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懷古跡(其三)》課件(遼寧省市級優課)_第1頁
《詠懷古跡(其三)》課件(遼寧省市級優課)_第2頁
《詠懷古跡(其三)》課件(遼寧省市級優課)_第3頁
《詠懷古跡(其三)》課件(遼寧省市級優課)_第4頁
《詠懷古跡(其三)》課件(遼寧省市級優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詠懷古跡(其三)

杜甫一、題材及解題懷古詩主要是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借登高望遠、詠嘆史實、懷念古跡來達到感慨興衰、寄托哀思、托古諷今等目的。古跡:歷史遺跡,昭君村,昭君的故鄉。二、寫作背景《詠懷古跡五首》是一組七言律詩,作于唐大歷元年(766),這一年,安史之亂雖然已經結束,但國家仍然動蕩不安,詩人依舊客居他鄉,因此他吟詠古跡,追思歷史人物的同時,也抒發了自己的感慨。

詠懷古跡(其三)杜甫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珮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三、在詩中找出點明主旨的詞語。

怨恨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群山萬壑隨著險急的江流,奔赴荊門山,這里還有生長明妃的村子。尚:還,仍然。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據《漢書匈奴傳》記載:漢元帝竟寧元年,“單于自言愿婿漢以自親”,元帝以后宮王嬙字昭君賜單于。一旦離開漢宮,(命運)便與北方少數民族相連,獨留下青冢面對著黃昏。一:一旦向:面對《后漢書匈奴傳》記載:呼韓邪單于死,昭君曾上書求歸,成帝令從胡俗,不許,昭君終死于匈奴。畫圖省識春風面,環珮空歸夜月魂。《西京雜記》記載:漢元帝因宮女太多,不得常見,就讓畫工為宮女畫像,便于臨幸。宮女們爭相賄賂畫工,而昭君自恃貌美,不肯行賄。畫工就故意把她畫的很丑,不得皇帝召見。后來漢與匈奴和親,令王昭君遠嫁,漢元帝才知道她的美貌為后宮第一,傳說因此殺了許多畫工。省識:約略環珮:婦女戴的裝飾物。憑著畫工畫的畫像只能約略認識昭君美麗的面容,空有她那懷念故國的魂魄月夜歸來。千載琵琶作胡語,

分明怨恨曲中論。千載以來,琵琶彈出的都是胡地之音。昭君雖死,其怨難平,琵琶曲中傾訴的分明是她的滿腔怨恨。語:音調,曲調。怨恨:埋怨,遺憾。論:述說。四、此詩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明確:對比和反襯。去與留的對比:離開了不該離開的故國,留在了不該留下的荒漠;生與死的對比:生時可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