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學儀器分析-紫外_第1頁
生物化學儀器分析-紫外_第2頁
生物化學儀器分析-紫外_第3頁
生物化學儀器分析-紫外_第4頁
生物化學儀器分析-紫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3章紫外光譜—UltravioletSpectrometry,UV2024/2/26126二月20242§3.1

紫外吸收光譜分析基本原理PrinciplesofUV3.1.1紫外吸收光譜的產生3.1.2有機物紫外吸收光譜3.1.3有機物紫外吸收光譜3.1.4蛋白紫外吸收光譜3.1.5核酸紫外吸收光譜3.1.6紫外吸收光譜影響因素3.1.7顯色反應26二月20243§3.1紫外吸收光譜分析基本原理PrinciplesofUV3.1.1紫外吸收光譜的產生FormationofUV1.概述基于物質對紫外光選擇性吸收的分析方法。250300350400nm1234eλ26二月202442.物質對光的選擇性吸收及吸收曲線M+熱M+熒光或磷光

E=E2-

E1=h

量子化;選擇性吸收定性依據。M+

h

→M*基態激發態E1

(△E)E226二月20245可見—紫外波長范圍:100-800nm.(1)遠紫外光區:

100-200nm(2)近紫外光區:200-400nm(3)可見光區:400-800nm3.1.1紫外吸收光譜的產生

FormationofUV26二月20246可見光譜與紫外光譜的共同之處光譜法:可用于結構鑒定、定性和定量分析;定性依據:特征吸收;定量依據:朗伯—比耳定律;能級躍遷:分子中價電子能級躍遷;光譜形狀:電子躍遷的同時,伴隨著振動、轉動能級的躍遷帶狀光譜。3.1.1紫外吸收光譜的產生

FormationofUV26二月20247可見光譜與紫外光譜的共同之處吸收曲線(A-λ曲線)吸收曲線是定量分析中選擇入射光波長的重要依據。關于吸收曲線的討論與可見光譜相同3.1.1紫外吸收光譜的產生

FormationofUV26二月202483.電子躍遷與分子吸收光譜物質分子內部三種運動形式:(1)電子相對于原子核的運動;(2)原子核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相對振動;(3)分子本身繞其重心的轉動。3.1.1紫外吸收光譜的產生

FormationofUV26二月20249分子具有三種不同能級:電子能級、振動能級和轉動能級三種能級都是量子化的,且各自具有相應的能量。分子的內能:電子能量Ee、振動能量Ev、轉動能量Er即E=Ee+Ev+ErΔΕe>ΔΕv>ΔΕr

3.電子躍遷與分子吸收光譜26二月202410能級躍遷電子能級間躍遷的同時,總伴隨有振動和轉動能級間的躍遷。即電子光譜中總包含有振動能級和轉動能級間躍遷產生的若干譜線而呈現寬譜帶。3.電子躍遷與分子吸收光譜26二月202411討論轉動能級間的能量差ΔΕr:0.005~0.050eV,躍遷產生吸收光譜位于遠紅外區。遠紅外光譜或分子轉動光譜;振動能級的能量差ΔΕv約為:0.05~1eV,躍遷產生的吸收光譜位于紅外區,紅外光譜或分子振動光譜;電子能級的能量差ΔΕe較大1~20eV。電子躍遷產生的吸收光譜在紫外—可見光區,紫外—可見光譜或分子的電子光譜。

26二月202412討論吸收光譜的波長分布是由產生譜帶的躍遷能級間的能量差所決定,反映了分子內部能級分布狀況,是物質定性的依據。吸收譜帶的強度與分子偶極矩變化、躍遷幾率有關,也提供分子結構的信息。通常將在最大吸收波長處測得的摩爾吸光系數εmax也作為定性的依據。不同物質的λmax有時可能相同,但εmax不一定相同;吸收譜帶強度與該物質分子吸收的光子數成正比,定量分析的依據。26二月2024131.有機化合物電子類型及電子躍遷類型三種價電子:σ電子、π電子、n/p電子;電子躍遷類型:n→π*;π→π*;

n→σ*;σ→σ*

。sp*s*RKE,Bnp

ECOHnpsH3.1.2有機物紫外吸收光譜Ultravioletspectrometryoforganiccompounds26二月202414分子軌道理論:成鍵軌道—反鍵軌道。當外層電子吸收紫外或可見輻射后,就從基態向激發態(反鍵軌道)躍遷。主要有四種躍遷,所需能量ΔΕ大小順序為:n→π*

<π→π*

<n→σ*

<σ→σ*§3.1.2有機物紫外吸收光譜Ultravioletspectrometryoforganiccompounds26二月2024152

σ→σ*躍遷所需能量最大;σ電子只有吸收遠紫外光的能量才能發生躍遷;飽和烷烴的分子吸收光譜出現在遠紫外區;吸收波長λ<200nm;例:甲烷的λmax為125nm,乙烷λmax為135nm。只能被真空紫外分光光度計檢測到;作為溶劑使用。26二月2024163n→σ*躍遷所需能量較大。吸收波長為150~250nm,大部分在遠紫外區,近紫外區仍不易觀察到。末端吸收。含非鍵電子的飽和烴衍生物(含N、O、S和鹵素等雜原子)均呈現n→σ*躍遷。26二月2024174

π→π*躍遷所需能量較小,吸收波長處于遠紫外區的近紫外端或近紫外區,εmax一般在104L·mol-1·cm-1以上,屬于強吸收。

(1)不飽和烴π→π*躍遷乙烯π→π*躍遷的λmax為165nm,εmax為:1×104L·mol-1·cm-1。

K帶——共軛非封閉體系的π→π*躍遷

C=C

發色基團,但

*200nm。

max=165nm助色基團取代

*

(K帶)發生紅移26二月202418165nm217nm

?

?

?

(HOMOLVMO)

max

(2)共軛烯烴中的

→*195

n→π*躍遷含雜原子的雙鍵化合物,或者當有雜原子上的孤對電子與碳原子上的π*軌道,則可產生n→

π*躍遷吸收。200

400nm。禁阻躍遷,吸收強度很弱,ε<102L·mol-1·cm-1。同時存在π→π*躍遷。丙酮π→π*躍遷(K帶):λmax=194nm,εmax=9×103L·mol-1·cm-1

;丙酮n→π*躍遷(R帶):λmax=280nm,εmax=22L·mol-1·cm-1

(溶劑環己烷)。26二月202420

飽合有機化合物的電子躍遷類型為σ→σ*,n→σ*

躍遷,吸收峰一般出現在真空紫外區,吸收峰低于200nm,實際應用價值不大。

不飽合機化合物的電子躍遷類型為n→π*,π→π*

躍遷,吸收峰一般大于200nm。

216.生色團與助色團最有用的紫外光譜是由π→π*和n→π*躍遷產生。這兩種躍遷均要求有機物分子中含有不飽和基團。生色團:是指分子中可以吸收光子而產生電子躍遷的原子基團。能產生紫外--可見吸收、含有π鍵的不飽和基團稱

。簡單的生色團由雙鍵或叁鍵體系組成,如乙烯基C=C

、羰基C=O

、亞硝基N=O

、偶氮基—N=N—、乙炔基、腈基—C三N等。(chromophore)26二月2024226.生色團與助色團助色團:一些含有n電子的基團(如--OH、--OR、--NH2、--NHR、--X等),它們本身沒有生色功能(不能吸收λ>200nm的光),但當它們與生色團相連時,就會發生n—π共軛作用,增強生色團的生色能力(吸收波長向長波方向移動,且吸收強度增加),這樣的基團稱為助色團。(auxochrome)26二月2024237.紅移與藍移紅移:λmax向長波方向移動。藍移(或紫移):λmax向短波方向移動。增色效應或減色效應:吸收強度即摩爾吸光系數ε增大或減小的現象分別稱為~~。有機化合物的吸收譜帶常常因引入取代基或改變溶劑使最大吸收波長λmax和吸收強度發生變化。26二月2024249.有機化合物的吸收帶吸收帶(absorptionband):在紫外光譜中,吸收峰在光譜中的波帶位置。根據電子及分子軌道的種類,可將吸收帶分為四種類型。R吸收帶

K吸收帶

B吸收帶

E吸收帶25吸收帶及吸收帶類型吸收峰對應的波長位置稱為吸收帶。R吸收帶:由于發生n→π*躍遷而產生的吸收帶。n→π*為禁阻躍遷,躍遷幾率很小;一般地,R吸收帶的

270nm,100;當使用極性溶劑時,R吸收帶發生藍移。26二月202426吸收帶及吸收帶類型K吸收帶:由π→π*躍遷而產生的吸收帶。發生在共軛烯炔分子;吸收很強,ε>104;波長位置小于R吸收帶。1:乙醚2:水12250300苯酰丙酮非極性→極性n

*躍遷:蘭移;;

→*躍遷:紅移;;26二月202427吸收帶及吸收帶類型B吸收帶:位于278nm的吸收帶。由苯環的π→π*躍遷引起;吸收較強,ε=1100;在非極性溶劑中測定時有精細結構,而在極性溶劑中精細結構消失。當芳環與發色團直接相連時會同時出現K、B兩帶(B帶波長較長),且B帶產生紅移。若分子中含有n電子,還會有R帶同時出現。26二月202428吸收帶及吸收帶類型E吸收帶:在一定意義上,苯環可看成三個共軛的乙烯組成。苯環中的這種乙烯鍵和共軛乙烯鍵引起的紫外吸收帶分別稱為E1和E2帶。四種吸收帶按能量高低排列:一般有E1>E2≥K>B>R26二月20242910.吸收波長的計算非共軛體系:飽和烷烴;有助色團取代的衍生物;孤立發色團。共軛體系:共軛烯烴。26二月202430165nm217nm

?

?

?

(HOMOLVMO)

max

基-----是由非環或六環共軛二烯母體決定的基準值;無環、非稠環二烯母體:

max=217nm共軛烯烴(不多于四個雙鍵)

*躍遷吸收峰位置可由伍德沃德——菲澤規則估算。

max=

基+

ni

i

a.共軛烯烴中的

→*31異環(稠環)二烯母體:

max=217nm同環(非稠環或稠環)二烯母體:

max=253nmni

I:由雙鍵上取代基種類和個數決定的校正項(1)每增加一個共軛雙鍵+30(2)環外雙鍵+5(3)雙鍵上取代基:酰基(-OCOR)0鹵素(-Cl,-Br)+5烷基(-R)+5烷氧基(-OR)+63221722726二月20243326二月202434b.羰基化合物共軛烯烴中的

→*①Y=H,Rn→*

180-190nm

*

150-160nmn→*

275-295nm②Y=-NH2,-OH,-OR

等助色基團K帶紅移,R帶蘭移;R帶

max=205nm

10-100K

K

R

R

n

n

165nm

n

不飽和醛酮K帶紅移:165

250nmR

帶紅移:290

310nm

26二月202435c.,-不飽和羧酸及其酯

*躍遷K帶紅移程度小于

,

-不飽和酮,max約200240nm,

104。

由于存在這種共軛,羰基的親電子性降低,即接受C=C上

電子,形成

*躍遷的能力降低,使

,

-不飽和酸及酯發生

*躍遷需要較大的能量,

max藍移。26二月202436d.芳香烴及其雜環化合物

苯:E1帶180

184nm;

=47000E2帶200

204nm=7000

苯環上三個共軛雙鍵的

→*躍遷特征吸收帶;B帶230-270nm

=200

*與苯環振動引起;含取代基時,B帶簡化,紅移。

max(nm)

max苯254200甲苯261300間二甲苯2633001,3,5-三甲苯266305六甲苯27230026二月202437乙酰苯紫外光譜圖羰基雙鍵與苯環共軛:K帶強;苯的E2帶與K帶合并,紅移;取代基使B帶簡化;氧上的孤對電子:R帶,躍遷禁阻,弱;CCH3On→

*;

R帶

*;

K帶26二月202438苯環上助色基團對吸收帶的影響26二月202439苯環上發色基團對吸收帶的影響26二月202440.立體結構和互變結構的影響順反異構:順式:λmax=280nm;εmax=10500反式:λmax=295.5nm;εmax=29000互變異構:酮式:λmax=204nm

烯醇式:λmax=243nm

41立體結構和互變結構的影響26二月202442.溶劑的影響1:乙醚2:水12250300苯酰丙酮非極性→極性n

*躍遷:蘭移;;

→*躍遷:紅移;;極性溶劑使精細結構消失43.溶劑的影響非極性極性n

n

p

n<

p

n

p

非極性極性

n>

pn

*躍遷:蘭移;;

→*躍遷:紅移;;

max(正己烷)

max(氯仿)

max(甲醇)

max(水)

230238237243n

32931530930544§3.1.3無機化合物紫外可見吸收光譜

1.電荷遷移躍遷

(1)配合物的電荷遷移躍遷配合物分子吸收光輻射后,分子中的電子由配體的軌道躍遷到與中心離子相關的軌道上,或按相反方向轉移,產生電荷遷移躍遷吸收光譜。這種電荷遷移光譜通常發生在具有d電子的過渡金屬離子和有丌鍵的共軛體系的有機配位化合物及許多水合無機離子中。這種配合物電荷遷移躍遷可表達為:無機配位化合物紫外----可見吸收光譜的電子躍遷形式主要有電荷遷移躍遷和配位場躍遷兩種形式。Mn+—Lb-M(n-1)+—L(b-1)-h

26二月202445(2)過渡金屬離子與生色團試劑生成配合物的電荷遷移躍遷如Fe(Ⅲ)與CNS離子配位。[Fe3+CNS-]2+h

[Fe2+CNS]2+電子給予體電子接受體分子內氧化還原反應;

>104Fe2+與鄰菲羅啉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譜屬于此。2024/2/2646電荷遷移吸收光譜的波長取決于電子給予體和電子接受體相應軌道的能量差。如金屬離子的氧化性強,而配位體L的還原性強,則發生電荷遷移所需的能量較小,則吸收光波長會發生紅移

電荷遷移躍遷吸收光譜的譜帶較寬,并易受環境因素的影響,用其波譜定性及結構分析比較困難。但電荷遷移吸收光譜最大的特點是摩爾吸收系數很大,一般在104~107。因此,用這類吸收譜帶進行定量分析時,可以顯著提高檢測的靈敏度。相反,則吸收光波長會發生紫移。47

2.配位場躍遷(1)配體微擾的金屬離子d-d電子躍遷和f-f電子躍遷在配體的作用下過渡金屬離子的d軌道和鑭系、錒系的f軌道裂分,吸收輻射后,產生d一d、f一f躍遷;必須在配體的配位場作用下才可能產生也稱配位場躍遷;

(2)金屬離子微擾的配位體內電子躍遷金屬離子的微擾,將引起配位體吸收波長和強度的變化。變化與成鍵性質有關,若共價鍵和配位鍵結合,則變化非常明顯。摩爾吸收系數ε很小,對定量分析意義不大,但可用于研究配合物的結構,為現代無機配合物鍵合理論的建立、金屬酶和生物無機化學等提供非常有用的信息。2024/2/2648§3.1.4蛋白質紫外吸收光譜

蛋白質具有很強的紫外吸收,通常情況下一般蛋白質在紫外區的最大峰在280nm左右(見圖2.8)。26二月202449§3.1.4蛋白質紫外吸收光譜

利用蛋白質的這一特性,能夠設計多種蛋白質定量分析的方法。同時,蛋白質的最大吸收峰不同于核酸的260nm最大吸收峰。基于這種差異,仍然能夠利用紫外吸收對含有DNA的蛋白質樣品進行定量分析。在小于240nm波長的紫外區有很強的光吸收效應,但較難利用這一特性。這是因為,在這一紫外區,很多緩沖液具有很強的紫外吸收,并且緩沖液一般濃度很高,這會嚴重干擾蛋白質的定量分析。但如果背景緩沖液不具有紫外吸收的特性,則可以充分利用蛋白質在200~220nm的強紫外吸收性質。26二月202450§3.1.4蛋白質紫外吸收光譜

蛋白質的紫外吸收特性主要是由蛋白質所含的酪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等引起。由于苯環(包括共軛雙鍵等)的存在,這幾種氨基酸在240~300nm的紫外區內均具有強力的光吸收特性;雖然其他氨基酸也具有紫外吸收的性質,但在此紫外區內一般很弱,對蛋白質的紫外吸收貢獻不大。26二月202451§3.1.4蛋白質紫外吸收光譜

蛋白質的紫外吸收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由于蛋白質分子為高分子聚合物,其構象受多種因素(如溶液的pH、離子強度、金屬離子、溫度和變性劑等)的影響;而蛋白質構象的變化會改變具有紫外吸收的氨基酸在蛋白質表面的分布,進而影響蛋白質的紫外吸收光譜。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如蛋白質富含紫外吸收的氨基酸,其吸收系數會增加;相反,則降低。這在蛋白質的定量分析時需要注意。26二月202452§3.1.5核酸紫外吸收光譜

核苷、核苷酸、核酸的成分都有嘌呤和嘧啶堿基,這些堿基全含有共軛雙鍵,使得這些堿基能強烈吸收240~290nm波段的紫外線,最大吸收在260nm左右。因此核酸、核苷酸和核苷具有紫外吸收特性,DNA鈉鹽在230nm處為吸收低谷,但它的紫外吸收在260nm附近有最大吸收值,其吸光度(absorbance)以A260表示,A260是核酸的重要性質,在核酸的研究中很有用處。RNA鈉鹽的吸收曲線與DNA的無明顯區別。不同核苷酸有不同的吸收特性,所以用紫外分光光度計加以定量及定性測定。26二月202453§3.1.5核酸紫外吸收光譜

雙鏈DNA和單鏈DNA的紫外光譜相似,摩爾吸收系數有大差。原因:雙鏈中堿基被包裹在雙鏈內部,弱;單鏈外露,強。26二月202454

溫度對DNA的紫外吸收有明顯的影響。在溫度為70°C以下,DNA以雙鏈形式存在,因此紫外吸收相對較低。在70~85°C時,溫度對DNA的紫外吸收具有顯著的影響。85°C以后,溫度的增加對DNA紫外吸收的影響很弱,這是由于在85°C以上,DNA以單鏈形式存在,紫外吸收接近最大值。變性溫度(meltingtemperature,Tm)是指雙鏈DNA分離成兩個單鏈DNA時對應的溫度。這一特性對DNA的分離分析非常重要。如PCR的設計就是基于DNA的變性溫度的基礎。55§3.1.6影響UV-Vis分析的因素:【1】溫度

【3】溶液的濃度【2】pH的影響【4】光源狹縫的寬度【5】背景的吸收561】條件化學反應,也就是顯色反應對多種物質進行測定,常利用顯色反應將被測組分轉變為在一定波長范圍有吸收的物質。常見的顯色反應有配位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等。§3.1.7顯色反應(條件和影響因素)57這些顯色反應,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4】.反應生成物的組成恒定。【3】.反應生成的產物有足夠的穩定性,以保證測量過程中溶液的吸光度不變;【2】.反應有較高的選擇性,即被測組分生成的化合物吸收曲線應與共存物質的吸收光譜有明顯的差別;【1】.反應的生成物必須在紫外-可見光區有較強的吸光能力,即摩爾吸光系數較大;58影響顯色反應的因素:【1】.酸度顯色反應最適宜的酸度范圍可通過實驗來確定:測定某一固定濃度的試樣的吸光度隨酸度的變化,以吸光度為縱坐標,溶液的PH值為橫坐標作圖。【3】.顯色時間和溫度【2】.顯色劑的用量59測定試樣溶液的吸光度,需先用參比溶液調節透光度(吸光度為0)為100%,以消除其它成分及吸光池和溶劑等對光的反射和吸收帶來的測定誤差。(3)、參比溶液的選擇60參比溶液的選擇視分析體系而定,具體有:1】.溶劑參比試樣簡單、共存其它成分對測定波長吸收弱,只考慮消除溶劑與吸收池等因素;

2】.試樣參比如果試樣基體溶液在測定波長有吸收,而顯色劑不與試樣基體顯色時,可按與顯色反應相同的條件處理試樣,只是不加入顯色劑。613】.試劑參比

如果顯色劑或其它試劑在測定波長有吸收,按顯色反應相同的條件,不加入試樣,同樣加入試劑和溶劑作為參比溶液。

4】.平行操作參比用不含被測組分的試樣,在相同的條件下與被測試樣同時進行處理,由此得到平行操作參比溶液。62§3.2紫外分光光度計

Ultravioletspectrometer一、基本組成generalprocess二、分光光度計的類型typesofspectrometer26二月202463一、基本組成光源單色器樣品室檢測器顯示1.光源在整個紫外光區或可見光譜區可以發射連續光譜,具有足夠的輻射強度、較好的穩定性、較長的使用壽命。

可見光區:鎢燈作為光源,其輻射波長范圍在320~2500nm。紫外區:氫、氘燈。發射185~400nm的連續光譜。26二月2024642、單色器將光源發射的復合光分解成單色光并可從中選出任一波長單色光的光學系統。棱鏡材料——石英26二月2024653、樣品室樣品室放置各種類型的吸收池(比色皿)和相應的池架附件。吸收池主要有石英池和玻璃池兩種。在紫外區須采用石英池,可見區一般用玻璃池。26二月2024664、檢測器利用光電效應將透過吸收池的光信號變成可測的電信號常用的有光電池、光電管或光電倍增管。26二月2024675、結果顯示記錄系統檢流計、數字顯示、微機進行儀器自動控制和結果處理。26二月202468二、紫外分光光度計的類型1.單光束:簡單,價廉,適于在給定波長處測量吸光度或透光度,一般不能作全波段光譜掃描,要求光源和檢測器具有很高的穩定性。2.雙光束:自動記錄,快速全波段掃描。可消除光源不穩定、檢測器靈敏度變化等因素的影響,特別適合于結構分析。儀器復雜,價格較高。26二月202469二、分光光度計的類型3.雙波長:將不同波長的兩束單色光(λ1、λ2)快速交替通過同一吸收池而后到達檢測器。產生交流信號。無需參比池。△

=1~2nm。兩波長同時掃描即可獲得導數光譜。26二月202470光路圖26二月202471§3.3紫外吸收光譜的應用ApplicationsofUV一、定性和定量分析qualitativeandquantitativeanalysis二、有機物結構確定structuredeterminationoforganiccompounds26二月202472一、定性、定量分析1.定性分析

max:化合物特性參數,可作為定性依據;有機化合物紫外吸收光譜:反映結構中生色團和助色團的特性,不完全反映分子特性;計算吸收峰波長,確定共軛體系等甲苯與乙苯:譜圖基本相同;結構確定的輔助工具;

max,

max都相同,可能是一個化合物;標準譜圖庫:46000種化合物紫外光譜的標準譜圖

?Thesadtlerstandardspectra,Ultraviolet?26二月20247326二月2024742.純度鑒定依據:

max

;峰形狀和數量;A。生物大分子紫外吸收特征。核酸分子中含有堿基,

max=260nm核酸典型吸收:260nm;純核酸A280/A260=0.5。蛋白質分子中含有芳香族氨基酸,

max=280nm蛋白質典型吸收:280nm;純蛋白A280/A2601.8。743.定量分析依據:朗伯-比耳定律吸光度:A=bc;透光度:-lgT=bc。靈敏度高:max:104~105L·mol-1·cm-1;測量誤差與吸光度讀數有關:

A=0.434,讀數相對誤差最小;26二月202475代入朗伯-比爾定律有:Δc/c=0.4343ΔT/TlgT要使測定的相對誤差Δc/c最小,求導取極小得出:lgT=-0.4343=A即當A=0.4343時,吸光度測量誤差最小。最適宜的測量范圍為0.2~0.8之間。76測定方法

【1】單組分定量方法單組分是指樣品溶液中含有一種組分,或者是在混合物溶液中待測組分的吸收峰與其他共有物質的吸收峰無重疊。其定量方法包括校準曲線法、標準對比法和吸收系數法。771校準曲線法方法:配制一系列不同含量的標準溶液,選用適宜的參比,在相同的條件下,測定系列標準溶液的吸光度,作A-c曲線,即標準曲線,也可用最小二乘數處理,得線性回歸方程。在相同條件下測定未知試樣的吸光度,從標準曲線上就可以找到與之對應的未知試樣的濃度。78【2】標準對比法即將待測溶液與某一標樣溶液,在相同的條件下,測定各自的吸光度,建立朗伯-比爾定律,解方程求出未知樣濃度與含量。

As=KcsAx=Kcx【3】

F因子法

79二、有機化合物結構輔助解析

1.由紫外譜圖可獲得的結構信息(1)200-400nm無吸收峰。飽和化合物,單烯,非共軛烯。(2)270-350nm有吸收峰(ε=10-100)醛酮n→π*躍遷產生的R

帶。(3)250-300nm有中等強度的吸收峰(ε=200-2000),芳環的特征吸收(具有精細解構的B帶)。(4)200-250nm有強吸收峰(ε

104),表明含有一個共軛體系(K)帶。共軛二烯:K帶(

230nm);

不飽和醛酮:K帶

230nm,R帶

310-330nm260nm,300nm,330nm有強吸收峰,3,4,5個雙鍵的共軛體系。26二月2024802.光譜解析注意事項(1)確認

max,并算出㏒ε,初步估計屬于何種吸收帶;(2)觀察主要吸收帶的范圍,判斷屬于何種共軛體系;(3)乙酰化位移B帶:262nm(ε302)274nm(ε2040)261nm(ε300)(4)pH值的影響加NaOH紅移→酚類化合物,烯醇。加HCl蘭移→苯胺類化合物。26二月2024813.分子不飽和度的計算定義:不飽和度是指分子結構中達到飽和所缺一價元素的“對”數。如:乙烯變成飽和烷烴需兩個氫原子,不飽和度為1。計算:若分子中僅含一,二,三,四價元素(H,O,N,C),則可按下式進行不飽和度的計算:

=(2+2n4+n3–n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