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莆田市仙游縣第一學期期中測試語文試題(無答案)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中適應性練習
九年級語文試卷
(總分:15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
友情提示:請把答案填涂到答題紙上!請不要錯位、越界答題!
一、積累與運用(25分)
1.根據語境,補寫出古代詩文句子。(10分)
古詩文是一幅幅無言畫。徘徊月下,見“①,何似在人間"的清冷之景;漫步山林,賞“②,③”的朝暮之變(歐陽修《醉翁亭記》;立于洞庭,觀“浩浩湯湯,④"的壯闊之境;夜賞雪景,望“天與云與山與水,⑤”的蒼茫之色;停杯投箸之間,感“欲渡黃河冰塞川,⑥"的仕途之艱難。
古詩文是一首首有聲曲。“⑦,客行悲故鄉”,遠行的愁苦在鈴鐺聲中更顯惆悵;“⑧,⑨"(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懷舊的感傷在笛音中更顯悲涼;“戍鼓斷人行,⑩”,戰亂的愁緒在秋夜雁聲中愈發凄切。
2.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9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出自《周易》的箴言,讓我們()。它告訴我們君子處世應該遵循天道,剛毅堅韌,持之以恒。這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也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
自強不息的精神表現多種多樣。《沁園春·雪》贊頌祖國大好江山,“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①(ro)”,激發了強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我愛這土地》中一只飽受磨難的鳥也要用②(s)啞的喉嚨歌唱,將整個生命匯入民族解放斗爭的洪流;《我看》里詩人看到()的生命,希望像“鳥的歌唱,云的流盼,樹的搖③(y)"。
如何做到自強不息?首先,是剛健有為,積極進取,在學習和生活中不懈努力。其次,增加創新思維能力,增強創新思想,是自強不息精神的應有之義。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人,我們決不能(),要以非凡的膽識不斷創新。最后,自強不息的精神也是與公而忘私的思想聯系在一起的。
(1)根據拼音,依次寫出①②③處相應的漢字(正楷字或行楷字)。(3分)
(2)依次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3分)
A.受益匪淺豐潤墨守成規
B.淺嘗輒止滋潤安分守己
C.受益匪淺滋潤安分守己
D.淺嘗輒止豐潤墨守成規
(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提高創新思維能力,增強創新思想,是自強不息精神的應有之義。
B.增強創新思想,提高創新思維能力,是自強不息精神的應有之義。
C.增強創新思想意識,提高創新思維能力,是自強不息精神的應有之義。
D.增加創新思維能力,增強創新思想意識,是自強不息精神的應有之義。
3.金圣嘆評魯智深為一百單八將中“上上人物”,學者樂衡軍先生說魯智深“是一百零八人中唯一真正帶給我們光明和溫暖的人物"。你對這兩種評價是怎么理解的?請結合名著相關情節簡要分析。(6分)
二、閱讀(65分)
(一)閱讀下面兩首詩詞,完成4-5題。(7分)
【甲】長沙過賈誼宅[唐]劉長卿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乙】重送裴郎中貶吉州[唐]劉長卿猿啼客散暮江頭,人自傷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遠,青山萬里一孤舟。
4.下列對兩首詩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兩首詩歌都以所見之景,渲染寂寥凄切的氛圍,為下文抒發感慨作鋪墊。
B.甲詩中“憐君何事到天涯”一句在無疑處有意設問,自憐之意溢于言表。
C.乙詩中兩個“自"意為“自顧自”,詩人以無情水流襯托人之“傷心"。
D.乙詩情景交融,詩人用“君更遠”“青山萬里"暗示了裴郎中前程遠大。
5.甲詩頸聯和乙詩末句都采用對比烘托手法,請簡要分析其妙處。(4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16分)
月極明于中秋,觀中秋之月,臨水勝;臨水之觀,宜獨往;獨往之地,去人遠者又勝也。蓋余以八月之望過洞庭天無纖云月白如晝沙當洞庭青草①之中,其高十仞,四環之水,近者猶數百里。余系船其下,盡卻童隸而登焉。沙之色正黃,與月相奪;水如玉盤,沙如金積,光采激射,體寒目眩。閬風、瑤臺、廣寒之宮②,雖未嘗身至其地,當亦如是而止耳。蓋中秋之月,臨水之觀,獨往而遠人,于是為備。書以為金沙堆③觀月記。
(選自《于湖居士文集》)
【注】①青草:指青草湖。②閬風、瑤臺、廣寒之宮: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③金沙堆:洞庭湖中的小島。
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蓋余以八月之望/過洞庭天無纖/云月白如晝/
B.蓋余以八月之望/過洞庭天無纖云/月白如晝/
C.蓋余以八月之望過洞庭/天無纖云/月白如晝/
D.蓋余以八月之望過洞庭/天無纖/云月白如晝/
7.根據提示,解釋下列加點詞。(3分)
加點詞語方法提示解釋(填寫文字)
宜獨往聯系課文解釋詞義宜乎眾矣(《愛蓮說》)(1)宜:
近者猶數百里參考成語解釋詞義意猶未盡(2)猶:
于是為備查閱詞典選擇義項備:①裝備。②預備。③完備,齊備。(《古代漢語詞典》)(3)備:
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余系船其下,盡卻童隸而登焉。
(2)雖未嘗身至其地,當亦如是而止耳。
9.同是賞月,本文與下面鏈接材料各表達人物什么情感?請簡要概括。(4分)
【鏈接材料】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陽樓記》)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題。(20分)
界碑王曉廉
這是一個聽來的故事,但愿它不是真實的。
——題記
從東往西數,是十二塊長滿苔蘚的界碑。
從西往東數,也是十二塊長滿苔蘚的界碑。
十二塊界碑埋在這高原山脈的一座座積滿冰雪的山脊上,像十二個高過茫茫歲月的忠勇士兵。
這條山脈有多長?他也說不清楚。他只知道兩匹軍馬輪換著騎,來回要走一個多月。而且,要選在天氣最好的夏季。
其實,所謂夏季,不過是山谷底下開放出一片片永遠長不大的小花,山澗里流淌著冰雪融化成的細細泉水。但在那遙遠的山脊依然堆滿常年不化的冰凌和積雪,在太陽下反射著耀眼的光芒,山風吹過山脊,風雪立刻彌漫開來,形成一個寒冷的短暫的冬季。
他牽著馬,領著另外兩名牽馬的士兵,向綿長陡峭的雪山爬去。他那被風雪吹打得黑紅的臉龐,刻滿了堅毅的皺紋。一圈濃黑的絡腮胡須,掩蓋他真實的年齡。他的領章已磨掉了光澤,軍裝也被風雪涮得泛白,如同腳踩的皚皚白雪。他是個很少有人知道名字的邊防站站長。任務就是每年踏查一次界碑——自己管轄的十二座界碑,并且莊嚴地記載下來,留給永不磨滅的歷史。
稀薄冷凝的空氣,憋得人喘不過氣來。盡管如此,他依然領著兩個戰士向山脊爬去。渴了,就捧一把積雪扔到嘴里吞化。
哦,就是這樣牽著軍馬踏查,已經走過了二十幾載歲月,撫摸了二十幾遍界碑。他已從一個年輕的小伙子長成一個中年。爾后,他還不知要再沿邊境線走過多少春秋?馬兒打著響嚏,累得蹄子直打滑。人也乏了,帽檐上掛滿了霜花。于是,他們坐在一座背風的山崖下,點燃了一堆篝火。松開韁繩的馬匹,自由自在地啃著石縫間的青苔。
他背依石頭,瞇縫著眼睛像要睡熟,心,卻在馳騁:來過幾次調令,說要調自己去內地,再派一個新站長來接替自己,可新站長從未露個人影。——有誰愿意到這杳無人跡的鬼地方,成年累月面對風雪。于是,他就一年年的留了下來,繼續榮任這芝麻大的邊防站長……
是人拉著馬?是馬拽著人?人馬終于一齊爬上了雪山脊背。但呼嘯的風,狂舞的雪,卻在時時刻刻趕他們離開這個冰雪王國。
山脊,被積雪厚厚地包裹著。兩個士兵雖然已經是第二次來巡查,但瞅著四處幾乎都是一樣的峰頭與白雪,卻記不清界碑究竟埋在哪片冰雪之下?其實,即使知道,又能怎樣?明年踏查前,他們將和以前的士兵一樣服役期滿,離開風雪邊境,回到溫暖的故鄉。只有他這位邊防站長,肩負著不可推卸的重責,只有他,目光如銳利的鷹隼。此刻,他用雙手使勁地在厚厚的積雪里扒呀扒,扒呀扒,終于露出一塊經過雕琢的界碑。他趕緊用衣袖輕輕拂掉冰屑雪粒,顯出“中國”兩個大字,映耀著藍天和白云。
他和士兵,情不自禁地站起身來,一步步向后退去。接著并攏腳跟,舉起右手,向界碑,向祖國,莊嚴地敬個軍禮。然后,用凍僵的手捏住筆,在《踏查日志》上記下今天的日期。
站在山脊,眼前是異國莽莽蒼蒼的冰峰雪嶺,沒有蒼鷹,沒有奔鹿;身后,是祖國蒼蒼莽莽的冰峰雪嶺,也沒有鷹飛和鹿鳴。但他知道,遠隔無數座雪山之后,有著自己熟悉的歡快歌聲、綠色牧場、雪白羊群……
馬背馱著夕陽,隱進了鑲著紅色弧線的雪山縫隙,一片濃重的晚霞染紅了山山嶺嶺的積雪,紅得熱烈,紅得悲壯。他瞇縫著眼睛,沒有說話,默默地牽著馬向山下走去。他覺出尋找一塊界碑,已經不像幾年前那樣敏捷、輕松了。他擔心,自己一旦猝然倒下,界碑會不會從此埋在積雪里,再不見陽光?
馬蹄敲打冰雪,清脆而悠長。明天,他們將再越過無數座雪峰,去尋找另一塊界碑……
10.下面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按照時間順序記敘了一位普通站長在界碑工作經歷,語言質樸平實。
B.“界碑"指邊防戰士看守巡查的界碑,又指那些看守巡查界碑的邊防戰士。
C.“去尋找另一塊界碑……”,文章結尾處給讀者留下了無限遐想的空間。
D.文章有兩條線索,一是對踏查過程敘述,二是對站長多年工作的點滴回溯。
11.“這是一個聽來的故事,但愿它不是真實的",文章開頭題記情感豐富,請簡要概括。(3分)
12.“從東往西數,是十二塊長滿苔蘚的界碑”“從西往東數,也是十二塊長滿苔蘚的界碑",文章開頭兩處獨句成段,有什么表達效果?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4分)
13.結合語境,按要求賞析。(6分)
(1)他和士兵,情不自禁地站起身來,一步步向后退去。接著并攏腳跟,舉起右手,向界碑,向祖國,莊嚴地敬個軍禮。(賞析描寫手法)
(2)馬背馱著夕陽,隱進了鑲著紅色弧線的雪山縫隙,一片濃重的晚霞染紅了山山嶺嶺的積雪,紅得熱烈,紅得悲壯。(賞析加點詞)
14.有人說:“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你是否贊同這一說法?請結合文章內容說出兩點理由。(4分)
(四)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5-17題。(12分)
走進“非遺":文化傳承的另一種抵達
近年來,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代表,傳統文化傳播頻現高潮。看哈利·波特、哆啦A夢,也看孫悟空、水滸英雄長大的一代年輕人,開始主動走向“非遺”,走向傳統文化,實現著文化傳承的另一種抵達。
根據傳播學“使用與滿足理論",人們通過對媒介的使用,來滿足自身特定的需求。在當下快速的生活節奏中,需要一種情感歸屬;在世界多元文化的交匯中,更需要一種來自民族記憶深處的文化基底。而“非遺”這種緣自民族記憶深處的文化基底,可以讓年輕人找到情感歸屬。就如同當國人吟誦起“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自然會想起李白月下舉杯的身影;說起童年心中的英雄,孫悟空總會占到濃墨重彩的一筆。非物質文化遺產對精湛技藝的不懈追求,對千年煙波歷史浮沉的追溯,根本原因在于民族血脈中的文化認同和情感皈依。
如今,“非遺”的傳承與創新聯結了歷史與現實。古老的傳承成為今天的時尚,樸素的匠人成為更多年輕人的偶像,綻放出文化新生的活力。這種活力,不僅來自技藝和記憶的傳承,也來自面向年輕人的敘事。他們提煉熱門話題,進行具有互動體驗效果的二次創作,與各種文化產品相結合,和不同消費階層、文化圈層相融合,浸透到大眾日常生活之中。“非遺"創造了一條聯結“歷史”與“當下"的新路徑,受到年輕人的追捧。
每項“非遺”技藝背后,都有其值得傳唱的歷史文化故事,有其獨有的內核氣質。就如一幅蘇繡,它不僅是自古傳承的技法,更是一種文化符號。精致的一針一線背后,有千百年前人聲鼎沸車馬如流的街巷,有窗邊刺繡少女的美好情思。它像一條線索,能夠引出一個歷史時期的風貌習俗,一個行業的跌宕起伏,一個家族的興衰故事,一對有情人的攜手終老。“非遺"的每項技藝,不管是宏大敘事,還是細膩情感鋪陳,都能激發年輕人心中的共情。
我們通過“非遺”回看歷史,也創造當下。而要讓更多年輕人加入進來,成為“非遺泛傳承人",在如何講好“非遺”故事上,還需要“非遺"傳承者、藝術加工者、技術研發者等各個領域專業人士的持續共同探索。
(有刪改)
15.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新一代年輕人主動走向“非遺”,走向傳統文化,這是文化傳承的另一種抵達。
B.傳播學“使用與滿足理論"說明人們是通過使用媒介,來滿足自身特定的需求。
C.因為不懈追求技藝的精湛和歷史的沉浮,“非遺”才具有文化認同和情感皈依。
D.年輕人對熱門話題的二次創作,讓“非遺"傳承與創新逐步浸透到大眾生活中。
16.“非遺”受到年輕人青睞的原因有哪些?請簡要概括。(6分)
17.下面鏈接材料可作為本文哪個段落的論據?請說明理由。(3分)
【鏈接材料】“上戲416女團"憑借京劇戲腔的短視頻歌曲走紅網絡,她們演繹、改編古風歌曲,發布京劇戲服、扮相、手勢等,教網友分辨不同流派唱腔,在日常生活中巧妙地創新和傳播了戲曲文化,讓非遺古老的生命煥發新的活力。
(五)閱讀下面材料,完成18-20題。(10分)
材料一:
杭州亞運會三個吉祥物名為“琮琮”“蓮蓮"“宸宸”。琮琮名字源于良渚古城遺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玉琮,蓮蓮源于世界遺產西湖的“接天蓮葉",宸宸源于世界遺產京杭大運河杭州段的標志性建筑拱宸橋。動畫產生虛實相生的效果,使畫面充滿想象空間。會徽除了如以往奧運會會徽五環圖案、放射16道光芒的紅日中心圖案外,還有它自己的特色。
亞運會“潮涌”會徽_________亞運吉祥物
材料二:
綠色,是亞運籌辦的鮮明特色。除場館外,綠色能源和無廢亞運建設,也是“綠色亞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在綠色能源方面,杭州亞運會實現了兩個“亞運歷史上的首次”——首次實現全部場館為綠電供應。“綠電",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碳排放量為零或趨于零、對環境影響較低的電力,一般為太陽能和風能所發的電。杭州亞運會使用的綠電電源點,多分布于中國古代絲綢之路上,通過特高壓網架的輸送,實現了“絲綢之路的‘光’,點亮杭州亞運的‘燈’”。杭州亞運會主火炬使用的甲醇,利用焦爐氣中的氫氣與從工業尾氣中普及的二氧化碳合成,實現了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生動詮釋了綠色亞運的理念。
材料三:
杭州亞運會是史上首屆提出智能辦賽理念的亞運會,橫跨6個城市、56個競賽場館,10萬人,12000多個工作群,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商業建筑搶工進度措施
- 2025小學秋季學期安全教育計劃
- 三年級道德與法治課程反饋計劃
- 2025歷史新課標中信息技術的運用心得體會
- 小學一年級體育興趣小組活動計劃
- 環境保護事業中的紀律教育心得體會
- 雙減政策下課程設置的調整心得體會
- 北師大版數學教學研究計劃
- 財務助手考試試題及答案
- 醫技大學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健身指導”賽項考試題庫(含答案)
- 2025成都店鋪租賃合同范本
- TCECS24-2020鋼結構防火涂料應用技術規程
- 2025年上海市虹口區二模生物試卷
- (二模)臺州市2025屆高三第二次教學質量評估試題 地理試卷(含答案)
- 推動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路徑探索
- 機器人服務行業智能導航與定位技術考核試卷
- 社會心理學(西安交通大學)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2024年
- 最新金屬軟管設計制造新工藝新技術及性能測試實用手冊
- 渠道項目報備管理規定
- 心理咨詢記錄--個案5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