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2023屆高三二模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1頁
海南省2023屆高三二模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2頁
海南省2023屆高三二模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3頁
海南省2023屆高三二模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4頁
海南省2023屆高三二模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海南省2023屆高三二模歷史試題

學校:姓名:班級:考號:

一、單選題

1、1975年,江西省清江縣(今樟樹市)吳城村發掘出一個相當于二里岡期(商代前

期)的遺址。有學者據此提出“吳城文化”的概念,并指出“吳城文化”是分布于贛江、

鄱陽湖流域,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又受到中原文化強烈影響的一支獨立的考古學文

化。材料說明()

A.中華文明起源的多樣性特征B.商代南北之間的文化交流增多

C.商代文化已傳播到長江流域D.吳城文化與中原文化交流頻繁

2、讀如表信息。據此可知,西漢時期()

墓葬概況

湖南長沙馬出土了大量帛書和木簡,其中有很多古醫書,根據內容分別被定名為

王堆三號漢《脈法》《導引圖》《胎產書》《十問》《合陰陽》《雜禁方》《天下

墓至道談》

河北滿城西

發現了“醫工”專用的銅盆、銅藥匙等醫療專用器械,而且有多根金

漢中山靖王

針、銀針,且保存完好

出土了一批漢簡,其中有兩部醫學著作《脈書》和《引書》,內容與馬

湖北江陵張

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脈法》和《導引圖》相對應,字跡清晰,內容齊

家山漢墓

A.封建貴族生活奢靡B.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

C.醫療體系趨于完備D.中醫藥事業得到了發展

3、隋唐時期,主要漕倉分布概況如下圖。據此可知,隋唐時期()

A.政治中心東移趨勢加強B.南方經濟地位已超越北方

C.統治者較重視糧食生產D.交通改善便利了物資運輸

4、王夫之認為人的物質欲望與道德準則都是人性的當然內涵;顧炎武認為“人之有

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追求私利的人欲是客觀存在的;黃宗羲認為利己乃人之本

性,“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上述認識從本質上反映了()

A.程朱理學統治地位的動搖B.明清易代對社會思想的影響

C.陽明心學的社會影響擴大D.明清社會經濟的近代化趨勢

5、1887年,廈門港茶葉對外貿易量為9萬擔;1901年貿易量為7000多擔,約為1887

年貿易量的8%。在此期間,廈門港茶葉貿易量除在1891年出現短暫上升外,均呈現

頹廢態勢;1888年,印度對英國的茶葉出口量首次超過中國。這種現象的出現()

A.說明中國社會環境動蕩B.折射出近代生產方式發展較慢

C.源于通商口岸大量開放D.反映出列強侵華方式發生變化

6、內容摘自清末軍機大臣翁同穌的日記。據此可推知二十二日德兵船入膠澳勒我守兵

三點鐘撤出,四十八點鐘退盡云云。即草電旨二道,一飭李秉衡勿先開炮,一令許景

澄向德外部理論,邸意以為然,幸巨野已獲兇盜四名,尚可辯論耳()

A.義和團運動即將遭到聯合鎮壓B.中國面臨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

C.清廷消極應對八國聯軍的侵略D.清廷外交方式日益與國際接軌

7、1927年4月26日,陳獨秀提出:在國民革命成功之后,我國不是要立即實現社會

主義,而是應當建立一個“家庭的手工業與農業、小生產制、私人資本主義的大生產

制、國家資本主義等,四種并行”,并以國家資本主義為主的經濟制度,由此走上社會

主義。這一言論反映出()

A.新民主主義社會經濟構成理論已萌芽

B.陳獨秀積極探索中國工業化道路

C.陳獨秀對國民黨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D.中國革命“兩步走”戰略已經形成

8、1937年,中共中央建議將新四軍編為八路軍的下屬單位,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在

核定新四軍編制時則明確表示,“該軍歸陳總司令誠指揮”;1940年7月16日,為將新

四軍調離華中,又提出“將新四軍加入第十八集團軍戰斗序列,歸朱(德)副長官指

揮”。對此認識準確的是()

A.國民黨積極遏制民主力量發展B.中國抗戰形勢趨于惡化

C.百團大戰增強了中共的影響力D.國共兩黨矛盾日益緩和

9、中共八大通過的《關于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中,對中國共產黨黨員提出了新要

求,如奮發進取、努力工作、發揮先進性、服務群眾等,如第七條規定:”在工作中起

模范作用,不斷地提高生產技術和業務能力。”新要求未像以往黨員條件中那樣強調

“革命”二字。黨章的修改側面說明()

A.中共積極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B.中國共產黨非常重視黨風建設

C.中國國內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D.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

10、公元前7世紀到公元前6世紀在古希臘被稱為“東方化時期”,希臘陶瓶裝飾多采

用東方的動物形象,既包括真實的動物形象,如獅子、豹子,也包括神話虛構的動物

形象,如喀邁拉(獅頭羊身蛇尾)和斯芬克司(獅身人面)等。這反映出()

A.東方陶器燒制技藝比較高超B.古希臘重視發展與東方的貿易

C.古埃及文明在當時領先世界D.古希臘工商業奴隸主地位提高

11、1883?1889年,德意志帝國政府相繼頒布了《勞工疾病保險法》《勞工意外災難

保險法》《勞工傷殘及老年保險法》等關于社會保障的法律,并設立了帝國保險局作

為裁決監督機構,使得德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以比較完備的立法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

國家。這得益于德國()

A.代議制度的不斷完善B.國際地位的顯著提高

C.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D.階級矛盾的日益緩和

12、1917年年初,列寧在馬克思所著的《法蘭西內戰》中“公社正是這種共和國的一

定的形式”的論斷旁批注道:“公社=無產階級社會主義共和國的'一定的形式'。”同

年7?9月,列寧又指出公社是“,終于發現的,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政治形式”。材料表明

()

A.巴黎公社影響了十月革命的道路選擇

B.巴黎公社對馬克思與列寧的影響深遠

C.列寧推動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新發展

D.俄國蘇維埃建設借鑒了巴黎公社經驗

13、20世紀50年代中后期,美國決定在土耳其部署15枚“木星”遠程導彈,作為對付

蘇聯的一種威懾力量;1962年10月中旬,美國發現蘇聯在古巴部署中程導彈;1963

年1月中旬,美國政府正式宣布將分階段撤出部署在土耳其的“木星”遠程導彈。材料

說明()

A.美蘇爭霸威脅了世界的安全B.美蘇爭霸中美國處于優勢地位

C.美蘇兩國既有競爭又有妥協D.第三世界成為美蘇爭霸的工具

14、北宋梅堯臣詩曰:“山園茶盛四五月,江南竊販如豺狼。頑兇少壯冒嶺險,夜行作

隊如刀槍。浮浪書生亦貪利,史笥經箱為盜囊。津頭吏卒雖捕獲,官司直惜儒衣裳。”

該詩可用于說明,當時()

A.茶葉長途販運貿易發展B.商品經濟發展沖擊了社會價值觀

C.儒學對士人的影響較強D.地方政府嚴格抑制商品經濟發展

15、新航路開辟后,歐洲的君主們迫切需要征收更多的賦稅以建立強大的海軍,但天

主教的法律卻禁止君主們向教會的財產征稅,而教皇卻可以在君主們的管轄范圍內征

稅。同時,由于莊園經濟的崩潰,許多中小貴族以貪婪的目光注視著教會的財產。這

可用于說明()

A.新航路開辟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體B.天主教會的貪婪激化階級矛盾

C.天主教會在歐洲各國擁有經濟特權D.宗教改革有著深刻的經濟背景

二、材料題

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早在先秦時期,荀子在繼承儒家“禮治”思想的同時,強調不能忽視“法

治”的規范作用,在他看來,“隆禮至法則國有常”。漢朝建立以后,儒生們重新展

開了對禮法關系的討論,初步形成了禮法融合的趨勢。公元前134年,漢武帝下詔策

問賢良文學,大儒董仲舒利用陰陽五行的觀念,提出:“天地之常,一陰一陽,陽

者,天之德也,陰者,天之刑也”,“天道之大者在陰陽。陽為德,陰為刑,刑主殺

而德主生”。這樣一來,禮與法、德與刑之間就天然具備了先后順序,形成了“德主

刑輔”的禮法關系。董仲舒這一思想最終為漢代統治者所接受。此后,“引禮入法”

的原則不斷延續下去,成了漢代法制建設的準繩。“引禮入法”的舉措,不僅使儒家

思想深入滲透到法律的施行過程中,還使儒家經典法典化,從而大大提高了“禮治”

的權威性與規范性。

——摘編自李東澤《漢代禮法結合統治模式的確立與演變》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漢代“引禮入法”原則確立的背景。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漢代“引禮入法”原則確立的影響。

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紀20?40年代,中國經濟學界展開了一場有關“以農立國”還是

“以工立國”的激烈爭論,形成了一些非常重栗的理論觀點。其中之一就是農業的發

展是工業化的前提和基礎,農業能夠為工業化提供糧食、原料、勞動力以及市場等,

而要使農業對工業化的上述作用得以有效發揮,必須實行農業機械化。

——摘編自程霖、畢艷峰《近代中國傳統農業轉型問題的探索-基于農業機械化的

視角》

材料二:1927?1937年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黃金十年,雖然民族工業獲得了飛速發

展,但是由于政府軍費開支龐大,只有不到4%的財政開支被用于經濟發展。與此同

時,雖然工業化水平迅速提高,但農村經濟卻走向了相反的方向。1929年席卷世界的

經濟大蕭條,在1931年秋天波及中國,西方國家為轉移危機,向中國大肆傾銷剩余農

產品。其間,九一八事變爆發,在世界經濟大蕭條和日軍侵略的夾擊下,中國經濟開

始日趨惡化。1933年,國民政府發行“關稅庫券”,利用高利率使得大量貨幣從農村

流入城市,這些資金被孔祥熙的公債吸收,消耗在破壞生產的內戰上。農村經濟因為

生產資金被抽走,陷入了金融枯竭的困境。

——摘編自榮佳、楊偉《農業改革與中國近代工業化的中斷》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20世紀20?40年代中國經濟學界圍繞“立國”

基礎展開激烈爭論的背景。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927?1937年影響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因

素。

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二戰前,世界人口移動的洪流主要是由舊大陸流向新大陸,由發達國家

和地區流向不發達國家和地區。二戰后,世界人口移動的洪流在方向上和形式上都有

重大改變,主要是由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向發達國家和地區流動;其所采取的主要形式

也不再是過去的那種永久性移民,而是外籍工人。這種人口移動形式在二戰后得到迅

速發展,據粗略估計,現在世界上經常流動的外籍工人數量在3000萬左右,主要分布

在北美、西歐、南美、南非、中東、澳大利亞六個較大集中區。

——摘編自孫敬之、郭振淮《試論戰后世界人口遷徙和移動的若干特點》

材料二:歐盟的一份報告顯示:從2002年起,每年進入歐盟的移民總數達160萬

至200萬。其中令人關注的穆斯林移民,目前在歐盟的人口數量已達2000萬至2300

萬,約占歐盟總人口的5%?6%。穆斯林人在法國超過800萬,在德國約為600萬,特

別值得注意的是,18歲以下的德國人中有1/3為穆斯林。目前,穆斯林人在歐洲一

些大城市中所占比例是:倫敦、巴黎和哥本哈根均為10%,布魯塞爾、伯明翰均為

15%,馬賽、鹿特丹均超過25%。由于民族文化傳統等因素,歐盟白人出生率遠低于穆

斯林人。有預測顯示,到21世紀中葉,整個西歐的穆斯林人可能超過非穆斯林人。這

便是許多人所說的“穆斯林的歐洲”或“歐洲的穆斯林化”。

——摘編自蓬生《歐洲的“多元文化”何處去》

(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二戰后世界人口移動的變化及原因。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對“歐洲的穆斯林化”現象作簡要評價。

三、論述題

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口全

數國

量人

/萬口

人比

人口比

占全國

人口與

常住總

海城市

0年沿

-201

1985

(人

k

m,

)

09

200720

(X)5

20032

2(X)1

999

971

519

199

1993

991

891

719

198

1985

年份

變化

口密度

平均人

海城市

0年沿

?201

1985

圖2

空變化

密度時

市人口

沿海城

年中國

2010

985—

等《1

影影

、陳

躍鑫

自符

摘編

——

。(要

闡釋

簡要

并作

分),

體或部

息(整

提取信

從圖中

識,

所學知

并結合

材料

根據

合理)

,論述

清晰

邏輯

確,

實準

,史

結合

史論

求:

參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

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商朝前期的中國。由材料中“相當于二里岡期(商代前期)的遺

址,,“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又受到中原文化強烈影響,,等信息可知,商代前期,中原的文化

已經傳播到長江流域,并對“吳城文化”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C項正確;材料主要涉及商

代,中華文明起源于夏、商、周三代之前,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商代時期,南北之間

已存在文化交流,但“增多”在材料中體現不出,排除B項;D項不符合材料主旨,且材料體

現不出吳城文化與中原文化交流頻繁,排除D項。故選C項。

2、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中“出土了大量帛書和木簡,其中有很多古醫書……《脈法》導引圖》胎

產書》”“醫療專用器械”“其中有兩部醫學著作《脈書》和《引書》,內容與馬王堆三號

漢墓出土的……相對應”等信息可知,大量醫書和醫療工具出土于漢代墓葬,反映出中醫

藥事業在漢代得到顯著發展,D項正確。封建貴族的墓中出土醫書不能說明封建貴族生

活奢摩,排除A項;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不代表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排除B項;C項說法

過于夸大,盡管出土的醫書較多,但這不能說明醫療體系趨于完備,排除。

3、答案:D

解析:

4、答案:D

解析:A.根據材料信息,程朱理學統治地位的動搖,表現在陸王心學的興起,故A項

錯誤;B.根據所學知識,明清易代對社會思想的影響是一個因素,但不是本質反映,

故B項錯誤;C.根據材料信息,陽明心學的社會影響擴大,在材料信息中沒有體現,

故C項錯誤;D.根據材料信息,明清時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出

現,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人們思想發生了一定的變化,認為人的物質欲望和道德

準則都成為人性的內涵,故D項正確。

5、答案:B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19世紀末20世紀初,廈門港茶葉對外貿易量逐漸下降,印度茶葉出

口量首次超過中國,這說明中國茶葉生產方式落后,印度茶葉生產方式先進,B項正確;材

料未體現中國社會環境動蕩,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通商口岸的開放,排除C項;材料未體

現列強侵華方式發生變化,排除D項。故選B項。

6、答案:B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近代中國的歷史。A.根據題干中“德兵船入膠澳”可以判斷這是膠

州灣事件,與義和團無關,故A項錯誤;B.根據題干中“德兵船入膠澳”可以判斷這是膠州

灣事件,膠州灣事件,指的是在1897年11月13日,三艘德國軍艦突然駛進往日平靜的膠

州灣,在不到24小時的時間里,艦上官兵竟順利登陸,并占領了青島。19世紀末,中國在

甲午戰爭中的失敗,掀起了瓜分在華勢力范圍的狂潮,重點是"租借“沿海港灣和海軍基

地。給中國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這場瓜分狂潮,加深了中華民族的生存危機,嚴重影響了

中國的國防建設,也喚起資產階級改良派“救亡圖存"的維新運動,故B項正確;C.根據題

干中“德兵船入膠澳”可以判斷這是膠州灣事件,與八國聯軍無關,故C項錯誤;D.清政府

的外交方式在1840年后開始轉型,但是與國際外交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故D項錯誤。

7、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在國民革命成功之后,我國不是要立即實現社會主義,而是應當建立一

個‘家庭的手工業與農業、小生產制、私人資本主義的大生產制、國家資本主義等,四種

并行’,并以國家資本主義為主的經濟制度,由此走上社會主義”可知,陳獨秀認為國民革命

成功后,我國應當建立一個以國家資本主義為主的經濟制度,由此走上社會主義,這一言

論反映出新民主主義社會經濟構成理論已萌芽,A項正確;材料未涉及中國工業化道路,

排除B項;材料未體現陳獨秀對國民黨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排除C項;材料僅體現了陳

獨秀認為國民革命成功后,我國應當建立一個以國家資本主義為主的經濟制度,由此走上

社會主義,未涉及中國革命“兩步走”戰略已經形成,排除D項。故選A項。

8、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在核定新四軍編制時則明確表示,'該軍歸陳總司

令誠指揮'”“為將新四軍調離華中,又提出‘將新四軍加入第十八集團軍戰斗序列,歸朱(德)

副長官指揮'”等信息可知』937年,國民政府反對將新四軍劃歸八路軍領導,卻于1940年

提出將新四軍劃歸八路軍領導,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國民政府反對八路軍領導新四軍是為

了防止八路軍的實力壯大,而之后同意八路軍領導新四軍,是為了將新四軍調離華中,國

民政府的本質目的是遏制中共領導的民主力量的發展,A項正確;B項說法錯誤,且在材料

中體現不出,排除B項;百團大戰發生于1940年8月,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抗戰相

持階段,國民政府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破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兩黨矛盾有所擴大,排除D

項。故選:A。

9、答案:C

解析:

10、答案:B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東西方文化交融的相關知識點A.材料內容描述的是由于古希臘與

東方的貿易,使得其手工制品受到了東方文化的影響,而材料并未描述東方陶器燒制工藝,

故A選項錯誤;B.材料“希臘陶瓶裝飾多采用東方的動物形象”的描述說明工藝品的裝飾

受到了東方文化的影響,雙方文化產生了交融,這反映出古希臘重視發展與東方的貿易,

故B選項正確;C.材料內容描述的是由于古希臘與東方的貿易,使得其手工制品受到了東

方文化的影響,并未提及古埃及文明在世界上的地位。故C選項錯誤;D.材料內容描述

的是由于古希臘與東方的貿易,使得其手工制品受到了東方文化的影響,材料并未提及古

希臘奴隸的地位,故D選項錯誤。

11、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的主要知識點為:德國的醫療體制。A.材料中沒有體現代議制的的完善,

故A選項錯誤;B.非材料主要內容,故B選項錯誤;C.根據“勞工疾病保險”“社會保障”得

出此時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將資本主義經濟和社會福利體制結合起來,故C選項正確;D.

材料中沒有體現階級矛盾,故D選項錯誤。

12、答案:A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

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俄國(1917年)。根據材料可知,列寧對巴黎公社的認識

從“無產階級社會主義共和國的一定的形式”發展到“‘終于發現的‘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政

治形式”,這表明巴黎公社影響了列寧,進而影響到俄國革命道路的選擇,為俄國最終

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創造了條件,A項正確;材料表明巴黎公社影響了十月革命的道

路選擇,未體現對馬克思的影響,排除B項;《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

會主義理論的形成和發展,未體現列寧推動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新發展,排除C項;

材料涉及的是列寧對巴黎公社的認識的轉變,D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項。故選

A項。

13、答案:C

解析:由材料中“美國決定……在土耳其的‘木星'遠程導彈”等信息可知,美國積極遏制

蘇聯的發展,同時又會為了自身的利益與蘇聯妥協,這說明美蘇之間既有競爭又有妥協,C

項正確;A項表述符合史實,材料無法體現,排除A項;據所學可知,20世紀50、60年代,美

蘇爭霸中,美國處于攻勢,B項表述符合史實,但是材料無法體現,材料體現的是20世紀

50、60年代,美蘇之間既有競爭又有妥協,排除B項;材料雖涉及第三世界的古巴但是僅

憑材料信息無法得出“第三世界成為美蘇爭霸的工具”的認識,排除D項。故選:C。

14、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的主要知識點為:宋元時期的商業A.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清時期,長途

販運貿易發展,故A項錯誤;B.根據材料可知,浮浪書生亦貪利從側面反映了宋朝商品經

濟的發達和活躍,沖擊了當時傳統的社會價值觀,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