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臨沂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1頁
山東省臨沂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2頁
山東省臨沂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3頁
山東省臨沂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4頁
山東省臨沂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東省臨沂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

學校:姓名:班級:考號:

一、非連續性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鄉土社會秩序的維持,有很多方面和現代社會秩序的維持是不相同的。可是所不同

的并不是說鄉土社會是“無法無天”,或者說“無需規律”。我們可以說這是個“無法”

的社會,假如我們把法律限于以國家權力所維持的規則,但是“無法”并不影響這社會

的秩序,因為鄉土社會是“禮治”的社會。

讓我先說明,禮治社會并不是指文質彬彬,像《鏡花緣》里所描寫的君子國一般的

社會。禮并不帶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見了人點個頭”、不窮兇極惡的意

思。禮也可以殺人,可以很“野蠻”。我們在舊小說里也常讀到殺了人來祭旗,那是軍

禮。一禮的內容在現代標準看去,可能是很殘酷的。殘酷與否并非合禮與否的問題。“子

貢欲去告朔之飩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惻隱之心并沒有使孔子

同意于取消相當殘忍的行為。

禮是社會公認合式的行為規范。合于禮的就是說這些行為是做得對的,對是合式的

意思。如果單從行為規范一點說,本和法律無異,法律也是一種行為規范。禮和法不相

同的地方是維持規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國家的權力來推行的。“國家”是指政治的權力,

在現代國家沒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權力。而禮卻不需要這有形的權力機構來維持。

維持禮這種規范的是傳統。

鄉土社會是安土重遷的,生于斯、長于斯、死于斯的社會。不但是人口流動很小,

而且人們所取給資源土地也很少變動。在這種不分秦漢、代代如是的環境里,個人不但

可以信任自己的經驗,而且同樣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經驗。一個在鄉土社會里種田的老

農所遇著的只是四季的轉換,而不是時代變更。一年一度,周而復始。前人所用來解決

生活問題的方案,盡可抄襲來作自己生活的指南。愈是經過前代生活中證明有效的,也

愈值得保守。于是“言必堯舜”,好古是生活的保障了。

禮并不是靠一個外在的權力來推行的,而是從教化中養成了個人的敬畏之感,使人

服膺;人服禮是主動的。禮是可以為人所好的,所謂“富而好禮”。孔子很重視服禮的

主動性,在下面一段話里說得很清楚: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

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

動。”顏淵日:“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禮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們行為不受規律拘束而自動形成的秩序。其實自動的說法

是不準確的,只是主動地服于成規罷了。孔子一再地用“克”字,用“約”字,來形容

禮的養成,可見禮治并不是離開社會,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構成的秩序了。

禮治的可能必須以傳統可以有效地應付生活問題為前提。鄉土社會滿足了這前提,

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用禮來維持。在一個變遷很快的社會,傳統的效力是無法保證的。盡

管一種生活的方法在過去是怎樣有效,如果環境一改變,誰也不能再依著老法子去應付

新的問題了。所應付的問題如果要由團體合作的時候,就得大家接受個同意的辦法,要

保證大家在規定的辦法下合作應付共同問題,就得有個力量來控制各個人了。這其實就

是法律,也就是所謂“法治”。

法治和禮治是發生在兩種不同的社會情態中。這里所謂禮治也許就是普通所謂人治,

但是“禮治”一詞不會像“人治”一詞那樣容易引起誤解,以致有人覺得社會秩序是可

以由個人好惡來維持的了。禮治和這種個人好惡的統治相差很遠,因為禮是傳統,是整

個社會歷史在維持這種秩序。禮治社會并不能在變遷很快的時代中出現,這是鄉土社會

的特色。

(摘編自費孝通《鄉土中國》)

材料二:

鄉村振興要探索一條中國特有的農村發展之路。情感治理是鄉村“軟治理”的一種

方式,其基本理念根植于儒家的“仁”“禮”等思想,孔子的“禮治”思想更為“融情

于禮”提供了理論基礎。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融情于禮”的鄉村情感治理思路具有以

下現實意義。

首先,鄉村情感治理是將情感性的因素納入制度化的軌道,讓規則變得有溫度,也

更符合“人情”。鄉土社會有其運行的倫理規范,情感作為一種重要的道德資源對個體

予以軟性約束。此種“融情于禮”反映了中國鄉土文化的歷史發展趨向和村民的心理結

構特點,有利于鄉村治理中一系列措施的實施,為鄉村建設鑄牢情感基礎,探索出更符

合中國文化的鄉村發展之路。

其次,中國的社會轉型仍在繼續,個體化正成為浩浩潮流,但是個體解放并未帶來

個體的道德自覺和責任承擔,由此造成了中國社會轉型的種種困境。鄉村振興的落腳點

仍是人的發展,村民主體性意識不強以及參與能力不足的問題,可以在傳統禮治資源中

尋求解決之道。現代鄉村的情感治理,一方面通過建立情感支持網絡,提升村民個人的

情感能力和責任感,使之成為鄉村建設的道德主體與行動主體;另一方面通過培育村民

積極的情感能量,為其社會參與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心理基礎,即以村民個人能

試卷第2頁,共10頁

力水平的建設推動整個鄉村社會的進步。

最后,情感治理為鄉村共同體的恢復與重建提供了核心動力。共同體是在傳統的自

然感情一致基礎上緊密聯系起來的社會有機體。鄉土社會是以家庭情感為根基的有機共

同體,現代社會的迅速變遷為傳統情感注入了新的不確定性,個體在鄉村中的歸屬感降

低。

因而,傳統的自然情感難以維系鄉村的可持續發展,需要經歷重塑、延伸與再整合

的過程,即通過情感治理培育鄉村建設的公共情感,在傳承和創新中實現鄉村共同體的

價值重構。

(摘編自《融情于禮:孔子“禮治”思想對鄉村情感治理的啟示》)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鄉土社會秩序的維持與現代社會有很多不同,從某種意義上說鄉土社會是“無法”的

社會,但依托“禮治”照樣可維持其秩序。

B.“禮治”并非文明的代名詞。“禮”其實很野蠻,其與“法”的不同在于維持規范的力量,

前者來自傳統,后者來自國家權力。

C.“禮”的形成與發揮作用和鄉土社會安土重遷的特點有關,它從傳統社會經驗與教化

中養成了人主動而非自動的敬畏與服從。

D.現代社會加速變遷,社會秩序已無法完全依靠傳統來維持,“法治”就成為必然。但

鄉村振興依然可從“禮治”中汲取智慧。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維持禮的是傳統。現代社會依然要繼承傳統,因此禮仍有積極意義。

B.禮治和個人好惡的統治相差很遠,因此不能把禮治簡單等同于人治。

C.鄉村建設需要筑牢情感基礎,因而鄉村振興主要是精神文明的振興。

D.社會飛速變遷讓鄉村個體歸屬感降低,因而鄉村社會需要價值重構。

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

A.齊景公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論語?顏淵》)

B.圣人茍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茍可以利民,不循其禮。(商鞅《商君書》)

C.明賞,則民勸功;嚴刑,則民親法。(《韓非子?心度》)

D.仁義禮智,非由外銳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上》)

4.材料二的論證話題明確,結構清晰,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5.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曾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

治理體系。“請結合材料,分別談談在鄉村治理中開展“自治”“法治''和"德治”的合理性。

二、文學類閱讀一單文本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揚州的夏日

朱自清

揚州從隋煬帝以來,是詩人文士所稱道的地方;稱道得多了,稱道得久了,一般人

便也隨聲附和起來。直到現在,你若向人提起揚州這個名字,他會點頭或搖頭說:“好

地方!好地方!”特別是沒去過揚州而念過些唐詩的人,在他心里,揚州真像蜃樓海市

一般美麗;他若念過《揚州畫舫錄》一類書,那更了不得了。但在一個久住揚州像我的

人,他卻沒有那么多美麗的幻想。他的憎惡也許掩住了他的愛好;他也許離開了三四年

并不去想它。若是想呢——你說他想什么?女人;不錯,這似乎也有名,但怕不是現在

的女人吧?——他也只會想著揚州的夏日,雖然與女人仍然不無關系的。

北方和南方一個大不同,在我看,就是北方無水而南方有。誠然,北方今年大雨,

永定河、大清河甚至決了堤防。但這并不能算是有水;北平的三海和頤和園雖然有點兒

水,但太平衍了,一覽而盡,船又那么笨頭笨腦的。有水的仍然是南方。揚州的夏日,

好處大半便在水上——有人稱為“瘦西湖”,這個名字真是太“瘦”了,假西湖之名以

行,“雅得這樣俗”,老實說,我是不喜歡的。下船的地方便是護城河,曼衍開去,曲

曲折折,直到平山堂——這是你們熟悉的名字——有七八里河道,還有許多杈杈柱柱的

支流。這條河其實也沒有頂大的好處,只是曲折而有些幽靜,和別處不同。

沿河最著名的風景是小金山、法海寺、五亭橋:最遠的便是平山堂了。金山你們是

知道的,小金山卻在水中央。在那里望水最好,看月自然也不錯——可是我還不曾有過

那樣福氣。“下河”的人十之九是到這兒的,人不免太多些。法海寺有一個塔,和北海

的一樣,據說是乾隆皇帝下江南,鹽商們連夜督促匠人造成的。法海寺著名的自然是這

個塔;但還有一樁,你們猜不著,是紅燒豬頭。夏天吃紅燒豬頭,在理論上也許不甚相

宜;可是在實際上,揮汗吃著,倒也不壞的。五亭橋如名字所示,是有五個亭子的橋。

橋是拱形,中一亭最高,兩邊四亭,參差相稱;最宜遠看,或看影子,也好。橋洞頗多,

乘小船穿來穿去,另有風味。

平山堂在蜀岡上。登堂可見江南諸山淡淡的輪廓;“山色有無中”一句話,我看是

恰到好處,并不算錯。這里游人較少。閑坐在堂上,可以永日。沿路光景,也以閑寂勝。

從天寧門或北門下船。蜿蜒的城墻,在水里倒映著蒼黝的影子,小船悠然地撐過去,岸

上的喧擾像沒有似的。

船有三種,大船專供宴游之用。小時候常跟了父親去,在船里聽著謀得利洋行的唱

試卷第4頁,共10頁

片。現在這樣乘船的大?t少了吧?其次是“小劃子”,真像一瓣西瓜,由一個男人或女

人用竹篙撐著。乘的人多了,便可雇兩只,前后用小凳子跨著:這也可算得“方舟”了。

后來又有一種“洋劃”,比大船小,比“小劃子”大,上支布篷,可以遮日遮雨。“洋

劃”漸漸地多,大船漸漸地少,然而“小劃子”總是有人要的。這不獨因為價錢最賤,

也因為它的伶俐。一個人坐在船中,讓一個人站在船尾上用竹篙一下一下地撐著,簡直

是一首唐詩,或一幅山水畫。而有些好事的少年,愿意自己撐船,也非“小劃子”不行。

“小劃子”雖然便宜,卻也有些分別。譬如說,你們也可想到的,女人撐船總要貴些:

姑娘撐的自然更要貴啰。這些撐船的女子,便是有人說過的“瘦西湖上的船娘”。船娘

們的故事大概;不少,但我不很知道。據說以亂頭粗服、風趣天然為勝;中年而有風趣,

也仍然算好。可是起初原是逢場作戲,或尚不傷廉惠;以后居然有了價格,便覺意味索

然了。

北門外一帶,叫做下街,“茶館”最多,往往一面臨河。船行過時,茶客與乘客可

以隨便招呼說話。船上人若高興時,也可以向茶館中要一壺茶,或一兩種“小籠點心”,

在河中喝著,吃著,談著。回來時再將茶壺和所謂小籠,連價款一并交給茶館中人。撐

船的都與茶館相熟,他們不怕你白吃。揚州的小籠點心實在不錯:我離開揚州,也走過

七八處大大小小的地方,還沒有吃過那樣好的點心;這其實是值得惦記的。茶館的地方

大致總好,名字也頗有好的。如香影廊、綠楊村、紅葉山莊,都是到現在還記得的。綠

楊村的幌子,掛在綠楊樹上,隨風飄展,使人想起“綠楊城郭是揚州”的名句。里面還

有小池、叢竹、茅亭,景物最幽。這一帶的茶館布置都歷落有致,迥非上海、北平方方

正正的茶樓可比。

“下河”總是下午。傍晚回來,在暮靄朦朧中上了岸,將大褂折好搭在腕上,一手

微微搖著扇子;這樣進了北門或天寧門走回家中。這時候可以念“又得浮生半日閑”那

一句詩了。

(選自《朱自清散文集》,有改動)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因為曾經久居在揚州,對這座城市的“憎惡”掩住了“愛好”,除了揚州的夏日,

朱自清對那里已沒了眷戀。

B.文章第二段圍繞瘦西湖和護城河寫揚州的水。根據其中描述可知,作者喜歡護城河

的水勝過了瘦西湖的水。

C.文章從第三段到第五段,雖不是重點寫水,但又處處圍繞著水選取風景人情展開畫

卷,遵循了揚州的特點。

D.文中對揚州夏日的描寫,雖然也著墨于市井人情,但更著意于自然風景,風景因人

情而更顯美麗,自然切題。

7.下列對本文藝術特點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人文士往往喜歡稱道揚州,而久住揚州的我卻只記得揚州的夏日,在對比中引起

讀者的閱讀興趣。

B.文章寫到法海寺時,把法海寺的塔和紅燒豬頭對舉,看似很突兀,實則暗含作者對

法海的憎惡與嘲弄。

C.文章寫揚州的夏日,追求一個“真”字一繪實景、講真話、寫真情,體現了朱自清散

文的藝術特點。

D.文章語言平易明凈,不事雕琢,敘述輕緩自如,在悠然灑脫的筆調中含蓄蘊藉地寓

托了自己的情感。

8.文中末段“這樣”寫出了作者什么心境?結尾同是寫回家,本文與《荷塘月色》中的“猛

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在作用上有何不同?請分析。

9.“浮生半日閑,記憶多蜿蜒”是揚州宣傳片主題曲《揚州的夏日》中的一句歌詞。有

人說其恰合本文形散神聚的特點,請簡要分析。

三、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楊萬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紹興二十四年進士第,為贛州司戶,調永州零陵

丞。時張浚謫永,杜門謝客,萬里三往不得見,以書力請,始見之。浚入相,薦之朝。

侍講張校以論張說出守袁萬里抗疏留核又遺允文書以和同之說規之楨雖不果留而公論

偉之出知漳州,改常州,尋提舉廣東常平茶鹽。盜沈師犯南粵,帥師往平之。請于潮、

惠二州筑外碧,潮以鎮賊之巢,惠以扼賊之路。俄以,也去。兔喪,召為尚左郎官。車W

講官闕,帝親擢萬里為侍讀。宮僚以得端人相賀。他日讀《陸宣公奏議》等書,皆隨事

規警,太子深敬之。十四年夏旱,萬里應詔,言:“旱及兩月,然后求言,不日遲乎?

上自侍從,下止館職,不日隘乎?今之所以旱者,以上澤不下流,下情不上達,故天她

之氣隔絕而不通。”因疏四事以獻,言皆懇切。會高宗崩,未葬,翰林學士洪邁不俟集

議,配饗獨以呂頤浩等姓名上。萬里上疏詆之,力言張浚當預,且謂邁無異指鹿為馬。

孝宗覽疏不悅,曰:“萬里以朕為何如主!"由是以直秘閣出知筠州。韓倔胄用事,欲

網羅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嘗筑南園,鳥萬里為之記,許以掖垣。萬里日:“官可棄,記

不可作也。”促胄恚,改命他人。臥家十五年,皆其柄國之日也。傀胄專僭日益甚,萬

里憂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憂國也,凡邸吏之報時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

試卷第6頁,共10頁

言傀胄用兵事。萬里慟哭失聲,亟呼紙書日:“韓促胄奸臣,專權無上,動兵殘民,謀

危社稷,吾頭顱如許,報國無路,惟有孤憤!”又書十四言別妻子,筆落而逝。賜謚不

(節選自《宋史?楊萬里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侍講/張械以論張說出守袁/萬里抗疏留/杖又遺允文書/以和同之說規之/械雖不果留/

而公論偉之/

B.侍講張杖以論張說出守袁/萬里抗疏留/械又遺允文書/以和同之說規之械/雖不果留/

而公論偉之/

C.侍講/張械以論張說出守袁/萬里抗疏留械/又遺允文書/以和同之說規之械/雖不果留而

公論偉之/

D.侍講張械以論張說出守袁/萬里抗疏留械/又遺允文書/以和同之說規之/械雖不果留/

而公論偉之/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憂,意為“憂慮、憂愁其與曹操《短歌行》“憂思難忘”中的“憂”意義相同。

B.東宮,古代宮殿稱謂。其因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東宮的儲君,故又稱為“儲宮”。

C.屬,通“囑”。其與蘇軾《赤壁賦》“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中的"屬'’意義不同。

D.文節,謚號。據此可知,朝廷對楊萬里的褒獎主要體現在文才與品德兩個方面。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叛賊沈師進犯南粵時,楊萬里親自率軍隊前往平定叛亂。并向朝廷請求修筑城寨,

在潮州修寨用來鎮懾賊巢,在惠州修寨用來扼斷賊路。

B.東宮缺少講官,楊萬里被皇帝提拔為太子侍讀。東宮官員因為太子得正直之人侍讀

而感到高興,楊萬里也因為能盡職盡責而被太子敬重。

C.在發生夏旱后,朝廷遲遲不開言路,楊萬里被迫勇敢進諫。他認為朝廷恩澤不能下

及百姓,百姓苦情不能上達朝廷,以至于天地之氣斷絕。

D.洪邁沒有經過討論,就將呂頤浩列入配饗人選。楊萬里對此上疏抨擊了洪邁,并認

為張浚當在配饗之列。他惹怒了孝宗,被貶為筠州知州。

13.宋孝宗曾以“仁者之勇'’來評價楊萬里。其“勇”表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選文簡要概

括。

14.把下面教材中的兩個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2)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四、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吳興雜詩

清?阮元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萬家。

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句中,"抱''字以擬人的手法勾勒出吳興城被四河環繞的特點,形象生動。

B.前兩句中數量詞與動詞巧妙搭配,描繪出村民逐水而居的江南特色,富有情味。

C.第三句中''深”"淺”相映成趣,第四句又以“不深不淺”呼應,畫面很有層次感。

D.整首詩語言華麗,寓情于景,景中傳情,極富于民歌韻味,給讀者以美的享受。

16.此詩后兩句意思淺近但意蘊深刻,請簡要分析。

五、情景默寫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開篇訴說傳說中的海外仙境虛無縹緲、不可尋求

的句子是:",。”

(2)李清照的《聲聲慢》開篇寫主人公如影隨形的愁苦之情,從“尋尋覓覓”開始,不

但一無所獲,反被“”的氛圍籠罩,只有“”的空虛寂寞

之感。

(3)蘇軾的《赤壁賦》中“,”承用屈原的“美人”意

象,借歌聲表達了作者政治理想破滅的無限傷感之情。

(4)秦觀的《鵲橋仙》中,“,"兩句以牛郎、織女

的短暫相逢與世人無數次的相聚作了對比,寫出了他們相會的甜蜜。

六、選擇簡答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我常覺得這中間有著宿命的味道:仿佛這古園就是為了等我,而歷盡滄桑在那兒等

試卷第8頁,共10頁

待了四百多年。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四百多年里,

它一面剝蝕了古殿檐頭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門壁上炫耀的朱紅,坍圮了一段段高墻,又

散落了玉砌雕欄,祭壇四周的老柏樹愈見蒼幽,到處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蕩。

這時候想必我是該來了。十五年前的一個下午,我搖著輪椅進入園中,它為一個失魂落

魄的人把一切都準備好了。那時,太陽循著亙古不變的路途正越來越大,也越紅。在滿

園彌漫的沉靜光芒中,一個人更容易看到時間,并看見自己的身影。

18.下列句中冒號用法與文中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搖著輪椅在園中慢慢走,又是霧罩的清晨,又是驕陽高懸的白晝,我只想著一件事:

母親己經不在了。

B.他一手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拄著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

裂:她分明已經純乎是一個乞丐了。

C.我跟隨在他身后不禁產生了瞬間的錯覺:這難道就是幾天后就要赴京,領取由國家

主席親自簽署、頒發的國家最高科技獎的科學家嗎?

D.今天,它對臺兒溝表現了少有的冷漠:車窗全部緊閉著,旅客在黃昏的燈光下喝茶、

看報,沒有人像窗外瞥一眼。

19.文中畫橫線的句子連續使用動詞,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她站了起來,忽然感到心里很滿意,風也柔和了許多。她發現月亮是這樣明凈。群

山被月光籠罩著,像母親莊嚴神圣的胸脯;(),她第一次聽清它們在這晚,.zi?■風的慫

思下“豁啷啷”地歌唱。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著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來

是這樣的!①!核桃樹原來是這樣的!香雪走著,就像第一次認出養育

她成人的山谷。臺兒溝呢?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腳步。她②,就像

從來沒見過它那樣覺得新奇。臺兒溝一定會是“這樣的”:那時臺兒溝的姑娘不再央求

別人,也用不著回答人家的再三盤問。火車上的漂亮小伙子都會求上門來,火車也會停

得久一些,也許三分、四分,也許十分、八分。它會向臺兒溝打開所有的門窗,要是再

碰上今晚這種情況,舉都能從從容容地下車。

20.填在文中括號處,與下文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A.秋風把一樹樹核桃葉吹干,卷起來像一樹樹金鈴鐺

B.秋風把一樹樹核桃葉吹干,卷起一樹樹金鈴鐺

C.那秋風吹干的一樹樹核桃葉,卷起一樹樹金鈴鐺

D.那秋風吹干的一樹樹核桃葉,卷起來像一樹樹金鈴鐺

21.下列句子中的“誰”與文中加點的“誰'’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方艙撤銷了,臨出院時,兩個老人都哭了,好像堆也離不開誰。

B.串心里都明白,在漫長的長征途中,這點炒麥意味著什么。

C.亨利上校一那個誰,你出去,我要和上校好好干一杯。

D.昨天你在動物園遇到了隼?他托人給你捎來了一束鮮花。

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

超過10個字。

七、材料作文

23.閱讀下面的材料,任選一個任務根據要求寫作。

儒家著作中,“學”有著特定內涵:一般側重指“學習做人、做事”。從生活中發

現榜樣并向其學習,是普通人修身以成為君子的重要途徑,因此孔子說“三人行,則必

有我師”,并特別強調“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荀子作為儒家學派的代表人

物,在《勸學》中也認為人不應該停止學習,并強調它對于“行之過”的修正作用,正

所謂:“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任務1:你身邊是否曾有過值得你學習的榜樣?請選擇一人寫一篇記敘文。注意寫

人要有典型事例,有細節描寫。

任務2:讀了以上材料你有何聯想和感悟?請結合高中生成長實際,以“學習與修

身'’為主題寫一篇議論文,與同學們共勉。

要求:選好任務,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

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試卷第10頁,共10頁

參考答案:

?.B2.C3.A4.①材料通篇圍繞“孔子,禮治,思想對鄉村情感治理的啟示”(或“融情

于禮”)這一話題立論并展開論證。

②材料采用了“總分結構開篇圍繞話題提出論點: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融情于禮”的鄉村

情感治理思路具有現實意義;然后從三個角度分述了其意義。5.①受鄉土社會影響的國

人歷來有自覺服從傳統的主動性,有開展村民“自治”的文化傳統。

②當今社會急劇變遷,不僅呼喚鄉村“自治”形式的革新,更呼喚鄉村法治體系的建立。

③孔子“禮治”思想為以“融情于禮”開展鄉村治理提供了理論基礎,走“德治”之路符合傳統,

也符合國情。

6.C7.B8.①“這樣”指代的是“將大褂折好搭在腕上”“一手微微搖著扇子”,寫出了作

者悠閑適意的心境。

②前者呼應了上文揚州夏日的美好,寫出了作者的愜意,暗含著作者對揚州的贊美;后者作

者是猛然間從理想回到了現實,與荷塘月色形成了對比,蘊含著作者淡淡的憂傷。9.①

本文看似思路零散,實則主題非常突出,而“浮生半日閑,記憶多蜿蜒”正好概括了這一特點。

②“浮生半日閑”恰合本文主題:本文正是借對揚州夏日的贊美,表達了一種悠閑愜意的文人

情懷。

③“記憶多蜿蜒”恰合本文思路:作者正是借揚州夏日的水、名勝、游船和茶館等種種記憶中

的景觀,來從不同角度表達作者的詩意情懷。

10.D11.A12.C13.①不計安危得失,敢為正義和真理發聲。

②不懼盜賊壓境,以文人之身為國從戎。

③不為權臣拉攏,在利益面前剛正不阿。14.(1)巫醫、樂師等各種工匠,士大夫們瞧不

起,現在他們的見識竟反而趕不上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2)回頭看日觀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著,有的沒有被照著,或紅或白,顏色錯雜,

都像鞠躬的樣子。

15.D16.①這兩句是說,家家忙著在河水深處種菱角,在淺處種水稻,在不深不淺的地

方種著荷花。

②表面是說每種作物都有自己適宜的生長環境,耕種必須順應作物天性。揭示了做事要因地

答案第1頁,共3頁

制宜,順應規律的深刻哲理,蘊含了實事求是的思想。

17.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渺渺兮予懷望美

人兮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