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5古詩鑒賞(2022秋·湖南長沙·七年級長沙市長郡雙語實驗中學校聯考期中)閱讀下列詩歌,完成下面小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1.這兩首詩都是李白的佳作。《峨眉山月歌》開篇用一個“①”字直接點明季節,《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首句中的“②”暗示季節為暮春。2.這兩首詩都提到了月亮,請說說詩人在《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一詩中是怎樣借助月亮表達情感的。(2022秋·湖南長沙·七年級統考期中)淮上①與友人別鄭谷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①淮(huái)上:揚州。淮:淮水。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兩項是(
)A.這首詩是詩人和友人分別時所作。與通常的送行不同,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別:自己渡江南往瀟湘,友人則北向長安。B.一、二兩句即景抒情,點醒別離,寫得瀟灑不著力,讀來別具一種天然的風韻。畫面疏朗,淡淡幾筆,像一幅清新秀雅的水墨畫。C.詩歌中的同音字有意重復,構成了一種既輕爽流利,又回環往復,富于情韻美的風調。D.詩歌第三句中的“風笛”和“晚亭”是象征別離的意象,能很好地烘托出詩人的感情。E.從詩中可以看出,詩人與友人離別的時間是秋天,地點是揚子江頭。4.詩歌前兩句借景抒情,通過哪些景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021秋·湖南長沙·七年級長沙麓山國際實驗學校校考期中)夜下征虜亭(唐)李白船下廣陵去,月明征虜亭①。山花如繡頰②,江火似流螢。【注釋】①征虜亭:建于東晉,是金陵(今南京)的一大名勝。此亭居山臨江,風景佳麗。李白于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暮春由此登舟,往游廣陵,即興寫下此詩。②繡頰(jiá):涂過丹脂的女子面頰。5.下面對詩歌內容和藝術手法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征虜亭畔的叢叢山花,在朦朧的月色下,綽約多姿,好像一群爛漫天真的少女,佇立江頭,為詩人依依送別。B.江上的漁火和江中倒映的萬家燈火,星星點點,閃閃爍爍,迷迷茫茫,像無數螢火蟲飛來飛去。C.岸上的山花綽約多情,江上火點迷離奇幻;古亭靜立于上,小舟輕搖于下,皓月臨空,波光滟滟,構成了一幅令人心醉的春江花月夜景圖。D.詩中的船、亭、山花、江火,都以月為背景,突出諸多景物在月光籠罩下所特有的壯闊美,喚起人的美感。6.詩中的“月”與“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的“月”所蘊含的情感有何不同?試作簡述。(2021秋·湖南長沙·長郡教育集團七年級校聯考期中)送李端(唐)盧綸故關①衰草遍,離別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歸暮雪時。少孤②為客早,多難識君遲。掩淚空相向③,風塵④何處期?【注釋】①故關:故鄉。②少孤:從小就成了孤兒。③相向:相對。④風塵:紛亂的世境,指社會動亂。此句意為在動亂年代,不知后會何期。7.對本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寫送別的環境氣氛,從衰草落筆,自然地大大加重了離愁別緒。B.頷聯“人歸”照應“路出”,“暮雪”照應“寒云”,色調和諧,與首聯一起構成一幅完整的暮春送別圖。C.“多難識君遲”,詩人把送別之意,落實到“識君遲”上,將惜別和感世、傷懷融合在一起,讀之給人以悲涼回蕩之感。D.本詩以“悲”字貫穿全篇,句句扣緊主題,抒情多于寫景,基調悲涼。8.從全詩看,尾聯的“掩淚空相向”中的“淚”包含了哪些情感?(2021秋·湖南長沙·長沙縣百熙實驗學校七年級校考期中)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注:君:一指月亮,一指親友。9.閱讀詩歌,選出對本詩分析不恰當的兩項(
)(
)A.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峽,詩境就這樣漸次為讀者展開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B.“峨眉山月”這一集中的藝術形象貫串整個詩境,成為詩情的觸媒,由它引發的意蘊相當豐富。C.末句“思君不見下渝州”抒發了對即將見面的友人的無限向往,可謂語短情長。D.此詩所表現的時間與空間跨度真到了馳騁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見,共十二字,這在萬首唐人絕句中是僅見的。E.《峨眉山月歌》滲透著詩人江行體驗和思友悲情,借助峨眉山這一藝術形象,把廣闊的空間和較長的時間統一起來。10.全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結合詩句具體賞析。(2022秋·湖南長沙·瀏陽市七年級統考期中)古詩文閱讀雨晴[唐]王駕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后全無葉底花。蜂蝶紛紛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11.下面對本詩的理解或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七言絕句選取了花、蜂蝶等春天簡單平常的意象,寫雨后漫步花園所見的衰敗景象。全詩語言典雅,平中見奇,饒有詩趣。B.第一句追憶雨前景象,花才剛剛開放,詩人還沒有來得及仔細欣賞就下雨了,只好等待雨晴。“初見”二字寫出詩人賞花不成的遺憾心情。C.第二句寫眼前景象,久雨過后,花全部凋謝了,整個花園一片濃綠,殘春景象,令人失望、惆悵。“全無”“初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D.三、四句賦予蜂蝶以人的情態。它們滿以為可以飽餐春色,結果無花空有葉的景象讓它們大失所望,蜂蝶的飛走使詩人更添惆悵。12.請從煉字的角度賞析“蜂蝶紛紛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中“疑”的妙處。(2022秋·湖南長沙·雅禮教育集團七年級校聯考期中)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①李白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上聽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注釋】①這是李白流放夜郎經過武昌時游黃鶴樓所作。②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詩人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13.下列對本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西望長安不見家”,這里的家指的是皇帝所在的皇宮,對自己這個貶謫之人來說,長安已在迢迢萬里之外,是那么遙遠,望而不見。B.詩中三四句運用虛實結合手法,將現實中聽到的笛聲與想象中梅花紛紛飄落的景象結合起來,表達內心的悲愁情緒。C.本詩與《峨眉山月歌》表達的情感是相同的,都僅表達了李白遠離故鄉而生發的思念之情。D.此詩與《夜上受降城聞笛》的詩人都登高遠眺,巧用笛聲這一意象來渲染詩人內心無限的愁情。14.抖音短視頻是當今很火爆的一種形式,某傳媒公司邀請你參加《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的短視頻拍攝,需要你幫助完成腳本設計指導。畫面提示A.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B.黃鶴樓上聽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請展開想象,從A、B兩句中任選一句再現詩歌畫面。(1)我選
,再現畫面:情感指導(2)詩人情感:(2022秋·湖南長沙·一中教育集團七年級校聯考期中)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下面小題。絕句杜甫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15.下列對這首詩歌的理解或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A.此詩以體裁為詩名,是一首五言絕句。些詩二。四句押an的。B.“逾”字是“更加”的意思。江水碧綠,更加襯托出飛翔在江面上的馬兒羽毛潔白,整句詩顏色對比強烈。C.“欲”字是“想要”的意思,此處想要表達的是花朵想要燃燒自己,釋放春的激情。D.詩歌既描繪了一幅色彩明麗的春光圖,又表達了詩人的憂郁心情。16.完成表格。詩歌所選景物表達的感情《天凈沙·秋思》①漂泊游子的思鄉之情《絕句》江、鳥、山、花②(2021秋·湖南長沙·明德教育集團七年級校聯考期中)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后面小題。送沈子歸江東唐·王維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①蕩槳向臨圻②。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注釋】①罟(gǔ)師:漁人,這里借指船夫。②臨圻(qí):臨近曲岸的地方。17.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A.詩的開篇直接入題,描寫送別情形,臨圻是送客之地。B.楊柳是渡頭現成之景,景中卻蘊含深情:“柳”與“留”同音,唐人有折柳送行的習俗,表示不忍離別,希望遠行的人留下來。C.行客已稀,境地的凄清,反襯出送別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D.詩的后兩句寫離別情緒稍顯哀傷,形象豐滿,基調沉郁。E.本詩生動、自然的表達了對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戀之情。18.請分析“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一句所用的手法和本詩所表達的情感。19.(2021秋·湖南長沙·七年級長沙市長郡雙語實驗中學校考期中)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小題。送友人李白青山橫北郭①,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②萬里征。浮云③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④鳴。【注】①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外墻。②蓬:一種植物,干枯后根株斷開,遇風飛旋,也稱“飛蓬”。③浮云:比喻游子行蹤不定。④班馬:離群的馬,此處指載人遠離的馬。(1)下列對詩歌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詩借送別之景來抒離別之情,句句寫景,字字含情,將友人之間的離別寫得動人肺腑,情深意切。B.首聯交代了送別的地點,“橫”字勾勒出青山的靜姿,“繞”字描畫了白水的動態,眼前是一幅寥廓秀麗的圖景。C.頷聯借“孤蓬”來比喻友人即將開始的漂泊生涯。此句詩人的心情變得沉重,有不忍之情,非道一聲珍重可比。D.尾聯詩人沒有直說內心的感受,只寫了“蕭蕭班馬鳴”的動人場景,借馬鳴之聲猶作別離之聲,襯托離情別緒。(2)《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李白借“楊花”“子規”等意象,道出了飄零之感、離別之恨。請找出《送友人》頸聯中的所有意象,并談談這些意象寄托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2021秋·湖南長沙·瀏陽市七年級統考期中)東欄①梨花蘇軾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②。【注】①東欄:指詩人當時居住的庭院門口的欄桿。②清明:清澈明朗。【創作背景】此詩作于北宋熙寧十年(1077),當時蘇軾已經四十—歲,經歷了眾多的家庭變故,母親、妻子、父親相繼辭世。在政治上,因為王安石變法而引起的新舊黨爭,蘇軾離開京城,帶著淡淡的憂愁,在地方為官。熙寧九年(1076)冬天,蘇軾離開密州(今山東濰坊諸城),接任蘇東坡密州知府職位的是孔宗翰。第二年春天,蘇軾到徐州赴任,寫了五首絕句給孔宗翰。這是其中的一首。20.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二句用靜態描寫滿城飛舞的柳絮,“春風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烘托出春意之濃,春愁之深:同時柳絮點出梨花盛開的季節,襯托出梨花盛開的歡喜心情。B.第三句寫詩人惆悵地站在東欄旁,梨樹上滿是潔白的梨花,同時柳絮在飄,落在作者身上,作者也成了“一株雪”。C.本詩的詩眼是“惆悵”一詞。作者由花開花謝、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暫、年華似水,“惆悵”一詞中包含作者對生命短促的感慨和無奈。D.最后一句,人生看得幾清明,人生能有幾次清明,這是補足前句“惆悵”的內容,更增添悲涼的氣氛。21.詩歌是怎樣描寫“梨花”的?寫“柳深青”有什么目的?(2022秋·湖南長沙·七年級湖南師大附中校聯考期中)新晴宋?劉攽青苔滿地初晴后,綠樹無人晝夢余①。唯有南風舊相識,偷開門戶又翻書。【注釋】①晝夢余:白天睡覺做夢醒來。詩句收獲青苔滿地初晴后,綠樹無人晝夢余。(1)描寫“”"”等景物,營造一幅(特點)畫面。唯有南風舊相識,偷開門戶又翻書。(2)運用的修辭手法,寫出南風的的特點,詼諧而有創意地表現了詩人的心情。
專題5古詩鑒賞(2022秋·湖南長沙·七年級長沙市長郡雙語實驗中學校聯考期中)閱讀下列詩歌,完成下面小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1.這兩首詩都是李白的佳作。《峨眉山月歌》開篇用一個“①”字直接點明季節,《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首句中的“②”暗示季節為暮春。2.這兩首詩都提到了月亮,請說說詩人在《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一詩中是怎樣借助月亮表達情感的。【答案】1.秋楊花落盡2.詩人將明月人格化,友人雖然距離自己十分遙遠,但是無論友人走到哪里,明月依然可以照見友人,就可以替自己表達對友人的思念。【解析】1.本題考查詩文內容理解。《峨眉山月歌》首句“峨眉山月半輪秋”意思是:入秋了,高峻的峨眉山前,懸掛著半輪月亮。“秋”指秋季,直接點明季節。《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首句“楊花落盡子規啼”意思是:在柳絮落完,子規啼鳴之時。“楊花”指柳絮,是春天特有的事物;而此時“落盡”寫柳絮即將消失,暗示此時為暮春時節。2.本題考查詩文賞析。《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借助“月”表達情感的詩句是“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其意思是: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月,希望能隨著風一直陪著你到夜郎以西。詩人與友人即將分隔兩地,月卻處處可以見到,所以詩人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替自己表達對友人的思念。此句將“月”賦予人的情感(愁心),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想象新奇,風格浪漫;友人被貶地處偏遠的的龍標,詩人的“愁”既有對友人被貶的同情,又有對友人遠赴貶謫之地的擔憂、牽掛、懷念,更有一層憂愁與無奈。(2022秋·湖南長沙·七年級統考期中)淮上①與友人別鄭谷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①淮(huái)上:揚州。淮:淮水。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兩項是(
)A.這首詩是詩人和友人分別時所作。與通常的送行不同,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別:自己渡江南往瀟湘,友人則北向長安。B.一、二兩句即景抒情,點醒別離,寫得瀟灑不著力,讀來別具一種天然的風韻。畫面疏朗,淡淡幾筆,像一幅清新秀雅的水墨畫。C.詩歌中的同音字有意重復,構成了一種既輕爽流利,又回環往復,富于情韻美的風調。D.詩歌第三句中的“風笛”和“晚亭”是象征別離的意象,能很好地烘托出詩人的感情。E.從詩中可以看出,詩人與友人離別的時間是秋天,地點是揚子江頭。4.詩歌前兩句借景抒情,通過哪些景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答案】3.AE4.通過“楊柳”和“楊花”,表達了作者與友人依依惜別的感情。【解析】3.本題考查對古詩的賞析能力。A.詩中“君向瀟湘我向秦”的意思是“你就要南下瀟湘我卻奔向西秦”,可見這首詩是詩人和友人分別時所作。詩人自己渡江南往長安,友人則北向瀟湘,并非是自己渡江南往瀟湘,友人則北向長安,選項表述有誤;E.從詩中“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等內容可以看出,詩人與友人離別的時間是春天,并非是秋天,選項表述有誤;故選AE。4.本題考查對詩歌的思想情感的把握能力。本詩前兩句寫景,畫面很疏朗:揚子江頭的渡口,楊柳青青;晚風中,柳絲輕拂,楊花飄蕩。岸邊停泊著待發的小船,友人即將渡江難去。有“楊柳”“楊花”這些景物,依依裊裊的柳絲牽曳著依依惜別的深情,喚起一種傷離意緒;蒙蒙飄蕩的楊花惹動著雙方繚亂不寧的離緒,所以說“愁殺渡江人”。作者借江頭春色、楊花柳絲等一系列物象表達離愁,表達了作者與友人依依惜別的感情。(2021秋·湖南長沙·七年級長沙麓山國際實驗學校校考期中)夜下征虜亭(唐)李白船下廣陵去,月明征虜亭①。山花如繡頰②,江火似流螢。【注釋】①征虜亭:建于東晉,是金陵(今南京)的一大名勝。此亭居山臨江,風景佳麗。李白于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暮春由此登舟,往游廣陵,即興寫下此詩。②繡頰(jiá):涂過丹脂的女子面頰。5.下面對詩歌內容和藝術手法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征虜亭畔的叢叢山花,在朦朧的月色下,綽約多姿,好像一群爛漫天真的少女,佇立江頭,為詩人依依送別。B.江上的漁火和江中倒映的萬家燈火,星星點點,閃閃爍爍,迷迷茫茫,像無數螢火蟲飛來飛去。C.岸上的山花綽約多情,江上火點迷離奇幻;古亭靜立于上,小舟輕搖于下,皓月臨空,波光滟滟,構成了一幅令人心醉的春江花月夜景圖。D.詩中的船、亭、山花、江火,都以月為背景,突出諸多景物在月光籠罩下所特有的壯闊美,喚起人的美感。6.詩中的“月”與“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的“月”所蘊含的情感有何不同?試作簡述。【答案】D6.本詩中的月表現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中的明月寄托了作者對友人的思念與擔憂之情。【分析】5.D.“壯闊美”有誤。詩中的船、亭、山花、江火,都以月為背景,突出諸多景物在月光籠罩下所特有朦朧美,而不是壯闊美。故選D。6.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和作者感情的理解與掌握。本詩第二句中有兩個景物,一是明月,二是征虜亭。第三句所寫為山花。第四句所寫為江火。全詩描繪了一幅令人心醉的春江花月夜景圖:岸上山花綽約多情,江上火點迷離奇幻;古亭靜立于上,小舟輕搖于下,皓月臨空,波光滟滟。詩人熱愛祖國山河的美好感情和出游的喜悅,都從畫面中顯現出來。而“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讓我把為你而憂愁的心托付給天上的明月吧,伴隨著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達人情的友好使者,“愁心”傳達出憂郁之情,詩人借“明月”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與牽掛之情。(2021秋·湖南長沙·長郡教育集團七年級校聯考期中)送李端(唐)盧綸故關①衰草遍,離別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歸暮雪時。少孤②為客早,多難識君遲。掩淚空相向③,風塵④何處期?【注釋】①故關:故鄉。②少孤:從小就成了孤兒。③相向:相對。④風塵:紛亂的世境,指社會動亂。此句意為在動亂年代,不知后會何期。7.對本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寫送別的環境氣氛,從衰草落筆,自然地大大加重了離愁別緒。B.頷聯“人歸”照應“路出”,“暮雪”照應“寒云”,色調和諧,與首聯一起構成一幅完整的暮春送別圖。C.“多難識君遲”,詩人把送別之意,落實到“識君遲”上,將惜別和感世、傷懷融合在一起,讀之給人以悲涼回蕩之感。D.本詩以“悲”字貫穿全篇,句句扣緊主題,抒情多于寫景,基調悲涼。8.從全詩看,尾聯的“掩淚空相向”中的“淚”包含了哪些情感?【答案】B8.①對友人的不舍。②對坎坷人生的悲嘆:自幼失父、遠役他鄉等。③缺少知音的孤寂。④現世紛爭(社會動亂),后會無期的凄涼。【詳解】7.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B.頷聯“人歸”照應“路出”,“暮雪”照應“寒云”,色調和諧,與首聯一起構成一幅完整的嚴冬送別圖,而不是暮春送別圖;故選B。8.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和情感的理解。此類題目需要在分析整首詩的內容上把握情感,然后分類概括。“故關衰草遍,離別自堪悲”,首聯寫送別的環境氣氛,從衰草落筆,時令當在嚴冬,郊外枯萎的野草,正迎著寒風抖動,四野蒼茫,一片凄涼的景象,營造了離別時悲涼的氛圍,在這樣的環境中送別故人,自然大大加重了離愁別緒,“離別自堪悲”這一句寫來平直、刻露,別后“掩淚空相向”,抒發了送別友人后的悲傷;“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人生少孤已屬極大不幸,何況又因天寶末年動亂,自己遠役他鄉,飽經漂泊困厄,而絕少知音呢?這兩句不僅感傷個人的身世飄零,而且從側面反映出時代動亂和人們在動亂中漂流不定的生活,感情沉郁,詩人把送別之意,落實到“識君遲”上,將惜別和感世、傷懷融合在一起,感嘆在外漂泊,歷經磨難,晚逢知己;“掩淚空相向,風塵何所期”,詩人在經歷了難堪的送別場面,回憶起不勝傷懷的往事之后,越發覺得對友人依依難舍,不禁又回過頭來,遙望遠方,掩面而泣,然而友人畢竟是望不見了,掩面而泣也是徒然,唯一的希望是下次早日相會,但現在世事紛爭,風塵擾攘,何時才能相會呢?“多難”寫出了社會動蕩,“風塵何處期”寫出因社會動蕩,與友人相見無期的悲傷,社會動亂之悲。據此分析作答即可。(2021秋·湖南長沙·長沙縣百熙實驗學校七年級校考期中)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注:君:一指月亮,一指親友。9.閱讀詩歌,選出對本詩分析不恰當的兩項(
)(
)A.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峽,詩境就這樣漸次為讀者展開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B.“峨眉山月”這一集中的藝術形象貫串整個詩境,成為詩情的觸媒,由它引發的意蘊相當豐富。C.末句“思君不見下渝州”抒發了對即將見面的友人的無限向往,可謂語短情長。D.此詩所表現的時間與空間跨度真到了馳騁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見,共十二字,這在萬首唐人絕句中是僅見的。E.《峨眉山月歌》滲透著詩人江行體驗和思友悲情,借助峨眉山這一藝術形象,把廣闊的空間和較長的時間統一起來。10.全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結合詩句具體賞析。【答案】9.CE10.表達了詩人離鄉思友和對故鄉的眷戀。【分析】9.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與分析。C.“抒發了對即將見面的友人的無限向往”錯誤,末句“思君不見下渝州”的意思是:想你卻難相見,戀戀不舍去向渝州,表達依依惜別的無限情思;E.“思友悲情”不準確,是一種依依惜別的無限情思而非悲情,另外應借助山月這一藝術形象,把廣闊的空間和較長的時間統一起來;故選CE。10.本題考查詩歌所抒發的思想感情。讀懂詩句大意是作答的基礎。在一個秋高氣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詩人乘著小船,從清溪驛順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個好朋友-樣,陪伴著詩人。但在從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總被兩岸的高山擋住,使詩人思念不已。然而“峨眉山月”這一集中的藝術形象貫串整個詩境,成為詩情的觸媒。由它引發的意蘊相當豐富山月與人萬里相隨,夜夜可見,使“思君不見”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親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詠月處,皆抒發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由此可以概括出抒發了作者離鄉思友之情和對故鄉的眷戀之情。(2022秋·湖南長沙·瀏陽市七年級統考期中)古詩文閱讀雨晴[唐]王駕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后全無葉底花。蜂蝶紛紛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11.下面對本詩的理解或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七言絕句選取了花、蜂蝶等春天簡單平常的意象,寫雨后漫步花園所見的衰敗景象。全詩語言典雅,平中見奇,饒有詩趣。B.第一句追憶雨前景象,花才剛剛開放,詩人還沒有來得及仔細欣賞就下雨了,只好等待雨晴。“初見”二字寫出詩人賞花不成的遺憾心情。C.第二句寫眼前景象,久雨過后,花全部凋謝了,整個花園一片濃綠,殘春景象,令人失望、惆悵。“全無”“初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D.三、四句賦予蜂蝶以人的情態。它們滿以為可以飽餐春色,結果無花空有葉的景象讓它們大失所望,蜂蝶的飛走使詩人更添惆悵。12.請從煉字的角度賞析“蜂蝶紛紛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中“疑”的妙處。【答案】A12.“疑”是懷疑的意思,望著紛紛過墻去的蜂蝶,詩人懷疑道:莫不是春色厚彼薄此,偏偏鐘愛鄰家?詩人的想象天真爛漫,借蜂蝶追逐春色的形態妙趣橫生地表現詩人惜春之情。【解析】11.本題考查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A.“全詩語言典雅”不正確。本詩寫雨后漫步花園所見的衰敗景象,“蜂蝶紛紛過墻去”運用擬人的修辭,把原無理性的蜂蝶賦予“人”的智慧,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態、心理寫得活靈活現,妙趣橫生,語言生動活潑,A錯誤。故選A。12.本題考查煉字。煉字題答題步驟:第一步,解釋該字詞是詩句中的含義;第二步,展開聯想把該字詞放入原句描述景象;第三步,點出該字詞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者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疑”,懷疑,望著“紛紛過墻去”的蜂蝶,滿懷著惜春之情的詩人,剎那間產生出一種大膽而奇妙的聯想:“卻疑春色在鄰家”。院墻那邊是鄰家,詩人想得似乎真實有據;但一墻之隔的鄰家小園,自然不會得天獨厚,獨享春色,詩人想得卻是天真爛漫;畢竟墻高遮住視線,不能十分肯定,故詩人只說“疑”。透露出詩人希望春色沒有遠去的心情。(2022秋·湖南長沙·雅禮教育集團七年級校聯考期中)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①李白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上聽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注釋】①這是李白流放夜郎經過武昌時游黃鶴樓所作。②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詩人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13.下列對本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西望長安不見家”,這里的家指的是皇帝所在的皇宮,對自己這個貶謫之人來說,長安已在迢迢萬里之外,是那么遙遠,望而不見。B.詩中三四句運用虛實結合手法,將現實中聽到的笛聲與想象中梅花紛紛飄落的景象結合起來,表達內心的悲愁情緒。C.本詩與《峨眉山月歌》表達的情感是相同的,都僅表達了李白遠離故鄉而生發的思念之情。D.此詩與《夜上受降城聞笛》的詩人都登高遠眺,巧用笛聲這一意象來渲染詩人內心無限的愁情。14.抖音短視頻是當今很火爆的一種形式,某傳媒公司邀請你參加《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的短視頻拍攝,需要你幫助完成腳本設計指導。畫面提示A.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B.黃鶴樓上聽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請展開想象,從A、B兩句中任選一句再現詩歌畫面。(1)我選
,再現畫面:情感指導(2)詩人情感:【答案】13.C14.(1)示例我選A,世事難料,我竟一下就成為貶官,遠謫長沙。我踽踽獨行,西望長安,云霧迷茫,何處才是我的家鄉?我選B,黃鶴樓中傳來陣陣《梅花落》笛聲,如怨如訴,仿佛五月江城落滿梅花,令人倍感凄涼。(2)表達了詩人被流放后的憤懣痛苦,去國懷鄉的悲愁。【解析】13.本題考查理解分析詩歌內容。C.理解分析不正確。《峨眉山月歌》表達了李白遠離故鄉而生發的思念之情,本詩寫作者游黃鶴樓時聽笛的經歷,抒發了詩人滿腔的遷謫之感和去國之情,本詩與《峨眉山月歌》表達的情感是不同的。故選C。14.本題考查賞析詩歌與詩人情感主旨。結合“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可知,西漢的賈誼因指責時政受到權臣的讒毀,貶官長沙。而李白也因永王事件受到牽連,流放夜郎。所以詩人引賈誼為同調。“一為遷客去長沙”,就是用賈誼的不幸來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無辜受害的憤懣,也含有他的自我辯白之意。但政治上的打擊,并沒有使詩人忘懷國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長安”,這里有對往事的回憶,有對國運的關切和對朝廷的眷戀。然而,長安萬里迢迢,對遷謫之人來說十分遙遠,充滿了隔膜。望而不見,詩人不免感到惆悵;據此可描述畫面:世事難料,我竟一下就成為貶官,遠謫長沙;西望長安,云霧迷茫,何處才是我的家鄉?結合“黃鶴樓上聽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可知,詩人聽到黃鶴樓上吹奏《梅花落》的笛聲,他感到格外凄涼,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滿了梅花;據此可再現畫面:黃鶴樓中傳來陣陣《梅花落》笛聲,如怨如訴,仿佛五月江城落滿梅花,令人倍感凄涼。綜上分析可知,詩人通過寫游黃鶴樓時聽笛的經歷,抒發了詩人滿腔的遷謫之感和去國之情,表達了詩人被流放后的憤懣痛苦,去國懷鄉的悲愁。(2022秋·湖南長沙·一中教育集團七年級校聯考期中)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下面小題。絕句杜甫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15.下列對這首詩歌的理解或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A.此詩以體裁為詩名,是一首五言絕句。些詩二。四句押an的。B.“逾”字是“更加”的意思。江水碧綠,更加襯托出飛翔在江面上的馬兒羽毛潔白,整句詩顏色對比強烈。C.“欲”字是“想要”的意思,此處想要表達的是花朵想要燃燒自己,釋放春的激情。D.詩歌既描繪了一幅色彩明麗的春光圖,又表達了詩人的憂郁心情。16.完成表格。詩歌所選景物表達的感情《天凈沙·秋思》①漂泊游子的思鄉之情《絕句》江、鳥、山、花②【答案】C16.示例: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有四個以上(包含四個)即可。②時序更替時的思鄉之情(漂泊游子的思鄉之情;漂泊異鄉的感傷,期盼早日歸家之情亦可)【解析】15.本題考查對詩歌的理解。“山青花欲燃”的意思是滿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鮮花紅艷無比,簡直就像燃燒著一團旺火。這里的“欲”是將要的意思,以山的青翠襯托了春花的紅艷似火。C選項“花朵想要燃燒自己,釋放春的激情”說法錯誤。故選C。16.本題考查詩歌意象及蘊含情感。①結合“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可知,《天凈沙?秋思》描寫了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等意象,表達漂泊游子的思鄉之情。②根據“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可知,作者通過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滿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鮮花紅艷無比等景物,描繪了一幅暮春時節的美麗畫面,卻又通過“何日是歸年”向我們傳達出漂泊的感傷,表達了詩人漂泊在外的孤獨和強烈的思鄉之情。(2021秋·湖南長沙·明德教育集團七年級校聯考期中)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后面小題。送沈子歸江東唐·王維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①蕩槳向臨圻②。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注釋】①罟(gǔ)師:漁人,這里借指船夫。②臨圻(qí):臨近曲岸的地方。17.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A.詩的開篇直接入題,描寫送別情形,臨圻是送客之地。B.楊柳是渡頭現成之景,景中卻蘊含深情:“柳”與“留”同音,唐人有折柳送行的習俗,表示不忍離別,希望遠行的人留下來。C.行客已稀,境地的凄清,反襯出送別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D.詩的后兩句寫離別情緒稍顯哀傷,形象豐滿,基調沉郁。E.本詩生動、自然的表達了對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戀之情。18.請分析“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一句所用的手法和本詩所表達的情感。【答案】AD18.此句通過比喻、想象或擬人的手法,將春色比作心中對朋友的情誼,將抽象無形的感情變得生動具體,使人可見可觸可感。心中的惜別之情就像眼前的春光,伴隨友人離去。生動而自然地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分析】17.本題考查詩歌的理解。A.“罟師蕩槳向臨圻”,可見目的地是臨圻,并非在臨圻送別;D.“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把“相思”比作明媚的春色,情緒是樂觀的,基調是溫馨的,并非“哀傷”“沉郁”;故選AD。18.本題考查詩歌的表現手法和思想情感。第一問,“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把“相思”比作春色,“送君歸”運用了擬人的手法,給人無限遐想,將自然界的春色比心靈中的感情,即景寓情,化無形于有形,使感情變得具體可感,情與景妙合無間,極其自然親切。第二問,詩歌所表達的情感,要通過詩歌內容進行分析,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第一句點明送別之地。第二句醒出“歸江東”題意。剛才還很熱鬧的渡頭,一下變得行客稀少,冷冷清清。惟有詩人自己,仍然立在那里,目送著友人漸漸遠去。他的腦海里,或許在重溫剛才與友人依依話別的情景,或許想起了之前和友人交往的點點滴滴。但這一切,都只能是追憶了。眼前只見友人所乘的船順水而下,離自己越來越遠。整首詩都流露出作者對送別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19.(2021秋·湖南長沙·七年級長沙市長郡雙語實驗中學校考期中)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小題。送友人李白青山橫北郭①,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②萬里征。浮云③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④鳴。【注】①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外墻。②蓬:一種植物,干枯后根株斷開,遇風飛旋,也稱“飛蓬”。③浮云:比喻游子行蹤不定。④班馬:離群的馬,此處指載人遠離的馬。(1)下列對詩歌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詩借送別之景來抒離別之情,句句寫景,字字含情,將友人之間的離別寫得動人肺腑,情深意切。B.首聯交代了送別的地點,“橫”字勾勒出青山的靜姿,“繞”字描畫了白水的動態,眼前是一幅寥廓秀麗的圖景。C.頷聯借“孤蓬”來比喻友人即將開始的漂泊生涯。此句詩人的心情變得沉重,有不忍之情,非道一聲珍重可比。D.尾聯詩人沒有直說內心的感受,只寫了“蕭蕭班馬鳴”的動人場景,借馬鳴之聲猶作別離之聲,襯托離情別緒。(2)《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李白借“楊花”“子規”等意象,道出了飄零之感、離別之恨。請找出《送友人》頸聯中的所有意象,并談談這些意象寄托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答案】(1)A(2)頸聯選取了“浮云”、“落日”等意象。形容友人就像天邊的“浮云”那般飄忽不定,表達了對友人前途未卜的關切與擔憂;形容“我”如落日依戀大地一樣與友人難舍難分,表達了對友人離去的深深不舍與依依惜別。【解析】(1)此題考查學生對詩句的理解和賞析。A.有誤,“句句寫景”表述不準確,“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是敘事,“揮手自茲去”也是敘事;故選A。(2)此題考查學生對詩歌意象的把握以及作者情感的理解。“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的意思是:浮云像游子一樣行蹤不定,夕陽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戀。由此可知,頸聯選取了“浮云”“落日”的意象。詩人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來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隨風飄浮,象征友人行蹤不定,任意東西,表達了作者對友人前途的擔憂;遠處一輪紅彤彤的夕陽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離開大地,隱喻詩人對朋友依依惜別的心情。(2021秋·湖南長沙·瀏陽市七年級統考期中)東欄①梨花蘇軾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②。【注】①東欄:指詩人當時居住的庭院門口的欄桿。②清明:清澈明朗。【創作背景】此詩作于北宋熙寧十年(1077),當時蘇軾已經四十—歲,經歷了眾多的家庭變故,母親、妻子、父親相繼辭世。在政治上,因為王安石變法而引起的新舊黨爭,蘇軾離開京城,帶著淡淡的憂愁,在地方為官。熙寧九年(1076)冬天,蘇軾離開密州(今山東濰坊諸城),接任蘇東坡密州知府職位的是孔宗翰。第二年春天,蘇軾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項目管理真題模擬試題及答案
- 理財中的法律合規性分析試題及答案
- 證券投資生態變化的典型案例考題及答案
- 高效閱讀材料準備2025年注冊會計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證券從業資格的核心試題及答案
- 完整注冊會計師考試框架試題及答案
- 針對園藝師考試的個性化備考計劃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內部審計知識試題及答案
- 農業職業經理人考試難點及解答試題及答案
- 油炸食品制造業中的食品安全與產業鏈協同考核試卷
- 機車直流電機的電力拖動-直流電機的基本方程
- 2022-2023學年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川教版(三起)四年級下學期4月期中英語試卷(解析版)
- 互聯網信息審核員考試題庫大全-上(單選題匯總)
- 湖南省長沙市實驗小學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期末試卷(含答案)
- 完美公司瑪麗艷美的觀念
- 硫酸生產技術 二氧化硫催化氧化的化學平衡及動力學
- 浙攝影版(2020)信息技術三年級上冊第一課認識計算機(課件)
- 第七講-信息技術與大數據倫理問題-副本
- 校園安全常識測試題卷
- 建筑用玻璃ccc標準
- 新版PFMEA自動判定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