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語文(第三版)課件 《老子》三章_第1頁
大學語文(第三版)課件 《老子》三章_第2頁
大學語文(第三版)課件 《老子》三章_第3頁
大學語文(第三版)課件 《老子》三章_第4頁
大學語文(第三版)課件 《老子》三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老子》三章

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了解老子其人2.掌握《老子》三章的思想主題3.掌握《老子》三章的文學特色(二)能力目標1.能準確翻譯課文和重點字詞。2.能理解文中“智、明、力、強、富、志”的含義(三)素質(zhì)目標領(lǐng)悟老子的思想與智慧教學重點1.重點字詞與句子的翻譯2.《老子》的文學特色教學難點理解課文中所體現(xiàn)的思想與智慧目錄1.作者小傳2.文學常識3.內(nèi)容述評4.藝術(shù)賞析5.拓展延伸6.思辨感悟作者小傳

老子生卒年不詳,約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間;姓李,名耳,字聃,號伯陽,春秋后期楚國人苦縣歷鄉(xiāng)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zhèn)));曾任“周守藏之史”;為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作《老子》(又稱《道德經(jīng)》)。文學常識——認識《道德經(jīng)》

《道德經(jīng)》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部具有完整哲學體系的代表作。老子的哲學涵蓋了宇宙觀、人生觀和社會政治觀。“道”是老子哲學思想的基本范疇,而“德”則是“道”的展開,是“道”在人生、社會和政治生活中的具體應(yīng)用。《道德經(jīng)》分為上下兩冊,共81章,前37章為上篇道經(jīng),第38章以下屬下篇德經(jīng)。全文共計五千字左右。《道德經(jīng)》、《易經(jīng)》和《論語》被認為是對中國人影響最深遠的三部思想巨著。文學常識——認識老子思想(1)“道”的思想:

老子認為“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是萬物存在與變化的普遍原則和根本規(guī)律。“道”在《老子》中出現(xiàn)七十多次。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樸素的辨證觀: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3)“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

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4)“小國寡民”的社會理想: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5)生死觀點:

吾友老聃有言,生亦不喜,死亦不悲。汝可聞乎?昔日老聃之生也,由無至有,聚氣而成,順時而來,合自然之理,有何喜哉?今日老聃之死也,由有歸無,散氣而滅,順時而去,合自然之理也。有何悲哉?生而喜者,是以為不當喜而喜也;死而悲者,是以為不當悲而悲也,放生時貴生,死時怕死,皆是以己之意愿而強求生來、強求死去也,皆背自然之理而任己之情也。內(nèi)容述評

【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本章用水性來比喻道德高尚人的人格。水最顯著的特性和作用是:柔;停留在卑下的地方;滋潤萬物而不與相爭。【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本章是講個人修養(yǎng)與自我建立。一個能“自知”、“自勝”、“自足”、“強行”的人,關(guān)鍵在于省視自己,堅定自己,克制自己,并且矢志力行,這樣才能進一步拓展他的精神生命與思想生命。在老子看來,知人、勝人固然重要,但自知、自勝猶為重要。【第七十一章】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人要有自知之明,并誠實地檢視自己,以求自我改進。藝術(shù)賞析1、韻散結(jié)合。

《老子》的語句簡短整齊,有的整章用韻,有的韻散結(jié)合。2、形象化說理

老子文章通過可感知的有形事物,比喻說明抽象的道理,比如以“水”善于利用萬物的特性比喻圣人的崇高境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