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改革迫在眉睫_第1頁
高中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改革迫在眉睫_第2頁
高中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改革迫在眉睫_第3頁
高中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改革迫在眉睫_第4頁
高中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改革迫在眉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課改革迫在眉睫東漢羌匈奴鮮卑羯氐晉武帝司馬炎北魏劉宋北方南方魏蜀吳西晉東晉十六國北魏宋齊梁陳東漢隋朝魏晉南北朝(220—589)北魏的崛起與統一黃河流域

探究1:結合教材內容思考:北魏崛起的過程是什么?◆起源:東北鮮卑拓跋部◆建國:東晉,代國◆重建: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國,

改國號魏,史稱“北魏”◆遷都稱帝:398遷都平成,399年稱帝◆統一黃河流域:439年,結束北方割據

探究2:結合教材思考:北魏統一黃河流域的時間以及影響各是什么?◆

影響:①初步結束北方分裂割據②創造了北方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促進了社會生產的發展③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探究3:結合教材內容歸納:拓跋珪改革的措施有哪些?有何意義?拓跋珪改革:經濟上:政治上:文化上:實行編戶;授田勸農;仿漢官制;重用儒生(如崔浩)興辦太學。拓跋珪改革意義:畜牧經濟為主的游牧生活逐漸轉向農業經濟為主的定居生活;國家機構日益完備。

探究3:北魏何以能在這么多的民族政權中脫穎而出,完成一統北方的偉業呢?(結合教材內容思考)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北方長期戰亂,人民渴望統一民族融合在十六國時期進一步加強北魏軍事力量強,騎兵強悍北魏接受了漢文化,加快了發展

北魏初期,在地方上實行宗主督護制。各地豪強地主聚族而居,紛紛以宗族鄉黨的形式,占據有利地勢筑塢立堡,割據一方,武裝自衛,從事生產,維持生存。這些豪強地主稱為宗主,塢堡里的農民實際上是塢堡主控制的依附程度不等的農民,向塢堡主交納地租,承擔勞役和兵役。魏道武帝建立北魏政權時,為了取得各地宗主的支持,被迫承認宗主在地方上的勢力和他們的政治經濟權利,并任命他們為政府收納地方租稅,征發兵役、徭役。這種宗主督護制有許多弊端,宗主往往隱瞞戶籍借此逃避賦役。北魏的基層政權實行何種制度?有何危害?根據材料和課本知識回答:

“每有騎戰,驅夏人(漢人)為肉籬”:在戰爭時,往往驅使漢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當步兵,在陣前沖鋒,鮮卑騎兵則在后督陣,并任意縱馬踐踏。

1:北魏的建立及北方的統一2.你認為孝文帝改革前的北魏有哪些社會矛盾?有何影響?(1)、北魏初年的統治狀況如何?(2)、如何處理北方的民族關系?政治黑暗、負擔沉重、矛盾尖銳;經濟落后實行民族歧視和民族壓迫階級(統治者與人民)矛盾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拓跋貴族之間及其與漢族官僚)民族(拓跋部與其他民族)矛盾社會動蕩不安政權不穩

孝文帝親政時,北魏已存在嚴重社會危機(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認識:嚴重的政治危機反映了改革的必要性,只有改革才能緩和社會矛盾。

探究4:孝文帝改革是中國歷史演進過程中的必然產物。改革有那些有利條件?

聽政20年間,主持了前期改革,為孝文帝全面改革奠定了基礎。培養孝文帝,使他具有濃厚的漢文化,為他推行全面和徹底漢化奠定了基礎。馮太后

(1)北魏統一黃河流域(2)北方出現了民族大融合趨勢

(3)前人的改革奠定了基礎(拓跋珪改革);開始了封建化的進程。

(4)馮太后與孝文帝的努力。有利條件改革的必要性:1.北魏的崛起與統一北方(前提)2.民族大融合加強(時代背景)。3.孝文帝親政時,北魏已存在嚴重社會危機—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1)北魏經濟文化相對落后,中原比較先進。(經濟、文化)(2)社會矛盾激化和統治危機——根本原因。(政治)可能性:5馮太后與孝文帝改變社會落后現狀,學習先進漢文化的堅定態度一:改革的背景目的:緩和社會矛盾,改變鮮卑族落后狀態。

探究6:孝文帝改革所要解決的問題有哪些?

(1)落后政治制度與先進文明沖突問題;

(2)民族矛盾問題、風俗習慣差異問題;

(3)北方生產關系,經濟發展調弊問題;第2課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

——改革的內容

探究1:整體閱讀教材思考:北魏孝文帝改革分為哪兩個階段?以遷都洛陽為界,分為兩個階段:馮太后主持了前期改革;孝文帝進行了后期的改革一、馮太后主持的前期改革

探究2:閱讀教材第36-37頁內容思考:面對北魏社會存在的問題,馮太后主要采取哪些措施來解決問題的?各有何內容?有何成效?(結合思考內容完成下表)原因內容影響俸祿制均田制三長制租調制馮太后主持的前期改革官無俸祿,任意搜括;貪污成風官吏俸祿由國家統一籌集,按級別發放,不許自籌;懲治貪污使吏治有所好轉,為北魏進行各方面的改革提供了一個有利的政治局面。宗主督護制存在的問題;配合均田制政府控制大量無主荒地;經濟衰退按一定標準,將國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給農民耕種,土地不得買賣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一定程度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國家征收賦稅和徭役。促進經濟發展。賦稅征收混亂;經濟衰退每對夫婦每年向政府交納一定數量的租(繳納糧食)調(繳納絹帛)鄰長——里長——黨長;職責:檢查戶口,征收租賦,征發徭役和兵役,推行均田制。改變了賦稅征收混亂的現象,減輕了農民負擔;編戶齊民增多,增加了國家的租調收入。健全了基層政權,完善了行政體制;保證了國家對人民的有效控制。

探究3:結合內容思考:馮太后主持的改革側重點是什么?有何影響?側重點:建立新制。如:俸祿制(官制);均田制(土地制度);三長制(基層行政制度);租調制(賦稅制度)影響: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政權的鞏固;奠定后期改革的基礎。平城洛陽二、孝文帝進行后期的改革(一)、遷都洛陽

探究4:結合材料和教材內容思考:為什么孝文帝要遷都洛陽?他采用了什么方法最終達到目的?遷都的意義是什么?孝文帝廢太子孝文帝要徹底革除舊俗,在當時引起了一部分鮮卑人的強烈反感,其中也包括他的太子元恂。元恂不過是個14歲的孩子,卻成了反對革除舊俗的先鋒。他身體肥胖,嫌河南太熱,一直想回北方。八月中,他乘父親去嵩山的機會,帶著左右心腹逃往平城。小領軍元儼領衛兵攔截,鬧到天黑,方才平息。孝文帝得知此事大驚,回宮后,召太子來見,痛加訓責,還與兄弟咸陽王元禧兩個輪流動手,把元恂打了一百多棒,然后命人把他扶出去禁閉起來。這一頓打得著實是重,元恂躺了一個多月才能起床。后來,孝文帝把元恂廢為庶人,派兵看守。次年三月,御史中尉李彪秘密上表,說他仍在謀劃作亂。孝文帝令人帶毒酒逼他自殺,其時年僅15歲。

從平城方面看從洛陽方面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自然地理保守勢力強大,難以有效控制中原爭取漢族地主的合作,有效控制中原經濟落后,生產不能自足,糧食供應困難農業生產發達受強敵“柔然”威脅可擺脫柔然的威脅,并能舉兵南下落后的少數民族文化先進的漢族文化,數個朝代之都地處偏僻,氣候惡劣,交通不便地處中原,交通便利,中心地位遷都洛陽的原因洛陽3、意義:使洛陽成為政治、經濟中心;打擊了保守勢力,保證了改革的深入;有利于鞏固對中原的統治,促進民族融合,使中華文明得到進一步發展。①政治:舊都保守勢力強大,阻撓改革;②經濟:舊都經濟落后,糧食供應困難;③軍事:舊都受到北方柔然的騷擾和威脅;④地理:舊都偏居塞上,經略中原困難。1、遷都洛陽原因:2、遷都過程:以“南伐”為借口,493年~495年由平城遷到洛陽。平城洛陽

探究5:北魏政權遷都洛陽后,請你以北魏人的身份談一談風俗習慣發生了哪些巨大的變化?(結合教材第38-39頁內容)穿漢服講漢話改漢姓通婚姻改籍貫移風易俗易服裝講漢話改漢姓通婚姻改籍貫(2)學習漢族生活方式方面,孝文帝進行哪些改革?有何影響?促進了民族大融合(3)學習漢族典章制度方面,孝文帝進行什么改革?定門第等級鮮卑姓漢姓鮮卑姓漢姓拓跋賀賴后穆陵獨孤步六孤賀樓鮮卑姓氏改為漢姓舉例:元穆陸劉賀樓

探究5:結合教材內容思考:孝文帝移風易俗的措施起到了怎樣的作用?◆促進鮮卑族和漢族文化的融合◆得到了漢族地主的支持◆推動了政權封建化知識整合主持者改革措施改革重點前期后期馮太后孝文帝建立新制移風易俗①易服裝、②講漢話、③改漢姓、④通婚姻、⑤改籍貫①制定官吏俸祿制,整頓吏治;②推行均田制;③設立三長制;④推行租調制遷都洛陽北魏孝文帝改革內容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內容(主要措施)4移風易俗:2政治3遷都洛陽1經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