窮民力者,不得其樂。昔者楚靈王作頃宮,三年未息也;又為章華之臺,五年又不息也;乾溪之役,八年,百姓之力不足而自息也。靈王死于乾溪,而民不與君歸。今君不遵明君之義,而循靈王之跡,嬰懼君有暴民之行,而不睹長庲之樂也,不若息之。公曰:“善!非夫子者,寡人不知得罪于百姓深也。”于是令勿委壞,余財勿收,斬板而去之。(節(jié)選自《晏子春秋》)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黑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寡人A聞鄰國B有C圣人敵國E之憂F也今由余G圣人也H寡人患之。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斬木,意思是砍削樹木,與《過秦論》中“斬木為兵,揭竿為旗”的“斬木”意思相同。B.間,意思是離間,與《屈原列傳》中“饞人間之,可謂窮矣”的“間”意思和用法相同。C.上卿,卿是古代官階、爵位名,周代天子、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貴的稱上卿。D.三年未息,意思是三年沒有停止。其中的“息”與成語“瞬息萬變”的“息”意思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由余認為明王圣帝得國失國的關鍵在于儉奢,恭儉則得國,驕奢則失國,堯舜禹就是恭儉得國的典范。B.由余本來是戎王的臣子,秦穆公和他交談后認為他是一位賢才,就和內(nèi)史廖定計,使由余離戎入秦。C.與秦穆公虛心納諫、重視賢才相比,戎王則耽于酒色聲樂,不聽諫言,這是他亡國的重要原因。D.景公不恤民力,接連役使百姓,使百姓勞苦不堪。多虧晏嬰及時進諫,景公果斷糾正了自己的錯誤行為。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舜釋天下而禹受之,作為祭器,漆其外而朱畫其內(nèi)。(2)公曰:“善!非夫子者,寡人不知得罪于百姓深也。”14.勸諫是一門藝術。善諫者往往通過巧妙的方式提出建議,讓君主明辨利害。兩則材料中,由余和晏嬰的勸諫方式有相同之處,請結合材料具體分析。(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山中王镃①榮枯皆定數(shù),枉作送窮吟②。有色非真畫,無弦是古琴。青松秦世事③,黃菊晉人心。塵外煙蘿客,相尋入遠林。[注]①王镃,南宋末年做過縣尉,宋亡后歸隱不仕。②送窮吟:送窮是一種風俗,“送窮吟”往往是借題發(fā)揮之作。③《漢書》記載,秦始皇封泰山,遇大風雨,躲在一棵大松樹下,后封此樹為“大夫松”。④煙蘿客:古代一位得道之人的名號叫煙蘿子,此泛指修道之人。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詩人認為人生窮達、國家興亡都非人力所能改變,因而不愿寫詩送窮,暗含亡國后無可奈何的心情。B.頷聯(lián)認為有色的并非真畫,無弦才是古琴,與老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思想有相通之處。C.詩人欲尋煙蘿子一同隱遁山林,與《歸園田居》“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表達的情感一致。D.本詩語言簡潔凝練而意境深刻,形成一種清幽沉郁的風格,與常見的亡國詩悲淚滿紙不同。16.有人評本詩頸聯(lián):“表達婉曲,寄意深遠。”對此你怎樣理解?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司馬遷在《屈原列傳》中評價《離騷》“,”,意思是屈原寫到的事物微小而尋常,但文章寓意宏大深遠。(2)元夕即元宵節(jié),這一天會有賞花燈、吃元宵、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tǒng)民俗活動。如辛棄疾《青玉案·元夕》中“,”兩句就描寫了女子盛裝觀燈的情態(tài)。(3)古人常用“雞鳴狗吠”襯托環(huán)境的寧靜,或形容百姓安居樂業(yè),如:“,”。三、語言文字應用(一)語言文字應用I(本題共2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題。古風小說中常有女子“嚶嚀一聲”的描寫,嚶嚀本指鳥叫,如《詩經(jīng)》“嚶其鳴矣,求其友聲”。鳥鳴聲用在人身上,則是形容①。《聊齋志異》中的名篇“嬰寧”,其女主角嬰寧名字的寓意眾說紛紜。而我認為:小說中的嬰寧特別愛笑,這名字或許就是取笑聲婉轉(zhuǎn)之意?口部字有眾多的擬聲詞,不同鳥類的叫聲,②,比如倉庚(黃鸝)叫聲是“喈喈”,山雀“嚶嚶”,喜鵲“喳喳”,鶯聲“嚦嚦”,鶴聲為“唳”,雞聲為“喔”。擬聲字不僅有模仿動物叫聲的,③。比如人馴犬時發(fā)出的聲音,化當詞可稱為“嗾”,《左傳》中的“公嗾夫獒”就是給獒犬下命令。《說文》收有“喌”字,是農(nóng)人喚雞的擬聲詞。時至今日,在一些鄉(xiāng)村,依然有農(nóng)人這樣喚雞。18.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6分)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中有兩處標點符號使用錯誤,請找出并做修改。(4分)(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題。2023年10月11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tǒng)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國家并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宣布成功構建255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三號。這項成果再度刷新光量子信息技術世界紀錄,求解高斯玻色取樣數(shù)學問題比目前全球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一億億倍,在研制量子計算機之路上邁出重要一步。1981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理查德·費曼提出量子計算機構想。作為信息科技一種新型計算范式,量子計算在原理上具有超快并行計算能力,可通過特定算法產(chǎn)生超越傳統(tǒng)計算機的算力,解決重大經(jīng)濟社會問題。2020年,潘建偉團隊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處理高斯玻色取樣問題的速度比當時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一百萬億倍,使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xiàn)“量子優(yōu)越性”的國家。2021年,他們進一步成功研制113個光子的“九章二號”和66比特的“祖沖之二號”量子計算原型機,使中國成為唯一在光學和超導兩條技術路線都實現(xiàn)“量子優(yōu)越性”的國家。20.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改成一個單句,以“量子計算”開頭,要求語言簡明,條理清晰。(3分)21.近年來,我國取得一系列的科技成就,一件又一件的大國重器震撼世界。它們的名字大多源于豐富厚重的中國文化,如神話傳說、天文地理、歷史人物、美好意象等。請簡要分析以“九章”和“祖沖之”為量子計算機命名的妙處。(4分)22.請簡要概括上面這則新聞的主要內(nèi)容。要求不超過35個字。(3分)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錯誤經(jīng)不起失敗,但是真理卻不怕失敗。真理的河流從錯誤的溝渠中流過。以上材料是泰戈爾《飛鳥集》中的兩句詩富有哲理,你對此有怎樣的感受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焦作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學年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語文答案(1-4題,6-7題,11-12題,15題,每小題3分)1.答案C命題透析本題考查理解、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思路點撥A.曲解文意,中國書法的“勢”是內(nèi)在的力,造成的是“內(nèi)在的沖突”,而不是內(nèi)外沖突。B.曲解文意,處世上的忍和書法上的忍,都是由中國含蓄的美學傳統(tǒng)決定的,二者之間沒有決定關系。D.筆的因素只是中國書法成為藝術的因素之一。2.答案D命題透析本題考查分析材料論證相關內(nèi)容的能力。思路點撥“對比論證”及其表現(xiàn)表述不當。材料一中繪畫、園林與書法不是對比關系,而是三者共同印證中國傳統(tǒng)美學中“藏勢”的特點;材料二中中西方筆的不同,只是一種比較,在比較中揭示中國毛筆使得中國書法藝術具有了獨特之處。3.答案D命題透析本題考查論據(jù)運用和分析的能力。思路點撥文中畫線句的意思是寫出來的字,要如心中對物象的把握和理解。D項是他人對王羲之作品的評價。4.答案B命題透析。本題考查理解材料內(nèi)容的能力。思路點撥“創(chuàng)造了一個不同于含蓄的全新的藝術世界”說法錯誤。材料一中說的是“中國美學將這一重要原則稱為含蓄。不把話說絕,不把意思表達盡,一切都在調(diào)動鑒賞者的主動性,藝術不僅僅是現(xiàn)成的作品,它是有待于鑒賞者來填補的空間”“從鑒賞的角度看,鑒賞者在創(chuàng)造者有意的設計中,豁然之間發(fā)現(xiàn)了一個新世界”,可見書法的“含蓄”是鑒賞者結合聯(lián)想補充的一種藝術美感,從筆畫的特點不能否定黃庭堅的這幅作品不具有含蓄的特征,“全新”一詞說法過于絕對。5.命題透析本題考查篩選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案①講究“勢”,制造并利用內(nèi)在的沖突形成張力。②取法自然,從自然中體會精神。③注重“藏”和“忍”追求含蓄,反對直露。④注重審美,追求藝術性,追求“因情生文,因文見情”的藝術境界。(每點2分,答出任意三點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給分)6.答案D命題透析本題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思路點撥“使鄉(xiāng)土之戀的表現(xiàn)更深沉”理解錯誤,文中并沒有這個意思。7.答案C命題透析本題考查理解和分析重要語句的能力。思路點撥“讓表達含蓄蘊藉”評價錯誤。8.命題透析未題考委要賞文永引用古詩詞的效果的能力。答案①豐富作品內(nèi)容,串聯(lián)起全文的情感,開篇引用王維的《雜詩》點題,然后引用詩句強化了游子孤獨思鄉(xiāng)的情感,又以林則徐的詩歌將鄉(xiāng)土情結上升為對國家的情結,最后以海外游子的家國情懷收束,從小家到大家,從離家到歸家,申聯(lián)起全文的情感。②加強了作品的文學性和藝術感染力。如“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等語言表達凝練,更能讓讀者體味游子漂泊在外的思鄉(xiāng)之情,同時為文章注入了詩意和韻味。(答出一點2分,兩點3分,意想對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給分)9.命題分析本題考查理解標題的內(nèi)涵的能力。答案①童年時鄉(xiāng)土承載的生育之情。②離家后對故土的眷戀與回饋。③家國之思(保衛(wèi)家鄉(xiāng))。④民族向心力,凝聚力(自豪感)。(每點2分,答出任意三點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給分)10.命題透析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DFH(每處1分,多處不給分)11.答案B命題透析本題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識和文言詞語的能力。思路點撥B項“彼君臣有間”中的“間”意思是隔閡,《屈原列傳》中“讒人間之”的“間”意思是離間,二者意思和用法不同。12.答案A命題透析本題考查理解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能力。思路點撥“堯舜禹就是恭儉得國的典范”錯誤。從材料一可知,堯非常恭儉,所以天下無不順服;而舜、禹則越來越奢侈,所以不順服的國家也越來越多。所以在由余看來,舜、禹算不上恭儉得國的典范。13.命題透析本題考查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答案(1)虞舜舍棄天下(禪讓帝位),大禹接受了,制作祭器,外面漆上油漆,里面還用朱紅色涂面。(關鍵詞“釋”“作為”的翻譯各1分,大意2分)(2)景公說:“好啊!如果不是先生,我還不知自己招百姓懷恨這么厲害呀。”(關鍵詞"善“深”的翻譯各1分,大意2分)14.命題透析本題考查篩選文中信息的能力。答案由余和晏嬰都善于舉前代君主的事例說理,起到了良好的勸諫作用。(1分)由余列舉堯舜禹等君主的事例勸諫秦穆公要勤儉治國;(1分)晏嬰則舉楚靈王的事例勸諫齊景公要體恤民力。(1分)(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給分)參考譯文材料一:秦穆公閑談時問由余說:“古時候圣明的帝王,得國、失國的原因是什么呢?”由余說:“我聽說,因為恭儉得國,因為驕奢失國。”穆公說:“我想聽聽驕奢和恭儉的界限。”由余說:“我聽說唐堯擁有天下時,用土碗吃飯,用土鼎喝水。他的領土,南到交趾,北到幽都,東西到日出、日落的地方,沒有不歸順的。唐堯禪讓帝位,虞舜接受了。制作食具,砍樹木裁制而成,熔化銅鐵,鑄造成長長的兵刃,還漆成黑色用它作為器具。諸侯認為奢侈,不肯臣服的諸侯國竟有十三個。虞舜舍棄天下(禪讓帝位),大禹接受了,制作祭器,外面漆上油漆,里面還用朱紅色涂畫。用錦帛做席褥,酒杯和勺子還涂上彩色,裝飾更加奢侈,這時不肯臣服的諸侯國已達到三十二個。夏后氏滅亡以后,商、周接管天下。他們制作大型的禮器,設置九旒(liú)儀仗,食器酒器都要精心刻畫,墻上要有帷幔的裝飾,席褥都有彩色的圖案。這比過去更加奢侈了,不肯臣服的諸侯國多到五十二個。君王喜歡奢侈。那些臣服的國家就更加奢侈,所以說:儉樸是得國的道理。”由余退出以后,穆公召來內(nèi)史廖,告訴他說:“我聽說鄰國出了圣人,是敵對國家的禍患,現(xiàn)在西戎的由余熱是個圣人,我擔憂這件事,我該怎么辦?”內(nèi)史廖說:“西戎偏僻離中原很遠,從來沒聽過中原的音樂。君王派些歌舞女子過去,用來擾亂他們的政事,并且替由余請求延長歸國日期,來疏遠他們君臣之間的感情。他們君臣之間有了隔閡,我們就可以想辦法了。”穆公說:“好。”秦穆公就派了許多歌舞女子到西戎,趁機為由余請準延期回國。戎王看見歌舞女子果真非常喜歡,只知飲酒作樂,一年下來也不遷移放牧的地方,馬牛羊死亡超過半數(shù)。由余回國勸諫,戎王不聽,由余就離開西戎。到了秦國,秦穆公迎接他并拜他為上卿。穆公原來也是個奢侈的君王,因為能夠聽信賢臣,接受諫勸,所以稱霸西戎。西戎的君王迷戀歌舞聲色,貪圖財利,以致亡國,這是由于背離了樸實啊。材料二:齊景公修筑寢宮的高臺,三年沒有停止;又開始了修建長臺的勞役,兩年沒有停止;又修建到鄒國的長路。晏子進諫說:“百姓的勞役太多了,國君不停下來嗎?”景公說:大路快修完了,修完了再停止吧。晏子回答說:“圣明的君主不枯竭民財,(枯竭民財?shù)膰┑?/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