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機構(gòu)適用)16期末課內(nèi)古詩文復(fù)習(xí)考點梳理與實戰(zhàn)
演練——上海市八年級下學(xué)期語文部編版(含答案)
期末課內(nèi)古詩文復(fù)習(xí)
《莊子》二則
北冥有魚
北冥有魚,其名為鰥。鰥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
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
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
《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拉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
其正色邪?其遠(yuǎn)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作者簡介】
莊子,姓莊,名周,字子休(一說子沐),后人稱之為“南華真
人”,戰(zhàn)國時期宋國蒙(今河南省商丘縣東北民權(quán)縣境內(nèi),又說今安徽
蒙城縣)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學(xué)家、文學(xué)家,是道家學(xué)派的代表人
物,老子哲學(xué)思想的繼承者和發(fā)展者,先秦莊子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后世
將他與老子并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xué)為“老莊哲學(xué)
他的主要思想是“天道無為”,認(rèn)為一切事物都在變化。主張“無
為”,幻想一種“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主觀精神境界。
《莊子》具有很高的文學(xué)價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豐富,氣勢
壯闊,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shù)風(fēng)格。《莊子》共33篇,分內(nèi)篇、外篇、
雜篇。內(nèi)篇7篇為莊子所作,外篇15篇和雜篇11篇一般認(rèn)為是其門
人和后學(xué)者的偽作。莊子的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
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魯迅先生稱贊“其文則
汪洋搏闔,儀態(tài)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漢文學(xué)史綱》)。
《莊子》不僅是一本哲學(xué)名作,更是文學(xué)、審美學(xué)上的寓言杰作典范。
對中國文學(xué)、審美的發(fā)展有著不可分割的深遠(yuǎn)影響。郭沫若也評價說:
“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國古代哲人中,實在是絕無僅有。”
(《莊子與魯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xué)的哲學(xué),哲學(xué)的文
【注釋】
①選自《莊子集釋》(中華書局1961年版)莊子(約前309-286),
名周、宋國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人,戰(zhàn)國時期哲學(xué)家,道家學(xué)派的代
表人物。《莊子》一書是莊子及其后學(xué)的著作,現(xiàn)存3篇,包括內(nèi)篇
7篇、外篇15篇、雜篇11篇。本課第一則節(jié)選自內(nèi)篇中的《逍遙游》,
第二則節(jié)選自外篇中的《秋水》題目是編者加的。
②(北冥)北海。莊子想象中的北海,應(yīng)該在北方的不毛之地。
冥,同“溟”,海。下文的“南冥”指南海
③(M(kun))大魚名0
④(怒)振奮,這里指用力鼓動翅膀
⑤(垂天之云)懸掛在天空的云。
⑥(海運)海水運動。古代有“六月海動”之說,海動必有大風(fēng),
大鵬可借風(fēng)力南飛。
⑦〔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⑧(志怪)記載怪異的事物。志,記載
⑨(水擊)擊水,拍打水面
⑩((按(tudn))扶搖而上者九萬里]乘著旋風(fēng)盤旋飛至九萬里
的高空。拎,盤旋飛翔。扶搖,旋風(fēng)
(去以六月息)憑借著六月的大風(fēng)離開。息,氣息,這里指風(fēng)
(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山野中的霧氣,空氣中
的埃,都是生物用氣拂的結(jié)果。野馬,山野中的霧氣,奔騰如野馬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yuǎn)而無所至極邪)天色湛藍(lán),是它真
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天空高遠(yuǎn)而看不到盡頭呢?其,表示選擇。
(其視下也)大鵬從天空往下看。其,代大鵬
(亦若是則已矣)也不過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樣罷了。是,這樣
【內(nèi)容講解】
1.文章標(biāo)題為“北冥有魚”,后來怎么又寫鳥了?
2.大鵬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樣描寫這一形象的呢?
3.賞析句子:“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接扶搖而上者九
萬里J
4.在莊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說理,使文章生動活潑,
寓意雋永,感染力強。《北冥有魚》一文的寓意是什么?
5.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條件,那么人對事物的認(rèn)
識有沒有局限呢?
【寫作手法】
1.巧借寓言,富有哲理。
莊子運用大鵬南飛憑借風(fēng)的力量的故事,講述了大鵬飛翔受到了
風(fēng)的限制,還是有所依賴的,所以大鵬還是有所待,并沒有達(dá)到真正
的逍遙,說理形象,寓意深遠(yuǎn)。
2.對比鮮明,道理明確。
那些山野中的游氣(“野馬”)、飛塵(“塵埃”),空中的活動之
物(“生物”),皆由風(fēng)相吹而動。與鰥、鵬相比,它們實在是太渺小
了,但它們要能夠動起來,依然要有所憑借,即有所“待顯然,
它們也沒有達(dá)到逍遙。
3.想象豐富,意境開闊。
“大鵬”“野馬”“塵埃”都展現(xiàn)了莊子豐富的想象力,想象雄奇
瑰麗,汪洋恣肆,跌宕多姿,用形象、生動的故事來說明一個它們都
有所待,沒有達(dá)到真正的逍遙的道理。
【文言知識歸納】
詞類活用
(一)名詞作狀語
1.水擊三千里(水,在水面上)
(二)形容詞作名詞
1.《齊諧》者,志怪者也(形作名,怪異之事物)
(三)形容詞作動詞
L怒而飛(怒,奮發(fā),這里指鼓起翅膀)
名詞作形容詞
1.南冥者,天池也。(天:名詞作形容詞,天然的)
一詞多義
1.息:
①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詞,氣息,這里指風(fēng))
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詞,氣息)
2.其:
①其名為鰥(代詞,代它)
②其正色邪?其遠(yuǎn)而無所至極邪?(連詞,表選擇)
③其視下也,亦若是則也矣(代詞,代大鵬)
3.以:
①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詞,憑借)
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詞,用)
【主旨】
《北冥有魚》借助鰥鵬的寓言故事,說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
附于一定的條件,他們的活動都是有所憑借的,也表達(dá)了莊子對美好
事物的追求。
北冥有魚
北冥有魚,其名為鰥。鰥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
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
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
《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拎扶搖而上者九萬
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
蒼蒼,其正色邪?其遠(yuǎn)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志怪者也()⑵海運則將徙于南冥
()
(3)拎扶搖而上者()⑷去以六月息者也
()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2)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莊子的文章意境開闊,想象奇特,能夠運用大量幻想的、傳
說的和現(xiàn)實的事例來闡明自己的觀點,使文章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請
談?wù)勀銓Ρ疚闹邢胂笫址ǖ睦斫狻?/p>
莊子與惠子①游于濠梁②之上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穌魚③出游從容,是魚之
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
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
之不知魚之樂,全④矣!"莊子曰:“請循其本⑤。子曰'汝安知魚樂'
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注釋】
①惠子:即惠施,戰(zhàn)國時期哲學(xué)家,莊子的好友。
②濠梁:濠水上的橋。濠,水名,在今安徽鳳陽。
③鰥(tido)魚:一種白色的小魚。
④全:完全,肯定(是這樣)。
⑤循其本:追溯話題本原。循,追溯。
【內(nèi)容講解】
1.莊子與惠子二人辯論的問題是什么?
2.惠子憑什么可以確定莊子不知道魚是快樂的呢?他的依據(jù)是
什么?
3.惠子的思想有什么特點呢?
4.莊子堅持認(rèn)為“出游從容”的魚兒很快樂,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
心境?
5.你認(rèn)為在莊子和惠子的辯論中,誰是勝者?
6.從二人辯論的語言來看惠子和莊子最大的區(qū)別是什么?
【寫作手法】
L精彩的論辯藝術(shù)。
通篇采用對話的形式,兩人一句接著一句,用“以子之矛,攻
子之盾”的方法,把這場辯論深化,顯示了精彩的詭辯藝術(shù)。
2.筆法輕松,充滿機智和幽默。
圍繞莊子是否知道“魚之樂”的辯論,本是深奧的邏輯問題,但
文章用輕松、閑適的筆調(diào)描述辯論過程,二人語言不乏幽默,令人感
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詩意。
【主旨】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這篇寓言,通過莊子、惠子的辯論
告訴我們要追求快樂自由和詩意的生活。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鰥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
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
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
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
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J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安知魚之樂()⑵固不知子矣
()
(3)請循其本()⑷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
()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3.《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的莊子與惠子各是怎樣的心境?
這故事中的莊子與惠子,你喜歡哪個人物?為什么?
《禮記》二則
雖有嘉肴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xué),不知其善也。
是故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
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xué)相長也。《兌命》曰:“學(xué)學(xué)半。”其此之謂
乎?
【注釋】
①選自《禮記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禮記》,戰(zhàn)
國至秦漢間儒家論著的匯編,相傳是西漢經(jīng)學(xué)家戴圣編纂的。
②(旨)昧美。
③(至道)最好的道理。
④(困)困惑。
⑤1自反)自我反思。
⑥(教學(xué)相長)教與學(xué)是互相推動、互相促進(jìn)的。
⑦(《兌Cyue)命》)即《說(yue)命》,《尚書》中的一篇。
⑧(學(xué)學(xué)半)教別人,占自己學(xué)習(xí)的一半。前一個“學(xué)”同“教
(xiɑo)”,教導(dǎo)。
【內(nèi)容講解】
1.文章開頭作者為什么要從“雖有嘉肴”寫起?
2.從學(xué)習(xí)的角度,“教學(xué)相長”可以給我們怎樣的啟示?試結(jié)合
學(xué)習(xí)經(jīng)驗,談?wù)勀愕目捶ā?/p>
3.“教學(xué)相長”與“學(xué)學(xué)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是什么?兩者之
間是什么關(guān)系?
4.《雖有嘉肴》一文主要論述了什么道理?作者是怎么論述的?
【文章結(jié)構(gòu)】
31019751905075882538100比喻論證學(xué)習(xí)的重要性
雖有嘉肴道理論證教學(xué)相長教與學(xué)相輔相成
引用論證強調(diào)教學(xué)相長
【主旨】
本文主要論述了教學(xué)相長的道理。本文在論述時先以“雖有嘉肴,
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引出“雖有至道,弗學(xué),不知其善也”進(jìn)而
又從教與學(xué)兩個方面加以說明,最后歸結(jié)到“教學(xué)相長”這個結(jié)論。
雖有嘉肴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xué),不知其善也。
是故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
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xué)相長也。《兌命》曰“學(xué)學(xué)半”,其此之謂乎!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弗食,不知其旨也()⑵教學(xué)相長
()
(3)雖有至道()⑷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故曰:教學(xué)相長也。
3.選文集中論述了與的關(guān)系問題,說明了
_____________的道理。
大道①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②。選賢與能③,講信修睦④。故人
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⑤,使老有所終⑥,壯有所用⑦,幼有所長,
矜、寡、孤、獨、廢疾者⑧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⑨,女有歸⑩。貨惡其
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
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注釋】
①(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時代的政治制度。
②(天下為公)天下是公共的
③(選賢與(jti)能)選拔推舉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賢,指
品德高尚。能,指才干出眾。與,同“舉
④(講信修睦(mS))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修,培養(yǎng)。
⑤1不獨親其親)不只是敬愛自己的父母。第一個“親”用作動
詞,以……為親。第二個“親”指父母。
⑥(不獨子其子)不只是疼愛自己的子女。第一個“子”用作動
詞,以……為子。第二個“子”指子女。
⑦(有所終)有終老的保障。
⑧(有所用)能夠發(fā)揮自己的才能,為社會效力。
⑨(矜(guGn)、寡、孤、獨、廢疾者)矜,同“鰥”老而無妻;
寡,老而無夫;孤,幼而無父;獨,老而無子;廢疾,有殘疾而不能
做事。者,……的人。
⑩(分(fen))職分,職守。
(歸)女子出嫁。
(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財物,厭惡把它扔在地上,不
是一定要據(jù)為己有。
(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力氣,厭惡它不出于自己,但
愿意多出力并不是為了自己的私利。
(謀閉而不興)奸詐之心閉塞而不會興起。
(亂賊)作亂害人
(作)興起。
(門戶而不閉)門從外面帶上,而不從里面閂上。外戶,從外面
把門帶上。閉,用門閂插上。
【內(nèi)容講解】
L“大同”社會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請找出相關(guān)語句,并作講解。
2.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的?
3.從“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中,你感受到了當(dāng)時社會怎樣
的狀況?
【文章結(jié)構(gòu)】
4086860146685
31216608128070802517780社會關(guān)愛
145732576200天下為公安居樂意
社會綱領(lǐng)選賢與能基本特征貨盡其用
大道之行也講信修睦人盡其力太平盛世
147002527940謀閉不興心馳神往
社會理想盜亂不作
外戶不閉
【寫作手法】
1.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說理透徹。
文章第一層首先對“大同”社會進(jìn)行綱領(lǐng)性說明,然后從三個方
面闡述了“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最后總括并定名為“大同”。全
面具體地展現(xiàn)了古人關(guān)于人類美好社會的構(gòu)想。
2.闡述道理,條理清晰。
文章在闡明“大同”社會政治綱領(lǐng)的內(nèi)容時,按邏輯關(guān)系,由政
權(quán)歸屬談到政權(quán)所屬的條件,最后談到在德才兼?zhèn)涞念I(lǐng)導(dǎo)者的管理下,
所呈現(xiàn)出的誠信、和睦、平等、和諧的人際關(guān)系。在闡明之后,很自
然地闡述了在這些綱領(lǐng)維護下的“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分三個方
面展開,從物質(zhì)生活談到了理想觀念。既全面又條理清晰地反映了作
者的思路。
3.運用排比,突出氣勢。
本文語言氣勢強盛,一氣貫注,具有無可辯駁的力量。文章通過
運用排比手法來做到這一點。如“使老有所終……幼有所長”等語句,
句式整齊,節(jié)奏分明,增強了語勢。
【主旨】
本文通過對理想中的社會特征的描述,闡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
同”社會的基本特征,表達(dá)了作者對這個理想社會的向往,同時,也
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禮記》二則文言知識歸納】
172085241300一詞多義
學(xué)學(xué)學(xué)半(同“敦”教導(dǎo))
學(xué)學(xué)半(動詞,學(xué)習(xí))
16446572390弗食,不知其旨也(代詞,指“嘉肴”,美味的菜)
其弗學(xué),不知其善也(代詞,指“至道”,最好的道理)
149225262890其此之謂乎(表示推測的語氣詞)
是非君子之道(代詞,這、此)
是是故學(xué)然后知不足(“是故”“是以"連用,相當(dāng)于所以、因
此)
惟讀書是務(wù)(助詞,用在句中,起到強調(diào)賓語的作用,不必譯
出)
分
男有分(職分,職守)
216535T3970惡貨惡其棄于地也(動詞,討厭、憎惡)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名詞,罪惡)
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老而無子的人)
詞類活用
①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意動用法,以為……親,以為……
子)
②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形容詞作名詞,老年人,壯年人)
【甲】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
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
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
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髯,并怡然自樂。
(節(jié)選自《桃花源記》)
【乙】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
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
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
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選自《禮記?禮運》)
1.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4分)
(1)屋舍儼然(2)阡陌交通
(3)不獨子其子(4)貨惡其棄于地也____________
2.翻譯下面句子。(4分)
(1)黃發(fā)垂髯,并怡然自樂。
⑵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3.理解文意,用原文語句填空。(2分)
(1)陶淵明在《桃花源詩》中有“桑竹垂馀蔭,菽稷(糧食作物)
隨時藝(種植)”的詩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園景象與之類似的句子
是:。
(2)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
文中與之異曲同工的句子是:
4.陶淵明描繪的“世外桃源”藝術(shù)地再現(xiàn)了“大同”社會的生
活風(fēng)貌,因此二者有許多相似的地方。請參照示例,從兩段選文中再
找出一例,說說它們的相似之處。(2分)
示例:從“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可以看出“桃源”中社會環(huán)境
和平安寧,這就是“大同”社會中的“盜竊亂賊而不作”。
《唐詩二首》
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風(fēng)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胃
長林梢,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
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fēng)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
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
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嗚
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稱少陵布衣、少陵野老
(自號),因其做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稱杜拾遺、杜工部(通
稱),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有《杜工部集》。與李白齊名,并稱
“李杜”,又為區(qū)別于杜牧,亦稱“老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轉(zhuǎn)
衰之時,其詩反映社會動亂和人民疾苦,被稱為“詩史二詩風(fēng)''沉
郁頓挫”,語言精煉傳神,對后世詩人影響極大,他被譽為“詩圣”。
【注釋】
①選自《社詩詳注》卷十(中華書局1979年版)。這首詩作于唐
肅宗上元二年(761),當(dāng)時安史之亂還未平定。詩中的茅屋即指成都
近郊的草堂。
②(三重(Ch6ng)茅)多層茅草
③(掛冒(judn))掛著,掛住。冒,掛結(jié)
④(長(Chdng))高。
⑤(沉塘坳(a。))沉到池塘水中。坳,水勢低的地方。
⑥(忍能對面為盜賊)竟然狠心這樣當(dāng)面做搶掠的事。忍,狠心。
能,如此、這樣
⑦(呼不得)喝止不住。
⑧(俄頃)一會兒
⑨〔漠漠)陰沉迷蒙的樣子。
⑩(向昏黑)漸漸黑下來。向,接近。
(衾(qin)被子。
(嬌兒惡臥踏里裂)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置做了。
(雨腳如麻)形容雨點不間斷.像下垂的麻線一樣密集。
(喪亂)戰(zhàn)亂,指安史之亂。
(何由徹)如何挨到天亮。何由,怎能如何。徹,至U,這里是“徹
曉”(到天亮)的意思。
(寒士)貧寒的士人
(突兀(w□))高聳的樣子
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風(fēng)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冒
長林梢,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
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fēng)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
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
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嗚呼!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1.解釋詩中下列詞語。
俄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由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將詩中“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一句譯成現(xiàn)
代漢語。
3.填空。
第③段中的畫線句在詩里具有兩種作用:一是實寫自然環(huán)境,交
代了事件發(fā)展的具體一并渲染了特定的;二是烘托出詩人
的心境,為下文寫詩人的偉大胸襟蓄勢。
4.杜甫一向關(guān)心人民疾苦,他的詩素有“詩史”之稱,但為什么
這首詩中他卻一反常態(tài),只寫自己的個人遭遇?請談?wù)勀愕睦斫狻?/p>
5.就主題思想而言,讀了這首詩歌后,我們會自然聯(lián)想到哪些人
物的感人事跡或經(jīng)典名言?請任意舉出一例。(古今的例子均可)
【主旨】
本詩表達(dá)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感,表現(xiàn)了作者推己及人、不顧
己身,渴望“大庇天下”的廣闊胸懷和崇高理想。
賣炭翁
白居易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
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
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
牽向北。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qū)將惜不得。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
牛頭充炭直。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一846年),唐代詩人,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
士,唐朝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以樂府詩見長,其詩歌形象鮮明,語
言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白居易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dǎo)者,
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意思是創(chuàng)作文章、詩歌
要緊跟時代,反映現(xiàn)實生活,《賣炭翁》就是“合為時而著”的詩歌。
【注釋】
①選自《白居易集》卷四(中華書局1979)年版)這是詩人創(chuàng)作的
組詩《新樂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詩人有自注云:《賣炭翁》,
苦宮市也。”唐德宗貞元末,宮中派宦官到民間市場強行低價買物,
名為“宮市”,實為掠奪。
②(薪)木柴。
③(南山)終南山,屬秦嶺山脈,在長安城南
④1蒼蒼)灰白。
⑤〔何所營)做什么用。營,謀求
⑥(市)城市中劃定的集中進(jìn)行交易的場所唐代長安有東、西兩
市,各有東、西南、北四門。
⑦(翩翩)輕快的樣子
⑧(黃衣使者自衫兒)黃衣使者,指太監(jiān)。白衫兒,指太監(jiān)手下
的爪牙。
⑨1文書)公文。
⑩(敕(Chi))指皇帝的命令
(回)掉轉(zhuǎn)
(叱(Chi))吆喝。
(牽向北)長安城宮廷在北面,集市在南面。
(將)助詞,用于動詞之后。
(惜不得)吝惜不得。
(半匹紅紗一丈綾)唐代商品交易,錢帛并用,但“半匹紅紗一
丈綾”遠(yuǎn)遠(yuǎn)低于車炭的價值
(系)掛
(直)同“值”,價錢。
【主旨】
這首詩描寫了一個賣炭翁謀生的困苦,通過他的遭遇,深刻地揭
露了“宮市”的腐敗本質(zhì),對統(tǒng)治者掠奪人民的罪行給予了有力的鞭
撻與抨擊,諷刺了當(dāng)時腐敗的社會現(xiàn)實,表達(dá)了作者對下層勞動人民
的深切同情,具有很強的社會意義。
賣炭翁(白居易)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
愿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
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
牽向北。
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qū)將惜不得。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
充炭直。
1.下列理解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ǎ?分)
A.何所營:做什么用B.翩翩兩騎:輕快灑脫的兩位騎兵
C.驅(qū)將:趕著走D.充炭直:抵充一車炭的價格
2.作品描述了賣炭翁的經(jīng)過,揭露了的弊端,表達(dá)了詩人對
的深切同情。(3分)
3.賣炭翁“賣炭”是為了換得和。(2分)
4.下列對詩歌內(nèi)容理解正確的一項是()(2分)
A.“伐薪燒炭”強調(diào)了賣炭翁勞動生活十分艱辛。B.“何所營”
交代了賣炭翁窮困不堪的生活狀況。
C.“可憐”表現(xiàn)了作者對賣炭翁艱難處境的同情。D.“愿天寒”
突出了賣炭翁不怕天寒地凍的精神。
作業(yè)
(一)閱讀文章,回答問題。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
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
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
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
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乙】挾①太山以超北海,語②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
為長者折枝③,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
王④,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
【注釋】①挾:(用胳膊)挾著。②語(yd):告訴。③折枝:按
摩肢體。④王(Wdng):統(tǒng)一天下。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不獨親其親()⑵男有分,女有歸()
(3)盜竊亂賊而不作()⑷貨惡其棄于地也()
2.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
A.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王之不王
B.是謂大同是智也
C.為長者折枝通計一舟,為人五
D.故人不獨親其親故王之不王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⑴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⑵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4.(1)【甲】文提出“大道之行”的目的是實現(xiàn)—
的理想社會。
(2)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
一主張的真正目的是“:(用【乙】文的
語句回答)
(二)閱讀文章,回答問題。
(甲)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瓊環(huán),心樂之。伐
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
紙為嶼,為噂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
不動,俶而遠(yuǎn)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
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
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節(jié)選自《小石潭記》)
(乙)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鰥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
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
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
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
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潭中魚可百許頭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B.下見小潭,水尤清冽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C.皆若空游無所依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D.脩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天下縮素,今日是也
2.下列對文段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以動靜結(jié)合寫魚”似與游者相樂”,乙文以“出游從容”
體現(xiàn)“魚之樂”,其用意都是借“魚樂”來抒發(fā)作者愉悅的心情。
B.甲乙兩文都寫了人在游賞自然風(fēng)景時的感受,但甲文側(cè)重寫
景,寓情于景。乙文則以景切入,重點在寫人記事,刻畫人物形象。
C.甲文的作者柳宗元和乙文中的莊子對外界的認(rèn)識都帶有欣賞
的態(tài)度,善于將主觀的情意發(fā)揮到外物上來產(chǎn)生移情同感的作用。他
們都具有藝術(shù)家的風(fēng)貌。
D.甲乙兩文都用了對比。甲文以作者先樂后憂的對比,表明作
者融身自然美景的歡樂只是暫時的,凄苦才是他感情的主調(diào)。乙文以
莊子和惠子認(rèn)知態(tài)度的對比,反映了這對朋友因共同“好辯”而擁有
的生活情趣。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⑴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⑵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期末課內(nèi)古詩文復(fù)習(xí)
《莊子》二則
北冥有魚
北冥有魚,其名為鰥。鰥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
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
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
《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拎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
其正色邪?其遠(yuǎn)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作者簡介】
莊子,姓莊,名周,字子休(一說子沐),后人稱之為“南華真
人”,戰(zhàn)國時期宋國蒙(今河南省商丘縣東北民權(quán)縣境內(nèi),又說今安徽
蒙城縣)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學(xué)家、文學(xué)家,是道家學(xué)派的代表人
物,老子哲學(xué)思想的繼承者和發(fā)展者,先秦莊子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后世
將他與老子并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xué)為“老莊哲學(xué)”。
他的主要思想是“天道無為”,認(rèn)為一切事物都在變化。主張“無
為”,幻想一種“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主觀精神境界。
《莊子》具有很高的文學(xué)價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豐富,氣勢
壯闊,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shù)風(fēng)格。《莊子》共33篇,分內(nèi)篇、外篇、
雜篇。內(nèi)篇7篇為莊子所作,外篇15篇和雜篇11篇一般認(rèn)為是其門
人和后學(xué)者的偽作。莊子的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
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魯迅先生稱贊“其文則
汪洋撐闔,儀態(tài)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漢文學(xué)史綱》)。
《莊子》不僅是一本哲學(xué)名作,更是文學(xué)、審美學(xué)上的寓言杰作典范。
對中國文學(xué)、審美的發(fā)展有著不可分割的深遠(yuǎn)影響。郭沫若也評價說:
“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國古代哲人中,實在是絕無僅有。”
(《莊子與魯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xué)的哲學(xué),哲學(xué)的文
學(xué)”。
【注釋】
①選自《莊子集釋》(中華書局1961年版)莊子(約前309-286),
名周、宋國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人,戰(zhàn)國時期哲學(xué)家,道家學(xué)派的代
表人物。《莊子》一書是莊子及其后學(xué)的著作,現(xiàn)存3篇,包括內(nèi)篇
7篇、外篇15篇、雜篇11篇。本課第一則節(jié)選自內(nèi)篇中的《逍遙游》,
第二則節(jié)選自外篇中的《秋水》題目是編者加的。
②(北冥)北海。莊子想象中的北海,應(yīng)該在北方的不毛之地。
冥,同“溟”,海。下文的“南冥”指南海
③(M(kun))大魚名。
④(怒)振奮,這里指用力鼓動翅膀
⑤(垂天之云)懸掛在天空的云。
⑥(海運)海水運動。古代有“六月海動”之說,海動必有大風(fēng),
大鵬可借風(fēng)力南飛。
⑦1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⑧1志怪)記載怪異的事物。志,記載
⑨(水擊)擊水,拍打水面
⑩((拉(tudn))扶搖而上者九萬里]乘著旋風(fēng)盤旋飛至九萬里
的高空。拉,盤旋飛翔。扶搖,旋風(fēng)
(去以六月息)憑借著六月的大風(fēng)離開。息,氣息,這里指風(fēng)
(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山野中的霧氣,空氣中
的埃,都是生物用氣拂的結(jié)果。野馬,山野中的霧氣,奔騰如野馬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yuǎn)而無所至極邪)天色湛藍(lán),是它真
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天空高遠(yuǎn)而看不到盡頭呢?其,表示選擇。
(其視下也)大鵬從天空往下看。其,代大鵬
(亦若是則已矣)也不過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樣罷了。是,這樣
【譯文】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做鯉。鯉的體積,真不知道
大到幾千里;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就叫鵬。鵬的脊背,真不知道長
到幾千里;當(dāng)它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雙翅就像天邊的云。這只
鵬鳥呀,隨著海上洶涌的波濤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個天
然的大池。《齊諧》是一部專門記載怪異事情的書,這本書上記載說:
“鵬鳥遷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擊水面激起幾千里的波濤,它乘著
海面上急驟的狂風(fēng)盤旋而上直沖幾萬里高空,它憑借著六月的大風(fēng)離
開了北海。”春日林澤原野上蒸騰浮動猶如奔馬的霧氣,低空里沸沸
揚揚的塵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種生物的氣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
藍(lán)湛藍(lán)的,難道這就是它真正的顏色嗎?抑或是因為高曠遼遠(yuǎn)沒法看
到它的盡頭呢?鵬鳥在高空往下看,不過也就像這個樣子罷了。(也
不過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樣罷了)
【內(nèi)容講解】
1.文章標(biāo)題為“北冥有魚”,后來怎么又寫鳥了?
鳥是由魚變化而來的,鰥的體積有幾千里,變成鳥后,鳥的背部
不知有幾千里。說明莊子想象力豐富。
2.大鵬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樣描寫這一形象的呢?
鰥鵬形體碩大無比,變化神奇莫測,奮飛時氣勢壯美。
從體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動范圍大(長度:從北海到南海;高
度:九萬里)四個方面極寫鰥鵬形象磅礴壯觀。用夸張的手法描述鰥
鵬,“不知幾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
''九萬里"言其活動天地,極言能鵬形體之大、變化之神奇,飛騰時
氣勢之壯觀,一開頭就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雄奇壯麗的畫卷。
3.賞析句子:“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接扶搖而上者九
萬里J
此句運用豐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張,描寫了鰥鵬振翼拍水,盤旋
飛向九萬里高空的形象,這一形象能激發(fā)人的豪情壯志,具有強烈的
藝術(shù)感染力,“擊”“拎”等字傳神,生動,讓人產(chǎn)生豐富的想象和聯(lián)
想。
4.在莊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說理,使文章生動活潑,
寓意雋永,感染力強。《北冥有魚》一文的寓意是什么?
文章借鰥鵬的寓言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說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
附于一定的條件,它們的活動都是有所憑借的。
5.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條件,那么人對事物的認(rèn)
識有沒有局限呢?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yuǎn)而無所至極邪?”翻譯為:天色湛
藍(lán),是它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天空高遠(yuǎn)而看不到盡頭呢?說明人
對事物的認(rèn)識是有局限的。
推己及彼,莊子給出確定的結(jié)論,鵬鳥和人們一樣,并不能弄清
天的本色,鵬鳥認(rèn)識也是有局限的啊。
【寫作手法】
L巧借寓言,富有哲理。
莊子運用大鵬南飛憑借風(fēng)的力量的故事,講述了大鵬飛翔受到了
風(fēng)的限制,還是有所依賴的,所以大鵬還是有所待,并沒有達(dá)到真正
的逍遙,說理形象,寓意深遠(yuǎn)。
2.對比鮮明,道理明確。
那些山野中的游氣(“野馬”)、飛塵(“塵埃”),空中的活動之
物(“生物”),皆由風(fēng)相吹而動。與鰥、鵬相比,它們實在是太渺小
了,但它們要能夠動起來,依然要有所憑借,即有所“待顯然,
它們也沒有達(dá)到逍遙。
3.想象豐富,意境開闊。
“大鵬”“野馬”“塵埃”都展現(xiàn)了莊子豐富的想象力,想象雄奇
瑰麗,汪洋恣肆,跌宕多姿,用形象、生動的故事來說明一個它們都
有所待,沒有達(dá)到真正的逍遙的道理。
【文言知識歸納】
詞類活用
(一)名詞作狀語
1.水擊三千里(水,在水面上)
(二)形容詞作名詞
1.《齊諧》者,志怪者也(形作名,怪異之事物)
(三)形容詞作動詞
L怒而飛(怒,奮發(fā),這里指鼓起翅膀)
名詞作形容詞
1.南冥者,天池也。(天:名詞作形容詞,天然的)
一詞多義
1.息:
①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詞,氣息,這里指風(fēng))
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詞,氣息)
2.其:
①其名為鰥(代詞,代它)
②其正色邪?其遠(yuǎn)而無所至極邪?(連詞,表選擇)
③其視下也,亦若是則也矣(代詞,代大鵬)
3.以:
①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詞,憑借)
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詞,用)
【主旨】
《北冥有魚》借助鰥鵬的寓言故事,說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
附于一定的條件,他們的活動都是有所憑借的,也表達(dá)了莊子對美好
事物的追求。
北冥有魚
北冥有魚,其名為鰥。鰥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
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
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
《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接扶搖而上者九萬
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
蒼蒼,其正色邪?其遠(yuǎn)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志怪者也()⑵海運則將徙于南冥
()
(3)接扶搖而上者()⑷去以六月息者也
()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⑵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莊子的文章意境開闊,想象奇特,能夠運用大量幻想的、傳
說的和現(xiàn)實的事例來闡明自己的觀點,使文章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請
談?wù)勀銓Ρ疚闹邢胂笫址ǖ睦斫狻?/p>
答案:
L(I)記載(2)遷移(3)向上(4)離開
2.(1)(鵬)振翅奮飛的時候,它的(展開的)雙翅就像懸掛在天空
的云。(2)山野中的霧氣,空氣中的塵埃,都是生物用氣息吹拂的結(jié)
果。
3.①在想象中夸張。如對鰥、鵬形象的描寫,“鰥之大,不知其
幾千里也”“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顯現(xiàn)出其浩大的聲勢和廣闊的意境。②在想象中進(jìn)行對比。作者列舉
野馬、塵埃等“小”的形象,和鰥、鵬作對比,以大小對立來闡述“萬
物皆有所恃”的道理。③在想象中寄寓自己的情感。作者如此醉心“逍
遙”,并將這種想象具體化,實則是蘊含了自己對理想的強烈追求。
莊子與惠子①游于濠梁②之上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鰥魚③出游從容,是魚之
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
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
之不知魚之樂,全④矣!"莊子曰:“請循其本⑤。子曰'汝安知魚樂'
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注釋】
①惠子:即惠施,戰(zhàn)國時期哲學(xué)家,莊子的好友。
②濠梁:濠水上的橋。濠,水名,在今安徽鳳陽。
③鰥(tiɑ0)魚:一種白色的小魚。
④全:完全,肯定(是這樣)。
⑤循其本:追溯話題本原。循,追溯。
【譯文】
莊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鰥魚在水里游得多么
悠閑自在,這是魚的快樂啊。”惠子說:“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快
樂呢?”莊子說:“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惠
子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
快樂,是肯定的!”莊子說:“請追溯話題本原。你說‘你哪里知道魚
的快樂’的話,既然已經(jīng)知道我知道魚的快樂而來問我,我是在濠水
的橋上知道這情況的。”
【內(nèi)容講解】
1.莊子與惠子二人辯論的問題是什么?
莊子是否知道魚的快樂。
2.惠子憑什么可以確定莊子不知道魚是快樂的呢?他的依據(jù)是
什么?
理由一:惠子說莊子不是魚,所以不知道魚的快樂。
理由二:惠子不了解莊子,不知道莊子的想法。
3.惠子的思想有什么特點呢?
像數(shù)學(xué)證明題一樣,層層推理,講究邏輯。對于事物有一種尋根
究底的認(rèn)知態(tài)度,重在知識的探討。
4.莊子堅持認(rèn)為“出游從容”的魚兒很快樂,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
心境?
莊子認(rèn)為魚“樂”,其實是他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外化。
5.你認(rèn)為在莊子和惠子的辯論中,誰是勝者?
(1)從形式上來看,莊子占了上風(fēng)。因為莊子說了后惠子就沒有
話來反駁了。結(jié)尾處,在惠子巧妙地援引莊子的反駁建立起符合邏輯
的推理后,莊子似乎應(yīng)該無言以對而就此認(rèn)輸了,可是他卻又返回爭
論的起始,借偷換概念而避重就輕地將惠子的發(fā)難化解了。(所謂偷
換概念,指他把惠子說的“安知”,解釋成“哪里知道”或“怎樣知
道”,而惠子的本意卻是“怎么(能)知道”。)
(2)從邏輯上看,惠子是勝者。前面說過,莊子是靠故意曲解惠
子的意思,才在爭論中得以維持自己最初的判斷,而這種做法顯然是
有悖于邏輯判斷規(guī)則的,屬于強詞奪理。所以說,惠子才是勝者。
6.從二人辯論的語言來看惠子和莊子最大的區(qū)別是什么?
惠子注重邏輯分析,從科學(xué)角度看世界;莊子注重觀賞和移情同
感,從美的角度、詩意的角度看世界。
如果說惠子帶有邏輯家的個性,那么莊子則具有藝術(shù)家的風(fēng)貌。
【寫作手法】
L精彩的論辯藝術(shù)。
通篇采用對話的形式,兩人一句接著一句,用“以子之矛,攻
子之盾”的方法,把這場辯論深化,顯示了精彩的詭辯藝術(shù)。
2.筆法輕松,充滿機智和幽默。
圍繞莊子是否知道“魚之樂”的辯論,本是深奧的邏輯問題,但
文章用輕松、閑適的筆調(diào)描述辯論過程,二人語言不乏幽默,令人感
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詩意。
【主旨】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這篇寓言,通過莊子、惠子的辯論
告訴我們要追求快樂自由和詩意的生活。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穌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
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
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
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
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安知魚之樂()⑵固不知子矣
()
(3)請循其本()⑷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
()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3.《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的莊子與惠子各是怎樣的心境?
這故事中的莊子與惠子,你喜歡哪個人物?為什么?
答案:
L(I)怎么(2)固然(3)追溯(4)已經(jīng)
2.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
道魚的快樂,是可以完全確定的了!
3.示例:惠子:好辯,重分析,對事物持認(rèn)知心態(tài),對于事物有
一種尋根究底的認(rèn)知態(tài)度,重在知識的探討。莊子:智辯,重觀賞,
對事物持藝術(shù)心態(tài)。喜歡的人物及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禮記》二則
雖有嘉肴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xué),不知其善也。
是故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
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xué)相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新勞動合同樣本
- 2025包裝箱訂購合同范本
- 2025房屋租賃信托合同協(xié)議書范本
- 2025年間歇式空氣中有機污染物自動分析儀項目建議書
- 2025年高導(dǎo)熱石墨膜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5年鋼材:一級鋼項目建議書
- 2025年小型高效沼氣裝置項目建議書
- 引水陂施工方案
- 大壩機械施工方案
- 橋梁截流施工方案
- 校園安全管理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 PA66ROHS無鹵sgs報告環(huán)保報告
- 《送元二使安西》優(yōu)秀課件
- 中國與俄羅斯?jié)O業(yè)合作的潛力分析
- 2023年廣東省高中學(xué)生化學(xué)競賽試題與標(biāo)準(zhǔn)答案正式題(word可編輯版)
- 汽車輪胎教案
- 公司應(yīng)急組織體系
- 局部解剖學(xué):第八章 血 管
- 電子政務(wù)與電子商務(wù)的關(guān)系探討
- 廚師菜品考核評分表201921
- 人工濕地設(shè)計方案綜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