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初中中秋詠月詩詞三首教案匯報人:2024-02-04CATALOGUE目錄教學目標與要求詩詞背景及作者簡介詩詞內容分析與解讀詩詞藝術特色賞析詩詞意境與情感體會詩詞背誦與默寫指導拓展延伸:中秋文化與傳統習俗01教學目標與要求掌握三首詩詞的基本內容,了解作者、時代背景及其藝術特色。學會鑒賞詩詞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理解詩詞的主旨和深層含義。培養學生的朗誦能力,通過朗誦感受詩詞的韻律美和語言美。知識與技能目標引導學生體會詩詞中蘊含的美好情感和高尚情操,培養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通過小組合作和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探究意識。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利用圖片、音頻、視頻等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相結合的方式,深入理解詩詞內涵。組織學生進行朗誦比賽、詩詞鑒賞會等活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興趣。教學方法與手段要求02詩詞背景及作者簡介此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親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背景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政治家,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簡介《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背景及蘇軾簡介背景這首詩是詩人在安史之亂中,顛沛流離,備嘗艱辛,既懷家愁,又憂國難,常常感慨萬端。詩中寫兄弟因戰亂而離散,居無定處,杳無音訊,生死未卜。杜甫簡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月夜憶舍弟》背景及杜甫簡介背景此詩是望月懷思的名篇。開頭緊扣題目,首句寫“望月”,次句寫“懷遠”;接著直抒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五、六句承接三、四句,具體描繪了徹夜難眠的情境;結尾兩句進一步抒寫了對遠方親人的一片深情。張九齡簡介張九齡(678年-740年),字子壽,韶州曲江人。唐朝開元年間名相、政治家、文學家、詩人。他積極發展五言古詩,詩風清淡,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望月懷遠》背景及張九齡簡介03詩詞內容分析與解讀描繪皓月當空、孤高曠遠的藝術境界,表達作者在“仙境”中的徘徊和矛盾心情。上闋寫景下闋抒情主題思想抒發對月懷人之情,表達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和對生活的美好祝愿與無限熱愛。通過描繪月光和抒發感慨,表達詞人由心有郁結到心胸開闊的樂觀曠達情懷。030201《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內容分析與解讀通過描繪月夜和邊秋,渲染濃重悲涼的氣氛,為全詩奠定基調。描繪景象表達作者思念弟弟的深情,同時抒發戰亂中人民的疾苦和家書難得的感慨。抒發情感采用白描手法,語言樸素自然,情感真摯動人。寫作手法《月夜憶舍弟》內容分析與解讀
《望月懷遠》內容分析與解讀描繪景象通過描繪海上生明月和天涯共此時的景象,展現壯闊、遼遠的藝術境界。抒發情感表達對遠方親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同時抒發對美好情感的珍視和追求。寫作手法采用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手法,語言凝練優美,意境深遠。04詩詞藝術特色賞析情景交融詞人通過對明月的描繪,抒發了對人生的感慨和對親人的思念之情,情景交融,感人至深。浪漫主義色彩蘇軾以大膽的想象和夸張的手法,將明月與人生緊密聯系起來,表現出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獨特的藝術構思詞人運用問答的方式表現對明月的向往和追求,以月貫穿全篇,結構嚴謹,富有藝術感染力。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藝術特色賞析杜甫以深沉的筆觸表達對遠方弟弟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摯,令人動容。深情綿邈詩人通過對月夜的描繪,營造出一種凄涼、孤寂的氛圍,與詩人的內心情感相互呼應。情景相生杜甫以樸實無華的語言表達深厚的情感,使詩歌更易于理解和接受。平易曉暢的語言杜甫《月夜憶舍弟》藝術特色賞析03委婉含蓄的表達詩人沒有直接表達對親人的思念之情,而是通過描繪月光和遠方的景象來暗示自己的情感,委婉含蓄,耐人尋味。01意境深遠張九齡以望月為主題,通過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的抒發,營造出一種深遠、空靈的意境。02情感真摯詩歌表達了詩人對遠方親人的深切思念和無盡牽掛,情感真摯,令人感同身受。張九齡《望月懷遠》藝術特色賞析05詩詞意境與情感體會描繪皓月當空,孤高曠遠,表達對宇宙生成、人生本源的思索和對人類生存狀態的思考。意境詞中蘊含了蘇軾對明月的向往之情,對人生的感慨之意,以及樂觀豁達、超然物外的人生態度。情感體會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意境與情感體會通過描繪月夜、邊秋等景象,營造出一種凄涼、哀傷的氛圍。詩中表達了杜甫對弟弟的深切思念之情,以及戰亂時期人們的苦難和無奈。杜甫《月夜憶舍弟》意境與情感體會情感體會意境張九齡《望月懷遠》意境與情感體會意境以月為載體,寄托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展現出一種空靈、幽遠的藝術境界。情感體會詩中流露出張九齡對遠方親人的深深思念和無盡牽掛,同時也表現出他孤獨、寂寞的心境。06詩詞背誦與默寫指導背誦方法指導將詩詞分為若干小段,逐段背誦,再整體串聯。根據詩詞內容,繪制簡單的圖畫或思維導圖,幫助記憶。將詩詞中的場景與現實生活相聯系,形成深刻的印象。通過反復朗讀,加深對詩詞的理解和記憶。分段背誦圖文結合情境聯想反復誦讀準確書寫注意標點避免錯別字保持整潔默寫注意事項01020304確保每個字的筆畫、筆順和間架結構都準確無誤。詩詞中的標點符號也要準確書寫,如逗號、句號、感嘆號等。注意區分形近字和音近字,避免寫錯別字。書寫要工整、清晰,保持卷面整潔美觀。背誦效果評價默寫情況反思改進措施學習收獲自我評價與反思自我評價背誦的熟練程度和準確性。針對自我評價和反思中發現的問題,提出具體的改進措施。分析默寫中出現的問題和原因,如錯別字、漏字等。總結在背誦和默寫過程中的學習收獲和體會。07拓展延伸:中秋文化與傳統習俗起源中秋節源自古代對月亮的祭祀,是中華民族祭月習俗的遺存和衍生。發展中秋節在唐代開始成為固定節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傳承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看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活動,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的起源與發展祭月是中秋節的重要習俗之一,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祭月賞月吃月餅看花燈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聚的象征。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鏡,可謂良辰美景,美不勝收。各地會舉辦花燈會,猜燈謎等活動。中秋節傳統習俗介紹中秋節在當代的意義和價值團圓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傳承文化中秋節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承載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代銷商務合同樣本
- 差異化戰略的制定與實施計劃
- 打造時代潮流中的品牌魅力計劃
- 傳單兼職人員合同標準文本
- 專場帶貨合同樣本
- 中介委托服務合同標準文本
- 企業價值咨詢合同樣本
- tk合同樣本樣本
- 公司校服訂購合同范例
- 九龍坡區家具運輸合同樣本
- 新課標中小學生課外閱讀推薦書目(教育部推薦)
- SY∕T 7298-2016 陸上石油天然氣開采鉆井廢物處置污染控制技術要求
- 電梯門系統教學課件
- 四年級下冊數學課件-第四單元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 課時(2)人教新課標 (共20張PPT)
- 強弱電架空線纜入地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甲乙丙資信
- 挖掘機部件英語對照表
- 免考勤申請書范文
- 船舶建造質量標準(輪機部分)
- 國土調查調查項目招投標書范本
- 小學科學期末復習經驗交流
- TROXLER3440核子密度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